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1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生平轶事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生平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db7d0e0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e.png)
庄⼦,东周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物之⼀,庄⼦创⽴了庄学,与⽼⼦⼀起被称为⽼庄。
有关他的⽣平轶事⼤家知道哪些呢?下⾯是百分⽹店铺为⼤家整理的道家代表⼈物庄⼦的⽣平轶事,希望⼤家喜欢! 庄⼦的⽣平轶事 濠梁之辩 庄⼦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的⼀座桥梁上散步。
庄⼦看着⽔⾥的儵鱼说:“儵鱼在⽔⾥悠然⾃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 惠⼦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 庄⼦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问我,⽽我是在濠⽔河边上知道的。
” 鸱得腐⿏ 惠施在⼤梁做魏国的国相,庄⼦去看望他。
有⼈告诉惠施说:“庄⼦到⼤梁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前去见他,说:“南⽅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只腐臭的⽼⿏,鹓鶵从它⾯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材与⾮材 庄⼦在⼭中⾏⾛,看见⼀棵树长得很美很⾼⼤,枝叶很茂盛,伐⽊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
庄⼦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处。
”庄⼦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出了⼭,来到县⾢,住在⽼朋友的家⾥。
⽼朋友很⾼兴,准备酒⾁,叫童仆杀⼀只鹅款待他。
童仆请⽰道:“⼀只鹅会叫,⼀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的⽗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天,弟⼦向庄⼦问道:“昨天⼭⾥的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被杀死,先⽣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边呢?”庄⼦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4d5d9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8.png)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作品原文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
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14)。
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
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作品注释(1)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3)砉(huā,又读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
今一本无“然”字,是。
(4)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会:音节。
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关于庄子的生平详细介绍
![关于庄子的生平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d6505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3.png)
庄子,名周,字子休,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的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之间。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生平并不显赫,他一生几乎都在做地方漆园吏的小官,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他追求自由与道的精神,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
他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
庄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在他的著作《庄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认为,要达到真正的自由,必须消除一切差别和界限,使心灵与道合一。
这种思想在他的《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中得到了深入的阐述。
庄子的作品《庄子》共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所写,而外篇和杂篇则是他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由庄子的学说演化而来。
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生平虽然并不显赫,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却对中国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想不仅成为道家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庄子的作品《庄子》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对后世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一则
![庄子一则](https://img.taocdn.com/s3/m/8517f31c16fc700abb68fc49.png)
《逍遥游》主要观点:人应 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 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 活动臻至优游自在,无牵无挂 的境界。
•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 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 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 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 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 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 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 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 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 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今义: 生气、发怒
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
今义: 高山湖泊名
(4)野马也 古义: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今义: 野生的马
4.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方位名词 ,在文中意思为
向上
。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奇怪 ,在文中意思为 怪异的事物 。
