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免疫学 简答题
植物免疫学
植物免疫学名词1.生理小种:是病原菌种、变种或专化型内形态特征相同,但生理特性不同的类群,可以通过对寄主品种的致病性,即毒性的差异区分开来。
2.变种:除了寄生专化性差异外形态特征和生理性状也有所不同。
3.专化型:并无形态差异,但对寄主植物的属和种的专化性不同。
4.致病变种:细菌在种下设置致病变种,系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来划分的组群,相当于真菌的专化型。
5.毒素: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非酶类化合物,亦称微生物毒素,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诱发植物产生与微生物侵染相似的症状。
6.定性抗病性:抗病性若用定性指标来衡量和表示,则称为定性抗病性,亦称为质量抗病性。
7.定量抗病性:用定量指标来表示的抗病性称为定量抗病性,亦称数量抗病性。
衡量抗病性的定量指标种类很多,如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等。
8.病害反应型:即是一种定性指标,它反映了寄主和病原物相互斗争的性质。
9.主动抗病性:诱导性状所确定的抗病性为主动抗病性,是病原物侵染所诱导的。
最典型的为过敏性坏死坏死反应。
10.防卫反应:植物主动抗病性反应也称为防卫反应,防卫反应的发生反应了侵染诱导的植物代谢过程的改变。
11.过敏性反应:又称过敏性坏死反应,简称HR反应,指植物对不亲和性病原物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的现象。
发生此反应时,侵染点细胞及其邻近细胞迅速死亡,病原物受到遏制。
12.主效基因抗病性: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被称为单基因抗病性或寡基因抗病性,统称为主效基因抗病性。
13.微效基因抗病性:由多数基因控制,各个基因单独作用微小,这称为多基因抗病性或微效基因抗病性。
14.幽灵效应:被病原菌克服的主效基因对定量抗病性有所贡献,但并不能用以完全说明定量抗病性,主效基因抗病性这种作用被称为残余效应或幽灵效应。
15.小种专化抗病性:农作物品种的抗病性可能仅仅对某个或某几个小种有效,而不能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类型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
植物分子免疫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植物分子免疫学》术语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Singal transduction信号转导:受体与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然后发送信号来触发细胞内的途径的过程。
通常指从细胞识别和接收外源信号开始、到特定的效应(结构)基因诱导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应答的一系列反应。
2. Basal defense pathway抗病防卫基本信号通路:根据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乙烯(Ethylene, ET)在植物防卫中作为内源信号的作用,分别由这三种激素介导的抗病性发生过程,被称为植物抗病防卫基本信号通路。
3. Guard hypothesis警卫学说:警卫学说是解释R与Avr蛋白质如何间接发生相互结合、从而引导抗病性信号传导的一种假说。
它认为病原物的Avr 是一种寻靶分子,通过寻找植物的R、并与之结合,抑制R的功能,从而使病原物能够在植物上成功定殖。
同时,植物体内的保卫分子通过监听病原物Avr信号,并抢先与之结合,保卫了R免受Avr 结合,从而使R的功能得以发挥。
4. Nucleocytoplasmic trafficing核质转运过程:以核质侧核膜高RanGTP和胞质侧核膜高RanGD P浓度的不对称性为转运基础,由核膜Ran蛋白水解GTP为转运提供能量并需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过程。
核质转运过程是真核生物对信号传导进行精密调控的重要途径,核输入载体蛋白(MP)和核孔蛋白(Nup)对此承担重要功能。
植物擅长使用这两类蛋白质对抗病防卫反应信号传导进行调控,影响多种激素信号传导通路。
5. Epistasis analysis上位性分析:某一基因受不同位点上别的基因抑制而不能表达的现象。
如果b基因存在时A与a的表型效果难以区别,此时b基因便是A基因的上位(epistatic),A基因是b基因的下位。
二、选择题(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勾,每个选项4分,共20分)1. 可以影响NPRI功能的蛋白质有:A. Caspae-9B√.COI1C√.IMPα3D. TTG2E√.SNC1三、简述植物抗病蛋白(R)信号传导的主要环节(20分)抗病基因介导信号传导的关键环节包括识别和信号传导。
植物免疫学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1、抗病性(resistance)-就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与损失程度得一类特性。
抗病性就是指寄主植物抵抗或抑制病原物侵染得能力.不同植物对病原物抗病能力得表现有差异。
2.避病性(avoidance):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得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得现象。
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得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3、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就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得综合指标。
4、毒素(toxin):就是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得,能在非常低得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得非酶类化合物。
5、抗病性(resistance to disease):就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与损失程度得一类特性。
6、耐病性(tolerance):一些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物浸染以后,虽然表现明显得病害症状,甚至相当严重,但仍然可以获得较高得产量。
有人称此为抗损害性或耐害性。
7、真菌(fungus):就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得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或(与)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得丝状营养体,典型得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得细胞壁。
8、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就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得、物理得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得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也称为植物抗毒素,它就是由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或者作为伤害与其她生理刺激而产生得一种抗生素。
