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学设计)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识图、文字构建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红细胞之旅的角色扮演活动,完成“血液循环图”,逐步形成分析、合作、推理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心血管相关疾病,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三、教学设计思路大概念:人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假如你是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那你在血管里的旅程是什么样子呢?本节课就让我们开启一趟红细胞之人体之旅。
(1)问题导入:在复习上节课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设疑导入。
注射药物时,心脏最先到达心脏哪个心腔?让学生有个初步认知,血液循环是有一定方向的。
哪血液循环到底是怎么流动的呢?引入第二课时。
(2)血液循环的途径,让学生根据课堂导学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红细胞从左心室离开心脏后流回心脏是经过了哪些路径?(体循环)红细胞从右心室离开心脏后流回心脏是经过了哪些路径?(肺循环)。
此环节师也可提前准备好图纸,学生把经过的结构一一贴上去。
血液循环的意义可结合视频讲解。
最后通过图解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点。
链接生活,进行知识迁移的应用。
动脉血和静脉血较容易理解,着重突出颜色和含氧量的不同即可。
四、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巧记:心脏的结构、心脏四腔所连接的血管及心脏的功能。
【新课导入】情景导入:小明不小心感染了肺炎,医生需要给他“打吊针”,药物从针头输入手背后,经历了怎样的途径,然后在肺部发挥作用的呢?从而引入到血液循环途径。
【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血液循环1.展示血液循环图,从整体上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
师补充: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二者沿各自路线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连通。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
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
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分四个腔:左右心
静脉,心室连动脉。
心
动脉之间有动脉
生命之河?血液在人体内是怎---
环:左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
颜色鲜红
颜色暗红。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等结构特点。
2.通过示例和案例,讲解心脏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
3.结合图表和数据,介绍心脏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心脏疾病的严重性。
2.分配不同的任务给每个小组成员,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
3.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相互给予反馈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心脏模型和图解,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吗?它在我们身体中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生命奥秘的动力。
2.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2.强调心脏健康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并提出一些建议,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过程与方法】1.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的目标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
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本节课主要围绕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心脏的搏动过程;心脏如何将血液泵送到全身。此外,还介绍了心电图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心脏的生理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笔记;
2.完成一份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思维导图;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2.使用简练的语言和符号,避免冗余;
3.在关键知识点旁标注提示性符号,便于学生记忆;
4.保持板书的整洁,适时更新和调整。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心脏结构理解困难;
2.心脏搏动过程抽象,学生难以形象理解;
3.心电图分析能力不足。
应对措施:
1.通过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心脏结构;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关于心脏健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心脏知识的重要性;
4.引入新课:在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心脏结构:利用心脏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心脏的四个腔室、四个瓣膜及其功能;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教学设计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
——生成性模式
课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备课教师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和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介绍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课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在课堂中要把握重点,解析难点,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基本上构建出一个血液循环的框架。
教学目标1.通过识图、合作交流学习,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物质交换过程,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通过分析和课堂中的讨论、展示,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信心。
4..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和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及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循环途径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难点:血液循环途径及发生在血液循环中的物质交换过程。
教学流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堂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分享和总结,共同探究心脏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搜集心血管健康的相关资料,开展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小组竞赛:设置关于心脏知识的竞赛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心脏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心血管健康。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关注心血管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设计分层作业和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树立关爱生命的观念。
8.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心脏结构图,并撰写关于心血管健康的小短文。
五、作业布置
1.绘制心脏结构图:请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绘制一幅清晰的心脏结构图,标注出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以及主要血管,以加深对心脏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2.撰写心血管健康短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以“如何保持心血管健康”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短文应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自己的体会。
4.通过绘制心脏结构图、制作心脏模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及认知的特点,往往聪明活泼好动,思维非常的敏捷,但也存在抽象思维略显不足的情况,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因此,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物学的任务。
二、教材:《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法导课:复习引入,体现温故知新。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四、说学法、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堂巩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教师:PPT(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先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师提问: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分别和哪些血管相连接?(房连静脉,室连动脉,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上下)提出问题: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过程,那么血液又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呢,这种循环流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板书:一、血液循环途径),课前要求大家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是哪位科学家首先发现的血液循环?(英国医生哈维)一、PPT2展示(观察与思考)P63页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探究任务一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讨论: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这两种循环是单独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讨论:2、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哪儿发生的这种变化?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循环流动对于身体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师巡视)学生讨论后师板书:、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是心脏,主要介绍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在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前,准备好新鲜的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且推测它们的功能。
在进行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时,预习时先让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血液循环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讲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2.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三、重点难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四、教学媒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和PPT。
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心脏的位置的哪里?2.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何作用?3.心脏的四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二、小组学习活动:要求:阅读P62-64文字、观察P63血液循环图、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自学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3、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5、你能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吗?三、交流学习情况1.请小组的同学来交流汇报学习情况;2.出示血液循环的教学挂图,请各小组同学上台展示所写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等。
3.说完之后其他同学纠正,有疑问的提出疑问。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观看多媒体材料,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4.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心脏跳动机制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制作简单的心脏模型,观察心脏瓣膜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心脏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心脏结构与功能,使学生明白心脏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心脏结构的复杂性及其与血液循环的精确配合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心脏四个腔室的位置关系、瓣膜的功能以及血液流动的方向,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解和记忆的难点。
-教学设想:通过三维心脏模型、动画演示和实物解剖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心脏结构的立体概念,采用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对血液循环路径的理解。
