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意识流

合集下载

意识流

意识流

恋母情结


在贡布雷,每当白日已尽黄昏将临,我就愁从中 来…… 用罢晚饭,唉!我得马上同妈妈分手了;她要留下 陪大家聊天…… 我上楼去睡,唯一的安慰是等我上床之后妈妈会来 吻我。可是她来说声晚安的时间过于短促,很快就 返身走了,所以当我听到她上楼来的脚步声,当我 听到她的那身挂着几条草编装饰带的蓝色细麻布的 裙子窸窸窣窣走过有两道门的走廊,朝我的房间走 来的时候,我只感到阵阵的痛苦。这一时刻预告着 下一个时刻妈妈就会离开我,返身下楼,其结果弄 得我竟然盼望我满心喜欢的那声晚安来得越晚越好, 但愿妈妈即将上来而还没有上来的那段空白的时间 越长越好。 ”
“我就这样创造了自己的宇宙。”

福克纳的内心严重分裂,他始终有一种恐惧,恐惧 有一天不仅创作的狂喜会消失,连创作的欲望以及
值得一写的内容都会消失。

这种恐惧只有当他的目光引导到自己的故乡上才戛
然而止。“我发现这块邮票大的故土值得一写,一
辈子活得多长也写不完。” 福克纳集美国南方文学创作之大成,创造性地开拓出 一个自己的天地——纳克纳帕塔法世系——福克纳 的神话。

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普鲁斯特从35岁到51岁
去世,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中,这位天
才文人省悟到,他除了平静地等待死亡来临之外,
他没有别的生活。

普鲁斯特用了15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的思想中充满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他认 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方能形成“真实的生

在意识流小说中,比较重要的技巧有三种:
内心分析、内心独白和感官印象。
普鲁斯特 (1871-1922)
20世纪法国最伟 大的小说家,也 是20世纪世界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 小说家之一。

意识流

意识流

乔伊斯在写作《尤利西斯》的技巧上做了许多引人注意的大胆创新。作 者运用不同色调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描写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如乔伊斯为了表现莫莉的心里活动,用了 很大篇幅写她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充分体现了人 物的意识在自然流动。 《尤利西斯》代表意识流文学的高峰,又是第一部非英雄主义文学的杰作, 他为现代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无可争辨的成为二十世纪最伟 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位于都柏林的詹姆斯· 乔伊斯半 身雕像
T.S.艾略特(T.S.Eliot,1888—1965)
托马斯· 史登斯·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生于美国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英国。父亲是砖瓦商人, 母亲是诗人,博学多才。1906年,艾略特进哈佛大 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并走上了象征诗歌的创作 道路。1910年走巴黎入索尔大学研究哲学和文学。 1913年,任哈佛大学哲学系助教。1914年,赴伦敦入 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哲学。不久即成婚并定居英国, 先后当过教师、银行职员、杂志编辑。1922年,创 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1926年,任牛津大学讲 师。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和国教。1952年,任伦敦 图书馆馆长。1965年逝世。
弗吉尼亚· 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
伍尔芙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 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 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 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 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不過她本人並不喜 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如乔伊斯。她对英语语 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 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 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 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 产生著影响。

意识流

意识流
Consciousness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 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意识流”是传统心理 学中颇流行的一种关于意识的学说。 意识流文学的创作高峰期基本上集中于20世 纪二三十年代.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 识流文学脱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生 活,描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规范, 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 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在意识流作家看 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仅仅反映了外在的 现实和表面的真实,而这个外部世界并不真 实,真正的真实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主观世界。 因此,作家应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的精神世 界的描绘上,写出人内在的真实。 其次,意识流文学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 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 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 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 交融。

意识流的名词解释

意识流的名词解释

意识流的名词解释意识流是一个广泛被使用的术语,在文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意识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思维或意识的流动模式,它涉及了思维的不断变化和转换。

在文学中,意识流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其深层的情感和思维过程。

而在心理学和哲学中,意识流则被用来研究和理解人类的思维和感知过程。

意识流最早在文学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现代主义文学中。

在意识流小说中,作者通过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人物的思维和感受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叙述形式常常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跳跃,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流动。

通过意识流的运用,读者可以深入感知人物的真实情感和思考过程。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一部以意识流为特色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贝鲁斯·布卢姆和史蒂芬·达德利的一天,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乔伊斯通过采用多种意识流的形式,包括直接引用思维、梦境和回忆等方式,将读者引入了人物复杂而独特的心理空间。

