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劣势分析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主,服务业比重比较低。
为此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欢迎参阅。
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篇一一、中国市场的优势分析1、劳动力优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来自于三方面。
其一,中国劳动力资源总体上非常丰富。
20xx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已在10亿左右,预计到20xx年会达到11亿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还有1.2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会提供一个长期的人力资源优势保障。
其二,劳动力成本优势存在“和谁比”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绝对价格与越南、印度相比,的确要高一些。
但和欧美以及多数东南亚国家相比,仍然“质优价廉”。
一项测算显示,在制造业,我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约为香港的1/10、美国的1/20,即使再涨一倍,还很便宜。
其三,近年我国劳动力价格增长明显,但同时劳动力素质、劳动效率也在提高。
仅去年一年,我国就有1232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新生劳动力中80%以上接受过正规培训。
很多地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速大大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高技术人才不断增加。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可能在某些领域还下降了。
2、市场优势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中国企业具有熟悉中国国情,了解国内市场的消费心理,加上中国产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中国企业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
3、国际竞争力优势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特别是在我国开放较早的一些竞争性行业及企业,他们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掌握相关产品的关键制造技术,品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个别企业如海尔等企业,通过坚持走国际化经营的思路,使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级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凭其实力与魄力,选准美国、德国等高度发达国家作为主攻目标,并在美国安营扎寨,建立生产制造基地,打开美国、德国市场,随即趁势开拓一般国家的市场。
中国制造的劣势
读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商品正在占领世界的市场,美国主妇萨拉•邦焦尔尼试图在自己的一年当抵制中国商品。
从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商品给美国带去的巨大影响。
热爱消费的美国人如今消费的已经不在是美国的商品,他们惊呼——中国的商品简直就跟不要钱似的,中国的商品充斥着美国的市场,美国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低产阶级都没有办法离开廉价的中国商品去购买昂贵的美国商品了。
更加可笑的是,整个美国都找不出便宜有全是百分之百美国造的儿童球鞋,台灯,芭比娃娃等。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劣质的商品,但是事实不是这样。
萨拉•邦焦尔尼去了美国的名牌女士服装店,发现那些法国意大利的名牌其实也大多是在中国生产的,她试图找出一些针脚上的瑕疵,但是那些衣服堪称完美。
一件名牌的衣服卖175美元,萨拉•邦焦尔尼想的是:中国远在万里之外造就这完美衣服的人,也许她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75美元。
萨拉•邦焦尔尼是美国人,这么想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是我们是中国人,是我们制造那些便宜得简直就像是白送的商品,那个在流水线上辛苦工作,造就的了无数件175美元衣服,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件衣服的价格的服装工人也许就是我们的亲人。
美国人惊呼,中国的工人夺取了美国人欧洲人甚至是非洲人的工作,无数手脚麻利而且薪资低廉的中国工人是那些美国工人的敌人。
可是中国人也是饱受苦难的,中国工人越勤劳能干,越是给他们的外国老板赚钱。
因为他们买的这些产品不过是把生产线搬移到了中国,生产技术是美国的,生产线是美国的,生产管理是美国的,生产资金是美国,美国的大企业家显然懂得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尽可能的节约自己的成本。
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都成了他们经济利益下的牺牲品。
提起中国制造,最常涌现出来的概念是:在最低成本下包括最恶劣生产环境下生产出的"物美价廉"产品。
其优势当然是便宜,其劣势是缺少人文内涵。
这种缺少使那些有"人道主义"的国家在消费中国制造时,不免有心理不适的感觉。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两大纺织服装生产国,两国的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的现状,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产业规模比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出口额更是占据全球1/4左右市场份额。
中国在原料、生产、设计、营销、服务等方面都拥有全面的产业链,并且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高效率著称。
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规模虽不及中国,但也处于较大的规模之中。
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占全球产值的比重较小,但是其生产的丝绸、棉布等产品质量上乘,深受西方国家的欢迎。
二、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拥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和优质的产品质量。
中国在纺织设备、纺织材料、印染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高端产品技术水平甚至领先于发达国家。
在产品品质方面,中国纺织服装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优势满足世界各地消费市场的需求。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也以产品质量和独特性著称。
印度尼西亚出口的丝绸、棉布等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在高科技纺织品方面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比较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备受诟病。
过去长期以来,中国的纺织产业因为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而且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导致环境保护标准低下。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保政策的加强和企业自觉提升,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改善环保状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该国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工业城市,工厂的环保设备和管理水平不够完善,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占据全球制造业市场的重要地位。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它既有比较优势,也存在竞争劣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一、比较优势1. 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商品,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业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都得到了有效管理。
这种供应链体系确保了高效率的生产和交付,使中国制造业能够及时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3. 大规模生产中国制造业通常以大规模生产为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产品。
