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关于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耶鲁大学担任过10年英文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5年研究生导师。
他的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The Disa dvantage of an Elite Education)在网络上点击率超过100万次。
除了经常应邀在各个大学发表演讲之外,他还是一名颇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其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国家》、《新共和》上。
关于本书: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即将辞去耶鲁教职之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来讨论这些问题。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0万次)。
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
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本书自2015年5月上市以来,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洛杉矶时报》等各大媒体追捧的话题,在国内也得到了南方周末、凤凰卫视、澎湃新闻网、环球时报、外滩画报等媒体的报道。
核心观点:作者以其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名校任教经验与观察,指出美国在现行的精英教育体制下,那些头顶无数光环,简历牛X到飞起的名校学生们,内心充满了焦虑和迷茫。
《优秀的绵羊》读书心得
《优秀的绵羊》读书心得《优秀的绵羊》是美国作家威廉.德雷谢维奇所著的一部反思美国精英教育系统的一本书。
在这部书里,作者认为,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陷入了误区,在这套系统下培养出的孩子大都情商高,智商高,有天赋,还很努力,踌躇满志,但同时又胆小怕事,内心背负压力,充满焦虑,面对未来,无目标感,一片茫然。
虽然,作者是针对大学里的孩子写的书,但是读完这部书,我觉得书中所论述的一些思想也很值得中国的父母、中国的基础教育者及中国的中小学生去思考和借鉴。
在这部书里,我从两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失去自我的“优秀绵羊”。
先谈谈何为优秀的绵羊?书中说的是常春藤盟校的学生,这些学生非常优秀,但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是在传统和固有的格局里追求顶尖的成绩,像绵羊一样老老实实跟着头羊跑,所以称为优秀的绵羊。
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优秀的学生就备受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关注,他们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学生,家长津津乐道的学习典范,学生心里敬佩的榜样。
这些孩子,大都很顺从,老师、家长让干什么,他们就照着去做,各方面都优秀突出,尤其是学习成绩。
一旦贴上了优秀生的标签,那是要小心翼翼的守护的,绝对不可以丢掉的,自己也是拼了命的学,生怕别人超过了自己。
家长更是诚惶诚恐,害怕有一天,孩子一下失去了这个头顶的光环,除了没面子,更是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极度的焦虑和不安,所以,他们对孩子严格要求,一定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事,孩子就乖乖的照着父母的意思,学这学那,即使心里很不想学,也不敢说出来。
内心也充满了焦虑和压抑,充满了孤独。
还有,课堂上,明明自己会这道题,但一看周围的同学都不举手回答,内心十分渴望回答问题的自己也不举手了。
明明是这样想的,但是心里总是这样嘀咕:我这样好吗?别人会怎样评价我?我还是随大溜吧,人云亦云总不会有什么错。
自我缺失的孩子就是不敢或不愿表达真实的自己。
他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就像是演戏在给别人看,并不是发自内心自己想流露出来的,这种认同感,久而久之使自己失去了自我。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精选5篇)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精选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1《优秀的绵羊》是一本反思美国精英教育系统的书,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认为,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
所以,他希望能够启发刚上大学的孩子思考:教育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读大学,你要如何找到自我。
全书共12章,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意在提出问题;第二部分讨论大学的使命及学生们的成长;第三部分讨论优秀的大学是什么样的;第四部分把话题扩展至美国的精英社会,讨论精英教育怎样实现自我救赎。
1.提出问题本部分共分为4章,第一、三章讨论学生们的生活状态;第二、四章讨论常春藤盟校的历史及运行模式。
(1)学生激烈的竞争很容易给人留下“要么胜利,要么一无所有”的印象,所以,对于备战高考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就是,要么名校,要么一无是处。
在这样的心态中,失去自我,随波逐流,就是必然的结局。
因此,大学四年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引导他们找到自我,勇于追求自我,他们还是会在未来的人生选择中做出个性化的选择的,但可惜的是,常春藤盟校并未完成这个责任。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经历四年的大学教育,藤校毕业生们依然具有极其强烈的从众心理,不敢越雷池一步。
比如,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他们大多选择了咨询和金融行业。
(2)学校盟校的运行模式导致他们偏离了引导学生的方向,转而追求自身利益。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编排的混乱,导致本科教育极其碎片化和专业化;二是对大学排名的追求,导致学校对学生“严进宽出”;三是商业化运作,导致学校更倾向于满足学生的短期追求,而不是长远理想。
