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

合集下载

张太雷:第一个登上共产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

张太雷:第一个登上共产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

张太雷:第一个登上共产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作者:倪良端来源:《世纪风采》2019年第12期19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人张太雷、俞秀松、杨明斋在莫斯科登上共产国际舞台。

第一次站在共产国际讲台中央的张太雷,按照大会规定演讲5分钟。

5分钟的演讲打动了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使那些长期忽视东方的人为之一震。

列宁等共产国际领导人含笑注视张太雷,频频鼓掌、致意。

张太雷为中国共产党亮相共产国际舞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志同道合列宁主持召开的共产国际成立大会呼吁:“革命在全世界已經开始并加紧进行。

”在这一呼吁之下,一对俄国夫妇悄然踏上正进发着革命火花的中国大地,这就是维经斯基和夫人库兹涅佐娃。

维经斯基和库兹涅佐娃来到中国的第一站是北京,他们要见的是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苏俄左翼人士鲍立维。

维经斯基需要一名翻译,鲍立维向他推荐了当时在天津北洋大学就读法科的张太雷。

张太雷到北京与维经斯基见面交谈后,维经斯基很满意,于是张太雷做了维经斯基的英文翻译。

经一段时间的接触、共事,维经斯基了解到张太雷是中国五四运动中天津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也是李大钊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员之一。

由于维经斯基的关系,年轻的张太雷备受共产国际的关注。

在后来的合作中,维经斯基与张太雷建立了好朋友、好同志的深厚情谊。

在维经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逗留的9个月里,张太雷协助他与中国的各方面人士进行交流,让他更加了解了中国。

最重要的是在北京,维经斯基与李大钊讨论了创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等问题。

踏上征程1921年1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设立远东书记处,维经斯基被共产国际任命为远东书记处秘书。

在奉命回国前,维经斯基向李大钊郑重提出:为有利于工作,希望中国共产党组织派一名代表一同去远东书记处,协助工作。

当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已成立,通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中共三大会址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中共三大会址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中共三大会址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者:侯红莲刘湘云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9期【摘要】中共三大会址是广州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摇篮,国共两党初次联手合作的统一战线理论就是在中共三大成文的。

随着各种解密档案的公开,丰富的史料有助于大学生对共产国际、俄共、中共、国民党多重主体参与或影响下的中共三大有更全面更理性地认识。

【关键词】中共三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解密档案广州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现代两大政党联手合作的发源地,全面统筹国民革命的大本营。

国共两党初次合作的统一战线理论最早就是在中共三大成文的。

冷战结束,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共产国际档案公开,近年又开放了斯大林个人档案,面对史料公布方面的“井喷”,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共三大的关系有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去解读。

本文以中共三大的会址参观为引子,就大学生比较关注的中共三大酝酿前后各方努力及相互影响做进一步研究。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中共三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房子(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今天的中共三大会址是2006年初,广州市政府斥资5000万复建而成,复建的中共三大会址保持其原貌,因其交通便利,是广州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最近笔者带领学生前往中共三大会址进行参观,返校后学生就参观内容写了心得体会文章,从这些心得体会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三大的思想疑惑集中在几个问题,希望能够更深层更全面更理性地认识中共三大。

问题一:共产国际内部对国共合作的态度是什么?问题二:陈独秀和党中央就坚持中共的独立性有哪些作为或努力。

当前关于陈独秀的评价存在欠公允的认识,随着各种解密档案的公开,对中共三大前前后后的这段历史也有了更丰富的史料来佐证,复杂的历史又进一步清楚起来,这对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史料的充实又是一大补充。

早期共产党员张太雷

早期共产党员张太雷

2021年第10期文史春秋党史学习● 王树仁张太雷(1898—1927)是我国最早的58名共产党员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家和宣传家、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

走上革命道路张太雷,1898年6月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钟楼区)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的后院,原名曾让,字泰来,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取“泰来”谐音,改名太雷。

他8岁丧父,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

1911年夏天,13岁的张太雷小学毕业后考入常州府中学堂读书。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丧权的“二十一条”,张太雷积极参加反袁斗争和抵制日货运动,是年暑期,为抗议校方无理开除具有进步思想的同学而受到校方警告,遂愤而离校。

1916年1月,18岁的张太雷考入国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法科预备班,9月升入法科法律学门学习,求学期间使用的名字是张曾让。