4. 一词多义 大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大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 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 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 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 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 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shū]鱼出游从容,是 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 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 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 濠上也。” 大意: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 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 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 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 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 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https://img.taocdn.com/s3/m/59feb9d8c1c708a1284a44ad.png)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⑦也。
《齐谐》者⑧,志怪⑨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⑩三千里,抟扶摇⑪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⑫。
”野马也⑬,尘埃也⑭,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⑮,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家: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庄子》一则PPT
![《庄子》一则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fdad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3.png)
(5)庄子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鹏鸟和野雾、尘埃的 活动情况,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 运”和风力,野雾、尘埃要靠气息的吹拂。正因为如此,任何事 物都会受到局限。人无法看清天真正的颜色,鹏鸟也看不到地 上的真正情景。
3.学习文言文,要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这样才能赋予经典以时代 意义。请以“鲲鹏是否达到真正的逍遥”为话题,谈谈你对自 由的认知。(注:“逍遥”意思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夸张
冥:同“溟”,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 鲲:大鱼名。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鼓动翅膀。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垂天之云:
若垂天之云。 动作描写
悬挂在天空的云。
介绍鲲鹏形体
引用:表明这种情形真实可信。 海运:海水运动。
(2)鹏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鹏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迁徙到南 冥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鹏鸟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 (4)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要靠气息相吹。(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息相吹也。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
腾如野马。
仰视鲲鹏飞南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苍苍:湛蓝。 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同“耶”,疑问语
气词。
极: 尽。 下:向下。 是: 这样。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借助风力、一飞冲天的鲲鹏形象。 2、体会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
![《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1ec00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7.png)
《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欢迎大家分享。
《庄子》读书笔记篇1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庄子(全集pdf)
![庄子(全集pdf)](https://img.taocdn.com/s3/m/37479480d0d233d4b14e69de.png)
庄子内篇卷一上 第一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这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fa2b7f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c.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选读(1)无端崖之辞》
![《《庄子》选读(1)无端崖之辞》](https://img.taocdn.com/s3/m/0276cb81bb4cf7ec4afed08e.png)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 风俗,其不可与经 于世亦远矣。
小说:偏颇琐屑的言论 干(gān):请求,求取 县令:一县之长 是以:这是因为 风俗:传闻,传说 经于世:管理世事
这则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还用了对比、衬托的
手法,雄浑壮阔的描写,极尽写作之能事来刻画目 标远大、干大事业的任公子形象。
的是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 道家学派的代表 • 极其博学的人 • 特立独行的人 • 崇尚自由的人 • 提倡回归于自然、本真的人 • 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的人 • 非常善于运用寓言说理的人 • 语言风格汪洋恣肆的人 • …… • ——眼极冷,心极热的人(鲍鹏
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 候》)
个以课 什及堂 么你思 样自考 的己: 人的结 。积合
2.《庄子》产生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成语,请查找资 料,解释下面成语的意义(写在作业本上拍照上 传)。
相濡以沫、庄周梦蝶、鼓盆而歌 坎井之蛙、对牛弹琴、涸辙之鲋 望洋兴叹、呆若木鸡、越俎代庖 邯郸学步、鹏程万里、东施效颦
《庄子》中的成语
相濡以沫:比喻亲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 助,延续生命。多用于形容夫妻感情深厚,共渡难关。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 湖。
• 奇文有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艺术价值,但不能传达对 社会、人生有害的信息,不能流于荒诞。
(3)课外拓展:由庄子到李白
庄子,是思想家,又是诗人;李白,是诗人, 又是思想家。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李白;李白,是 盛唐时期的庄子。
庄子与李白的作品有着五个方面的共同特色: 丰富、奇幻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直率、质 朴但却豪放、恣纵的语言;超凡脱俗的意境;深刻 的思想或讽刺、辛辣的笔触。
庄子经典语录_1
![庄子经典语录_1](https://img.taocdn.com/s3/m/a4f69a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e.png)
