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衰预后

合集下载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在心衰易损期中的应用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在心衰易损期中的应用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在心衰易损期中的应用【摘要】心衰易损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阶段,伊伐布雷定和美托洛尔作为两种常用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伊伐布雷定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在心衰易损期的临床研究逐渐引起关注。

药理学基础表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提高心功能和减少心衰风险。

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研究显示,联合应用较单药更安全可靠。

疗效评价显示伊伐布雷定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表明这一联合疗法在心衰易损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显示,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的联合应用在心衰易损期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关键词】心衰易损期、伊伐布雷定、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临床研究、药理学基础、安全性、耐受性、疗效评价、未来发展、应用前景、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心衰易损期定义心衰易损期是指心力衰竭患者在疗效不稳定、病情波动明显的特定阶段,此时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加重或加速进展的情况。

在心衰易损期,患者的心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并且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比较敏感。

对于心衰易损期的定义,临床上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症状、体征以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来判断的。

一般来说,心衰易损期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心衰易损期的判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导致心力衰竭恶化或病情波动的因素,如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

在治疗心衰易损期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合理选择药物,并进行有效的联合应用,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伊伐布雷定与美托洛尔的联合应用正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和探讨。

1.2 伊伐布雷定与美托洛尔的作用机制伊伐布雷定是一种房室结膜用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选择性抑制心室肌肥大的发生和进展,减少心室顺应性的损害,改善心功能,同时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心脏自主节律的抑制,减少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防止心衰的发生和进展。

慢性心衰,家庭护理很重要

慢性心衰,家庭护理很重要

慢性心衰,家庭护理很重要慢性心力衰竭其实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在多种心脏疾病的综合作用下所导致的,而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时,基本可以发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获得良好的病情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常言道三分治,七分养,而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养护对于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整体病症较为反复,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家庭护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使患者的个体状况得到改善,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饮食慢性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其实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尽量选择低盐、低脂和清淡的饮食。

患者每日所选择的饮食应该易消化并且富含营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每日的食盐摄入量不可超过2g,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酱菜或者腌肉等隐性高盐食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限制水分的摄入,患者每日的水分摄入量需要根据患者的汗液和尿液排泄状况来进行调整,应当尽量量入而出。

患者每日进行补水时,也尽量不要一口气喝太多的水,患者需要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来进行补水,但患者不可以饮用浓茶或者汽水等具有刺激性的饮料,更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并且戒烟戒酒。

患者在进行食物的选择时,应当尽量选择各种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例如牛奶和瘦肉等,应该多食用新鲜蔬菜以及豆制品患者每日的主食摄入量,例如面条或者米饭等,需要尽量控制在150~300g,,而患者的食物需要尽量粗细搭配,保证排泄功能,避免出现便秘的情况。

患者每日需要少吃多餐,尤其不要暴饮暴食,在摄入晚餐时不要吃得太饱,避免增加心脏的负担,而引发患者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

1.情绪慢性心力衰竭在日常生活中的病情较为持久,患者的病情痛苦,并且病程较长,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患者的病情出现急性发作的情况。

控制心率,改善慢性心衰预后的关键

控制心率,改善慢性心衰预后的关键
2 0 ( ) 6 .2 7( 3):2 8 2 ~2 8 3 . 口
f 拄校 …¨ N I l j 1 2 9
[ 2]袁 伟. 复 方血栓 通胶 囊治 疗原
慢病 管
有慢性收 缩性 心衰 患者——NY H AⅡ、
Ⅲ级患者以及阶段B、N YHA I 级 ( L V E F <4 0 %)均 必 须使 用 1 3受体阻 滞剂 且须
随 着心 衰病理 生理机 制研 究进 展 , 心衰 的治 疗 也从 经典 的 “ 强心 、利 尿 、 扩血 管 ”等改 善症状 治疗 ,过渡 到了干
心率管理 的选药
B受体 阻滞 剂
此 ,最近 心率 管理 也成 为了心衰 治疗 中
的重要 内容 。
心衰患者何时开始进行心率控制?
交感 神经 系统 激活是 心衰 患者左 心 室重 构的重要 因素 ,因此 控 ̄ I J , L 、 率 首选
预 神经 一内分 泌 系统 异常 激活 以降 低病 衰 进展 的重要 性 ,从早期 就控制 心率 可 死 率等改 善预后 治疗 。尽管 如此 ,心 力

