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在中国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居住的民族,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交流与融合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与汉族有着长期的接触和交流,通过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互动,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众多方面。
藏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使得藏传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使得中华文明的清真食品和建筑在中国广泛存在。
二、科技发明与传播少数民族在科技发明和传播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族人草原上的悠久历史和特殊环境,培养了他们的骑射技艺,对中国的军事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汉时期,蒙古族的骑射技艺帮助中国统一了北方,开展了边疆的开发和防御。
蒙古族还在建筑、医学、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书法艺术由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与艺术形式。
藏族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藏字艺术,其字形浑厚,墨迹流畅,融合了佛教和民族特色;蒙古族的古蒙古文书法也有独特的韵味,书写规范而潇洒。
这些独特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文明的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对提高中华文明的艺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文学与语言少数民族在文学与语言方面也有较大的贡献。
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神话、史诗等,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内涵。
壮族的桂林山水诗歌、布依族的苗疆歌谣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诗词创作。
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系统,如苗文、彝文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
五、民族建筑与工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和工艺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藏族各地修建的寺庙、宫殿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雕饰艺术,为中华文明的建筑风格提供了新的元素和样式。
壮族的壮锦、蒙古族的蒙古地毯等传统工艺品也在中华文明的民族工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中,各个少数民族都对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我们就来略说一下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我们来看看蒙古族。
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们在历史上的统一大一统,成吉思汗创造了蒙古帝国,一统了欧亚大陆,促进了各族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文明的疆域扩张和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其二是在文化上的贡献,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歌舞、传统信仰等都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上,蒙古族的统一大一统、传统文化等方面对中华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是藏族。
藏族作为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宗教和文化方面。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并在宗教、医学、文化、语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宗教传播,藏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原地区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二是医药文化,藏族有着丰富的草本药物知识,对中原地区的医药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承认,藏族对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再来看看少数民族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是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方面。
哈萨克族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始于唐代,那时哈萨克族就开始了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哈萨克族的文化传统、音乐、舞蹈等都对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哈萨克族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在历史上的统一大一统、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医药文化等方面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互动,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瑰宝之一,其发展与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因此,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构建多元的中国文化提供坚实基础。
首先,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权益。
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群体对历史和传统的情感认同,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
因此,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保证他们有权利自愿选择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保障他们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要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进入市场,增加文化产业的收入,为少数民族群体提供更多的文化就业机会,提升民族经济发展水平。
再次,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
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支持,包括在教育课程中增加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保障。
最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过程。
要加强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文化展览、文化艺术交流等形式,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多民族共存共荣的进程。
总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坚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益,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一.饮食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作为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人类的杰出的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和睦的大家庭。
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卓越创造和多姿多彩,早已为世界所公认。
作为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我国各民族,在创造中华饮食文化方面无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麦类稻米自南而北,麦类自西而东的传播,对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
著名藏学家、农业经济地理学家任乃强先生根据实地考察最早提出青藏高原为我国大麦原始产地之说,他认为高原上的古羌人最先培育出了麦种,近一二十年青藏高原的综合科学考察也证明西藏地区很可能是大麦的原生地,因为在那里至今尚有与青稞种属极相近的野生麦种。
而青藏高原世代生息的人们普遍食用青稞(大麦的一种)。
酿酒我国是世界最早利用霉茵酿酒的国家,至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中国的曲蘖酿造技术不仅对中国的饮食以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的酿造技术和有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末法国科学从中国酒曲技术中学到了“淀粉霉法”,从而使欧州的发酵技术获得一大飞跃。
然而,研究中国酒曲的起源,就不能不看到古羌民对此的重大贡献。
我国古代酿酒分蘖法和曲法。
而蘖法在先,是最古老的一种酿造方法。
东汉刘熙《释名》说:“蘖,缺也,渍麦复之,使生芽开缺。
”表明蘖是发霉发芽的麦。
现代研究证明,发霉发芽的麦中,淀粉酶含量甚高,能使谷物糖化。
同时其霉中又含有一些能发酵的霉菌,这恰好能满足以谷物酿酒的两个必要条件,即:将谷物内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糖化);将葡萄糖发酵转化为酒精(酒化)。
因而蘖能酿酒。
古羌人率先培育出大麦,则蘖的最先使用者,亦当为古羌二.满族篇首先从明末清出讲起,从清太宗(努尔哈赤)率兵,几乎攻打下明朝的大片疆域,到兵败远宁,再到皇太极替父成就王业,改国号为清时,大清帝国就基本营建下来了。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也是从古到今逐渐凝聚成的一个精神大系统。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大系中,在中华文化琳琅满目的鲜活内容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比例。