这种规模经济使得中国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4. 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从低端产品到高科技产业,中国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
技术创新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二、竞争劣势1. 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的供给将受到限制。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成本可能会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构成挑战。
3. 缺乏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还缺乏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虽然中国企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缺乏知名品牌限制了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技术水平不足尽管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方面存在差距,这使得它在某些领域面临竞争劣势。
总结: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供应链体系、大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
然而,它也面临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缺乏自主品牌和技术水平不足等竞争劣势。
板材制造行业SWOT分析
板材制造行业SWOT分析第一部分提纲: (2)第二部分行业概述与发展态势 (4)第三部分板材制造技术与工艺 (7)第四部分 SWOT分析方法简述 (9)第五部分板材制造行业的优势 (11)第六部分板材制造行业的劣势 (13)第七部分板材制造行业的机会 (15)第八部分板材制造行业面临的威胁 (18)第九部分创新与技术升级的重要性 (20)第十部分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压力 (22)第一部分提纲:板材制造行业SWOT分析一、引言板材制造作为建筑、家具、装饰等行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板材制造行业进行SWOT分析,深入探讨其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优势分析1. 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板材制造行业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产品,如胶合板、刨花板、密度板等。
这种多样性为市场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 技术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板材制造技术不断创新,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建筑和家具市场的稳定需求:建筑和家具行业对板材的需求相对稳定。
作为基础材料,板材在房屋建设和家具制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保障了板材市场的相对稳定需求。
4. 可持续发展关注: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板材制造业注重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使用可再生材料,减少环境影响,从而在市场中树立积极形象。
三、劣势分析1. 原材料依赖:板材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原材料的供应。
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稳定可能对生产造成影响,增加企业的风险。
2. 激烈竞争:板材制造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制造商。
价格战和产品同质化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对企业利润带来挑战。
3. 环保压力:板材制造涉及的胶合剂、涂料等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引发环保问题。
政府和消费者对环保要求提高,迫使企业需要更多投入来符合相关标准。
四、机会分析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不断推进,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持续增长,将刺激板材需求的增加。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根据对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各个产业中的净出口值计算,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行业中:服装业、纺织业、食品工业、文体用品、皮革和家具制造等轻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 比较劣势集中在以下行业中:?? 普通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和石油化工业、仪器仪表等行业。
一、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分析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或劣势,可以发现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些加工程度比较浅,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都不太高的产业。
形成这样的产业格局,原因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促成的。
这些比较优势产业的最大优势在成本优势,而在国外市场营销及产品品牌方面的优势却比较弱,因而,现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对我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效应目前还不是很明显。
?? 第二、比较劣势产业中除因资源短缺的造纸业外,其余均是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我国的有一些支柱产业也属于比较劣势产业。
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现状看,资本密集?蚣际趺芗 筒 ?既是我国目前的工业优势之所在(占制造业的比重较大),又是政府扶持的产业,如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可是,这些产业目前在国际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加入WTO后首当其冲要遭受冲击,这将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
?? 第三、把我国制造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或劣势与企业竞争优势结合起来看,我国大型企业的产业分布,除了纺织服装行业外,大多数集中于我国的比较劣势行业之中,主要是石油和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电力行业中。
从发达国家来看,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大多数集中在一些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型产业中,不完全竞争的产业或市场环境是其产生的主要源地。
可是,目前我国这些产业仍处于比较劣势,因此,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能与国际跨国公司相匹敌的能力尚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战略探究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战略探究一、前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制造业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
在这一领域中,中国正努力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的世界客户。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以提高该国的竞争力。
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 优势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优势上。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廉价的劳动力、大量的矿产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和生产效率都有着长足的提高。
除此之外,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也非常有利。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中国在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充分体现了对外贸易的支持和重视。