降 低再 住院和 死亡 风险 ,改善长 期生存
譬 豁 毒 菇 蟹 爱 静
家共 识 》得 知 , 1 3 受体阻 滞剂 适用 于所
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 义 )。
“ 救 活 了 一个冠 心病 心肌梗 死 , 多了一 这 是心 衰 进 展 与 死 亡 的 危 险 因 素 。 因 个心 力衰 竭 ( 以下 简称 ‘ 心 衰 ’ )” 。 面对 逐渐增 多的 慢性心 衰患 者 ,如何 冶 疗及管理是一个愈久弥新的 话题 。
B受体阻滞剂。
相关研 究显 示 ,心 衰患 者 出院后早 期 死亡风 险最 高 ,出院6 ( ) 天 内死 亡率 及

抗心衰药物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抗心衰药物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探讨抗心衰药物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与体会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该病的治疗应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同时,心衰也是心血管系统常见多发疾病,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众健康和临床问题。

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衰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抗心衰药物治疗临床观察体会【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73-01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该病的治疗应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同时,心衰也是心血管系统常见多发疾病,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众健康和临床问题。

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衰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疗区,其中男13例,女7例;轻度6例,中度10例,重度14例;年龄40岁以下3例,40岁以上27例,平均年龄52岁;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17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依据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临床心脏病学》。

1.2主要标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劳累时呼吸困难或咳嗽、颈静脉扩张、湿啰音、心脏肥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升高(>16cmh.2o)(2.1kpa)、胸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35岁至75岁人群中,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1],且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了心衰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证实通过抑制RAS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室重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次证实RAS抑制可使心衰患者获益至今,RAS抑制剂已被公认是治疗心衰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1 RAS抑制剂药物类型传统的R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

最近上市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主要由缬沙坦和沙库巴曲按1:1 的比例结合而成。

不过二者并非简单地混合,而是以钠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其中沙库巴曲是一种脑啡肽酶(NEP)抑制剂前体药物,其最小晶体结构是由阴离子部分(6 个分子的沙库巴曲和6 个分子的缬沙坦)、阳离子部分(18 个钠盐)和15 个分子的水组成[2]。

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抑制脑啡肽酶,发挥舒张血管、预防和逆转心血管重构和促尿钠排泄等作用。

2 ARNI在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HFrEF)中的应用进展PARADIGM-HF 研究是一项大规模的Ⅲ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纳入了8442 例NYHA 分级为Ⅱ~Ⅳ级的HFrEF患者(纳入标准:LVEF≤35%、利钠肽水平升高以及之前至少接受4 周的依那普利(10 mg/d)或同等剂量的ACEI/ARB 类药物治疗),随机分配到沙库巴曲缬沙坦组(200 mg,每日2 次)和依那普利组(10 mg,每日2 次),持续随访27 个月,观察的终点指标是因心衰住院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20%,全因死亡率下降16%,心血管病死率下降20%,因心衰住院率下降21%。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摘要】重组人脑利钠肽目前作为心力衰竭的一线使用药物,主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后的泵衰竭,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迅速降低心衰患者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预后。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内源性BNP相似,可使动静脉扩张,平滑肌松弛,从而有效的扩张血管,并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046-01B型利钠肽(BNP)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内源性多肽物质,在某些病因诱导下,人体发生心力衰竭引起应激,代偿性大量产生的一种物质,是心功能紊乱最敏感及特异性的指标之一[1]。

BNP的特异性利钠肽受体可与鸟苷酸环化酶相偶联引起了细胞内cGMP的浓度升高,并达到平滑肌的舒张的效果。

作为第二信使的cGMP,通过使动脉和静脉扩张,迅速降低全身动脉压、右房压以及肺毛细管楔压,使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

BNP还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拮抗心肌细胞、心纤维原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过度激活产生的心脏毒性;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出球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力及肾小球滤过,但并不增加肾脏负担,从而促进肾小管水钠转运达到利钠利尿的作用。

BNP参与对血压、血容量以及水盐半衡的调节,增加血管通透性,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从而降低了心脏前后负荷[2]。