最终,学生的成长中,学校越来越失位。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李子娴我第一次读《优秀的绵羊》是在高考完的时候。
那天读完之后我感触是一种迷茫带着震撼的感觉,因为我感觉作者说的每一条我都可以对号入座。
毕业后的我也即将成年,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一直都很小心翼翼害怕走错。
但是这本书里,作者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很多,不用担心自己一辈子只能选一次,不需要在第一次就做出终极选择。
你选择了一条路,在这条道路上克服千辛万苦徒步前进,你会遇见不同的人,发现新鲜未知的世界,从而你会思考这个世界能够给你带来什么,以及你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通过这个过程,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这些话我当时并不理解,但随着上大学后时光的流逝及沉淀,我一步一步探索着,也曾摔倒后不敢再踏出一个脚步。
但每当我想起书中的内容,我会打心底复念,不用害怕做出选择,因为我还年轻,还有试错的机会。
而且无论我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条路上的种种都会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经过十二年教育加工厂的统一配置和包装后,我们好像都成为了优秀的绵羊,顺从,乖巧,也因此缺乏了狼的野心和个性。
进入大学这一局游戏里,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遵循游戏规则,以确保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
正因为太多人默认了大学里不健康的生存模式,而使得我们一卷再卷,奔走于繁忙活动之间,沉溺于证书比赛之间,那些关于爱、生命、时间、等话题被考证、考研、比赛、GPA所替代。
大学的意义是帮助我们生活得更有责任感,更有自由度并更加完整。
但是我们似乎却忘记了大学的本意,这个原本属于我们绽放自己青春光芒,培养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宝贵四年时光以及坚定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却变成了一卷再卷,“卷不死就往死里卷”的常态。
我们是优秀的绵羊,同时也是木纳的,庸俗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那时就有长辈过来“教育”我,基本上给我的选择都是:以毕业后好找工作为主要目的。
而当前最“适合”女生的职业无非为教师和考编人员。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优秀的绵羊》是一部由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所著的小说,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而广受读者喜爱。
小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发了读者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完《优秀的绵羊》之后,我深受感动,对于小说中所呈现的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斯瓦德的年轻人,他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运动员,但是在一次事故之后,他失去了运动员的身份。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瓦德选择了成为一名牧羊人,过着简单的生活。
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平静,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欺骗和虚伪的社会。
斯瓦德的故事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在小说中,斯瓦德的真诚和善良让人感动。
他对待羊群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负责,他不仅关心羊群的健康和生活,还对待羊群中的每一只绵羊都充满了爱和关怀。
斯瓦德的善良和真诚让我深受触动,他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习斯瓦德的真诚和善良,去关爱和关心身边的人,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另外,小说中对于社会的批判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斯瓦德的生活中,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欺骗和虚伪的社会。
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他们的行为让人感到厌恶。
小说中对于社会的批判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警惕社会中的虚伪和欺骗,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学会关爱他人,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优秀的绵羊》是一部充满人性思考的小说,它通过对斯瓦德的生活和社会的批判,让读者深刻地反思了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对于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也更加珍惜真诚和善良,同时也更加警惕社会中的虚伪和欺骗。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启发,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优秀的绵羊第十章读后感悟
优秀的绵羊第十章读后感悟
今天我看了《优秀的绵羊》第十章,心里有好多感悟哦!第十章里面有一只小绵羊,它虽然长得不起眼,但是它特别用功、特别努力。
它每次放学回家,都不偷懒,悄悄地在角落里看书,认真写作业,嗯嗯,特别认真!
我觉得这只绵羊真厉害哦!它不像我,有时候会在做作业的时候偷偷玩手机,嘻嘻,或者在书本上乱画画。
我也想像那只小绵羊一样,每天都不玩儿,认真做事情。
那样,我肯定也能变得特别优秀,像它一样,做个最棒的绵羊!
我还发现,那只绵羊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就是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完成。
比如,今天背三个单词,明天做五道数学题,嗯,特别有规划哦!我也要试试,看看能不能像它一样,做到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我决定了,从明天开始,我也要做个优秀的小绵羊,每天认真学习,不做任何分心的事情!加油,做个最棒的自己!嘻嘻!
