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古代的文明礼仪
古代的文明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这句话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就像在古代,要是一个人不懂礼,那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
比如有个书生,自认为才华横溢,可就是不懂礼貌,去拜访别人的时候大大咧咧,结果被人拒之门外。
这不是很明显嘛,不懂礼可不行。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论语》。
意思是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
好比有个官员,对百姓的事情认真负责,又很有礼貌,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要是都像他这样,那社会得多和谐呀。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说的是礼节重在相互往来。
有来无往,不符合礼节;有往无来,也不符合礼节。
就像朋友之间,你送我个礼物,我也得回送一个呀。
不然多不好意思,这就是礼尚往来嘛。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人要是不讲礼,就没法生存;做事要是不讲礼,就不能成功;国家要是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大家都不讲礼,那不得乱套呀。
就像一个大家庭,没有规矩,怎么能和睦呢。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就是因为有礼节。
可不是嘛,动物们可不懂什么礼仪。
比如在宴会上,人们彬彬有礼,互相谦让,这多好呀。
要是都像动物一样争抢,那可不得了。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
有广博的见识,超强的记忆力却能谦让,做善事很勤勉而不懈怠,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
就像有个学者,知识很丰富,但从不骄傲,还经常帮助别人,这才是君子风范呀。
要是都这么有教养,世界得多美好。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色要端庄,不要说错话。
就像有个君子,不管面对谁,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是我们都能这样,那肯定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礼者,人道之极也。
中国古代有关文明礼仪的佳话
中国古代有关文明礼仪的佳话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文明礼仪的佳话,这些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佳话:
1. 《左传》中的“礼尚往来”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问国师荀息:“朝廷上应该如何礼待外国使者?”荀息回答:“礼尚往来,不可不给。
”这句话强调了外交礼仪的重要性,表达了应该以礼待人的原则,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
2. 《孟子》中的“三仕三不识”故事:
孟子曾经在不同的地方担任官职,但他一直保持了一贯的言行,不因地位而改变态度。
他说:“三仕三不识,民生之常也。
”这个故事强调了不论身处何境,都应该保持谦虚、诚实和礼貌的态度。
3. 《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的弟子曾问他,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应该怎么做。
孔子回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强调了对待客人的热情和善意,以及应该保持礼仪和宽容的态度。
4. 《淮南子》中的“六亲不和”故事:
《淮南子》中有一则关于如何待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家中六亲不和,却在外面待人非常友善。
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在家中我可以随意,但在外面我要以礼待人。
”这个故事强调了在不同场合保持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这些佳话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文明礼仪的重视,强调了尊重他人、保持诚实和谦逊、以礼待人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篇1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
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
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结合文化和礼之起源,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礼之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具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
(二)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在敬意的态度外在表现化的动作。
即通过一定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
(三)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
通过多样性的仪式,表现出行礼人对人对己的敬意、爱戴和重视。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超星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超星一、引言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文明被视为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通过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超星是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的超星进行探讨。
二、超星的定义超星是指古代中国礼仪中对身份高贵或者地位显赫的人进行尊称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把国君、贵族、文人等高贵身份的人称为超星,以显示他们的崇敬和尊重。
超星一般由称谓与尊称两部分组成。
称谓是指对身份高贵人物所使用的称呼词,尊称则是加在称谓前面用来表示尊重和崇敬的词语。
三、超星的种类超星在古代中国可以分为多个种类,以下是其中的几种常见超星:1. 君王超星君王超星是指对中国古代国君的尊称。
在古代,中国君王一般以“陛下”、“圣上”、“皇上”等尊称来表示对其的敬意和崇拜。
君王超星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对君主权威的尊崇,也体现了臣民对君王的忠诚和服从。
2. 贵族超星贵族超星是指对古代中国贵族的尊称。
