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平台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学号:SX1110003 姓名:李玲摘要: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栽体和核心力量。
本文首先在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想构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框架结构,分析其运行过程,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旨在为我国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给出了促进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1 . 引言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1]。
德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的马普学会,印度的产品自主创新平台,爱尔兰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等都是各国科技创新平台实践的不同形式。
2002年,我国科技部就长期困扰科技界的科技基础条件薄弱问题提出了“科技大平台”的设想;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再次强调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部分平台已进入建设阶段,各省市也纷纷启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规划工作。
但从实践来看,地方多沿袭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设计与管理,盲目建设,形成千篇一律的平台体系。
而现有关于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各地平台发展现状或建设经验的分析与总结,系统性较差,使科技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在平台体系与运行机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大规模地启动平台建设,很可能造成平台整体性结构关系紊乱和功能失调,使平台流于形式,不仅难以发挥盘活科技资源存量、规划增量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
因此,系统构建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入探讨其运行机制,为推进地方科技创新平台高效建设和持续运行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成为了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科技创新平台就像是一个强大的引擎,为各种创新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科技创新平台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个整合了各种创新资源的集合体,包括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共享的环境。
它可以是一个实体的科研机构、实验室,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整合分散的创新资源。
在过去,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等创新主体往往各自为战,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科技创新平台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将各方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创新效率。
其次,它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先进的实验设备、充足的研发资金、优秀的人才团队,这些都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科技创新平台能够为创新者提供这些条件,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创新工作。
此外,科技创新平台还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平台的桥梁作用,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与市场对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那么,如何建设一个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明确平台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比如,是侧重于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是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还是跨领域的综合性创新。
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平台建设。
二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平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和培养人才,比如提供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等。
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让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人才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形成创新的合力。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 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孵企业职工文化层次较高,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目前中心已培育规模企业4家,其中比华丽电子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2009年,科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可超亿元;中心不但在科技企业孵化上取得明显成效,还在大院名校等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的引进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桐乡技术转移中心、上海高校桐乡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电工所桐乡新能源中心、上海桐乡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台湾大学亚泰桐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北京红树林公司浙江分公司等相继成立并入驻,更加密切了我市企业跟大学、科研单位和国资企业的联系,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在管理体制上,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性质为国有独资企业,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注册资金人民币200万元;目前正在办理增资手续,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市经济开发总公司以实物资产投资20%的股份;科创中心现有管理人员9名;市科技孵化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科技局、开发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其主要职能是协调孵化器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决定孵化器运行中的方向和政策;二行业类科技平台建设日渐完善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是整合集聚相关创新资源,支撑行业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建设主要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本领域广大中小企业、科研人员提供研发、中试转化、检测、设计、咨询、培训等服务,对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形成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我市通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共建有行业科技平台9家,其中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家嘉兴毛衫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毛衫后整理技术、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嘉兴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家蚕业、鞋业、高桥蔬菜、皮草,桐乡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大麻家纺、乌镇养鸭;毛衫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架比较完善,运行良好,并创办了320毛衫设计创意广场,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正在申报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后盾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杭白菊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也为各自行业的技术服务和产业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迅速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隶属于企业的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心任务是为本企业的技术进步服务,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技术和技术储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十多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企业研发机构,截止目前,共建有桐乡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5家由科技系统认定,技术中心89家由经贸系统认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全市企业已与全国80余所高等院校、10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其中3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建创新载体15家;以研发中心为企业创新平台,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二、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共识,各层面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财政、税务、土地、建设等多个部门,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虽然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中建有协调机制,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有效的具体措施;从我市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来看,虽然科技局制订了桐乡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08-2012年建设规划方案,但还没有上升到全市层面,难于在后续建设上形成合力;目前租用的116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容纳20多家企业已经呈饱和状态,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和拓展;而建成的新孵化大楼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面积 