泛指对病原物有杀伤作用从而减轻对植物得侵染与致病能力得非酶类小分子化合物.植物保卫素对真菌得毒性较强、9、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得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得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与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得单倍体得过程。
植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寄生性(parasitism)---指病原物在寄生植物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寄主范围host range -指病原物所能寄生的所有寄主植物的种类。
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病变的能力。
亲和性(compatibility)---病原物克服寄主的抗病性,寄生物致病,病原物感病。
非亲和性(imcompatibility) ---病原物不能克服抗病性,寄生物不具有致病性,寄主表现抗病。
毒性(virulence) ---狭义是指小种对品种的致病性。
如锈菌、白粉菌、霜霉菌。
寄生专化性:--- 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属、种或品种的寄生选择性。
寄生性越高,专化性越高;反之越弱。
存在种内分化变化。
变种variety, var. 专化性存在差异,形态特征或生理性状也有所不同。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 sp. 无形态差异,但对寄主的属或种的专化性不同。
致病变种pathovar, pv. , 还可分“小种”或“致病型”。
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划分。
株系strain 寄主专化性、致病性、血清学特点或介体传毒。
专化性的差异,复杂。
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指病原菌种、变种或专化型内形态特征相同,但生理特性不同的类群,可以通过对寄主品种的致病性(毒性)的差异区分。
降解酶degrading enzyme 果胶酶、角质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Toxin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非酶类化合物,亦称非生物毒素(microbe toxin).作用:在非常低的浓度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诱导植物产生与微生物相似的病状。
激素hormone:亦称生长调节物质growth regulator,是植物细胞分裂、生长、人化、休眠和衰老所必需的。
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即病害发生过程(病程,pathogensis), 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
植物免疫学试题精选文档
植物免疫学试题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一、名词解释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仅具有一个已知抗病基因。
2、基因对基因学说: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双方一方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匹配基因的存续,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特定的表现型,而由表现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一方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基因。
3、诱导抗病性:由多种生物因子所激发的依赖植物化学或物理防卫屏障的主动抗病过程。
4、效应蛋白:指进入寄主细胞内改变寄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的蛋白质。
5、简单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多种排列方式,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座位仅有单个基因,称为简单基因座。
6、防卫反应基因: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在病原物激发子诱导下表达防卫反应功能的相关基因,其编码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病原物。
二、选择题1、基因对基因学说是由(B)提出的。
A、NelsonB、FlorC、ParlevlietD、Ross2、下列不属于商品化学诱抗剂的是(A)。
A、IAAB、INAC、BTHD、过敏素3、第一个克隆的无毒基因是(D)。
A、PtoB、LRRC、AvrD、Hm14、下列结构域代表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C)。
A、TMB、LZC、NBSD、LRR5、下列不属于病原菌毒性变异体的来源的是(A)。
A、专化型B、突变C、有性重组D、准性生殖6、下列不属于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程序的是(B)。
A、病叶标样采集B、遗传漂变C、菌种繁殖D、接种鉴别寄主7、下列不属于抗病基因的功能的是(A)。
A、鉴定小种B、典型R基因C、钝化病原菌毒素D、是病原菌的靶标8、下列抗病基因产物错误的是(C)。
A、TIR-NBS-LRRB、LZ-NBS-LRRC、LRR-NBSD、Pi-ta9、跨膜结构域的简称是(D)。
A、LRRB、NBSC、CCD、TM10、植物抗病性主要遗传特点是(A)。
植物免疫学
变种(variety)和专化型(formae specialization):变种
之间在形态学上有一定差异,对不同属的寄主植物致病力不同; 专化型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不同种寄主植物的致病力不 同。 生理小种(physiologic race):种、变种或专化型内由生物 型或生物型群组成的群体,菌体在形态上无差异,对不同寄主植 物品种的致病力不同。 生物型(biotype):生理小种内由遗传一致的个体所组成的 群体。
二、植物免疫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1)病原物致病性及其遗传和变异规律。 (2)植物抗病性类型、机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 (3)寄主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4)植物抗病育种策略。 (5)保持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途径和方法 (6)植物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和原理。
6
2、研究方法
植物免疫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必须借助与之密切相关的学 科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病理 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的研究方法。
14
四、植物抗病性的遗传观
抗病性是遗传决定的潜能,遇病原物侵染后才得以表现。抗 病性的表现实际上是寄主-病原物的结合体(aegricorpus)的 表型,是两者基因型结合后才能给出的,两者未结合时无表现型 可见(Leogering, 1974)。
环境条件
寄主-病原物基因组合
抗病性
寄主的抗病基因型和病原物的致病基因型是相互选择的
18
七、广谱抗病性(wide-spectrum resistance)和持久抗病性
(durable resistance) S H Ou(1972)在探索水稻抗稻瘟病的水平抗病性时提出的 概念,并认为广谱抗病性即为持久抗病性。现在研究表明,这只是 一种特例。 Johnson R(1975):某品种大面积生产考验其抗病性仍然