张太雷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是在北洋大学求学期间开始的。

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黑暗的中国带来一线曙光。

张太雷通过一位名叫福克斯的美国教授,结识了俄籍汉学家鲍立维,从他那里不断地得到十月革命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他在深受教育和鼓舞的同时,秘密翻译了这类书刊,分送给同学好友阅读,借此传播十月革命的火种。

1918年5月,在反对中国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中,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与天津的马俊等和北京的许德珩建立了密切联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为响应北京学生运动,天津各校纷纷成立学生联合会,周恩来等在南开学校发起组织觉悟社,张太雷则在北洋大学发起组织社会建设会,并担任天津学生联合决策机构——评议会的评议长。

他率领学生去北京请愿,迫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代表。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张太雷和周恩来结下战斗友谊,并和敬仰已久的李大钊建立联系。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罪行,北2021年第10期文史春秋党史学习洋大学组织了44个讲演团,先后到杨柳青、塘沽等地进行演讲。

常州三杰

常州三杰

常州三杰常州处于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龙城”。

常州的历史悠久,在近代史上也有一些传奇人物。

“常州三杰”是中国现代江苏常州三位英烈的合称,他们是: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近现代革命时期江苏常州4000多名英烈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人称“常州三杰”。

瞿秋白,原名瞿双,江苏常州人。

1916年底起先后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

1919年就组织同学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便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1928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0年,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受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

1935年2月突围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水口乡被俘,6月18日就义。

瞿秋白是党内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孜孜以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革命领导权的论述,为开拓革命新道路指明了方向。

他很早就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中枢是农民革命”的重要论断,明确指出“耕地农有的要求,是中国革命客观上的结论”。

发动农民起来进行土地革命,是“铲除军阀统治及买办剥削的经济基础”。

在他主持的“八七”会议上,更进一步强调“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

”他在武装斗争问题上,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见。

1926年4月,他发表了《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明确指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须建立革命的正式军队。

在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满腔热忱地贯彻“八七”会议所确立的总方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武装斗争上,迅速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腥风血雨中点燃了耀眼的革命火炬,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并为开展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斗争、探索以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简介

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简介

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简介张太雷同志浩翰星海,不可能颗颗都称为星座。

惟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

民族的苦难、时代的风云召唤出一大批改天换地的仁人志土、革命先驱。

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张太雷(1898一1927)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赫然居于前列的名字就有张太雷。

张太雷的人生轨迹与中国革命进程同步;他的名字、生平和事业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青年运动紧密地连在一起。

张太雷在青年时代就萌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变革社会的愿望。

他在天津、北京地区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当他接受了社会主义学说之后。

率先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他奔走于京、津、沪,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

中国共产党尚在褪褓之中,他即衔命前往苏俄远东出任中共特使;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

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

他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

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

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

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所建树。

“张太雷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历次担任省委、中央等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为同志所称道。

特别是在革命危机和困难关头,张太雷和其他同志一道力挽狂澜,拨正航向,继续前进。

张太雷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

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927年12月12日,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

“青春巨雷”张太雷

“青春巨雷”张太雷

“青春巨雷”张太雷作者:吴志菲来源:《中华儿女》2008年第05期他是共青团的重要创建人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

在短短的29年人生历程里,他拥有着中共历史上太多的“第一”。

翻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宏浩历史的开章篇,赫然居于前列的名字就有张太雷。

重温这位革命先驱的传奇人生,给人心灵“巨雷”般的震撼。

站在“五四”运动第一线1921年5月4日,朝鲜共产党代表大会开幕式在伊尔库茨克举行。

一位戴眼镜、梳分头的中国小伙子用流畅的英语,在大会上致祝词。

他的第一句话,便非常清楚地点明了他的身份:“我很荣幸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名义在大会上发言。

”祝词说:“我们大家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击破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任务。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建立起同日本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位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发表热情洋溢祝辞的便是张太雷。

1915年9月,张太雷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他本想谋取一个职业,用薪水来支付学费和生活开支,完成学业,后来考虑到北京大学的学制太长,自己的经济条件难以维持,遂于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特别班学习。

1916年暑假,他转入该校法科法律系学习。

由于家里无法供给他费用,张太雷只得自谋生路。

他的英语水平出类拔萃,因此入校不久即受聘于一位美国教授在天津主办的《明星报》,担任英文翻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沉闷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重要文章。

