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 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礼治秩序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三)礼治秩序与泛道德化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 嗣也。(《左传》)
孔子主张对民“齐之以礼”,打破 “礼不下庶人”的界限,提出“克己 复礼”。
孟子提出“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 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的 “五伦”。
汉儒:“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 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曲 礼》)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音绌),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 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 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 “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 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 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 陇也。”宣默然不悦。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四)崇老尚古与乡土情结
2.乡土情结
或曰乡土意识,是指人们对于 自己家族及本人出生地与生活 的家乡故土怀有的一种特殊的 心理、特殊的观念、特殊的感 情,具体表现在对乡土乡音乡 俗和乡民以及文化传统特别骄 傲自豪。
2.乡土情结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四)崇老尚古与乡土情结
文献典籍——《易经·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 (笃厚)乎仁,故能爱。”《白虎通· 社稷》:“人非土不立, 非谷不食。”《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民两金”,“花是故乡好,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 人是故乡亲”,“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千里做官只为钱。” “升官发 财”。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 国传统法律文化 即是指 封建 社会 的法律文化 ,从战 国 时期出现的第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系统的成文法典 《 法经》到
文显先生认为法律文化是 “ 法 律现象的精神部分 ,即由社会 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决定 的 ,在历史过程 中积 累下来并 不 断创新 的有关法 和法律生 活的群体性认知 、评价 、心态 和行 为模 式 的总汇 。 ”而何勤华 先生 给法律文 化下 了一个 简明 的 定义 : “ 法 律文化 是指 与法 律有关 的各种 活动的创造 性成果 的总结 ,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 ” 笔者认为 ,法律文化是人们关 于法律现象的 比较普遍而 稳定 的认 知 、 态度 、 心理 和信念 等的总和 , 它内化于法律制度 、 法律机构 、法律设施和人们 的行为模式 之中 ,并引导 、制约 和影响着人们 的思想 和行 为的一 种观念和价值 体系。
今社会依 法治国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提供 重要 借鉴 意义。 r
【 关键词 】 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特点
一( 一 )中国传统法律
中国传统法律是 指从夏商周以来到清朝 4 0 O 0 多年的中国 法 律 ,是在 中国社会独立 产生的法律系统 ,在这些传统 的法 律制度 和法律文化 中具体鲜 明的时代性和 民族性特点 ,突 出 体现 了传统 的中国特色文化 : “ 中国法律文化是在中国特定 的 社会历 史条件下生存 和发 展起来 的,是 自夏 、商 、西周 以来 四千多年法 律文明发展 的历史沉 淀。在 数千年的历史 中形成 了 自身的法律特质 ,只是到了 1 9 世纪情况才发生变化。 ”
( 三 )中国传统法律 文化
最后是 文化层面 的影响 ,农业 生产活 动使人们 对 “ 天” 和祖先充满敬畏之情 , 并在祭拜祖先 的过程 中摆脱 了 “ 天罚 ” 和鬼神论 ,并产 生了 “ 礼”所演变 的宗法伦理观念 。尤其 在 孔子提 出 “ 仁” 、“ 礼 ”的思想 后 ,中国古代法律实践 活动 注 重尊卑 、长幼 ,出现 “ 恤 刑”等 ,促使 中国古代法律 由残 暴 走 向温情 ,从野蛮走 向文 明。 三、中国传统 法律 文化 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一、儒家思想与宗法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追求的是社会和谐与道德修养,他们关注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类道德伦理的发展。
传统中国的法律体系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
而宗法制度则强调血脉至高无上,对于家族和亲属之间的法律关系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很强的家族和社会凝聚力。
二、以德治国和忍让精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强调的是以德治国。
德治国是指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来治理社会,法律在其中仅起到辅助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德治国的原则为基础,注重道德教育和自律。
此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强调忍让和和解的精神。
当时的社会倡导和解、宽恕、博爱的思想,对于解决纠纷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三、灵活和弹性的法律体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律体系相对灵活和弹性。
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法律并非主要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更多地依赖于社会道德和文化。
因此,法律体系采取了一种相对宽松的方式,允许各地方和社会群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
四、重视调解和亲和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重视调解和和谐亲和的精神是其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尤其是在家族和社会关系中,和睦共处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目标。
因此,调解机构和调解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五、尊重权威和等级观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存在着对权威和等级观念的尊重。
尊重权威意味着人民对法律和官方的尊重和信任,法律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权威的力量。
等级观念则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和地位的区分,这反映在法律体系中,从而影响到法律的效力和适用。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它的主要特征包括儒家思想与宗法传统、以德治国和忍让精神、灵活和弹性的法律体制、重视调解和亲和力以及尊重权威和等级观念。
这些特点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法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民刑有分、重刑轻民,礼法结合、以礼代法和行政监理司法的主要特点以及类推裁判、无讼是求、以法治吏等的特征。