—— 1 —1 —。
优秀的绵羊家长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家长读后感我就先说说这书名吧,“优秀的绵羊”,刚看到的时候我就寻思,这是啥意思呢?等看进去了才明白,这不就是在说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超级优秀,啥都好,考试成绩棒,各种才艺加身,还能参加好多高大上活动的孩子嘛。
但实际上呢,他们就像一群绵羊,乖乖地按照别人设定好的路线走,缺乏自己真正的思考和追求。
我一琢磨自己家孩子,有时候我不也在有意无意地把他往这“绵羊”的路上赶吗?我希望他能考上好学校,所以就一个劲儿地让他做练习题,给他报各种补习班。
就想着只要成绩好了,那就是未来一片光明啊。
可看了书之后才发现,我这想法有点简单粗暴了。
孩子就像一个小树苗,我不能只按照我想要的形状去修剪他,还得让他自己有成长的空间。
书里提到现在的教育环境太注重那些外在的、能看得见的成就了。
我特别有感触,我家孩子每次拿回奖状的时候,我那心里美的啊,就觉得这孩子真给我长脸。
但我从来没认真想过,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快不快乐,他是不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说不定他为了这个奖状,放弃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呢。
就像我孩子其实特别喜欢画画,可因为要准备一个什么考试,我就减少了他画画的时间,现在想想,我可真是个“坏家长”。
还有啊,书里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以前觉得孩子小,能懂啥,我给他安排好就行了。
现在才知道这大错特错了。
孩子要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听大人的话,那长大了可咋办呢?就像书里那些“绵羊”孩子,上大学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学啥专业,以后想干啥工作,就因为他们之前一直都是按照家长或者老师的要求走,没有自己探索过。
我可不想我家孩子也这样,以后迷迷糊糊地过日子。
那我现在就打算改变一下我的教育方式。
首先呢,我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能总是我一个人在那发号施令。
我得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一样看待,尊重他的意见。
比如说他想要参加一个兴趣小组,我不能因为觉得这个对学习没帮助就不让他去,得跟他好好聊聊,看看他为啥想参加。
其次呢,我也不能只盯着成绩看了。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
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作者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系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篇1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是象牙塔里大学生最需要学会的是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我周围的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这方面教育与引导的缺失。
我无法确切描述我看这本书的想法。
对所谓精英学生的新的思考方式,还有现在所处环境的批判?作者描写的群体是精英学校的学生,与我现在的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他们每个人都像一只平静水面上的鸭子看似云淡风轻水底下一个个都在拼命发力,(米奇看似什么都不学习但实际上每天晚上学到秃头)优秀的gpa,各类擅长的运动,国际义工货支教经历等各种外在的“优秀的标准”让学生陷入一种功利追求的病态怪圈,而没有关注,内在的,自己真正该思考的东西。
作者批判名校生产出来一批流水线上的相同的“优秀的学生”,但是,反观自己的生活,更应该批判的是我们这种绝大多数高不成低不就的学校,绞尽脑汁提高自己的排名却完全忽视学生的教育,学生为学校服务,每隔几天就不同层极统计各种不同四六级成绩获奖证书等为系里院里答辩所谓争荣誉的指标,发下来的钱没有投在最需要的基础设施上例如建自习室开水房等基础设施而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活动等等,整个学校的悲哀,抑或很多大学的悲哀。
作者说要有自己的思考,学会批判整个体系,如何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后辈少走弯路?如何认清这种社会的现状并且推翻重建?也许想历史书上说的一样,这是一个漫长而且注定激荡的过程。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篇2阅读此书,从另一个角度跳出来审视自己曾经接受的教育,自我多次被利刃剖析,“书籍就像一把斧子,为我们结冰的内心海洋开出一条道路”,摘抄一些感触较深的观点,作此笔记:自我:1.从你出生开始,你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实故事、虚幻神话、固有认知、价值观和神圣的语言等已经形成了你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感知,你的灵魂就是你生活的一面镜子。
读《优秀的绵羊》后的一点思考
读《优秀的绵羊》后的一点思考这本书值得纪念,因为这是第一本我用电子设备看完的书。
总体来说,体验还是不错的,除了记录笔记略显麻烦,寻找自己标注的地方困难,因此我只能通过手机备忘录来拍照储存对于自己有触动的地方,其它还是有电子设备的优势,比较方便,随时可以阅读,尤其是碎片化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这本书:《优秀的绵羊》主要写的是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大学,尤其是第一梯队的精英大学,所存在的目的就是精英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些精英首先是因为自己的父辈是精英,所以拥有能够进入这些大学的资格,而且很大程度上拥有特权,进而进入大学教他们如何变得像一个上流阶层。
而进入大学后,精英们总是对于丰富自己的履历趋之若鹜,无论是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是丰富自己的履历,然后进入投行或是咨询公司工作,如此循环往复,巩固自己的阶层。
作者言辞激烈的批判了国家、教育、大学以及那些自以为是的学生。
以下是一些对我较有触动的句子:一、有关自我肯定。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个孩子追求的是受人肯定甚至被人羡慕,那么这样的需求就是个无底洞,因为它与追求被人爱是没有关系的。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有些孩子的问题,这也同样存在于一些成年的身上。
他们不断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不断地努力突破,勤奋拼命,但是把自己的满足感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一件很累的事。