1.7万平方米,增加幅度并不大;目前招商势头相当好,今年已批准入驻20家,预计到明年底现有的孵化厂房将全部用完包括开发区划入的三幢标准厂房;2、缺少规划,资源整合度不够高;目前我市创新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整合度不够高,难以形成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比如我市科技孵化器建设长期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2004年底开业时的规模仅5500平方米,不久已经捉襟见肘;搬迁到目前租用的116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也是权宜之计,容纳20多家企业已呈饱和状态,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和拓展;目前入驻的新孵化大楼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对于真正实现研发、服务、加速、产业化一条龙的科技孵化城存在巨大差距;同样,行业重大创新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也存在建设目标不明确、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个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存在重复建设问题;3、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就我市科创中心建设经费投入而言,经费来源单一,由科技局从每年预算内的科技专项经费中安排;投入力度不大,2007—2009三年共投入1730万元,不足部份暂由中心贷款解决;每年我市孵化器建设市财政安排经费仅500万元,由于新大楼建设和房租数额较大,因此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财政资金对平台建设引导作用还不够;在综合性、行业平台运行上,政府搭好台,唱戏的主角还是政府,市场经济的氛围还不浓,如毛衫平台虽然建有领导小组,基本完成了前期资源整合,但在实际操作上缺少抓手;由于其运行方式等问题的原因,对于真正毛衫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关键技术还是无法通过定向委托、联合招标等妥善解决,机制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平台本身作用的发挥;4、人才紧缺,创新能力相对滞后;创新平台在紧缺型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方面还不能跟上企业创新需求的步伐,特别是一些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虽然引进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但是留住人才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市多数企业已认识到科研投入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多数也设立了研发机构,但普遍感到科研人才的匮乏和难以招聘到高层次人才;虽然与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但其中较大比例只是挂牌,提供的实际服务较少,科研人员落户桐乡为我市产业发展服务的更少;企业研发人才 , 特别是高级创新人才匮乏 , 已经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瓶颈”;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处于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起点,无论传统产业的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1.加强领导,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协同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仅凭科技部门一家之力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各方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力量,才能将这个重大工程抓好;因此建议成立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领导小组,市长、分管市长任正、副组长,科技、开发区、发改、经贸、财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任组员;各部门密切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2.科学规划,明确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由于目前我市存在不同类别的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发展目标和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对于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要加大投入、快速发展;要正视与兄弟县市的差距,快马加鞭,奋力追赶;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在2012前,科创中心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55000平方米左右的集孵化、加速器、产业园和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科技创业园,力争认定为国家级综合科技孵化器;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的第一期工程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计划2010年上半年启动,2011年底完工,在现科创中心大楼东侧建成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孵化和加速器;第三期工程再建一幢孵化大楼,同时结合开发区和高铁新区规划,划出一定区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研发、服务、加速、产业化一条龙的科技孵化体系;对于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要结合实际、稳步发展;现有的几大行业创新平台,要针对各自行业特色,紧密结合产业,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新路子,在政府资助、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中寻求平衡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行业创新平台应有的作用;省级毛衫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要继续拓展功能,进一步支撑产业升级;皮草创新平台要瞄准省级重大平台的创建目标,完善机制,同时紧密结合我市皮草产业的实际需求,发挥优势,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新能源研发中心要以中科院电工所的技术为支撑,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充分体现竞争优势;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强与高校和研究院的联系,重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科技部门引进的四川苍溪红心猕猴桃,已经种植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产业,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扶植,完善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打造我市万亩长三角优质猕猴桃基地;对于企业研发中心,要政策引导、鼓励发展;我市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一直得到政策支持,在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引导更多企业以各种形式,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等;争取通过一年的引导,实现亿元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到2012年,争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2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0家以上;3.加大投入,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抓科技创新平台,必须突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使有限的人力、财力和设备集中用于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创新要素的作用;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抓好科技专项资金整合;这几年,我市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是和兄弟县市相比偏少,如2008年财政决算的8400万科技经费中,科技部门实际掌握仅2100余万,大多分散在经贸、发改等各个部门,绩效不够明显;因此,既要加大投入,又要加以整合,特别是集中财力扶持创新平台建设;如市科创中心建设中,需要增加财政专项经费,还要辅以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对于行业创新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采取政策性补贴、科技项目等形式的支持;同时,建议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更多的社会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初创型科技企业;另一方面,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对企业的服务功能;首先要解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动力问题,解决好非政府投入与公共服务职能的矛盾;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做到平台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绩效评估科学化;进一步完善科创中心功能,加强对在孵企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发挥各类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包括技术、专利、融资、财务、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努力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服务体系,降低孵化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孵化成功率;4.