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1-2人体的稳态之血糖的调节.doc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血糖调节是人体内部维持血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机制,对于我们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在高二生物学中,我们需要掌握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肝糖原这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一、胰岛素的作用及调节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内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于降低血糖浓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胰岛素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节血糖浓度:1.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抑制肝糖原合成和糖异生:肝脏是能够合成和储存糖原的器官,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胰岛素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减少血糖的产生和释放。

3.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还可以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血糖浓度、胃肠激素和神经调节等。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β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分泌的胰岛素也会随之减少。

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调节机制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内的α细胞分泌的激素,与胰岛素相反,它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胰高血糖素能够刺激肝脏分解糖原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增加血糖浓度。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肝脏进行糖异生,将其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促进脂肪酸的释放:胰高血糖素能够刺激脂肪组织分解脂肪酸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从而升高血糖。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低血糖、饥饿、交感神经的兴奋等。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α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来增加血糖。

三、肝糖原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肝糖原是储存在肝脏中的一种糖原,它在血糖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人体需要能量时,肝糖原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提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

血糖浓度过低时,肝脏的α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刺激肝糖原的分解,将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高二生物血糖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血糖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血糖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与血糖相关的知识。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下面将对高二生物学中涉及到血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血糖的调节1.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它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在细胞内合成糖原等方式,使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由胰腺的α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它通过促使肝脏分解糖原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上升。

3.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协调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能够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当血糖浓度偏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回归正常范围。

相反,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以增加血糖浓度。

二、糖尿病与血糖调节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性增加等原因导致的一组代谢紊乱疾病。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2. 1型糖尿病的特点与治疗: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细胞功能减退或缺乏所致。

患者需要长期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

3. 2型糖尿病的特点与治疗: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性增加导致。

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口服降糖药物等措施来调节血糖。

三、血糖检测与测量1. 血糖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法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测量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血糖水平,以便进行相关的治疗。

2. 血糖测量仪器:目前市面上有各种血糖测量仪器,常见的有家庭型血糖仪和医用血糖仪。

这些仪器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测量血糖浓度。

四、血糖的重要性与相关问题1. 高血糖对人体的影响: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多脏器损害,如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高考总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考纲要求】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 简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机制3. 说明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4. 说明体温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5. 说明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考点梳理】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注意: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个体的角度即相对于个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2.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体液是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液注意:口腔、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会与外界接触,如唾液、消化液、尿液、泪液等,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壁形成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要点诠释:1)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间可相互转化,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直接相互转化(在表格中的图里二者之间为双箭头)。

(2)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4)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由于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原因有: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②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从而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血糖调节知识点总结

血糖调节知识点总结

血糖调节知识点总结血糖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它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受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调控,呈动态平衡状态。

对机体血糖水平进行维持和调节,是一项高度精细的生物调节过程。

当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血糖调节对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1. 血糖的生理调节(1)食物摄入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升高,使得血糖水平不受食物种类和量的影响,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转化成肝糖原,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则促进糖原的分解,增加血糖水平。

(3)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两个主要的调节血糖浓度的荷尔蒙,能促进葡萄糖的释放和提升血糖水平。

2. 血糖的病理调节(1)糖尿病:是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状态,并伴有多种慢性合并症。

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2)低血糖:由于能量供应不足,引起脑细胞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3. 血糖调节的常见方法(1)饮食调节:控制三餐定时吃饭,少食多餐,合理配餐,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3)药物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常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4)生活习惯调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4. 血糖监测与控制(1)血糖监测:可通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多种检测方法来评价血糖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来进行干预措施。

(2)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等方法来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5. 血糖调节的常见问题(1)饮食不当: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导致血糖升高。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致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

(3)药物不规律:糖尿病患者未按时服药或不遵医嘱用药,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4)心理压力大:长期承受心理压力,容易导致血糖波动。

