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写下一跳地址和出站接口的区别

合集下载

静态路由配置知识总结汇报

静态路由配置知识总结汇报

静态路由配置知识总结汇报静态路由配置是指通过手动设置网络设备上的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设备发送到目标设备的过程。

与动态路由相比,静态路由配置需要手动设置路由信息,适用于小型网络或需要控制网络流量的特定情况。

下面是对静态路由配置知识的总结汇报。

一、静态路由配置的基本概念1. 路由:将数据包从源设备发送到目标设备的路径。

2. 路由表:网络设备上存储路由信息的表格,包含目标网络、下一跳地址等信息。

3. 下一跳地址:路由表中指示下一跳的地址,表示数据包要通过哪个网络设备转发。

4. 默认路由:当没有匹配的目标网络时,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路由。

5. 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二、静态路由配置的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了解网络中的设备和连接关系。

2. 配置IP地址:确定每个网络设备的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

3. 查看路由表:使用命令查看当前设备的路由表,了解当前的路由情况。

4. 添加静态路由: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需求,手动添加静态路由。

5. 配置默认路由:如果需要,设置默认路由以处理没有匹配的目标网络。

三、静态路由配置的注意事项1. 配置准确性:静态路由配置需要准确定义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址,避免配置错误导致路由失效。

2. 路由冲突:避免配置相同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址的路由,会导致冲突和不可预测的路由选择。

3. 路由可达性:确保配置的下一跳地址是可达的,否则将导致路由不可用。

4. 路由更新:静态路由不具备自动更新能力,当网络拓扑变化时,需要手动更新路由表。

5. 路由管理:对于大型网络,静态路由配置会变得复杂,需要进行有效的路由管理和维护。

四、静态路由配置的优缺点1. 优点:- 易于配置和理解:通过手动配置,可以清楚地了解网络中的每个路由信息。

- 控制流量:可以精确控制数据包的路径,确保特定的流量走指定的路由。

- 安全性:静态路由配置不会产生路由更新的开销,减少了网络攻击的风险。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过程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过程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过程静态路由是一种简单且灵活的路由配置方式,它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以指定网络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相比动态路由,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更新路由表,需要管理员手动更新和维护。

静态路由配置的过程相对简单,本文将详细介绍。

一、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在介绍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1.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根据目标IP地址选择最佳的转发路径,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

2. 路由表(Routing Table):用于存储路由器的转发策略,包括目标子网地址、下一跳的IP地址等信息。

3. 目标子网(Destination Subnet):表示要传送数据包的目标网络,通常用子网地址表示。

4. 下一跳(Next Hop):表示将数据包转发到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也可以是直连子网的出接口。

5. 接口(Interface):指路由器连接到子网的物理端口,不同接口之间相互隔离。

二、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静态路由的配置需要在路由器上进行,具体的步骤如下。

1. 登录路由器首先,需要通过终端或者远程登录方式登录到要配置静态路由的路由器,一般使用SSH、Telnet等协议进行登录。

2.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成功登录后,可以进一步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或"conf t",并按下回车键。

3. 配置路由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可以使用"ip route"命令来配置静态路由。

该命令的基本语法如下:ip route {目标子网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的IP地址或出接口}其中,"目标子网地址"表示要传输的数据包的目标网络,"子网掩码"用于指定目标子网的范围,"下一跳的IP地址或出接口"表示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或直连子网的出接口。

静态路由配置中问题

静态路由配置中问题

“Next-hop”与“出站接口”
●如果静态路由参照出站接口,那么它们将被作为直连网络输入到路由表中。

例如在路由
器R上输入命令ip route 10.1.0.0 255.255.255.0 E0 路由器会认为10.1.0.0是直连网络。

当路由器向10.1.0.0/16中的目标主机转发数据包时,路由器会发送ARP请求以便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如果广播网络上得一台路由器(ARP代理)代表网络10.1.0.0回复ARP响应,那么不管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否有效,每次到达都会触发一个ARP请求和响应,并需要路由器配备大容量的ARP高速缓存。

例如ip route 10.1.0.0
255.255.255.0 E0 192.168.1.194,如果在静态路由表项后面附加吓一跳地址,那么路由器就不再认为目标网络是直连网络。

这时,ARP的请求对象只可能是下一跳地址,并且仅当第一个去往10.1.0.0的数据包才会触发ARP请求。

●指定出站接口和下一跳地址可以最小化与下一跳地址关联的出站接口查询,并且把广播
网络上的流量减到最小,同时使相应的路由表项不再是直连网络,而是距离为1的静态路由。

