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家张太雷的故事有哪些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张太雷

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的张太雷,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做了大量工作。
他不仅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还以笔为枪撰文醒世,并敢于与蒋介石公开论战。
他耕耘不辍、战斗不息,他的事迹值得后世铭记。
“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
”这句惊世骇俗的话,出自一位22岁青年的家书中。
此时的他,正要前往苏联,成为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的使者。
信中他给妻子写道:“我们现在的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
”这位青年名叫张太雷,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先驱和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他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也是广州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
他与瞿秋白、恽代英并称为中共“常州三杰”。
张太雷1898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
少年时代,他就对底层人民富有同情心。
辛亥革命时,他带头剪掉了辫子,并阅读各种进步报刊。
1915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学法科预科,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系学习,半工半读。
五四运动期间,他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分子。
1920年3月,他参加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我国最早的共产主义战士之一。
1921年,他成为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积极参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他当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总书记。
张太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最早的推动者之一,他推动团结、宣传真理、鞭笞腐恶、关注青年、领导罢工……国共合作破裂后,危难关头,他被委以重任,参与领导发动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2日,在指挥战斗时遭敌伏击牺牲,时年29岁。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字泰来,还用过春木、椿年等名,他最后改名为太雷,就是表达要把自己化作巨雷以冲破旧社会的反动统治的抱负。
这是他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张太雷,确如他的名字所示,像一声惊雷,震慑着腐恶、催动着光明。
张太雷廉洁故事

张太雷廉洁故事
咱来说说张太雷的廉洁故事。
张太雷啊,那可是个相当纯粹的革命者。
他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从来都不把物质享受放在眼里。
就说他当时参与革命工作的时候吧,虽然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各种诱惑,但他就像一棵挺拔的青松,丝毫不动摇。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很,但是他从来不会多拿一分不属于自己的钱物。
有一回啊,组织上分配了一些有限的物资,他本可以给自己多争取一点,毕竟他的工作那么辛苦,没日没夜地奔波。
可是呢,他却坚决地按照最公平公正的方式分配,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甚至还主动把自己的份额让给更有需要的同志。
他就觉得啊,革命是为了大众的幸福,自己要是在廉洁这件事上犯了错,那还怎么去要求别人,怎么去实现伟大的革命理想呢?他穿着朴素,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完全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没给自己留一点私心杂念的空间。
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啊,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当时革命道路的一角,也给后来的我们树立了一座高高的丰碑呢。
张太雷的英雄事迹

张太雷的英雄事迹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张太雷的英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太雷的英雄事迹张太雷1898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
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
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
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
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张太雷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
在复杂的斗争中,张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
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后任中共广东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
9月到潮(安)汕(头)组织群众接应南昌起义军。
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参加制订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中共广东军委书记。
1927年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
1927年12月12日,即广州起义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驶出起义总部向大北门奔去,那里枪战正急。
车上坐着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和这次起义的总指挥张太雷。
车至大北寺路,前面突然出现一群人,司机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猖狂的工贼。
这些工贼组成的反动武装一声呼啸,散到路边举枪便射。
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
那年,张太雷年仅29岁。
他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的生平简介1920 年即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后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四届侯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之一、担任过中共湖北书记、中共广东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太雷羊城响巨雷

