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山东美术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2.能力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2)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2)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积极向上、民主和平等的思维模式。
2.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思品方面:(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包括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劳上进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等。
(3)开展典型事例分析,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正确的决策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社会方面:(1)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介绍社会组织和社会规则,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护。
(3)让学生通过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进步。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正确的思品与社会行为。
2.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探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评价方式: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评价他们的思品与社会行为是否符合要求。
2.作业评价:布置一些与思品与社会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彼此进行评价和反思,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
教学资源:1.教科书:根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2.多媒体设备: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实践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2)精选3篇(二)【课程名称】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思品与社会是三年级的综合性学科,包括了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科学、品德与艺术等内容。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相关推荐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篇1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在集体中成长》、《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集体中成长》这个单元包括三个小主题,分别是:《我们是一个集体》、《快乐的集体生活》、《大家都是好朋友》。
第二单元包括二个小主题,分别是:《欢迎到我家乡来》、《家乡的故事》。
第三单元有三个小主题,分别是:《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
学生分析:三年级共有学生38人,这些学生主要来源于棋盘小区,在家中多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龙女”,到校之后将一些不好的习气带到学校,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经过上学期的教育,学生都改变了这些不好的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与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要为大造一个诚信社会而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2.体验民主的生活、学习氛围。
懂得参与集体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3.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4.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5.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6.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今日的辉煌。
7.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一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计划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与团队合作- 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并了解其他同学的介绍。
- 教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团队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亲情与友情- 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亲情和友情的认识和感受。
-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亲情活动,如一起制作贺卡、送礼物等。
3. 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 学习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的重要性,教授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
-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清洁和礼仪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
4. 爱护环境与社区服务- 通过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整治活动,如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等。
- 教授学生社区服务的意义和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5. 培养公平与友善的心态- 教授学生公平和友善的重要性,以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组织学生在课堂、操场等场景下进行公平与友善的行为实践。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2. 考察学生对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和参与活动的積極性评价学生。
3. 对学生参与环境整治和社区服务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和操场等场景下的行为,评价学生的公平与友善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2. 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素材3. 社区志愿服务机构的合作与支持。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1.合理使用教材。
本册教材每个主题活动的四个板块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开展活动必然经历的环节设计的,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活动——总结评价——课后延伸的过程,在设计课题活动的时候,将学生生活的家乡(社区)为背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活动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探究,突出教材特点,循着他们的思维发展设计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多方面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体现活动化的学习过程,教材中每个主题活动由“我的准备(隐性)”、“我的研究”、“我的收获”、“我还想……”四个模块组成。在教学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过程中懂得道理。另外,本册教材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四个单元的内容中,其中二、三、四单元都是根据学生在校、在家庭、在社区学习生活的时间来安排的,时效性非常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育内容有的放矢。
学习态度及习惯
六个班的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目标
1.使学生学习初步的生活常识,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初步懂得规则的重要意义;
2.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初步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4.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体验的方法;
5.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及自尊、自主、自信、乐观、文明礼貌、友爱宽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小学阶段儿童道德性发展的主要场域。
本课程始终把儿童当作主角,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
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品德与社会,现将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作如下计划:一、教册分析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四个单元分别编排了“我的邻里生活”、“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家乡哺育了我”四大部分,为了使“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不仅提出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从而营造出富有“童心”、“童趣”的教材文化。
教材中,儿童直接以主语的形式出现,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都来自儿童的生活世界,体现了“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的理念。
本册教材中的课文有的侧重认知发展,有的侧重情感体验,有的侧重美的欣赏,有的侧重理性辨析,让儿童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
二、教学目标及方法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
本单元以儿童在邻里的生活为切入口,引导儿童体验与邻居小伙伴的美好友情及邻居友好相处的亲密关系,让儿童懂得邻居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宽容、理解、谦让,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培养儿童一定的归属感和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正面引导为主,引导同学珍惜小同伴间的友情、珍爱邻里对自己的关爱。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体验。