高考生物复习《血糖平衡及其调节》PPT基础知识梳理

高考生物复习《血糖平衡及其调节》PPT基础知识梳理

• 例题精讲
• (2019·海南卷,17)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下
列情况可以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的是( ) • A.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 • B.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 • C.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 • D.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
3、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 (1)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胰岛素缺乏,注射胰岛素能(填“能”或“不能”)治疗。 •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 明显,注射胰岛素不能(填“能”或“不能”)治疗。 • (3)症状:“三多一少” • ①多尿:原尿中含有高浓度的葡萄糖,导致肾小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困难,尿量增加。 • ②多饮:多尿带走大量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导致口渴,从而多饮。 • ③多食、体重减少:糖分的流失导致患者营养物质缺乏,产生饥饿感,虽多食但消瘦。 • (4)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 本课结束
• 2.血糖平衡的调节 •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2)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 • (3)有关激素
(4)调节途径
• 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 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 • 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b途径; • 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 • ②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 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 • 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e途径; • 胰岛素,即d途径。
高考生物复习《血糖平衡及其调节》PPT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1.血糖平衡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苏教版必修3

A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 错 误,C 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可导致血 糖升高,B 正确;胰岛 B 细胞产生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岛 A 细胞产生的 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D 正确。]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人体内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回答问题: 【导学号:85732030】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①调节器官:___肝__脏__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②引起调节的因素:___血__糖__浓__度__的变化。 ③调节因素——激素 ⅰ胰岛素:由__胰__岛__B__细胞分泌的,是一种__降__血__糖__激素。 ⅱ胰高血糖素:由___胰__岛__A___细胞分泌的,是一种_升__血__糖___激素。 ⅲ二者关系:相互_拮__抗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 )
提示: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
(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
提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
提示:拮抗作用。
(4)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强。
(×)
提示:利用糖的能力弱。源自2.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是由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C.胰岛素分泌过少可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D.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既能升高血糖也能降低血糖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重难点) 2.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重 点) 3.学习尿糖的检测。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血糖的平衡调节:1、血糖来源和去路:“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2)具体调节过程:血糖的神经调节: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

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二、血糖的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二、血糖的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D.皮肤血流量增加
解析:人体较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大脑的躯体运动中枢抑制,皮肤 血流量减少。 答案: B
2.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热量 B.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
)
C.炎热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在炎热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腺蒸发散失热量
D.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 PEDF降低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
[解析]
由图可知Ⅰ、Ⅱ、Ⅲ三种激素分别是胰岛素、胰高
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胰岛 素、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是拮抗关系,肾上腺素在血
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都发挥作用。
[答案] D
1.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及肾上腺髓质细胞的适宜刺激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 可接受下丘脑有关神经的控制而分泌激素;而肾上腺髓
5.下面是血糖浓度升高后,体内发生的调节过程示意图,请 据图回答:
(1)高血糖是指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________mg/dL。 (2)①②③④中,通过体液调节起作用的是________,通
过神经调节起作用的是________,有高尔基体参与的过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
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 图解过程和Ⅰ激素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图中Ⅰ、Ⅱ、Ⅲ 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Ⅲ激素只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高三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三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
目标
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学法
指导
目标
学习并深刻体会以概念为通式,具体知识为展开内容的概念体系学习法
教学
方法
通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一起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为糖元和葡萄糖。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刺激时(创伤、缺氧、疼痛、感染、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等)、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增强,使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改变机体的代谢状况,提高对这些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⑶ 通式:机体正常状态→干扰因素使之变化→神经体液调节→器官、系统活动→结果回复稳态
Ⅱ、知识要点:
一、血糖的平衡
来源
食物、肝糖元水解、非糖物质转化
去路
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为非糖物质
讨论:
1、肝糖元在什么情况下与葡萄糖相互转化?
2、非糖物质在什么情况下转化为葡萄糖?
3、葡萄糖可以转变为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途径转变?
老年人,尤其是肥胖者,常发生轻度的糖尿病。只要他们继续吃得很多,血糖浓度就不会下降,但节制饮食,血糖常能恢复正常。肥胖导致糖尿病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血液内有过多的脂肪酸,抑制葡萄糖代谢造成的。
近年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的缺乏胰岛素,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或超常量的胰岛素,这可能与靶细胞中胰岛素受体的减少或亲合力降低有关。另有资料表明,糖尿病不是一种激素不正常的疾病,而可能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不正常的结果,即糖尿病可能伴有相对和绝对的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过高症。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讲义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讲义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了解血糖的平衡(识记);(2)了解血糖平衡的意义(识记);(3)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识记);(4)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力方面(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2.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

3.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

通过联系已学过的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经过类比,使学生了解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人体内血糖的含量也是稳定的,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全面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到的激素种类较多,它们之间既有拮抗关系,又有协同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神经调节涉及到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不同部分,涉及到的效应器有多个,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又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当人体的血糖失衡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严重。