例如,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相对温和,出口退税政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实行,而也在逐渐壮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加自信地挑战国际市场。
2. 劣势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一方面,中国的工业结构和产品质量仍然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低端生产制造和中高端装配与组装等领域。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环保等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这也使得制造成本逐渐上升。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问题。
尽管当前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表现正在逐年提升,但有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等方面还比较薄弱,这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各个国家对制造业的需求和依赖不断加强,这为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这一领域,中国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制造业企业的激烈竞争,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其技术和产品质量都较高,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从技术和市场竞争方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二O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目录1.比较优势 (1)1.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 (1)1.2我国劳动力低的比较优势 (2)1.3我国原材料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4)2.竞争劣势 (4)2.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劣势的变化情况 (4)2.2我国劳动力的比较劣势 (5)2.3我国制造业中技术含量的比较劣势 (5)2.4中国企业竞争力低的原因 (5)3.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词 (8)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摘要: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向所有存在禀赋资源比较优势的市场或产业领域渗透。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是最能利用和体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的产业,也是最具创新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环节,但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培养自己在研发与创新,组织管理,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
关键字:制造业,比较优势,竞争劣势,创新能力,人力成本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Abstract:in an open and glob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may permeate all the markets or industries that have endowments, resourc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a enterpris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often reflec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cause China manufacturing is the most can use and reflect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elements of the industry, is also the most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nk, but in capitalism under the impact of 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ust develop their own i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arketing,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brand etc.Key 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innovation ability, labor cost1.比较优势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存在后发优势,因为目前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才能更好利用后发优势。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引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
第一,资本的后发优势
根据经济学,要素收益具有边际递减的特性。
第二,技术的后发优势
大多数先进科技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的,这些先进科技被公认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溢出效用。
第三,人力的后发优势
发展中的国家的人力资本丰富,成本相对低,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知识的溢出效应
第四,结构的后发优势
发展中国家最初是从农业国开始发展,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过渡,最终实现工业化,在过渡的过程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发展。
第五,制度的后发优势
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得到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
发展中的问题
1我国收入财富不均,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弱势群体收入下降,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满足,那么下一代的受教育权利也不能满足,从而导致人均劳动生产率降低,就会造成后发优势的障碍。
2我国的技术创新没有深入
要判断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其实要看这个国家社会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有多大。
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两个方式:第一个是发明(这种方式经过设想,发明,发展,成熟阶段,风险大,成本高);第二个是引进(成本低,收益大)。
一般,发展中国家都选择引进,所以对于技术创新只是在引进技术本身,而没有创新。
各省发展经济的优劣势
北京市优势:中央政府所在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对外交往的中心。
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全国第一。
劣势:周边各省市经济欠发达,缺少明显的分工合作,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缺乏上下游产业链条。
天津市优势:区位和交通、资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优势;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区域功能和技术等方面优势。
劣势: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与国内大城市比尚有差距,国企资金占用大、效率低,民营经济发展不足。
河北省优势: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同时又是矿产资源大省。
劣势:河北省能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但农业生产力偏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薄弱。
山西省优势:首先,山西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优势;其次具备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且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素质。