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贡献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将汉族文化或外国文化与本族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更富浓厚意蕴的民族文化。
比如藏传佛教的“天圆地方”、“内圆外方”等思想,就是印度、尼泊尔的佛教与藏族的苯教、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教结合的产物。
从中国西南到东北绵延数千里的藏彝文化长廊也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典型。
再如,“万物有灵”的萨满文化是古往今来北方游牧文化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文化至今仍然完整保存在东北的鄂伦春等民族的文化生活中。
俄罗斯族作为在中国新疆和黑龙江北部定居的少数民族,他们带来了东正教、复活节、圣诞节等西方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少数民族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充实还表现在他们丰富的史诗文化和歌声文化上。
如被搬上银幕成为经典的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的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以及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蒙古秘史》等等,都在歌颂本民族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的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
少数民族由于经典文献不多,因而表达人间真情、男女爱情等内容的民歌从古到今比比皆是,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广西的壮歌、西北各民族的“花儿”等等。
都是这些民族用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形式。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贡献自唐代吸收西域龟兹乐师改造的西凉乐创作出大唐音乐后,汉族的正统音乐才开始补充进鲜活、新颖的民族音乐营养,并使中华民族音乐有了雅俗共赏、汉民结合的持久活力。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
蒙古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蒙古文,成为蒙古族人民交流和记录文字的重要工具。
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也拥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统,通过这些传统方式传承、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要贡献。
历史上,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族的统治下,在元朝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与传统中华文明相结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藏族人还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他们为中国的医药、占卜和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科学技术领域。
少数民族在艺术、音乐和舞蹈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独特而多样化,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著名的蒙古族长调、藏族的藏戏、维吾尔族的古典音乐,以及彝族的大歌等,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
它们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艺术领域,为中国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新的色彩。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参与国家政权的建设和维护,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领域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华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中国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在文化、科技、艺术和社会各个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性和丰富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从古至今,少数民族在中国发展历史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融合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很显著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共同体,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49个。
它们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形成了多神、多语、多文化的独特大熔炉。
每个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语言体系,陶冶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
例如满文、蒙文、藏文、壮文、傣文、回文等,它们不仅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而且丰富了汉字的内涵,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多元发展。
文化艺术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也非常突出。
少数民族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其中包括各种乐器、歌曲、舞蹈、戏剧、织布、绘画等等。
这些文化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华艺术文化,而且成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符号。
例如,蒙古族的长调、丝绸之路上的胡伯楼、藏文唐卡、彝族刺绣、壮族荔枝文化、傣族庙会,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延续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历史文化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也非常重大。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无论是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元朝蒙古族的忽必烈、清朝满族的顺治、崇祯等,都成为了中华文明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而蒙古族建立的“蒙古汗国”则开创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先河,拉近了中西文化的距离;同时,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思想信仰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也是极为重要的。
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各种文化、信仰深化,少数民族信仰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
例如,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的宗教信仰,它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信仰内涵;穆斯林文化是一种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也为中华文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样,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也在中国传播了很多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浅谈少数民族在中国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
( 一) 少数 民族文化丰富 了儒 学的思想意蕴
部之争 , 从而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具体说来, 主要包括以 下三种情况 : 第一 , 儒学吸收、 改造少数民族思想文化 , 将其
第二 , 少数民族的文人 、 思想家 , 或著 儒学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 ,与中 融纳于儒学思想之中; 或讲学授徒 , 阐发儒学思想 ; 第三, 在中国思想文化 国少数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密切 书立说 , 艺术家、 思想家、 科学家、 教育家其 关 系是双 向的 ,即儒学对 少数 民族 思想文化 的发展有 着重 发展史上的一些文学家、 他们在儒学的文艺 、 美学、 科技 、 要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对儒学的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积 先人的族属多为少数民族,
大贡 献 。
[ 关键词 ] 少数 民族 ; 思想 文化 ; 法制 建设
[ 中图分 类号 ] G 0 3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3 ) 2 2 — 0 0 5 8 — 0 2
中国是一 个拥有 5 6 个 民族 的多 民族 国家 ,自公 元前
中华 民族几 千年 的辉 煌历 史是 由各个 少数 民族 共 同缔造 的 。少 数 民族是 中华 民族不 可分 割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对我 国文 化 的
发 展融 合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不 仅 为各 民族 政权 内部 稳定 和 向外发 展 提供 了条 件 , 也为 中 国的统 一 和历史 的发展 做 出了 巨
了伟大 的国家 。在 历史 发展进程 中, 各 民族正是以文化为纽