通过个人发言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自觉做到为社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单元:我的成长与学校。
本单元让学生加深对自己学校的了解,激发儿童主动打扮教室的意识和行为,自主装扮“自己的家”,找到做主人的感觉,以及在与老师交往过程中感受老师辛勤劳动,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
山美版三年级下册品德和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半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已基本形成。
了解了一些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
学习优秀的孩子,除了可以轻松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外,对课后布置的延伸活动,课前布置的准备作业也都可以教高质量完成。
因此在上学期等级评定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他们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几位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个人智力因素的不足,在学习上仍然感到吃力,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本不参与课后延伸活动和课前布置的准备活动。
本学期在教学中将以此为重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平面图的基本知识,会读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学校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了解学校工作人员的职责。
2、了解学校的昨天与今天相比发生的变化,了解学校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3、知道自己家乡哪儿最美;了解春游的一些基本知识。
知道春游安全的重要性。
4、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以及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是怎样过这个节的。
5、了解一些党和政府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事例以及“希望工程”等面向儿童的全国性公益活动。
6、了解一些健康安全方面的常识,知道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7、掌握一点安全自救的小知识,知道该怎样玩游戏机以及一些暑假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资料或实践活动。
2、课堂上注重情景创设,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3、对课后的延伸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化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利用恰当时机展示、回报,对表现优秀的进行表杨、奖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中感受学校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关心与帮助。
2、在活动中,培养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公共秩序和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习惯;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国家和社区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4、了解健康、安全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爱护生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6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6篇)篇一: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总目标:《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
2、了解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3、要学生明白,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
以及它所带来的生活的变化,这些虽然学生并不注意,但是确确实实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国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历程,以及现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国际组织。
三、重难点: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
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
它的综合性非常强。
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
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1)学会为别人着想,与邻居和睦相处。
(2)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从小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四、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教学措施:(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3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3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篇11、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和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现状分析(1)四年级学情分析本年级共有150名新入学儿童,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
他们懂礼貌,文明习惯较好;经第一天培训后发现,绝大多数孩子不仅识字量大,而且非常乐于助人,理解能力也较强。
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
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相信在品社课上,他们会认真听课,收获更多的好习惯及更好的品德行为。
期待他们的进步!(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由三个单元组成。
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
山东美术出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能行本单元紧扣《课程标准》中“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中的有关主题,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活动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以及、画简单路线图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形成初步的安全意思。
1.认识我自己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有长处和短处,应该发扬自己的优势。
知道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
2.能从学习、性情、身体等方面分析,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
3.对自己有信心,欣赏自己。
活动准备:1.课前引导学生和长辈进行交流、沟通,征求长辈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解在长辈眼中,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学生准备能说明自己成长变化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优势的各种材料。
3.给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
大家的书包里装上了新书,不少同学换上了新衣服。
大家都仔细看看现在,想想过去,特别是同一、二年级相比,自己有了哪些进步,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二、体验变化,发展优势1.认识自己的变化(1)为了证明自己的变化,课前同学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带来了小时候的照片,有的带来了上幼儿园试穿的衣服,还有的带来了上一年级、二年级时用过的课本、作业本和档案袋、资料包等。
现在,大家先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变化。
(小组交流)(2)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从身体和外表、品德习惯、文化科学知识等各个方面交流了自己的成长于变化。
在这些变化当中,你认为自己最显著的变化是哪几个方面?现在,谁愿意说说自己变化与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二个方面?(班内交流)(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都充分感受到,和过去相比,大家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同学们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相信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亲人和长辈也一定会为你们的成长而高兴的。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优秀教学计划方案(1篇)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优秀教学计划方案(1篇)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优秀教学计划方案 1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__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我的家》、《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长大》。
《我和规则交朋友》。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共有学生126人,这些学生在家中多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__”、“小龙女”,到校之后将一些不好的习气带到学校,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经过上学期的教育,学生都改变了这些不好的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与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要为大造一个诚信社会而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2.体验__的生活、学习氛围。
懂得参与集体的__生活是我们的__,也是我们的义务。
3.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4.了解社会生活中的__,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5.学会__,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6.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__和今日的辉煌。
