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数据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数据库的使用规范(摘抄整理)

关于数据库的使用规范(摘抄整理)

关于数据库的使⽤规范(摘抄整理)⼀.数据库环境:1.开发环境(dev)开发可读写,可修改表结构。

开发⼈员可以修改表结构,可以随意修改其中的数据但是需要保证不影响其他开发同事。

2. 测试环境(test)开发可读写,开发⼈员可以通过⼯具修改表结构。

3.线上环境(production)开发⼈员不允许直接在⽣产环境进⾏数据库操作,如果需要操作必须找DBA进⾏操作并进⾏相应记录,禁⽌进⾏压⼒测试。

⼆.命名规范1.基本命名规则使⽤有意义的英⽂词汇,词汇中间以下划线分隔。

(不要⽤拼⾳)只能使⽤英⽂字母,数字,下划线,并以英⽂字母开头。

库、表、字段全部采⽤⼩写,不要使⽤驼峰式命名。

避免⽤ORACLE、MySQL的保留字,如desc,关键字如index。

命名禁⽌超过32个字符,须见名之意,建议使⽤名词不是动词数据库,数据表⼀律使⽤前缀临时库、表名必须以tmp为前缀,并以⽇期为后缀备份库、表必须以bak为前缀,并以⽇期为后缀2.为什么库、表、字段全部采⽤⼩写?在 MySQL 中,数据库和表对就于那些⽬录下的⽬录和⽂件。

因⽽,操作系统的敏感性决定数据库和表命名的⼤⼩写敏感。

Windows下是不区分⼤⼩写的。

Linux下⼤⼩写规则数据库名与表名是严格区分⼤⼩写的;表的别名是严格区分⼤⼩写的;别名与列的别名在所有的情况下均是忽略⼤⼩写的;变量名也是严格区分⼤⼩写的;如果已经设置了驼峰式的命名如何解决?需要在MySQL的配置⽂件my.ini中增加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1即可。

3.表命名: 同⼀个模块的表尽可能使⽤相同的前缀,表名称尽可能表达含义。

所有⽇志表均以 log_ 开头4.字段命名表达其实际含义的英⽂单词或简写。

布尔意义的字段以is_作为前缀,后接动词过去分词。

各表之间相同意义的字段应同名。

各表之间相同意义的字段,以去掉模块前缀的表名_字段名命名。

外键字段⽤表名_字段名表⽰其关联关系。

表的主键⼀般都约定成为id,⾃增类型,是别的表的外键均使⽤xxx_id的⽅式来表明。

数据库设计注意事项

数据库设计注意事项

数据库设计注意事项⽼实说很多⼈不是很注重数据库的设计,今天看到⼀篇不错的⽂章,⾃⼰记下,如果有需要的⼈可以看看。

强调:数据库设计看似简单,但是绝对不能轻视! ⼀个成功的管理系统,是由:[50% 的业务 + 50% 的软件] 所组成,⽽ 50% 的成功软件⼜有 [25% 的数据库 + 25% 的程序] 所组成,数据库设计的好坏是⼀个关键。

如果把企业的数据⽐做⽣命所必需的⾎液,那么数据库的设计就是应⽤中最重要的⼀部分。

有关数据库设计的材料汗⽜充栋,⼤学学位课程⾥也有专门的讲述。

不过,就如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再好的⽼师也⽐不过经验的教诲。

所以我归纳历年来所⾛的弯路及体会,并在上找了些对数据库设计颇有造诣的专业⼈⼠给⼤家传授⼀些设计数据库的技巧和经验。

精选了其中的 60 个技巧,并把这些技巧编写成了本⽂,为了⽅便索引其内容划分为 5 个部分:第 1 部分 - 设计数据库之前这⼀部分罗列了 12 个基本技巧,包括命名规范和明确业务需求等。

第 2 部分 - 设计数据库表总共 24 个指南性技巧,涵盖表内字段设计以及应该避免的常见问题等。

第 3 部分 - 选择键怎么选择键呢?这⾥有 10 个技巧专门涉及系统⽣成的主键的正确⽤法,还有何时以及如何索引字段以获得性能等。

第 4 部分 - 保证数据完整性讨论如何保持数据库的清晰和健壮,如何把有害数据降低到最⼩程度。

第 5 部分 - 各种⼩技巧不包括在以上 4 个部分中的其他技巧,五花⼋门,有了它们希望你的数据库开发⼯作会更轻松⼀些。

第 1 部分 - 设计数据库之前考察现有环境在设计⼀个新数据库时,你不但应该仔细研究业务需求⽽且还要考察现有的系统。

⼤多数数据库项⽬都不是从头开始建⽴的;通常,机构内总会存在⽤来满⾜特定需求的现有系统(可能没有实现⾃动计算)。

显然,现有系统并不完美,否则你就不必再建⽴新系统了。

但是对旧系统的研究可以让你发现⼀些可能会忽略的细微问题。

⼀般来说,考察现有系统对你绝对有好处。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作用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作用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作用数据库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等方面。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数据库设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的定义、目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简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作用。