拓展合作,吸引人才转化成果;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科技合作,引进了中科院电工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载体,解决了不少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但是与嘉兴地区兄弟县市相比,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差距比较明显,今后要花大力气引进更多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探索引进国外知名研究机构,使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市,促成我市社会资本与高新项目的结合,达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正视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不足,特别是创新领军人才紧缺的客观实际,创新和完善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流的创新领军人才,特别是引进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员,形成强大的创新团队;重点完善创新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借鉴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做法,瞄准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及其优秀创新团队,设立专项资金,出台激励政策,依托创新平台,实现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支撑我市经济新一轮发展;近几年来,湖北省科技厅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不同层次、分工合理、较为全面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一、加强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设;2012年7月,湖北省科技厅制定出台了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管理办法,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是由中小企业提供主要研究经费,高校或科研院所提供科技资源,共同建立并进行长期稳定合作的研究开发机构;通过校企合作,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有效释放,同时可以弥补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资源的问题,提高公共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湖北省科技厅已认定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63个,其中,由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共建的76个,占比47%;湖北省科技厅定期对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2014年,江汉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和湖北大学等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共建的校企研发中心在考核中等次为优秀,将分别获得25万元的资金支持;二、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11年8月,湖北省科技厅制定出台了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行业或领域中的龙头骨干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建设的研发机构,针对行业领域内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及共性技术进行研发,以提升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全省已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6个,由高校建设或高校与企业共建的95个,占比31%,有地方高校参与建设的39个;省科技厅定期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2014年,湖北科技学院、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等地方高校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考核中等次为优秀,将分别获得50万元的资金支持;三、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整合武汉大学、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及有关企业、院校共同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先后支持和建立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13年12月,湖北省科技厅联合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指导意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面向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的,集成产学研多方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开展重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研究制订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标准,提供工业化生产前技术研发服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也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支点;目前,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已率先启动,先进制造装备、激光、畜禽、粮食生产加工等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按计划正逐步推进;。
科技创新平台运营管理
科技创新平台运营管理在当今这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其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高效、科学的科技创新平台运营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还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涵盖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金融支持等多个环节。
要实现其良性运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管理。
首先,明确平台的定位和目标是运营管理的基础。
科技创新平台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的侧重于基础研究,有的聚焦于应用开发,还有的致力于产业化推广。
在明确平台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清晰、可衡量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需求以及行业趋势相契合,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在资源整合方面,科技创新平台需要汇聚各方优质资源。
这包括吸引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人才,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同时,也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为平台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还需要整合各类硬件设施,如实验室、试验基地等,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平台的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要为入驻的企业和团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法务支持、市场推广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平台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
同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此外,还要注重团队建设,促进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合理的奖励制度,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实现技术突破、成功转化科技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项目管理方面,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筛选和评估机制,确保入驻平台的项目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推广越来越重要。
科技创新平台是指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与协作,在特定领域内进行科技创新与服务的基地。
下面从平台建设、平台推广以及平台未来进行研究。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人才引进、平台建设。
1.资源整合广泛整合各种资源,除传统的硬件资源外,还需要整合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知识产权资源等。
(1)硬件资源包括办公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样品库等。
其中,办公场所要求舒适、便捷、高效;实验室要求设施齐全、技术先进;仪器设备要求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样品库要求分类管理、安全可靠。
(2)软件资源软件资源包括各种软件工具和平台,如科研管理系统、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仿真模拟软件等。
(3)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包括平台内部积累的数据和外部来源的数据。
对于平台内部数据,其存储、管理与分析是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外部数据,可以通过开发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4)人才资源企业需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优秀的学术团队,共同推进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5)知识产权资源对于科技创新平台,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因此,建设平台时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及时提出专利申请,确保原创性成果的获得。
2.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平台需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包括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和具有管理经验的领导人才。
对于人才的选择,需要从专业的技术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考虑。
3.平台建设平台的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1)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确保设备数量、种类、性能、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2)软件建设软件建设是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
需要设计出高效、便捷的管理系统,可通过开发智能化软件和仿真系统实现创新成果的有效展现和传播。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研发、改进和扩散,包括 科技创新成果由理论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也包括科技创新产 品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外部性:科技创新的非独占性导致科技创新企业的私人成本大于社会 成本,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不确定性:研源自周期长、前期投入较大、市场需求的变化
解决办法: 制度、知识产 权的保护
解决办法:提升研发水 平和速度、制度创新以 拓宽科技创新信息及创 新产品市场信息的交流 通道。
科技创新平台概念
什么是科技创新平 什么是科技台创?新平台?