庄子经典语录庄子经典语录1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2、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3、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4、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9、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1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11、今我睹酒之难穷也,吾非至于酒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13、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可不慎邪?1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15、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16、将为(月去)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扁囗。
此代俗之所谓智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匠揭箧,担囊而趋。
唯恐缄滕扃囗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反智也,孙子曰: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17、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19、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20、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2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阅读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fb1a319168884868662d60c.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朱以撒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
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
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
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
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
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
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
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
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
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
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
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
禅说庄子(一)1·时间诸项-第一章
![禅说庄子(一)1·时间诸项-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138a33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2.png)
第一章从人籁到天籁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齐物论》是解庄的钥匙《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在道教的地位非常崇高,仅次于《道德经》,而且有很多东西,比如道教里的丹法,特别是内丹心性之学,就是由《庄子》引申而来。
如果没有《庄子》这本书,很多丹经连入门处都找不到。
另外,《庄子》这本书对以后禅师们的诸多作略、机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过去限于门户之见,说的人很少。
所以,《庄子》这本书我们要好好琢磨才行,如果只看它的文字、翻译和注释,根本入不了局。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
当然内篇是核心,但外篇和杂篇也不能小看,里面的东西同样非常老到。
内七篇也好,外篇和杂篇也好,必须认识到《齐物论》是整个三十三篇中的核心,是解庄的钥匙!在中国所有的古典文献之中,最难读的有《尚书》和《易经》,那些真的是令人搞不懂!但诸子中真正难读的,则要属庄子的《齐物论》了。
从先秦直至隋唐佛教兴盛之前,思想最深最高,论理最严密,对人心、自然观察最细密的,也就是这一篇《齐物论》,给人们提出问题最多、最深的,还是《齐物论》。
《逍遥游》是谈境界的,谈道人的那种自在自由的境界。
但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它里面没有多说。
(完整)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完整)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4aa703489eb172dec63b771.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精心排版打印版)《庄子》注释及白话文
![(精心排版打印版)《庄子》注释及白话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eb149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6.png)
《庄子》注释及白话文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目录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史记》的介绍《史记》用寥寥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一)
![庄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一)](https://img.taocdn.com/s3/m/c7a6def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0.png)
庄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一)庄子的十二个著名引言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原名周。
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思想以《庄子》为代表,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中存在许多著名的故事和寓言,通过这些故事,他向人们传递了他的哲学观点和智慧。
十二个著名庄子的著名作品中涵盖了各种寓言和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十二个著名故事如下:1.胡蝶之梦:庄子在这个故事中通过描述自己的梦境,提出了“人生如梦”的观点,意味着现实和梦境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逍遥游:庄子以一个游子的自由行走为主线,表达了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的向往和追求。
3.大宝剑:庄子讲述了一个人故意糟蹋一把名剑的故事,以此来告诫人们不要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
4.秋水共长天一色:庄子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顺应。
5.盗跖:庄子通过讲述盗跖的故事来批判道德规范的约束,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6.养生主:庄子通过养生的故事,提出了人应该保持心身和谐、追求自我完善的观点。
7.庖丁解牛:庄子讲述了庖丁解牛的故事,以此来表达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8.管子之国:庄子通过管子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于社会治理的看法,主张以无为而治。
9.齐物论:庄子以螃蟹、黄雀等事物为例,阐述了一种超越对立和相对的观点,强调一切众生平等。
10.庄周梦蝶:庄子在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他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以此来质疑人们对于现实和梦境的认识。
11.背水之鲲:庄子通过鲲鹏的故事表达了逆境中求生的智慧和勇气。
12.太古:庄子通过讲述太古时代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理想世界。