我们应该要有肯定自己的能力,要有抵御外界负面情绪的能力。
那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并且能够对自己足够了解。
书中也提到,真正的自信意味着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成功,而不是仅仅因为别人而质疑自己的价值。
二、有关思考。
作者认为大学应该培养学生进行思考,我深以为然。
我是在离开大学几年后,才明白思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思考实质上是培养出思辨的习惯,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一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我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中国学生,认为长辈说的、老师说的、课堂上教的都是正确的,总是被动的接受,轻易的相信,而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才慢慢明白,任何事实都需要足够的证据来支撑,都需要证明。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是一部由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只名叫雪球的绵羊,它在动物农场中领导其他动物反抗人类统治的故事。
这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革命的复杂性,让我深受启发。
在小说中,雪球是一只聪明、勇敢、充满正义感的绵羊,它带领其他动物反抗了农场主的统治,并建立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
雪球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用智慧和勇气改变了整个农场的命运,成为了动物们的领袖。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正义感,能够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另外,小说中还描写了动物农场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雪球和另一只绵羊拿破仑的矛盾和对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革命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和矛盾。
在革命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出现分裂和内讧,这需要领导者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人来引领和调和各方的矛盾。
此外,小说中还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革命的复杂性。
雪球在领导动物农场的过程中,逐渐被另一只绵羊拿破仑排挤和篡夺权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权力是容易腐败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时刻警惕自己的权力是否被滥用。
同时,革命并不是简单的推翻统治者,而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和规则,这需要领导者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总的来说,读完《优秀的绵羊》,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正义感,能够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同时,革命并不是简单的推翻统治者,而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和规则,这需要领导者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动物的寓言故事,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智慧,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读《优秀的绵羊》有感1000字
读《优秀的绵羊》有感1000字读《优秀的绵羊》有感1000字:一听到这个书名,我心里是茫然的,打开首页,才知道“绵羊”原来指的是那些名校中的高材生,出校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的读完过一本书啦,而且一些时候也就是读过就忘过啦,所以vilma一发出书单约读我迟迟都没敢报名。
这次约读,我心里是既紧张又急切,紧张的是一拿书就打瞌睡装作的人20天能读完吗?况且还要记笔记,写读后感(从小最怕的就是这些,看看剧情可以,写读后感头疼);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门店特别是跟店面朋友们接触以来,迫切的觉得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太少,更觉得炼焦煤的缺乏。
《优秀的绵羊》是一位耶鲁大学教授对医学专业美国常春藤精英教育的反思,一本颠覆美国韦尔泰宗德裔价值观的警世之作!全书围绕“需要思考什么”和“想要思考什么”展开。
其实很多时候不光是学子,就是我们很多成年人也一样很迷茫。
大部分人都是在遇到结构性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我。
作家拉拉·加林斯基倡导以寻找“意义”为出发点,询问自己“什么小事会触动你?”或者“什么能让你产生共鸣?”他说“实际意义在于你在做什么,而不是你是什么”,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就像游泳教练这个工作,我一直引以为傲,真的,很多人身体已经已经显现出来了问题,医生告诉他们游泳可以帮助稳定下来,还有好多孩子从怕水、不敢放手到最后突破自我,开心快乐的在水中玩耍玩耍!更何况游泳同时还是一项求生技能脱逃呢!还有就是加和林斯基的那句话让糕重新定义了我分享汉后阿胶我这件事。
我当初的本意是自己和家人调理身体,而现在我传统我在同享的同时更需要中国的是传递我们做觉得中医的养生理念。
咱们的父辈们,或者就我们这几代人吧,很多人熬夜,加班,每每等到有病了,或者说是身体已经出现种种了才想起来要去医院,才悔不当初,我深有体会。
我的毁坏爸爸妈妈就是毁于陈旧的观念。
妈妈20年前由于肺癌早早离我们而去,她黄锦蛤的起因就是一个的咳嗽症状,爸爸因为胃癌10年前也撒手人间,当初我每天跟他电话沟通,结果后来劝通了却也晚了,所以预防大于治疗,治未病,这是我们国人目前比较决意转变的一个观念。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共2篇)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共2篇)优秀的绵羊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的绵羊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本书中描写的是那些头顶光环的年轻人,其实说的是一件事。