市 还 沉 浸 在
越 市 区 直 往 军 官 教 导 团 驻 地 四 标 营 驶 去 。 车 内 , 着 张 太 雷 、 代 英 和 刚从 香 坐 恽 港赶 来 的 叶: 廷。 张 太 雷 身 穿 一套 草 黄 色 俄 式 军 装 , 腰 间 插 着 乌 黑油 亮 的 手 枪 , 姿 勃 勃 , 英 一 改 平 时 文 质 彬 彬 的 书 生 模 样 。恽 代 英 和 叶 挺 相视 一笑 , : 太 雷 , 好 气 派 !就 说 “ 你 像 来 自苏 联 顿 河 的 哥 萨 克 。”张 太 雷 精
士 兵 亦 有 较 高 的 军 事素 质 , 闹起 事 来 , 局 面 就 难 以 收拾 。于 是 , 顾 不 得 黄琪 翔 的 他 反 对 ,断 然 打 电话 给 军 官教 导 团 代 理 团 长 朱 勉 芳 , 达 镇 压 的 命 令 : 教 导 团士 下 乘 兵 早 上 出 操 之 际 , 施 强 行 缴 械 , 将 全 实 再 团官 兵 就 地 造 散 , 消 除兵 变 的 隐 患 。 以
楚 地 记 得 第 一 次 到 广 州 是 12 9 2年 , 陪 他
一
们 却 觉 察 到 一 股 政 治 寒 流 已从 上 海 和 武
汉 两 地 袭 来 。蒋 介 石 背 弃 孙 中 山先 生 制 定 的 “ 俄 、 共 、 助 农 工 ”的 三 大 政 联 联 扶
策 , 然 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公
随 后 , 贯 以 “ 派 ”自居 的汪 精 卫 在 武 一 左 汉 悍 然 掀起 七 一 五反 共逆 流 。 、 两 人 蒋 汪 血 剑 挥 舞 ,国 民革 命 的 中坚 力 量— — 中 国 共 产 党 遭 受 严 重 挫 折 ,大 批 共 产 党 人 被 捕 被 杀 ,一 些 意 志 不 坚 定 的 人 背 叛 了 革 命 的 立 场 。 国 处 于 白色 恐 _之 中 ! 全 布 革 命处于危急艰难之中 ! 在这 关 键 时刻 , 瞿秋 白主持 的 中共 中 央 临 时政 治 局 在上 海 召 开扩 大 会 议 , 论 讨 广 东 形 势 ,要 求 中共 广 东 省 委 利 用 粤 桂 战 争 的 时 机 , 动 起 义 , 取 政 权 , 立 发 夺 建 苏 维 埃 政 府 ,并 委 任 临 时政 治 局候 补 委 员 、 东省 委书 记 张 太 雷 为 暴 动 总 指 挥 。 广
张太雷改名的故事:立志振兴中华

精心整理
张太雷改名的故事:立志振兴中华
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自小寄居在外祖父家。
那时,外祖父家有一间小手工作坊,以此维持全家生计。
在他小的时候,母亲靠在亲戚家里帮佣的微薄收入,将他和姐姐拉扯大。
1898年6月17日,他就出生在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即外祖父家的后
堂。
加入李大钊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第三年2月,他作为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第一位使者,远赴俄国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担任中国科书记。
临行前,他在写给妻子陆静华的一封家书中说道:“我立志
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
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但是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这是他现存于世惟一的一封家书。
第四年4月,他返回国内,陪青年共产国际代表前往广州面见孙中山。
6月,由于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变,孙被迫在上海避难时,他和多位党人多次前去会见,提
联合起来,分兵直扑起义总指挥部。
他立即乘车赶赴前线指挥战斗,行至广州市大北直街附近,遭到敌人伏击,身中三弹倒在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他在给妻子的家书中主张女子不做丈夫的附庸,劝导妻子入学堂学文化。
他牺牲后,妻子陆静华为了丈夫嘱托,在战乱年代无论生活多么艰苦,都没有舍弃自己瘫痪在床的婆婆,抚养当时最大才7岁的三个孩子。
而他们的三个孩子,大女儿为帮母亲照顾奶奶,放弃了一直向往的参加革命的机会;二女儿1938年前往上海找到地下党组织,参加新四军时,年仅16岁;惟一的儿子也参加了新四军,在皖南事变
辰100位为。
广州起义中的张太雷

广州起义中的张太雷作者: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2年第02期对于张太雷牺牲的这段史实,广州起义时在军委工作的一位领导同志曾甚为惋惜地回忆说:“太雷同志虽然是我们党内有威望的领导者,是一位好同志,但他是书生出身,缺乏军事常识,缺乏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
就以他在十二日中午出席西瓜园工农兵代表大会之后遇难这件事来说,对警卫工作没有注意,结果却给敌人的冷枪打死了。
”殚精竭虑谋起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先后叛变革命,使整个中国社会随之陷入极度的腥风血雨中。
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并没有使英勇的共产党人屈服,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相继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两次起义过后,中共中央也更加明确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开始酝酿举行广州起义。
也就是从此刻起,张太雷的人生历程与广州起义这一流芳万古的历史事件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张太雷原名椿年,后因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取“泰来”的谐音,改名为太雷,寓意为惊醒世人、击碎旧世界的巨雷。
由于父亲早逝,幼年张太雷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甚为清苦。
1915年,张太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科,后因家境每况愈下,无奈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
1919年陈独秀等人领导的五四运动爆发后,深怀忧国忧民之心的张太雷随即加入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与周恩来等人结下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
翌年春天,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又担任翻译,随后还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继而又担任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书记。
1927年“八七”会议后,年仅29岁的张太雷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党的一位高级领导人。
9日,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张太雷主动提出愿意去广东重新打开革命局面,中共中央遂任命其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张太雷的“惊雷”亮相

