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安全影响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安全影响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安全影响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
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
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
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
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争首先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
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
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
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
盘点中国与各邻国分界
盘点中国与各邻国分界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已与12个国家划定边界,但仍与印度与不丹两个国家存在边界争议。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与中国划定边界的国家及分界历程1、与缅甸划界1950年6月8日——与缅甸建交。
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1960年1月28日——两国总理于1月28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上签字。
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
《中缅边界条约》的主要内容有,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同时为了照顾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参与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2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的连续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我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我国的海上邻国。
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如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因此,我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
我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我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在我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我国海问题。
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我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
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我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我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我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这一冲击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心理的层面。
从物质层面上说,我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实力对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
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
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我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我国影响力的上升。
论中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论中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在当代世界,中国不仅率先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而且以积极的、负责任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
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知名人士开始热议"中国的贡献",关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的话语频频出现于各类会议、论坛和媒体中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而言,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致力于解决现有的矛盾冲突和各类争端,合理、规范地运用国际社会公认的制度、规则来发展自己、保护自己,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着眼长远,提升自我话语的国际认同,积极参与国际各种规则的制订,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参与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制度和各种运行机制的工作,推动地区和全球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是基于我们和平发展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我们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国的繁荣发展是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重要的积极因素。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缘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的发展繁荣带动了周边及各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的繁荣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提高了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2001年以来,中国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世界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在对世界经济贸易、财政金融政策、汇率等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制订有关游戏规则时,都无法忽略中国因素。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一、中国安全形势复杂原因1、历史,意识形态。
中国历史上进行了一些领土的扩张与收缩,很多领土的边界线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分界线。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要是清末的领土,很多边界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而互有争端。
尤其是中国同印度,俄罗斯的边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争议甚至是争端。
意识形态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敌对情绪是肯定的。
尤其是很多国家与中国产生利益冲突,却打着意识形态的幌子公开叫板,寻求其他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支持。
2、邻国多。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3、世界格局,位于多极中心,热点不稳定地区。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
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周边东盟,印巴,缅甸,阿富汗的武装冲突不断,很多国家充斥着颜色革命和政治斗争,大国的手腕在中国周边伸出触角,主要目的就是对中国施行包围压制的策略。
4、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从西班牙,到英国,再到德国美国,大国崛起的步伐都伴随着压制与冲破加锁的过程。
中国在崛起,而很多大国,尤其是亚洲这样一个政治极端复杂,大国林立的地区,在夹缝中生存,韬光养晦才是重要的生存之道。
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军事理论】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 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步入21世纪以来,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首先,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
其次,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
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确立了在新世纪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促进地区稳定的多边安全机制不断发展。
在保持总体稳定局面的同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安全挑战,从而呈现出局部动荡的态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在朝鲜半岛和印巴对抗两大地区热点。
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二是美日强化军事同盟和日本加快军事扩张。
90年代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
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
特别是最近几年,美国不断加紧向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渗透和扩张,大大加强了在上述地区的力量存在和战略影响,从而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东急西缓”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
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
中国周边形势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朝鲜半岛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
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
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
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
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吕晓晗
成绩论文题目: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张国良院系:韩国语系年级:2013级5班姓名:吕晓晗学号:130140510(一)当前国际局势:1.国际局势一直是一个严峻而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快,但一超多强的现国际形势仍处于主导地位。
一方面,美国仍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尤其主导的单边主义仍占世界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进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比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尤其是2008年债务危机发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对目前的国际局势产生了强烈冲击,加快了世界多极化进程,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和南北两极差距。
因此,世界局势虽然会有小幅度的变化,但现有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仍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但仍面临很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强。
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同步不均衡的现象。
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复苏明显缺乏动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
但由于美国市场依旧低迷,债务危机愈发严重,因此世界经济形势依旧不明朗,经济动荡也有加剧的趋势。
由以往经验来看,每当世界经济普遍进入低迷状态时,各国的国际国内矛盾都会加剧,世界的安全形势也会变得更加严峻。
(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1.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所处的安全状况,面临的安全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
总体来说,中国周边环境相对稳定,然而不确定因素也在逐渐增多。
而威胁我国周边安全又有一系列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分裂,领土之争等。
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过去了13年,与13年前相比,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恶化越发严重。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
论影响中国边安全形势的因素摘要: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因素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多层面的,涉及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及非传统安全等等诸多内容,一般来说指传统意义上的周边安全环境,主要指周边政治和军事安全环境。
由于中国周边行为体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现象。
就目前来看,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我国安全形势的主要因素。
大部分周边国家继续处于政治转型过程之中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转型或者政局变化,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都处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属于所谓的“转型带”国家。
其中一些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比较顺利、平稳,另外一些国家的转型过程则比较曲折、漫长,而且政治转型过程常常伴随着政治动荡,甚至发生流血冲突。
目前在中国周边地区只有少数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上完成政治转型过程,实现了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目标。
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完成政治转型过程,其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政局动荡的局面。
比如泰国自从2006年他信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以来,该国政治局势就一直动荡不定,反他信的“黄衫军”与亲他信的“红衫军”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
2007年缅甸发生僧侣大规模游行示威并遭武力镇压,2009年菲律宾发生数十名政界人士和新闻记者被政敌的武装分子绑架、杀害的事件,以及近年来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政局的不稳定,都说明了相关国家在政治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其政治转型过程还将比较长期地持续下去,类似的政治动荡局面很可能反复出现。