学生虽然对此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具体的致病原因、判断依据、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学生并不大清楚,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糖症的关系,高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出现了糖尿也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些内容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糖尿病的成因”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式。

教学手段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信息资料和实际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2.演示实验:展示尿糖的测定方法和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生物血糖调节知识点总结

生物血糖调节知识点总结

生物血糖调节知识点总结引言血糖是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食物摄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影响,以及神经系统的调控等。

生物体对血糖浓度的严密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功能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血糖的来源和代谢血糖的来源主要包括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体内的糖原。

碳水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为葡萄糖,随后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糖原则是一种多糖,在肝脏和肌肉中储存,并且可以在机体需要时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而葡萄糖的代谢主要包括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糖酵解的过程以及糖异生等。

二、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合成,并且主要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

它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并且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

另外,胰岛素还可以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以及促进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等。

三、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是另一种重要的激素,在胰岛α细胞中合成分泌,主要作用是提高血糖浓度。

它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并且促进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等。

四、神经系统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神经系统在血糖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血糖浓度。

在低血糖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提高血糖浓度。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会在高血糖时激活,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

五、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生物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的状态,它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持续升高,伴随着代谢紊乱和相关的并发症。

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和2型两种,分别由自身免疫和胰岛素抵抗引起。

结语总的来说,生物血糖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高二生物血糖的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的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的调节知识点高二生物课程中,血糖的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血糖水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糖的调节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关键概念。

一、胰岛素和血糖调节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起着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作用。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促进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并将其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糖原。

同时,胰岛素还可以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从而减少血糖的产生。

二、胰高血糖素和血糖调节相对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腺内的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胰高血糖素可以提高血糖水平,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

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促使肝脏分解糖原并释放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三、血糖调节的反馈机制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称为负反馈机制的调节方式。

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时,胰岛β细胞或α细胞会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进行调节。

这样的调节机制可以始终将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保障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四、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的情况,导致胰岛素的生物活性降低。

这种情况下,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减弱,血糖水平难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五、运动和血糖调节运动对于血糖的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促进血糖的消耗和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此外,运动还能改善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有助于防治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六、饮食和血糖调节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维持血糖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会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增加患上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

相反,适当控制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结论血糖的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为血糖调节的重要激素,通过相互作用和负反馈机制,协调机体内葡萄糖的吸收、分解和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1 人体的稳态(血糖调节)

2-1 人体的稳态(血糖调节)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知识引导】四.血糖调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 (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 mmol/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三个来源:食物中的消化和吸收;的分解;转化为血糖三个去路:进入细胞产生CO2、H2O和能量;合成(肝脏中)、(肌肉中);转化为等非糖物质。

3.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分泌部位: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即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激素之一)分泌部位: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生理范围内,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最主要的调节器官是。

(2)调节过程:血糖升高→胰岛细胞分泌→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细胞分泌→血糖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糖尿病(病人空腹时血糖浓度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 mmol/L)病因:胰岛细胞受损,导致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试剂、尿糖试纸【课堂反馈】1.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2.关于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促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起促进作用C.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 D.胰岛素也能使血糖浓度升高3.关于胰岛素作用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但是能够正常地氧化分解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成的葡萄糖增多4.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5.当血糖浓度出现暂时性降低时,血糖的快速补充主要来源于()A. 肝糖原水解B. 淀粉的消化后吸收C. 肌糖原水解D. 非糖物质的转变6.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胰岛A细胞分泌加强B.胰岛B细胞分泌加强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7.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

人体调节的高三生物知识点

人体调节的高三生物知识点

人体调节的高三生物知识点人体调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讲述了人体如何适应和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同时保持内部稳定的能力。

本文将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

一、体温调节人体内部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身体的正常运作极为重要,这一任务由自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在冷环境下,机体会产生多种生理改变以保持体温,如血管收缩,减少体表散热,增加骨骼肌的收缩,产生额外的热量。

而在炎热条件下,机体会通过汗液蒸发散热来保持体温平稳。

二、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高三生物中的重点内容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是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的,它可以促进血糖的降低。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增加,刺激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进行摄取和利用,从而将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胰高血糖素则具有相反作用,它由胰腺的α细胞分泌,能够将储存在肝脏中的糖原转化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

三、水盐平衡水盐平衡是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需要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肾脏是水盐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形成来达到平衡。