张太雷的“惊雷”亮相
作者:
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第07期
1920年4月,共產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会面,会面时的翻译是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张太雷。
张太雷是天津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曾就读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
他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维经斯基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就职,负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
1921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开幕,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
他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反复修改书面报告和演讲稿,打算在会上着力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妇女运动、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
没有想到,即将轮到张太雷发言时,大会主席团却临时通知,要将代表发言的时间限定在5分钟以内。
来不及做更多准备的张太雷只得走上讲台,用洪亮的声音开始了演讲:“……如果帝国主义控制整个中国,它就会利用最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最强大的人力资源,来反对无产阶级,这无疑是对世界革命的一个极大威胁……中国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力量是被资本家用来同无产阶级作斗争?还是被无产阶级用来同资本家作斗争?”
张太雷讲话结束后,场内掌声雷动。
短短5分钟的发言,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年轻人对于当下局势的理性思考,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风采。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文/孟书仪)。
张太雷:广州起义惊天雷

12 年 5 1口, 98 月 沈毅组织发动“ 五一” 民暴动并任 泰兴地 区总指挥 , 农 两万余农 民参
加 起 义 。此后 , 民党到 处 搜 捕 暴 动 骨 干 , 2 0 国 以 00块 大 洋 悬 赏 通 缉 沈 毅 。12 9 8年 6月 2 5 日, 沈毅 在 泰县不 幸 被捕 ; 6月 2 8日下午 , 泰州 西校 场刑 场英 勇 就义 , 在 时年 2 8岁 。 ( 据省 委 党史 工 办 )
5 1
次年 8月 出席八 七会 议 , ( ) ( ) 织 群众 安 汕 头 组
接 应南 昌起 义军 。
同年 1 月 , 1 张太雷到上海参与制订广州起义计划 , 组建 了广州起 义指挥机构~革命军 事委员会 , 担任总指挥。正当准备工作紧张进行 之时, 起义消息泄露 。张太雷当机立断 , 于 1月 1 2 0日召开 省 委 紧急会 议 , 决定 提前 一天起 义 。
l月 1 2 1日, 张太 雷 、 叶挺 等到 达 教导 团营 房 , 行 誓 师 大 会 。张太 雷作 起 义 动 员 。下 举 午 3时许 , 民革 命 军第 四军 教导 团全 部 、 卫 团一 部和广 州 工人赤 卫 队 7 国 警 个联 队以及 市郊 部 分农 民武 装 , 合 举行 武装 起义 。经 过几个 小 时 的激 战 , 义军 占领广 州 绝 大部 分 市 区 , 联 起 在 张太雷 主 持下 , 立 了党 通 过暴 动建 立 的第 一个 城 市苏 维埃 政权一 广州 苏维 埃政府 , 建 张太 雷 任代理 主席 、 民 海陆军 委 员 。 人 广州 起 义引起 帝 国 主义和 国民党反 动 当局 的极度恐 慌 , 他们 联合 起来镇 压起 义 , 占了 攻 起 义军 的重要 阵地 , 分兵 直 扑起义 总 指挥 部 。张 太 雷 闻讯 , 即乘 车赶 赴 前线 指 挥 战 斗 , 并 立 行 至广州 市大 北直 街 ( 现解 放北 路 ) 附近遭 到 敌人 伏 击 , 中 3弹倒 在插 着 红 旗 的 敞篷 汽 车 身
选择了共产主义,用一生去践行——张太雷