张太雷读了这些文章后深受启发,他认识到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解除人民大众的困苦,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1919年2月,张太雷在天津发起组织进步团体“社会改造社”,旨在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科学文化发达的新中国。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去。

6月1日,张太雷和3位同学赴塘沽两等小学讲演,接着又乘船过海分别到东大沽、西大沽演讲。

张太雷

张太雷

张太雷故居,在常州市区清凉路子和里 3号。星期一休息,其余正常开放 张太雷(1898-1927)是中国共 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广州起义的主要 领导者。1915年中学未毕业就考入天 津北洋大学,1918年回常州与陆静华 结婚,住子和里3号后进平房三间。经 中共中央批准,将前、后两进平房及东 郊平屋共12间,按原貌修复,于1987 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暨张太雷英勇牺 牲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 的太雷故居,分故居陈列和生平事迹展 览两部分。 大门口"张太雷同志故居"红底金字横匾系邓小平手书。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太雷故居为一座二进三开间木结构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保 存完好。张太雷1918年夏与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共居住了七年时间,女儿西屏、西 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张太雷及家人在此生活 的场景。这座古朴而清雅的房子见证过一个伟大家庭的英勇与悲壮,也为中国革命贡献了 二位英烈(儿子一阳18岁时牺牲于上饶集中营)。故居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 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金字匾额,天井中央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 雕像。
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 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 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他担任 过维经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和秘书,并以他无穷的 精力、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尊重,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 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 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参与过中共领 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他作为孙 中山指派的 “ 孙逸仙 博士代表团 ” 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 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 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他在《前锋》、《向导》、 《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李 大钊先生称赞他“ 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 导人,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 命道路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 “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 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走进英杰——张太雷

走进英杰——张太雷

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 干,与周恩来等结下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 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20年春天, 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 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担任翻译。 随后,他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接着组建 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 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 与北京的李大钊、张国焘和上海的李达、李汉俊 等商谈,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会前,张太雷为大会筹备组翻译 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提交马林修改。
张太雷家庭背景
张太雷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 高祖为清乾隆年间的太学生,事母至 孝,兄弟友爱,时人仰慕,称张府为“仁让 堂”。 曾祖以经商致富,秉性仁厚,为赈灾 捐赠了大量钱粮,朝廷奖以翰林院孔目衔。 祖父是五品候选知府,祖母贤淑,精 于书算,持家严谨,为人所敬。 父亲亮采虽为县邑痒生(秀才),但 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操小手工业 的岳父薛锦元家。
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1920年春,他主持创办长 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并经 常与李大钊、邓中夏等给 工人讲课,到工人家里访 问,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 的第一批骨干。
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
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 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 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 共产党人。1921年66,张太雷 受党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 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于共产国 际会议的第一位使者。
党内 最早 主张 并为 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翻译。 陪同马林与陈独秀讨论中国 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 领,初步决定了在民主革命 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同孙中 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 线的方案。不久,张太雷陪 马林会见孙中山,力促并最 终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 的统一战线。

开天辟地 文稿

开天辟地  文稿

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第一集文稿1920年1月的北平城外,一辆马车在雪地里碾过两道崭新的辙印,这种北方常见的普通马车上,坐着两个并不普通的年轻人。

为了营救遭北洋军阀软禁了半年的陈独秀,李大钊化妆成生意人,骗过了城门的盘查,把陈独秀送出了北平。

马车上,他们郑重相约。

在南北两地分别组建中国共产党,一个新的生命不久将要呱呱坠地,它嘹亮的第一声啼哭就要惊破这个世界。

此时,怒放的梅花已悄悄地开满了枝头。

这年八月,一本红皮书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出版,由于排版疏忽,书的封面被印成了《共党产宣言》,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译本,这批珍贵的错版书上市一个月就被抢购一空,与此同时,由陈独秀发起的中国第一个中国共产主义小组,也在上海成立了,这时距两个人的约定,仅仅相隔半年。

仲夏的傍晚,一首异乡的曲子在李大钊的家里响起,这时他教孩子们唱的第一首歌。

他对孩子们说,唱歌的时候小声些,被街上的秘密警察听见了,要把我们抓起来的。

两个月后,在李大钊的办公室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秘密诞生了,从1920年夏天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长沙、济南、广州等地陆续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从此,李大钊不敢大声传唱的《国际歌》,在寂静了很久的神州大地上,此起彼伏地传唱起来。