植物免疫学了解植物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时的免疫反应
植物免疫学了解植物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时的免疫反应植物免疫学:了解植物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时的免疫反应随着对植物及其免疫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免疫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植物作为自然界中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同样需要一套免疫反应机制来保护自身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本文将探讨植物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时的免疫反应,从分子层面到细胞层面进行全面解析。
免疫感知与信号传递植物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感知主要依靠两种类型的受体蛋白,即表型相关受体蛋白(PAMPs)和效应蛋白。
前者可以感知到常见的微生物特征,如细菌和真菌的表面分子,后者则能够识别到病原微生物释放的效应分子。
植物受体蛋白能够通过结合这些分子来启动免疫反应。
当受体蛋白与病原微生物相关分子结合后,信号传递过程得以启动。
这一过程中,植物细胞会释放多种信号分子,以激活免疫反应。
其中,激活植物抗病基因的信号通路特别值得关注。
这类基因编码的抗病蛋白会参与到抗病能力的调控中,从而提高植物的免疫反应能力。
免疫反应细胞过程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后,植物组织会迅速做出反应,形成细胞壁增厚、细胞水肿等防御性结构改变。
同时,植物会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细胞过程,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整体应对能力。
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是细胞死亡程序的激活。
植物中的细胞死亡过程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通过快速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而遏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PCD还能引发特殊途径的防御反应,如病斑形成和细胞壁增厚。
植物免疫反应的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信号通路的参与。
这些信号通路包括疫病互作素(elicitor)途径、激素信号途径和代谢途径等。
其中,植物激素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杨酸(SA)途径是植物免疫反应中最为典型的信号通路。
SA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表达,参与抗病基因的激活以及细胞壁增厚等免疫反应。
除了SA途径外,还有其他重要的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如茉莉酸(JA)和乙烯(ET)途径,它们与抗病基因的激活密切相关。
【2019年整理】植物免疫学考试总结
第一章绪论1植物免疫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植物免疫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植物抗病性及其应用方法的科学。
它是植物病理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1)植物的抗病性(2)植物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免疫学是研究病原物的致病性,植物的抗病性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2植物免疫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植物免疫学是以有关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有关基础学科:如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
(2)相关新兴学科的发展使植物免疫学更加成熟和完善有关新兴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于植物病理学等。
4 学习与研究植物免疫学的重要性:防治植物病害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策略,而应用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径。
第二章植物的抗病性第一、二节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被动抗病性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植物体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害作用的可遗传特性。
➢广义的抗病性:是指植物一切与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的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有关的一类特性。
➢狭义的抗病性:仅指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入、扩展和繁殖的性状。
植物抗病性的特点:1.抗病性的产生和发展,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
2.抗病性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
3.植物抗病性是植物的遗传潜能,其表现受寄主-病原互作性质、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
4.人类生产活动的需求和基础科学的发展,始终推动着植物抗病性研究。
二植物的被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植物固有性状所确定的抗病性。
被动抗病性还可根据抗病因素的性质划分为:物理抗病性;化学抗病性两类。
(一)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植物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是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它们主要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菌酶作用的稳定性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与扩展。
1植物体表的形态和结构蜡质层与角质层形态(抗侵入);钙化作用(表皮层细胞壁);硅化作用(表皮层细胞壁);自然孔口的特点(气孔、皮孔、水孔、蜜腺)2木栓化组织木栓化组织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充满了木栓质。
植物免疫学植物抵御病原体的机制
植物免疫学植物抵御病原体的机制植物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物类群之一,但它们同样面临着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身免受病原体侵害,植物进化出了一套复杂而高效的免疫机制。