劣势:山西资本相对稀缺;传统落后部门或地区和先进部门或地区并存;技术创新水平上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 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在优势大。
劣势:在自然资源的组合匹配条件不理想,水资源相对短缺,自治区是全国自然资源组合条件最差的省区之一。
辽宁省优势:港址资源众多、鱼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多;工业科技及人才优势。
劣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低,后备资源不足,环境与生态的脆弱,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待业。
吉林省优势:具有鲜明的汽车产业优势;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重要资源的天文优势;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产业基地。
劣势:自然地理条件的诸多限制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市场体系不完善。
黑龙江省优势:农业发达,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劣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力不协调、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上海市优势:金融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服务业高度发达;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占中国的十分之一;拥有雄厚的人才实力;周边拥有江浙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
什么是制造业有哪些劣势.doc
什么是制造业有哪些劣势制造业的概念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在主要从事产品制造的企业(单位)中,为产品销售而进行的机械与设备的组装与安装活动。
制造业的优势劣势优势(1)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占优势,竞争力强。
而且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比如,在广东、浙江一带的劳动力一部分是农村出来的高中生,这些人的素质相当不错;(2)我国潜在消费市场大,能够容纳这些产品,促进这些产品很快地形成规模经济。
通常,一个国家的产品首先要在国内销售,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这么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产品的开发、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3)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性产业,制造业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阶段;(4)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相关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国家十分重视制造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好多大型制造业的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并且在经济调控中的市场导向作用也很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劣势(1)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2)企业缺乏活力;(3)管理机制、管理思想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完全;我们不具备市场经济所需的基本的法律;(5)重制造,轻研发;我们许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做得虽然很大,但是研发很多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中国制造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制造”升级据德国《明镜》周刊、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金融危机后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中国政府强力推动的结构调整,意味着过去以廉价为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面临着阶段性的转变。
中国曾是发明家的乐土。
但500年前,这个国家便失去了创新力,因为皇帝们对新事物没有足够兴趣。
现在,中国又想回来了,“本土创新”,这已成为中国产业政策的官方描述。
用一名中国官员的话说:“我们需要自己的品牌,而且要迅速。
”但让很多企业感到困惑的是,过去的“中国制造”面临压力,新的“中国制造”模式又在哪里?中国提出了产业升级的目标,但“中国制造”升级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升级的空间又在哪里?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托雷多艺术博物馆中,有一个造价3000万美元的“玻璃馆”(Glass Pavilion),这是美国“玻璃城”的象征,也是当地玻璃制造者留下的遗产。
不过,这座“玻璃馆”却不是用美国本土玻璃制造的,而是用进口自中国的工艺复杂的、弯曲的玻璃建造的。
《华尔街日报》称,整个美国没有哪家公司有能力满足这座流线型馆舍的尖端建筑规格,尽管这项2006年发包的工程所使用的玻璃热弯和层压技术,正是数十年前托雷多本地人发明的。
多年以来,西方关注的都是中国服装和家具生产商等低技术出口企业所造成的威胁。
但在玻璃行业所发生的情况,却让人看到一种更强大的挑战已经到来,这就是中国拥有高技术专业能力的尖端、资本密集型企业,正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中国机械制造企业之一的三一集团(SANY),也把市场拓展到了世界工程大国德国境内。
这家工业企业集团,正在科隆附近建造的混凝土泵厂计划于2011年初投产。
三一集团的雄心是,面对通常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德国工程集团,三一集团要直击德国出口成功的核心!三一集团的高管称,“我的体会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从低成本的廉价产品转向更加精密的产品。
”这种迹象不只发生在一两个行业。
实际上,在全球需求重心已向中国转移的那些行业,如钢铁、机车、铁路系统、涡轮机、特种玻璃、商用车辆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露出头角的现象并不少见。
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浏览次数:1562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4-29 16:34 | 提问者:xzcshaoguang最佳答案外部环境:机遇大于威胁内部环境:劣势大于优势市场潜力与经营风险共存市场潜力主要从行业生命周期、市场前景和市场波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调研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国内机械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相比之下,国外机械工业大多处在成熟期,部分行业已经进入衰退期。
由于中国机械工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所以国外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将会抢占我国机械工业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
而当市场总量趋于稳定时,企业竞争便会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大多数企业认为,我国机械工业目前正处于市场波动性较大的阶段。
分析表明,我国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与国外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特征基本相同,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3种竞争格局分割市场中国机械工业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三种格局,其中处于完全竞争的占59%,垄断竞争占15%,寡头垄断占26%。
中国机械工业行业虽然在总体上以完全竞争为主,但在具体行业中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农业机械制造和重型矿山机械企业中,分别有57%和50%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当中;在机床工具制造业中,认为行业处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企业各占三分之一;电工电器制造业则有77%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完全竞争格局当中。
国际化冲击国内企业行业的国际化趋势能够体现行业的吸引力、成熟度和竞争状态。