7.了解近代__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__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8.走向世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及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本册重点:《我在生活中长大》。
《我和规则交朋友》是本册重点,也是本册难点。
五、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__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最新6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最新6篇)篇一: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这些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话说社区”“生我养我的地方”“东西南北中”“人类共同的家园”。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 baihuawen.c baihua n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山美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山美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我能行主题一认识我自己教学目标:1、态度: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在同学面前夸奖自己并且积极参与的自豪感和精神,从而增强自信心。
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2、能力:培养沟通能力,优缺点鉴别能力。
3、知识: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自身的优点,并发扬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细心发现并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
教学准备:学生:小纸条、各种树叶教师:五角星、纸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主题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安排师生间相互认识的环节。
1、教师自我介绍,突出个人优点,引出主题。
同学们,这个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由我给大家上。
因为是第一次见面,大家比较陌生,下面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老师有哪些特点?我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我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喜欢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希望和大家能够成为好朋友。
我爱睡懒觉还有点挑食,这是坏毛病应该改正。
2、请同学说一说老师的特点,并总结出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认识我自己》,板书课题。
二、说说我的优点1、同学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优点。
师生共同欣赏他人的优点,鼓励同学。
同学们已经认识老师了,可是老师还不认识你们呢?哪位同学能够像老师一样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一下自己,同时说一说你有哪些优点?2、进行教材P4的思考练习,并在课上交流。
三、谈谈我的体会大家能发现自己身上的这么多优点真是不容易!接下来,请你们谈一谈在同学面前夸奖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觉得很自豪,很高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呢?刚才没有发言的同学,你们也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吧,看看你们的体会是什么?(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四、课上练习你最擅长什么?把它写下了(填在课本上)。
五、学习第5页内容1.教师引入(略)2.知名朗读(边读边提示)3.讨论:你有那些爱好?4.指名发言。
山人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山人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送走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学期。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成功与失败并存,感悟与困惑共在,辛酸与快乐同享。
面对教育改革的热潮,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教育观,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为使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将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同时,我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任务,通过外出请教、自主钻研、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学期将继续教育学生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基本结构本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在集体中成长、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环境。
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任教班级三年级学生人数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两年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这六个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其中三年级二班和六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于其它班。
认知能力三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做游戏,乐于参加活动,乐于动脑、动手,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实际行动。
由于一、二年级时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的缺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简单的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由《品德与生活》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积累,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
学习态度及习惯六个班的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目标1.使学生学习初步的生活常识,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初步懂得规则的重要意义;2.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初步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4.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体验的方法;5.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及自尊、自主、自信、乐观、文明礼貌、友爱宽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使用的山东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3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我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中的教学内容,并对“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融合和连接。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能行”。
有3课,包括:认识我自己、我来做、上学路上。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一同成长”。
有4课,包括:我为同学喝彩、他为什么朋友多、出板报的启示、远方的伙伴你好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
年
级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学
计
划
姓名:范涛
学校:白石镇希望小学
时间:2014年2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使学生深化对学校的认识,体会学校工作人员的辛苦。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了解“六·一”,并感受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4、让孩子知道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树立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本册教学难点:
1、在认识学校,体会学校工作人员辛苦的同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初步理解公平、民主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读图、调查、实践体验等自主探究的能力是难点所在。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和爱学校、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培养学生在实际探究中的合作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已基本形成。
了解了一些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
学习优秀的孩子,除了可以轻松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外,对课后布置的延伸活动,课前布置的准备作业也都可以教高质量完成。
因此在上学期等级评定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他们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几位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个人智力因素的不足,在学习上仍然感到吃力,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本不参与课后延伸活动和课前布置的准备活动。
本学期在教学中将以此为重点。
三、教学措施
1、本册教材内容与孩子们的学校、家乡、个人生活的实际紧密相连。
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结合学生认知安排教学。
2、针对每个主题,每课具体内容,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以便于课堂上组织合作探究活动。
3、课后,加强课外延伸活动的检验和交流,对优秀的进行表扬和奖励,达到督促孩子实践、乐意动手的目的。
4、充分、有效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功能,把学校电教资料及时展示给学生,以便增强感性认识,突出教学实效。
四、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