其形成主要受到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政治模式和思想意识四个方面的影响,因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在体系结构、价值取向和法律观念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社会成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德”、“礼”为基石的法律理念。
以“德”、“礼”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更是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贵严明”思想强调了君臣共同守法以及执法严明的重要性,这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其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预防犯罪和犯罪分子的改造。
最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也对今天的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观。
特别值得提出的就是“特权原则”的应用,统治者制定出了一系列保护贵族、官僚的利益的刑罚原则。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夫之刑,不著刑书”等等,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广泛存在。
一方面助长了社会上层权力拥有者对法的蔑视心理,另一方面也使普通大众产生了对法律公正实施的不信任和对权利拥有者的仇视心理。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法律内容方面来看有“民刑不分,重刑轻民”和“礼法结合、重礼轻法”的特点;从司法制度方面来看主要是“行政监理司法”。
(一)民刑不分,重刑轻民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内容为刑法,同时也针对民事法律做了相关规定,而对于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施以刑罚。
夏、商时期,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开始出现。
在夏朝时,统治者规定了最基本的罪名和刑种。
到了商朝,在夏朝法律的基础上对最基本的有关所有权、婚姻、以及继承的民事法律制度做了简单的规定。
同时,民事法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婚姻制度中规定了“六礼”以及“七出”、“三不去”。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侯礼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礼法结合,一准乎礼。
中国古代法制深受儒家学说和伦理纲常的影响。
其显著的特征是把维护“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作为立法、司法的宗旨。
以民为本,抑强扶弱。
与世界上延续时间较长的其他法系相比,中华古代法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法律视为人为的规范体系,奉行民本主义,而不像其他法系那样把法律视为神的直接或间接旨意。
家族主义,家国一体。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观念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天下本位,义务互负。
人们通常认为“义务本位”是中国传统法制的一大特征,中国传统法律只规定义务,不书权利,具有浓厚的“义务本位”的色彩。
追求和谐,注重调解。
中国古代和谐观念十分突出,主张法须与天道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和谐从法律形式开始:经过习惯法时代,早期成文法,律典,以君主命令形式发布的单行法规,令典,式,司法惯例等,构成了多样的法律形式;和谐从法制指导思想对人们进行灌输: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指导思想,到秦法制、汉初黄老法制,再到正统儒家思想的确立;和谐是用森严的身份制度加以维护的,从社会登记制度,到婚姻制度,再到亲属法律制度、继承制度,无不透露出家族在中国社会的的核心地位;和谐有刑法制度的维护,和谐还有财产制度、司法制度相伴……。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借鉴传统文化,推进时代文化建设提纲——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有些人大脑子里并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
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来说一说文化的定义。
有人把这个定义从两方面解释:1、老百姓的理解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这个人书读得多,这人就有文化。
2、权威的解释对文化的一个诠释,需要去看一些比较权威的书,比如《辞海》、《辞源》,它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
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将“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问题上。
文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战争年代,也有战争年代的文化。
比如,游击战文化、阵地战文化、正规战文化、海陆空三军的战争文化。
五四时期,有人又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把中国文化批得一文不值。
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
刘梦溪教授认为从广义角度看,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
张岱年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
他认为, 《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 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
“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 决不停止”,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应以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
试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的基础及所形成的特点
事 、 鬼 神 。 西 周 时 期 周 公 就 提 出 :天 不 可 信 。 道 轻 “ 我 惟 宁王德 延 ” 上天 是 不 可信 赖 的 , 有 发 扬 文 王之 , 只 德 , 能 使 周 王 朝 国 运 长 久 。 春 秋 时 期 。 国子 产 执 才 郑 政 时 说 :天 道 远 , 道 迩 , 所 及 也 ” 《 传 》 公 十 “ 人 非 (左 昭 八 年 ) 孔 子 学 生 子 路 问 如 何 对 待 鬼 神 。 子 答 :未 。 孔 “
要 考 察 中 国传 统 法 律 文 化 的 特 点 , 首 先 应 该 考 察 其 产 生 的 基 础 。于 此 才 能 对 其 特 点 有 一 个 较 为 准 确 的 把握。
一
能 事 人 , 能 事 鬼 ” ( 论 语 ・ 进 》 。 由 于 中 国 古 焉 《 先 )
代 的人 本 主 义 者 强 调 人 的 重 要 性 。 而 “ 鬼 神 而 远 因 敬 之 ”(论 语 ・ 也 》 , 彼 岸 世 界 的 神 秘 主 义 存 而 不 《 雍 )对 论 , 为人 世 间 的吉 凶也 完 全在 于 个 人 , 与鬼 神 、 认 而 天 象 无 关 。 谓 “ 阴 阳 之 事 , 凶 吉 所 生 也 , 吉 由 所 是 非 凶 人 ” 《 传 ・ 公 十 六 年 》 。 三 是 在 国 与 民 的关 系 方 (左 僖 ) 面 , 是 重 民 。 周 总 结 商 朝 统 治 被 推 翻 的教 训 , 现 则 发 民 众 对 维 持 政 权 统 治 非 常 重 要 , 因 此 提 出 “ 德 ” 敬 、 “ 民 ” 宣 传 “ 之 所 欲 、 天 必 从 之 ” 《 书 ・ 誓 保 , 民 (尚 秦 上 》 。 在 中 国传 统 政 治 思 维 中 , 民 本 ” 思 想 源 远 流 ) “ 长 。 尚 书 ・ 书 ・ 子 之 歌 》 说 :民 为 邦 本 , 固 邦 《 夏 五 中 “ 本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王田田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基本的特点是“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古礼产生于中国原始社会的祭祀仪式,西周时周公制礼使礼系统化、规范化。