在古代社会,贵族地位高贵、身份显赫,人们通过对贵族使用超星来展示对其崇敬和尊重。
比如,对于公主可以称为“公主殿下”,对于王爷可以称为“王爷殿下”,对于贵族妇女可以称为“夫人”。
3. 文人超星文人超星是指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尊称。
中国古代文人是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以才华出众和文化修养高深而受到尊重。
人们通过对文人使用超星,如“先生”、“公子”等来表示对其的敬意和崇拜。
4. 圣人超星圣人超星是指对古代中国圣人的尊称。
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圣人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和伟大智慧的人。
对于这些圣人,人们通过对其使用超星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崇拜,如“大圣人”、“圣贤”。
四、超星的重要性超星作为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超星的几个重要意义:1. 礼仪秩序稳定超星的使用可以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
中华传统礼仪有哪些
中华传统礼仪有哪些中华传统礼仪1、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2、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4、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5、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中华传统礼仪知识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仪式之美文明的秩序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仪式之美文明的秩序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仪式之美 - 文明的秩序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礼仪就成为了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礼节,古代中国人传承和弘扬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它不仅代表着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更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共处、互敬互让的追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仪式之美。
一、仪式的形式和内涵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仪式多种多样,包括封禅、朝贡、祭祀、婚礼等。
这些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的表达,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体现。
比如,封禅仪式是古代帝王登基之后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仪式,它代表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展示了帝王与天地之间的联系。
祭祀仪式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仪式之一,通过向神灵祭祀,人们向上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敬畏之情,向社会表达了对祖先的追思和感念之情。
这些仪式的形式不同,但它们表达的是同样的美与秩序,成为古代中国文明的象征。
二、礼仪的意义与作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庄重的形式,更是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礼仪规范,古代中国人在生活中建立了一种秩序感,使得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礼仪还可以提升人的修养和素质,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古代儒家提倡的“仁爱之道”正是通过礼仪的规范实现的,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互敬互让、和睦相处的道德准则。
礼仪还可以加强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通过共同参与仪式和仪态的展示,人们能够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建立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三、古代礼仪文化的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不仅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古代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演变,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礼仪仪式的国度。
现代的国事活动、重大庆典仍然离不开古代礼仪的影响。
例如,国庆阅兵式等庄严的仪式都是古代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它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同时,古代礼仪文化也为中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传统资源,通过对外交流和交往,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彼此的友好关系。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中有关文明礼仪的部分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1. 《尚书》中有许多篇章涉及到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周书·秋官》中提到:“敬天之事,敬地之事,敬神明之事,尽礼之事。
”这是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尊重天地、敬仰神明、恪守礼法的要求。
2. 《礼记》是一部专门讲述礼仪的经典,其中的《礼运》篇提到:“礼者,人之大节也。
”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人们应当以礼为准则来行事。
3.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学而》篇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修养和礼仪。
4.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格物致知》篇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说要先修身,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礼仪,然后才能治理家庭、国家和世界。
