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

合集下载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其中的刘勰之梦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

此梦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看法,以及他对人们的生活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讨论《文心雕龙》中的刘勰之梦,并从社会角度分析其内涵和意义。

《文心雕龙》是朱熹的代表作,该书以一个故事开始,讲述刘勰在一次梦中玩得很开心,觉得回到现实中有多么乏味。

在梦中,他被导致地狱里,看见许叔子、王母娘。

可以说,刘勰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刚开始时,他们还不了解他,他也不了解他们,他们如此之近却如此之远。

他们相互思索,互相学习,从而让他获得了许多智慧和经验。

他们的不同的思想代表着此时此刻的社会,比如流行的主流思想和异思路。

但是,对于刘勰而言,也不可避免地有了很多挣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最终决定把自己保持独立,来认识自己的立场,并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思路与信念。

此外,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文心雕龙》的刘勰之梦也含有深意。

刘勰之梦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风貌。

他在梦中进入地狱,得到了许叔子、王母娘给出的智慧和见解,可见社会的智慧从古至今,历经千百年仍不衰竭。

从一个人的思想角度,他努力让自己摆脱许叔子、王母娘的束缚,表达了他对社会变革的诉求,也反映了作者朱熹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憧憬。

总之,《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理解,传达出作者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憧憬。

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文心雕龙》中的刘勰之梦深入研究,分析了其内在意义,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对今天人们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只有深入研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才能弄清身边社会的运行机制,让自己更加了解社会的本质。

最后,希望本文能够引起读者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关注,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学意义,从而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

刘勰的生年及其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考

刘勰的生年及其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考

古代文论] 刘勰的生年及其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考[color=A9A9A9]作者:周绍恒来源:文化中国2004-5-21 [/color]--------------------------------------------------------------------------------------【提要】刘勰撰写《文心雕龙》时的年龄不是三十多岁,而是四十多岁;刘勰在刘宋时未出仕的原因是他年未二十;梁武帝在天监元年即位之初所颁布的广求贤才的诏旨是刘勰产生撰写《文心雕龙》的动机的诱因;由此推出刘勰的生年为宋大明七年,其开始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为天监二年春,书成于天监三年夏末至冬初之间。

【关键词】刘勰生年文心雕龙成书年代关于刘勰的生年及其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史传无明文记载,学术界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而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深入研究《文心雕龙》是有意义的。

因此,笔者不揣冒昧,就近来重读《文心雕龙·序志》所发现的重要线索,对刘勰的生年及其“搦笔和墨,乃始论文”的时间作些新的考索,以向方家求教。

《文心雕龙·序志》云: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新解,未足立家。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已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

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辞训之异,宜体于要。

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前人对刘勰这段自述文字的理解往往有误。

例如,范文澜先生《文心雕龙注·序志第五十》说:“假定彦和自探研释典以至校订经藏撰成《三藏记》等书,费时十年,至齐明帝建武三四年,诸功已毕,乃感梦而撰《文心雕龙》,时约三十三四岁,正与《序志篇》齿在逾立之文合。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成书于公元~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

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

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

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内容了解《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

分上、下部,各25篇。

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由刘勰(xié)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

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

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

在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在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文心雕龙》

反对“为文而造情”,主张“为情而造文”,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还探究了裁减、比兴、声律、对偶、用典等问 题。 六、文学的批评与欣赏 《知音》篇专门论述批评、鉴赏问题。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知音其难哉”“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怎样才能做到客观的、公正地、进行文学批评 活动呢?刘勰认为首先批评者本人必须加强修 养,提高自己水平: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 文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它体例周详,论旨精深,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清人章学诚称之“体大而虑周”。
鲁迅《论诗题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 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鲁迅全集》第八卷)
这就是他所奉为圭臬的儒家积极进取态度。
但现实很难有所成就
牢骚和不满:“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 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 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析者 也。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 焉。 ”
二、思想影响 融儒、释、道于一体 佛学著作:《灭惑论》与《石像碑》 “外儒家而内释老” 从政出仕以儒家思想为准则,而修身养性以佛 老为标的 刘勰的思想以儒家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
文是道的一种外化。
“人”是“五行之秀”“天地之心” “夫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 欤!” 人之“文”,即“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的文章。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 先。”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宗经”“征圣”的思想观念
“神思”与情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并泣偕。”