1.药代动力学机体主要通过内肽酶水解切割,肾脏的清除以及清除型受体与BNP的结合从而使BNP被溶酶体水解这3种途径清除BNP。

虽然BNP部分经肾脏清除,但相关研究证实,rhBNP在肾功能不全及正常肾功能患者中,因此rhBNP的清除并不明显受肾功,内源性BNP基础浓度及心衰严重程度等的影响。

2.用法用量目前推荐的rhBNP用法是:采用负荷剂量静脉推注rhBNP,随后按维持剂量进行静脉滴注。

心力衰竭与心脏康复运动

心力衰竭与心脏康复运动

心力衰竭与心脏康复运动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冠心病成为目前中国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为4.1%,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我国仍面临着高患病率、高再入院率、高死亡率的特点[1]。

心力衰竭往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但在这场战役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如何延缓心衰发展进程、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减少再入院率,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等。

1.心脏康复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组成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合理控制医疗成本。

心脏康复是指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饮食指导、规律服药、宣传教育、定期监测各项指标等,既包括心脏疾病预防及前期功能锻炼,还包括心脏疾病后期功能恢复,全程全面关注患者,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2]。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主要为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

人员构成方面,心脏康复团队一般由心血管科医师、治疗师、营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

2.运动康复是心衰康复的核心内容在心脏康复中,运动康复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把运动康复列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IA类推荐。

运动康复对心衰患者的确定效果主要有: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内皮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提高骨骼肌肌力何耐力,以及改善骨骼肌氧化酶活性等;可能带来的效果有:提高心排出量,改善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容量,降低血浆神经激素水平,改变骨骼肌组织学特点和抗炎等。

虽然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为了顺利执行运动方案,必须在运动处方制定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对患者病史资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体适能的评估,严格把握运动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争取最小风险最大获益。

除「新四联」,这些心衰用药也不能忽视

除「新四联」,这些心衰用药也不能忽视

除「新四联」,这些心衰用药也不能忽视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多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之间的协调失调所引起。

心衰是心肌病变、心脏瓣膜问题、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结果。

心衰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肌功能减退、心脏结构改变、心脏协调失调、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改变、炎症和细胞损伤及代谢紊乱等。

一、“新四联”治疗心衰的概念:"新四联"是通常用于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旨在通过同时应用四种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脏负担,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ACE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或ARBs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这类药物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心脏组织的变化。

它们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发挥作用。

(二)β受体拮抗剂(Beta-Blockers):这类药物可以减缓心率并降低心脏的收缩力,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衰症状。

(三)利尿剂(Diuretics):利尿剂可以促使体内多余的液体排出,从而减轻体内的液体潴留和心脏的负担,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醛固酮拮抗剂(Aldosterone Antagonists):这些药物有助于减少醛固酮激素的影响,防止心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同时还可以调节体液平衡。

二、治疗心衰的其他药物:(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1.概念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拮抗剂是一类药物,可以通过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等,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和影响,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这类药物对心衰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降低心脏后负荷和改善心功能。

2.作用机制:血管扩张剂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这类药物还可能改善心肌的氧供应,并减少心脏负荷,有助于提高心脏的泵血效率。

心率控制对慢性心衰病人预后的影响

心率控制对慢性心衰病人预后的影响

心率控制对慢性心衰病人预后的影响王 岩,王 冬(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摘要:目的 观察经药物强化控制心率对慢性心衰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06例我院住院或门诊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A组:心率控制组;B组:常规对照组。

两组均予利尿剂、ACEI或ARB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药物等;心率控制组监测心率,根据其心率控制情况调整用药量,或加用地高辛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强化其心率控制于55-65次/min。

监测两组病人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再入院率。

结果 强化药物治疗组病人心率、血压较对照组低;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再入院率低(P<0.05)。

结论 强化心率控制可进一步改善慢性心衰病人预后。

关键词:心率控制;慢性心衰;预后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静息心率是高血压、冠心病和慢性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种重要预测因子。

研究表明控制心率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少能量消耗的同时改善能量供给,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1]。

对我院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强化控制心率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以探讨强化控制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与其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6例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Ⅱ-Ⅲ级(NYHA分级)慢性心衰病人随访1年。

排除标准:血压≤90/60mmHg;心率≤50次/min;≥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同时合并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肺部疾病等影响心率的疾病的病人。