从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面看,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表明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而随着进入我国的门槛越来越低,国外企业正大举进入我国机械行业,并对国内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市场上。
5种竞争力量强弱不均。
在此次调研中,使用5种竞争力模型对机械工业的5种竞争压力进行了分析。
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优势与不足
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优势与不足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以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于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决策意义重大。
1.1 产业结构的组成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按照部门、行业或类别进行划分和组织。
产业结构的组成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对外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组成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产业,即农业、渔业、林业等;第二产业,即工业生产;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第一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而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
1.2 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的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资源有限、技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因此,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的产业,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例如,一些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将重点放在能源、矿产、原材料等方面。
1.3 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国家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产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经济、金融、税收、贸易、科技等方面的政策,旨在为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保障。
政策支持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国家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2.1 产业优势产业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相对于他国具备的一种比较优势。
产业优势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常见的产业优势包括资源禀赋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等。
工业生产中的定制标准化研究
工业生产中的定制标准化研究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工业生产中的定制与标准化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那么,什么是工业生产中的定制标准化?它的优劣势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一探讨。
一、定制化和标准化的含义及应用定制化是为了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而采用的一种生产方式。
通俗来讲,就是对于某一产品或者某一个订货者,在生产或者设计上进行特别的排列和处理。
而标准化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等一系列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规范化的生产方式。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让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虽然这两种生产方式的目的不同,但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生产公司组织和适应生产过程的能力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定制化和标准化经常会在工业生产中相互结合使用。
二、定制标准化的优劣势分析1、优势通过定制标准化,生产商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出适宜的产品。
同时,定制标准化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原材料管理的效率。
定制标准化也可以协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减少因靠人工进行生产而可能导致的质量误差。
2、劣势相对于单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定制化生产稍有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对于制定生产计划也更有难度。
因为企业通常会需要有更多的技术和工程支持,以及更多的配件和零部件,以便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未来发展定制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深入和全面。
尽管有考虑到加强自动化的使用,但工业生产的未来发展方向还是向着定制标准化方向发展。
因为这样去运用公司有效利用资源,管理生产成本和增加生产效率和质量。
而且通过培养公司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将更多的核心技术和信息带入生产过程中,以优化流程和产品质量。
总之,工业生产中的定制标准化是针对市场需求生产的一种模式,并且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专注于生产规划和控制,减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原因研究,经济管理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原因研究,经济管理论文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形成竞争优势,这样的产业就不需要政府扶持,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场获取利润,随后就能再投资,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发挥比较优势,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了,政府能动员的资源多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就好了。
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得比较好,在社会问题上也解决得比较好,就业、社会救济、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问题都解决得比较好,这是和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财力越来越强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1978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1978-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2004年GDP的规模为1978年的10.3倍,而世界同期的年均GDP增长率仅为2.8%;中国国际贸易年均增长16.7%,贸易规模增长了56倍,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1547亿美元,同期贸易依存度由9.5%增长到69.3%;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人民币没有贬值,为东亚经济的迅速复苏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存量的小国,但是,已经成为增量的大国。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主要来源,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前变成全世界最大的经济。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性世界上大多数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是赶超战略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领导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
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是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
