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梅花魂
《梅花》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梅花》教学设计10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二、学情分析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材简析《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
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四、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3、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学会质疑,培养阅读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理解“梅花魂”。
六、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查找梅花资料,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欣赏姿态各异的梅花。
学生交流梅花的特点,谈观后感受。
说说“魂”字的意思。
【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梅花芬芳吐艳的绚烂世界,音乐与画面的感染,让学生心灵为之动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交流词意。
3、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体现了课堂的主体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读后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交流后归纳(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读诗词落泪;2、爱惜墨梅图;3、痛哭不能回;4、送“我”墨梅图;5、又赠梅花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梅花魂》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梅花魂》写的是⼀位⽼华侨⼗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绢郑重地交给外孙⼥,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
整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样有⽓节的中国⼈,寄托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故乡的梅花⼜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异国的外祖⽗。
我出⽣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和外祖⽗⽣活在⼀起。
外祖⽗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能书善画,在星岛⽂坛颇负盛名。
我很⼩的时候,外祖⽗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交椅上,⼀遍⼜⼀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在飞花轻似梦,⽆边丝⾬细如愁”之类的句⼦,常会有⼀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总是摇摇头,长叹⼀⼝⽓,说:“莺⼉,你还⼩呢,不懂!” 外祖⽗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回到书房玩耍,不⼩⼼在上⾯留了个脏⼿印,外祖⽗顿时拉下脸来。
有⽣以来,我第⼀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要管教好,这清⽩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保险⼑⽚轻轻刮去污迹,⼜⽤细绸⼦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发脾⽓,我⼼⾥⼜害怕⼜奇怪:⼀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我们要回中国去!” “⼲吗要回去呢?” “那⼉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只⾦鸡的地⽅吗?就是那有长江、黄河、万⾥长城的国⼟吗?我欢呼起来,⼩⼩的⼼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我亲爱的外祖⽗。
我问妈妈:“外公⾛吗?” “外公年纪太⼤了……” 我跑进外祖⽗的书房,⽼⼈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竟像⼩孩⼦⼀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天早上,外祖⽗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郑重地递给我⼀卷⽩杭绸包着的东西。
人教版小学语文《梅花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梅花魂》课文原文及赏析
《梅花魂》课文原文:
我家里有一幅画,画的是几枝清瘦的梅花。
那是我外祖父的珍爱之物,他常常指着它对我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赏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和赞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首先,课文通过对外祖父珍爱的梅花画的描述,引出梅花的形象。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盛开,越是风欺雪压,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这种特质象征了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
其次,课文通过外祖父的话,将梅花的品质与中华民族的气节相联系。
外祖父指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现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欺凌,都能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种比喻深化了梅花的象征意义,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后,课文通过外祖父对“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的强调,倡导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这也是对梅花精神的进一步弘扬。
总的来说,《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载体,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梅花魂》课文知识点梳理及解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作者介绍: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
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多音字:抹:mā抹布mǒ涂抹mò抹墙折:zhé折扣zhē折腾shé折本近义词:偶尔——偶然爱惜——珍惜训斥——斥责清白——洁白慈祥——和蔼郑重——庄重欺凌——欺负眷恋——留恋反义词:漂泊——定居偶尔——经常训斥——表扬清白——污浊慈祥——严厉郑重——轻率理解词语:【冷艳】耐寒而美丽(多形容花)。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文坛】指文学界。
【颇负盛名】形容名气很大。
盛名:很大的名望。
【古玩】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器物。
【玷污】弄脏;使有污点。
多用于比喻。
【郑重】严肃认真。
【欺凌】欺负;凌辱。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折节】屈服于别人。
【境遇】境况和遭遇。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严冬。
【凉飕飕】形容有些凉。
【蒙胧】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梅花魂》说课稿 15篇
《梅花魂》说课稿 15篇《梅花魂》说课稿 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魂》,本组课文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虽然他们是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但却是同样的思念、怀念和赞美故乡的感情,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赤子之心。
而本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作者选取了记忆中有关祖父的几件平常小事娓娓道来,将这一件件小事化为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前后照应的__结构中提升了祖父的爱国之情: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学唐诗宋词并常常情不自禁地落下冰冷的泪珠的情形、祖父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墨梅图》上污迹的场景、祖父回不了祖国时那孩子似的哭泣、离别时被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祖父的那头银发,以及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帕——这一幅幅画面鲜明而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打动着我,并让我体会到了__题目“梅花魂”所蕴涵的深意。
“梅花魂”所象征的,不正是凝聚在一个爱国老华侨身上的那种品格、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吗?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便是对深入其骨髓的中华民族品格和气节的珍爱啊,这种珍爱是最深刻、最坚定不移、最感人的爱国情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理解文中的情感、明确__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通过之前的有关思乡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通过自读感受到一份爱国之情,但是对__中所体现出的对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气节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祖父的爱国情怀之所以能上升到对民族品格和气节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热爱,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
而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累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又缺少相关的体验,年龄,学识上的巨大差距,使学生不能感受真切,理解起来难度自然就大。