一、数据库设计的定义数据库设计是指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的过程。

它主要涉及到数据库的结构、关系、约束和操作等方面,旨在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支持业务运作。

二、数据库设计的目的数据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支持业务的发展。

具体来说,它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管理数据的结构和关系,使其更加清晰和有序。

2.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的冗余和错误。

3. 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检索效率,减少数据的重复和浪费。

4. 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泄露。

5. 支持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数据库设计的流程数据库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现等阶段。

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业务需求和数据需求,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2. 概念设计阶段:建立概念模型,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等概念,制定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

3. 逻辑设计阶段:建立逻辑模型,确定数据表、字段和关系等逻辑结构,制定ER图和关系图。

4. 物理设计阶段:建立物理模型,确定数据表的存储方式、索引、分区和备份等物理结构,制定数据库架构和数据字典。

5. 实现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创建数据表、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进行数据导入和数据转换等操作。

四、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数据库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关系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混合方法等。

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 关系型方法:采用关系代数和范式理论等方法,将数据表分解为更小的关系,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和优化。

数据库逻辑

数据库逻辑

数据库逻辑数据库逻辑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方式。

在数据库中,数据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和存储的。

这种逻辑结构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来的,它决定了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

数据库逻辑结构包括三个方面: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其中,数据模型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抽象表示方式,它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它决定了数据的访问方式和存储效率。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

在数据库逻辑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的范围和目标:确定数据库的范围和目标,包括数据的种类、数量和使用方式等。

2. 数据模型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3. 数据结构的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包括表的设计、索引的设计和视图的设计等。

4. 数据操作的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操作方式,包括查询语句的设计、事务处理的设计和安全性的设计等。

在数据库逻辑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数据库的一致性: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避免数据冲突和重复。

2. 数据库的完整性: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3. 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的泄露和损失。

4. 数据库的性能:保证数据库的性能,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和存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逻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在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时,需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方式,以保证数据库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教你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教你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教你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管理数据,提供数据的快速访问和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是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以专业的角度为读者介绍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第一章: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根据系统需求,合理地组织和存储数据,以满足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和高性能等要求。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数据库的结构应反映系统的实际需求,逻辑结构和组织结构要合理。

2. 数据库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便于后期的扩展和维护。

3. 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 数据库的设计要避免冗余和不一致,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性能问题,包括查询的效率和数据的存储空间等方面。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1. 需求分析:明确系统需求,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等方面,分析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概念模型,包括实体-联系图、数据流图等,描述数据的组织和关系。

3.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设计出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4. 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索引等,确定数据库的存储方式和存储结构。

第三章: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理念数据库规范化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冗余和不一致,提高数据库的设计质量和性能。

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理念包括:1. 第一范式: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属性值的原子性。

2. 第二范式: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不存在部分依赖。

3. 第三范式:每个非主属性只依赖于主键,不存在传递依赖。

4. BCNF范式:消除主键以外的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关系。

数据库规范化的步骤包括:1. 识别主键和函数依赖:确定实体和属性,识别主键,分析函数依赖关系。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指南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指南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指南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1)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2)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的关键所在。

(3)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数据库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技术和知识:a.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技术;b.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c.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d.应用领域的知识;二、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的结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称之为“干件”。

数据库设计应该与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结构(数据)设计:设计数据库框架或数据库结构;行为(处理)设计: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结构和行为分离的设计:传统的软件工程忽视对应用中数据语义的分析和抽象,只要有可能就尽量推迟数据结构设计的决策早期的数据库设计致力于数据模型和建模方法研究,忽视了对行为的设计如图:三、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手工试凑法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缺乏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常常又不同程度地发现各种问题,增加了维护代价规范设计法手工设计方基本思想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规范设计法(续)典型方法:(1)新奥尔良(New Orleans)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四个阶段S.B.Yao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五个步骤I.R.Palmer方法:把数据库设计当成一步接一步的过程(2)计算机辅助设计ORACLE Designer 2000SYBASE PowerDesigner四、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5.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冗余与关系优化技巧解析与实践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冗余与关系优化技巧解析与实践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冗余与关系优化技巧解析与实践摘要:数据库设计的关键目标是提高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效率,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数据冗余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合理的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过度的数据冗余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数据冗余与关系优化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解析与实践。

1. 数据冗余的含义与原因分析数据冗余是指在数据库中存储相同或类似的数据多次的现象。

数据冗余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包括需求设计不合理、未能正确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查询效率的需求等等。

数据冗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也带来了数据不一致性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冗余和一致性的平衡。

2. 数据冗余的优化策略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减少数据冗余,并通过以下策略进行优化:a.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割,避免多个值存储在同一个字段中。

b.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1NF的基础上,确保非主键字段与主键完全依赖,消除部分依赖。

c.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1NF和2NF的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即非主键字段之间不应该相互依赖。

3. 关系优化技巧关系优化技巧是指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根据数据访问的需求和流程的特点,对表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提高查询效率。