心理学家们也对意识流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试图理解人类思维和感知的运作方式。

在心理学中,意识流被视为一种思维的持续呈现,其中的思维和感知在时间上是连续和流动的。

它呈现了一种情感、认知和知觉的整合,在思维和感官经验之间没有明确的分隔。

意识流的概念也在哲学中产生了重要的讨论。

哲学家们试图理解自我意识、意识形态和主观经验之间的关系。

意识流被看作是意识的源动力,它涉及到个体的感知、思想和情感之间的互动过程。

一些哲学家认为,意识流是构成主体身份和存在模式的核心要素。

总体而言,意识流是一种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思维、感知、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在文学中,意识流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其情感和思考过程。

在心理学和哲学领域,意识流则被用来研究和探讨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本质。

无论在何种领域中使用,意识流都带给我们更深的理解和洞察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文学中的意识流与自我意识觉醒

文学中的意识流与自我意识觉醒

文学中的意识流与自我意识觉醒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一种叙事方式,即意识流。

意识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引导读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知其思维、情感和体验。

意识流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形式,还能呈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

一、意识流的定义和特点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小说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后来由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进一步发展和运用。

意识流是一种叙事技巧,通过模拟人类意识的思维过程,将人物的内心活动以一系列非线性的、流动的心理映射呈现。

意识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线性:意识流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现内心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流动性:意识流像一条无边界的河流,没有明显的分段和边界,通过思维关联、联想和溢出展开。

3. 多元视角:意识流引入了人物的各种意识层面,包括感官印象、记忆、幻想和潜意识等,使叙事更为丰富和深入。

二、自我意识觉醒与意识流自我意识觉醒是意识流在文学中的一种常见主题。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存在和思维的认识,而觉醒则是指个体从迷茫、无知中逐渐获得清醒和认识的过程。

意识流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往往能够将人物的自我意识觉醒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

在文学作品中,自我意识觉醒可以体现为对现实的质疑、人物关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作者通过使用意识流手法,使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深入思考自我认知的可能性。

三、自我意识觉醒的文学表现1. 内心独白:通过人物的内在独白,读者可以窥探到其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独白可以是一种思考、对话或者自问自答的形式,使人物的意识和心理状态得以呈现。

2. 联想和意象:人的意识是丰富多样的,会面对各种思维和观点的冲突。

作家可以运用联想和意象的手法,以意识流的形式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这种表现方式能够使读者与人物建立更为直接的情感联系。

3. 感官体验: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感官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描述人物的感官印象,作家可以将读者融入到意识流之中,使其能够亲身感受到人物的思维和情感起伏。

意识流

意识流

Summary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 柏格森的“绵延论” 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于“心理 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 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 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 重大影响。 学术界一般认为意识流是象征主义文学在小说 领域的体现。但是由于其技巧独特、成就很高,因 此通常把意识流文学当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来处 理。
Representative Writers
Marcel Proust
James
Joyce
刘以鬯
William Faulkner
他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在所有意识流作家中, 福克纳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 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此外,福克纳的著名意识流小说 还包括《我弥留之际》。
Poetry and Music
意识流小说家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有时采用 诗歌和音乐的手段。他们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 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 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 品寓意。伍尔芙的《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 非常相似。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 则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
Theory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让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 自发地再现于纸面上,反对传统小说出面介绍人物的身世籍 贯、外界环境、间或挺身而出评头论足的写法,要求作者 “退出小说”。这个主张最初是由美国作家亨利· 詹姆斯提出 的, 后来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理论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 乔伊斯就把消灭了作者人 格的戏剧看作最高的美学形式,并力图在小说中达到这一目 标。乔伊斯认为作品是与外界事物绝缘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结 构。作为现成的艺术品,它不仅与社会、历史无关,甚至与 作者本人也无关。因为社会历史因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 创作的素材,它们进入作品以后就被“艺术化”、“形式化” 了,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意识流

意识流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和文学编辑。

她终生致力于小说写作的形式与技巧的研究。

在小说创作实践中追随英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运用“意识流”技巧来探索文学表现的新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使她在现代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使她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与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并称为“意识流小说三杰”。

“意识流”这一名称在应用于文学创作之前,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说“意识流并不是一点一滴零零碎碎地表观的。