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人为地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即压低资本、外汇、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
中国工业优劣分析报告
中国工业优劣分析报告近年来,中国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中国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报告将对中国工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国工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其次,中国工业链条较为完整,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各个环节。
这使得中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再次,中国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和能源等方面的建设,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工业升级提供了支持和引导。
然而,中国工业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高。
这不仅对人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其次,中国工业结构存在问题,过度依赖传统制造业,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这使得中国工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再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瓶颈。
虽然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为了克服中国工业的劣势,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工业生产转型升级,采用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其次,优化工业结构,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国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再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中国工业迎头赶上。
综上所述,中国工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工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中国工业可以克服劣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的对比分析
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的对比分析人类社会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作为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优势和劣势。
传统生产力主要指手工业、农业等传统生产方式,以人力、畜力等为主要生产力手段。
这种生产方式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
传统生产力虽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今社会却逐渐被淘汰。
首先,传统生产力的效率通常较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其次,传统生产力受限于人力、畜力等有限生产要素,无法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生产需求。
最后,传统生产力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生产方式落后,容易产生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新质生产力则是指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效、快速、智能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首先,新质生产力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新质生产力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灵活调整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
最后,新质生产力注重节能减排,推动绿色生产,对环境友好,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在效率、灵活性、环保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然而,传统生产力在一些方面仍然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传统生产力关注人文精神,重视劳动技能传承,有助于保持传统文化和技艺。
其次,传统生产力在小规模生产、个性化服务等领域有一定优势,能够满足一些特殊需求。
最后,传统生产力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扮演重要角色,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各有其优劣,各有所长。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传统生产力虽然逐渐被淘汰,但在传承文化、特殊需求等方面仍有其独特价值。
地方工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措施
地方工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措施经济工业化是扩张县域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促动农民增收,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立足县情,深入实施地委、行署“三个重点、三个带动”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富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理念和“以农促工、以工带农”的总体思路,把发展新型工业企业作为富民兴沿事业的重点工程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了融入重庆市场,挤进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取向和“三区四园”的工作重点,以此促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沿河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有问题沿河工业生产因为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一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沿河工业投入不足,没有投资建设大中型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小型企业,如水泥厂、酒厂等。
而这些企业因为管理水平低,人员包袱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都已相继停业破产。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沿河增大了扶贫资金的投入,沿河县利用国家的扶贫贷款,兴办了真爱食品公司、德隆康肉制品厂、土地坳魔芋加工厂等企业,但这些企业因为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合市场的要求,仅仅昙花一现就被市场淘汰出局。
现仅存的几家小水泥厂、茶厂又因为融资困难,发展缓慢,截止2005年12月止,全县只有十多家小型企业列入规模工业企业管理,年工业产值28838万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2288万元,只占全县GDP的10%,在三产中的比重仅为16.3%,远没有形成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远没有形成全县的支柱财源,与“兴工富县”的要求相距甚远。
形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发展工业的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够因为沿河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所以,沿河过去没有把发展工业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仅仅领导讲话的报告提到,发展工业的愿望和目标没有认真去抓落实,也没有解决发展工业中无人办事和无钱办事的根本问题。
(二)发展工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沿河发展工业必需的硬环境较差,影响和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现代工厂制度
现代工厂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现代工厂制度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标配。