而古代的法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经历春秋战国至秦朝时,礼和法各自发展、演变。
汉初是引礼入法的一个起点,为礼和法的融合开辟多种渠道。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礼法的结合不断深化和完善。
至唐朝,礼法结合已臻于成熟和定型。
自此,“引礼入法、礼法合一”的传统彻底贯穿于整个传统法律文化,并成为中华法系最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礼的产生法的产生引礼入法礼法结合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之一,以国家的形成作为文明起步的标志的话,中国古代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王朝。
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传统法律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传统法律文化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儒家学说与实际政治的相互作用,一系列富于浓郁东方农耕社会特色的道德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其中,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塑造出一种富有特色的“伦理法”。
“伦理法”的最本质核心是“引礼入法,礼法结合”,这是中国传统法律区别于其他国家传统法律文化的最基本的特点。
所谓“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是指在中华传统法律中,中国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1这在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的体现。
那么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中,礼和法是怎么产生的?礼和法又是怎么结合的?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一、礼的产生礼是古老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西周前的礼称为古礼。
礼不仅起源早,而且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所谓“礼也,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2“礼”字的初文,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即作“豊”;战国以后加上加上了“示”旁,作“禮”;后来简化称为“礼”。
“礼”字的初文从双玉、从鼓之形。
3古代中国人最初“行礼以玉”,祭祀时往往以鼓作乐;古籍中又说“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4这表明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祀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玉和鼓则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活动的代表物。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也对当今社会的法律建设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启示和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传统文化与法律的融合、以德治国与法制治国的平衡、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法律的融合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传统文化与法律的融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始终被视为道德和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存在。
这种融合表明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社会基调和文化精神。
汉代的律法,以德行为核心,注重通过教化改善治理。
唐宋以后,依靠开罪河济般转轮船舶的夏口、大行、石首、荆湖四个以上港口,由夏口负责直达海口的海外交通游戏方式的改变、中外商品的交换及商业活动的增强促进了经济的振兴,也对法律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民行、监押等概念和实践的重视,也有助于法律的发展和融入社会,进而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的文化。
二、以德治国与法制治国的平衡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以德治国”与“法制治国”的平衡。
中国历史上,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国家,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治理方式。
尽管与法制治国相比,以德治国在实践中更具有灵活性和优越性,但对于保护人权、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监督政治权力等重要问题,法制化的治理方式则显然更加有效。
儒家思想强调的“以德治国”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尚书》《礼记》等古代文献为代表的中华经典著作中,较多地落实了“律己、然后徐,徐,然后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提出了儒家格物致知、诚实守信、忠君爱民、关心人民生活、社会公正和法治等,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清代的吏治改革中,法制化的治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完善。
康熙年间,道光年间的“洋務運動”,更是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推进和推广带来了新的动力。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法律思想、价值观念和传承延续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一、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时期。
周朝以礼制为核心,注重规范人与人、人与政府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演进,秦、汉、唐、宋等朝代陆续出现了各类法律制度和法典。
其中,唐代的《开元律》、宋代的《大宋会典》等法律著作对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影响。
二、法律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特点之一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学说倡导仁爱、忠恕、孝道等道德伦理观念,这对于塑造中国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仁者爱人,爱人者爱物”,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此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还融合了道家的思想。
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自然法则,主张“无为而治”,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对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稳定、和谐、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与西方法律文化强调个人权利相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更加注重社会集体利益的保障。
公正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公正的原则,主张根据事实和证据作出公平的裁决。
在古代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了“断不但断不辩”的观点,主张法官应当根据正义和道德规范来行使裁判权。