治、 思想、 文4 L _ f z  ̄ ̄承袭秦汉制度, 推行儒学 , 设立学校 , 尊 孔崇儒读经, 而这也正是儒学思想流传不绝的原因之一。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华文化的丰富、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是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1. 汉族: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
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和思想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
汉族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等,贡献了卓越的文化遗产。
2.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曾建立元朝王朝,统一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大王朝之一。
蒙古族的文化对中国的医学、农学、天文、历法、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蒙古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3. 回族:回族是中国汉化程度最高的伊斯兰教民族,传承着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精髓。
回族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饮食,也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回族人还在中外交流及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藏族:藏族被誉为中国西南的珍珠,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信仰,曾建立过大唐西藏王朝。
藏族人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保持着与其他民族的往来及文化交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维吾尔族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的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也是中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维吾尔族人民长期保持与古代中原文明的往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 壮族: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民族,分布在广西、贵州、广东等地,拥有丰富的原始文化和民俗文化。
壮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和习惯深深影响着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旅游业,也为中国的多民族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又一重要民族,在广西、贵州、云南、江西等地均有分布,拥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少数民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对部分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的简要叙述:1. 藏族: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族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他们将佛教信仰传播到中国内地,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宗教和文化的新元素。
藏族文化也对中国的艺术、建筑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元朝时期,哈萨克族是蒙古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军事力量对蒙古帝国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哈萨克族也对中国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傣族: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傣族是中国茶叶文化的发扬者和传播者,他们在茶叶的种植、制作和销售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使中国的茶叶文化得以繁荣,并形成了独特的风俗和礼仪。
4. 赫哲族: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狩猎民族,他们对中国的狩猎技术、草原畜牧业和木工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赫哲族还保留着独特的民间艺术和音乐,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中国历史的进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民族,他们在农业技术、灌溉和农业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维吾尔族还对中国的音乐、舞蹈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有独特贡献。
中国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在宗教、文化、艺术、建筑、农业、商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们的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
中国历史上各个少数民族的辉煌和贡献,必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被永恒地铭记。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并以这一文明为纽带,使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其中虽然经历过历史上多次的大动荡、大分化,发生过民族间的巨大的相互战争和摩擦,但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仍然把中华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正是依靠这种和平和非和平的交融,推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和发展,从而形成“一体多元,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民族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关系。
就历史上的朝代来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是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金,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元,是蒙古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清,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另外,隋和唐都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而且现有历史学家考证朱元璋也可能是回族人。
中国历史上真正由汉人统治的统一国家只有少数几个。
可见中国历史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历史!后世对北魏一朝汉化多有称道,认为是集南北朝之大成,有力的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元初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郝经高度评价金朝的汉化程度:“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讵元魏、高齐之得厕其列也”。
在北魏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鲜卑语日益显出不适应社会之需的劣势,汉语文的优点和汉文文化典籍之丰盛,使进入中原的鲜卑人对学习汉语文有强烈的要求。
孝文帝时遂改以汉语为国家的“正音”。
拓跋氏钻研儒术不遗余力,还著书立说,治理国家遵照儒家观点。
孝文帝拓跋宏还举行了一系列尊孔活动,进而把儒家推崇到空前的地位。
孝文帝其人不仅本人充满儒家文化色彩,而且通过尊崇礼教,提倡孝、礼的思想,使北魏社会全面向儒家理念转化,从而使民间与上层生活都与儒学不可分离。
史称孝文帝“善谈老庄,尤精释义”,北魏的社会文化转变,逐渐使鲜卑民族观念文化转变,加速了民族的认同,最终融入于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新鲜血液。
对于中原汉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的发展功莫大焉。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事例
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文化,它汇聚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汉族: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诗经》、《论语》、《道德经》、《史记》等经典著作,以及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满族:满族在清朝时期统治了中国,虽然时间较短,但是满族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满族的服饰文化(旗袍、马褂等)和饮食文化(满汉全席等)等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影响。
藏族: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宗教、语言和文化。
藏族的文化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藏传佛教文化对中国的佛教文化产生了影响,藏族的唐卡艺术也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影响。
彝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彝族的毕摩文化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例如,毕摩文化中的神话传说、音乐舞蹈等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江格尔》等都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影响。
