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转为旅游产品设计分析
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
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傣族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衍生产品可以设计,以展示傣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以下是一个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
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傣族彩绘陶瓷茶具设计理念:我国陶瓷工艺源远流长,傣族素有“瓷之乡”的美誉。
傣族彩绘陶瓷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傣族传统的彩绘花纹和文化符号,以及傣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茶文化的精神。
设计要点:1. 彩绘花纹:设计茶具时,将使用傣族特色的彩绘花纹,如傣族服饰上的镶嵌花纹、傣族婚庆礼仪中的图案等,通过色彩的丰富和线条的流畅,展现傣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2. 制作工艺:茶具采用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要求用手工制作,保留制作技艺的传统魅力。
同时,可以引入先进的烧制技术,确保茶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 实用性:傣族彩绘陶瓷茶具不仅注重设计和文化内涵,也需要考虑实用性。
茶壶、茶杯等具体形状和容量要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方便人们使用。
4. 文化符号:设计茶具时,可以刻画傣族的文化符号,如傣族巫术中使用的神兽、傣族祭祀中的鬼面具等。
这些文化符号将茶具与傣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
市场前景:傣族彩绘陶瓷茶具既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又展示了傣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的衍生产品可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并出口到海外市场,满足人们对于傣族文化的认知和需求。
此外,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基础,茶具市场潜力巨大。
傣族彩绘陶瓷茶具可以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总结:傣族彩绘陶瓷茶具作为一个傣族衍生产品设计方案,通过结合傣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既展示了傣族的独特魅力,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的设计方案有望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云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传统首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的概述和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融合,探讨了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展示了经典少数民族首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同时总结了少数民族首饰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当代首饰设计的启示。
结论部分指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推动当代首饰设计向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首饰设计、传统文化、融合、艺术特色、启示、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其中包括独特的首饰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设计精美细致,融合了当地的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云南少数民族元素逐渐被引入到现代首饰设计中,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为首饰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通过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借鉴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巧,为当代首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恰恰契合了这一趋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传统首饰代代相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的研究,可以促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品牌的设计与创建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品牌的设计与创建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董培海(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结合旅游品牌设计与创建的基本理论,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特定地域的旅游品牌设计与创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在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
并以怒江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讨论了怒江州旅游品牌设计与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品牌;怒江州;支撑产品The research of culture Borderland minority areas tourism brand designing and creation:take Nu Jiang in YunnanProvince as an exampleDong Pei Hai(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Bao shan college,Bao shan Yunnan678000)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ourism brand design and created som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frontier minority areas,"this particular area of tourism brand design and create the problems are discussed,analy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its brand in tourism in general issues.And take the Nu Jiang State as example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State Tourism Brand Nu discussed the design and cre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frontier minority areas;tourism brand;Nu states;Support Products引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旅游市场竞争从旅游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新产品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
巴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巴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巴楚(Baju)是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一个支系,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安宁市和曲靖市会泽县等地。
巴楚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建筑、饮食、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产品设计中,巴楚文化的元素被广泛运用,呈现出独特的巴楚风格和传统特色。
巴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服饰巴楚人的传统服饰与其他彝族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他们常常穿着彩色绣制的袍裙、长袜和腰带,头戴花帽等。
这些传统服饰上的图案和颜色都是精心设计的,反映了巴楚人的信仰、生活和文化。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巴楚的传统服饰元素被广泛运用,例如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
设计师们通过将巴楚服饰中的图案、颜色和纹理等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打造出时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也赋予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二、建筑巴楚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折角形状,房屋形态简单而富有力量感。
而且他们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充满了原始的野趣和朴素的美感。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将巴楚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以求呈现出更为独特的风格。
这些建筑不仅保留了巴楚传统建筑的古朴和原始之美,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成为了当地的一道景观。
三、饮食巴楚人的饮食以主食和瓦片肉为主,米饭和玉米饼是他们的主要食粮。
川西面食的制作也是巴楚人的传统技艺之一。
而巴楚人还非常喜欢酸辣食品,例如酸辣粑粑、酸辣鱼片、酸辣豆腐等菜肴。
在产品设计中,巴楚的饮食文化元素也被广泛应用。
餐具、厨具、食品包装等产品都融入了巴楚饮食文化的元素,如以巴楚传统图案为主题的陶瓷餐具、以巴楚餐饮文化为创意灵感的包装设计等,都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
四、工艺巴楚人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有彩绣、编织、木雕等多种技艺,其中以彩绣最为出名。
巴楚绣品主要以花鸟鱼虫的图案为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及表现方法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及表现方法研究云南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而繁盛的传统装饰工艺品文化。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致的设计、细腻的手工艺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及表现方法进行研究,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传统元素,使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1)自然元素:云南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丰富的自然元素为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提供了灵感。
设计师可以借鉴大自然中的花草、动物和山水等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工艺品的设计中。
例如,可以以花朵为主题,设计出精美的花瓶或花篮;以蝴蝶、鸟类为主题,设计出精美的挂饰和吊饰等。
(2)传统服饰:白族传统服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可以从白族传统服饰中获得灵感,将其精髓和元素运用到装饰工艺品的设计中。
例如,可以借鉴传统服饰上的刺绣、花纹和图案,设计出精美的挂饰、饰品和手工艺品等。
(3)建筑特色:白族传统建筑是云南文化的瑰宝,其特色建筑风格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设计师可以从白族传统建筑中获取创意,将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图案元素融入到装饰工艺品的设计中。
例如,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屋顶、门窗和栏杆等元素,设计出精美的挂饰、摆件和家居用品等。
在表现方法上,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注重形式美和技巧美的结合,力求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
以下是几种表现方法的介绍:(1)手工雕刻: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通常采用手工雕刻技法,通过雕刻的工艺将文化元素完美地表现出来。
设计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雕刻技法,如浮雕、阴刻和阳刻等,将花草、动物和建筑等元素雕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工艺品的高度艺术价值。
(2)绘画和刺绣:绘画和刺绣是另一种常用的表现方法。
设计师可以运用绘画和刺绣技法,将花草、动物和建筑等元素以线条、颜色和图案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让工艺品更加精致,增加观赏价值。
(3)材料和制作工艺: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常常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竹子、玉石和丝绸等。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1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是以民俗为主体,借助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它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掘整理、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等手段,强调游客通过感受当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状况而获得全新愉悦享受的复合体,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开发模式研究,及开发研究。