四、传承延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中国的现代法律体系受到西方法律的影响而发展起来,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依然存在。
例如,中国的法律注重公正、稳定和社会和谐,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相吻合。
此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经典著作如《礼记》、《大学》等仍然在法学教育中被广泛研究和引用。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等措施,使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基本的特点。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天地者,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
千百年来,人们生长作息于“黄土地”,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在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悠悠岁月中,炎黄子孙养成了一种踏实诚恳敦厚笃实的性格。
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规律,要求人们事事脚踏实地,不违农时,循序渐进,却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拔苗助长是不行的。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文化的特色。
如在科技方面,最突出的是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在人文方面,重视伦常日用,而不企求来世与天国;在思维方式方面,强调“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精神。
农耕型文化把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作为理想目标。
孔子高弟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在民族关系上,我们的祖先历来推崇文治教化,主张:“协和万邦”,形成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传统。
小农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是为了自给自足。
为了保证这种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强调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群体的利益,否定个体的独立意识,将个人融化于群体之中。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在天人关系上,不强调其对立的一面,而强调其同一的一面。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农生产所追求的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经商赢利的交换价值。
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平均”思想。
儒家讲“不患贫而患不均”,墨家讲“兼相爱”、“交相利”,都符合小农的“平均”思想。
另外,小农生产规模小、狭,生产过程简单,生产秩序稳定,因而人们常常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缺乏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绪论:一、名词: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狭义文化则排除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2、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3、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选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二、简单:1、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继续发展时期的标志2、人本主义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人本主义,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以神为本,也不同于西方近代的追求个人的自由与民主价值。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样始终围绕着人,具体而言它包括“民为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想,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三个层次。
第一章: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答:1中国古代的早期农耕文化①.早期农耕文化的发生和发展;②.农耕文化重心南移;③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2.周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3.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影响。
①中国文化的农耕性.②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度1.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3.宗庙祭祀制(二)君主专制制度与君权至上。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守法与专制的结合形成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2.宗法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3.专制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范 , 加 是一 种 义 务 性 的 规 则 , 为“ 礼 ” 会 “ 刑 ” 更 因 失 就 人 。 思 想 。 中国 以 农 业 立 国 , 在 农 业 社 会 的 组 织 结 构 中 , 族 是 基 而 家 干 , 支 持 社 会 组 织 的 柱 石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在 维 护 自 己统治 的 过 是 程 中 , 到 了“ 国相 同” 规律 , 识 到 “ 找 家 的 认 天下 之本 在 国 , 国之 本 在 家 。欲 分 君 臣 、 ” 明尊 卑 、 贵 贱 , 须 首 先 正 父 子 、 夫 妇 、 长 幼 。 别 必 定 序
随着 “ 人 三 策 ” 天 的提 出 , 仲 舒 完 美 地 统 一 了 “ ” “ ” “ ” 董 天 、 地 、 人 三 者 的关 系 , 唯 一 能 够 贯 穿 三 者 的 , 是 “ ” 并 且 “ ” 为 了 绝 而 就 王 , 王 成 对 的权 威 。汉 武 帝 时 期 开 始 加 强 王权 , 行 中央 集 权 , 是 要 树 立 实 就 这 样 唯 一 的权 威 形 象 。“ 纲 五 常 ” 为儒 学 中关 于家 国 秩 序 的 核 三 作 心 思 想 也 就 自然 得 到 统 治 阶 级 的 青 睐 。不 仅 “ 为 臣 纲 、 为 子 君 父 纲 、 为 妻纲 ” 家 国父 子 夫 妻 关 系 的 调 整 规 范 , 君 为 臣 纲 ” 是 夫 是 “ 更
一
行 司合 一 , 法 原 情 等 特 点 贯 穿 中 国 传 统 法 律 适 用 的 过 程 中 , 同 构 成 执 共
了中国传统 法律文 化的 鲜明特 点 。 【 键 词 】 律 文 化 ; 国传 统 ; 点 关 法 中 特
一
、
法律 文 化概 述
切 的 基 础 。“ 、 、 、 、 ” 了是 一 般 的人 际 关 系 的 调 整 规 仁 义 礼 智 信 除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2008-09-08 20:18:47)标签:文化1 引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源远流长,自夏代步入阶级社会以后,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以往的氏族、部落的原始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开始生长发育。