总之,各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少数民族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还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探讨他们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一、语言文字的贡献1. 蒙古族的贡献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语言文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蒙古族的文字从13世纪成为蒙古帝国的国家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汉文化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族语言的借词和翻译也为中华文化扩展了新的语言资源。
2. 壮族的贡献壮族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壮文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容忽视。
壮文是一种特有的文字,被用于记录壮族的历史、宗教、文学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壮族的文学作品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增添了新的色彩。
二、宗教信仰的贡献1. 藏族的贡献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巨大。
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它不仅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宗教艺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藏族的宗教信仰对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阿昌族的贡献阿昌族是中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
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深受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影响,这种信仰体系为中华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迪。
阿昌族的宗教节日、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也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添了新的元素。
三、传统文化的贡献1. 苗族的贡献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苗族的服饰、音乐、舞蹈、建筑和手工艺等传统文化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还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地方特色增添了新的元素。
2. 俄罗斯族的贡献俄罗斯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略述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一、政治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首先体现在政治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中,很多少数民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南北朝时期起,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引起了中原王朝的灭亡,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历史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隋唐时期,多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如突厥、回纥等。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王朝的影响可谓深远,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清朝时期的满族政权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
二、经济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发展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和商贸活动,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经济内容。
西南地区的藏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发展了特色农业和畜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部分少数民族还发展了特色的手工业和纺织业,如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人民,为中国的工艺品制造和手工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化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最为显著的是在文化方面。
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服饰、民俗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使得中华文明更加多元和丰富。
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为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族的佛教艺术、彝族的白族舞蹈、蒙古族的马头琴艺术等,都为中华文明的繁荣贡献了独特的魅力。
少数民族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他们的历史贡献和文化成就不仅为中国的历史增添了斑斓的色彩,也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尊重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1.引言1.1 概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也各不相同。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并展示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留下的宝贵遗产。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而众多民族在这个大家庭里,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民族通过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共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他们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
藏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藏族佛教艺术品以壁画、唐卡和雕塑等形式,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维吾尔族则以传统音乐和舞蹈闻名,他们的古筝和拨浪鼓成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以其独特的泼水节和傩戏而闻名,在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中国的旅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汉族主导的中华文化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如壮族的诗歌创作和歌舞艺术,苗族的织锦和银饰工艺,彝族的羊皮鼓和祭祀习俗等,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总而言之,不同民族对中华文化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要珍视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在民族交流和融合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各民族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中华文化的贡献者为线索,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民族A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包括其重要贡献的要点。
其次,我们将探讨民族B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同样包括其重要贡献的要点。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拥有56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但在中国历史上的漫长岁月中,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就是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1.满族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与汉族的历史发展相比,清朝统治时期的满族文化极为重要。
满族文化从清朝建立开始发展,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满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服装,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添色。
2.藏族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藏族在文化、宗教、医学、建筑以及文学等方面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有较大的贡献。
例如,藏族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让中国的宗教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蒙古族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元朝就是蒙古族的建立。
在元朝的统治下,蒙古族与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交流互动,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圈。
蒙古族的文化为当时中国的文化带来了风格的变化,也向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带去了新的元素。