如果此时,出站接口失效,即使下一跳地址通过代替路由递归可达,路由依然会被删除。

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入方式的比较

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入方式的比较

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入方式的比较路由器和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设备,它们在网络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网络中,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接入方式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它们在网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接入方式的角度,对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设备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一、路由器的接入方式1.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表项,它将目的地址映射到下一跳路由器或直接的目的网络,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静态路由配置简单、易于维护,对CPU和内存要求低,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但是静态路由的缺点是不具备故障自动切换的功能,需要手动更新路由表项,不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

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项,以实现自适应路由选择。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EIGRP、BGP等。

动态路由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情况自动选择最佳路径,具有故障自动切换和负载平衡的功能,适用于中大型网络环境。

但是动态路由对CPU和内存要求较高,配置和维护相对复杂。

默认路由是指当路由表中没有匹配的路由项时,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预先配置的默认下一跳路由器。

默认路由可以简化路由表配置,减少内存占用,并且方便了对网络的控制和管理。

但是默认路由需要谨慎配置,容易导致数据包的传输出现问题。

二、交换机的接入方式2.1 学习型交换学习型交换是指交换机通过学习网络中节点的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当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时,会记录发送端的MAC地址和接口的对应关系,并根据目的MAC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出口接口,从而实现目的地址的转发。

学习型交换适用于小型局域网环境,对网络拓扑要求简单,但是容易产生严重的广播风暴问题。

网络型交换是指交换机通过VLAN划分不同的虚拟网络,实现不同VLAN间的隔离和通信。

网络型交换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性,并且支持跨网段的数据转发,适用于复杂的企业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和浮动路由

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和浮动路由

03
配置完成后,路由器会自动监 测主路由的状态,一旦发现主 路由故障,就会自动切换到备 用路由。
适用场景
01
浮动路由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网络环境,如金融、
医疗、政府等行业的核心网络。
02
在这些场景中,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一
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缺点比较
静态路由
优点是配置简单、精确度高;缺 点是需要手动配置,工作量大, 灵活性差。
默认路由
优点是简化配置,减少路由器的 资源消耗;缺点是可能会引入不 必要的网络延迟和数据包丢失。
浮动路由
优点是提供备份和故障恢复功能; 缺点是需要额外的配置和管理, 可能会影响网络性能。
应用场景比较
01
02
03
静态路由、默认路由 和浮动路由
目录
• 静态路由 • 默认路由 • 浮动路由 • 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和浮动路由的比较
01
静态路由
定义
01
静态路由是指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不随网络变化而自动调整。
02
静态路由需要在路由器上手动输入目标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
下一跳地址。
静态路由适用于固定网络拓扑结构,且网络结构不经常变化的
适用于需要绕过某些不可靠的 动态路由协议的场景。
02
默认路由
定义
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当目标 网络不在路由表中时,数据包将通过 默认路由进行转发。
默认路由通常用于简化网络配置,减 少路由表的大小,提高网络性能。
配置方法
在路由器上手动配置默认路由,指定下一跳地址和出口接口。
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自动学习默认路由。
03
场景。
配置方法

静态路由表 unicast类型

静态路由表 unicast类型

静态路由表unicast类型
静态路由表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表,用于确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

而Unicast类型的路由表是指只有一个目标地址的路由表项。

在静态路由表中,每个路由表项包含以下信息:
-目的网络/子网:表示数据包的目标网络或子网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下一跳:表示数据包应该通过哪个接口发送,以便达到目标网络或子网。

-出口接口:表示数据包离开本地网络时要使用的接口。

-路由类型:静态路由表中的路由类型通常为静态(Static)。

-距离/度量:表示到达目标网络或子网的距离或度量值,可以用于选择最佳的路由。

Unicast类型的路由表项用于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单个目标地址。

这意味着每个路由表项只能匹配一个目标地址,并且数据包将按照该路由表项中定义的下一跳和出口接口进行转发。

通过静态路由表中的Unicast类型的路由表项,网络管理员可以手动配置特定的路径,以实现对数据包流量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1。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何时使用送出接口何时使用下一跳2009-05-20 21:20默认路由何时使用送出接口何时使用下一跳,要解答此问题很容易,串口使用送出接口,以太网最好是同时使用下一跳和送出接口,只是其中的原因相信很难有人说全,我查了些文档,问了些网友得以下结果。