像‘一连串’或者‘一系列’这样的字样来表现都不合适。

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

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

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对意识流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很大。

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作家应努力发掘潜意识的冲动,捕捉人脑中一闪而过的感觉和印象。

特别是他关于梦幻意识的研究,给意识流作家以极大的启发,作家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梦幻和白日梦、象征手段等等,使作品人物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发,引起读者共鸣。

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两点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影响很大。

其一是强调直觉的美学理论,其二是关于“心理时间”的新概念。

柏格森认为:无论理性和科学都无法把握实在。

只有作为非理性的内心体验的“直觉”才能使主体和客体融而为一,只有直觉才能达到客体的本质。

因此柏格森主张从人的主观感性和心灵深处的“直觉”中去寻找艺术的原动力。

柏格森还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新说法,极大地影响了意识流小说对于时间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

他认为,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常人理解的传统时间概念,即“外部时间”,而另一种则是“心理时间”,即“内部时间”。

意识流

意识流

意识流●概念;“意识流”,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consci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意识流文学是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

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

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词汇起源●词汇起源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1]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品《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追忆似水年华》(1913-1927)是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之作全书共七部,十五卷。

从1905年开始创作,至作者逝世前全部完成。

小说的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于1913年问世,最后一部《重现的时光》(1927)则是普鲁斯特逝世后才出版的。

小说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

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意识流

意识流
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2.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的表现领域。[1]
意识流小说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发展
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 《意识流小说理论》封面
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 普鲁斯特
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 福克纳
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1]

意识流名词解释

意识流名词解释

意识流名词解释意识流是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以意识的流动为特征,主要通过写作手法表现人内心的思想、感受和意识的深层次流转。

它强调个体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思维过程中的联想、回忆和想象等。

下面将对意识流的特点和背景进行进一步解释。

意识流强调的是写作中意识的流动,即以特定人物的意识为中心,通过叙述连贯的思想、感官印象和情绪来表达内心的真实体验。

与传统的线性叙事不同,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并不以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为基准,而是根据人物思想的跳跃与迂回来展开。

这种非线性的写作方式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人内心中丰富而错综复杂的思考过程。

作者通过对人物意识的直接描写来表达出思想和感情的脉络,而不是通过解释和分析来阐述。

这种流动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感觉,读者往往需要透过细节和碎片式的线索,自己去探索和解读故事的真实含义。

意识流的出现与现代人对自我意识和内心生活的关注有关。

在20世纪初,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人们开始探索并呈现内心深处的意识、欲望和冲动。

同时,人们也开始质疑传统的叙事模式和艺术观念,追求更为真实和纯粹的表达方式。

这种思潮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意识流的兴起。

20世纪早期,一些法国作家如瓜尔迪,洛杉得,塞尔格-瓦伦泰,克莱门提等人,通过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首次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写作风格。

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们尝试通过写作来捕捉、再现和表达人的真实内心体验。

他们通过大量使用内心独白、流失的句子、随机联想等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思想和情感上的丰富性和深度。

这种写作方式不再强调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而是将人物的思维和感知过程展现为一种流动性的状态。

通过描写人物的思维碎片,作家们试图在阅读者的心智中唤起类似的感受和共鸣。

综上所述,意识流是一种强调意识流动的文学流派,它通过描述人物意识的跳跃与联想,重新塑造叙事结构和写作方式。

意识流小说强调个体内心的思想、感受和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此展现出人的真实内心体验并唤起读者的共鸣。

意识流什么意思

意识流什么意思

意识流什么意思意识流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而不受其他人或事物影响。

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次被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提出,他认为意识只能有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可称之为单向度意识。

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的哲学家安德森( ThomasAndrewson)与汉密尔顿( J. A. Hamilton)将其应用于文学批评,成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理论。

意识流( Intentionalism)又称心象(印象主义、无意识哲学)、潜意识、无意识作用等,这个术语是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荣格所创造的。

他借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面的概念来描述人类的潜意识状态,并且根据这些观点构建起他独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分析心理学。

荣格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绘画心理学、梦的解析、性的分析和神经症的治疗。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意识流这种意识形态,但很多时候它却以隐蔽的方式表达着,例如:对过往发生的某件事情的回忆;头脑中浮现的想法;内心中产生的各种感觉……有人甚至认为,人类意识活动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它总是偏爱那些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记忆,即使不好的东西也会被压抑住,而且会保持下来。