4.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
朝鲜族在中国历史上经常与汉族进行文化交流。
朝鲜族在中国传统音乐、戏剧、文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
例如朝鲜族秧歌、木鱼舞是中国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这些表演形式更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形态。
综上所述,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重的是多元性和包容性,少数民族的多样化的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带来了丰富的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合与碰撞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今天的中国,文化交流和互动不断增加,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也更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包含了5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同中华民族一道,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伟大、多元和包容。
西汉时期,匈奴袭击中原,使得汉朝国力大损。
这一时期汉武帝便任命胡人为各方面的官员,借以限制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此后汉朝与匈奴战争的起伏,不断地改变着两个民族的历史。
最终,中央官方的治理思想统一了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方式,实现了全国各族共同发展。
在唐朝时期,吐蕃和突厥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两个重要部族。
吐蕃贡献最大的一项,就是推广了典籍和印刷技术。
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学者颜师古将吐蕃秘本藏经大量带到了中原地区,使得中原地区的佛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充实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使得文化融合得到了加强。
突厥与唐朝的交往影响很大,突厥文化对唐朝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深刻,比如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借助突厥音乐元素,联想到了唐代文化之美。
隋唐时期,蒙古族和回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两个重要代表。
蒙古族曾经在隋唐时期统治着北方的草原,随着唐朝国势的逐渐衰弱,蒙古族在现在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政权,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吉思汗和其弟子们建立元朝的历史背景。
回族则是在唐朝时期从西域地区输入了佛教艺术和文化,推广佛教文化与艺术,对唐代的书画、雕塑、手工艺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宋朝时期,满族与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代表。
满族迁徙至中国后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成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强大的少数民族。
在壮族的领地上,营建了众多的建筑,如夜明珠般的广西龙胜灵川国家地质公园,表现出了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和创意精神,激发着中华民族艺术的多样化,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
可以说,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主要贡献包括: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推动,推广了佛教文化和艺术,促进了书画、雕塑、手工艺等领域的发展,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多样化的灵感和艺术方法;在政治和军事上,少数民族的指挥才华使得征战中更为凶猛,造就了许多为中华文明增添光彩的英雄人物;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少数民族创造出许多新鲜的物质文明成果,如云南松赞干布所建的丽江古城,在中华传统城市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交汇口上产生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形态,具有重新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重大意义。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给予中华文明以重大影响,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风貌。
在长期的交流中,中华文明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成果,使得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不可忽视。
历史上,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进行了多次交流与融合。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逐渐融入汉族社会,并对汉族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唐朝时期,西域的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唐朝,为唐王朝的强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后来,元朝的建立更是少数民族政治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少数民族在经济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常常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蒙古、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们不仅为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特产的输出提供了方便的通道,同时也向中国传递了许多有价值的商品和技术。
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少数民族地区也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辽、金、元时期的辽东、东北等地区,为中原地区的农产品和特产输送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以其独特的特产和工艺品为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在文化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
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常常是文化多元化的发源地。
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古的草原文化、藏区的嘛呢文化、维吾尔族的维吾尔文化等,为中原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与中原文化有了一定的交流和融合。
在宗教信仰方面,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为中原文明的宗教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少数民族在中国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作者:李璐言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唯一一个文明发展进程没有遭受重大破坏的国家。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是由各个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各民族政权内部稳定和向外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中国的统一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思想文化;法制建设[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58-02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国家。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正是以文化为纽带,以法律为保证,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文明的进程。
一、思想文化方面:丰富儒学思想意蕴与共同缔造大一统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形成的。
每一个民族都对我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以各自独特的创造和表现形式丰富着我国的历史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凝聚、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颗明珠,并且作为特殊的思想和文化纽带,维系和托动着各民族统一的中国历史的发展,使得各民族间长期相互融合、密切交流、长期依存、不可分离。
(一)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了儒学的思想意蕴儒学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这种密切关系是双向的,即儒学对少数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对儒学的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1. 促进了儒学的流传纵观儒学思想发展史,它之所以能不断演化、发展,原因有多种,自身的或外在的,政治的或思想的,现实的或历史的。
但各兄弟民族在儒学流传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少数民族在儒学流传中的作用是指其传播、提倡儒家文化、崇孔读经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人、思想家传播、宣扬并阐发儒学思想,如办学授徒宣讲儒家经传,翻译、注释儒家典籍,著书立说阐发儒家思想,乃至将儒学思想融汇于乡规民约、宗谱家训之中;二是少数民族统治阶层的传播、崇尚、提倡,主要是汉朝以后少数民族陆续建立的政权,其存在期间统治阶层在所辖地区积极推行儒家文化。