静态路由可以配置为使用下一跳 IP 地址,通常是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

当使用下一跳 IP 地址时,路由表过程必须将该地址解析到送出接口。

在点对点串行链路上,使用送出接口来配置静态路由通常更为有效。

在类似以太网之类的多路访问网络中,可以同时为静态路由配置下一跳 IP 地址和送出接口。

只有当静态路由中的下一跳 IP 地址能够解析到送出接口时,该路由才能输入路由表中。

无论使用下一跳 IP 地址还是送出接口配置静态路由,如果用于转发数据包的送出接口不在路由表中,则路由表不会包含该静态路由。

以太网络和点对点串行网络之间的区别在于,点对点网络只有一台其它设备位于网络中,即链路另一端的路由器。

而对于以太网络,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设备共享相同的多路访问网络,包括主机甚至多台路由器。

如果仅仅在静态路由中指定以太网送出接口,路由器就没有充足的信息来决定哪台设备是下一跳设备。

也许有人会问:是否能够在以太网中配置这样一条静态路由,使它不必通过递归查找获得下一跳 IP 地址?可以—这可通过在静态路由中同时包含送出接口和下一跳 IP 地址来实现。

假如送出接口是 FastEthernet 0/1,而下一跳 IP 地址应该是 172.16.2.2。

R1(config)#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fastethernet 0/1172.16.2.2该路由的路由表条目应该是:S 192.168.2.0/24 [1/0] via 172.16.2.2 FastEthernet0/1路由表过程仅需要执行一次查找就可以同时获得送出接口和下一跳 IP 地址。

路由表中的内容项

路由表中的内容项

路由表中的内容项路由表是网络中的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记录了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路由信息,以便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路由表中的内容项包括了许多重要的信息,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项。

1. 目的网络地址目的网络地址是路由表中最重要的内容项之一,它指示了数据包要传输到哪个网络。

在IPv4中,目的网络地址通常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而在IPv6中则是一个128位的二进制数。

目的网络地址是路由表中的关键信息,它决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2.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来划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一个32位二进制数。

它与目的网络地址一起使用,可以确定数据包要传输到哪个子网。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将一个IP地址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以便于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

3. 下一跳地址下一跳地址是指数据包要传输到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当数据包到达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

下一跳地址是路由表中的重要内容项之一,它决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4. 出接口出接口是指数据包要从哪个接口离开路由器。

当数据包到达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中的出接口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接口,以便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传输到下一个路由器。

出接口是路由表中的重要内容项之一,它决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5. 距离距离是指数据包要传输到目的地所需要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距离是路由表中的重要内容项之一,它决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在路由选择算法中,距离通常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路由器会选择距离最短的路径来传输数据包。

6. 路由类型路由类型是指路由器使用的路由协议类型。

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的一种协议,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

路由类型是路由表中的重要内容项之一,它决定了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的方式。

7. 路由器标识符路由器标识符是指路由器的唯一标识符。

在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时,路由器标识符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路由器。

静态路由的组成元素

静态路由的组成元素

静态路由的组成元素一、什么是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指在网络中手动配置的路由,其路径不会随着网络拓扑的变化而自动调整。

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变化不频繁的情况。

二、静态路由的组成元素1. 目标网络地址:指被访问的目标网络地址,也就是数据包要到达的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地址。

2. 下一跳地址:指数据包从当前设备出发,到达下一个设备时要经过的下一跳设备的IP地址。

3. 出口接口:指数据包从当前设备出发,通过哪个接口发送到下一个设备。

4. 路由表:记录了目标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口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5. 默认路由:当没有匹配到任何其他路由时,会使用默认路由将数据包发送至默认网关。

三、如何配置静态路由?1. 进入命令行界面,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

2. 输入“configure terminal”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3. 输入“ip route 目标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出口接口”命令添加静态路由。

其中,“目标网络地址”为要访问的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为目标网络地址的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出口接口”为数据包从当前设备出发,到达下一个设备时要经过的下一跳设备的IP地址或者通过哪个接口发送到下一个设备。

如果使用IP地址作为下一跳,则需要在同一子网内;如果使用出口接口,则需要在同一局域网内。

4. 输入“exit”命令退出全局配置模式。

5. 输入“write”命令保存配置。

四、静态路由的优缺点1. 优点:(1)手动配置,不会因网络拓扑变化而自动调整,稳定性高;(2)不会产生路由环路和黑洞现象;(3)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变化不频繁的情况;(4)占用系统资源少,对系统性能影响小。