50张太雷,原名张曾让,1898年6月生,江苏武进人。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
因立志化作“惊雷”,冲散阴霾,改造旧社会,将名字改为“张太雷”。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0年10月,张太雷加入李大钊在北京发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此后,他与邓中夏一起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
从1921年春开始,张太雷先后赴苏联工作、学习,任共产国际远东处中国科书记,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1924年春,张太雷按党的要求回国。
1927年4月至5月,张太雷出席中共五大,尖锐地批评陈独秀右倾错误;7月中共中央改组,任中央临时政治局5选择了共产主义,用一生去践行—— 张太雷名常委之一;八七会议后,被派往广东工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南方局军委委员。
张太雷一到广东,立即研究制定广东全省的暴动计划,并发起组建了广州起义指挥机构——革命军事委员会,担任委员长。
正当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起义消息泄露。
张太雷当机立断,广州起义的枪声于1927年12月11日凌晨提前打响。
12月12日,广州起义的第二天,张太雷在乘车赶赴前线途中遭到敌人伏击,壮烈牺牲。
临终前,他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他用自己短短29年的生命历程践行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
■ 高凤英,蒙古族,原名云吉祥,蒙古语名字德勒登,土默特旗保合少村人。
1929年,在姐夫佛鼎的启发、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跟随佛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党的一名交通员。
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春,由中共西盟工委选派,高凤英等30多人前往乌兰巴托,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
1935年春,奉派回国开展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凤英等秘密潜入归绥,执行策动伪军反正的任务,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以“大青山抗日总司令部”的名义,成功地策动了一排伪军反正。
勤奋学习的好少年名人故事

勤奋学习的好少年名人故事 张太雷小时候名泰来,他的父亲张光斗,母亲薛氏,因家境贫寒,寄居在外 公薛锦元家中。
后来得到在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任总办的张绍曾的帮助, 介绍太雷 的父亲到安源煤矿谋生。
1901 年春天,泰来刚过两岁,全家四口,就来到安源煤矿。
张光斗当了洗 煤台文书,矿上安排了住房,生活算是安定下来了。
但是矿区没有学堂,连私塾 也没有。
小泰来和姐姐泰临的教育成了大问题,就在泰来四岁多、泰临七岁多的 时候,父亲张光斗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任家教老师,以《千字文》、《百家姓》、 《三字经》为教材,从识字开始,以后又学唐诗、宋词。
张光斗白天上班后,母 亲薛氏就督促姐弟俩复习功课,抄书或默写,小屋子里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但好景不长,1906 年春节期间,张光斗突然病倒,救治无效,年仅 36 岁就 去世了。
在萍乡无依无靠没有经济来源的薛氏,只好带孩子重返故乡常州。
在张 绍曾的帮助下,薛氏到张家帮佣,小泰来进入在贞和堂设立的私塾去读书。
私塾 老师是一个戴老花眼镜的秀才, 所教的课也离不开四书、 五经之类, 每教完一篇, 就要学生背诵,背不出来就要用戒尺打手心,小泰来从小打下的基础好,自己也 懂得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非常用功。
但私塾老师教的《千字文》、《百家 姓》等泰来早已学过了,有时上课思想不够集中,老师亦有所察觉,就故意点名 叫泰来背书,当然这难不倒泰来,老师见他背得流利顺畅,不错不漏,也不好责 怪他。
一天,老师正领着学生朗读《千字文》,发现泰来在看另外一本书,走近 一看,泰来看的是一本《孟子》,老师当场收了《孟子》,又叫泰来站起来背《千 字文》,泰来就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背起,一字不差,背了一段后,老师 知道他学过了, 就叫他坐下。
第二天, 老师把 《孟子》 还给泰来, 并向学生宣布, 从今天起,我们分两个班教学,张泰来学《孟子》,其余的仍学《千字文》。
泰 来很是高兴,终于可以学新课了。
“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纪念张太雷烈士

良好 的 教 育 。小 学 毕 业 时 , 成 绩 优 秀 , 因 候 , 以 极 大 的 热 情 关 注 十 月 革 命 , 饥 他 如 似 渴 地 阅 读 和 翻 译 介 绍 十 月 革 命 的 文
州 起 义 总 指 挥 ,在 指 挥 起 义 的 战 斗 中 壮
烈牺牲 , 仅 2 年 9岁 。他 是 我 党 第 一 个 牺 牲 于 对 敌 斗 争 一 线 的 中央 政 治 局 委 员 。
第 一 线 ,成 为 天 津 五 四爱 国运 动 的 骨 干
在 他 书 。 家 境 贫 寒 的 张 太 雷 深 知 读 书 的 机 会 之 一 。 斗 争 中 , 与 天 津 爱 国 运 动 的 领
来 之 不 易 ,对 学 校 开 设 的 每 门 功 课 都 认 导 人 周 恩 来 、 方 舟 等 结 下 战 斗 友 谊 , 于 并 真 学 习 ,他 的 各 门 功 课 总 成 绩 总 是 名 列 作 为 天 津 学 联 的 代 表 赴 北 京 结 识 了 李 大 班级前茅 , 英文 成 绩 更 是 遥 遥 领 先 。 语 钊 等 人 。 英 在李 大 钊影 响 下 , 太 雷 开 始 接 张 后 来 成 为 他投 身 革 命 、学 习马 列 主 义 一 触和信仰马 克思主义 ,并参加 了李大 钊 个 重 要 的 不 可 缺 少 的 武 器 。常 州 府 中 学 组 织 的 北 京 大 学 马 克 思 学 说 研 究 会 , 协 堂 校 长 屠 元 博 是 个 进 步 人 士 ,经 常 在 学 助 李 大 钊 开 展 创 建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工 作 。 生 中宣 传 孙 中 山 的 爱 国 民主 思 想 ,讲 述
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简介