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份深刻的爱国之情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字;2、通过品读__有关中国文化的语段,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感受祖父坚定不移、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梅花魂》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梅花魂》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干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竞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知识点大全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
1. 《梅花魂》是一篇古典诗歌,作者是唐代诗人杨无咎。
2. 诗歌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诚、坚韧、傲立寒冷的品质的赞
美和敬佩。
3. 诗歌结构:全诗共五句,每句四个字,构成了五言绝句的形式,表现了简洁明了的
韵律美。
4. 清代文学家纲鉴论:认为梅花象征忠贞,表示对梅花高洁的品质的赞美。
5. 唐代文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梅花在唐代文化中被赞美为高洁、坚
韧和忠贞的象征。
6. 押韵:全诗采用押韵的形式,每句以ABCB的韵脚结尾,形成了和谐的韵律。
7. 修辞手法: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8. 诗歌语言:诗歌运用简练、凝练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绘和鲜明的色彩来表达思想
情感。
9. 修养情感: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品质,诗歌表达了对忠诚和坚韧品质的敬佩和赞美。
10. 文字解读:诗歌中使用了“梅殻腮”、“铁傲寒”等词语,通过对梅花的形象描绘来展示忠诚和坚韧的品质。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给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说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学习难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学习准备】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
(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应,体会情感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
(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小学语文人教版(2001)五年级上册第二组6 梅花魂-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书()画风()雪()低头()()()()盛名守望()()顶()立()【答案】能,善,欺,压,折,节,颇,负,相,助,天,地【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解答】在积累成语时,我们有仅要会认会读会写,还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应用成语。
2.【答题】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1)我的爷爷是位华qiáo()。
(2)长期以来,人们对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和埋zàng()地点一直争论不休。
(3)风轻轻拂过薰衣草,在一lǚ()淡淡的yōu()香中,我静静地欣赏着一望无际的紫色浪漫。
(4)童话剧《马兰花》已经热演了53年,仍然经久不shuāi()。
【答案】侨葬缕幽衰【分析】本题为考查学生拼音及生字掌握情况的基础知识,一般在检测题的第一题,完成的关键是要在平时学习中重视生字词的掌握。
【解答】看拼音写词语,重要的是读准声母和韵母,注意调号,多拼读两遍就不会出错。
平时要规范汉字的书写,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把字写规范、写整齐、写美观。
3.【答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梅花一()泪花一()墨梅图一()书房一()幽芳一()手绢【答案】朵,串,幅,间,缕,块【分析】本题考查了量词的搭配能力。
【解答】量词的选择是与平时多读、多写、多积累分不开的,量词的使用比较灵活,要注重平时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比较,归类整理。
4.【答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梅花魂》一文通过五件事,来表现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答案】(1)吟诗落泪(2)十分珍惜墨梅图(3)因不能回国而哭泣(4)临别赠墨梅图(5)送梅花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答】课堂学习注意对名家名作的课文要读熟,能概括各段的段意,理解作者写作的中心。
5.【答题】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偶然——()爱惜——()稀罕——()反义词:偶然——()爱惜——()稀罕——()【答案】近义词:偶尔爱护稀奇反义词:经常糟蹋普遍【分析】本题是对近义词反义词正确运用的考查。
最新《梅花魂》说课稿部编版(5篇)
最新《梅花魂》说课稿部编版(5篇)《梅花魂》说课稿部编版篇一《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恋乡、爱国之情。
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华侨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
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中心突出;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
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生字,读写、积累新词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华侨老人爱梅爱国的思想感情。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深刻爱国感情。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寒梅傲雪的图片,在《红梅赞》的歌声中(配歌词)教师语言导入:梅花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
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正字正音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1、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
《梅花魂》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梅花魂》说课稿1一、《梅花魂》教后记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得以广泛交流与共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也就是说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因此,在《梅花魂》的教学中,依据教与学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感悟品读法、联想迁移法等教学方法,适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正确的体态语言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新模式课堂,达到一种文本、语言、情景画面高度结合,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
让学生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中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投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
让学生在读赏梅花了解人物中感知文本;珍爱梅花读懂人物,品颂梅花赞诵人物,品悟眷恋魂牵人物中感悟文本;总结拓展,作业快餐中延伸文本。
整个堂课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文本的内涵,丰富文本的情感,升华文本的精髓。
也真正形成了一种投入读、尽情说、入境品、展开想、积累写的有效的课程教学。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__。
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爱国之情。
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离别的经历。
一个个小故事,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巳注入老人的毕生之中。
《梅花魂》是一篇语句含蓄,感情真挚、深沉的课文。
借梅花,用具体事例抒爱国情。
在教学中应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围绕__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了这节课以下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不同情境,多法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梅花魂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与外祖父相处的几件小事,借物抒情,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梅花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情怀,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预习和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梅花所象征的民族精神,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魂”的含义。
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对梅花精神的敬佩之情,学习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三次落泪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梅花魂”的含义,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理解梅花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上册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课高效教案五篇