2. 缺点:(1)需要手动配置,工作量较大;(2)当网络拓扑变化时,管理员需要手动修改静态路由表;(3)不能自适应网络拓扑变化,可能会导致数据包传输效率低下。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对比(系列五)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对比(系列五)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对比在网络通信中,路由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输路径。

而在网络路由技术中,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是两种常见的路由选择方式。

本文将对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进行对比分析。

一、静态路由的特点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它的路由表项是固定的,不会自动更新。

在静态路由中,管理员需要明确指定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路由器或出口接口。

这种方式在小型网络中较为常见。

静态路由的一个优点是简单易懂。

由于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表,所以可以清晰明了地了解整个网络拓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此外,静态路由没有额外的协议开销,对网络的负载较小。

然而,静态路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静态路由无法应对网络拓扑的变化。

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管理员需要手动修改路由表,这就增加了维护的困难和工作量。

其次,静态路由无法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进行优化,不能根据实际路径选择最佳路由。

最后,静态路由不能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对于大规模网络或需要不断变化的网络,静态路由无法满足需求。

二、动态路由的特点动态路由是通过协议自动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动态构建路由表的一种技术。

在动态路由中,路由器之间通过协议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更新,使得路由表可以自动适应网络的变化。

相较于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具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动态路由可以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会自动传输更新的路由信息,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其次,动态路由可以根据实际负载情况进行动态的路径选择,可以避免网络拥堵和瓶颈出现。

最后,动态路由能够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和需要频繁变化的网络。

然而,动态路由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动态路由需要交换和更新路由信息,所以需要一定的协议开销和带宽消耗。

其次,动态路由的配置和维护相对繁琐,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要求。

最后,动态路由的网络稳定性较差,当网络中的路由器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可能会导致路由震荡和不稳定。

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

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

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默认路由的区别静态路由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适合于小型网络.其格式为: IP route [目标网段] [子网掩码] [下一跳]特点:1:静态路由对路由器的路由选择进行控制,节省网络带宽,减少额外开支,静态路由是优先级最高的.2:静态路由允许指定受限制部分的广播内容,可出于安全而隐藏网络的一部分.3:如果网络节点多,则路由条目多,给网管人员带来很麻烦的工作,大型网络一般使用动态路由协议.缺省路由指明信息包(packet)的目的地不在路由表中时的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简单地说,就是在没有找到匹配的路由时使用的路由。

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以目的网络为0.0.0.0、子网掩码为0.0.0.0的形式出现。

如果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不能与任何路由相匹配,那么系统将使用缺省路由转发该数据包。

其格式为: IP route [目标网段] [子网掩码] [上一跳]指定默认路由(last resort gateway)的指令供有3种,可以分成两类:1、ip default-gateway当路由器上的ip routing无效时,使用它指定默认路由,用于RXBoot模式(no ip routing)下安装IOS等。

2、ip default-network和ip route 0.0.0.0 0.0.0.0两者都用于ip routing有效的路由器上,区别主要在于路由协议是否传播这条路由信息。

比如:IGRP无法识别0.0.0.0,因此传播默认路由时必须用ip default-network。

当用ip default-network指令设定多条默认路由时,administrative distance最短的成为最终的默认路由;如果有复数条路由distance值相等,那么在路由表(show ip route)中靠上的成为默认路由。

同时使用ip default-network和ip route 0.0.0.0 0.0.0.0双方设定默认路由时,如果ip default-network设定的网络是直连(静态、且已知)的,那么它就成为默认路由;如果ip default-network指定的网络是由交换路由信息得来的,则ip route 0.0.0.0 0.0.0.0指定的表项成为默认路由。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静态路由是网络中常见的一种路由方式,它是指在网络中事先配置好的一条固定路由路径,不会发生变化。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包括目的网络、下一跳和出接口。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基本要素,并阐述静态路由的原理和应用。

**一、目的网络**目的网络是指静态路由的目标地址,也就是数据包要到达的目的地。

在静态路由中,目的网络通常以网络地址表示,比如192.168.1.0/24。

该网络地址告诉路由器数据包要到达的目的网络是192.168.1.0,并且该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静态路由根据目的网络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

**二、下一跳**下一跳是指数据包在静态路由中传输的下一个节点。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找路由表中的目的网络,然后根据预先配置的静态路由信息找到下一跳地址。

下一跳地址可以是另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到路由器的主机的IP地址。

下一跳地址告诉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哪个节点,以便最终到达目的网络。

**三、出接口**出接口是指数据包离开当前路由器的网络接口。

在静态路由中,每个路由器都有多个网络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当路由器确定了下一跳地址后,它会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网络接口,通过该接口离开当前路由器。

