商洛特色和支柱产业调研报告

商洛特色和支柱产业调研报告
商洛特色和支柱产业调研报告

商洛市支柱和特色产业科技资源存量与发展趋势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

(2010年3月)

支柱和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当中对经济的增长和GDP的贡献举足轻重,特别是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进一步发展当地支柱和特色产业,彰显区域经济的活力,突出比较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厘清我市支柱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委按照商政办发[2010]17号文件精神,在市林业局、工经局、科技局的共同参与下,对我市的矿产建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三大支柱和特色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产建材业科技资源存量与发展趋势

(一)矿产建材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以钒、钼、钛、镁、锌、金、铁、硅等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大型建材企业有70余家,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洛南九龙公司钼矿采选企业成功整合,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我市第二家税收过亿元的企业,山阳五氧化二钒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柞水大西沟铁矿规模化开发,商南千家坪钒矿大手笔开发,商南万吨高纯硅、商洛炼锌厂10万吨电解锌扩建、丹凤77.5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我市的矿产建材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2008年实现

销售收入73.39亿元,完成增加值56.07亿元,上缴税金8.41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和财政总收入78.64%、70.39%和59.02%,对全市GDP的贡献较大,矿产建材业已成为我市头号支柱产业。

(二)矿产建材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我市大部分矿产建材企业目前还是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企业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产品研发机构、人员少,研发投入不足。三是矿产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工艺水平落后,安全事故多发。矿产品深加工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产业链,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三)对矿产建材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深化市情认识,做强矿产建材业。我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达3400亿元,在全省矿产资源中占居重要地位,钾长石资源亚洲最大、优质钒资源全国第一、钼矿资源全国第三、丁马金矿资源全国第四,萤石矿资源、铁矿资源和锑矿资源全省第一,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属全国三大银矿之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市做大做强矿产建材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高速公路开通,区位优势得到凸现,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涌入,必将给矿产建材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突出重点,推进矿产建材企业大发展。重点扶持柞水大西沟铁矿开发、商洛炼锌厂电解锌生产、洛南鑫兴和九龙钼业深加工、山阳钒业深加工、镇安丁马金矿、商南中剑公司万吨高纯硅和商南千家坪钒矿开发。建材类重点扶持陕西丹水建材,镇安秀山水泥,商州丹东管材、水渣微粉。

3.突出资源优势,打造现代材料基地。重点围绕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化工建材及产业配套项目,合理配置资源,集约规模开发。

(1)钒业项目:依托丰富的钒矿资源,引进实力公司,整合山阳、商南、丹凤、镇安四县钒矿资源,组建钒业集团,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建成全国最大的钒材料基地。

(2)钛业项目:依托商南金红石资源,引进实力公司,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先进技术,在商南建成年产8万吨金红石粉、8万吨四氯化钛和2万吨海绵钛的全国有名的钛材料基地。

(3)钼业项目:依托洛南九龙和鑫兴等钼业公司组建钼业集团,整合现有钼矿企业,建成全国有名的钼材料基地。

(4)电解锌项目:利用市内外资源,依托省有色集团,将商洛炼锌厂电解锌年生产能力扩建到10万吨以上。

(5)金属镁项目:依托我市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在山阳建成5万吨金属镁的生产能力。

(6)矿钢一体化项目:依托柞水大西沟菱铁矿和商洛有色金属资源,一体化建设年处理800万吨菱铁矿采选和年产200万吨特钢或优质钢项目。

(7)硅系列开发项目:利用商南丰富优质的石英石资源,依托中剑公司,将工业硅生产能力增加到10万吨;引进实力公司,采用物理法提纯工艺,在商南建成年产3000吨太阳能级高纯硅;在商洛刘湾产业园区建成1000兆瓦太阳能单晶硅生产项目,年产单晶硅560吨,单晶片1400万片。

(8)氟化工项目: 利用萤石资源,依托商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装备,引进实力公司,建成5大类15个产品的氟化工项目。

