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课后答案
毛概第8章习题参考答案
三、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两个文明,两手抓”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D.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五基本”2、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C )A.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3、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C )A.基础性作用B.保障性作用C.决定性作用D.关键性作用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B)A.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B.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市场与计划之间的关系D.处理好政府与计划之间的关系5,关于我国经济经济制度的正确表述是( C )A.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B.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D.公与非公相互融合的制度6、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C )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资分配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 )。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和坚持了( A ),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B )。
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
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核心内容都是坚持( C )。
最全第八章至第十五章__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6.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5.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毛概课后题及标准答案-2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2————————————————————————————————作者:————————————————————————————————日期:2第八章思考习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
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
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
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
毛概第8章 第二节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于()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多党合作3、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共产党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工农联盟专政D、新民主主义专政5、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原则是( )A、下级服从上级B、少数服从多数C、民主集中制D、委员长负责制8、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9、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核心是()A、多党长期合作B、具有宪法保护C、坚持共产党领导D、有一定的组织形式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性质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B、政权组织C、立法机关D、执行机关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共产党的一党制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12、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1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平等B、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C、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14、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15、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纳入宪法是在()A、1988年宪法修正案B、1993年宪法修正案C、1999年宪法修正案D、2004年宪法修正案16、提出“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是()A、十六届四中全会B、十七届五中全会C、十八届二中全会D、十八届三中全会17、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为根本A、维护社会稳定B、增强党和国家活力C、调动人民积极性D、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1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指导思想B、唯一方法C、基本方略D、基本政策20、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A、先决条件B、基本动力C、根本基础D、客观需要2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必须将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二、多项选择题1、人民民主专政()A、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B、是我国的国体C、是我国的政体D、提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E、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A、性质相同B、历史使命相同C、作用相同D、名称相同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捍卫党的领导地位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C、保护人民利益D、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4、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B、党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C、我国的国体D、我国的政体2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E、政治协商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协调关系D、服务大局E、参政议政7、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B、管理本民族事务C、管理本地方事务D、民族自决E、各民族共同繁荣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A、间接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E、人民民主专政制度9、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 )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E、民主协商10、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政治协商会议B、农村村民委员会C、城市居民委员会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1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E、依法治国1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A、国家事务B、经济事业C、文化事业D、社会事务E、国际关系13、我们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A、合理化B、制度化C、规范化D、现代化E、程序化14、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完善法律制度B、完善司法体制、机制C、健全政府职能体系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E、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5、政治体制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A、组成体系B、功能结构C、工作机制D、程序安排E、经济基础1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以下主要内容()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B、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E、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三、辨析题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毛概 第八章。
0第1章: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着”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或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论,祖国完全统一论党建理论等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2章: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3章: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什么?答: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7.(论述题)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4章: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三个方面(1).经济(2)政治.(3)文化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题目和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判断题。
(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下方空格内打√或×,分别表示正确与错误。
)1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4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5 、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6、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8、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9、共同富裕就是同样富裕。
(×)10、按劳分配,就是谁付出的劳动最多,谁的收入就应当高。
(×)1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生产经济性的经济活动中,既要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要扮演“裁判员”的角色。
(×)12、我国当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就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13、我国当前的分配方式是坚持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14、发展市场经济,会产生贫富分化,因而要放慢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15、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
(×)16、我国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因而毫无价值。
(×)1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8、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19、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毛概第八章总结【VIP专享】
第八章习题与答案一、填空题:3、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求把国有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5、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6、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7、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1、股份制是:答:(A)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答:(D)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答:(C)A、宏观调控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所有制基础不同D、市场机制不同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答:(B)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答:(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指导思想是:答:(C)A、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B、规范收入,依法致富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坚持关注弱势群体7、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答:(A)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三、多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答:(ABDE)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答:(ABCD)A、企业行为自主化B、经济关系市场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D、经济运行法制化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答:(ABCD)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答:(AC)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8)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是人民政权的主要内容的是:()A. 统一法律B. 全面选举C. 民主集中制D. 公有制经济答案:D解析:人民政权的主要内容包括统一法律、全面选举、民主集中制和公有制经济。
选项中只有公有制经济不属于人民政权的主要内容,因此答案选D。
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 生产关系的性质B. 私人财产的存在C. 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D. 政府的管理方式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是公共所有制的,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生产资料的分配是按劳分配。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是私人所有制的,劳动者的劳动是个体劳动,生产资料的分配是按资分配。
因此,答案选A。
3.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总和B. 社会主义经济是按市场机制为主体的国家所有制经济C. 社会主义经济是按需分配为基础的国家所有制经济D. 社会主义经济是按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国家所有制经济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总和。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对主要的生产资料进行所有,通过计划来调配资源和配置生产,同时还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答案选A。
二、简答题1. 人民政权是指什么?人民政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政权。
它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由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国家机关,来管理国家事务和行使国家权力。