经历夏、商而至西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初步奠定。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化思想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至两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正式确立了儒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地位,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已基本形成。
经历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遂进入成熟与发达状态。
唐代《唐律疏议》代表着中国古代法律的最高成就。
唐代以后的宋、元、明、清基本上是在唐代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有所损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古代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特征,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社会主义法制正朝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奋进,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而为世界法律文明发展提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现代化模式,这将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揭示其特征,使我们更明了地知晓其内容,也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看到现实中尚未显现的端倪,研究和探析我国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作出贡献。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在外部形式、价值取向和发展过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具有的形式特征2.1 法自君出“法自君出”君主不受法律的约束。
法律只是一种治国工具,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集权专制世代相传,皇帝是国家的代称,封建皇帝始终是最权威的立法者和最大的审判官。
皇帝的话是“金科玉律”,其言出法立。
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
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以“德治思想”为核心:中国传统法文化强调以道德为基础的治理,认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该体现人伦之道和仁爱之心,强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德治思想使法律与道德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特点。
2.以尊重权威为基础:中国传统法文化注重尊重和维护权威,认为权威的存在和行使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赖于统治者的威望与权力。
这种尊崇权威的特点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尤为明显,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以家族和社群为中心:中国传统法文化着重强调家族和社群的利益,认为法律应该在维护家族和社群秩序的同时保护个体权益。
传统中国社会中,家族和社群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不仅仅关注个体,更着眼于整体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4.以和谐为目标:中国传统法文化追求和谐与稳定,重视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公平。
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中,有着明确的等级和地位差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衡,并避免冲突和动乱的发生。
和谐与稳定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5.强调礼法观念:中国传统法文化将礼法视为重要的规范和准则,强调人们的行为应当符合规定的礼仪和道德标准。
礼法观念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视为社会秩序和个体行为规范的依据。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法文化具有以德治思想为核心的特点,尊重权威、以家族和社群为中心、追求和谐稳定、强调礼法观念等。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法文化对道德、秩序和社会和谐的重视,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法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具有极为复杂的文化积淀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在这种环境中,中国法律文化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特征:一、中国法律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念,提出需要依法治国、以法为基础来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这个基本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带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二、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尊重权威和传统的思想非常重要。
这种观念经常出现在各种法律制度和制度的运作中。
通过尊重权威和传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了制度稳定和合法性的重要性。
三、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追求和谐是非常重要的,这表现在法律规则中非常明显。
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伦合一”的思想,这意味着个人要考虑整体利益,而不是只考虑个人利益。
这也导致了尊敬和应该遵守的规则。
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富有审慎和规范性。
在处理许多方面的问题时,有一些关键标准需要遵循。
由于这些标准不仅涉及到法律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历史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因此这些标准经常被视为规范性标准。
这些标准不一定具有强制力,但也能够具体引导实际生活中的行为。
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还独特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人文关怀。
在许多方面的法律规范之中,生命权、财产权、婚姻家庭关系等问题都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方面的法律制度多数支持公正、合理和有人文关怀的目的。
以上仅仅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经过了几千年的检验,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有一些特点和其他文化相似,这表明了多元交流的重要性,并表明了多数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是相通的。
中国古代家族法的特点
中国古代家族法的特点
中国古代家族法是指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家族内部的法律制度和规范。
它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家族伦理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中国古代家族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古代家族法强调家族的封闭性和稳定性。
家族在古代中国被视为非常重要
的社会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家族法规定了家族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了尊重家族长辈和维护家族名誉的原则。