这一领域被称为植物免疫学,研究植物如何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1. 植物免疫系统的两大分支植物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PAMPs-PRR免疫和R基因介导的抗病机制。
PAMPs-PRR免疫是指植物细胞通过感知微生物特定的分子模式(PAMPs)来触发免疫反应。
植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着一类受体蛋白,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它们能够识别并结合PAMPs。
一旦PAMPs与PRR结合,植物细胞会迅速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产生抗菌物质、激活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增强细胞壁的抗性等。
与此相对应,R基因介导的抗病机制是指植物通过R基因来识别和抵御病原体。
植物细胞利用R基因编码的蛋白来感知病原体的效应蛋白。
一旦病原体的效应蛋白与R蛋白结合,植物细胞会迅速启动一系列的抗病反应,包括细胞死亡、产生抗菌物质和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等。
2. PAMPs-PRR免疫的机制PAMPs-PRR免疫是植物最早触发的免疫反应,它有助于植物在病原体入侵的早期阶段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抵御。
在PAMPs-PRR免疫中,植物细胞通过感知病原体共有的PAMPs来识别外来入侵。
常见的PAMPs包括细菌的脂多糖、真菌的低聚糖和病毒的双链RNA等。
植物细胞表面的PRR能够与PAMPs结合,并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激活免疫反应。
一旦PAMPs被感知并结合了,植物细胞就会迅速激活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它们包括产生抗菌物质,如抗菌肽和酶类;增强细胞壁的抗性,通过堆积结构多糖和增加细胞壁的硬度;以及通过细胞凋亡来限制病原体的扩散。
3. R基因介导的抗病机制与PAMPs-PRR免疫不同,R基因介导的抗病机制对于植物来说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每个R基因都能够识别某个特定的病原体效应蛋白。
免疫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免疫学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疫苗可能未能诱导保护性应答,因为它们诱导IgM而不是IgG。
T2、眼泪含有IgA和溶菌酶,不含IgG.。
F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由B细胞实现。
F4、抗体的Fc区对于抗原结合是需要的。
F5、由抗原-抗体反应固定补体可以导致活化T细胞。
F6、同种异型是在统一物种内分离的抗原决定族。
T7、肿瘤免疫监视可能由肥大细胞介导。
F8、IgA存在于乳汁和唾液中。
T9、ELISA试验需要致敏的红细胞。
F10、利用杂交瘤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体,通常有由先前免疫接种预先决定的特异性。
T11、疫苗可能未能诱导保护性应答,因为它们诱导体液免疫当需要细胞介导的免疫时。
T12、眼泪含有IgG和溶菌酶,不含IgA.。
F1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主要由IgE抗体介导。
F14、抗体的Fc区对于激发IgE介导的超敏反应不重要。
F15、由抗原-抗体反应固定补体可以增加抗体合成。
F16、同种异型是在同一物种内分离的抗原决定族。
T17、肿瘤免疫监视可能由NK介导。
T18、IgA能通过胎盘,是主要的母源抗体。
F19、吞噬作用对于细菌感染是重要的。
T20、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连接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T21、成熟的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在外周免疫器官。
T22、Tc细胞是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
F2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值和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
T24、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抗体带正电。
F25、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消失的反应称为中和试验。
F26、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F27、补体的溶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T28、外伤,异体组织移植可改变自身组织和细胞的免疫原性。
F29、诱导免疫耐受宜采用的方法是肌肉注射含佐剂的抗原。
F30、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Ⅳ型超敏反应。
T31、动物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骨髓。
植物免疫复习题
植物免疫复习题植物免疫复习题植物免疫是植物为了抵抗病原体侵袭而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反应。
它是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一场持久战,植物通过免疫系统来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下面是一些关于植物免疫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1. 什么是植物免疫?2. 植物免疫的两种类型是什么?3. 描述植物免疫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4. 什么是 PAMPs 和 PRRs?5. 解释 PTI 和 ETI 的概念。
6. 描述植物免疫系统中激活的信号传导路径。
7. 什么是系统性获得抗性(SAR)?8. 描述植物免疫系统中的抗病基因。
9. 什么是病原体效应子?10. 解释植物免疫系统中的“逆境记忆”。
11. 描述植物免疫系统中的“自杀细胞死亡”。
12. 什么是植物免疫系统的“耐受性”?13. 解释植物免疫系统中的“抗病性”和“耐病性”。
14. 举例说明植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防御策略。
15. 描述植物免疫系统与其他生物体免疫系统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16. 什么是植物免疫系统中的“无害病原体”?17. 解释植物免疫系统中的“免疫记忆”。
18. 描述植物免疫系统中的“蛋白质鉴定”。
19. 什么是植物免疫系统中的“免疫调节”?20. 解释植物免疫系统中的“免疫逃逸”。
这些复习题涵盖了植物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基本概念、机制、信号传导途径以及与其他生物体免疫系统的比较。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深对植物免疫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植物免疫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它使得植物能够与病原体进行斗争并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这个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复习这些问题,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植物免疫的知识,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做好准备。