4、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矿产建材企业竞争实力。一是加强企业家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我省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实用人才。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新产品开发战略。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帮助重点企业争创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家级名牌产品。三是联姻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比亚迪新能源商洛研究所,为现代材料提供科技支撑。

二、商洛生物医药产业科技资源存量与发展趋势

(一)商洛生物医药产业科技资源现状

商洛中药产业科技服务机构主要有GAP科研工程中心、

秦巴良种繁育开发中心、商洛市现代中药新药工程中心三个科研中心及商洛市药品检验所。

GAP科研工程中心中心现有专业技术研究人员24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人,研究生2人,执业药师2人,中药高级制剂工2人。秦巴中药良种繁育中心有技术人才24人。商洛市现代中药新药工程中心由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商洛学院、商洛市农科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组建。商洛市药品检验所现有在职职工22名,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人。

(二)医药企业发展现状

陕西盘龙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现拥有资产3亿元,员工1300余人。拥有GMP标准厂房、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检测手段。公司拥有的片剂、胶囊剂、酒剂、合剂、滴丸、软胶囊等十一条生产线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全面通过国家GMP认证,2001年“盘龙”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公司现有80多个品种,形成年产值八亿元的生产经营规模。

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药品生产车间全部通过了国家药品GMP认证,香菊片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东秦牌”商标连续三次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中药新药红山胶囊、莱菔治胶囊申请了发明专利。

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公司拥有高、中级科技人员21人。在商洛建设一座年产4000吨的中药饮片加工厂、一条2000吨的中药提取生产线,目前建立了丹参、柴胡、半夏、土荆芥、西洋百合基地。丹参基地首批首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商洛丹参”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陕西欧珂药业有限公司已通过GMP国家认证。公司现有员工106人,现有国药准字号产品18个,有十个剂型的生产能力,其中七个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陕西必康制药有限公司共建有中、西药9剂型8条生产线,并通过国家GMP认证,制剂分厂的各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中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2条,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1条,软胶囊生产线1条,固体生产线2条,口服液糖浆生产线1条,软膏生产线1条。

近年来,各企业先后成功开发出“红杉胶囊”、“金咽利胆胶囊”、“更年安”等20多个新药品。2006年,盘龙公司又成功研发出“天罗安软胶囊”、“防咽滴丸”、“醋酸棉酚胶囊”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中“醋酸棉酚胶囊”填补了国内空白。香菊公司研发的“妇延春胶囊”、“香菊鼻康喷雾剂”两个保健品和“萸仁靓肤胶囊”、“山参抗辐射胶囊”两个新药已进入注册待批阶段。

(三)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目前我市医药产业缺乏资金和科技人才,50多种大宗道地优质中药材品种的种质研究和保护工作还相对滞后,科研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还比较弱,但随着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积聚市内外产学研力量,重点开展以五大商药为主的提取物、保健品、中成药、濒危稀缺中药材优良品种繁育以及复方药物开发、标准物质、指纹图谱等标准技术的研究;大力挖掘民间药物秘方,积极引进和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剂技术的新工艺,推进缓释、控释、靶向微囊颗粒等新型制剂的产业化,加快对香菊片、盘龙七片等传统名药的二次开发,努力形成以商洛道地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链,就能解决目前我们在中药产业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促进商洛现代中药又好又快发展。

三、商洛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存量与发展趋势

(一)商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商洛经近20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已形成了一定面积的核桃、板栗、茶叶等绿色食品的种植。商洛7县区均有种植,据统计,目前商洛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年产2万吨,以地区计算,产量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核桃生产基地。茶叶种植主要在商南、山阳、镇安、柞水,种植面积目前发展到17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11.2万亩,有4.2万亩茶叶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商洛年加工生产茶叶1415吨,产值1.