5.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道》篇中提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这是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内心,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
6.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尽心上》篇中提到:“言必信,行必果。
”这是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要充分信守承诺,言出必行,行动果断而坚决。
7. 《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礼法各得其宜,可谓大同矣。
”这是指礼仪规范应当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人物的特点来确定,但最终目的是达到和谐统一。
8.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其中的《系辞传》中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生。
”这是强调人们应当顺应天地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以生命和生活为中心,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
9.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其中的《齐物论》中提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这是指礼仪和道德修养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如果不注重礼仪规范,就会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混乱。
10.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小雅·鹿鸣》中提到:“鹿鸣于飞,集于苞栩。
古代礼仪文明的当代价值
古代礼仪文明的当代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其中礼仪文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礼仪文明的发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当代价值。
本文将从礼仪文明的历史演进和当代应用两方面来探讨古代礼仪文明的当代价值。
一、礼仪文明的历史演进古代礼仪文明是指古代人们在社交、仪式、宴会等场合中所遵循的一套规范,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礼仪已经成为统治阶层权力的标志。
礼仪的制定和实施,使得统治者能够更好地掌控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礼仪的执行也增强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互信和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仪文明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唐宋时期,礼仪文明达到了一个高峰。
皇室和贵族的礼仪规范已经非常完备,这些规范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
这些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强化了统治者的权威,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
二、礼仪文明的当代应用虽然古代礼仪文明已经历了千年,但其价值观念和实践方法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1. 礼仪文明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在当代社会,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仍需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商务谈判中,我们需要注意言行举止,注重细节,以显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诚信。
在家庭聚会中,我们需要注重礼节,尊重长辈,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在各种社交场合中,礼仪的正确运用,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提升个人形象。
2. 礼仪文明在教育中的应用在教育中,礼仪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表达感谢和尊重,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在未来的职场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 礼仪文明在旅游中的应用在旅游中,礼仪文明也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地是一个公共场所,游客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破坏环境和当地文化。
同时,游客们也需要尊重其他游客的权益,保持文明的游览方式,以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
三、结语古代礼仪文明虽然已经历了千年,但其价值观念和实践方法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礼仪大全
中国古代礼仪大全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人们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了悠久的传统美德。
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我们不要将这些传统遗忘,快来学习~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
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古代宾礼之一。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古代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
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
古代中国的礼仪由于其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备受瞩目。
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
