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为什么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 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文化是民 族的根)
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请你说一说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的人物有哪些,理由是什么?
代表中华文化的杰出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 聃,春秋末年楚国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相传《道德经》一 书,是老子著作的。老 子主张“无为”,希望 社会回到原始社会状态。
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 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又是大 教育家。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孔子 学生3000之多,其中著名的有72人。 他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 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 子
战国初期,墨子开创了墨 家学派。墨子名翟,鲁国 墨子 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 进步的,主张“兼爱”、 “非攻”,主张节约、反 对浪费,主张选举贤能。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邹国人,著有《孟子》 一书。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 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 思想。
孟子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 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 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 刻的道德伦理等?
• 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 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 力丰富。广为流传的传统剧 目有 《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 杀家》等。
•
编钟: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 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 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 十四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 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 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不可以说是汉族的)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衰微原因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第二目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关链接: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旋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再创辉煌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无论海外华裔学者和港台学者,还是大陆学者,虽然在具体价值评判上有所不同,但仍一致认为,中国文化具有超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
换言之,在中国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恰恰相反,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格调。
一、重人生轻鬼神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非宗教倾向。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涵盖着中国民族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契合中国民族特点的完整系统。
同时,中华文化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渊源。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善良、孝顺、忠诚等品质,这些品质也正是中国人民的集体精神所追求的。
中国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团结协作、勤俭节约、自强不息、诚信正直、传统美德等价值观念,都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根基。
因此,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中华文化提供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基础和谱系,而中国民族精神则又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时代特征
薪火相传 越燃越旺
时代精神 核心
核心
中华文化
弘扬和培 育
中华文化的 力量集中表 现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力 量; 伟大民族精 神,熔炼于 辉煌的中华 文化之中。 文化之中。 中国 共产 党对 民族 精神 的丰 富和 发展
为什么 怎样
(1)两者相辅相承,相互支 )两者相辅相承, 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 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 )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 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3)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 )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 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6)当代青年要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做民 (6)当代青年要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当代青年要结合新的实践要求 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随堂练习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 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 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 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 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随堂练习2.人民网撰文指出: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民族振兴伟业。文章说, 随堂练习 人民网撰文指出: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民族振兴伟业。文章说, 人民网撰文指出 我们强调弘扬民族精神,绝不意味着闭关自守,搞狭隘的民族主义; 我们强调弘扬民族精神,绝不意味着闭关自守,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主张弘扬时 代精神,也不意味着可以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 代精神,也不意味着可以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 精神贯通起来,紧紧围绕富强、民族、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总目标, 和谐” 精神贯通起来,紧紧围绕富强、民族、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总目标,以“和谐”的 思维方式来搞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二重奏” 思维方式来搞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二重奏”。 (1)材料中所提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何关系? )材料中所提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何关系? (2)当前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当前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当
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答案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 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②中华文化具 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其他民族 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 成果,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③中华民族 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④中华民 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 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 强认同,扩大影响。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答案
(2)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 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 传播者和建设者。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 展和创新的关系。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 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 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⑤正确处理好科学文 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 目标。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
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
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专题纵横
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执教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累计节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号部分要求同学背诵,其余部分要求同学理解一、考点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
*2、中华文化的组成(内容)?独具特色的、浩如烟海的、名扬世界的、异彩纷呈的、充满智慧的、完备而深刻的等。
3、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化的力量如何?)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之中。
*4、中华文化的特点:*5、中华文化的地位: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
*6、中华文化的作用(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和中国的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和世界文化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表现):①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⑦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⑧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8、中华传统美德是的精华。
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的品质。
随着时代的和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和也在不断和。
*9、为什么要具有民族精神?①是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
③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
*10、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以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11、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精神、精神、精神;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③改革开放以来:意识、意识、意识、意识;精神、精神、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12、如何弘扬、培养民族精神?(笼统谈)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第五、六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知识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特征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传统美德的特点二、知识考点:1、中华文化的创造者是谁?答: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哪些部分组成?答: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4、用几个成语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答: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特点?答: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知识网络: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的原因民族精神我传承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知识考点: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答: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答: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4、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答: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6篇)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6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进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力气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宏大作用。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力气。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育学生擅长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力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进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加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立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精气神》【师】大家觉得中国的精气神表达在哪里?【师】鲁迅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生】那些表达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学生具体举例。
【师】当中华民族患病侵略和凌辱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抵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
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很多远离自己的父母而保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师】在五千多年的进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制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传统美德,而且形成了宏大的民族精神。