免疫学的考试题库
免疫学的考试题库1. 请简要解释免疫系统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什么?答: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是先天性的防御机制,包括皮肤、粘膜、巨噬细胞等;获得性免疫系统是后天性获得的免疫记忆,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
2. 什么是抗原?请列举几个常见的抗原类型。
答:抗原是指能够诱导免疫应答并与特异性抗体或T细胞相互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抗原类型包括蛋白质抗原、多肽抗原、多糖抗原以及核酸抗原等。
3. 请解释免疫系统的记忆性是什么意思?答:免疫系统的记忆性是指免疫系统对之前接触过的特定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存留记忆,使得在再次受到相同抗原侵袭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给予应答。
4. 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请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答: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应答,通过识别细胞上的抗原并杀伤受感染细胞;B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并帮助清除体内的抗原。
5. 什么是免疫耐受?请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保持免疫沉默或不应答的状态,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例如,免疫耐受可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自身异常细胞,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6. 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免疫功能是维持健康必不可少的?答:免疫系统在人体中主要起着抵御病原微生物、清除异常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等作用。
免疫功能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肿瘤和其他疾病的侵害,维持身体健康和生命。
7. 请简要解释自然杀伤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答: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对受感染细胞、癌细胞等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主要通过释放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来加强细胞免疫应答。
8. 解释一下激活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路径。
答:激活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路径主要包括抗原的识别、抗原递呈、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多个步骤,最终引发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9. 请简要描述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应答过程。
答:感染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抗原并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吞噬病原微生物等方式进行主动防御,最终清除病原微生物并恢复机体健康。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
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
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
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植物免疫学-简答题
1, 植物的抗病性类别有哪些? 1) 2)3)4)5)6) 2, 侵染力的指标有哪几个1)孢子萌发速度 2)定植速度 3) 产孢速度3, 病原物侵袭手段有哪些?举例说明1)机械伤害 大麦网斑病、葡萄黑痘病 2)酶解 3) 毒素 黄曲霉毒素4, 毒素的作用机理是什么?1)2)3) 4) 5,致病毒素可分为哪几种? 1)选择性毒素 hv 、 hs 、hmt 2)非选择性毒素 黑斑毒素6, 生长调节性物质有哪几种?作用各是什么? 1)2)3)4)7, 植物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原理及程序是什么? 原理:根据供试菌系在寄主上的感抗反应来鉴别小众的类型 1)2)3)4)5)寄主抗病性和非寄主抗病性 基因抗病性和生理抗病性 避病、耐病、抗病、抗再侵染 被动抗病性和主动抗病性 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 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对细胞膜的破坏 对线粒体的破坏 对叶绿体的破坏影响DNA 表达 生长素 低浓度促进植物生根、发芽,高浓度抑制 赤霉素 保花保果、打破休眠、治疗病害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组织培养,促进器官形成 乙烯 抑制生长,促进果实成熟。
去雄催熟保花提高作物品质病叶采集 菌种繁殖 接种鉴别寄主 发病调查记载 小种和新小种的确定8,柯赫氏法则包括什么内容?1)2) 这种微生物的的发生往往与某种病害有联系,发生这种病害往往就有这种微生物存在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并且可以在各种培养基上研究它的性状将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健全的寄主上能又发出与原来相同的病害从接种后发病的寄主上能再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的微生物3)4)9,症状的类型?1) 典型症状15,2) 综合症3) 并发症4) 隐症现象 10,病害发生后光合作用的变化?1) 2) 3) 4) 5)6) 光合速率,降低 叶绿体功能,数量减少、形态和大小改变、片层损伤、体膜跑囊化、 含量下降。
光化学反应,活性降低 二氧化碳吸收量,降低 光合碳同化,速率降低光合产物积累及运输,受阻 叶绿体核糖体 11,病害发生后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核酸: 1) 2) 3) 蛋白质: 1) 病原真菌:侵染前期,叶肉组织内 RNA 含量增加,侵染中后期, DNA 含量变化较小 病毒TMV 病毒侵染后,由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寄主体内病毒 RNA 合成受到抑制 细菌:在冠瘿土壤杆菌侵染引起的肿瘤组织中 RNA 含量显著增多RNA 含量下降。
植物免疫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仅具有一个已知抗病基因。
2、基因对基因学说: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双方一方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匹配基因的存续,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特定的表现型,而由表现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一方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基因。