常用的关系优化技巧包括:a. 适当的使用索引:根据数据库的查询特点,合理设置索引,避免全表扫描,提高查询效率。

b. 表的拆分与合并:对于频繁查询的大表,可以考虑将其拆分成多个小表,提高查询效率。

对于有关联关系的小表,可以考虑合并为一张大表,减少查询的连接操作。

c. 垂直拆分与水平拆分:对于数据量较大的表,可以采用垂直拆分将其按业务进行拆分,降低单表的数据量。

对于数据量过大的表,可以采用水平拆分将其分散到多个物理位置上。

d. 内存优化:利用内存数据库、缓冲池等技术,将热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加快数据的读写速度。

当sqlserver数据量很大时,如何优化表格能加快处理速度

当sqlserver数据量很大时,如何优化表格能加快处理速度

表设计和查询的一些参考1.合理使用索引索引是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

现在大多数的数据库产品都采用IBM最先提出的ISAM索引结构。

索引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其使用原则如下:●在经常进行连接,但是没有指定为外键的列上建立索引,而不经常连接的字段则由优化器自动生成索引。

●在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即进行group by或order by操作)的列上建立索引。

●在条件表达式中经常用到的不同值较多的列上建立检索,在不同值少的列上不要建立索引。

比如在雇员表的“性别”列上只有“男”与“女”两个不同值,因此就无必要建立索引。

如果建立索引不但不会提高查询效率,反而会严重降低更新速度。

●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可以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compound index)。

● 使用系统工具。

如Informix数据库有一个tbcheck工具,可以在可疑的索引上进行检查。

在一些数据库服务器上,索引可能失效或者因为频繁操作而使得读取效率降低,如果一个使用索引的查询不明不白地慢下来,可以试着用tbcheck工具检查索引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修复。

另外,当数据库表更新大量数据后,删除并重建索引可以提高查询速度。

2.避免或简化排序应当简化或避免对大型表进行重复的排序。

当能够利用索引自动以适当的次序产生输出时,优化器就避免了排序的步骤。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索引中不包括一个或几个待排序的列;●group by或order by子句中列的次序与索引的次序不一样;●排序的列来自不同的表。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排序,就要正确地增建索引,合理地合并数据库表(尽管有时可能影响表的规范化,但相对于效率的提高是值得的)。

如果排序不可避免,那么应当试图简化它,如缩小排序的列的范围等。

3.消除对大型表行数据的顺序存取在嵌套查询中,对表的顺序存取对查询效率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

比如采用顺序存取策略,一个嵌套3层的查询,如果每层都查询1000行,那么这个查询就要查询10亿行数据。

大型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方法

大型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方法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 应用 系统 向复杂化 、 大型化的方 向发展 , 大型 命周期都需要 注意 , 并进行有效 工作才能达到的 。 数据库应 用也越来越 广泛 。由于 大型数据 库处理 的数据量很 大, 如果不能设 计一个合理 的数据库模 型 , 不仅会增 加客户端 和服务器端程序的编程和维护的难度 , 而且会影响系统实际运
d sg d a pl a i n,a d s me s c f p i ia i n me o s a e i e ei a p i t n n c o n o p i c o t z t t d r g v n. e i m o h Ke r s l r e d t b s a pl a i n; p ro ma c ; o tmi ai n y wo d : a g a a a e; p it o c e r n e f p i z o me od t h t
HUAN G i — u M ng h i
( et fI om t n E gneig u e T re G re o t h i,Y h n ,Hue 4 3 0 ,C i Dp.o f rai n ier ,H bi he ogsP l e nc i a g n o n yc c bi 4 0 0 hn a)
物 力。
需 的库表 , 因此数据小组最好 由熟悉业务的项 目 干组成 。 骨
< L t i S n o r= L t p o r. t e n g r % i s o B a d (i ) B adg ( w I e e s lt s ma en t ( an o r.e o r l ) / 过 H s M p g t m i a g t add ) / B d B 0 ;通 a h a 的 e 方法 获取 子

大数据量数据库设计与优化方案(SQL优化)

大数据量数据库设计与优化方案(SQL优化)

⼤数据量数据库设计与优化⽅案(SQL优化)⼀、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如果不能设计⼀个合理的数据库模型,不仅会增加客户端和服务器段程序的编程和维护的难度,⽽且将会影响系统实际运⾏的性能。

所以,在⼀个系统开始实施之前,完备的数据库模型的设计是必须的。

在⼀个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因为数据量较⼩,负荷较低。

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功能的实现,⽽很难注意到性能的薄弱之处,等到系统投⼊实际运⾏⼀段时间后,才发现系统的性能在降低,这时再来考虑提⾼系统性能则要花费更多的⼈⼒物⼒,⽽整个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个打补丁⼯程。

所以在考虑整个系统的流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在⾼并发⼤数据量的访问情况下,我们的系统会不会出现极端的情况。