5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格局。板栗在商洛是最佳适生区,七个县区均有分布,生长良好,集中分布在镇安、柞水、山阳、商南等县。截止目前,商洛板栗建园面积发展到260万亩,板栗产量17500吨,年产量居陕西省的2/3以上,居本省第一。这些绿色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商洛绿色食品产业科技现状

1.科技现状

商洛市核桃研究所、商南茶叶研究所以及各县区的林业科技人员是我市茶叶、核桃、板栗科技支撑的主要机构和人员。目前全市专兼职从事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和推广的技术人员200多人。我市核桃科技工作者紧密结合商洛核桃生产实际,选出了商洛1-6号优良单株;洛南县核桃研究所与西北林学院协作,选育出西洛1-4号晚实品种,先后引进早实良种50多个;成功研究出了“核桃自控电热温床嫁接育苗新技术”和“低产幼树高接换优技术”;针对秦巴山区及北方干旱区土壤养分状况和核桃树需肥水平,研制了核桃专用肥,可增产15-20%;引进各类先进技术15项,推广各类先进技术30多项,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100余篇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交流。商南泉茗、仙茗、乌龙、金丝翠芽、清泉毛峰等产品先后多次在茶博会上获得金奖。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茶产品获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2.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现状。目前我市家大规模的核桃加工企业有:洛南县飞鹏生态食品有限公司、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陕西山阳县家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山阳县金力金食品有限公司、柞水县亿升核桃发展有限公司、大地集团镇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加工生产的产品主要以核桃软糖、酥糖,各种辅料加工的桃仁、核桃乳(糊)、核桃粉、核桃精油等为主。茶叶加工企业主要有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和商南秦东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两个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和茶叶保鲜库,使茶叶精制加工能力达到130万公斤。板栗加工企业较少。

(三)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科研机构少,科研力量严重薄弱,不能有效对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如对板栗的种植与研究还非常薄弱,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

2.基础设施简陋,硬件投入滞后,科研、技术推广水平层次低,不适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

3.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加之基层单位,在省以上立项比较困难,如无项目支撑,也就没有经费来源,更谈不上科研试验工作。

4.核桃、茶叶、板栗生产中存在着良种率低,品质良莠不齐;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良种苗木市场管理混乱;采后处理与深加工技术滞后;加工企业少等问题,严重制约

着绿色食品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对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的几点建议

1.加快科研机构的建设步伐

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其它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商洛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并加快中国商洛核桃研究所建设步伐。建设目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设模式: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开发流动。服务面向:立立足商洛,引领陕西,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产业基地建设一流科研综合办公和实验楼,购置先进的仪器、设施、设备,满足开展绿色食品的各项试验研究。

3.招商、引进一批在绿色食品开发行业中具有优势的大企业,同时优化、升级现有的绿色食品开发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4.千方百计增绿色食品科研投入。鼓励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争取上级立项,争取国省项目资金,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核桃科技研发。

5.重点扶持陕西财安集团,洛南飞鹏生态食品公司、商南朝阳工贸公司和柞水汇生源观光农业生态示范项目。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发展的浙江现象,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省引领了一轮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提升的新浪潮。下面是收集的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xx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商洛特色美食

【橡子凉粉】 在洛南县,寺坡的橡子凉粉历史悠久。寺坡乡南山盛产橡树,人们把成熟的橡子打回来,去外壳,晾晒干,然后打成淀粉做成凉粉,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洛源豆腐干】 早在明清时代就负有盛名,曾被清皇御为御膳贡品。食用时只需用刀切成薄片,点几滴酱醋即可下箸就酒。香爽油咸,柔劲适口,若拌以蒜泥、芥末、葱段、麻油等佐料,美味异常。 商州必吃美食 【商州水煎包】

水煎包子是商州很有名的一种风味小吃,一般是用粉条韭菜馅,多处都有卖家。包子出锅, 老远就能闻到喷香,黄焦酥脆,特别好吃。 【商州大烩菜】 主料是红白萝卜,以胡萝卜为主,配油炸豆腐块、木耳,加红烧肉片、红薯粉条、白菜叶、 葱段姜块,一把青葱花撒在表面,有很好的口感。老少皆宜,是商州特色菜肴。 丹凤必吃美食 【香苜蓿粉蒸肉】 用香苜蓿制作的粉蒸肉,在丹凤县很有名,做法与普通粉蒸肉略同。扣入盘中时,上边是排 列整齐的肉片,下边是铺垫的香苜蓿。吃时苜蓿之香与肉之香相混合,糯而清香,酥而爽口,嫩而不糜。