重点实验室、 工程中心、 技术中心、 专业镇创新中心、 公共实验室 其他科技支撑平台
针对某一区域的科技创新需求, 吸纳、集聚和整合区域内各种创新资 源,为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共服 务和技术支撑,有效结合各个创新参 与主体,实现创新要素的交流和共享、 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转化,以提高区域 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为目的而组建的 一组共有性机构和制度安排。
分类
科技创新平台 的类型?
按依托主体划分:
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政府部门根据企业用户和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技术,为公共服务的不同对象提供各种具体服务的信息平 台。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将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统一起来,是一种高度协调、全面广泛合作,实现人才和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联盟,主要 是由的重点基础研究基地、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学校自检的研究平台、专业实验室等构成的高效共享的统一体, 包括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 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与部门野外观测台站、国家和部门质检中心等。 作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为科学研究及实践提供平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应用
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应用第一章:概述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转化而创建的,它集聚了一批具备高水平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格局。
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各级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强化地方经济发展的体现,是攀升科技创新高峰、提高研发能力的有力支撑。
本文将分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性,探讨搭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原则和流程,并介绍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在经济、教育、医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各地经济发展、科技革新和应用创新的重要结构。
它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集聚,为经济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提高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效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跨领域技术应用。
另外,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因此,要优先发展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其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章: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原则和流程(一)构建原则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以质量为保障、以创新为核心,既注重技术创新,又注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构建流程1.明确建设目标,编制规划方案。
目标的明确是指要确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和建设规模,规划方案则是为了明确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2.确定建设资金,并对资金进行使用管理。
对于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资金,可以后续拆分或使用地方和政府的财政投入、社会资本、行业投资等。
3.建设技术服务和转移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合理运行,需要建设技术服务和转移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4.营造科技创新工作氛围和优秀的技术创新环境。
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应该在人才、技术、设施、资源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并且借助现有的创业孵化平台、科技孵化器等简化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 引言1.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突出,科技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驱动力。
而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以提高科研效率。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共享实验设备、科研资源和数据信息,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科研进程,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利于汇聚科研力量。
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科研机构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和合作,实现互补优势,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可以提升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了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
1.2 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展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在于,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或企业在面对技术挑战和市场竞争时,不仅能够独立地开展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还能够稳定地获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一个国家或企业在技术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还表现在其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一个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或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改造,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带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促进科技资源的集聚和优化,从而形成一个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一个国家或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其持续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科技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科技创新,希望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而科技创新平台的出现,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科技创新平台是指一种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本文将从平台构建、平台服务、平台运营三个方面探究科技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一、平台构建1.技术选型科技创新平台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开发,才能保证其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
所以在平台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客户需求、业务模式和技术发展现状,选择适当的技术来支持平台的构建。
这一过程需要有一支技术实力强、熟悉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团队。
2.架构设计科技创新平台的架构设计是另一个要点。
平台的易用性、性能和可扩展性与其架构密不可分。
简单的架构可能会对性能、安全性和扩展性带来负面影响。
而复杂的架构则会增加系统的开发和运维成本。
因此,架构设计应该选择稳定、成熟的技术,强调简单和高效的原则,同时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以方便日后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3.功能设计科技创新平台的设计需要满足企业的核心需求。
在功能上,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包括技术咨询、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管理等模块。
还应该有足够的接口、支持多种协议,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另外,平台的用户体验设计和资源管理也是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的关键。
二、平台服务1.技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咨询服务能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技术咨询的服务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报告、技术交流等。
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方案和方向。
2.技术研发服务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研发服务是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研发方案。
科技研发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因此,平台要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技术研发服务。
如技术研发报告、项目规划等,为企业节约时间和成本,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广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历程及发展建议
广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历程及发展建议文/韩莉娜 王臻0 引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总结了广东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历程及其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新时期强化广东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广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借鉴。
1 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及分类1.1 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科技创新平台最早由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1999年所作的研究报告《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趋势》中提出,该报告认为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基础设施及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最早明确提出“平台”概念是2004年发布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综上可见,科技创新平台是指围绕科学前沿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整合集聚科技资源、具有开放共享特征、支撑和服务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科技机构或组织,是开展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阵地和基础力量。