文言文《文心雕龙》的概述及作者介绍

文言文《文心雕龙》的概述及作者介绍

文言文《文心雕龙》的概述及作者介绍概述《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作者介绍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文学特点传统修辞学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方面。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这两方面都有精当而深刻的论述,尤其对消极修辞的论述,不仅论及文章技巧,而且深入到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与语言生成关系的层面,不仅当时直至今天也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语音在语音修辞方面,刘勰没有沿习名人沈约的“八病说”,而着重提出了“飞沉”问题、“双声叠韵”问题。

在《神思》中,刘勰就提出了“寻声律而定墨”的主张,在《声律》中又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

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

”刘勰认为,作韵易而选和难。

足见刘勰不但非常重视而且准确把握了汉字汉语的语音特点,对语音修辞在理论上作出了可贵贡献。

语汇在语汇修辞方面,刘勰提倡慎重遴选词语。

语汇修辞中,还涉及用字,刘勰在《炼字》提出用字“四要则”: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无怪刘勰叹曰: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语法语法修辞部分,刘勰在《章句》中提出了要按内容安排章句和按情韵安排章句的主张。

刘勰主张,句式的选择上,用长用短,或长短穿插,整散结合,完全要符合情韵需要,情韵急,少音节短词句,情韵缓,可用舒曼之长句,情韵起伏跌宕,则可长短并用整散结合,以收荡气回肠之效。

两个梦帮助刘勰完成经典文心雕龙

两个梦帮助刘勰完成经典文心雕龙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刘勰提到了自己做过的两个梦,并称这两个梦对他很重要,至少对他决心写《文心雕龙》很重要。

因为做梦而写出流芳百世的文学巨著?不少人怀疑这是为了自神其说而生拉硬扯或者干脆就是编造的。

然而,研究一下六朝梦文化的大背景,就容易理解,梦境确实给了刘勰写作的巨大信心和动力。

而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会再奇怪,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梦笔生花”“江郎梦中还笔”之类的传奇故事层出不穷了。

循钟山南麓上行,小路几乎不可辨识,忽见前方残垣隐起,草木萧疏,砾石丛杂,据说这便是古定林上寺的遗址所在。

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是在这里,刘勰佐助僧祐整理经藏,并写下了让他留名后世的文学理论经典《文心雕龙》。

南朝四百八十寺,倒有六七十座布在钟山周围,侧耳倾听,万壑松风中似有法鼓梵呗之声,岫云倏然退去,阳光照耀山林,此情此境,有如梦幻。

我的思绪如庄生所化的蝴蝶,翩然飞入手中《文心雕龙》的书卷,去寻刘勰的旧梦了。

有两个梦对刘勰很重要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刘勰提到了自己做过的两个梦。

一个是他7岁的时候,梦到天上彩云有如锦绣,他便攀上去采摘;另一个是他30多岁时,梦到自己手捧丹漆的礼器,随孔夫子南行。

因此,他“旦而寤,乃怡然而喜”。

郑重地把自己7岁和30多岁时的两个梦写进书里,是因为在刘勰眼中,这是自己人生中的大事,尤其和他著书密切相关——“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梦欤”。