人教版上册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课高效教案五篇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梅花魂》一、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图;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梅花魂
人们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梅花魂一、课文简说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梅花年年开,“我”也一次又一次回忆起跟梅花有关的外祖父。
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渝,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有的间接表达这种情感。
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爱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清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绸、甚至、无所谓、梳理、华侨、衰老、手绢、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课时划分二课时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生字词。
(2)了解主要内容,分析作者选择了几件事来表达外祖父的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收集一些写梅花的诗词(3)布置学生预习1、多渠道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2、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情启思1、同学们,你们预习了课文《梅花魂》,想到了哪些关于梅花的古诗?谁来吟诵一首?(配音乐朗诵)2、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想说什么呢?梅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血虐风号愈凛冽,花中气节最高坚。
”课文《梅花魂》中,在老华侨心里的梅花又是怎样的呢?3 、读课题《梅花魂》,说说“魂”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备课指导·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李孟海(沙河市留村中一C,/b学,河北邢台054001)关键词:挚爱;梅花图;祖国中图分类号:G4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12008)07/08--0056--02第二课时一、歌曲设境.回顾导入欣赏歌曲《故乡的云》,教师激情导入: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多么渴望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而对外祖父来说,这一切只能在梦中。
(以思乡的歌曲导入,渲染乡愁,创设情境,做到了未人文而先有情。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梅花魂”1.课文所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体现“梅花魂”?(第四件)2.学生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3.结合课文反复读文,思考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预设:①从哪儿看出墨梅图是外公最宝贵的画?他为什么爱惜墨梅图?抓住外公的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语言“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吗?”外公对古董和墨梅图的不同态度等三方面来体会外公对墨梅图的珍爱。
②外公为什么爱梅花?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学生找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看法,理解梅花精神。
读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③像梅花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学生读课文,举例说说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联系外祖父谈谈像梅花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④外祖父为什么送“我”墨梅图?(让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
)5.你还从哪儿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有特殊的感情?(送梅花手绢。
)小结: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不仅仅是花,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魂!外祖父在爱梅、送梅、赞梅、喻梅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
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
、6.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梅花的赞美,对祖国的眷念,对莺儿的希望。
(直奔中心,理解“梅花魂”,引导学生就重点段质疑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的思乡爱国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4篇)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4篇)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一三自然段,知道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品读分析第一三自然段,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感悟外祖父由爱梅,赞梅到借物喻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先学后教,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12自然段,谁能说一说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2、交待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外祖父,进一步感受这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热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直奔重点,以点带面,自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 二,品读分析第一三自然段1、默读一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默读一三自然段,想一想:(1)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你的理解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本身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3、集体交流教学估计:学生理解的内容(一)梅花是最有名的花出示课件:这梅花……有骨气的呢!(1)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认识。
(指名说)(教师随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2)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要求:带着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之情来读。
(4)默读理解:她的含义。
(揭示借物喻人的内涵)[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感受它他和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为后面的读提升了情感的铺垫](5)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出示课件: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梅花魂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梅花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写了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外孙女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眷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
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连贯,首尾呼应。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围绕梅花写的几件事;难点是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和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怀。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作者不仅在赞美梅花,同时也在借梅花喻人,更想通过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来表达外祖父那颗爱国之心。
二、说教学目标我结合《语文课标》和我班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抓住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和久居异乡的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怀。
3、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法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使我认识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新课时,我运用情境创设法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
在深入学文时,运用了质疑问难法、感悟品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交流、理解,感悟文中外祖父那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四、说学法为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质疑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质疑。
在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时,出示墨梅图,引发学生质疑:这么一幅墨梅图也没有什么稀罕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珍爱它?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抓住重点句段研读法。
