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学案引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解析要点:“弛”“俾”“庶”。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解析要点:“以”“齿”“傲睨”。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

于是归乡。

释“庶”

“庶”,作为文言一般词语,其义项主要有:①或许,差不多。如本选段“庶罔上行私之徒”中的“庶”。②但愿,希望。如“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庶”。它还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词,其义项主要有:①平民,百姓,今天仍在用。②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家族中的旁支,如“庶子”。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再迁给事中,知兵部选。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万余顷。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帝怒曰:“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时里胥有罪,辄杀无贷,人怪之。滉曰:“袁晁本一鞭背吏,禽贼有负,聚其类以反,此辈皆乡县豪黠,不如杀之,用年少者,惜身保家不为恶。”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婺州属县有犯令者,诛及邻伍,坐死数十百人。(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指郑简公)当民之诽訾也,而因

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魏襄王)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选自《吕氏春秋·乐成》,有删改)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相与”

“相与”是文言文中较常用的复音词,有三个义项:①彼此交往。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相与”。②一起,共同。如“蔺相如舍人相与谏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与”,又如本选段“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中的“相与”。③交互。这个义项用得较少。

自我反思

在翻译中,你有无虚词的“分点”意识?你认为有哪些关键虚词可以译出或不可译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答案批语完善

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4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