(例:对外统计系统在7⽉16⽇出现的数据异常的情况,并发⼤数据量的的访问造成,数据库的响应时间不能跟上数据刷新的速度造成。

具体情况是:在⽇期临界时(00:00:00),判断数据库中是否有当前⽇期的记录,没有则插⼊⼀条当前⽇期的记录。

在低并发访问的情况下,不会发⽣问题,但是当⽇期临界时的访问量相当⼤的时候,在做这⼀判断的时候,会出现多次条件成⽴,则数据库⾥会被插⼊多条当前⽇期的记录,从⽽造成数据错误),数据库的模型确定下来之后,我们有必要做⼀个系统内数据流向图,分析可能出现的瓶颈。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致性和完整性,在逻辑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设计过多的表间关联,尽可能的降低数据的冗余。

(例:⽤户表的地区,我们可以把地区另外存放到⼀个地区表中)如果数据冗余低,数据的完整性容易得到保证,提⾼了数据吞吐速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清楚地表达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对于多表之间的关联查询(尤其是⼤数据表)时,其性能将会降低,同时也提⾼了客户端程序的编程难度,因此,物理设计需折衷考虑,根据业务规则,确定对关联表的数据量⼤⼩、数据项的访问频度,对此类数据表频繁的关联查询应适当提⾼数据冗余设计但增加了表间连接查询的操作,也使得程序的变得复杂,为了提⾼系统的响应时间,合理的数据冗余也是必要的。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是构建高效、可扩展和易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步骤。

通过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可以保证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一些基本原则:1.数据库设计原则:-概念模型:在设计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通过概念建模来理清楚系统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概念模型通常采用E-R图表示,有助于对业务规则和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设计应尽可能遵循范式规则,即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层次组织,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每一层次的范式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优缺点。

-正规化:正规化是指将大的数据库表逐步分解为较小的、精确度更高的表,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查询效率。

正规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第一正规化(1NF)、第二正规化(2NF)、第三正规化(3NF)、BC范式和第四正规化(4NF)等。

2.数据库规范化的步骤:-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是原子性的,即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数据单元。

每个字段应该包含一个唯一的值,并与其他字段无关。

-第二范式(2NF):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是依赖于部分主键。

在2NF中,每个非主键字段应该仅与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第三范式(3NF):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主键相关,而不与其他非主键字段相关。

在3NF中,每个非主键字段都应该只与主键有直接关系,而不是通过其他非主键字段间接相关。

- BC范式: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候选键有关,而不与其他非主键字段相关。

在BC范式中,每个非主键字段仅与候选键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3.数据库规范化的优点:-数据一致性: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规范化,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性。

-数据更新效率:规范化可以减少数据的重复存储和更新操作,提高数据的更新效率和性能。

高并发系统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高并发系统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高并发系统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并发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并发系统的设计对于各种互联网服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是难度极高的。

在高流量请求的情况下,系统容易出现瓶颈以及性能下降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系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是每一个互联网工程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探讨高并发系统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方案。

一、面临的技术难点1. 服务器负载均衡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服务器容易因为请求过多而崩溃。

而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请求均匀地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协调服务器资源分配。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DNS负载均衡、硬件负载均衡、软件负载均衡等。

但是每一种方法都存在对应的缺点,需要开发人员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选择和优化。

2. 并发控制当大量用户同时请求系统时,系统需要处理的并发请求过多。

这就需要进行并发控制,以防止请求处理的混乱和错误。

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证并发控制,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服务器数量、采用分布式处理技术、利用缓存技术等方式来提高系统并发处理的能力。

3. 数据库性能问题数据库是实现高并发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但是,高并发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压力也很大,容易造成瓶颈和性能下降。

因此,在高并发系统的设计中,如何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也是一个关键点。

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利用数据库的缓存机制、分库分表、数据异构等方式来优化数据库性能。

二、解决方案1、负载均衡的解决方案(1)基于DNS的负载均衡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互联网中的一项关键服务,它负责将网址转换为IP地址。

DNS负载均衡采用多个IP解析地址,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

使用DNS负载均衡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但是DNS负载均衡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即DNS缓存过程不可控,不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

(2)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硬件负载均衡是将请求直接分发到硬件上,用专用的负载均衡设备来处理请求,以实现请求均衡负载的目的。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和管理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无论是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还是小型应用的后台数据支撑,都离不开高效稳定的数据库。

因此,深入研究和掌握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对于提升系统性能、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性能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策略。

下面我们将从硬件、数据库设计、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存储优化以及参数配置等几个关键技术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硬件优化硬件是数据库性能的基础,合理的硬件配置可以为数据库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服务器的 CPU 性能至关重要。

多核、高主频的 CPU 能够更快地处理并发请求和复杂的计算任务。

对于数据量庞大、事务频繁的数据库系统,选择性能强劲的 CPU 可以显著提高处理速度。

其次,内存的大小和性能也会直接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效率。

足够的内存可以缓存常用的数据和索引,减少磁盘 I/O 操作。

采用高速的DDR4 甚至 DDR5 内存,并合理配置内存大小,能够有效提升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再者,磁盘的性能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传统的机械硬盘在随机读写性能上存在较大的瓶颈,而固态硬盘(SSD)则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使用 SSD 作为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介质,或者采用磁盘阵列(RAID)技术,如 RAID 10,可以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此外,网络带宽也是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个因素。

对于分布式数据库或者远程访问数据库的场景,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数据交互的效率。