那些看起来优秀的学生,看起来对什么都是有悟性的,双专业而且成绩优异、体育健将、谙熟音乐、会很多外语、参加公益活动等等,他们是一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最后的赢家。
然而通过作者的视角,耶鲁大学工作了24年的威廉·德雷谢维奇教授让我们了解到褪去光环,这群天之骄子身上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在这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感受底下,深深海洋中大冰山里藏着什么样的需要未被看见、发现。
我抱着好奇心一点点向下读,更多地去觉察、感受一个中国公立的孩子如何在美国现有精英中走出自己独有的路,没有一种教育是完美的,我们有觉知地、主动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后,要承担我们选择后的责任和风险。
美国的精英教育,从私立高中开始就给予学生自己决策的权利和自由,对于我们国内的孩子来说是需要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有些孩子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
而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如同搭乘一班高速行驶的列车,很难停下来。
为了保证出类拔萃,有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友情、个人探索、课余时光,学生们就都舍弃了。
就如同这一部非常让人觉醒的《编织》动画片一样,这些学生们陷入了去追逐一个又一个更高更伟大的目标中。
似乎停下来会让人恐惧,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向别人”示弱”,没有去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我们真正看重的价值观。
而是永远从外部看起来像一个“战士”,其实内心是一只“斯坦福狂鸭症”,费尽心机地维护自己完美、快乐的形象。
从小到大,也许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自己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看见”、“得到尊重”,自己也从未思考过、探索过如何去和自己的内在建立连接。
举例来说,也许对于这些升入藤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需要是“成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精选9篇)《优秀的绵羊》读后感了融《优秀的绵羊》的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决定辞去耶鲁大学教授的职位,随后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引来10万次的点击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
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本书的第二章主要讲了大学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学生应该在大学里面做什么。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和渴求成长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作者的观点。
在我们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没想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们义无反顾的走上成长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成长是为了什么?以下是我对第二章节的摘抄和归纳。
大学的使命01教给学生如何思考——思辨和质疑。
每当学习之前,先把自己“放空”,而不是接触到一个话题,个人的意见会迅速反应,给话题披上一层膜(偏见)。
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里的导师促使学生检查自己“最根深蒂固的一些理念”是错的,“令自己最振奋人心的新发现”,大部分将会是错误的。
02最具有特殊意义的思考对象是你自己。
博雅教育为公共利益服务只是一个层面,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为个人服务——建立自我——至于建立自我是否令他人受益,那并不是主题。
只有在经历了反思、内视并建立起思想和内心的交流及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我们才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灵魂的个体。
博雅教育(liberal art)将质疑所有事物,因此它要求学生愿意接受推翻现前所有认知的风险。
大学教育鼓励为自己而想,勇于发现新的理想和新的追求,避免掉入他人哺喂给你的思想以及为你设计梦想的“二手生活”。
自我意识是一个极其私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能找到自己的力量、安全感、自主、创造力和快乐。
创建自己的生活方向职业是你的天命。
找到自我的前提是解放自我,去熟悉干扰我们的声音是什么。
除了我们常说的创新,还有一种“生活的创新”,依赖于“精神想象力”,与“精神想象力”相关的是个人品质,而非想象力。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_5500字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_5500字《优秀的绵羊》读后感5500字优秀的绵羊威廉·德雷谢维奇84个笔记部分摘录字数限制◆ 第一部分优秀的绵羊敞开心扉坦白总结自己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我之前的一位耶鲁大学学生告诉我:“你不可能告诉一个耶鲁学生,去找你的挚爱吧。
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去找。
我们只对成功充满热情。
这就是我们初到耶鲁时最真实的状态。
”哈佛大学的本科学院前院长曾经说过:“太多的学生,在头一两年里就如同在跑步机上循环,突然有一天感受到危机骤然降临,如美梦初醒一般,对自己之前所有努力付出而到底为了什么感到惶恐。
”一位来自康奈尔大学的女生更加坦白地总结了自己的过去、现状和将来:“我讨厌自己的活动;讨厌自己的课程;厌恶高中里所做的一切,而将来的工作也将会是令人厌恶的。
我将如此度过余生。
”成年人大都对这些现象没有意识,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审视事物的角度错了。
在过去,对于一位成绩全A的学生,我们大概能够推测,他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平衡健康的。
但是现在同样是成绩全A的学生,他的生活可能存在很大的隐患。