出接口告诉路由器将数据包通过哪个网络接口发送,以便最终到达下一跳节点。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目的网络在路由表中查找对应的静态路由信息。

如果找到匹配的静态路由,则根据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节点;如果找不到匹配的静态路由,则路由器会使用默认路由,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网关。

静态路由在网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静态路由可以用于构建简单的小型网络,如家庭局域网。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家庭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实现网络连接和资源共享。

其次,静态路由还常用于连接多个局域网的企业网络。

静态路由中的下一跳地址和送出接口的区别和使用

静态路由中的下一跳地址和送出接口的区别和使用

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网络管理员希望在静态路由中使用下一跳 IP 地址,而不是送出接口。(比如以太网络中出现的多路访问网路中,如果只指定送出接口的话,路由器并没有充足的信息来决定哪台设备是下一跳)
在静态路由中使用送出接口的好处
对于串行点对点网络和以太网出站网络来说,在静态路由中使用送出接口都比较有利。路由表过程只需要执行一次查找就可以找到送出接口,不必为了解析下一跳地址再次进行查找。
静态路由中的下一跳地址和送出接口的区别和使用
在路由器转发任何数据包之前,路由表过程必须确定用于转发数据包的送出接口。我们将此过程称为路由解析。
我们来看下具体的解析过程
在R1的路由表中有下面这条静态路由:
S 192.168.2.0/24 [1/0] via 172.16.2.2
当出接口与下一跳同事存在时 : 优先选择后面带出接口的路由。指定了出接口的路由,不需要迭代,迭代深度为0;没有指定出接口的路由,需要进行1次迭代,迭代深度为1。这样,根据下一跳迭代,选择迭代深度最小的静态路由。
以太网中的应用 : 以太网接口必须指定下一跳。因为以太网接口是广播类型的接口,这会导致出现多个下一跳,无法唯一确定下一跳。因此如果必须指定广播接口(如以太网接口)或NBMA接口做为出接口,则应同时指定通过该接口发送时对应的下一跳地址。
只配置下一跳的静态路由首先需要经过下一跳迭代,迭代成功才可以参与选路,否则路由无法被优选;而同时配置下一跳和出接口的静态路由,可以直接参与选路,只有在选路过程中被优选的路由才能下刷FIB,指导报文转发。
关于出接口和下一跳的相关说法:
出接口应用场景 : 对于点到点接口,指定出接口即隐含指定了下一跳地址,这时认为与该接口相连的对端接口地址就是路由的下一跳地址。如POS封装PPP协议,通过PPP协商获取对端的IP地址,这时可以不指定下一跳地址,只需指定出接口即可。

配置静态路由的下一跳使用出站接口和下一跳IP的差别

配置静态路由的下一跳使用出站接口和下一跳IP的差别

在配置静态路由时,下一跳可以使用下一路由器的IP地址,也可以使用本路由器的出站接口。

在点对点的网络中,两者可能没有什么差别,但在以太网中,两者有很大差别。

在以太网中,两个相邻接口之间的通信是依靠MAC地址。

相邻接口通信时,需要知道对方的MAC地址,根据MAC地址,将通信数据转换成数据帧后交付给网络,进而到对方。

而对方MAC地址的获得,是通过第二层数据帧广播,由ARP协议完成的。

当静态路由中使用出站接口做为下一跳时,路由器会认为目标网络和接口处在“直连网络”中。

看下图的拓扑:在路由器R1中的静态路由为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fastethernet0/1 时,R1就认为192.168.2.0/24网络和自己直连。

可以在R1中使用show ip route 命令看出,如下图示:在以太网中,直连网络中主机间的通信是通过ARP协议广播来获取到要交付的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

也就是说,当R1左侧网络中的PC1要和R2右侧网络的PC2和PC3通信时,数据传递到R1时,R1看到目标网络是自己的直连网络(由于静态路由中指定下一跳为自身接口所致),于是R1就要在F0/1所处网络发出ARP请求广播,来寻找192.168.2.11/12对应的MAC地址。

这时,如果R2启用了ARP代理,那么R2将代替PC2和PC3应答此ARP请求,也就是说返回给R1:192.168.2.11和12对应的MAC地址是R2的F0/1接口MAC。