此时,在《国际歌》的故乡,经济危机引发的大萧条,打破了陈毅的留学梦想,本打算赴法追求艺术的他,已经穷得连面包都吃不起。

邓小平,这时正在克鲁梭钢厂拉红铁,做了一个月的苦工,赚的钱连饭都吃不饱,还倒赔了一百多法郎。

工业救国的幻想,很快化成了泡影。

尖锐的社会矛盾,让周恩来渐渐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才是真正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

异乡的月光下,他又一次翻开了《共产党宣言》。

1921年春天,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秘密成立了,最早成员中,除了周恩来,还有一对手捧《资本论》照结婚照的新婚夫妇,后来,这对夫妇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他们一样,在那个激情救国的年代,无数青年男女以这样的信仰,为他们烽火幸存,天涯飘零的婚姻与人生郑重盟誓。

江苏地区中共早期地方组织

江苏地区中共早期地方组织

4鑫煤*•文史长廊氾芷地軽于更早期地方鴉很张磊江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

据有关文献记载,在1921年5月以前,南京已有党的组织活动,并在不久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从1922年春中共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支部成立起,到1927年6月,江苏上各地陆续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

一'中共江苏地方组织的初建1.江苏最早的中共党组织1921年6月,张太雷在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明确指出:“截至今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七个省级地方党组织”“南京组织,它虽是最年轻的组织,但已经同周围工人建立了牢固的联系”⑴。

这表明,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江苏南京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1921年7月23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同年11月20日,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全体机务工人为反对路局法国人的虐待,在陇海路大罢工中率先行动。

罢工胜利后,罢工委员会负责人姚佐唐被选为徐州站工会会长,后又当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委员。

1922年春,中共北京地委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名义派干事、共产党员李震瀛到陇海铁路指导工人运动,筹建党组织。

不久,李震瀛在铜山车站发展姚佐唐、程希圣、黄饪成等工人入党,建立了中共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党支部,姚佐唐任书记,属中共北京地委领导。

这是中共在江苏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之浦口(包括浦镇)是津浦铁路的终点,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隔江相望。

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浦镇车辆厂的兴建和浦口码头的对外开放,两浦地区迅速繁荣起来。

那里聚集了机厂、铁路、航运等行业的数千名现代产业工人。

工人们深受帝国主义者、买办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愿望。

五四运动期间,两浦工人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提高了政治觉悟。

1921年3月,浦镇机车厂成立了中华工会,机匠王荷波被推举为副会长,不久任会长。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负责人罗章龙在指导陇海铁路工人运动时,与王荷波取得了联系,发展王荷波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

张太雷的“惊雷”亮相

张太雷的“惊雷”亮相

张太雷的“惊雷”亮相
作者:
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第07期
1920年4月,共產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会面,会面时的翻译是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张太雷。

张太雷是天津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曾就读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

他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维经斯基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就职,负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

1921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开幕,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

他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反复修改书面报告和演讲稿,打算在会上着力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妇女运动、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

没有想到,即将轮到张太雷发言时,大会主席团却临时通知,要将代表发言的时间限定在5分钟以内。

来不及做更多准备的张太雷只得走上讲台,用洪亮的声音开始了演讲:“……如果帝国主义控制整个中国,它就会利用最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最强大的人力资源,来反对无产阶级,这无疑是对世界革命的一个极大威胁……中国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力量是被资本家用来同无产阶级作斗争?还是被无产阶级用来同资本家作斗争?”
张太雷讲话结束后,场内掌声雷动。

短短5分钟的发言,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年轻人对于当下局势的理性思考,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风采。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文/孟书仪)。

电影觅渡观后感500字

电影觅渡观后感500字

电影觅渡观后感
电影《觅渡》是一部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作品。

影片通过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杰出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革命经历,讲述了他们在中国革命阵地上的奋斗和牺牲,展现了他们的高尚人格和坚定信仰。

影片以生动的镜头和精彩的剧情,将我们带入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这三位革命先驱者,年轻而富有激情,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地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他们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崇高。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就是瞿秋白和张太雷在苏联同时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两个不同的会场之间来回奔波的情境。

身体上,他们很累,但是他们精神上却特别的愉悦,因为他们“寻觅”到了方向,看到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前景,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为自己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兴奋。

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国际歌》的歌词:“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奋斗,才让“英特纳雄耐尔”得以实现,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也有了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