3、诱导抗病性:由多种生物因子所激发的依赖植物化学或物理防卫屏障的主动抗病过程。
4、效应蛋白:指进入寄主细胞内改变寄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的蛋白质。
5、简单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多种排列方式,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座位仅有单个基因,称为简单基因座。
6、防卫反应基因: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在病原物激发子诱导下表达防卫反应功能的相关基因,其编码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病原物。
二、选择题1、基因对基因学说是由(B)提出的。
A、NelsonB、FlorC、ParlevlietD、Ross2、下列不属于商品化学诱抗剂的是(A)。
A、IAAB、INAC、BTHD、过敏素3、第一个克隆的无毒基因是(D)。
A、PtoB、LRRC、AvrD、Hm14、下列结构域代表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C)。
A、TMB、LZC、NBSD、LRR5、下列不属于病原菌毒性变异体的来源的是(A)。
A、专化型B、突变C、有性重组D、准性生殖6、下列不属于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程序的是(B)。
A、病叶标样采集B、遗传漂变C、菌种繁殖D、接种鉴别寄主7、下列不属于抗病基因的功能的是(A)。
A、鉴定小种B、典型R基因C、钝化病原菌毒素D、是病原菌的靶标8、下列抗病基因产物错误的是(C)。
A、TIR-NBS-LRRB、LZ-NBS-LRRC、LRR-NBSD、Pi-ta9、跨膜结构域的简称是(D)。
A、LRRB、NBSC、CCD、TM10、植物抗病性主要遗传特点是(A)。
A、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B、激发的非专化性C、持效性D、表达的广谱性和系统性三、判断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具有几个已知抗病基因。
植物免疫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免疫学考试复习资料植物免疫学考试复习资料植物免疫学是研究植物如何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学科。
在植物界,病原微生物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植物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对于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和增加农业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植物免疫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植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植物免疫学是研究植物如何识别和响应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学科。
植物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PAMPs-PRR免疫和R基因介导的免疫。
PAMPs-PRR免疫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的PAMPs(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与PRR(病原体识别受体)的结合来激活植物的防御反应。
而R基因介导的免疫是通过植物细胞内的R蛋白识别病原微生物的效应器蛋白,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二、植物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途径植物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途径是植物细胞识别病原微生物入侵后,将信号传递给核内的转录因子,从而启动防御基因的表达。
这些信号传导途径包括激活MA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级联反应、激活离子通道和激活激素信号传导等。
了解这些信号传导途径的机制对于理解植物免疫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三、植物免疫系统的抗病机制植物免疫系统的抗病机制包括物理防御和化学防御。
物理防御主要包括植物细胞壁的增厚、细胞壁的改变和细胞凋亡等。
化学防御主要包括产生抗菌物质和激活防御基因的表达等。
了解这些抗病机制的原理和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植物如何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四、植物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植物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作关系。
病原微生物通过产生毒素、分泌效应器蛋白和改变植物细胞壁等方式来抵抗植物的免疫反应。
而植物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的PAMPs和效应器蛋白来启动免疫反应。
了解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理解植物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五、植物免疫学的应用植物免疫学的研究不仅对于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和增加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应用于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领域。
植物免疫学
四、被动抗病性和主动抗病性
被动抗病性为 preformed character。 主动抗病性又称为 defence reaction
17
五、主效基因抗病性(major gene resistance)和微效基因抗 病性(minor gene resistance)
主效基因抗病性:又称 oligogenic resistance,可以是单个基因,
避病:又称抗接触,由于植株形态、发育特性等使寄主在时间上或 空间上逃避了与病原物的接触,从而不生病或少生病。 抗病: 寄主与病原物接触后,对病原物侵染的抗性。 耐病:又称抗损害,虽然正常发病但是寄主通过生理补偿而受害减轻、 减产较少。 抗再侵染:植株或器官遭受一次侵染而发病后,寄主的生理抗性提高, 以后再受侵染时发病较轻较少。又称 induced resistance, acquired immunity。
三、植物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1、萌芽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19世纪中期,植物病害“病原学说” 1863年,Liebig发现增施磷肥可提高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 而偏施氮肥可加重发病。 1880年,J Clark用马铃薯“早玫瑰”品种与“英国胜利”杂 交育成抗晚疫病品种。 1874年&1894年,Shrodter & Eriksson先后发现梨锈病菌 (Puccinia caricis)和禾谷类杆锈菌( Puccinia graminis)有寄 主专化现象。
二、毒性( virulence)
是病原物在小种-品种水平上的致病力。