这样,R1中将产生两条ARP缓存记录,分别为:192.168.2.11 R2的F0/1的MAC192.168.2.12 R2的F0/1的MAC在PC1上分别PING 192.168.11和12,然后在R1上使用show arp命令查看到的结果如下图示:c803.0f8c.0001正是R2的F0/1接口的MAC。

当R2中没有启用ARP代理时,PC1和PC2、PC3将不能正常通信。

[转]路由(下一跳ip、出接口、下一跳mac)ARP代理ARP的总结

[转]路由(下一跳ip、出接口、下一跳mac)ARP代理ARP的总结

[转]路由(下一跳ip、出接口、下一跳mac)ARP代理ARP的总结1.ARP首先讲到ARP,ARP是地址解析协议,它的作用是在以太网环境下,通过3层的IP地址来找寻2层的MAC地址,得到一张ARP缓存表。

转发数据的时候根据ARP缓存表来进行传输。

下图详细说明数据传输时ARP是如何一步步操作的。

在配置IP地址后,不做任何ping操作,ARP缓存表是这样的:当PC去ping R1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一个丢包了。

像这样R1#ping 192.168.1.2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1.2, timeout is 2 seconds:.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8/25/56 ms第一个包其实是做ARP请求去了。

PC发现ping的是本网段,会发出ARP广播,向R1请求192.168.1.2的MAC地址。

得到回应后ARP表会添加ARP请求得来的相应内容。

PC:这个时候PC再去ping 10.1.1.3会发现ping的不是本网段,由于PC没有路由功能所以不知道该往哪里发送,会按照之前已经配好的默认网关发送出去,一般默认网关会配置成路由器的接口IP,在这里是192.168.1.2。

查看ARP缓存表发现了192.168.1.2对应的MAC 地址,就把包交给路由器处理了。

R1:路由器收到去往10.1.1.0网段的数据包会查询路由表,首先查看路由表发现数据该发往FastEthernet 0/1#show ip route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然后查看ARP表是否有下一跳10.1.1.3的MAC地址信息,如果有则按MAC把数据发到下一跳;如果没有则发出ARP查询,查询后获得下一跳地址10.1.1.3的MAC地址,存到ARP缓存表中,然后转发。

路由条目的三要素

路由条目的三要素

路由条目的三要素
路由条目通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1.目标网络地址(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目标网络地址指的是数据包要到达的目标网络的地址。

在IPv4中,这通常是目标主机的IP地址,而在IPv6中则是IPv6地址。

路由表中的目标网络地址用于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

2.下一跳地址(Next Hop Address):下一跳地址是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当路由器收到数据包时,它会查找路由表,找到匹配的目标网络地址,并使用相应的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方向。

下一跳地址可以是直接连接的接口,也可以是另一台路由器的地址。

3.出口接口(Exit Interface):出口接口是指数据包离开当前路由器的网络接口。

当路由器确定了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后,它需要知道通过哪个物理或逻辑接口发送数据包。

这就是出口接口的作用。

出口接口可以是路由器的物理端口,也可以是虚拟接口,如隧道接口等。

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路由表中的每一条路由条目,它们为路由器提供了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进行正确转发决策的信息。

路由表的建立和维护是网络中路由器工作的基础,通过动态路由协议或手动配置,路由器能够学习和更新这些路由条目,以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路由写下一跳地址和出站接口的区别?
用出站接口,意思就是去往指定目标网络从这个接口丢出去,适用于点到点网络,和ARP无关,点到点网络本身是可以不需要地址的.除了你就是我,除了我就是你,要不要地址,寻址,根本没什么意思.所以,用出站接口写静态路由,路由表里显示的是直连.
我再说下用下一跳IP地址,下一跳IP地址,叫递归静态路由,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到目标网络的时候,首先要先解析下一跳的可达性,换句话说,总共要解析两次,从转发效率上来说,低于直连静态路由(用出站口).所以管理距离是1.递归静态路由,一般用在多路访问环境,所以下一跳理论上来说,必须指定一个IP地址,不能像点到点那样随便乱丢包.
现在的新问题是,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在以太网上做静态路由的时候,为什么下一跳,指定出站接口,路由器依然知道如何转发数据包呢?按照我们刚才讲的理论,在多路访问环境下,如果用出站接口做静态路由,路由器应该不知道下一跳是谁才对.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代理ARP.但是这样做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说,理论上,本机最多会产生2^32条ARP缓存.相当消耗内存.所以多路访问环境不建议使用直连静态路由,建议采用递归静态路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