祭祀是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祈祷,也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更加复杂和庄重的仪式,形成了独特的礼仪体系。
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尊卑有序。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按照社会地位和年龄来确定身份和地位,礼仪也是根据这种尊卑有序的原则来制定的。
在官方场合,不同官员的礼仪规范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享有更高的礼遇和尊重。
在家庭中,长辈和年长的亲戚也享有更高的地位,年轻人需要向他们行礼以示尊重。
这种尊卑有序的礼仪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礼仪还注重细节和形式。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细节和形式非常讲究,认为这是体现尊重和礼貌的重要表现。
比如,在宴会上,人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坐下,使用特定的餐具和酒杯,而且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古代婚礼中,新郎新娘需要穿着特定的礼服,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行礼。
这些细节和形式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也强调和谐和亲和。
礼仪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友好。
在交往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例如问候礼、辞别礼、礼尚往来等。
通过这些礼仪行为,人们能够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这种和谐和亲和的礼仪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古代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
古代中国的礼仪注重尊卑有序、细节和形式、和谐和亲和,这些观念和实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古代文明礼仪
古代文明礼仪
古代文明的礼仪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所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用于指导人们的言行举止,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礼仪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和仪式,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生活,包括社交、婚丧嫁娶、宴饮、服饰等。
在古代社会中,礼仪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统治者展示威望和权威的重要方式。
因此,古代礼仪通常以尊卑有序、等级分明为基础,并注重仪式的庄重和正式。
古代社交礼仪要求人们在互动中表现出尊重和谦和的态度,包括尊称与被尊称者的称谓和礼节,以及交往中遵守的规范。
例如,见面时要行礼致意,遵守正式的问候礼仪,如鞠躬、拜访等。
另外,古代社交礼仪还包括宴请礼仪,如宴席的座次安排、用餐的顺序等。
婚丧嫁娶是古代礼仪中重要的部分。
在古代,婚姻被视为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婚礼具有非常庄重的仪式,包括聘礼、迎亲、婚宴等环节,以及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福仪式。
而丧葬礼仪则包括告别仪式、丧服、祭祀等环节,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和追思。
古代服饰礼仪也非常重要,人们的着装和穿戴常常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在不同的场合和身份下,人们要穿戴不同的服饰,以示身份和地位的区别。
古代服饰礼仪还包括头饰、鞋袜、饰品等方面的规定。
总的来说,古代文明的礼仪是一套复杂严谨的行为规范,涉及到人们的各个方面的生活。
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和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古代文明礼仪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
他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
后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形成了“五礼"。
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五礼”的内容: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分。
一、古代政治礼仪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1.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
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古代文明礼仪
古代文明礼仪文明的灿烂光华。
作为记录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蕴涵大量的古代礼仪,中学语文教材上也涉及许多。
了解它,不仅欣赏到古代礼仪文化,而且帮助读者,特别是中学生扫除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
古代礼仪,包括“吉”、“嘉”、“军”、“宾”、“凶”五个方面,下面结合中学教材,历历介绍给中学生朋友。
一、吉礼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宗庙• 《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牺牲玉帛”是祭宗庙的祭品,祭者将之列于神案之上,祈求祖先之灵的护佑。
•拜先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我”入塾之初,便被领着拜匾和鹿,“算是拜孔子”,这也是吉礼的一种。
•腊祭• 古人在岁末祭社(即祭土地神),祈求生命之本――农业的丰收,是为腊祭。
如《祝福》中写道“天地众神歆享了牲醴和香烟”,这便是祭者所期望的结果;又如《社戏》中所描述的“社戏”,也是为祭土地神而举办的大型民间活动。
现今民间所谓“送灶”,则是“腊祭”的遗留。
二、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宴礼• 古礼规定,在宴饮之时,配以乐舞,是为宴礼。
如《醉翁亭记》中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即管弦乐曲)便是宴礼的一部分。
•投壶之礼• 这种礼节是从古人宴时骑马射箭取乐演化而来的,“投壶”即把箭投入壶中,壶束颈鼓腹,其中盛以小豆,使箭投入后不至于弹出,一般距投者三箭半,投中者罚不中者饮酒,以此活跃宴饮气氛。
如《醉翁亭记》中所说的“射者中”,其中“射”即投壶。