2.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根本区别在哪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是公共所有制的,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生产资料的分配是按劳分配。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是私人所有制的,劳动者的劳动是个体劳动,生产资料的分配是按资分配。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8-14章)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全开卷考试必备!)第八章思考习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010年修订版8-15章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毛概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答: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1)市场经济的共性。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论属于何种所有制,也不论规模大小、技术水平高低,都要具有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应有的自主权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
在分配制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结构。
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国家的参与,强调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毛概第八章课后答案
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理论意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从理论上讲,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同样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人天合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更是如水与鱼般生死攸关。
所以我党才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现实意义:可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经验教训来分析。
我国发展中曾经产生的重快轻好、重GDB轻民生、重眼前轻长远、重财富轻环境、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思想道德协调推进的偏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问题和矛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那些重大的创新和突破?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阶阶段的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阶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了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毛概第八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单选题1.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是()A.《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C.《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断()A.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 ( )B.说明了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 ( )C.强调了资本主义也可以搞计划经济 ( )D.否定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3.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 )C.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 )D.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 (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B.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 )D.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 ( )5.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A.公有制经济(√)B.合作经济 ( )C.私营经济 ( )D.全民所有制经济 ( )6.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A.更要注重质的提高(√)B.更要注重领域的广泛 ( )C.更要注重结构的优化 ( )D.更要注重比重的扩大 ( )7.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 )8.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A.运行方式 ( )B.调控方式 ( )C.经营方式 (√)D.管理方式 ( )9.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股份合作制 ( )B.股份制(√)C.集体所有制 ( )D.全民所有制 ( )10.按劳分配是()A.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 )B.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 )C.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 ( )D.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 )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 )C.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D.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 )13.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A.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B.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 (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 )D.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 )14.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 )B.满足人们的富裕生活需要 ( )C.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D.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 )15.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A.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 )B.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6.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A.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 )B.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 ( )C.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 )D.新农村建设的目的(√)17.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时间是()A.20年 ( )B.15年(√)C.10年 ( )D.25年 ( )二、多选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与市场都反映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 ( )C.计划与市场可以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 (√)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A.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 )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C.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D.政企职责不分,权力过于集中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A.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国有经济 (√)C.合资和合作经济 ( )D.集体经济 (√)4.公有制经济是()A.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B.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D.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和比重上占优势 ( )B.国有经济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 )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八章思考习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理论意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从理论上讲,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同样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人天合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更是如水与鱼般生死攸关。
所以我党才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现实意义:可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经验教训来分析。
我国发展中曾经产生的重快轻好、重GDB轻民生、重眼前轻长远、重财富轻环境、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思想道德协调推进的偏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问题和矛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那些重大的创新和突破?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阶阶段的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阶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了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机构,实现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作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守的方针。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总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第一,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第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第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工作和主要内容?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教育和科学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答: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二,健全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7,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答: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第二,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三,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的回答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六章18、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错误。
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对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
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了。
19、分析:“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
答: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体两翼”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明概括,“一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
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自甘堕落,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第七章21、分析: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答:正确。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质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质。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分析: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答:正确。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必须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国策。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认识。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三者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从整体上把握三者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促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及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坚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
第八章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答: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市场经济体系的共性,表现在:1.资源配置市场化。
2.企业经营自主化。
2.宏观调控间接化。
4.市场管理法制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答: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成员必然会存在收入差距和富裕程度差别。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竞争的作用下使不同竞争力的人产生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富裕程度差别。
1.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2.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调节差距过大的分配,规范分配秩序。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2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答: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二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8、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答: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就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