刘勰认为是孔子特意托梦给他,所以“敷赞圣旨”便成了他当然的任务——这便是他写作《文心雕龙》的缘起。

有人怀疑这些是刘勰为了自神其说而生拉硬扯甚至干脆就是编造的,他们认为做个梦不可能对写作产生多大动力。

其实,按照钱锺书先生的分析,从梦发生的角度可把它分成“想梦”和“因梦”两种。

刘勰梦到孔子,同孔子梦到周公一样,都是长时间的思慕所引发的。

那时刘勰已经30岁,达到了孔子说的而立之年。

但他“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苦无进身之阶。

刘勰与《文心雕龙》资料

刘勰与《文心雕龙》资料
刘勰与《文心雕龙》
•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 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 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 省日照市莒县)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 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 县 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 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 《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 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 《梁书 刘勰传》 • “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 • 刘邦——刘肥——刘秀之 • 定其为世族。 • 王元化认为不可靠,《南史 刘勰传》 • 世族还是庶族? • 道教世家?
• 生于泰始三年,7岁梦五彩祥梦,8岁丧父。“勰早孤, 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于定林寺从师僧佑。(齐永明 8年)。做白衣弟子,博通经纶,由此有机会接触上层。 • 齐建武5年刘勰32岁梦随仲尼南行,著《文心雕龙》,梁 天监元年,36岁完成。沈约评之曰:“大中之,深得文 理”。官临川王祭事,后官太漠县令,又至东宫通事舍人。 约52岁官至步兵校尉。 • 一年后奉梁武帝命入定林寺编订佛经。愤而出家,改名 “惠地”。一年后卒。
• 龙学的形成与发展 • 黄书琳《文心雕龙集注》 • 李祥《文心雕龙黄注补正》 • 纪昀《黄注纪评》 • 《黄注纪评李补》
• 1914——1919黄侃在北大讲《文心雕龙 》 • 中国大陆 • 初创期(1914——1919)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 发展期(1950——1964) 王利器《文心雕龙新疏》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释》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选译》 研究型文章多为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台湾以王更生、李日刚为代表,出版物有60 余种。 日本:铃木虎雄1925年于京都大学讲文心雕 龙。并产生了最大的文心雕龙索引。 韩国:车柱环《文心雕龙疏证》 译本:英、法、德、意等。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小谈《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由刘勰编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全书分五十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

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

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

书的本意虽是写作指导,但立论从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出发,广泛涉及各种问题,结构严谨,论述周详,具有理论性质。

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前所未有的。

《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虽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的思想。

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

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

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

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强调文学的美质,这是与当代文学风气一致的。

缺陷也同当代文人一样,是单纯地以华丽为美。

二、主张宗经,提倡雅正,在原则上排斥一切离经叛道的文学,这是一种保守的文学观念。

但在对待具体作品的时候,态度并不那么褊狭。

尤其在以后的各篇中,并没有以是否雅正的标准随意否定有成就的作家与作品。

三、应当注意到,刘勰所说的“宗经”,是指以儒家经典为典范,而不是要求把文学作为阐发儒家之道的工具。

他还是承认文学有抒发个人感情的作用。

这同后世极端的载道文学观还是有很大区别。

中国古代文论 06 刘勰与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论 06 刘勰与文心雕龙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 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 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 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神思》篇主要观点: a、艺术思维中的想像。 提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的创作观。 b、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即想 像活动的动因和结果。 c、 思维和语言的非对应关系。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刘勰的著作,除《文心雕龙》外,只保 存下来《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 城寺石像碑》两篇文章,其余尽皆散佚。
2、思想
刘勰一生,虽以儒者入世而终身不娶, 晚年又回归佛门。处在儒、释、道三家相 互斗争、渗透、融合的发展完成期。 (1)众教归一:内圣外圣,义归理一,弥纶 神化,陶铸群生。
刘勰《灭惑论》:“是以一音演法,殊译共 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经典由权,故孔、释 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梵、汉语隔而化通。 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地有东西,故国限南 北。其弥纶神化,陶铸群生,无异也。
5、“知音”说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 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是以将阅文 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 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Hale Waihona Puke 《知音》篇主要观点: “知音”本指识解音律者,亦可指知交好 友,这里比喻鉴赏文学。 a 、知音难求的原因:一是贵古贱今;二是 崇己抑人;三是信伪迷真。 b、“六观”说: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 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一看采用体裁,二看遣词造句,三看继 承创新,四看表现手法,五看用典意义, 六看韵律美感。
2、写作动机 立言不朽,对自己立言能力的自信。 形同草木之脆,名踰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 世,树徳建言。 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 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第六讲 刘勰与《文心雕龙》2015秋