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简介张太雷同志浩翰星海,不可能颗颗都称为星座。
惟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
民族的苦难、时代的风云召唤出一大批改天换地的仁人志土、革命先驱。
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张太雷(1898一1927)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赫然居于前列的名字就有张太雷。
张太雷的人生轨迹与中国革命进程同步;他的名字、生平和事业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青年运动紧密地连在一起。
张太雷在青年时代就萌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变革社会的愿望。
他在天津、北京地区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当他接受了社会主义学说之后。
率先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他奔走于京、津、沪,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
中国共产党尚在褪褓之中,他即衔命前往苏俄远东出任中共特使;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
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
他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
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
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
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所建树。
“张太雷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历次担任省委、中央等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为同志所称道。
特别是在革命危机和困难关头,张太雷和其他同志一道力挽狂澜,拨正航向,继续前进。
张太雷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
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927年12月12日,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
张太雷的故事作文

张太雷的故事作文《篇一:张太雷的故事》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勇无畏的人物,张太雷就是其中特别酷的一位呢。
我第一次知道张太雷,是在学校的历史课上。
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本历史书,用那充满激情的声音讲着他的故事。
当时我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心里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下了课,我就跑去问历史老师更多关于他的事儿。
老师就笑着给我讲了起来。
原来啊,张太雷可是个热血青年。
那时候的中国,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列强欺负咱们,国内也是乌烟瘴气的。
张太雷呢,就像一颗燃烧的小火苗,决心要改变这个局面。
他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凑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有一次,张太雷和他的朋友在一个小茶馆里碰面。
那茶馆的环境可不怎么好,桌子有点摇摇晃晃的,椅子也嘎吱嘎吱响。
但他们可顾不上这些,一个个眼睛里都透着坚定。
张太雷激动地说:“咱们不能就这么看着国家被欺负啊,得做点什么才行!”他的一个朋友愁眉苦脸地说:“咱们能做啥呢?咱们就这么几个人。
”张太雷拍了下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晃了晃,他大声说:“人少怎么了?星星之火还可以燎原呢!咱们先从宣传新思想开始。
”于是啊,张太雷就开始到处去演讲,去散发传单。
有一回,他在一个集市上演讲。
集市上可热闹了,卖菜的、卖布的、耍杂技的,人来人往。
张太雷站在一个小台子上,拿着个喇叭就喊开了:“乡亲们,咱们不能再这么糊涂下去了。
列强把咱们的土地都抢走了,咱们要团结起来反抗啊!”一开始,还有人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儿。
可是张太雷讲得特别真诚,慢慢地,周围围了越来越多的人,大家都开始认真听他讲。
他的声音在集市上回荡着,那些朴实的百姓们,听着他的话,眼睛里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有个大爷走上前说:“小伙子,你说得对,咱不能再这么窝囊了。
”张太雷就紧紧握住大爷的手说:“大爷,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国家好起来。
”张太雷就这么一直努力着,他像一阵旋风,卷过很多地方,把革命的种子到处播撒。
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歌曲,激励着后来的人们不断向前。
“青春巨雷”张太雷