如果你处在迷失的边缘,最好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我还是我吗?我是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放松,使你平静,让你变得更冷静,直到找到适当的方式释放掉你大部分的压力和焦虑。

“一般”来说,对待新事物总会怀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正如我们看到蛇,便本能地想逃跑一样。

同样,人们对待恐惧事物也存在着排斥心理,进而转换成厌恶感。

其实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很多恐怖电影故事源于编剧和导演的想象,以及他们从小积累的对鬼怪的刻板印象。

因此这也告诉我们,遇见陌生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遭遇一件似乎已经命中注定的悲惨事情。

很明显,人们容易忽视熟悉的东西背后存在的巨大风险。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二、意识流理论
(一)定义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 一种创作手法。 一种创作手法。 广义: 广义 可上溯到18世纪欧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传统,从塞缪尔·理查生到亨利·詹姆斯的详实备 至的回忆、思想和情感过程的描写。意识流一词 最初系梅·辛克莱在1918年评论英国女小说家罗 茜·理查生小说《心路历程》时引入文学界。 1988年法国作家E·杜夏尔丹的短篇小说《月桂树 被砍》被认为是意识流的先驱。
实际上,柏格森所说的直觉,是指直接依 据自我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心理本能。
有关直觉的四点认识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能够无限扩大对象范 围的本能。 围的本能。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其结果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不使用 符号。 符号。
(二)直觉与艺术
1、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 直觉与理性分析 直觉与理性分析 2、喜剧研究:《笑》
理性分析:外部观察 外部观察,依赖于观察者,且观察结 外部观察 果必须借符号才能得以表达,但实际上人为了表 现对象独一无二的特质,就不得不用理性分析来 拆解对象,继而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 这个对象。所以说,人就不能同现实本身交往, 而只是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直觉:内部感知 内部感知,人是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而 内部感知 达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的至境。也就是说,在直觉认知中, 物我同一 物我之间的交感与情会带人进入对象的内部,与 对象独一无二、也可以说是无以言传的特质心心 相印。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可望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 直觉 沟通世界的本质。 沟通世界的本质。

意识流名词解释

意识流名词解释

意识流名词解释意识流(phenomenology)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在没有完全失去对身体的觉知时的心理活动。

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讲的“意识”只是潜意识的一部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识。

这里所说的意识是指当人在睡眠或无特别的意识状态下,在人的感知和记忆表象仍然存在时,所进行的脑力活动。

例如,你在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还在睡梦中,这时你是清醒的;但是你感觉到你还在睡梦中,还在睡梦中……这时你的大脑可能在思考问题。

在清醒的情况下,大脑思维也属于这种状态,而且通常要快于睡梦中的思维。

这些都被称为潜意识活动。

意识活动中的一部分则是所谓的显意识活动。

意识活动是受人的愿望支配的。

意识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显意识,它还包括潜意识活动。

例如,一个失眠患者躺在床上,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眠了,于是努力使自己入睡,可是他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

其实这时候他并没有完全失眠,由于强烈的欲望促使他继续努力,直至困得不行,才不再挣扎。

所以即使他已经完全失眠了,可他的意识还活着,还在努力抗争。

1。

狭义:一般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出发,将意识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对无意识的探索和分析。

2。

广义:不仅指研究意识的产生、机制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而且还涉及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如艺术、科学、道德等活动。

3。

通俗:文学评论界多用狭义的意识概念,心理学界一般多采用广义的意识概念。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反映形式。

意识不仅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且具有间接现实性,能够作为一种中介环节影响人的客观存在。

总之,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包括直接现实性和间接现实性两方面。

从人脑的生理解剖学观点看,意识是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的反映,意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

根据意识的功能和结构,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感觉、知觉、表象。

把握,往往令人遗憾终生。

有的人才智出众,却苦于找不到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整天冥思苦想,却找不到一条飞黄腾达之路。

名词解释意识流

名词解释意识流

名词解释意识流嘿,你知道啥是意识流不?意识流啊,就像是你脑子里那一串串不停跳跃的思绪!比如说,你正坐在那发呆呢,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吃的那块特别甜的糖果,然后又跳到了昨天看到的那只可爱的小狗,接着又想到了下周要参加的聚会,这就是意识流呀!就像你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一会儿看到这边的风景,一会儿又被那边吸引过去。