第六讲 刘勰与《文心雕龙》2015秋



近现代《文心雕龙》研究之代表性论著:
注释类: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 王利器《文心雕龙新书》、《文心雕龙校证》,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选译》, 郭晋晞 《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 王更生(台湾)《文心雕龙研究》,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今译》, 冯春田《文心雕龙释义》, 王礼卿《文心雕龙通解》,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 祖保泉《文心雕龙解说》
第六讲
刘勰与《文心雕龙》
2011级 汉语言文学

本讲纲要



导言 一、刘勰其人 二、《文心雕龙》其书 三、刘勰文论思想概论 四、《文心雕龙》的主要理论贡献

导言:“红学”与“龙学”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 《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 ,与 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 。今定林寺经藏 [zàng],勰所定也。
僧祐:齐代的高僧,在定林寺主持搜集校订佛经,编定经藏。 佛说为经,解释经的叫论,把经论等编成大丛书的叫经藏。

“早孤,笃志好学”:

刘勰出生于南朝刘宋后期,从祖刘秀之任司空,权倾 朝野,这对刘勰父辈多有庇护。父亲刘尚任越骑校尉,为 皇室侍卫。可是,刘勰7岁时,父亲在一次平叛的战斗中 丧生。不幸立即降临到这个家庭,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家境日趋贫穷。但是,少年刘勰‚笃志好学‛,勤奋读 书。而刘氏家族更是有着读书好学的传统门风。《宋书》 本传记载,从曾祖刘穆之便是‚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 览篇章,校定坟籍。‛另有族兄刘祥,在刘勰17岁时就已 完成《宋书》书稿的编撰。可以想见,刘勰从小便受到读 书治学的家风影响。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文心雕龙》名著通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文心雕龙》名著通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文心雕龙》名著通览《文心雕龙》是一部诞生于齐梁之际的文学理论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该书作者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寄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他的生年难于考定,大约在南朝宋明帝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左右。

出生于官僚家庭,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

刘勰虽然从小笃志好学,但生活贫困,以至无法婚娶。

20余岁时,只得离开京口,投奔名僧僧祐,在钟山定林寺一住就是十多年。

在此期间,除协助僧祐整理佛经外,还精研经史百家著作,并广泛阅读历代文学作品,为撰写《文心雕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0多岁时,开始写作《文心雕龙》,大约在南齐末年完稿。

那时,刘勰位卑名微,尽管写出了空前的文学理论名著,却未能引起文坛的注意。

刘勰出于对自己著作的自信,想请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予以评定。

可是,沈约是朝中显贵,刘勰没有资格和机会去拜见他。

于是,刘勰背着书稿,装扮成货郎的模样,拦在沈约的车前,请他审读书稿。

沈约读后,做了深得文理的高度评价,并把书稿放在案前,经常翻阅。

这样,刘勰和他的名著《文心雕龙》才渐为世人所知。

大概是由于他在文坛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或者是由于沈约、僧祐的推荐,不久,年近40的刘勰终于得到了入仕为官的机会。

开始是奉朝请的虚衔,随后相继做了几任记室、参军、太末(今浙江龙游)令等小官,后来做昭明太子的东宫通事舍人,并升任步兵校尉。

昭明太子喜好文学,据说也很器重刘勰的才干。

这时的刘勰,很可能是踌躇满志,企图有所作为。

但是,不久僧祐和昭明太子相继去世,刘勰则奉命回定林寺整理佛经。

他见仕途已无希望,便在该寺出家为僧,改名慧地。

出家不到一年,便郁郁而终。

刘勰年轻时长期与僧祐同住,博通佛典,晚年又出家为僧,他一生的思想深受佛教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即《文心雕龙》是刘勰30多岁时的作品。