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牧师罗比·帕特里西娅·卡琳-纽曼(Rabbi Patricia Karlin-Neumann)曾经披露:“我们的学生,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总是有办法取得全A的成绩。
其实对于他们来讲,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看清并认识到自己的困境,而不要被争取高分的目标掩盖了自己的双眼。
”之所以难以发现隐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擅长掩盖自己的问题。
当我在耶鲁工作时,在很大程度上,我并没有意识到我自己的学生并不快乐的严重性。
只有当我不在耶鲁任教,脱离了那种师生关系或者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时,不少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
之前书中谈到的那位到了大四才交上真正朋友的女生,在外表看来,给人的感觉绝对是很积极正面的——风趣,友好,真实,聪颖,并且不是那么咄咄逼人。
另外有一位学生,同等的优秀,相当的合群,之后向我承认,自己在大学期间其实极其煎熬。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的绵羊》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1一本书凝聚着作者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耗一番心血,成一家之言。
作为读者,角度不同、认知不同,读后感悟也不尽相同,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日品读威廉·德雷谢维奇所著《优秀的绵羊》,作者从美国高校教育切入,对教育内在的本质、人生应有的追求、社会发展的问题等进行剖析反思,列举了大量事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值得思考的观点。
阅完小思,有这么几点感悟。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教育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传递其价值观的方式","大学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机会给年轻人去尝试和探索,让其发现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新的能力","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出思辨的习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大学的意义是帮助我们生活得更警觉,更有责任感,更有自由度并更加完整"。
同时,作者也指出,目前的教育"虽然培养了不少高智商、有成就的年轻人,但却没有教会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作者写的是美国的教育,反观我们国家,何尝不是如此,教育产业化带来了教学功利化,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弱化,学校某种程度上成了生产"工业产品"的流水线。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不应当仅仅以分数为衡量指标,也不应当单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是制造"考试机器",也不是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知世界、认知社会,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探索创新精神。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优秀的绵羊》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书中通过分析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的学生,揭示了他们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作者首先列举了这些学生常犯的“数宗罪”,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过于自信却输不起。
这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取得了优异成绩,进入了顶尖学府,但却缺乏应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准备。
当他们面临一些困境时,他们会感到沮丧和失望,对于如何去适应失败的现实完全无能为力。
另一个问题是他们所处的朋友圈存在同质化现象。
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来自于优秀的背景,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思考方式相似,这导致了一种固步自封的现象。
他们很难接触到不同观点和不同经历的人,也很难适应多元化和复杂的社会环境。
此外,作者还指出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过于僵硬,与社会脱节,并缺乏“常识性聪明”。
虽然他们在学术上非常优秀,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乏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生活自理能力、情商、判断力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社会实践和工作挑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观点。
他认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因为公立大学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加灵活和前沿。
公立大学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观点和经验,从而帮助他们培养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养。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家庭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优秀的绵羊》引发了人们对于常春藤学校教育的思考。
这本书通过对学生的分析,揭示了其中的问题与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解决方案。
无论是对那些希望进入常春藤学校的学生,还是对教育专家和家长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思考的力作。
它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培养出更全面、更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