-教学设想: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如何影响心脏健康,并结合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健康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结合实物、模型、多媒体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设想具体实施: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心脏模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新知识讲解阶段,利用多媒体动画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巩固阶段,设计心跳模拟实验和血液循环游戏,加深学生的理解。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8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8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能力、情感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通过心脏的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导入:师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开始天天运动,锻炼身体。
你知道身心包括什么吗?生说:身体和心脏。
师说:很好。
平时你对心脏了解多少呢?谁起来说一说。
生说:心脏就象泵一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等。
师说:很棒,看来同学们对心脏的了解还真不少。
这节课我们就以猪的心脏为例,来学习人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新授:师说: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做10个深蹲起的动作。
请同学们起立,前后左右分散开,开始1、2、3、……10停,回到原位,然后手捂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你感觉到了吗?心脏是怎样跳动的?生说:心脏是一收一缩地运动的。
师说:(展示人的内脏结构图)这就是心脏的跳动,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就是心率。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
刚才你感觉到心脏在你身体的哪个腔跳动?生说:胸腔。
师说: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中间。
师说:心脏的大小和形状像我们吃过的哪种水果?生说:桃子。
师说:因此,心脏呈什么形状?生说:桃形。
师说:举起你的拳头放在胸部,你心脏的大小就和你的拳头差不多。
师说:怎样区分心脏的前后、左右呢?(先结合人的内脏结构图介绍,然后手拿实物指出)首先找到心尖。
这就是心尖,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是心脏的前面,心底朝向右后方,是心脏的后面;靠身体左侧的一边是心脏的左侧,靠身体右侧的一边是心脏的右侧,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图形和你身体的左右方向正好相反。
人教版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习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2、小组合作探究,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用颜色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自主学习】——请相信,你可以的!1、血液循环分为和。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的毛细血管。
3、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和,它们都流血。
4、血压是指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处测得。
5、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都是静脉血。
()【探究与展示】秀我风采,透析重难点5、描述人体血液循环过程【反馈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1、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B、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2、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A、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养料变为废物D、二氧化碳变为氧气()3、有关动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C、动脉血是含养料丰富的血液D、动脉血是对人体有益的血液,而静脉血是对人体有害的血液()4、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一个腔?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5、下列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A、主动脉、肺静脉B、主动脉、肺动脉C、肺动脉、肺静脉D、上、下腔静脉()6、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A、肾静脉B、肺静脉C、上腔静脉D、主动脉【达标检测】()7、如果跟踪检查通过静脉滴注到人体内的某种药物,那么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物的部位应是A、左心室B、左心房C、右心室D、右心房()8、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联系处在A、动脉B、静脉C、心脏D、肺()9、下列哪一项包含其它各项?A、体循环B、肺循环C、冠脉循环D、血液循环10、小明感冒了,扁桃体发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2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案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3.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只要活着,心脏就会不知疲惫地博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想知道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吗?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二、师生互动,传授新课知识点一血液循环的途径◎新知梳理1.体循环(1)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作用①为全身组织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
②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3)成分变化: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2.肺循环(1)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2)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完成气体交换。
(3)成分变化: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冠脉循环(1)途径: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静脉→右心房。
(2)作用: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3)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引起。
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4.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1)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2)脉搏是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与回缩,在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上可触到搏动。
(3)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
5.血压与测量(1)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的形式来表示血压。
(2)高血压指血压持续达到或高于18.6/12千帕,低血压指血压低于12/6.7千帕。
◎互动交流【问题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止点各是什么?【交流点拨】体循环起点是左心室,止点是右心房;肺循环起点是右心室,止点是左心房。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2.知道血液循环的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
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学习内容】
(一)学生自学血液循环的途径并填空
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
①路线:血液→→→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血变为血。
(2)肺循环
①路线:血液→→→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血变为血。
血液循环的过程
【达标拓展】
1.下图为心脏解剖图,请回答:
(1)请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A;B;CD.①②③④⑤⑥⑦
(2)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是___________,流静脉血的结构是_______。
(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3)含养料多,含氧少的血管是,
(4)心脏主要由构成,壁最厚的是。
(5)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流经①致⑤的方向。
(6)[]可以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可以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从肺循环来的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
动脉瓣开始关闭,标志着_______的开始。
2.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1)血液循环分为和。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的毛细血管。
(3)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和[],它们都流血。
(4)体循环终止部位是[],此时血液变成了血。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血液循环的路径,清晰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5. 提供病例分析,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探讨心脏疾病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3. 心脏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的机制。
难点:
1. 心脏内部结构的动态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及瓣膜的开闭。
2. 血液循环的复杂路径:体循环利用三维动画或心脏模型,直观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心脏空间概念。
2.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增强感性认识。
-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作业,巩固知识。
-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教师推荐的资源,了解保持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
-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总结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新知识。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随机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和理解程度。
- 观察:注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 测试:在课堂中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掌握程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展示心脏的结构、功能和泵血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心脏疾病认知不足,缺乏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教师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4.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生物学充满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交流不充分等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适时引导,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及各腔室、瓣膜的功能。
2.掌握心脏跳动的过程,明白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心脏健康的情感态度。
b.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心脏瓣膜作用、心脏疾病危害等知识的理解。
c.填空题:巩固学生对心率、心律等概念的认识。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跳动过程。
2.强调心脏健康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心脏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与心脏有关的物品,如红色气球、心脏形状的糖果等,引发学生对心脏的初步关注。
4.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心脏跳动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2能力培养: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5教学难点:(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
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教学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
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课后反思】
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心壁:主要由心肌组成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方向
四个腔
左心房一肺静脉左心室一主动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