那时,他虽然身住佛寺,但满脑子却是积极入世的观念,所崇拜的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所信奉的主要是儒家的教条。

文心雕龙中刘勰的读后感

文心雕龙中刘勰的读后感

文心雕龙中刘勰的读后感刘勰是中国南朝时期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是一部批评文论的著作,以其深度的研究和观点独到而闻名于世。

阅读《文心雕龙》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

以下是我对刘勰《文心雕龙》的读后感。

《文心雕龙》一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刘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对于文学创作的原则和观点,对于后世的文学家和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对于“洞悉人情,悟道通神”的要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作家必须要有对人性的洞悉和对道理的通达,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灵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它让我明白了作家创作的责任和使命。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还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他详细阐述了作品的结构、描写的手法、文笔的运用等等。

这些指导性的观点对于我来说尤为重要,让我认识到了写作不仅仅是一种发泄情感的方式,还需要技巧和方法的支持。

通过学习刘勰的理论,我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要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还讲述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他对古代文学家的评价和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敬意和对文学史的研究。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能脱离文学的历史背景,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开拓自己的写作道路。

总的来说,刘勰的《文心雕龙》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迪。

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洞察和对作品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作家的责任和写作的严谨性。

同时,他对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重视,也让我认识到了文学创作的历史渊源和多样性。

通过对《文心雕龙》的阅读,我受益匪浅,对于自己的写作道路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规划。

总结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著作。

他在书中对于文学创作的原则、技巧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剖析,给了后世学者和文人很多启示。

我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深受感动和启发,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文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试论刘勰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文心雕龙》札记

试论刘勰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文心雕龙》札记

试论刘勰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文心雕龙》札记《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创作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作者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刘勰。

作为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著作,《文心雕龙》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更是对后世文学理论研究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试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理论的贡献。

一、提出文学“情”“事”“志”三原则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提出文章创作应该遵循“情”“事”“志”三原则。

其中,“情”指感觉、情感,是创作触发点,“事”指创作的内容,包括题材、物体、人物等,“志”指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悟。

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相互贯通,一篇佳作需要“情”来激发创作灵感,“事”来提供创作素材,“志”来加深文章思想感受。

刘勰提出这一原则,不仅方便了文章的创作,使得文章情感更加深刻,而且为后世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突破。

二、提出文学审美的“文以载道”理论刘勰认为,文学的最高价值在于表达思想感悟,以文道义,即“文以载道”。

刘勰将文学作为一种思想的表达载体,将文学与人性、理性对应,认识到文学除了具有艺术特点以外,更应该要有文学思想,要贯通人生,承载理想。

例如,《庄子》中的太上老君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非常明显的文学审美观,即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表达思想、贯穿于道德之中。

刘勰所提出的“文以载道”理论,将文学审美提升到了道德和人生的高度,开阔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新视野。

三、坚持经验主义文学思想刘勰认为,文学的表达应该具有真实感和生活感,强调文学作品必须要从生活中获取原材料,反对艳丽虚饰而偏离本真的文学作品创作方式。

刘勰的这种文学创作思想遵循经验主义,即在写作时坚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从生活中抽象出艺术内容。

这种文学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写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系统阐述“比兴”方法“比兴”是一种运用象征手段的方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详细阐述了“比兴”的概念、原理和运用方式,将“比兴”方法系统化。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一、刘勰其人其书1 “人以书贵”(1)出身寒门(2)献书为官(3)思想:三教合一2 “龙学”(1)仅次于20世纪三大显学的显学(2)重要但很难(3)研究此书的三种主要方法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鲁迅《诗论题记》《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

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龙》著那样的系统性。

——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二、《文心雕龙》内容构成1总论(“文之枢纽”)(1-5)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2 文体论(“论文叙笔”6-25)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3 创作论(“剖情析采”26-45)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情采、镕裁、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事类、练字、隐秀、指瑕、养气、附会、总术、物色4 批评论和文学史论(46-49)时序、才略、知音、程器5序言(“长怀序志”50)序志四、主要思想1 “原道”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1)道之文(最光彩在于日月山川)(2)圣人之文(天地之道的代言人)(3) 文人之文(作家创作)2 “神思”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礼乐文华中国文化网2013-10-3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