1.2 科技创新平台的分类科技创新平台与政府、高校和企业联系密切,但因其建设主体、构建途径、功能定位等不同,各类型平台间的运作模式和产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划分方法。
在国家层面,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我国按照国家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创新平台功能定位,将科技创新平台分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
在地方层面,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更加侧重于微观和应用性较强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为支柱产业尤其是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科技条件支撑。
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企业科技创新平台
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企业科技创新平台
1. 首先明确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位和目标:针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搭建技术基础设施:设计一套开发环境,包括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开发流程、开发框架以及相关部署方案,确定平台的开发技术要求。
3. 组建创新团队,明确团队责任与利益,组建创新团队,让更多人参与创新。
4. 建立创新平台,联系各行业专家和企业领袖,形成合作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凝聚力较强的创新平台,将所有资源集中共享,促进协同创新。
5. 降低创新门槛,构建一个友好的创新环境,促进小团队和少数人可以进行创新,改善创新流程,提升创新效率。
6. 合理分配资金与知识资源,结合企业的业务特性和投资要求,科学整理知识资源,合理分配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7. 优化平台的运营机制,科学管理创新团队,适当激励有技术能力的成员,营造一个有序的创新氛围,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8. 构建适当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平台处于正确的运行方向,不断改善平台的服务水平,把握平台的发展方向,确保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的高效运行。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科技创新平台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更是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创新链式反应、跟踪科技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基础研究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众创空间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要侧重提高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断拓展平台的服务范围,提升平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需不断改进政策支持,优化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技术评价,提升平台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确保科技创新平台的稳健运行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更是为了推动科技领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自主转化和自主运用,积极培育科技创新的新动能。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要加强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创新研究。
还需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提升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平台工作情况汇报
科技创新平台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工作安排,我针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工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就目前的工作情况向您做以下汇报。
一、项目进展情况:1.目前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团队成员都已经就位,并且针对创新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着重对创新平台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3.在项目进行中,我们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从而能够更好地支持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日常维护。
4.科技创新平台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及时发现并修复平台存在的问题,确保上线后能够正常运行。
二、团队合作情况:1.针对项目进展情况,我们团队成员之间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交流和协调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分工和配合机制,保证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项目的顺利推进。
3.在团队工作中,我们强调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周团队会议和项目汇报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团队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中,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项目的成功上线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技术研究情况:1.针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研究,我们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对平台的功能需求和技术实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2.在技术研究中,我们结合当前的前沿技术和行业趋势,对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实现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设计,以确保平台的技术实现更加成熟和先进。
3.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相关技术领域的研讨会和讲座,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获取了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4.在技术研究中,我们还加强了对团队成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创新成果情况:1.针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我们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科技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再到如今的“5G+”,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一代的科技创新平台。
一、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要建立一个新一代的科技创新平台,首先需要建设全面,先进的基础设施。
这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大数据存储等方面。
比如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我们需要建设强大的计算机服务器和计算机软件,以满足人工智能算法、模拟实验等计算需求。
在网络通信方面,我们需要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系统,以便实现分布式计算和实时协同。
此外,还需要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分析各种数据,例如图像、文字、声音等,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和产业需求。
二、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的应用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需要有具体的应用场景,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可应用于很多领域,其中包括医疗保健、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等。
在医疗保健方面,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医疗诊断、药物研发等。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平台可以加快药物研发过程和临床试验,更快地满足治疗需求。
在工业制造方面,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应用于智能化制造、虚拟仿真、物联网等。
平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
例如采用智能化制造,可以实现自动化、灵活化、定制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在农业生产方面,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种植、粮食生产等。
平台可以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监测、预警、管理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品质。
三、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更新换代,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也要随之不断升级和改进。
未来,新一代科技创新平台将会使用更加智能的技术,例如区块链、量子计算等。
区块链可以应用于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量子计算则可以加速计算速度,提高研究和开发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出来,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旨在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意义、目标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意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举措。
它可以加强创新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使得科技创新成果得以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在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可以促进捷联重工与相关企业的技术协同创新、引导产业升级和转化,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般具有“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以提供技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
2. 打造核心技术优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以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为企业打造核心技术优势。
3. 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链条转型,打造较高附加值、质量和创新力的企业形象。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未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会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支持。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 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科技经验和技术资源的交流合作,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2.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会推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产业、学术和研究的紧密联系和深度合作。