此外,中国古代家族法还规定了严格的继承制度,确保家族财产在家族内部的继承和传承。
中国古代家族法注重家族纪律和秩序。
家族法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和责任进行了
明确规定,追求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良好和道德规范。
同时,家族法也规定了惩罚措施,以维护家族纪律。
古代中国家族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具有强制或者约束性。
第三,中国古代家族法强调家族的祭祀和传统习俗。
祭祀是古代中国家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维系家族的信仰和仪式。
中国古代家族法规定了家族成员参与祭祀的义务和方式,并将祭祀活动纳入家族制度之中。
此外,古代中国家族法还强调了传承家族传统习俗的重要性,确保家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家族法是一套具有特定特点的法律制度和规范。
它强调了
家族的封闭性和稳定性,注重家族纪律和秩序,以及重视家族的祭祀和传统习俗。
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家族的重视和崇尚,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作者:蔡楠楠糜晓文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9期摘要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本文试图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其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中国人的法律文化观念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文试图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律思想上的特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自汉以后,大多数皇帝和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强调礼法并用治国,改变了自春秋末期以来轻礼重法的做法。
而且,在礼、法两者中,又突出礼的地位,把它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手段。
尽管他们在表述上并非完全相同,但这一点仍是基本一致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大多重视和提倡以礼为主、礼法并用的治国方略。
这里以唐太宗为例。
唐太宗在执政后,比以往更注意用礼法治国,认为弃废礼法会导致大祸。
“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
在礼法之中,他又主张首为礼,赞同以“礼义为急”。
对于国内出现的违礼行为,他深恶痛绝,屡次下诏制止。
贞观四年,唐太宗发现有人在父母丧期内“辰日不哭,以此辞于吊问,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原因是他们“信巫书之言”。
于是,便下诏纠正,“令州县教导,齐之以礼典。
”贞观五年,唐太宗得知一些僧尼、道士“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损害风俗,悖乱礼经”。
为此,他又“宜即禁断,仍令致拜于父母。
”①除此以外,汉后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家也都提出过重视礼教和礼法结合的治国策略。
汉代的董仲舒用阴阳观点来说明治国需用德和刑,但又须德主刑辅。
他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而且,天是亲阳疏阴,任德不任刑的。
“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
所以,为政者必须“任德教而不任刑”,“承天意以从事”。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关于我国法律文化传统主要有哪些,学者们虽然见仁见智,但基本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
张晋藩先生所概括的,可以作为中国法律传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总结:
在法律制度方面,主要有“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立法上等差、良贱有别的立法指导思想,“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刑律为主的法规体系,漠视权利、详订义务的法律内容以及与此配套的各项制度;
在法律意识方面,认为法律的渊源在皇帝,皇帝口含天宪,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治吏等等。
(参见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现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中华法系虽然历经数千年,中国法律传统中虽不乏现在看来也还是真知灼见的法观念和充满智慧的法律制度设计、法律运作安排,但其中却难以找寻到全民普遍遵从的良法、良法至上这一法治精髓。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2008-09-08 20:18:47)标签:文化1 引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源远流长,自夏代步入阶级社会以后,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以往的氏族、部落的原始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开始生长发育。
经历夏、商而至西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初步奠定。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化思想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至两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正式确立了儒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地位,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已基本形成。
经历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遂进入成熟与发达状态。
唐代《唐律疏议》代表着中国古代法律的最高成就。
唐代以后的宋、元、明、清基本上是在唐代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有所损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古代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特征,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社会主义法制正朝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奋进,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而为世界法律文明发展提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现代化模式,这将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揭示其特征,使我们更明了地知晓其内容,也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看到现实中尚未显现的端倪,研究和探析我国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作出贡献。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在外部形式、价值取向和发展过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具有的形式特征2.1 法自君出“法自君出”君主不受法律的约束。
法律只是一种治国工具,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集权专制世代相传,皇帝是国家的代称,封建皇帝始终是最权威的立法者和最大的审判官。
皇帝的话是“金科玉律”,其言出法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
【篇一: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的基础何在?