结语庄子的十二著名故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启发了人们对于生命、自由、道德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的理念和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十二个著名(续)调羹之乐庄子讲述了一个宫廷宴会上的故事,国王在享受美食时,一位乐师却在用调羹敲打碗盘,发出了一种特殊的声音。
《庄子》文学常识
![《庄子》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18ac9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e.png)
《庄子》文学常识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庄子》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如果你对道家思想或中国古代哲学感兴趣,阅读《庄子》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庄子》一则-古诗文内容及评析
![《庄子》一则-古诗文内容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f5a43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1.png)
《庄子》一则-古诗文内容及评析《庄子》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品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之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传说他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之手。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评析这段文字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是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
“逍遥”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为了阐述如何才能达到这种“逍遥”境界,庄子打了许多比方,鲲鹏展翅九万里是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例子。
在幽暗无边的北海中,有一种名叫鲲的鱼,它很大很大,大到说不清楚有几千里。
它化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
这只鹏很大很大,仅仅它的脊背,就说不清有几千里。
它展翅飞翔时,双翼像巨大的云团遮蔽天空。
当海水运动,海上起了大风,它就将乘风飞到南海去。
专门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中说:大鹏迁徙到南海时,展开翅膀,拍击起的浪头高达三千里,它在旋风的托送下,升上九万里的高空。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1),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1),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2d3ddd76c66137ef0619b5.png)
【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1),正緳系履而过魏王(2)。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3)?”庄子曰:“贫也,非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4)。
王独不见夫腾猿乎(5)?其得柟梓豫章也(6),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7),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8);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9),危行侧视(10),振动悼慄(11),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12),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13),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14)!”【出处】本段属《庄子》·山木【注释】(1)大布,粗布。
穿粗布制作又带补丁衣服。
(2)緳〔xié〕:通“絜”。
带子。
正緳,整理扎束好腰带。
系履:鞋子已磨穿,用麻绳扎牢。
魏王,魏惠王。
过:至,去。
(3)惫〔bèi〕:疲乏困顿。
(4)非遭时:生不逢时,没有遇见好世道。
(5)腾猿:善于腾跃之猿猴。
(6)柟〔nán〕:“楠”的异体字。
捕树为产于四川云贵各省的常绿乔木。
梓:梓树,又称揪树,生长于长江以北的落叶乔木。
豫章:即樟树,亦为高大乔木。
(7)揽蔓:把捉牵扯。
王长:怡然自得的样子。
(8)羿:古代传说中善射的英雄。
曾协助尧上射九日,下射凿齿、九婴、封稀、修蛇等害兽。
蓬蒙:羿之弟子,亦是善射之人。
眄睨〔miǎn nì〕:斜视瞄准。
言腾猿善跃,羿与蓬蒙也难于瞄准射中。
(9)拓〔zhè〕:桑科灌木。
棘:带刺的小型枣树。
枳枸:桔科带刺小灌木。
(10)危行:心存畏惧,行动谨慎。
(11)悼慄:畏惧战栗。
(12)加急:过分紧张。
(13)昏上乱相:对当权君臣之责骂。
(14)比干:殷纣王之臣,因忠谏不听,被剖心而死。
见:先见。
征:征兆。
言比干己先见将被剖心之征兆。
【译文】庄子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扎好腰带系好鞋子去魏王处。
魏王说:“先生为何这样疲困呀?”庄子说:“是贫穷啊,不是疲困。
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庄子曰:“人有能游(1),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外物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庄子曰:“人有能游(1),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外物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c466bb25c52cc58ad6be89.png)
【原文】庄子曰:“人有能游(1),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2),且得游乎!夫流遁(3)之志,决绝(4)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5)与!覆坠(6)而不反,火驰(7)而不顾。
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8)而无以相贱。
故曰:至人不留行(9)焉。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10)!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僻(11),顺人而不失己。
彼教不学,承意不彼(12)。
“目彻(13)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14),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凡道不欲壅(15),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16),跈则众害生。
物之有知者恃息(17),其不殷(18),非天之罪。
天之穿之,日夜无降(19),人则顾塞其窦(20)。
胞有重阆(21),心有天游。
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22);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德溢(23)乎名,名溢乎暴(24),谋稽乎誸(25),知出乎争,柴生乎守(26),官事果乎众宜(27)。
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耨(28)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29)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出处】本段属《庄子》·外物【注释】(1)能游:能优游自乐。
(2)不能游:不能逍遥自得。
(3)流遁:流荡逐物逃遁不返。
(4)决绝:深隐高蹈。
(5)任:为。
(6)覆坠:陷溺于世故。
(7)火驰:逐于世如火之急。
(8)异世:世代变异。
(9)不留行:不执着于某种行为方式。
(10)波:通“颇”,偏颇。
(11)僻:躲避(12)彼教不学,承意不彼:彼,狶韦氏类的古人,彼教不学即不学古人,承意不彼即仅承袭古人的真意而不完全尊奉,否则就不像是他们了。
(13)彻:通,贯通,透彻。
(14)颤:通“膻”。
(15)壅:壅阻,阻塞。
(16)跈〔zhěn〕:通“抮”,违逆。
(17)恃息:仰赖于气息。
(18)殷:盛,畅盛。
(19)无降:无止息。
(20)顾塞其窦:顾塞,梗塞。
窦,孔穴,即人的五官。
(21)胞有重阆:胞,胎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