觅渡,觅渡,渡何处?作为觅渡学子,我深感自豪,我
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持续着“觅渡”的精神。

江苏最早党组织建立时间的两种说法

江苏最早党组织建立时间的两种说法

作者: 杨中华;杨国威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世纪风采
页码: 11-1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摘要:关于江苏最早党组织建立时间,目前学界多引用1921年6月张太雷在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的表述:"截至今年5月1日止,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七个省级地方党组织","南京组织,它虽是最年轻的组织,但已经同周围工人建立了牢固的联系."许多材料据此认为,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南京已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亦即是在江苏境内建立的最早党组织.。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材料来源考——兼谈1921年“三月会议”是否存在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材料来源考——兼谈1921年“三月会议”是否存在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8期·史实考证·/0123456789:;<=>(@ABCDEFGH———兼谈1921年“三月会议”是否存在黄 爱 军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以下简称“张太雷报告”)是一份重要的党史资料。

其中提到,1921年中共一大前召开过“三月会议”。

不过,自从20世纪80年代报告节译本在国内公开发表①,学者们就对这次会议存在与否各持己见,虽经长期讨论,仍未达成共识。

众所周知,张太雷早在1921年1月即离开中国前往俄国,并于当年3月抵达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东方局(或称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报告中所涉及的1921年1月以后中共创建的内容,显然并非出于张太雷的亲身经历,而是另有材料来源。

因此,与其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张太雷报告是否准确可信,不如说材料来源决定了报告的准确性。

一、有关张太雷报告材料来源的几种说法张太雷报告虽被冠以张太雷之名,实际上关于起草者,尚有一些不同说法。

不少学者通过对张太雷报告与瞿秋白、李宗武向共产国际三大提交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文的比较研究,认为张太雷报告是张太雷与瞿秋白合作撰写的②。

李玲则认为,报告是由张太雷独立完成的,因为瞿文俄文打印稿第一页上有眉注:“摘自中国共产党代表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21年”。

而时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负责人的舒米亚茨基在1928年撰写的纪念张太雷的文章中也回忆说:“张太雷同志到了伊尔库茨克以后,收到了共产党任命他为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的委任,并要他担负准备中共中央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报告这一任务。

接到指令以后,张太雷同志便全力以赴地干了起来。

”③其实,瞿秋白是否参与写作,对报告准确性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离华赴俄的时间比张太雷还早,同样需要依靠其他材料来讲述1921年3月中国国内的情况。

所以,起草者之争本文存而不论,姑且假定只有张太雷一人。

那么,身在苏俄的张太雷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中国的情况呢?石川祯浩提出了一种假设:张太雷在入俄以后从中国得到了新的信息。

青年团最早的国际使者张太雷

青年团最早的国际使者张太雷

青年团最早的国际使者——张太雷叶孟魁中国共青团网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爆发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0年,中国各地共产主义者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党要领导革命必须依靠和培养青年,青年要发挥历史作用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作为建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建团工作也开始了。

处于创建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需要与列宁创立的共产国际及其领导下的青年共产国际的直接联系,以获得指导与援助。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张太雷,由于在党团创建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出色的政治才能,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派往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

他在共产国际的活动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就其在青年共产国际的活动作一简要述评,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青年共产国际的关系方面探讨张太雷在中国近代青年运动史上的贡献。

出席青年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最早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青年共产国际,亦称少共国际,是根据列宁的倡议,1919年11月在柏林成立的青年国际组织,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它的任务是对各国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实行集中领导,在没有共产主义青年组织的地方建立组织,开展广泛的青年群众运动,特别是反帝斗争。

它对中国青年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

1921年初,青年共产国际东方部书记谷林(Green)来华,与中国团组织联系选派代表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与此同时,张太雷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命,赴苏俄伊尔库茨克,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的筹建工作,并任中国科书记。

主持远东书记处工作的是舒米亚茨基。

该处成员有青年共产国际驻远东全权代表达林,张太雷在此开始与他共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活动和工作是多方面的,建立中国青年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青年运动的联系,吸取苏俄团的工作经验,争取青年共产国际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关心与支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
书面报告(节译)〔1〕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日)
八、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小组是一九二零年五月在上海和北京
成立的。