意识流可不是什么死板的东西哦!它可灵活啦!就好比天上的云,一会儿变成这个形状,一会儿又变成那个形状。

你想想看,有时候你脑子里的想法不就是这样嘛,一会儿一个样儿!咱就说,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正干着一件事呢,突然就走神了,然后脑子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想法。

这就是意识流在作祟呀!它可不管你在干啥,自顾自地就冒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听音乐,听着听着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想到了以前的一些朋友,还有那些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哎呀,那感觉真的是很奇妙呢!这不就是意识流在带我“穿越”嘛!意识流在文学作品里也经常出现呢!那些作家们用文字把他们脑子里的意识流给描绘出来,让我们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奇妙的思维跳跃。

你读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呀?意识流就像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场奇妙冒险,没有固定的路线,没有特定的目标,就是那么自由自在地流淌着。

你难道不觉得这很神奇吗?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平时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想法和感受。

所以呀,意识流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脑子里,随时都可能蹦出来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者困惑。

你现在是不是对意识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我觉得意识流就是我们思维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意识流理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意识流理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意识流理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意识流理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文学艺术流派,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心理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对于意识活动的研究。

意识流理论试图模拟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无序和不断变化的特点,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一、意识流理论的基本概念意识流指的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无序和连续变化的状态,我们的思维不是按照线性的结构展开,而是在思维片段之间自由地切换和流动。

意识流理论试图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来模拟这种思维的过程。

在意识流作品中,人物的思维和感受会以一种凌乱、无序的方式呈现,读者可以体验到类似于思维的流动感。

二、意识流理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探索内心世界:意识流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无序和连续变化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并通过与之共鸣来认识自己的内心。

2. 缓解压力和焦虑: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读意识流作品可以让读者暂时摆脱现实的压力,沉浸于作品中独特的节奏和氛围之中,从而给予心灵一些片刻的安宁和放松。

3.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意识流作品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和思维变化,读者在与作品交互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绪调节的能力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十分重要。

4. 拓展思维模式:意识流作品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模式,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对于拓展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意识流理论的实际应用1. 文学艺术创作:意识流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

许多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2. 精神疗法:一些精神疗法方法如心理动力学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也借鉴了意识流理论的原理。

通过让患者自由地表达和流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解决心理问题。

理解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的意识流

理解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的意识流

理解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的意识流意识流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人们思维过程中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本文将从认知角度、神经科学角度和心理动力学角度探讨意识流的解释。

认知角度从认知角度看,意识流是指人们在进行思考和感知时,思维内容以流动的形式在意识中不断变换。

认知心理学家詹姆斯·斯洛维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流”理论,认为人类的意识是一种不连续的、片段化的经验,思维以一种自由的方式在心中浮现。

根据此理论,人们的注意力会从一个思维内容转移到另一个思维内容,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思维流。

神经科学角度神经科学的研究对意识流的解释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科学家发现意识流的产生与大脑中的神经网络的活动密切相关。

意识流时,人类大脑中特定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和密切,而其他区域相对较为静默。

这种神经网络的重组和信息传递的变化,形成了意识流的特征。

心理动力学角度心理动力学是另一种解释意识流的心理学理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人类的意识流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和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中有许多无意识的力量在起作用。

这些无意识的力量通过情感、欲望和冲动等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意识流动,使其呈现出特定的模式。

综合解释综合上述三个角度的解释,意识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由认知、神经和心理动力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现象。

在认知层面上,意识流是思维和感知的连续性和变动性的体现;在神经层面上,意识流是神经网络活动的重新组织,不同区域之间信息传递的频繁性;在心理动力学层面上,意识流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带有情感和欲望的色彩。

意识流对于人类的意义不可忽视。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思维和感知过程,还与创造力、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对于心理学研究者来说,理解和解释意识流的机制对于增进对人类心智活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认知角度、神经科学角度和心理动力学角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学对人类意识流的解释。

文学中的意识流与心理分析: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文学中的意识流与心理分析: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文学中的意识流与心理分析: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引言意识流和心理分析是文学与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都致力于揭示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捉摸性。

本文将探讨意识流和心理分析在文学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层次探索。

第一章意识流的定义与发展意识流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旨在呈现人类思维的连贯性和流动性。