二、数据库设计优化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实现高性能的前提。

在数据库建模阶段,要遵循规范化的设计原则,合理规划数据表的结构,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但过度规范化可能会导致过多的关联操作,影响查询性能。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反规范化设计,以减少关联操作的开销。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来判断数据库是否设计的⽐较规范。

⼀是看看是否拥有⼤量的窄表,⼆是宽表的数量是否⾜够的少。

若符合这两个条件,则可以说明这个数据库的规范化⽔平还是⽐较⾼的。

当然这是两个泛泛⽽谈的指标。

为了达到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要求,⼀般来说,需要符合以下五个要求。

要求⼀:表中应该避免可为空的列 虽然表中允许空列,但是,空字段是⼀种⽐较特殊的数据类型。

数据库在处理的时候,需要进⾏特殊的处理。

如此的话,就会增加数据库处理记录的复杂性。

当表中有⽐较多的空字段时,在同等条件下,数据库处理的性能会降低许多。

所以,虽然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允许表中具有空字段,但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若确实需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些折中的⽅式,来处理这些空字段,让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少。

⼀是通过设置默认值的形式,来避免空字段的产⽣。

如在⼀个⼈事管理系统中,有时候⾝份证号码字段可能允许为空。

因为不是每个⼈都可以记住⾃⼰的⾝份证号码。

⽽在员⼯报到的时候,可能⾝份证没有带在⾝边。

所以,⾝份证号码字段往往不能及时提供。

为此,⾝份证号码字段可以允许为空,以满⾜这些特殊情况的需要。

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则可以做⼀些处理。

如当⽤户没有输⼊内容的时候,则把这个字段的默认值设置为0或者为N/A。

以避免空字段的产⽣。

⼆是若⼀张表中,允许为空的列⽐较多,接近表全部列数的三分之⼀。

⽽且,这些列在⼤部分情况下,都是可有可⽆的。

若数据库管理员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另外建⽴⼀张副表,以保存这些列。

然后通过关键字把主表跟这张副表关联起来。

将数据存储在两个独⽴的表中使得主表的设计更为简单,同时也能够满⾜存储空值信息的需要。

要求⼆:表不应该有重复的值或者列 如现在有⼀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中有⼀张产品基本信息表中。

这个产品开发有时候可以是⼀个⼈完成,⽽有时候⼜需要多个⼈合作才能够完成。

所以,在产品基本信息表产品开发者这个字段中,有时候可能需要填⼊多个开发者的名字。

数据库性能调优方法与步骤

数据库性能调优方法与步骤

数据库性能调优方法与步骤数据库性能是指数据库在处理用户请求时的速度和效率。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数据库性能调优成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方法与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库性能调优。

1. 监控和分析数据库性能在进行数据库性能调优之前,首先需要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例如响应时间、处理能力、并发连接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数据库性能监控工具或系统日志来获取。

然后根据监控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库性能瓶颈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调优工作提供依据。

2. 优化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对于数据库性能至关重要。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合理划分表和字段,避免冗余和重复数据的存在。

多表关联查询可能会影响性能,可考虑使用索引来加速查询。

此外,对于大型的数据库应用,考虑使用分库分表等技术来分散数据负载,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 优化SQL查询语句SQL查询语句的优化对于提升数据库性能非常重要。

合理地编写和优化SQL查询语句可以减少数据库的IO操作和查询时间。

在编写查询语句时,应避免使用SELECT * 和嵌套查询,尽量使用JOIN操作来优化多表关联查询。

另外,为频繁被查询的字段和表创建索引,可以大大提高查询的效率。

4. 资源优化数据库性能调优还需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在硬件方面,可以考虑使用高性能的硬盘和存储设备,增加内存容量来提高数据库的读写速度;在网络方面,保证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避免网络延迟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此外,定期清理并维护数据库的日志、缓存和临时文件,及时清理无用的数据和索引,可以释放磁盘空间和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5. 优化数据库参数设置数据库的参数设置也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因此,通过调整数据库参数来优化性能是一种常用的调优手段。

不同的数据库系统有不同的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调整数据库的缓冲区大小、并发连接数、日志记录策略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负载情况和需求。

如何处理数据库技术中的数据冗余问题(六)

如何处理数据库技术中的数据冗余问题(六)

数据冗余是数据库技术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设计和管理数据库时,合理地处理冗余数据是提高数据质量和性能的关键。

而不仅仅是通过规范化来避免冗余,还需要考虑到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

本文将从减少冗余、合理利用冗余以及处理冗余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减少冗余数据冗余数据在数据库中占据了不少存储空间,也导致了数据更新和查询的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冗余数据的存在。

首先,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是减少冗余数据的基础。

在设计数据库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划分。

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表中,并通过合适的关系建立起数据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冗余。

其次,利用数据库技术工具来检测和清除冗余数据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通过使用数据库的去重功能、索引优化以及查看数据的频率分布等手段,可以找出数据中的冗余部分。

对于冗余数据,可以通过合并、删除或者进行备份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合理利用冗余数据尽管冗余数据可能带来一定的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合理利用冗余数据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合理利用冗余数据可以提高查询和分析的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冗余数据来优化查询性能。