【丹凤葡萄酒】 “路过龙驹寨,喝酒忘吃菜。” 在丹凤一定要品尝一下美味的葡萄酒。丹凤葡萄酒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酒味怡而不滞,爽而不薄,醇而不酽,冷而不寒,甜酸适口,饮后开胃提神,余 香绵久。尔后,你也会吟这样的诗了:“葡萄美酒夜光杯”,“家家扶得醉人归”。 商南必吃美食 【商南锅边饭】

又名锅岀溜,锅溜子,也叫懒婆娘饭。在商南,锅边饭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困难时期,农村常吃的一种饭食,因为做这种饭不需要很多面粉,作为酒后的主食,看上去清清亮亮的,而且吃起来香味十足,且能醒酒开胃。 【农家手工豆腐】 是当地百姓采用最原始制作工艺,用磨盘碾磨出浆,用酸浆点制而成,豆腐筋道,豆香弥漫,入口有嚼劲,蘸上当地百姓自制的蘸汁,保证让您吃了还想吃。 山阳必吃美食 【漫川“八大件”】 人吃人喜欢,主要原因是其色型味俱美。一碗有一碗的风味,一道有一道的讲究,全然摒弃 了北方人大鱼大肉的吃法,而以清醇的乡土菜为主,油而不腻,清香淡雅,使人食欲大增。

xxx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xx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xxxx农工委《关于报送村集体经济相关资料的通知》要求,xxxx调研组深入本镇各行政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镇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7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28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64.15万元,村均14.675 万元。2017年全镇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2个,占村总数的11%,全镇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50%。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3.6 万元,占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0.68万元,占16%。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镇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

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镇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如破马村投资60万元,养殖小龙虾,每年创收3.6万元。 (三)帮扶带动助增收。从开展落实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的开展。2017年,我镇进一步在全镇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镇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镇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

某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发展特色产业型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不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收入低,有的行政村连正常的经费开支都难以维持,长期靠政府“输血”和负债度日,特别是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如何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村富引领民富的课题亟待研究。笔者通过对XX县XX乡13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城北郊,距县城4公里,泉南高速XX互通口至县城连接线穿境而过,全乡国土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5万亩,林地9.5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236个村民小组,9630户农户,农村人口3.9万人,总人口4.2

万人。XX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有以水稻、烟叶、脐橙、花卉苗木等为主的农业产业,特色产业以种养为主,其中烟叶生产历史较长,XX年该乡种植烟叶1920亩,此后每年都种植千亩以上,但XX年以前烟叶生产存在散户居多、技术落后、前期投入成本大、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留村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土地流转难等制约因素。自XX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XX县烟叶发展以来,该乡烟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乡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质烟叶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做大做强烟草农业,把烟叶产业放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度,推动烟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带动贫困对象致富,是该乡近期短效产业扶贫的方向。XX年,该乡开始打造塘石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点,覆盖区域含XX乡塘石、河坪、园塘等3个村,耕地面积2750亩,宜烟面积2460亩,基本烟田2120亩,有劳动力人口2085人,现涉及25个种烟村组,126户基本烟农。除烟叶生产外,该乡努力培育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种养示范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生猪、肉牛、草莓、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合富村现代农业园、上社村苗木基地和草莓基地,塘石村肉牛基地和苗木基地,仁塘、泗望村蔬菜基地等产业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拟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烟叶为支

调研报告:从特色小镇的起源看城市发展

从特色小镇的起源看城市发展 一、何为特色小镇,路往何方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特色小镇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的灵感起源于国外的特色小镇,中国特色小镇借鉴了这一概念。如瑞士的达沃斯温泉、会展、运动小镇、美国的布兰森音乐小镇、法国的格拉斯香水小镇等,这些小镇都极具产业特色,业态新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拜访的游客,带动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上对小镇的认识,进而为我国小镇的改造提供了思路。 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可总结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按照住建