“青春巨雷”张太雷作者:吴志菲来源:《中华儿女》2008年第05期他是共青团的重要创建人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
在短短的29年人生历程里,他拥有着中共历史上太多的“第一”。
翻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宏浩历史的开章篇,赫然居于前列的名字就有张太雷。
重温这位革命先驱的传奇人生,给人心灵“巨雷”般的震撼。
站在“五四”运动第一线1921年5月4日,朝鲜共产党代表大会开幕式在伊尔库茨克举行。
一位戴眼镜、梳分头的中国小伙子用流畅的英语,在大会上致祝词。
他的第一句话,便非常清楚地点明了他的身份:“我很荣幸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名义在大会上发言。
”祝词说:“我们大家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击破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任务。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建立起同日本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位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发表热情洋溢祝辞的便是张太雷。
1915年9月,张太雷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他本想谋取一个职业,用薪水来支付学费和生活开支,完成学业,后来考虑到北京大学的学制太长,自己的经济条件难以维持,遂于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特别班学习。
1916年暑假,他转入该校法科法律系学习。
由于家里无法供给他费用,张太雷只得自谋生路。
他的英语水平出类拔萃,因此入校不久即受聘于一位美国教授在天津主办的《明星报》,担任英文翻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沉闷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重要文章。
张太雷读了这些文章后深受启发,他认识到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解除人民大众的困苦,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1919年2月,张太雷在天津发起组织进步团体“社会改造社”,旨在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科学文化发达的新中国。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去。
6月1日,张太雷和3位同学赴塘沽两等小学讲演,接着又乘船过海分别到东大沽、西大沽演讲。
醒世惊雷——张太雷与天津青年运动》观后感

醒世惊雷——张太雷与天津青年运动》观后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每一个阶段都有青年人的杰出贡献,善于教育青年、发动青年、组织青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与光荣传统。
张太雷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27年他在指挥广州起义中牺牲。
张太雷幼年时曾受过传统私塾教育,后进入常州西郊小学堂。
1911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在校期间各科成绩优良,尤以英文见长,常与同学瞿秋白纵议时政国事。
1915年考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学习,1920毕业。
在北洋大学学习期间,张太雷曾担任俄共(布)秘密党员鲍立维的英文翻译,接触到许多苏联的进步文献与理论,并利用闲暇时间秘密翻译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概况的文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大学毕业后,张太雷开始了系统、深入的革命思考和实践,其中发动青年学生投身革命是他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出青年使命确定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张太雷深入分析了青年学生和青年运动,对青年学生在革命中的角色进行了科学定位。
他认为,青年学生往往比较富有革命性,“渐趋向于革命的道路”。
张太雷非常肯定中国青年对革命作出的贡献。
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靠的是青年人组成的同盟会,五四运动的发动人和主持人是青年,五四以后的各种爱国运动都是青年所为,中国的青年运动“从革命发动的初期,直到现在,是一个一脉相承,继续不断的东西”。
因此,张太雷断定,青年学生能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青年运动担负着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张太雷将马克思主义确定为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
他早期接触马克思主义,深受李大钊的影响。
张太雷父子英烈革命一家

xx父子英烈革命一家庚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张太雷烈士,1898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
1918年春,与陆静华结婚。
1925年他又与王一知结婚,1927年牺牲。
陆静华与其子女在日后也都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一张太雷与陆静华婚后,继续在北洋大学念书,以完成自己的学业。
假期回家与母亲和妻子团聚,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架子,穿起短衣短裤、赤着脚和妻子陆静华一道操劳家务。
劳动之余,张太雷还手把手地教陆静华认字、写字,鼓励她趁年轻时抓紧时间学习绘画、刺绣、缝纫,以谋自立之本。
在他的帮助下,陆静华经过一番刻苦自学,从粗识几个字到能写信、读报,还能阅读古典文学。
1927年农历腊月,在接近年关的那一天,陆静华接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封信,要她按信上的地址立即去上海。
几天后,陆静华由沪返回,坐在张老太太的病床上,婆媳二人抱头痛哭。
原来几天前,接到要她去上海的那封信,是中共地下中央机关寄来的。
她到上海后,中共地下中央负责人要她带全家去苏联,路费由党组织提供。
因为婆婆瘫痪在床,丢下无人照管,她便放弃了党组织这一安排。
组织上给她一笔抚恤金,她就回常州了。
xx牺牲后,遗下一子二女:儿子张一阳,在子女中年龄最小,生于1923年农历冬至那一天。
张太雷以《易经》上的“冬至一阳生”之语,为其取名一阳。
长女张西屏、次女张西蕾。
张太雷为革命捐躯时,长女8岁,次女6岁,儿子才4岁。
因为白色恐怖日益严重,子女尚幼,陆静华没有对他们讲张太雷的事,只是叮咛他们,如果有人问起父亲,就说他早已在外病逝了。
后来,与中共上海党组织联系中断了,张太雷的母亲、陆静华和三个孩子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极其困苦中度过了漫长岁月。
当孩子们陆续到达入学年龄时,陆静华到处求人,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进学校。
这三个子女,在小学时出类拔萃,每个人每学期的学习成绩都在全班的前三名。
这样,按照校方的规定,便可以免交学费。
孩子们大了,也渐渐懂事了,陆静华这才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亲是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中国革命的共产党人。
张太雷