通过在查询时引入冗余数据,可以避免多个表的关联操作,从而提高查询的效率。

当然,在使用冗余数据时,需要注意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引起的问题。

其次,冗余数据也可以用于数据备份和容灾。

通过在不同的地点或者存储设备中保存冗余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在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冗余数据进行数据的恢复和重建。

三、处理冗余数据的方法当冗余数据无法避免或者需要处理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处理冗余数据,以保证数据库的性能和数据质量。

首先,可以通过降低数据冗余的程度来解决问题。

在数据库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冗余度。

过高的冗余度会增加存储开销和数据更新的复杂度,而过低的冗余度则可能会导致查询效率低下。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实施步骤与问题解决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实施步骤与问题解决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实施步骤与问题解决数据库在现代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数据库的性能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高效运行,数据库性能调优成为了每个系统管理员和数据库管理员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实施步骤和问题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实施步骤1. 收集性能数据:了解数据库的当前性能表现是进行性能调优的第一步。

通过监控工具和日志分析,收集关于数据库的性能指标、查询耗时、磁盘I/O、CPU利用率等数据。

2. 确定性能问题:根据收集到的性能数据,确定存在的性能问题和瓶颈。

可能的性能问题包括慢查询、高并发、磁盘空间不足等。

3. 优化数据库设计:性能问题有时可以通过优化数据库设计来解决。

例如,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索引优化和范式处理,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数据的整体性能。

4. 优化SQL查询:慢查询是常见的数据库性能问题之一。

通过分析和重写查询语句、添加合适的索引、优化查询计划等手段,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

5. 资源优化:数据库在执行查询时占用了大量的CPU、内存和磁盘资源。

适当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如增加内存容量、调整磁盘读写队列长度等,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6. 磁盘空间管理:数据库的磁盘空间管理对性能影响较大。

通过及时清理无用的数据和日志文件、设置适当的数据库容量和自动扩展策略,可以避免磁盘空间不足带来的性能问题。

7. 定期备份和优化: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优化是保证数据库性能稳定的重要步骤。

备份可以防止意外数据丢失,优化可以清理数据库碎片、压缩数据库并提高查询性能。

8. 监控和错误排查:持续的性能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监控工具实时监测数据库性能,并分析错误日志和警告信息,可以迅速定位和解决数据库性能问题。

二、数据库性能调优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慢查询:通过分析查询语句和查询计划,并使用合适的索引、重写查询语句等手段,可以改善慢查询的性能问题。

数据库注意事项

数据库注意事项

数据库注意事项数据库是用来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工具。

在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一个良好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保持简洁:避免冗余数据和重复字段,使用规范化技术将数据分解为基本组件。

- 建立适当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等。

- 考虑数据完整性和约束性:定义适当的主键和外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考虑性能和扩展性: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性能需求,使用合适的数据库引擎和数据结构。

- 考虑安全性:对于敏感数据,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

2.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数据库在出现故障或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

在备份和恢复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备份: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合适的备份策略,如每天全量备份和每周增量备份。

- 备份数据的完整性:确保备份的数据是完整的和可用的,可以进行恢复操作。

- 存储备份数据: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和位置应该安全可靠,以免意外丢失或损坏。

- 定期测试恢复: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过程,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效率。

3.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在进行性能优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择索引:根据查询的频率和字段的选择性,选择合适的索引策略,以加快查询速度。

- 避免不必要的查询:减少不必要的查询操作,如避免使用SELECT *,只检索需要的字段。

- 优化查询语句:使用合适的查询操作符和逻辑运算符,减少查询的复杂度和执行时间。

- 合理使用缓存和缓冲区:利用数据库引擎的缓存和缓冲区机制,减少磁盘IO 操作,提高查询效率。

- 控制并发和锁定:合理设置并发操作和锁定机制,以避免死锁和数据冲突。

4.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因此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类型选择和规划(十)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类型选择和规划(十)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类型选择和规划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类型选择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正确选择和规划数据类型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有效性,提高数据库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数据类型选择和规划的一些要点。

一、确定数据类型的基本原则在选择和规划数据类型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存储需求、数据完整性、查询需求和查询性能。

1. 存储需求:数据类型的选择应该基于实际存储需求。

不同的数据类型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例如,对于一个只需要存储0和1的布尔变量,可以选择boolean数据类型,而不是使用较大的整数类型。

2. 数据完整性:数据类型的选择应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不同的数据类型对数据的约束规则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

例如,对于存储年龄的字段,应该选择整数类型而不是字符串类型,这样可以避免输入非数字字符导致的错误。

3. 查询需求:数据类型的选择应该满足查询需求。

不同的数据类型对查询的支持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查询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例如,对于需要进行范围查询的字段,应该选择数值型数据类型而不是字符串类型。

4. 查询性能:数据类型的选择应该考虑查询性能。

不同的数据类型对查询性能的影响不同,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较高查询性能的数据类型。