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 特色小镇和传统的工业区或者旅游景区相比定位和功能有较大差异。和传统工业园区相比,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产业和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区,其产业规模可能并不大,但是通常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和一般的旅游景区相比,特色小镇通常是挖掘或培育的人文、历史、现代旅游服务。 对于特色小镇来说,人才是核心、产业是命脉,旅游则是产业的延伸关键。特色小镇最终是为人服务,一方面凝聚并服务好本地居民,另一方面吸引特定产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特色小镇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相匹配,在产业链条中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相当一部分特色小镇着重发展的产业,而对于非旅游主导的特色小镇,旅游便是一种城市功能,表现形式包括会议、会展、文化体验、科技体验、产业博物馆、民风民俗等。 二、风起于浙江,兴盛于全国

乡镇工作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172 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 努力构建石化基地后花园和最适合于人居住的 生态镇基本框架 发展是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今年来,伴随着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正式启动,泉港东南部地区的石油化工园区、港口物流园和城市生活园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泉港的大开发、大建设序幕将真正拉开。而地处老区山区的涂岭镇要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形势,更好地审时度势,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奋力发展,才能在全区发展格局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结合工作实际和近年来工作体会,本人认为,涂岭镇今后几年总的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按照“发展快、总量大、结构优、效益好、后劲足”的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支撑、工业商贸膨化、小城镇建设

提升、依法治理安镇”四大战略,努力培植工业、小城镇建设、特色生态旅游三大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心镇区、涂岭工业园区和朝阳公路沿线“两区一线”全面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石化基地后花园和最适合于人居住的生态镇基本框架。 一、抓基础,认真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1、工业发展规划。要主动接受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辐射,将被列入省级示范园区之一的涂岭工业园区建成以建材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水泥制品、化工涂料、不锈钢、马口铁及各类钢铁制品、陶瓷、石材等产业;争取将朝阳公路沿线工业园区、镇区工业区列入省级示范园区的第二、三期工程。朝阳公路沿线工业园区要以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水果饮料深加工、蔬菜系列产品和果蔬保鲜储运等产业。要尽快调整镇区工业区用地,以中心镇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针织、包袋、手套、服装、电子、生物制药等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镇区繁荣。 2、农业区域规划。要立足农业大镇定位,走“龙头企业

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

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X 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XX、XX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

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养殖业比重上升至%。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