本书是一本启迪思考的好书,推荐给所有关心教育问题的读者。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4000字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4000字以下是关于《优秀的绵羊》读后感4000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杜旭岩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人问过我,我自己甚至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刚到大学的时候,我有些迷茫。
以前自己有一个目标:就是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至少高中三年,这个目标很清晰,这也成为我奋斗的动力。
大学开学周的时候,我觉得突然间没有了方向,只是有一种很习惯的想法:我要好好学习,好好享受大学的时光,主要是在上海好好玩一玩,然后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些。
选完课以后,听一些学长学姐说有些课程很难,我便放弃了社团,想自己先适应一个学期,感觉一下,如果课业负担比较重就不再参加社团活动了。
没有参加社团其实还是自己的兴趣不够,说到兴趣这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兴趣。
从小到大,我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兴趣:一来,我家里没有经济条件;二来,我父母都不看好学什么特长,只是教育我好好学习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
其实,我父母算是农村最重视教育的家长了,和我一起长大的很多孩子仅仅上到初中就不再上学了。
当·时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可以上兴趣班的孩子,因为我小时候特别想学钢琴和电子琴。
当然,这个愿望要以后去实现了。
所以我长这么大都没有什么特长,这也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
这本书写了美国的精英教育,很多孩子参加了好多课外活动,有很多特长,我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也不知道同时学很多特长,同时参加很多课外活动是什么感觉,应该挺累的吧。
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不能做到精透。
其实我还是很相信做什么事情要做精就必须付出时间的。
当我们的时间被很多活动分割得支离破碎,是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好的。
还有,这些孩子都来自精英阶层,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和条件,这是我没有的,所以有一些建议对我不太适用,这在下面会提到。
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关键,而独处是反思的前提。
我很赞同这句话。
这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优秀的绵羊》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读大学,到底读什么?当时这篇文章对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在大学中应该怎样度过,怎样在大学期间充实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而《优秀的绵羊》一书在第五章在大学的使命中说,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
如果你在大学毕业时还没学会真正的思考,那么毕业之后成功概率就更低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美国大学的精英教育体制的弊端,一些学生会被培养为“优秀的绵羊”,即按照被安排好的步骤一步一步向前走,却不知为何这么做,名校的光环反而让学生不敢冒险,束缚了对自我的追寻。
接着层层递进,提出应该找到自我,应该在大学做什么,社会应该做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并没有很好的规划,似乎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在经历高考的压抑之后,很多学生似乎把大学视为自己解脱和释放的乐园。
于是喝酒、K歌、约会、游戏、睡觉、玩手机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代名词。
当然也有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披着名校的光环在其他一般学校学生面前趾高气扬的炫耀,想想我们的大学生是多么的可怕,可悲。
《优秀的绵羊》无疑让我们每个人刺痛的反省,本书的作者的观点也是居安思危的提醒,名校带给学生的好处和他所列举的坏处孰重孰轻,他没有说;即使是有很多弊端,体制是死的,人是活的,提线木偶型学生是多数还是少数,尚未可知。
但既然有他说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曾经某学者在随笔中提过“政治正确”,一个疯子的政治正确的说法是“在另一层面达到了平衡”,很迷幻的说法。
那么就来一个“态度正确”,纯个人的说法。
一种(不唯一)“态度正确”的生活方式是:“一生耿直,刚正不阿,没做任何恶心的事情,没有做任何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情,一辈子拼了老命勉强把老婆、孩子、老娘,把身边的这些人照顾好了,没有成名,没有发财,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一生正直,最后梗着脖子到了七八十岁死掉了,你这一生是不是没有改变世界?你还是改变世界了,你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
因为你,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好人。
” 而在我们大学生活中,除了我们自身的原因外,教育体制可能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也有人说:“现在的大学老师不好好教学生,在学术上造假,做项目挣钱,课堂上蜻蜓点水,生活上没有交集,似乎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在上课才有交集”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学生不仅在学识上浅薄,还道德下滑。
那么在大学,我们到底读什么?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说:“教育之本质在于知育、情育、意育,教人做到不惑、不忧、不惧。