这两方面的情况均有史料、典籍可寻,且屡见不鲜。
汉代以后进入内地逐鹿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思想流传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
在这几个时期中,少数民族政权的掌权者和政治家,在其所辖的地区内,除保留本民族传统礼仪风俗外,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大都承袭秦汉制度,推行儒学,设立学校,尊孔崇儒读经,而这也正是儒学思想流传不绝的原因之一。
2. 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孔子创立的儒学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内容不断丰富,除其自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外,就在于它能不断地吸收、融汇各家各派的观点、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演进的需要,而这其中就有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成分。
因此,少数民族在儒学的演变、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在儒学流传不绝、影响不断扩大等方面,还表现在儒学吸收了少数民族思想文化,少数民族的文人、思想家阐发儒学思想,参与儒学内部之争,从而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儒学吸收、改造少数民族思想文化,将其融纳于儒学思想之中;第二,少数民族的文人、思想家,或著书立说,或讲学授徒,阐发儒学思想;第三,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其先人的族属多为少数民族,他们在儒学的文艺、美学、科技、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些都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除此之外,也有一批名于时、传于世的作者,其族属就为少数民族,如元结、窦参、元稹、白居易等,其中尤以元结、元稹、白居易三人最负盛名。
他们的诗文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六义”、《诗大序》的儒家思想,提倡诗歌、音乐、文学要反映现实,对社会应起到“美刺”作用。
又如元代其被称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的发展成就与蒙元等少数民族的提倡是分不开的。
在元曲上有成就的少数民族作家很多,如维吾尔族的贯云石、回族的萨都剌、蒙古族的杨讷、女真族的李直夫等,足以表明少数民族从古代戏剧层面丰富了儒家文艺、美学思想。
在丰富儒家的哲学思想方面,主要表现在发展儒家学说的“宇宙论”和“知行说”。
宇宙结构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概括而言则主要是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
在盖天说方面,少数民族多有发现,如北齐时斛律金的《敕勒歌》唱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歌颇具文学价值,历代为人所重视、评论和研究,而且提出了“穹庐”说,指出“天”是无意识的,其“天苍苍”又为后来的论天者所采用,显然丰富了盖天说的思想内容。
关于儒家的知行问题,除认识论中的知行关系、圣人是否“先知”外,主要讲人伦道德的思想与行为的关系问题。
少数民族的思想家、政治家往往从政治实效着眼,主要将儒学理论运用于“治道”,躬行实践,真正实践于治国安民之中。
他们反对空谈性理,强调言行相符,反对诵而不行,重视从行中求知。
(二)少数民族促进了博大多元的大一统思想发展中华民族起源、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中,地域的广阔和民族的众多决定了大一统思想博大多元的内容。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是由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同化而形成的。
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在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形成,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少数民族肇兴于黄河、长江流域或以外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与汉族融合和同化。
分布于中华广阔地域的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长期的、多次的、不同形式的相互融合和同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
由于各民族繁衍生息在共同的区域,不同的风俗、文化有着广泛、深入、持久的融合交流,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向心力。
大一统思想博大多元的内容,就是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充实和铸就的。
二、法制建设方面:各民族共同缔造、完善了中华法系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共有的称谓,中国的法律也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形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法制和汉民族法制一道走过几千年发展的历程,这与各民族长期融合及各民族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
少数民族的法制建设曾在中华法律体系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法律体系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法系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长期融合的产物。
(一)少数民族政权法制建设的成就中国历史上不论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都需要通过法制来保障和实现,法制是国家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反映。
不同民族政权下产生的法制,由于受阶级性质、社会传统影响,在本质上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又由于历史条件、民族因素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别。
北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则是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隋唐结束了南北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进入鼎盛时期。
这几个朝代的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上也都是各具特色。
北朝时期,鲜卑统治者积极地推行汉族封建化政策,大刀阔斧地改革本民族落后的法制。
同时又根据政权发展的需要,融入北方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精髓——鲜卑游牧民族特有的粗犷、务实、上进、入世的立法作风,以此来抵制魏晋以来社会浮华、颓废、无为、出世的学风和文风造成的不良影响,开创北朝法制建设生动积极的局面。
在法律形式上,唐朝开创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民族适用不同法律的先河,民族法律以“令”、“式”等形式加以规定,这为辽金以后形成二元法律体制奠定基础。
元朝是蒙古族统一中国以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元朝在进行民族法制建设的同时吸收了中原汉地的法律制度。
同时,元朝法制也大量溶入了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的法律文化,使元朝一些法律原则和刑罚思想仍然带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
由元经明到清,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格局,并逐渐进入鼎盛时期。
清朝编纂《大清会典》的过程中著录有关适用于少数民族诉讼、审判、定罪、量刑等方面的律例近百条。
这都标志着民族立法的成熟,体现了民族法制建设的成就,是两千余年民族立法经验的总结,是清代法制建设的成功之处。
(二)少数民族对中华法系的完善纵观诸多少数民族政权的法律制度,往往是从习惯法状况一跃而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法律制度。
而其飞跃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少数民族统治者积极学习、引进汉族文化。
一方面,先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各少数民族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学习、借鉴、吸收中原先进法律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跨越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政权又以积极主动姿态给中原法律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中国法律制度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千百年来中原内地传统法律模式被成功地植入少数民族政权法制的肌体中,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其完备程度丝毫不亚于汉族封建王朝。
特别是在民族法制的建设方面,由于少数民族的境遇认同和进取精神所致,远比各汉族王朝开明而取得更大成就。
这也是中华法系文化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对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促进、共同繁荣、共同推动中华文明前进的车轮。
[参考文献][1]肖万源.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思想文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2]徐晓光.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3]王桐龄.中国民族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4]罗开云.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张云.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J].学海,2008,(5).[6]马晓军.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