3. 加强智能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会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新型智能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探索和推进智能化制造和智能化服务。
总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全球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
为了有效推动科技创新,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科技创新平台,以促进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办法对于平台的顺利运营和成果的有效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办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分配、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估应当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2. 开放共享原则:科技创新平台应当以开放的态度面向全社会,与各类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知识交流。
3. 风险共担原则: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应当注重风险的共担,各参与方应依据其投入的资源和责任进行分配。
4. 激励约束原则:科技创新平台应当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应对各方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和监督。
三、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的基本内容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 平台组织架构:明确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架构,包括平台的设立机构、管理层、工作部门等。
2. 平台运作规程:制定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规则,包括项目立项、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同时,应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决策程序。
3. 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创新平台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明确各方的权益。
4. 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科技创新平台应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和奖励在平台上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员和单位。
5. 风险防控机制:科技创新平台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进行预测和应对,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四、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的实施策略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办法应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 创新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整体规划和运营管理。
2. 强化协同创新:鼓励各方加强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
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引擎
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引擎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这些平台为社会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更高效的方式。
本文将就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义和特点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撑,为创业者、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和资源整合的创新平台。
它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为核心,以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提供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孵化、资金支持、市场拓展等在内的全方位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
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 多元化的服务功能: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提供技术研发支持,还包括市场调研、战略咨询、投融资服务等,为创新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 广泛的参与主体: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吸引了创业者、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参与,促进了创新要素的交流与整合。
3. 高效的创新方式: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信息传输的高速性,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快速的创新交流和资源整合,提高了创新效率。
4. 强大的技术支持: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创新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研发资源。
二、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在创新中的作用1. 促进创新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者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通过平台的建立,不同领域的创新者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促进了创新观念的碰撞和交集。
这种交流合作有助于引发新的创意和思路,激发创新的潜力。
2. 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支持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包括市场推广、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支持,平台帮助创新者克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困难,推动创新项目的快速落地和发展。
3.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打通创新生态链条,协调各方资源,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平台通过链接创新者、科研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等多个参与主体,促进了创新要素的流动,提升了创新环境的活力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与管理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与管理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科技创新平台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与管理,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
第二章:科技创新平台的概述科技创新平台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种创新资源,为创新主体提供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移、技术培训、成果评估等一系列创新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旨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
第三章: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政策支持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引导企业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资源整合科技创新平台应该整合区域内的各项创新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
通过共享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推进产业升级。
3.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应该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
平台应该提供各种良好的研究环境和配套设施,为研究人员提供培训、交流、学术活动等多种机会,提升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助力创新发展。
4.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应该鼓励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平台应该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5.市场拓展科技创新平台应该注重市场拓展,通过技术服务和产品推广,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平台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市场开发计划,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
以下几点是科技创新平台应该重点关注的管理方面。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一、科技创新平台的概念及分类科技创新平台是以现代化科技手段为支撑,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创业创新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根据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等。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1. 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创新活力、资源整合和产学研合作等优势,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平台整合资源,提供研发、转化、孵化、金融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
3.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跨界融合、以需求为导向、尊重特色优势,推动创新和产业在地域、产业链、价值链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路径1. 按需求、需求预测、需求引导。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应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地提供科技创新产业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研发、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等服务。
2. 按产业、产业升级、产业增效。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应加强与本地区产业特色和需求相符的科技创新产业等方面的协同配合,以起到产业升级、产业增效的作用。
3. 按分工、分工优化、合作共赢。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注重资源整合和创新协同,加强与各级各类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内外资源的分工协作,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平台发展。
未来,科技创新平台将更加注重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发展多元化平台,不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科技创新服务。
2. 专业化平台发展。
未来,科技创新平台将根据科技创新产业特点和环节需求,打造具有特色专业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特定领域或产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支撑。