他鼓励青年,用意志战胜欲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 这才是我们应该在大学期间追求的东西,而不是读书就是为了挣钱、买房子、娶媳妇、买车、考公务员等,这些都是很俗的东西现在成为我们每个人奋斗的目标而背离了教育真正的初衷。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这也是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来阐述教育的目的,现在的大学我们很难在找到传统教学的味道,把学生培养成冷冰冰的势力者。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许沉浸在口号式政治理念的宣传或人与人之间客套的甜言蜜语之中,它们构成并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我越来越深信,人类在这世界上所成就的最伟大事业,是以最朴素简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见。
在上百人的大会谈天说地的人中,也许只有一人会思考;在上千个会思考的人中,也许只有一人能洞察。
”相比较而言,非顶尖学府的学生更有趣,更有好奇心,更加开放,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更具有感恩之心。
同时,他们不会那么咄咄逼人或自命不凡。
从德雷谢维奇的文字中,一种撕破华丽外衣的内省和平民感扑面而来,仿佛也带着陈独秀、崔健们“永远的反对者”的文化标签。
作者从美国名校毕业,也在名校任教多年,拥有挑不出刺的天然发言权,却跳出了这个精英圈子,站在了他认为的大多数那一边。
公平,从一个既得利益者口中说出来,难能可贵。
大学生应只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毕业后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
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
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礼记.大学》一文中明确诠释了什么是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能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直至而后意诚;以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为之者否矣,其所后者薄,而其所薄者,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里所学的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历来圣贤屈指可数,所以大学不会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圣贤,而是让我们去向圣贤学习,去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
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讲的是成年人应该学会的东西。
可是在当今社会上,由于百家讲坛上某个专家的一句“伪君子不如真小人”之后,这句话就在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小人只要在为非作歹之后,说句“我是真小人,不像某些人表里不一,虚伪”然后就将做坏事推到了光明磊落的耀眼处。
好像他自己做了一件伟大崇高且神圣的事情。
就这样,明知道一件事情是不正确的时候,还偏偏去做的真小人倒成了当代人膜拜的对象,在我看来,这正是非明德的表现,一个连是非曲直都分不清楚的人值得现在大家的崇拜么?这就成了明恶德,这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学习的德行么?再来说这伪君子,何为伪君子?就是那些知道是非功过的人,但是心里却闪过一些阴暗念头的人。
人皆有七情六欲,有恶念很正常,如果没有恶念,那也不需要圣人明明德了,因为那已经超脱了人的范畴。
清朝的曾国藩,被誉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圣人,他每天通过日记不断的反思自己,去批判自己,连一些不容于世的思想都记录下来批判,就这样下来,最后的曾国藩几乎成为了一个完人,但是他却失去了做人的感觉。
很多研究他的学者都说,曾国藩最终成为了一块石头,因为他强烈压制住了七情六欲。
这种人我想并不是孔子所主张的完人,因为孔子自己也有欲望。
致以良知,行以明德,最终止于至善。
有些人会说有至善么?答案是没有的,因为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既然没有那为什么还要去追求呢?这也是大学要教给当代人的一个常识,就是——人不应该停下追求完美的脚步。
有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不存在,因为共产社会太完美了,所以对社会主义抱有怀疑的态度,这都是同样的问题。
我就有疑问了,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人总要死的,那为什么现在我们都愿意活着?为什么不停止呢?一个道理,我们达不到不代表我们不出发。
至善很难达到,但是我们也不会放弃去追求真善美的脚步。
康德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这两样都很难达到,但是都很美丽,所以才能震撼人心。
希望大学之道,砥砺整个社会,虽然这不可能,仅仅希望还不够。
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德雷谢维奇讲的是美国的事儿,却很容易联想到中国。
据我粗浅的认识,现在一个名校毕业生如果不想浪费天之骄子的资本,想找到更光鲜的工作,就得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重视GPA,与教授搞好关系好写推荐信,积极参与社团获得领导经验,打通人脉获得名企的实习机会,这样,申请出国和找工作的时候,一份金光灿灿的简历就呼之欲出了。
实际上,这些规则,与应试教育的规则,与流行的社会规则,并没有什么不同。
一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让子女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远远领先。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却越来越少。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部NHK拍摄的纪录片,可能名字叫《激流中国》,一位某二代通过一个各种二代汇集的饭局获得了股票涨跌的关键情报后,对着记者志得意满地说道:像我们这样的人,就是适应社会。
作者还提到了人文艺术知识的重要性。
“而艺术的力量,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言,就是让灵魂惊醒过来。
”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事物,让生活多一些乐趣,而不“只”是用来让自我感觉与众不同,去看看浩如烟海的图书馆就顿觉自己的渺小。
但抖机灵而论,一个读过一些人文艺术书籍的理工男,比一个只有专业技术知识的理工男,起码在追求女性方面,还是要更胜一筹的吧。
《优秀的绵羊》给我们很多反思的东西,这种反思是深刻的,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