•尊老之礼• 《陈涉世家》中写陈涉入陈之后,“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议事”,“三老”指三种老人,一是贵族中的老者,称为“阁老”;二是平民中的老者,称为“庶老”;三是为国捐躯者的老人,称为“死政者之老”。
这三种老人国家给以优待,声望极高。
课文中的“三老”显然不指“阁老”,而陈涉召之的目的,无非是看中其声望。
三、宾礼接待宾客之礼。
•朝觐之礼• 古时候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或霸主,是为“朝觐之礼”,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燕魏韩赵“皆朝于齐” 闶钦庵掷窠凇?BR>•会同之礼• 古时候诸侯四方会齐,共聚一堂,规模宏大,是为“会同之礼”。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故事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故事篇一: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礼仪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礼仪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出极其绚烂的精神文明。
中国人也因此以勤劳智慧、好学进取的形象和彬彬有礼、和睦谦逊的风貌著称于世。
我国古代的礼仪正体现了这种文明风貌。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概念。
礼,指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既是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准则,又是一种社会意识观念。
仪,指的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依据礼的规定,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几乎渗透在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到家庭,从宫廷到民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尊老爱幼等,无不体现着礼仪。
古代礼仪制度——五礼,指的是学校的礼仪制度、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礼器、礼服和礼乐、卤簿车仗等几个方面。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古代日常生活的礼仪。
一、仪表举止首先是仪表礼貌,讲究“正”、“洁”,冠正,衣洁。
行冠礼后的男子,出门若不戴冠,或戴冠不正,都被视为无礼。
当众免冠表示请罪、谢罪。
其次是礼节,有各种用于交际的拜礼和揖礼。
在周代已有九种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凶拜、吉拜、奇拜、褒拜、肃拜。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
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稽首,是拜礼中最隆重的的一种,使用场合主要是官场,特别是臣子拜见帝王时。
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顿首,较稽首礼轻,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
行顿首礼时,跪地叩首,至地则举,顿,即时间短暂。
其他和稽首相同。
“顿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李陵《答苏武书》末尾称“李陵顿首”,丘迟《与陈伯之书》末尾称“丘迟顿首”,就是其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色,成为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礼仪文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一、课程简介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文化、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对古代礼仪制度、礼仪文化及其演变的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古代礼仪文明强调道德伦理,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
通过学习礼仪文明,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他人、守时守约等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古代礼仪文明注重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代礼仪文明中包含丰富的艺术元素,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课程内容1. 古代礼仪制度。
学习古代礼仪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了解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并探讨其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作用。
2. 礼仪文化。
学习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古代人们的礼仪观念、礼仪习俗以及礼仪仪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明素养。
3. 礼仪之道。
学习古代礼仪之道,探讨礼仪的精神内涵和道德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4. 礼仪教养。
学习古代礼仪教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规范,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共同深入探讨古代礼仪文明的相关知识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
一、古代的礼仪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流传的言行举止等基本仪表行为的道德准则。
中国最规范的礼仪形成于周朝,圣人周公制订了成套的礼仪。
到了圣人孔子时代,他志在恢复周礼,于是孔子特意整理了《礼记》,希望中华民族流传这个完整的礼仪。
中国的《礼记》中记载了五种礼仪。
五礼分别是“吉、凶、军、宾、嘉”1.吉礼:指祭祀天神、祖先等仪礼:2.凶礼:指丧葬仪礼;3.军礼:指与军事相关的仪礼;4.宾礼:指宴请宾客的仪礼;5.嘉礼:指成年和婚姻仪礼。
五礼是中国古代吉祥、残酷、军事、礼仪、客礼的总称。
二、古人常用传统日常礼仪1、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2、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鞠躬礼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仪,双手合十(一般是右手握拳,左手放在右手上)举至胸前,站立不俯,表示一般的礼貌。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地位高的人经常向地位低的人鞠躬作为回报。