3. 地域化服务发展。
未来,科技创新平台将更加注重提供定制化地域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在地域上的协同,切实增强地域性创新综合优势。
结语科技创新平台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创新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
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
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
在孵企业职工文化层次较高,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
目前中心已培育规模企业4家,其中比华丽电子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
2009年,科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可超亿元。
中心不但在科技企业孵化上取得明显成效,还在大院名校等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的引进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桐乡技术转移中心、上海高校桐乡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电工所桐乡新能源中心、上海桐乡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台湾大学亚泰(桐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北京红树林公司浙江分公司等相继成立并入驻,更加密切了我市企业跟大学、科研单位和国资企业的联系,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在管理体制上,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性质为国有独资企业,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注册资金人民币200万元。
目前正在办理增资手续,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市经济开发总公司以实物资产投资20%的股份。
科创中心现有管理人员9名。
市科技孵化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科技局、开发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其主要职能是协调孵化器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决定孵化器运行中的方向和政策。
(二)行业类科技平台建设日渐完善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是整合集聚相关创新资源,支撑行业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建设主要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本领域广大中小企业、科研人员提供研发、中试转化、检测、设计、咨询、培训等服务,对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形成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
我市通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共建有行业科技平台9家,其中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家(嘉兴毛衫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毛衫后整理技术、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嘉兴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家(蚕业、鞋业、高桥蔬菜、皮草),桐乡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大麻家纺、乌镇养鸭)。
毛衫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架比较完善,运行良好,并创办了320毛衫设计创意广场,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正在申报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后盾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杭白菊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也为各自行业的技术服务和产业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迅速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隶属于企业的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心任务是为本企业的技术进步服务,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技术和技术储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十多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企业研发机构,截止目前,共建有桐乡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5家(由科技系统认定),技术中心89家(由经贸系统认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
全市企业已与全国80余所高等院校、10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其中3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建创新载体15家。
以研发中心为企业创新平台,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共识,各层面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财政、税务、土地、建设等多个部门,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
虽然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中建有协调机制,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有效的具体措施。
从我市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来看,虽然科技局制订了《桐乡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08-2012年建设规划方案》,但还没有上升到全市层面,难于在后续建设上形成合力。
目前租用的116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容纳20多家企业已经呈饱和状态,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和拓展。
而建成的新孵化大楼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增加幅度并不大。
目前招商势头相当好,今年已批准入驻20家,预计到明年底现有的孵化厂房将全部用完(包括开发区划入的三幢标准厂房)。
2、缺少规划,资源整合度不够高。
目前我市创新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整合度不够高,难以形成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
比如我市科技孵化器建设长期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
2004年底开业时的规模仅5500平方米,不久已经捉襟见肘;搬迁到目前租用的116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也是权宜之计,容纳20多家企业已呈饱和状态,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和拓展。
目前入驻的新孵化大楼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对于真正实现研发、服务、加速、产业化一条龙的科技孵化城存在巨大差距。
同样,行业重大创新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也存在建设目标不明确、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个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存在重复建设问题。
3、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就我市科创中心建设经费投入而言,经费来源单一,由科技局从每年预算内的科技专项经费中安排;投入力度不大,2007—2009三年共投入1730万元,不足部份暂由中心贷款解决。
每年我市孵化器建设市财政安排经费仅500万元,由于新大楼建设和房租数额较大,因此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财政资金对平台建设引导作用还不够。
在综合性、行业平台运行上,政府搭好台,唱戏的主角还是政府,市场经济的氛围还不浓,如毛衫平台虽然建有领导小组,基本完成了前期资源整合,但在实际操作上缺少抓手。
由于其运行方式等问题的原因,对于真正毛衫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关键技术还是无法通过定向委托、联合招标等妥善解决,机制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平台本身作用的发挥。
4、人才紧缺,创新能力相对滞后。
创新平台在紧缺型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方面还不能跟上企业创新需求的步伐,特别是一些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虽然引进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但是留住人才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我市多数企业已认识到科研投入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多数也设立了研发机构,但普遍感到科研人才的匮乏和难以招聘到高层次人才。
虽然与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但其中较大比例只是挂牌,提供的实际服务较少,科研人员落户桐乡为我市产业发展服务的更少。
企业研发人才, 特别是高级创新人才匮乏, 已经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瓶颈”。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市处于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起点,无论传统产业的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
1.加强领导,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协同机制。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仅凭科技部门一家之力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各方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力量,才能将这个重大工程抓好。
因此建议成立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领导小组,市长、分管市长任正、副组长,科技、开发区、发改、经贸、财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任组员。
各部门密切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2.科学规划,明确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
由于目前我市存在不同类别的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发展目标和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类推进。
对于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要加大投入、快速发展。
要正视与兄弟县市的差距,快马加鞭,奋力追赶。
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在2012前,科创中心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55000平方米左右的集孵化、加速器、产业园和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科技创业园,力争认定为国家级综合科技孵化器。
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的第一期工程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计划2010年上半年启动,2011年底完工,在现科创中心大楼东侧建成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孵化和加速器;第三期工程再建一幢孵化大楼,同时结合开发区和高铁新区规划,划出一定区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研发、服务、加速、产业化一条龙的科技孵化体系。
对于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要结合实际、稳步发展。
现有的几大行业创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