1.2随机分组随机分为A组(心率控制组):共105例,男性62例;B组(常规对照组):共101例,男性60例。

两组均予利尿剂、ACEI或ARB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药物等。

心率控制组监测心率,根据其心率控制情况调整用药量至患者可耐受剂量,如效果不佳,加用地高辛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每月随访,强化其心率控制于55-65次/min。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13 1 治疗依从 性 ..
从 坚持 用药 、 持 良好 生活 行 为 、 食 处 保 饮
原 因及护理对策[ ] 广 东医学,0 8 2 ( ) 64— 9 . J. 20 ,9 4 :9 65 『] 3 刘雪梅 , 陈嘉楠. 年心 力衰竭 的临床护 理体会 [ ] 护理研 老 J.
究 ,0 0 1 ( 9 :9—9 . 2 1 ,7 2 ) 8 O
方、 低强度有氧运 动 、 定期 复查 等五 个方 面进行 综 合评 估 , 随访 2 时仍 能够遵照以上 5个 方面者为完 全依从 , 4周 坚持 3— 4个 方 面者为依从 , 坚持 2个方面及 以下者则为不依从 。 13 2 预后 评价 .. 随访 2 4周时再 次根据 N H Y A心 功能分 级较 住 院前好转在 2个等级及 以上者为 良好 , 病情好转 1 等级者 为 个
心理护理 , 疏导患者 不 良情绪 , 增强战胜疾 病信 心 , 使患者 充分 了 解 C F的 自我护理知识 , H 强化用 药依从 性 的重要 意义 , 强出院 加 指导 , 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对于提 高老 年 C F患 者治疗 H
的依从性 、 改善 患者 心衰症状 、 提高生活质 量 、 改善预后具有 重要
意义 。 参考 文献
恢复 , 指导患 者 进行 饭后 步 行 、 跑 等低 强 度 运动 , 慢 避免 劳 累。 () 3 出院指导 , 责任 护士在 患者 出院 时制定个 性 化康 复计划 , 告
知患者 出院后应坚持 服药 , 将住 院期 间 的饮 食处方 印发给 患者 ,
注意 出院后继续保持 良好生 活行为及 饮食习惯 。患者应定 期来 院复诊 , 了解疾病恢复情 况。所有患 者在 出院 随访 2 以 4周后进

心衰的药物治疗修改后

心衰的药物治疗修改后
ARB也与ACEI一样,需用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晚近发表的HEEAL研究也证实ARB较大剂量(氯沙 坦150 mg/d)显著优于小剂量(氯沙坦50 mg/d) 。
窦房结起搏电流抑制剂--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用于心衰的推荐主要基于SHIFT 试验提供的证据。在包括利尿剂和金三角的基 础治疗下,该药的加用使心衰患者心率降低8 ~11次/分,而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率 较安慰剂对照组显著降低18%。各个亚组结 果与总体结果完全一致。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孰先使用?
新指南提出: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哪一种 先用均可以。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酌定。 为避免影响血压,两者一般不同时加用。
在一种药用至小到中等度剂量,且血压稳定情 况下,便可加用另一种药。然后两者交替递加 剂量,直至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醛固酮拮抗剂
醛固酮拮抗剂:传统上仅用于NYHA Ⅲ~Ⅳ 级患者 。临床研究证实,NYHA Ⅱ级患者也可以从中获益 ,使该药成为ACEI、β受体阻滞剂后又一个可以应 用于所有伴有心衰症状心衰患者,并可改善预后的 药物。同时也成为ACEI、β受体阻滞剂之后加用药 物的必然和唯一的选择。 (EMPHASES-HF试验)
在近十多年心衰的临床研究中出现这样明确的 阳性结果并不多见。
窦房结起搏电流抑制剂--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是迄今唯一的一种单纯降低心率的药物, 并未发现其对心血管系统和心脏功能具有其他影响。 因而这一研究结果也提示了一个新的理念,即单纯降 低心率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可能有益。
应用方法:起始剂量2.5 mg,2次/日,最大剂量 7.5 mg,2次/日,根据心率调整用量,静息心率控 制在60次/分左右,不宜低于55次/分。
13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何时开始使用?