这一宏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行分割的重要组成局部。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一、中华文化1.特征: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包容性)、博大精深(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⑴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⑵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⑶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⑷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1)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形成的、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高考状元复习宝典——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清单】重点一在比较中把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比如历史上中国对所有的外来宗教都一视同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由传播。
又如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同一殿中,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一个表现。
所谓“兼收并蓄”,是指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即在与外来文化交流接触时,既包涵兼容,又始终保留自身的体系和特点。
比如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内地以来,长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
中国的文化自古就有兼取众长的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张骞出使西域、玄奘万里取经、鉴真六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等,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兼容品质的生动体现。
2.ブ谢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重点三运用矛盾的观点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具体现。
1.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的特点。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体系:二、知识点解释1、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A 、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代——隋唐——宋元明——明清时期☆B 、源远流长的原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 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③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A 、定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B 、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C 、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D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
③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意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怎么看我国的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根植于 集中表现 博大精深 基本内涵 丰富和发展辉煌的历程 包容性) 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树立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原因、各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原因 如何弘扬和培育 重要性(作用、地位) 必要性源远流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你怎么看待这自己的 文化与传统。
2、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1、了解传统文化的文化背景和底蕴; 2、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批判继承; 3、对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加以继承和发扬,做 到古为今用; 4、面对外来文化,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取 其精华,弃其糟粕。 … …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 理想 以集体为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 国主义精神 捍卫道德尊严,“死守善德”的精神气节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礼之用,和为贵
•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 及 • 志存高远
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 自胜者强 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 • 君子强学而力行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 程中共同创造的。 形 成
深刻影响今天中国人 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等;极大推动了人类 影响
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地 位
包括语言文字、文化 典籍、科技工艺、文 学艺术、哲学、道德 构成 伦理等。
是世界文化大花园 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华文化 传统美德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奉献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情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崇高志趣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昂扬锐气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浩然正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政风范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广阔胸襟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英雄气概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社会理想 … …
面目全非
公元前2100年 古中国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文化生活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考点2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1)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
(2)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把握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1)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2)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上)3、勤劳勇敢:(主要把握三点即勤劳勇敢精神的表现、作用和发展)(1)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2)作用: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3)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4)重要提示:课本P73专家点评:在中华文化中,勤劳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丰富的内涵。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强调了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持家立业的传家宝,是立国兴邦之本。
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你知道吗?中华文化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啥宝贝都有。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贝。
而中华民族精神呢,就像是这个大宝藏的灵魂。
比如说,咱们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体现的不就是对家庭的重视,对亲情的珍视吗?这背后就是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和睦的精神。
再想想那些精美的剪纸、刺绣,那细腻的功夫,那独特的图案,不正是咱们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体现嘛,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呀!
中华文化里的那些古老的故事,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这就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写照。
而那些优美的诗词,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爱国精神和乐观精神的表达。
中华民族精神也让中华文化变得更加有魅力。
正是因为有了爱国精神,才有那么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写下壮丽的篇章,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因为有了创新精神,中华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出来。
呢,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那就是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中华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精神,让它更加丰富和强大。
中华民族精神又让中华文化闪闪发光,充满活力。
怎么样,朋友,是不是觉得这两者的关系特别妙呀?。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核心考点突破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特点(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发明于几千年前的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我国历史上所编撰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例1】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的。
中华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质。
它体现在三个方面:(1)独特性: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为什么
(1)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经沧桑, 饱受磨难, ,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2)为什么要发展灿烂的中华文化?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
习 过 程
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
学生领悟(知识、方法)
时间
2、选择题全部书面完成。
怎么做
(1)如何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3、 将基础复习中出现疑问和困 国家: 青少年: 惑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 (2)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 神? 面的“我的疑问”出。 b\青少年: 4、 用时 20 分钟, 请独立完成。 a\国家: (3)作为中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 【复习达标】 --- 夯实基础 传统美德过程中能做些什么?
步步为赢 【交流质疑】 --关注社会 、 探 究实践
学生做能力培养中的课堂检测
15`
探究点(一)优秀的中华文化 校的魅力。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
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诵读经典、书法进 课堂等。 (1)这样的诵读活动、书法进课堂等活动 对学校和学生有什么好处?(4 分) (2)除书法外,如果你有机会学习一项传 统文化,你会选择什么?(2 分) (3)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 (4 分)
9、校园文化能够提升 学校的品味,彰显学
15`
探究点(二)伟大的民族精神
10、国家把每年的九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月” ,请问: (1)你认为设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月”意义(原因) : (4 分) (2)为学校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提 几条合理化建议: (4 分) (3)你知道哪些反映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 ( (两条 2 分) (4) 请写两条有关民族精神的宣传标语: (2 分)
【我获我悟】---反思静悟 体验成
功
复习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 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 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在世界 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 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 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检测结果分析后反思
备课辅助案
课题 课型
年
月
日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 第一框主要让 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 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 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 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第二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 扬者和建设者 初中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 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 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 认同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进而化为实际行动显得非常必要。
学习指导案
课题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年
月 1
日
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要点的回顾,能进一步加深对优秀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等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 2.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同时提 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3.激情参与,快乐学习,增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和 弘扬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祖 国的热爱。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民族精神我传承。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 学生领悟(知识、方法) 时间
要点回顾】
--自主学习 对话课本
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 第五课和全品 30--32 页 内容,找出重难点,勾画 下列问题并标注,并能熟 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是什么
(1)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的地位: 中华文化的内容: 中华文化的影响: (2)民族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具体体现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需培养的民族精神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品 质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