一种病原物小种对寄主植物的一定品种是否有毒力主要取决于 该小种的毒性基因(virulence gene)能否克服该品种的抗病基因 (resistance gene)。因此,毒性是指病原物小种对寄主植物品种 的专化性致病能力,即病原菌小种的毒性基因克服寄主植物品种抗 病基因的能力。
植物免疫学名词解释考点
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病变的能力。
抗病性:是指植物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害作用的可遗传特性寄生性: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协同进化:在长期进化中,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各自不断变异而又相互选择病原物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致病性,寄主也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抗病性。
多源进化: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并存,各自有不同的进化来源。
非寄主抗病性:某种植物的所有个体对某种病原菌表现的抗病性基因抗病性:由基因或基因型决定的抗病性,侧重品种间差异生理抗病性:植株生理生化状态决定的抗病性,侧重栽培和环境的影响。
避病:由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最易感病的阶段与病原物的侵染期相错,或者缩短了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侵染的机会。
耐病: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严重损害的性能。
被动抗病性: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物质。
主动抗病性:在病原物侵染时形成的结构抗性和化学抗性。
主效基因抗病性:几个独立的主效基因存于同一个基因型中。
微效基因抗病性:多个微效基因决定的抗病性。
毒性谱:指病原菌小种能够侵染的寄主品种数目。
侵袭力:不同小种在同一品种诱发病害强度相同,但在侵染过程中表现的差异。
毒力频率:一种病原物群体中的对一定抗病品种有毒力的菌株的出现频率。
联合致病性:一种病原物群体中对2个以上被测品种有毒力的菌株出现的频率。
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
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被动抗病性: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所具有的抗病性。
植物免疫学考试总结详解
第一章绪论1植物免疫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植物免疫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植物抗病性及其应用方式的科学。
它是植物病理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1)植物的抗病性(2)植物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之间的彼此关系。
植物免疫学是研究病原物的致病性,植物的抗病性及二者之间彼此作用的科学。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2植物免疫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植物免疫学是以有关学科为基础进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有关基础学科:如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一般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
(2)相关新兴学科的进展使植物免疫学加倍成熟和完善有关新兴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于植物病理学等。
4 学习与研究植物免疫学的重要性:防治植物病害必需采取综合治理策略,而应用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最大体和最重要的途径。
第二章植物的抗病性第一、二节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被动抗病性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植物体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害作用的可遗传特性。
广义的抗病性:是指植物一切与幸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的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有关的一类特性。
狭义的抗病性:仅指植物抗击病原物侵入、扩展和繁衍的性状。
植物抗病性的特点:1.抗病性的产生和进展,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彼此适应,彼此选择的结果。
2.抗病性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
3.植物抗病性是植物的遗传潜能,其表现受寄主-病原互作性质、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一起阻碍。
4.人类生产活动的需求和基础科学的进展,始终推动着植物抗病性研究。
二植物的被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植物固有性状所确信的抗病性。
被动抗病性还可依照抗病因素的性质划分为:物理抗病性;化学抗病性两类。
(一)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的抗病性类别有哪些?
1)寄主抗病性和非寄主抗病性
2)基因抗病性和生理抗病性
3)避病、耐病、抗病、抗再侵染
4)被动抗病性和主动抗病性
5)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
6)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2,侵染力的指标有哪几个
1)孢子萌发速度
2)定植速度
3)产孢速度
3,病原物侵袭手段有哪些?举例说明
1)机械伤害大麦网斑病、葡萄黑痘病
2)酶解
3)毒素黄曲霉毒素
4,毒素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1)对细胞膜的破坏
2)对线粒体的破坏
3)对叶绿体的破坏
4)影响DNA表达
5,致病毒素可分为哪几种?
1)选择性毒素 hv、hs、hmt
2)非选择性毒素黑斑毒素
6,生长调节性物质有哪几种?作用各是什么?
1)生长素低浓度促进植物生根、发芽,高浓度抑制
2)赤霉素保花保果、打破休眠、治疗病害
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组织培养,促进器官形成
4)乙烯抑制生长,促进果实成熟。
去雄催熟保花提高作物品质
7,植物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原理及程序是什么?
原理:根据供试菌系在寄主上的感抗反应来鉴别小众的类型
1)病叶采集
2)菌种繁殖
3)接种鉴别寄主
4)发病调查记载
5)小种和新小种的确定
8,柯赫氏法则包括什么内容?
1)这种微生物的的发生往往与某种病害有联系,发生这种病害往往就有这种微生物存
在
2)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并且可以在各种培养基上研究它的
性状
3)将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健全的寄主上能又发出与原来相同的病害
4)从接种后发病的寄主上能再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的微生物
9,症状的类型?
1)典型症状
2)综合症
3)并发症
4)隐症现象
10,病害发生后光合作用的变化?