慢性心衰,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慢性心衰,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会引发电解质紊乱现象。心衰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如擅自停用降压药
代表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及比索洛尔
则会引发水钠潴留,加重心衰症状。要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谨遵医
等。注意:一般待心衰症状情况稳定后,从
嘱用药,出现不适时及时就诊。很多人对长期用药抱有巨大的心理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长期维持。但其也
压力,其实不管考虑经济因素,还是药物的副作用,合理用药都是最
3.超声心动图:①可有不同程度
值)<50%,EF 值越小,心功能越差,
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
慢性心衰,
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毛家亮
4. 实 验 室 化 验 :血 浆 脑 利 钠 肽
(BNP)水平的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
末压的升高,不论是收缩功能不全和
舒张功能减低引起的心力衰竭均有
此改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有很大的
过多种医疗手段,使慢性心力衰竭
促、乏力,活动受限,还有疲倦、怕热、 50%,肺淤血主要表现为肺门血管影
可防可控。
头昏、心慌、
饮食不佳等症状。
呼吸困难是主要症状
健康随笔
心血管之友
12
多项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体征上可以看到患者常伴有双
下肢浮肿,手指按压下肢可见水肿的
增强,上肺血管影增多,出现间质性
肺水肿可使肺野模糊。
1.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
利尿剂是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
水来减轻水肿,缓解淤血症状,药物有双氢
克尿噻、速尿等。利尿剂口服,上午一次,
下午一次,下午一次最好在四点以前,用量
要根据尿量的多少加减,尿量少可以不断
的加量,直至双下肢浮肿消退,然后减量或
者停药。

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摘要】本文重点研究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慢性心衰密切相关,维生素D 的补充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表现。

研究表明,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维生素D的补充还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调控心脏功能。

维生素D补充应当被纳入慢性心衰的治疗方案中,成为心衰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的剂量和频率对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维生素D、慢性心衰、心功能、补充、治疗、研究、机制、剂量、频率、改善、影响、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缺氧和血液循环不畅。

慢性心衰患者常常出现疲劳、气促、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慢性心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维生素D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除了维持骨骼健康外,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心衰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而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加重心衰病情,影响心脏功能。

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对心衰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维生素D补充对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探讨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衰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我们将分析维生素D与慢性心衰的关系,探讨维生素D对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具体影响机制,评估维生素D补充在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作用,并讨论不同剂量和频率对维生素D补充效果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D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ATISTICS



Effects 4.8 million persons in US Costs society $20 billion annually 400,000 to 700,000 diagnosed each year Hospitalizations increased 155% over the last 20 years Expected to worsen over next decade
USE WITH CAUTION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NSAIDS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Muscle relaxants Thiazolidinediones Metformin
Staff Members


PROGNOSIS




Frequent hospitalizations Poor quality of life Increased morbidity Overall 5 year survival 50% Less than 25% receive proper medications and education LA one of lowest ranked states in HF treatment

Tymple Miller, Dietitian Kerri Ardillo, RN, Utilization Manager Keri Blanchard, Patient Educator Ghiath Mikdadi, MD Medical Lead Jennifer Moran, Statistician Joan Good, LPN Wendy Young, APRN Clinical Coordinator Ancillary staff
GOALS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t risk populations Proper treatment modalities Treat co-morbid conditions Decrease hospitalizations/ER visits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Reduce morbidity/mortality
Creating New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Heart Failure Outcomes
LSUHSC/HCSD
LALLIE KEMP MEDICAL CENTE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ROGRAM
GHIATH MIKDADI, MD WENDY YOUNG, APRN
LKRMC PROGRESS



Increased referrals to HF clinic Inpatient & outpatient education program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 Improved access to procurement program Instituted BNP level testing
DIANOSTIC TESTS



Chemistry panel CBC Lipids TSH B-type naturetic peptide level CXR, EKG ECHO/MUGA
TREATMENT



ACE inhibitors/ARB Beta blockers Diuretics HMG Co Reductase Inhibitors Dietary restrictions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Patient educ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
RESULTS (n=90)

93% on Beta blockers 94% on ACE/ARB 9 hospitalizations 4 ER visits Improved EF % (10-20%)
PLANS



Update patient database Promote networking opportunities Improved control of co-morbid conditions Discontinuation of offensive medications Outpatient IV Lasix protocol Increased community awareness Participation in Optimize HF Database
PREVENTION


Tight BP control Aggressive treatment of cholesterol Optimal care of diabetes Prevent MI, CAD Treat underlying causes Beta blockers in MI survivors regardless of 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