商洛美食

柞水洋芋糍粑 柞水洋芋糍粑分享到:0 柞水洋芋糍粑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产。柞水洋芋糍粑爽口、营养丰富,有食疗保健作用,夏吃清凉消暑降火,冬吃暖身祛寒防燥,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 洋芋,即马铃薯。民间又称地蛋、土豆。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洋芋糍粑,用马铃薯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要得生活来改善,洋芋捶得稀吧乱。”这首民谣是说的是陕西柞水的洋芋糍粑。过去柞水人都知道,这是取笑“万青”“九间房”两个地方的话,以前这两地贫穷,百姓生活水平不高,平时以马铃薯为主粮,想要改善生活也只能吃当地出产的马铃薯做成的“洋芋糍粑”。 万青和九间房是柞水的两个乡,处在秦岭脚下,是高寒山区,小麦产量低,玉米长不老,就只盛产洋芋。洋芋砸烂就是打糍粑,在那个极端贫穷的岁月里,这就成为当地人待客最好的饭食了。如今柞水的洋芋糍粑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美食,它的制作技艺还是响当当的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芋糍粑,这种用马铃薯做成的美食,都市人不多见,但在陕南的柞水,到处可见、可耻洋芋糍粑;且不说街上卖的,你随便走到柞水那个乡村,只要提出吃洋芋糍粑,厚道的柞水人就会热情地为你打上一盆让你吃个够。但是,柞水的洋芋糍粑真正好吃的还是在九间房街;这里才是柞水糍粑的发源地。 柞水九间房街地处秦岭山脊,将这里出产的洋芋蒸熟,放在阴凉环境中,稍微凉一下,在石板上用木捶一压开,就是纤丝粘连;来回揉一两个来回就粘呼呼的。当抡起木捶三几个来回捶打时,就象砸在凝脂上那般舒适惬意。这里的洋芋做糍粑不仅好打、省力,还特别好吃。捶好的糍粑,铲子上沾水堆在一起,双手一托,柔若无骨,丰则有余,一团白嫩的、有劲道的凝脂就装进盆子里啦!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劲一切,整坨、整块的,柔而不散,很有劲道。放在调料锅里烫热时,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很是诱人,胃口不开也得开了。 九间房、万青都是沙砾土壤,森林茂密,平均气温低,很适宜洋芋生长,这里的洋芋蛋白含量高。洋芋做糍粑是物理作用下,单糖变成多糖,蛋白变成糊浆的过程。洋芋糍粑做得好不好,主要是取决于洋芋的蛋白含量;蛋白含量越高,洋芋糍粑越粘,而且省力好打。九间房街一带正是典型秦岭洼地气候特点,洋芋的蛋白含量高、淀粉要轻些,杂质含量少,所以洋芋糍粑最好吃。 在人们崇尚食物健康的今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洋芋是抗癌食品。吃山野菜酸水泡出的洋芋糍粑,的确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和风味了。只是,笔者还得提醒你,九间房街的洋芋糍粑不仅是地方独特的民间原创食品,而且是柞水最好的洋芋糍粑,很值得去品尝的。 如今,柞水这座美丽的山城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卫生城市,是西安的后花园,她正以她独

小城镇规划-文旅型特色小镇文脉传承与风貌塑造路径探索——以南京栖霞古镇为例

文旅型特色小镇文脉传承与风貌塑造路径探索 ——以南京栖霞古镇为例 王曈,姜滢,叶江山,张飏 摘要:当前,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发展面临“重视资本运营而忽视文脉传承”、“同质化竞争”两方面问题。本文在南京栖霞古镇项目实践的基础上【1】,围绕文脉传承和去同质化两项议题,在城市设计的视角下,解析建构技术路线的基本方法,并从“以格局、肌理、场景为载体的文脉传承”、“凸显地方特色的风貌塑造”、“空间特质与业态发展耦合的策略研究”三个方面,重点阐述技术逻辑和技术方法,探讨文旅型特色小镇结构性再生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特色小镇,城市设计,文脉,风貌,业态 1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发展诉求与规划响应 1.1发展背景与发展诉求解读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响应“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积极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2016年7月,三部委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和以产业为基础的基本类型,即“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其中,以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为支柱产业的文旅型特色小镇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别。 作为旅游目的地,小镇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景区化、商品化:其独特的文脉、风貌及特定场所空间所孕育的特色服务,是文旅型特色小镇的核心产品;通过主题文化的体验情境设计,保证持续的人流和消费,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本诉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否统筹好文脉传承、风貌塑造、业态发展三个方面的关系,是特色小镇成功与否的关键。三方面既相辅相成,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因此,统筹考虑、整体设计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对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现状问题分析 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明显,通常由开发管理机构围绕优势资源来整体运作,并引入经济实体进行开发建设。这一过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重视资本运营而忽视文脉传承,或虽然有意延续文脉以强化特色,但由于技术手段的缺乏而无法有效兼顾,不论出

乡镇经济调研报告(精)