在传统社会中,对至尊者还有一种跪拜仪式,即跪在地上,头和手有节奏地触地,称为磕头。
如今,跪拜仪式只能在偏远乡村的新年活动中看到,一般不再实行。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 2、礼仪的形成时期:周朝
• 夏礼:目前几乎无法全面查证。
• 殷礼:已经存在着不止一部以“礼”为主题 的 经典性著作。
• 周礼:使三代以来的传统之礼得到了极高程 度的理论提升,为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 邦”N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周朝前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个君主, “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 声兴”。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礼仪的文化内涵
•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 化。农业大国靠天吃饭,孕育了“天人合一”的哲 学思维,世俗社会以“和”为贵,催生出“君子风范” 的礼仪文化,二者共同展示了礼仪之邦的深刻内涵。 中国关于礼仪的典故很多,体现出中华民族素 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 之邦。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 孔子对礼仪的两个主要贡献 有教无类 孔子自己办学的地点选在孔子故宅西边,一个有 杏树的地方,筑一个台子当讲台。这就是今天我 们看到的孔庙杏坛。课程定为六艺,这六门课分 别是:礼、乐、射、御、书、数。用今天的话来 说,礼是礼仪,乐是音乐,射是军事,御是驾驶, 书是书法,数是数学。
• 孔子教育政策是有教无类,招生,不分年令,不 问出身,不分国藉。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 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典故1:孔融让梨(谦和礼让)
• 背景材料:孔融(153—208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 家,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 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 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 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 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的道理,使全家人都 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 结友爱的典范。
古代文明礼仪常识
古代文明礼仪常识————————————————————————————————作者:————————————————————————————————日期:古代文明礼仪常识【篇一:古代文明礼仪】我国古代文明礼仪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
他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
后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形成了“五礼”。
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五礼”的内容: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分。
一、古代政治礼仪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1.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 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的古诗词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的古诗词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文明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文明礼仪。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的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1、《经》唐李峤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译文:汉代学术之风盛行,朝廷大义当道。
五千个人都能阐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讲好礼仪。
学士们身穿各色衣服,笼子里装满了黄金,大家也不理睬。
谁的学识最渊博呢?大家一起来吟诗作对。
2、《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霸》宋林同幼也知孝让,居然合礼仪。
休疑汝尚小,须信我饶为译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顺礼让,谈到礼仪滔滔不绝。
别怀疑他年龄很小,应该相信他很有教养。
3、《绝句》宋吕希哲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
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
译文:学习文明礼仪的人从几百人变成了几千人,这是顺应上天的安排啊。
寒冷了就加衣服,饥饿了就吃饭,孰轻孰重大家自有判断。
4、《礼记·经解》商朝荀子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译文:文明礼仪对一个来说,应该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晒直的绳子不能弯曲一样。
5、《绝句》宋王大烈弧矢重悬旧礼仪,郎君又产玉麟儿。
便烦着眼从头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译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温习一遍旧时的礼仪,郎君又写下了玉麟儿这样的佳作。
耐心地从头看完,确实让人赞叹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答案:D
20表达敬意的原则不包括()。1.0分
A、
尊老
B、
敬长
C、
尊师
D、
尊幼
我的答案:D
21“男女之大防”出自()。1.0分
A、
《中庸》
B、
《坊记》
C、
《论语》
D、
《缁衣》
我的答案:B
22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献研究家和语言学家是()。0.0分
A、
启功
B、
王国维
C、
陈寅恪
A、心B、眼源自C、耳D、
口
我的答案:C
48“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出自()。1.0分
A、
《孝经》
B、
《孟子·告子上》
C、
《论语·卫灵公》
D、
《论语·阳货》
我的答案:D
49影片《铁人》讲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事?()1.0分