少时家贫,曾依随沙门僧十余年,饱览经史百家之书和历代文学作品,“深得文理”。

他一生没有婚娶。

梁初出仕,做过南康王萧绩的记室,又任太子萧统的通事舍人,为萧统所赏爱。

后出家,法名慧地。

刘勰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都很深。

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写成《文心雕龙》一书。

《文心雕龙》写成于齐代。

就其本来意义说,这是一本写作指南,而不是文学概论。

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

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

书的本意虽是写作指导,但立论从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出发,广泛涉及各种问题,结构严谨,论述周详,具有理论性质。

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前所未有的。

全书共10卷,50篇,分为几个部分。

开始《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为第一部分,讲“文之枢纽”,认为一切的本源在于“道”,是全书的总纲。

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为第二部分,分述各种文体的源流、特点和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其中又有“文”“笔”之分。

自《明诗》至《谐隐》十篇为有韵之文(《杂文》、《谐隐》两篇文笔相杂),自《史传》至《书记》十篇为无韵之笔。

从《神思》到《总术》为第三部分,统论文章写作中的各种问题,是创作论。

第二部分以文体为单位,第三部分则打破文体之分,讨论一些共同性的东西,经纬交织。

《时序》、《物色》、《才略》、《知音》、《程器》五篇为第四部分。

这五篇相互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但都是撇开具体的写作,单独探讨有关文学的某些重大问题,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

最后《序志》一篇是全书的总序,说明写作缘起与宗旨。

刘勰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

以下是分享的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原道第一作者刘勰【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①,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②,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③,俯察含章④,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⑤之秀,实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⑥,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⑦。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⑧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注释】①璧环状的玉。

叠璧《尚书》中曾传说日月曾一度像璧那样重叠起来。

②焕绮光彩绮丽。

焕,光彩;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用来指文采。

③吐曜(yào)即发光,指日、月、星。

曜,光明照耀。

④含章蕴涵着美,多指地理风光。

章,文采。

⑤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元素。

⑥贲(bì)装饰。

华花。

⑦球玉磬,一种敲击乐器。

锽钟声。

⑧郁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文采之盛。

【译文】文章的属性是多么普遍啊!它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何这么说呢从天地产生之时起就有了黑色和黄色、圆形和方形的区别。

日月有如重叠的璧玉,来显示附在天上的形象;山川好像灿烂的锦绣,来显示大地的形貌富有纹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章啊!向上看天空,日月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向下看大地,山川万物蕴涵着丰富的文采。

天高地卑的位置确定了,于是产生了天地“两仪”。

只有人与天、地相配,他们身上才孕育天地的灵性,这就是“三才”。

人为万物之灵,实际是有思想的天地之心。

有了思想活动,语言才得以跟着确立,语言确立了,文章才能鲜明,这是自然的道理。

推广到万物,不论动物、植物都有文采龙凤以五彩的颜色显示它们的祥瑞,虎豹以斑斓的花纹构出它们的雄姿;精心雕绘的云霞,色彩缤纷胜过画工设色的巧妙;鲜花满缀的草木,如同刻意装饰过一般,不需工匠手艺的神奇。

刘勰的相关故事

刘勰的相关故事

刘勰的相关故事
【一、刘勰简介】
刘勰(约465年-532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我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他精通经史子集,擅长文学创作,为推动我国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刘勰作品及影响】
刘勰的代表作品是《文心雕龙》,这是一部关于文学创作理论和批评的系统性著作。

全书共有50篇,涉及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鉴赏等方面。

该书对后世文学理论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文学批评的宪法”。

【三、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刘勰花费多年心血完成的文学批评巨著。

书中强调文学创作要有“匠心”,主张文学作品要注重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的统一。

刘勰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作家应具备高度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