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按照县的安排,本人选派参加了第九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担任松鹤村主任助理并驻松鹤村委会。自2015年3月1日开始,驻村以来,通过会议、座谈、走访,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了解松鹤村委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认为该村委会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但从现实及今后要求发展要更快更好,还需作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一、基本情况 近年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松鹤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入手,大力发展小城镇、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及教育、文化等事业,因地制宜,大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低。该村委会属板桥河水库灌区,境内没有像样的水资源 可利用,历史以来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桥河水库开闸放水来栽种。 2、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能力不强。该村委会经济总量不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存在收 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难的问题。表现得尤突出的是贫富差距极大,相当部分群群众还比较贫困。 3、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滞后。该村委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及部分蔬菜, 除烤烟外,大部分属传统生产方式经营,且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现代农业)严重滞后,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4、产业调整困难,群众意识不高。镇、村都积极想方设法,努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但困难极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万寿菊生产,在当地特别是三家、乐业村小组,相当部分群众意识不强,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学种管当回事。 5、第三产业发展慢,品味档次不高。该村委会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较 为绶慢,且档次不高,大多属粗放式的经营管理,这与其地处交通要道,集贸中心区,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称,第三产业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5%。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特色小镇之古北水镇案例

特色小镇之古北水镇案例 项目名称:古北水镇 项目区位:北京市密云区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古北口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与河北交界,距离北京市1.5小时,距离承德市约45分钟车程。 一、项目规划 拥有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四合院建筑,含2个五星级酒店,6个小型精品酒店,400余间民宿、餐饮及商铺,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项目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原有守卫长城军民混建而居的古堡基础上发展起来,其现存的“司马台古堡”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古镇”是罕见的雄伟自然、文化景观混合在一起的历史人文风景区。 二、项目定位 “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 三、业态规划 以北方古水镇为基底,打造文化展示体验、特色住宿、商务会议、日常配套等丰富业态,提高参与性和体验性。 文化展示体验区: 10 个展示体验区(小型博物馆),介绍关于北方酿酒、染坊等传统工艺,及日月岛演艺区、长城书院、童玩馆、毛猴馆等; 特色住宿:目前已经建成1个五星级酒店(水镇大酒店),3个精品酒店(乌镇会、望京楼、长城书舍),400余间民宿,总共计约1500间客房; 商务会议:预计建设两个大型会议中心; 日常生活配套:银行、邮局、菜场、综合超市、药店、诊所、快递、书店、干洗店等。 三、营销策划 以北京、华北地区为主,全球营销。

四、开发基础 开发基础好,乌镇的设计经验和整体运营开发成为古北水镇项目的品质保证。古北口镇紧邻京承高速,古北口景区素有小承德之称,司马台、雾灵山等为燕郊观光型景区,本身已经具备近郊旅游基本的观光及度假元素。 市场广阔:北京短途休闲旅游潜在市场规模约为5000万人次/年,而其周边缺乏优秀休闲旅游目的地,休闲市场广阔。 政策支持:2012年,获得密云县财政局4100万元基础建设补贴,参与古北项目融资的京能集团也是北京市政府的全资子公司。 渠道完备:可利用中青旅本身的旅行社资源来引导团队游客,中青旅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商务会议旅游服务商,会议旅游客源广。 五、开发模式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 告

编号:FS-DY-24416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XX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

叶称号。XX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15人。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XX 年新植茶园352亩,XX年新植1400亩,XX年新植2350亩,XX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xxx”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X乡位于南阳市XXX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与鲁山、南召县接壤,南北狭长,约55公里,面积298平方公里,横跨江淮两大流域,辖38个行政村,约6万人,属纯山区乡镇,鲁姚路(s239)贯穿南北。近年来,XXX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XXX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山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科学规划,中心集镇与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 XXX乡位于XXX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伏牛山东麓,纯山区乡镇。境内省道鲁姚路(S239)贯穿南北。依路兴街,自然历史形成了XXX街、神林、焦庄、双桥、维摩寺五个传统小集镇。XXX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确定了创建特色卫星集镇的目标。一是注重乡情,高标准规划。依据XXX乡乡情,在集镇发展上作出“一体五翼”的总体思路。“一体”即XXX街; “五翼”即指神林、焦庄、双桥、维摩寺和以湾潭水库为中心的旅游区。“一体五翼”中重点是“一体”,即发挥XXX街在特色卫星集镇中的主体作用。目前,已经完成了对XXX街区总规的修编工作,形成了“一河两区三园”的发展格局。“一河”即澧河; “两区”即新老街区并举; “三园”即鹿角山游园,北山游园,南山游园,三山环绕。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开通建设了和平街、丰收路,硬