当血液中的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使体内水分减少;而当血液中的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出量,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在肾脏中,髓质与皮质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髓质饮水中的水分重新吸收,同时皮质还负责电解质的平衡调节。

总结起来,人体调节涉及到多个生理功能以保证身体正常运作。

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是这一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自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保持着体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人体调节的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于自身的健康保持和疾病的预防都有重要的意义。

高三生物第一节人体的稳态后半 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

高三生物第一节人体的稳态后半 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生物第一节人体的稳态后半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体的稳态后半——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二. 学习:血糖的激素调节、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三. 学习过程:血糖的调节(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1. 血糖的平衡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随血液周流全身,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80~120mg/d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

2. 血糖平衡的意义:如果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含量就不能维持相对稳。

血糖含量过低:会引起头昏、心慌、四肢无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血糖含量过高: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

1. 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1)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变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使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够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2. 血糖平衡的神经——体液调节激素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二血糖的调节教学目的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识记)。

2.血糖平衡的调节(B:识记)。

3.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1)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糖尿病的成因。

教学过程【板书】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注解】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一)血糖的正常浓度:80-120mg/dL(二)血糖的平衡食物中糖消化吸收氧化分解CO+ H O+能量2 2来源肝糖元分解血糖合成肝糖元、肌糖元去路转变转变非糖物质脂肪、非必需氨基酸(三)意义:保证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1.含量过低: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甚至死亡。

2.含量过高:形成糖尿。

二、血糖的平衡的调节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三、糖尿病及其防治(一)高血糖与糖尿1.空腹时血糖血糖含量超过130 mg/dL 叫做高血糖2.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 (肾糖阈)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叫做糖尿(糖尿可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蓝色混合液、沸水浴变为砖红色)(二)糖尿病1.病因:胰岛 B 细胞受损,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2.症状:“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3.防治:没有根治办法。

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1)轻度患者: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2)重度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3)肥胖的重度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同类题库】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B:识记).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物质是(C)A.糖元 B .氨基酸C.血糖 D .脂肪血糖平衡的调节(B:识记).(多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BC)A.胰岛素分泌增多时,能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B.胰岛素分泌增多时,能抑制胰岛 A 细胞的分泌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时,能促进胰岛 B 细胞的分泌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时,能抑制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D)A.可能是糖尿病 B .可能是低血糖 C .可能是高血糖 D . A. B. C 都有可能.人体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C)A.吃含糖多的食物 B .喝糖水 C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D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经化验,某人的血糖浓度位 3.5 ×10 -3 mol/L, 此人的哪一种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该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怎样?()A.生长激素,增加 B .胰高血糖素,增加C.甲状腺激素,下降 D .胰岛素,下降.医生给低血糖病人在静脉内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B)A.供给全面营养 B .供给能源 C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 .供给水分.不属于胰岛素功能的叙述是(B)A.抑制肝糖元的分解 B .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C.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糖原 D .促进血糖转变为脂肪.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被肾小管完全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会( A)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确定.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C)A.胰腺 B .胰岛细胞 C .胰岛 B 细胞 D .胰岛 A 细胞.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不是因为(C)A.抑制肝糖元分解 B .促进血糖进入细胞C.促进血糖排泄 D .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下列哪项位于垂体的上方,它可分泌多种调节性激素,分别对垂体各种激素的分泌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B)A.漏斗体 B .下丘脑 C .中脑 D .大脑脚.下列哪项不是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原因(D)A.每天通过饮食及时补充糖类 B .依靠糖类与脂肪、蛋白质相互转化C.血糖浓度高时转变成肝糖元贮存 D .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及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如果流经肾小管在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体外的尿液量将会(A)A.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下图是人体内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 A 表示血糖浓度的时候时, B 表示血糖浓度的时候;(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是;(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高于mg/dl, 其患病的根本原因是;治疗该病的的有效措施是注射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

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A:知道).下列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是(D)A.多尿、口渴、多饮 B .血糖含量高于 160mg/dLC.饮食增加,体重减轻 D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发生障碍,分解减慢.糖尿病患者有“三多” ,其中之一是“尿多”。

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B)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了病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摘除某实验动物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移植入实验动物的皮下,该动物没有出现糖尿病,但随后除去移植片后,该动物立即出现了糖尿且血糖浓度升高,该实验证明(A)①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②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③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④胰岛素能提高血糖浓度⑤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④D.②③⑤.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功能类似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