【四、刘勰故事示例】
刘勰自幼喜爱文学,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

有一次,他听说附近有一位名叫钟会的文学家,便长途跋涉去拜访。

钟会见刘勰如此真诚求教,便收他为弟子。

在钟会的指导下,刘勰的文学造诣不断提高。

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一代文学宗师。

【五、刘勰思想对现代写作的启示】
刘勰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现代写作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他强调的“匠心”,启示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写作,力求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此外,刘勰提倡勤奋学习、不断积累,这对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
刘勰字彦和,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刘勰大约生活在465到520年间,此间正是南朝刘宋末经历萧齐和梁武帝统治的前半期。

(萧齐于479年取代刘宋,梁武帝502年代齐,在位四十八年,520以前差不多是他统治最好的时期。

)刘勰原籍东莞,不是现在广东的东莞,而是今山东省莒县境内的一个古代地名。

出生在京口,即今天的镇江。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大了也没有钱娶妻生子,但他曾经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在梦中他拿着一些礼器跟着孔子南行,就像孔子当年的弟子那样。

他觉得这是圣人给他的暗示,所以他想努力学习以宣扬孔子的思想,来报答孔子托梦的恩惠。

因为穷,所以他后来就进了京城的上定林寺跟当时非常著名的高僧僧佑学习佛经和儒家经典,因此刘勰兼通内外典,很博学。

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弘扬儒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注释儒家的经典,但刘勰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再也超不过汉代的大儒马融、郑玄了,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去做另外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论文。

他发现当时有很多论文的文章,像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以及李充的《翰林论》等等。

这些文章虽然写得都蛮不错,但不是太少就是太简略,难以让人窥见写文章的全部奥秘。

于是他开始构建自己宏大而缜密的文论体系,这一年他大概三十二岁。

花了五年多时间,写了三万七千多言。

这就是著名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由五十篇短文构成,体系严密,材料丰富。

之所以要写五十篇,刘勰说这是遵循所谓的《易》学中的“大衍之数”,有四十九篇专门论述与文章相关的具体问题,最后一篇即《序志》阐明写本书的缘由及全书内容的安排。

这四十九篇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五篇为“文之枢纽”的总论,分别是“原道”、“宗经”、“征圣”、“辨伪”和“辨骚”,基本上是取儒家的观点的,认为文章都是从“六经”中来的。

第二部分从第五篇到第二十五篇,为文体论。

分论几十种文体,包罗非常广泛,甚至包括债券契约上的文字。

他目的是“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提纲挈领,眉目清晰,使人们能够清楚把握各种文体的边界和特征。

第三部分从第二十六篇到第四十三篇,我们可称之为文体论,论述了实际创作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创作心理、灵感、气质、修辞等等。

这是现代研究者最感兴趣的部分,有些篇目像《神思》、《风骨》、《情采》等,都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最后一部分便是第四十四到第四十九篇,专门讨论鉴赏方面的事情,什么是知音,该怎样理解他人的文章,研读中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刘勰都作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许多至今人们依然兴趣盎然的问题。

南朝写文章流行骈文,所以《文心雕龙》也是用骈文写的,写得非常美。

如《神思篇》中说文思变化倏忽不定的句子,“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
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还有被纪晓岚称为天下第一“赞”语的《物色篇》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这些句子似乎都有诗的魂魄,令人兴感忘怀,美不胜收。

刘勰的《文心雕龙》虽然写得很好,但是由于作者的社会地位很低,如果没有当时的名人加以评点,大家都不会承认他的著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勰冒险在路上冲闯当时大文豪沈约的车队,把书送给他看。

沈约读完之后,觉得确实不错,于是《文心雕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后来,刘勰在老师僧佑的推荐下在梁朝做了一系列小官,颇不得意,也让他心灰意冷,最后决心在定林寺出家。

剃度后不久便去世了。

儒家常说君子有三不朽:最上立德,其次立功,当两者都不得实现的时候,他们寄希望于“立言”,刘勰著《文心》便是实践“立言”的目标。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