张太雷:海河岸边一惊雷在天津大学校园的北洋广场上,矗立着张太雷烈士的半身铜像。
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建者、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就毕业于这所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
1985年8月1日,张太雷塑像落成仪式在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举行。
根据天津大学工作人员介绍,因为铜像体积大,国内只有上海汽轮机总厂能够铸造,当时该厂的总工恰恰是1938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业系的校友田庚锡,为此上海校友会给予了大力支持,汽轮机总厂精心施工,高水平的完成了任务。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塑像题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题词“革命先驱”,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题词“北洋之光”。
如今,张太雷塑像仍坐落在北洋广场的中轴线上,经历风雨,依然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成为北洋革命精神的标志。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大学,校风严谨求实,人才辈出。
张太雷烈士研究专家、天津大学原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玉珊教授介绍张太雷天津求学经历时表示,1916 年1 月,作为临时预备班的第一期学生,张太雷到天津,进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学习,立志要当一名伸张正义的律师,在校用名张曾让。
入校后学习国文,英语等课程。
张太雷才华出众,读书勤奋,经过半年的努力,考试成绩优秀。
同年9 月,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门己班学习,成为北洋大学的正式学生。
张太雷曾一度有毕业后去上海当律师的打算,但强烈的家国情怀却让他的个人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1918年5月,在反对中国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中,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与天津的马俊、郭隆真和北京的许德珩建立了密切联系。
五四爱国运动中,张太雷带头参加天津的一切爱国行动,英勇地站在斗争第一线,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骨干。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罪行,北洋大学组织了44个讲演团,先后到杨柳青、塘沽等地进行演讲。
《益世报》6月2日以《大学讲演之详情》为题,报道了张太雷带领的讲演第二团赴塘沽等地讲演的情形。
张太雷在天津的革命生涯

张太雷在天津的革命生涯作者:孟罡来源:《求知》 2018年第1期革命先驱张太雷(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其前身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要创始人之一。
张太雷早年在天津求学和投身革命,是天津第一位中共党员,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洋岁月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15年秋,张太雷考入北京大学法科预科,由于经济条件难以支持,同年冬转往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临时预备班,半年后,张太雷以优异成绩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乙班。
在校期间,张太雷通过美国教授创办的《华北明星报》结识了来自苏俄的俄籍汉学家鲍立维。
张太雷在担任鲍立维翻译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秘密翻译一些社会主义文献以及一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现状的文章。
这一切成为张太雷自觉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十月革命爆发后,张太雷受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启发,对中国革命和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他同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好友李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为反对段祺瑞政府的卖国行为,1918年,京、津两地成立“学生救国会”,张太雷作为北洋大学学生代表组织发动示威请愿活动。
1919年2月,张太雷发起组织旨在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社会改造社”,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
这是中国大学生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参加了“北洋大学学生会”“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以及“天津各界联合会”组织的爱国活动,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
作为北洋大学学生演讲团成员,他经常到天津市内和附近城镇乡村进行宣传活动,揭露反动政府出卖山东权益,唤醒民众爱国热情。
他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宣传反帝爱国、抵制日货的演讲,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在此期间,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天津各界抵制日货委员会,到街上各店铺宣传与查禁日货。
由于张太雷在活动中表现出坚定的斗争性和突出的领导协调能力,他被推选为天津学生联合决策机构——评议会的评议长,主持活动的策划、部署和协调等。
写张太雷的作文