这种制度,虽然有它的优缺点,但尤其在高效率和精益生产方面,仍然是全球工业的主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现代工厂制度的定义、优势、劣势以及它对未来的影响等方面。
一、现代工厂制度的定义所谓“现代工厂制度”,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通过预先规划、统筹协调和系统化排列,以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效益为目标的工业管理模式。
二、现代工厂制度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现代工厂制度采用高新技术,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人性化的工作装置等,将机器和人工相结合,最大化地利用生产资源,实现生产过程的快捷化、自动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2、降低成本费用现代工厂制度采用的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和优化调控等生产工艺,减少了生产环节中非必要的浪费和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业务开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利润空间。
3、保证产品质量现代工厂制度采取了多环节的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如自动化生产流程、产品抽样检验、全面数据采集等,可确保产品品质得到保证,满足业务质量的需求;保证工业出品的诚信度与统一性。
4、整合资源优势现代工厂制度正是这种削减资源利用成本,提高自身生产效益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效益,促进经营发展、市场竞争和行业领先等。
三、现代工厂制度的劣势1、高端技术门槛现代工厂制度依赖于高端技术和技能,且在每个领域中,技术和设备都非常的精细,所以在投资、维修、升级等方面也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从而让制造商在经营、资金、技能等方面面临更高的门槛。
2、人员素质要求高现代工厂制度的多层管理、多个环节和函数制意味着,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承担生产业务的各个阶段;高标准的学历、高效的工作编制、高超的技能水平等方面的人才将会更受重视,也会更难招聘和培养。
3、环保问题许多先进的制造设备和节能技术,尽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却也会对环境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浏览次数:1562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4-29 16:34 | 提问者:xzcshaoguang最佳答案外部环境:机遇大于威胁部环境:劣势大于优势市场潜力与经营风险共存市场潜力主要从行业生命周期、市场前景和市场波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调研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国机械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相比之下,国外机械工业大多处在成熟期,部分行业已经进入衰退期。
由于中国机械工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所以国外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将会抢占我国机械工业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
而当市场总量趋于稳定时,企业竞争便会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大多数企业认为,我国机械工业目前正处于市场波动性较大的阶段。
分析表明,我国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与国外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特征基本相同,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3种竞争格局分割市场中国机械工业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三种格局,其中处于完全竞争的占59%,垄断竞争占15%,寡头垄断占26%。
中国机械工业行业虽然在总体上以完全竞争为主,但在具体行业中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农业机械制造和重型矿山机械企业中,分别有57%和50%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当中;在机床工具制造业中,认为行业处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企业各占三分之一;电工电器制造业则有77%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完全竞争格局当中。
国际化冲击国企业行业的国际化趋势能够体现行业的吸引力、成熟度和竞争状态。
从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面看,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表明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而随着进入我国的门槛越来越低,国外企业正大举进入我国机械行业,并对国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市场上。
5种竞争力量强弱不均。
在此次调研中,使用5种竞争力模型对机械工业的5种竞争压力进行了分析。
这五种竞争力分别是:行业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和客户。
分析表明,在机械工业行业中,最大的竞争力量来自于客户,可见我国机械工业买方市场的格局业已形成。
第二大竞争力量来自于行业中的现有竞争者。
对企业来说,增强技术实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战略定位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大竞争力量来自于供应商。
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根据企业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提供所需的生产要素,它影响着企业生产规模的维持及扩大;二是其所要求的价格,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竞争力较弱的是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这两种竞争力量对我国机械工业冲击不大。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巨大调查显示,目前对机械工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然后依次是国企改革、入世、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价格不再是竞争焦点竞争优先权也称为竞争要项,指的是在赢得客户订单的过程中,企业或其产品各类要素(特征)的重要程度。
调查中共设定竞争要项11项,它们的重要程度依次是:产品质量、企业的品牌和整体实力、服务、产品设计、按时交货、更快交货、新产品、产品品种、环保产品、订单柔性、售价。
以上调查说明,在我国低劳动力成本的条件下,售价通常都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预期,已经不再是企业间竞争的焦点。
同时,这也表明靠规模经济来进行低成本大量生产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另外,对未来3年里企业竞争要项的调查表明,重要程度变化不大,以质量、服务和品牌为主。
国外企业优劣势明显调查共涉及16项竞争优势与劣势,重点分析了我国机械工业优势企业与国外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在劳动力成本、售价、售后服务、客户关系和供应商关系5个方面,我国企业处于明显优势;在市场营销能力、采购成本和交货期3个方面,我国企业与国外竞争者基本持平;在品牌价值、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规模效应、生产效率、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员工素质8个方面,我国企业处于明显劣势。
总体上看,我国机械工业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处于明显劣势。
战略态势低成本战略受青睐紧缩型战略遭排斥为在某一特定竞争领域形成并利用某种竞争优势,企业通常会在3种基本竞争战略中进行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
调研样本中,运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占68.5%,未来3年将升至75.2%;运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占69.4%,未来3年将升至72.6%;运用集中一点战略的企业同样占69.4%,未来3年没有变化。
3种战略模式相比,未来最受重视的仍为成本领先战略。
国外企业战略差异大战略态势即在目前的战略起点上,决定企业的各战略单位在战略规划期限的资源分配和业务发展方向。
企业及其战略单位可以采用4种战略态势,即稳定型战略、增长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和混合型战略。