该概念最早由英国作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并在之后的发展中得到了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和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意识流通过呈现主人公内心的思维、感受和回忆,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第二章意识流在文学中的应用意识流在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描写主人公内心的矛盾、焦虑和挣扎。

通过在作品中使用意识流,作家能够将读者带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一部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呈现了他复杂而深刻的思考过程。

第三章心理分析与文学创作心理分析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它通过探索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容,试图揭示人类内心世界中的冲突和欲望。

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运用了心理分析的概念和原理,以揭示主人公的思维和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

例如,奥地利作家弗洛伊德的著名小说《失乐园》就是一部充满心理分析元素的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梦境和幻想,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第四章心理分析与意识流的结合心理分析和意识流在文学创作中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运用心理分析的理论以及意识流的手法,作家能够更加深入地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心理分析提供了思维和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而意识流则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主人公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结合使作品更加丰富多维,更加贴近真实的人类内心世界。

结论意识流和心理分析是文学与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

意识流——精选推荐

意识流——精选推荐

第九章意识流、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次大战前,现代主义已经萌芽。

意识流一词由威廉·詹姆斯(1842-1910)首先使用。

他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中说:“意识在它自己看来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

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用‘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其实这是不恰当的。

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地拼起来的。

用‘河’或者‘流’这样的比喻来描述它才说得上是恰如其分。

此后再谈到它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思维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

”他还论述了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流动过程。

意识流小说的诞生,无疑受到了柏格森的意识绵延和心理时间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影响。

此外,法国作家爱德华·杜雅丹(Edouard Dujardin,1861-1949)的小说《月桂树被砍倒了》(Les Lauriers sont coupés,1887)给乔伊斯创作意识流小说以直接启示,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准意识流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主人公达维德·普兰斯在四月一个傍晚从六点钟至午夜之间的心理活动。

它在1925年被重新发掘出来。

它的主要特色是运用了长篇的内心独白。

意识流与传统的心理描写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意识流作家那里,人物的内心真正成为与外部世界并列的另一个世界,意识流作家的任务是倾其全力去表现这个内心世界。

现实主义作家,即使如描写人物变态心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写出心灵辩证法的托尔斯泰,对现实世界的描写还是他们描写的重心。

意识流小说家写的是“复调心理”,细分起来,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细微的情绪感受等。

内心独白一词最早见于大仲马的《二十年后》(1845)。

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不同于戏剧中的独白,这是在人物内心的独语,不形之于声。

正如杜雅丹在《内心独白》(1931)一文中所下的定义:“内心独白按诗学的范畴来说,是没有听众、不发声的引语;通过这引语,人物表达他先于一切逻辑安排的下意识,也就是原生状态的、最隐秘的、最接近说出来的思想,作用压缩到最小句法的直叙句,以便给人‘未经挑选’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意识流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意识流”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意识流
①意识学说。

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
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1884)一文中提出,后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得到发挥。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而是一种斩不断的“河”或“流”,称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

其主要特征:(1)每种意识状态都是属于个人的,是主观的;(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不断积累的观念,一去不复返,从不重复;(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生命流;(4)意识有选择性,由兴趣决定,兴趣由本能冲动引起。

该学说开机能主义反对构造主义元素分析之先河,影响其后的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在哲学、文艺等领域亦有广泛影响。

②艺术表现手法。

强调艺术家应深入其作品中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活
动,捕捉人物意识瞬息万变复杂曲折的全部流动过程。

基本技巧有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旁白、时序颠倒、空间转换、幻觉错觉的运用等。

源于现代西方的动荡生活、思想危机、精神混乱及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根据詹姆斯的“意识流”心理学思想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被动之中”的见解,主张小说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随着人物的意识流动来揭示人物;提出“心理时间”的说法,认为与一般人理解的前后相续的数量概念的时间不同,“心理时间”是各个时期相互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越是深入意识的内部,心理时间的概念就越适用。

这些理论极大地满足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侧重描写人物内心生活的作家的需要,推动了现代派作家、艺术家去打破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开拓艺术表现的新领域,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有助于揭示人的意识活动的复杂性,也更接近意识活动的本来面目,更加适应于表现现代生活,但一味滥用只能带来消极影响,在心理描写上流于自然主义,使文艺作品晦涩难懂。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意识流技巧已为许多不同倾向、不同流派的作家所采用,已逐渐成为一种写作方法的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