而抓住重点句段研读是学生要逐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年级语文第四课《梅花魂》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第四课《梅花魂》知识点
《梅花魂》是五年级语文的第四课,下面是这篇课文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1. 课文主题:《梅花魂》是一篇讲述爱国主题的诗歌,通过梅花的形象来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 诗歌形式:《梅花魂》是一首七言绝句。
每一句都由七个字组成,平仄相对,声调优美,押韵工整。
3. 梅花形象:作者将梅花比作民族精神的象征。
梅花虽然生长在寒冷的冬天,但它顽强地开放,象征着民族的顽强和不屈精神。
4. 人物形象:课文中还出现了文天祥这位历史人物。
他是一位爱国将领和诗人,于南宋时期抵抗金朝侵略并勇敢地为国家作战。
5. 感受与情感:课文通过描写梅花和文天祥的形象,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通过表达对梅花和文天祥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引起读者对民族精神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6. 修辞手法:课文中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夸张等,以增强诗歌的形象感受和表达力。
7. 语言表达:课文中的用词简练、形象生动,表达方式优美,语言有节奏感,富有声调变化。
这些是《梅花魂》这篇课文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 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 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 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 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 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 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 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 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 气的呢!
读了这段话后,你觉得梅花具 有怎样的品质呢?请用外祖父 的话来说一说。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 魂、有骨气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 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 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 花一样。
先让我们静静地走进梅花, 边欣赏边思考:梅花给你怎 样的感觉?
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用~~画出来。
(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 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 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 词语体会出来的。)
细读课文,我们知道 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你从哪里感受到外祖父对 梅花的喜爱?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 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认真读课文, 看看围绕梅花写了 哪几件事 ?
1.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时悄然落泪。 2.外祖父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 气。 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 给“我”,并语重心长教导我。 5.外祖父送我们上船,并赠“我”绣着 梅花的手绢。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 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 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 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 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 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 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 性才好!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 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 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 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 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 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 到外祖父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 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 吗?”
玷污
词语解释: ①弄脏,比喻辱没 ②奸污。 ③不干净。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图 5、送梅花巾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落 泪,找一找,体会祖父的思 想感情。
1、读诗时无声地落泪。 2、不回国时呜呜地哭泣。 3、送别时泪眼蒙眬。
外祖父三次落泪,表 明他渴望回家返乡的强烈 感情。
东南亚的星岛:新加坡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 第2自然段中写到的这几句 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 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 想感情?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 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 才好!
秉性——性格
岳飞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 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 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 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 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 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 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 性才好!
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
,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 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 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 、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
魂(hún)(灵魂) 幽(yōu)(幽静) 葬(zàng)(埋葬) 颇(pō)(偏颇) 腮(sāi)(腮边) 飕(sōu)(冷飕飕)衰(shuāi)(衰老) 侨(qiáo)(华侨) 眷(juàn)(眷恋)
魂缕幽葬 愁腮甚绸呜 谓梳腮绢侨
词语积累
幽芳 葬身 腮边 玷污 秉性 所谓 衰老 忧愁 华侨 眷恋 一缕 甚至 丝绸 梳理 手绢 梅花魂 凉飕飕 颇负盛名
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 的秉性才好!”中“梅花的秉 性”指的又是什么呢?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 头折节。
留人
取生
丹自
心古
照谁
文 天 祥
汗无 青死
抗日英雄赵一曼
民毒 族刑 气拷 节打 显何 忠所 魂惧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 轻轻刮去污迹,又用 细绸子慢慢抹净。
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 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 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 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 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 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朵朵冷艳,缕缕幽冷芳艳:,指花朵 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 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 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 远方东奔西走。
古 玩: 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 器物,是很贵重的东西。
骨 气: 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 节: 屈服。 秉 性: 性格。 隆 冬: 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 恋: 深切地留恋。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 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 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 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 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
这些唐诗宋词有什 么共同特点?
这三句诗都表 达游子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
外祖父为什么读唐诗宋词 的时候哭了?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 了他的思乡之情,他思 念祖国和亲人,却身在 异邦,不能回去,所以 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