在我国机械工业企业中,4种战略态势的采用程度差异很大。
采用增长型战略的占71%,稳定型占13%,紧缩型占2%,混合型占14%。
在国外企业中,混合型战略的运用比例相对较高,单纯增长型和稳定型战略运用程度相对较低。
在运用混合型战略的企业中,有近40%的企业对其一些业务单位应用了紧缩型战略,远高于我国。
这一方面说明国外机械工业企业的市场不甚乐观,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企业的战略行为较为理智。
未来3年,我国将会有更多的机械工业企业运用混合型战略,采用稳定型战略的企业将会大量减少。
混合型战略比例的提高是对市场波动性较大的必然反应。
因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业务单位可能较多,不同的业务单位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必须针对各个业务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总体上便表现为混合型战略。
一体化与多元化战略共存。
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应用一体化战略的占56.5%,应用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未来3年应用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达到62.6%。
在现阶段,向后一体化、向前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等3种基本的一体化战略应用比例大体相当。
未来3年3种一体化战略的使用比例都将有所提高,而水平一体化战略增加比例最大。
由此可以看出,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机械行业面临着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大企业要通过兼并同行业小企业的方式,扩大自身规模和市场份额。
目前多元化战略总体应用程度很高,达到88.7%。
尽管未来3年多元化战略的应用程度会略有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
在水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3种多元化战略中,水平多元化战略应用程度最高,达73.9%,而非相关多元化应用程度最低,仅为14.8%。
这是与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实力相对应的,因为水平多元化层次较低,是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多元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战略误区战略误区将影响中国机械工业健康发展战略定位存在偏差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企业把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定位在领导者和挑战者的位置,只有51%的企业把自己定位在跟随者和补缺者的位置。
而在发达国家,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把自己定位在行业领导者和挑战者的位置,大部分企业都把自己定位在跟随者和补缺者的位置。
有这样多的企业认为自己是行业的领导者和挑战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上的一种误区。
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可能引导其采取不正确的竞争战略和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就行业来说,则会导致同业企业竞争加剧,打乱适度竞争的格局。
基本竞争战略陷入多项选择区。
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的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不同的资源、技能、组织安排、程序控制和创新体制。
因此,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惟一性。
也就是说,三者之中只能选其一。
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来说,要么致力于降低成本,同时降低价格,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要么提供技术水平最高、质量最好的产品和上佳的服务。
而在此次调查中,只有26.9%的企业采用单一的竞争战略,有33.3%的企业采用两种战略混合,有39.8%的企业采用3种战略混合。
未来3年,采用三重战略混合的企业还将超过样本的半数。
之所以会出现多种基本竞争战略组合使用的情况,是因为在一些企业中还存在“基本竞争战略的多样化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认识误区。
虽然在实践中也有几种战略混合使用而成功的企业,但那只是个案。
实践证明,同时采取多种基本竞争战略的企业,一般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
战略选择的趋同性国机械工业的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考虑自己的市场地位、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要项的要素,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战略。
这种战略选择上的趋同性,必将对行业的竞争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在调查中,农业机械制造业和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未来3年都准备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机床工业制造业89%的企业将在未来3年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战略选择的趋同带来的结果将是恶性竞争、行业利润锐减。
战略基础与战略模式错位。
战略模式的选择通常要以战略环境、竞争优先权的变化、企业部竞争优势等为基础,然而,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却存在极大的矛盾。
认为企业主营业务未来3年市场稳定或下降的企业中,还有77.1%的企业采用增长型战略。
将低成本的重要程度在竞争要项中列为一般及一般以下的企业中,仍有60%的企业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
客户并没有把售价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主要目标,而企业仍旧以低成本、低价格的方式去参与市场竞争,又如何能够取得好的销售业绩,增强市场竞争力呢?排斥紧缩型战略。
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往往偏重于“进入”的增长型战略,少有“退出”的紧缩型战略选择。
这固然与我国机械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有关,但企业经营者的“惜退”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认为采取紧缩型战略就意味着经营者的失败,却看不到一味“进取”的长期风险。
不少企业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却依然选择采用增长型战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紧缩型战略的心理。
非相关多元化战略认识存误区。
我国机械工业企业中有14.8%的优势企业采用了非相关多元化,但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46%的企业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未来3年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只增加了0.9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水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则收到较好的效果。
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企业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进入新的产业所必需的资金和人才;二是有机会收购一个有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
我国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中,一半以上并没有实施并购战略,并且不具备相应的资金和人才储备。
因此,机械工业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失败似乎有其必然性。
建议建立并完善战略管理体系机械工业企业的战略管理,除了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对战略模式的选择及重视战略实施的各个过程之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克服:要善于借助“外脑”。
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借助“外脑”被证明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据调查,国外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有超过90%的企业聘请外部专家和咨询机构,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