写张太雷的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位超级厉害的人物——张太雷。
张太雷啊,就像是一颗超级闪耀的星星,突然出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夜空里。
他出生的年代,咱中国就像一艘在狂风暴雨里飘摇的大船,到处都是危机四伏。
你看他,从小就有一股机灵劲儿和不服输的劲头。
读书的时候就特别用心,那眼睛里就透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国家命运的渴望。
就好像他心里有一团小火苗,一直在燃烧,而且越烧越旺。
他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可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啊。
那时候的革命者,就像是在黑暗的森林里摸索前行的勇士,随时可能被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给算计了。
但是张太雷可不怕,他就像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太阳,走到哪儿就把革命的热情带到哪儿。
他的工作能力超强,不管是组织工人运动,还是搞宣传工作,他都能搞得有声有色。
他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法师,能把身边的人都聚集起来,让大家都朝着革命这个大目标一起努力。
那些工人们啊,原本可能都垂头丧气的,觉得生活没什么希望,但是张太雷一出现,就像给他们注入了强心剂,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力量去改变这糟糕的一切。
我觉得张太雷还是个特别有魅力的人。
他说话肯定是那种特别有感染力的,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超棒的演讲家一样。
他站在台上,眼睛亮晶晶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能直直地钻进人们的心里。
他讲的那些关于革命的道理,让大家一听就觉得:“对啊,我们就得这么干!”可是啊,他的生命却像一颗流星一样,虽然短暂,但是极其绚烂。
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就像种下了一颗种子,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咱们现在生活得这么好,可不能忘记像张太雷这样的英雄啊。
他们就像一座座桥梁,把过去那个黑暗的时代和我们现在这个光明的时代连接起来。
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要常常想起他们,他们的热血和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并且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革命家张太雷的故事有哪些
张太雷的故事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张太雷改名的故事。
张太雷本名张椿年,那么他为什
么改名张太雷呢?这其中就有一个小故事。
张太雷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他改名
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革命精神,他想要做“打破旧世界的惊雷”,所以才改明成张太雷。
可以说,从张太雷改名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张太雷对旧世界的不满,希望通过革命创造一个
新世界的信念是非常顽强的。
张太雷的故事除了改名,还有一个关于敬业的故事。
张太雷敬业的故事说的是张太雷
出国回来之后,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他需要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各种文件
都拟定出来。
大会的各项文件非常繁琐,而张太雷却窝在一个小旅馆里面,待了整整三天
没有出来过一次,愣是将所有需要的文件拟定完毕,当时正值夏天,张太雷的身上已经被
蚊虫叮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包,从这里不难看出张太雷的敬业。
还有一个关于张太雷的故事是说他对女子的看法。
他在给妻子陆静华的家书中认为女
人不可以成为丈夫的附属,也需要学习文化,也因为这样,在张太雷死后,陆静华再艰苦
也坚持将三个子女送进了学堂。
张太雷出生于1898年,是江苏常州人,家世背景比较深远,在常州地区是非常有名
的大家族,非常受人尊敬。
张太雷的名字也是他后期改的,励志要成为“巨雷”的意思。
张太雷在17岁的时候就考入了天津的北洋大学学习法科,19岁的时候参加五四运动,随
后越来越积极的参加共产党的活动,是我国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也是青年运动中的
创始人和领导人。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是我国第一个被派到共产国际工作的代表。
通过张太雷简介可以看出张太雷的生命很短暂,张太雷在29岁的时候就牺牲了。
他
是死在战斗第一线,在领导广州起义的时候,受到了枪击,不治身亡。
他也是中国共产党
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
张太雷一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是党内的重要理论家和他在紧要关头对于党的领导作用。
他在党内的影响比较深远,在革命比较困难的时候,张太雷的理论以及他的讲授给了
革命人莫大的鼓舞,也给革命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从张太雷简介中,他并没有特别轰轰烈烈的介绍,但是也能看出张太雷简短的
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张太雷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后世为了纪念张太雷,特别
建造了张太雷纪念馆。
张太雷纪念馆其实也是由张太雷故居加上张太雷的生平事迹展览以及书画展览室组成,位于常州市的市区。
张太雷纪念馆的正门是张太雷故居,匾额上的“张太雷故居”五个字是邓小平亲手题写。
进去之后便可以看到张太雷半身的雕像,是由白汉玉雕刻而成。
之后便是张太雷以及妻子的卧室,非常简洁,家具都是木质的,可以看出张太雷生前简单朴素的生活。
张太雷卧室边上是张太雷母亲的卧室,风格整体都差不多,比较简单大方。
张太雷纪念馆重点是张太雷的生平事迹展览,里面重点讲述了张太雷从十九岁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的革命贡献。
张太雷是早期的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他是党内的思维领袖,在革命很紧要的关头,他的讲授给人们带来了信心。
张太雷纪念馆规模并不大,只是在张太雷故居边上加上了张太雷的展览事迹,门前也比较窄,很多游客都表示不方便观赏,不过虽然有改建的风声,但是一直也没有动,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张太雷纪念馆最大限度的呈现了张太雷生前的生活,游客游览中可以更大程度的感受张太雷的一生。
张太雷纪念馆将张太雷短暂的一生都记录在这里,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张太雷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他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张太雷对早期的革命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他领导的广州起义,意义也是非凡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