例如,对于需要进行模糊查询的字段,应该选择具有全文索引功能的数据类型。

二、常用的数据类型选择在实际数据库设计中,有一些常用的数据类型可以供我们选择。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数据类型及其适用场景。

1. 整数型:整数型数据类型适用于存储整数值,如人的年龄、订单数量等。

常见的整数型数据类型有tinyint、int和bigint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整数型数据类型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最小值和最大值,以避免溢出或浪费存储空间。

2. 小数型:小数型数据类型适用于存储小数值,如商品价格、订单金额等。

数据库表格列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优化

数据库表格列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优化

数据库表格列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优化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会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数据库表格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存储方式,而表格中的列定义了数据的类型和属性。

合理选择和优化列的数据类型对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空间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表格列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优化的相关问题。

1. 数据类型的选择合理选择适合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减小存储空间的消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类型和它们的推荐使用场景:- 整数类型:整数类型适合存储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字。

根据数据的取值范围,可以选择合适的整数类型,如TINYINT、SMALLINT、INT和BIGINT。

对于一些较小的数字,可以考虑使用较小的整数类型,节省存储空间。

- 浮点类型:浮点类型适合存储带有小数部分的数字。

FLOAT和DOUBLE分别可以存储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数。

需要根据数字的精度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浮点类型。

- 字符串类型:字符串类型适合存储文本数据。

VARCHAR和TEXT是常用的字符串类型。

VARCHAR适用于存储长度可变的文本,而TEXT适用于存储长度较大的文本。

需要考虑文本长度限制和查询性能来选择合适的字符串类型。

- 日期和时间类型:日期和时间类型适合存储日期和时间数据。

DATE、TIME、DATETIME和TIMESTAMP是常见的日期和时间类型。

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日期和时间类型。

- 布尔类型:布尔类型适合存储逻辑值,如真或假。

一般可以使用TINYINT(1)或BOOL表示布尔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进行,尽量避免使用过于通用的数据类型或者过大的数据类型。

2. 数据类型的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空间消耗受到数据类型选择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数据类型的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类型优化方法:- 避免使用过大的数据类型:过大的数据类型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也增加了数据的传输和处理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大型数据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2010-08-31一个面试问题,关于数据库的设计。

面试开始那位仁兄直接的说了他所面临的问题,公司数据库数据到达百万级别,以后可能会到达千万,需要一个好的设计人员对数据库进行优化设计,这里指的是不光设计符合功能需求,更加要符合性能需求,就是说数据库设计上面需要兼顾到效率。

他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一个信息表,一个类别表。

类别表中的类别成树形结构的,这个树可能会非常深,就是说类别会很多。

信息表中有所有类别的信息。

现在需要设计下类别表和信息表,使得信息表和类别表在查询的效率能够承受千万级别的数据。

我用比较正常的思维去设计,类别表中有id,name,parentid。

这时候他说如果以这种方式设计那在查询的时候不断的用嵌套的方式查询效率不行,他让我想下,我说可以将类别表分为几个小表和信息表联结查询,他说这个方法不行。

他就直接给我讲了他的方法,但是他说这个方法百万级可以,但是千万级的不行,他的方法也简单,设第一个大类为1,第一个大类下面的一个类别为2,那么在类别表中存储id name category_id1 第一大类下的一个小类 '1,2'那么在查询的时候select * from category where category_id like '1%';只要like后面不要写'%1%'。

1的前面不要写%,在效率上面还是能够承受的,这个和索引类似。

他也指出虽然这种方法提高了一定效率但是每次有一个新类别加入时候总要再次遍历整个树形类别,在适合的位置插入,这样子的方式给维护类别表格带来一定麻烦。

一个好的数据库产品不等于就有一个好的应用系统,如果不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模型,不仅会增加客户端和服务器段程序的编程和维护的难度,而且将会影响系统实际运行的性能。

一般来讲,在一个MIS系统分析、设计、测试和试运行阶段,因为数据量较小,设计人员和测试人员往往只注意到功能的实现,而很难注意到性能的薄弱之处,等到系统投入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系统的性能在降低,这时再来考虑提高系统性能则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整个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打补丁工程。

笔者依据多年来设计和使用数据库的经验,提出以下一些设计准则,供同仁们参考。

命名的规范不同的数据库产品对对象的命名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的命名、后台程序的代码编写应采用大小写敏感的形式,各种对象命名长度不要超过30个字符,这样便于应用系统适应不同的数据库。

游标(Cursor)的慎用游标提供了对特定集合中逐行扫描的手段,一般使用游标逐行遍历数据,根据取出的数据不同条件进行不同的操作。

尤其对多表和大表定义的游标(大的数据集合)循环很容易使程序进入一个漫长的等特甚至死机,笔者对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进行日终帐户滚积数计息处理时,对一个10万个帐户的游标处理导致程序进入了一个无限期的等特(后经测算需48个小时才能完成)(硬件环境:Alpha/4000 128Mram,Sco Unix ,Sybase 11.0),后根据不同的条件改成用不同的UPDATE语句得以在二十分钟之内完成。