周边国家的政治转型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除了表现为所在国家的政治动荡局势可能危及地区稳定和影响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之外,还表现在周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可能对中国产生政治冲击波,因为在西方政治话语霸权之下,坚持走自己发展道路的中国可能因此在国际社会中受到指责甚至孤立。
国家知识竞赛题
爱我中华——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班级参赛序号姓名1、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
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
地图历来被统治者所重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可以了解管辖范围内的名山大川B 可以了解管辖范围内的人口分布状况C 可以表示国家版图,象征国家主权D 可以了解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2、一块块并不高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这就是我国的界碑。
由这些界碑组成的连线,昭示着祖国神圣的万里陆疆。
我国陆地边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经过黑龙江、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度约2.2万千米,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陆地边界长度约2.2万千米。
我国海岸线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长度约1.8万千米。
我国大陆海岸线从鸭绿江口,到()。
A、北仑河口B、防城港口C、钦州湾3、任何国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
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它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即由领陆、领水和领空三部分组成。
领陆是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陆地及其底土,是国家领土的基本组成部分。
领水依附于领陆,领空又依附于领陆和领水。
如果领陆发生变动,领水和领空也将随之变动。
世界上没有无领陆的国家。
领水是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是国家领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水分为内水和领海两部分。
领空是指国家领陆和领水的上空。
领空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和独享的主权。
领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地理空间,也是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和人民赖以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基础。
任何国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
领土是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它包括()。
A、陆地和海洋B、领陆、领水和领空C、领陆、领海和领空D、领陆、内水和领海4、任何国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由于历史、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周边地区国家对中国也不够了解,中国与周边地区关系也时起时伏。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都有了极大改善,并逐渐由初动参与地区合作到主动推动地区的合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一直强调“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近几年来,中国进一步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思想,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首次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概念二○○三年九月十九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中国云南省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政府外交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了“安邻”和“富邻”的概念,他说:中国只会做“安邻”、“富邻”的事,绝不会做“欺邻”、“扰邻”的事。
(注1)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二○○三年十月七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尼巴里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
在讲演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理念,并详细阐述了“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具体内涵:“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注2)温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主张,既是对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总结,又是对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进一步阐述。
军事理论题目
1、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军事思想研究的问题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创建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他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实际运用。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五、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六、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以上为度娘,以下为笔记)围绕战争、军队、国防(一)初步形成阶段公元前21~前8世纪奴隶社会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阶段2.以“刑”(处罚)和“礼”(奖赏)作为治军基础3.迷信色彩明显4.以车站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二)成熟阶段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封建社会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争观2.总结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3.总结出一套治军之道主要原因:①战争频繁②文化普及③诸侯重视(三)丰富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1840年封建社会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行程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我国古代第一部军书:《军志》、《军政》武经七书:《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司马法》司马穰直,《尉缭子》尉缭,《六韬》姜尚(以上为奴隶社会)《三略》张良,《李卫公问对》佚名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五个部分。
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
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
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大国防”观念,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培育战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撑。
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发展,强化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就尤其重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
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
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
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
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
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
在中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分析——谈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谈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消除危机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周边问题无外乎于边境问题、领空问题以及领海问题,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未完全统一的大国,周边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下面主要探讨的是领海问题。
领海问题一直都是沿海各国争执的最严重的问题,联合国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然而很多邻国就叠加到得领域一直都争执不休。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一、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鸟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
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
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
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
对中国国防的认识
对中国国防的认识摘要:中国国防的现状,外敌入侵的威胁已消除或减少,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了多边合作机会,基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但是,因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中国周边的热点地区不少,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国的国防现状:1我国的领土海域现状;2我国的军事力量;3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关键词:国防军事力量关系目前,我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力量都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
这虽然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个人理解谈谈我国的国防问题。
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国国防(一)我国的领土和海域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
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如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与近邻国家之间,仍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以及台湾,西藏,新疆等搞领土分裂问题。
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二)我过目前的军事力量我们先从60周年国庆阅兵来看我国的军事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
解放军主要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朝鲜半岛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
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
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
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
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
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
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
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
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
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
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
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
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
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
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
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
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
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
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
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
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
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
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
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
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
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
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
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
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
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
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
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
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
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
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
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
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
科学技术创新。
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
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