2.简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
主要内容。
3. 简述传统中国的法律走的是从氏族到宗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
4.简述西方法律文化最终确立了个人本位法。
5.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可谓一种以刑法化为其基本特色的公
法文化? 6.简述德治为中国传统法的根本精神。
7. 从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比较的角度简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的特点。
8.从价值取向比较的角度简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9.试论中国古代调解制度的特点及现代调解制度的作用。
10.为什么说调解在当代中国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 11.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简述调解在当代中国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
方式。
12.从国际公法与私法的角度谈南海问题。
13.从国际公法与私法及历史文化的角度谈南海问题。
【篇二: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自汉武帝“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的纲常名教成了立法与司法的指导原则,维护三纲五常成了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
由汉至隋盛行的引经断狱,以突出的形式表现了儒家思想对于封建
法制的强烈影
响。
中国封建法律与西方不同,西方中世纪法律体系中涂有神灵色
彩的宗教法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起过维护封建统治的特殊作用。
但在中国,早在奴隶制末期神权法思想已经发生动摇。
在中国封建
法律体系中,不存在中世纪西方国家那种宗教法规,儒家的纲常名
教代替了以神为偶像的宗教。
②维护封建伦理,确认家族法规。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因此,宗法的伦理精神和原则渗入并影响着整个社会。
封建法律不
仅以法律
的强制力,确认父权
、夫权,维护尊卑伦常关系,并且允许家法族规发生法律效力。
由
宋迄清,形形色色的家内成文法是对国法的重要补充,在封建法律
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③皇帝始终是立法与司法的枢纽。
皇帝既是最高的立法者,所发诏、令、敕、谕是最权威的法律形式,皇帝可以一言立法,一言废法;
皇帝又是最大的审判官,他或者亲自主持庭审,或者以“诏狱”的形式,敕令大臣代为审判,一切重案会审的裁决与死刑的复核均须上
奏皇帝,他可以法外施恩,也可以法外加刑。
而西方国家中世纪在相当长时间里,各级封建领主都享有独立的
立法权和司法权。
④官僚、贵族享有法定特权,良、贱同罪异罚。
中国封建法律从维
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
从曹魏时起,便仿
《周礼》八辟形成“八议”制度。
至隋唐已确立了“议”、“请”、“减”、“赎”、“官当”等一系列按品级减免罪刑的法律制度。
另一方面,又
从法律上划分良贱,名列贱籍者在法律上受到种种歧视,同样的犯罪,以“良”犯“贱”,处刑较常人相犯为轻;以“贱”犯“良”,处罚较
常人为重。
中国的封建法律,同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封建法律一样,
是以公开的不平等为标志的。
⑤诸法合体,行政机关兼理司法。
中国从战国李悝著《法经》起,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都以刑法为主,兼有民事、行政和诉讼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
诸法合体的混合编纂形式,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直到20世纪初清末
修律才得以改变。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央虽设有专门的司法机关,但它的活动或为
皇帝所左右,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