A、
哈尔滨
B、
北京
C、
秦皇岛
D、
大庆
我的答案:D
50陕西人喜欢唱的是()。1.0分
34殷墟王陵区每一个墓里面都埋着一个周王。()1.0分
我的答案:×
35《弟子规》认为无谓的是非不要参与。()1.0分
我的答案:√
36秦穆公,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1.0分
我的答案:√
37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1.0分
我的答案:√
38“曲礼”中的“曲”是“大”的意思。()1.0分
纳采
我的答案:D
26“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出自()。1.0分
A、
《论语·阳货》
B、
《礼记·乐礼》
C、
《列子·汤问》
D、
《孟子·告子上》
我的答案:B
27孔子最得意弟子,也是最好学的弟子是()。0.0分
A、
子路
B、
子思
C、
颜回
D、
冉求
我的答案:A
28《小学》的作者是()。1.0分
A、
我的答案:√
24“通过音乐解决心的问题”是道家的思想。()1.0分
我的答案:×
25“复圣”指的是孔伋。()1.0分
我的答案:×
26舜是一个大孝子。()1.0分
我的答案:√
27《诗经》的十五个国风是采风采来的。()1.0分
我的答案:√
28儒家文化反对笄礼。()1.0分
我的答案:×
29孔颖达,字冲远,是宋代经学家()。1.0分
A、
父子
B、
兄弟
C、
君臣
D、
夫妇
我的答案:A
32《礼记·儒行篇》中“儒有委之以货财”中“委”的意思是()。0.0分
A、
委托
B、
积
C、
借
D、
送
我的答案:D
33把射箭改为一个礼,通过射箭礼来推行的是()。0.0分
A、
仁爱思想
B、
艺术
C、
法律意识
D、
道家思想
我的答案:C
34《弟子规》中“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中“劝”的意思是()。1.0分
A、
仁
B、
义
C、
勤
D、
礼
我的答案:D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之口。1.0分
A、
范仲淹
B、
陆游
C、
杜甫
D、
王之涣
我的答案:A
9政论源于以下哪部经典著作?()0.0分
A、
《尚书》
B、
《礼记》
C、
《诗经》
D、
《周易》
我的答案:B
10以下哪项是地支?()1.0分
A、
辛
B、
壬
C、
戊
D、
申
我的答案:D
孟子
B、
朱熹
C、
李毓秀
D、
老子
我的答案:B
29《国史大纲》的作者是()。1.0分
A、
高尔基
B、
顾炎武
C、
钱穆
D、
胡适
我的答案:C
30关于周公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0.0分
A、
又称周文公
B、
西周初期神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C、
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
D、
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
我的答案:A
31什么关系是人类社会所有伦理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0.0分
49戴高乐曾经是一位教德语的教授。()1.0分
我的答案:×
50《吕氏春秋》不涉及音乐方面的内容。()1.0分
我的答案:×
我的答案:×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1.0分
我的答案:√
20君子有九思,其中“九思”不包括视、色、疑。()1.0分
我的答案:×
21《小学》在内容上有完善的体系。()1.0分
我的答案:×
22儒家一直很看不起妇女。()1.0分
我的答案:×
23风俗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1.0分
我的答案:√
14乡饮酒礼中有乐教。()1.0分
我的答案:√
15人应该经常审视自己是否还是一个真实的存在()。1.0分
我的答案:√
16乡射礼结束后,大家喝酒,一般宾先行,主动离开。()1.0分
我的答案:√
17现今存在有很多被确认的夏朝遗址。()1.0分
我的答案:×
18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清初军事家。()。1.0分
1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1.0分
A、
《原道》
B、
《逍遥游》
C、
《中庸》
D、
《春秋》
我的答案:C
12《大章》是哪个盛世的代表歌曲?()1.0分
A、
禹
B、
顺
C、
汤
D、
尧
我的答案:D
13中国人结婚的传统色彩是()。1.0分
A、
黑色
B、
纯白色
C、
大红色
D、
桃粉色
我的答案:C
14()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1.0分
D、
李斯
我的答案:B
23哪朝人发明了三跪九叩?()1.0分
A、
唐朝人
B、
宋朝人
C、
清朝人
D、
南北朝人
我的答案:C
24经调查,大概有多少女性对自己的长相不自信?()0.0分
A、
0.2
B、
0.35
C、
0.54
D、
0.7
我的答案:D
25除哪个外,其他三项是同一个意思?()1.0分
A、
纳征
B、
纳成
C、
纳币
D、
C、
孟子
D、
郑玄
我的答案:A
17《谏逐客书》作者是()。1.0分
A、
廉颇
B、
司马相如
C、
司马迁
D、
李斯
我的答案:D
18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为己任。()1.0分
A、
天下
B、
个人发展
C、
自我价值观
D、
家庭
我的答案:A
19奥运礼仪小姐的训练是()。1.0分
A、
文明的象征
B、
一种社会的进步
C、
精神的充足
D、
A、
互相宣扬
B、
互相诽谤
C、
互相吹捧
D、
互相鼓励
我的答案:D
35礼仪之始在于()。1.0分
A、
正衣冠
B、
梳容颜
C、
顺言辞
D、
端行为
我的答案:A
36士冠礼共有几次?()1.0分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四次
我的答案:C
37现今梅毒感染率已经是90年代的多少倍?()1.0分
A、
2
B、
10
C、
25
D、
50
我的答案:×
30三献官指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1.0分
我的答案:√
31澳洲发展缓慢的一些地区,还存有成人仪式,成年礼的科目有负重跑、攀岩、忍受毒虫叮咬等。()1.0分
我的答案:√
32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礼仪。()0.0分
我的答案:×
33彭林老师主张大家高调做事。()0.0分
我的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古人过生日的传统习俗是()。1.0分
A、
吃面
B、
唱英文生日歌
C、
吃蛋糕
D、
喝酒
我的答案:A
2提亲一般要带疏雁,经专家考证,疏雁就是()。1.0分
A、
野鸭子
B、
大雁
C、
鸡腿
D、
牛肉
我的答案:A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1.0分
A、
日本
B、
中国
C、
朝鲜
D、
韩国
A、
墨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孔子
我的答案:D
45“贤贤易色”中第一个“贤”的词性是()。1.0分
A、
名词
B、
动词
C、
形容词
D、
副词
我的答案:B
46记录了8个国家的历史,被称为“八国春秋”的是()。1.0分
A、
《中庸》
B、
《史记》
C、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