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对“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D)A.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B.该化合物应该不是蛋白质C.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D .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下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 AB 段血糖含量迅速增加是由于。

(2) 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调节途径有哪两条。

(3) CD段趋于相对稳定是由于。

[ ( 1)进食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进入血液(2)转变成糖元贮存和加速血糖分解(3)在神经和相关激素的调节下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达到相对平衡]【学科内综合】.(多选)在下列调控机制中,能使胰岛B 细胞兴奋的是( ABD)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 .有关神经兴奋C.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 D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吃糖 1小时后,与开始时相比,在右图血管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C)C. b 血管中的胰岛素 D . b 血管的胰高血糖素.下列物质口服后不会失去原有作用的是(A)A.维生素 B .胰岛素 C .抗利尿激素 D .胰高血糖素.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进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C)A.甲状腺激素 B .雄性激素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下列激素与人体利用糖类无关的是(D)A.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C .胰高血糖素 D .性激素.对调节和维持血糖浓度的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器官是(B)①肝脏②肾脏③胰脏④小肠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不会引起人体尿糖的情况是(D)A.血糖浓度超过 160-180mg/dl B .胰岛 A 细胞兴奋,分泌激素量过多C.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 D .醛固酮分泌量增加.如果血糖含量维持在50-60 mg/dl 而得不到补充,人就会惊厥休克,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D)A.脑组织的供能主要来自葡萄糖的分解B.脑组织中糖元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C.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就会发生功能障碍D.脑组织贮有大量的糖元、脂肪,但氧气供给不足,不能及时氧化供能.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A.胰岛 A细胞分泌加强 B .胰岛 B 细胞分泌加强C.胰岛素分泌加强 D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抗洪战士为了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正确的一组是( C)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 .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 .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右图是成年男性体内物质代谢的部分示意图。

据图回答:(1) A、 B、 C、 D 四种物质中,最可能是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的是,当摄入的该物质较多时,人体首先将其转变为暂时贮存。

(2)若 X 是一种内分泌腺细胞,则此内分泌腺可能是。

( 3)对一个人来说,发胖容易减肥难,主要原因是。

[ ( 1)B,肝糖元( 2)睾丸(或肾上腺)( 3)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却不易转化为糖类 ].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组织细胞才能正常完成其功能,下图表示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关结构。

(1)胰岛素“打开”图中哪些生理过程?。

(2)解释健康人的血糖含量怎样从正常水平转为水平Y 的。

(3)解释健康人的血糖含量怎样从正常水平转为水平Z 的。

(4)健康人从血糖水平Y 恢复为正常水平,激素是如何调节的?。

[ ( 1)L 和 N( 2)摄取富含糖类的食物后,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3)如果储存的葡萄糖不能满足供能的需要,血糖浓度下降。

(4)血糖水平高可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转化为脂肪,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而恢复。

].(12 分 ) 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某种器官在血糖调节中的功能。

实验目的:学习用摘除法造成功能缺损,以了解研究某些器官功能的一些方法;观察某器官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

动物与器材:成熟的150g 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 6 只,常用手术器械,消毒器材,75%酒精,麻醉药品,鼠笼,注射器,计时工具等。

(1) 列出一个课题名称:。

(2) 提出一项测量指标:。

(3)方法步骤:①取成热的150g 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 6 只,预先饥饿一天。

分成实验组 4 只和对照组 2 只,并编号。

②消毒,切开皮肤和腹壁,摘除实验组的××器官,缝合切口并消毒。

③∶∶(4)预期结果并分析:①②③[ 示例 (1) 胰腺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 只要合理均给 1 分,但 (2) 、 (3) 、 (4) 小题应与此相应)(2) 尿糖的鉴定 (1 分)(3) 方法步骤:③对照组的手术和实验组相同,但不切除胰腺。

两组均置于适宜的相同条件下分笼饲养。

(1 分 ) ④利用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 或蚂蚁等对葡萄糖的应激性,鉴定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

(1 分) ⑤实验组出现尿糖时,记下时间,并立即给其中 2 只静脉注射胰腺研磨液,另 2 只不予抢救。

测定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

(1 分 ) ⑥比较并分析对照组、注射胰腺研磨液、以及出现尿糖后未经抢救的小白鼠的尿糖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