从那时起,中国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许多小组。

在一九
二一年三月以前,中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共产主义组织。

在许多
地方我们不得不同无政府主义者一起共事,但是在这些共同组
织中我们有自己的同志进行监督和领导,我们曾作过努力,要使
这些组织变成纯粹的共产主义组织。

然而后来我们确信,要继
续同这些无政府主义分子一起合作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已开
始以共产主义组织的名义发表宣言,宣扬他们自己的宗旨和原
则,而他们的宗旨和原则则与我们对共产主义的基本概念相矛
盾。

为了阐明我们的宗旨、原则和策略,为了把无政府主义分子
从组织中清除出去,我们认为有必要在一九二一年三月召开各
组织的代表会议,这次会议发表了关于我们的宗旨和原则的宣
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

这个纲领确定了我们组织的工作
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同业公会、行
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也表明了共产党对工会的态度。

迄今为止,我们所做的还只是准备性质的工作,我们的通讯
部向中国报刊提供关于苏维埃俄国和工人运动的消息,以及揭
露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国“民主”实质的一般材料。

组织部在许多
大城市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了工人
学校和工人俱乐部。

这个部还在各工业部门建立了许多工人工
会,并把它所建立的上海五金工会的代表派往各城市去建立当
地的五金工会。

组织部还竭力打入同业公会和行会的组织中去
瓦解它们,并由这些组织中的无产阶级分子建立象印刷工会那
样的新的纯粹的阶级工会。

几乎所有的罢工都是我们的党员同
志组织或领导的。

我们的出版部为工人群众出版了一系列周刊,如上海的《劳
动界》、广东的《劳动者》、北京的《劳动音》周刊,还有《来报》周报。

这个部还为工人印行了许多小册子和传单,如《一个士兵的
故事》、《工人的对话》、《工会》、《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等。

中国共产党还把《苏维埃俄国》、布哈林的《共产党纲领》以及一套《社会主义者袖珍丛书》译成了中文。

这套丛书中首先译成中文
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
导言》。

我们还出版了一些杂志,如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刊物《共
产党》,青年的杂志《曙光》、《新青年》以及日报《社会活动家》〔2〕。

中国共产党还着手把马克思的《资本论》译成中文。

截至今年五月一日止,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七个省级地方党
组织,它们是:
1.北京组织,其主要成员最初是青年学生,近来已开始大量
吸收京汉铁路修配厂的铁路工人。

这个组织现在有一所工人模
范学校,学员一百五十名,教师是两名工人共产党员和两名来自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党员。

2.天津组织及其唐山站分部,该分部的成员是这个津浦铁
路最大车站的铁路修配厂的工人。

党特别重视唐山地区,因为
它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工业中心。

这里有:(1)二千五百工人的
京奉铁路修理厂;(2)两千工人的启新洋灰公司;(3)一万四千工人的开滦矿务总局。

我党在这个地区正竭力通过开办工人学
校、工人俱乐部以及建立各产业工会发起小组的办法来巩固自
已。

我们在这里除了共产主义组织外,还有两个小组,一个是五
金工人小组,另一个是铁路员工小组,在它们周围,我们团结了
一批相应的工会。

3.汉口组织,它同城市工人,特别是同印刷工人保持着牢固
的联系。

4.上海组织,它有三个分部,它在工作中不仅象初期那样依
靠青年学生,而且还依靠不久前建立的工会。

在去年广州召开
的五金工会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最有威望的共产党员之一,
当地工人好德〔3〕说得好:“我们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不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并公开敌视这个社会的、按生产原则组织工人的工
会,现在,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独立进行斗争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目前这个工会已有近五百名会员。

5.广东组织,它依靠当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一些工会。

6.香港组织,它不仅依靠香港三十个工会组织中的十二个,
而且还同汕头、福州、澳门等市的工人建立了联系。

7.南京组织,它虽是最年轻的组织,但已经同周围工人建
立了牢固的联系。

在我们党的队伍里有一批具有理论素养的著
名的工作人员,我们党在精神方面是足以使中国所有的资产阶
级集团艳羡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并不夸大个人在无产阶级群众斗争中的
作用,但是我们认为,在我们队伍中还有卓越的革命马克思主义
理论家,这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好处,党必须利用这一
点,以争取共产主义思想在我们这个远东最大国家的领土上获
得胜利。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日
译自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档案的俄文稿注释
〔1〕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的中文原件迄今未发现,此件根据中央
档案馆保存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俄文译稿节译成中文。

〔2〕意译,俄文为“Обшественник”。

〔3〕音译,俄文为“Хоу--д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