1)光合速率,降低
2)叶绿体功能,数量减少、形态和大小改变、片层损伤、体膜跑囊化、叶绿体核糖体
含量下降。
3)光化学反应,活性降低
4)二氧化碳吸收量,降低
5)光合碳同化,速率降低
6)光合产物积累及运输,受阻
11,病害发生后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核酸:
1)病原真菌:侵染前期,叶肉组织内RNA含量增加,侵染中后期,RNA含量下降。
DNA含量变化较小
2)病毒TMV:病毒侵染后,由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寄主体内病毒RNA增多,寄主 RNA
合成受到抑制
3)细菌:在冠瘿土壤杆菌侵染引起的肿瘤组织中RNA含量显著增多
蛋白质:
1)病原真菌:受侵染早期,病株总氮量和蛋白质含量增高;侵染中后期,蛋白质水解
酶增多,蛋白质含量下降,总氮量上升,但游离的氨基酸增多
2)病毒:被病毒侵染后常导致寄主蛋白的变相合成,以满足病毒外壳蛋白大量合成的
需要
3)细菌:受侵染后,抗病寄主和感病寄主中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有明显冲突
12,病害发生后水分生理的变化有哪些?
1)病株出现缺水症状
2)病株叶片蒸腾作用的变化:提高或降低
3)病株体内水分运输的变化:根系吸水能力降低和导流液上升受阻
13,抗病鉴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目标明确
2)结果正确
3)全面衡量
4)经济快速
5)实行标准化
6)实行联合鉴定
14,田间抗病鉴定的优点有哪些?
1)能在群体和个体两个层次认识抗病性
2)可揭示植株各发育阶段的抗病性水平变化
3)能较全面的发映出抗病类型和水平
4)鉴定结果能代表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实际表现
15,保护植物抗病性的策略有哪些?
1)利用遗传多样性来控制病菌的变异
2)综合利用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
3)应用栽培措施提高植物抗病性
4)狠抓病菌变异的重要环节
16,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主要途径?
1)扩大和丰富植物的抗病种质资源
2)加强选种和抗病良种的繁育,提高品种的种性和抗病性
3)用用栽培措施提高植物抗病性
4)化学措施
5)生物措施
17,抗病种质资源类型有哪些?
1)地方品种
2)改良品种
3)近源植物
4)抗病中间材料
18,抗病种质资源的搜集措施?
1)作物的原产地
2)植物和病原物共同起源的地方
3)栽培作物的野生近源种类
4)植物病害常年流行的地区
19,新小种出现和流行的条件有哪些?
1)变异速度
2)病菌群体大小
3)病菌的发育循环和病害流行规律
4)生产上的品种和布局
5)影响菌类积累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
6)适合度
20,病菌的变异途径有哪些?
1)有性杂交
a)小种内自交
b)小种间自交
c)专化型间杂交
d)属,种间杂交
2)突变
a)自发
b)诱导
c)基因
d)染色体变异
3)异核现象
4)准性生殖
5)适应性变异
21,植物的抗病性机制有哪些?
1)被动抗病性
i.物理被动抗病性
a)表皮、蜡质层、角质层
b)植物表皮层细胞壁发生钙化或硅化作用
c)气孔的结构、数量以及开闭习性。
也可以阻挡从气孔侵入的病原物
d)皮孔、水孔、蜜腺等自然孔口的形态及结构特性也与抗侵入有关
e)木栓组织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充满了木栓质,构成了抵抗病原物入侵的化学和
物理屏障
f)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质,初生壁和次生壁都可积累木质素,从而阻止病原菌的扩
展。
g)植物细胞初生壁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对一些穿透力弱的病原真菌也可成为
限制其侵染和定植的物理屏障
h)导管组织的结构特点,可能成为植物对维管束病害的抗病因素
ii.化学被动抗病性
a)天然抗菌性物质
b)抑制病原菌的某些酶的物质
c)缺乏病原物寄生和致病所必需的重要成分
2)主动抗病性
A.物理主动抗病性
a)木质化作用
b)木栓化
c)酚类化合物沉积
d)细胞壁类似物沉积
e)形成离层
f)形成愈伤组织
g)阻塞维管束
B.化学的主动抗病性
a)过敏性坏死反应
b)植物保卫素形成
c)植物对毒素的降解作用
d)病程相关蛋白
e)活性氧迸发
22,诱发抗病性特点有哪些?
a)激发的非专化性
b)表达的光谱性和系统性
c)需有一定的激发期
d)具有持效性
e)抗病性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
23,主效基因抗病性特点?
a)显隐性大多数为单基因显性
b)表型效应高抗或免疫
c)复等位性
d)不同位点抗病基因互作上位、互补、抑制、修饰
e)连锁
24,微效基因抗病性特点?
a)连续变异
b)遗传力子亲相似
c)超亲遗传
d)抗病性选择的遗传进度
e)复合杂交和随机杂交
25,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