示例如下:01 Declare Mycursor cursor for select count_no from COUNT02 Open MycursorFetch Mycursor into @vcount_no3While (@@sqlstatus=0)4Begin5If @vcount_no=’’ 条件16操作17If @vcount_no=’’ 条件28操作291……1Fetch Mycursor into @vcount_no11End21……31……41改为51Update COUNT set 操作1 for 条件161Update COUNT set 操作2 for 条件271……81……9在有些场合,有时也非得使用游标,此时也可考虑将符合条件的数据行转入临时表中,再对临时表定义游标进行操作,可时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笔者在某地市〈电信收费系统〉数据库后台程序设计中,对一个表(3万行中符合条件的30多行数据)进行游标操作(硬件环境:PC服务器,PII266 64Mram ,NT4.0 Ms Sqlserver 6.5)。

示例如下:0 1 Create #tmp /* 定义临时表*/2(字段10 3 字段20 4 ……5)0 6 Insert into #tmp select * from TOTALwhere0 7 条件/* TOTAL中3万行符合条件只有几十行*/8Declare Mycursor cursor for select * from #tmp0 9 /*对临时表定义游标*/1……索引(Index)的使用原则创建索引一般有以下两个目的:维护被索引列的唯一性和提供快速访问表中数据的策略。

大型数据库有两种索引即簇索引和非簇索引,一个没有簇索引的表是按堆结构存储数据,所有的数据均添加在表的尾部,而建立了簇索引的表,其数据在物理上会按照簇索引键的顺序存储,一个表只允许有一个簇索引,因此,根据B树结构,可以理解添加任何一种索引均能提高按索引列查询的速度,但会降低插入、更新、删除操作的性能,尤其是当填充因子(Fill Factor)较大时。

所以对索引较多的表进行频繁的插入、更新、删除操作,建表和索引时应设置较小的填充因子,以便在各数据页中留下较多的自由空间,减少页分割及重新组织的工作。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设计人员往往会设计过多的表间关联(Relation),尽可能的降低数据的冗余。

表间关联是一种强制性措施,建立后,对父表(Parent Table)和子表(Child Table)的插入、更新、删除操作均要占用系统的开销,另外,最好不要用Identify 属性字段作为主键与子表关联。

如果数据冗余低,数据的完整性容易得到保证,但增加了表间连接查询的操作,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合理的数据冗余也是必要的。

使用规则(Rule)和约束(Check)来防止系统操作人员误输入造成数据的错误是设计人员的另一种常用手段,但是,不必要的规则和约束也会占用系统的不必要开销,需要注意的是,约束对数据的有效性验证要比规则快。

所有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系统操作的类型、频度加以均衡考虑。

事务的陷阱事务是在一次性完成的一组操作。

虽然这些操作是单个的操作,SQL Server 能够保证这组操作要么全部都完成,要么一点都不做。

正是大型数据库的这一特性,使得数据的完整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众所周知,SQL Server为每个独立的SQL语句都提供了隐含的事务控制,使得每个DML的数据操作得以完整提交或回滚,但是SQL Server还提供了显式事务控制语句:BEGIN TRANSACTION 开始一个事务COMMIT TRANSACTION 提交一个事务ROLLBACK TRANSACTION 回滚一个事务事务可以嵌套,可以通过全局变量@@trancount检索到连接的事务处理嵌套层次。

需要加以特别注意并且极容易使编程人员犯错误的是,每个显示或隐含的事物开始都使得该变量加1,每个事务的提交使该变量减1,每个事务的回滚都会使得该变量置0,而只有当该变量为0时的事务提交(最后一个提交语句时),这时才把物理数据写入磁盘。

数据库性能调整在计算机硬件配置和网络设计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到应用系统性能的因素不外乎为数据库性能和客户端程序设计。

而大多数数据库设计员采用两步法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进行逻辑设计,而后进行物理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去除了所有冗余数据,提高了数据吞吐速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清楚地表达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多表之间的关联查询(尤其是大数据表)时,其性能将会降低,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端程序的编程难度,因此,物理设计需折衷考虑,根据业务规则,确定对关联表的数据量大小、数据项的访问频度,对此类数据表频繁的关联查询应适当提高数据冗余设计。

数据类型的选择数据类型的合理选择对于数据库的性能和操作具有很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也有不少的阐述,这里主要介绍几点经验。

Identify字段不要作为表的主键与其它表关联,这将会影响到该表的数据迁移。

Text 和Image字段属指针型数据,主要用来存放二进制大型对象(BLOB)。

这类数据的操作相比其它数据类型较慢,因此要避开使用。

日期型字段的优点是有众多的日期函数支持,因此,在日期的大小比较、加减操作上非常简单。

但是,在按照日期作为条件的查询操作也要用函数,相比其它数据类型速度上就慢许多,因为用函数作为查询的条件时,服务器无法用先进的性能策略来优化查询而只能进行表扫描遍历每行。

例如:要从DATA_TAB1中(其中有一个名为DATE的日期字段)查询1998年的所有记录。

Select * from DATA_TAB1 where datepart(yy,DATE)=1998注: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谢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简明现代魔法首页。

转自:/database/db_LargeScaleDatabaseDesign.ph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