化绿化美化亮化了滨河路,修建了长约2800米的澧河带状游园,极大地改善了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三是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工程。选择XXX村西庄组、王三沟村、街村村、秦家庄村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总投资150万元。硬化道路550米,辅设污水管道1200米; 建设垃圾和杂物处理场各一处; 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制作文化长廊三处,栽植冬青树1000余棵。试点村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为全乡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注重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新型城镇化的创建需要产业支撑。XXX乡有丰厚的矿产资源,乡党委、政府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道路。目前,已有5家企业通过摘牌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总投资达1.2亿元。 (二)统筹兼顾,强化生态理念,生态建设成绩颇丰 XXX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最大的政绩,一致认为,XXX乡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一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XXX乡党委、政府协同县国土、工商、安监等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始终对非法采矿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持续出重拳,确保了整个矿山企业依法有序科学开采。二是加大林木管护力度,巩固5万亩生态林,禁止滥砍滥伐,禁止违法烧碳,确保XXX 乡天蓝、林绿、水清。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近年来,该乡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致力于打造“金船寺—鲤鱼垛—维摩寺—骊山”旅游环线,加快对“两寺一庵”(金船寺、维摩寺、老母庵)的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docx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年,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入资金270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935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14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

商洛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商洛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摘要: 商洛旅游业发展落后,但其旅游资源保护很好。 伴随西部大开发,商洛旅游姗然起步,以西安为依托,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三条线路。但其整体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重点分析: 目前商洛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地域文化, 分析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 提出与本地相适应的资源整合方案和旅游开发建议。 1. 引言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相邻;西、西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安康、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华阴、华县相连。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 0公里。2008年,商洛市旅游工作以沪陕、柞小高速公路开通为契机,以提高商洛旅游知名度为目标,实现了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基于省、市出台实施的各项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以及途经商洛市数条高速公路相继开通,为商洛市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 2. 商洛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及评价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

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目前商洛市重点旅游资源及景区统计如下: 自然旅游资源及景区类别数量人文旅游资源及景区类别数量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全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省级自然保护区 4 省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国家森林公园 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省级森林公园 7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 国家水利风景区 1 对游客开放博物馆 5 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 对游客开放纪念馆、故居 1 3A 级旅游景区 1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近年来,商洛大力推行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和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件,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发展氛围越来越好,取得了明显成效。 3. 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商洛旅游资源以原生态型资源为主,突出秀、奇、险、幽,兼具南北地域特色的山水和自然风光地貌,同时又融入秦楚文化和河洛文化之精华,形成独有的集山水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资源特征。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工作报告之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仙女镇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仙女镇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分析 仙女镇地处枝江市北部,与当阳市毗邻。总面积170.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11公顷,辖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 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 一部署下,以建设“工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休闲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服务园区,统筹城乡 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园区环境大为改善,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扎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我镇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1-6月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659.88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 入904.8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8.13万元,地税完成611.75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90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 4.15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企业1 家(宏昌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4家。另外,瑞克实业、雅丰 公司、强劲公司3家企业正积极筹备进规。1至6月,全镇生猪出栏46100头,同比增长3.04%;家禽出笼105612只,同比增长6.2%;夏粮总产量2871吨,同比增长2.94%;油菜总产量7576吨,同比 增长1.54%;蔬产总产量7328吨,同比增长4.79%。特色农业发展 步伐加快,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 大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年出栏1000头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家;柑 橘打蜡、 销售大户达到200多户;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按照市政府规划我镇主要以建材、包装为 主的工业园。目前我镇招商储备的项目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大 项目少,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税收贡献率的项目更少,很难形成定向 招商。未能把良好的交通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在三大特色农业 方面投入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 2、城镇开发经营处于规划阶段,相对比较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