[1]旅游资源产品化是将自然风光、 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充分发掘,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能被旅游业利用,再配以相当水平的服务与接待设施,形成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包括食、住、行、 游、购、娱各方面经历的完整体系。
[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探讨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模式,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上,大部分是对分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
其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分析。
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献分析法占主要。
其中李娜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析[3],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4],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5],吴莹对广西南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6],刘祝对内蒙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7],邓南清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分析[8],卢璐对湖南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研究[9]等,综合研究可看,主要内容在以下几点:1.1民俗文化资源分类大部分文章都是先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然后着重分析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有:物资民俗包括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特产,服饰文化,手工艺品。
社会民俗包括婚恋习俗,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禁忌。
精神民俗包括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许多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品制作技艺。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工艺品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本文将就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展开研究,探讨其特点、种类以及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并对创意设计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揭示创意设计对于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促进作用,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最终得出结论。
1.2 研究意义根据大纲指定的内容,研究意义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之一。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研究,可以促进和保护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设计的方式,可以使这些工艺品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云南的传统文化。
创意设计可以提升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工艺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创意设计可以赋予工艺品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提高产品的美感和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响和销售表现。
研究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也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艺品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创意设计,可以为传统工艺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性的方法来探讨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的相关问题。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和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深入了解云南各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工艺品生产技艺,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一领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壮族民族为例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壮族民族为例发表时间:2020-11-05T09:11:04.48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9期作者:牛静[导读]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现今,牛静云南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9级本科视觉传达设计1班云南昆明 651701摘要: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现今,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设计参与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旅游文化产品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旅游文化产品变得更加美观精致。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特点,分析旅游文化产品中的壮族文化元素,从而讨论壮族文化元素在当代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旅游;壮族第1章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特点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对.构成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按照.客源市.场需求.和一定.的旅游.路线而.设计的.产品。
1.1多维性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可以通过多维参与来展现其自身的多维内涵特征。
首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整合到旅游资源中,它也可以整合到旅游活动的组成中。
其次,在特定的.设计实.践中,.民族文.化元素.也可以.以宏观.或微观.的方式参与特定的产品设计。
例如.,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与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也可以参与旅游路线的开发。
因此,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设计实践中,都可以发现民族文化的踪迹。
1.2地域性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域。
因此,反映特定民族文化的要素将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即所谓的地域性。
在壮族人看来,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壮族舞蹈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价值功能特点,具有功能性、实用性、社区性、民俗性和自我娱乐的性质特征。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云南基诺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元素。
基诺族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图案、色彩和工艺,在当今时尚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基诺族传统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丰富多样:基诺族传统服饰以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同时还加入了黑色、白色等深浅相间的色彩,使服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独特的图案纹饰:基诺族服饰的图案纹饰十分独特,常常以动植物、自然景观等为主题,图案造型精美、富有变化,展现了基诺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 精湛的手工艺:基诺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常常采用刺绣、织布、编织等传统手工艺技术,使服饰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元素,赋予了现代服饰更多的民族气息和文化内涵。
在时尚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运用,基诺族传统服饰作为其中的一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1. 融合传统元素:现代服饰设计师通过对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研究和理解,将其独特的图案、色彩和工艺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得服饰更加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2. 创新设计理念: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独特特点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灵感,设计师们可以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创意设计,使得服饰更加时尚、个性化。
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现代服饰设计在运用基诺族传统服饰元素时,往往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通过对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使得服饰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具有了现代时尚的气息。
三、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时尚界的影响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时尚界的运用,不仅赋予了服饰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对时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丰富了时尚元素:基诺族传统服饰的运用丰富了时尚界的元素和表现形式,使得时尚界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为时尚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为主题,融合旅游元素创造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在如今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主题,人们希望通过旅行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因此,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首先需要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方面。
只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才能开发出更加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二、创建线路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
建议根据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选择线路,将有共性的景点串起来,创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旅行线路。
同时,需要考虑线路的可达性和吸引力,以保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融入活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要注重体验式旅游,除了欣赏风景和文化之外,还要让游客亲身参与进来,融入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
如晚上的篝火晚会、民俗表演、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能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特色,同时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四、科技与文化融合在如今的数字时代,科技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旅游业也不例外。
科技手段能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体验,如虚拟现实游戏、3D展示等能更直观的展示文化特色,VR技术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能让旅游更有特色,更具体验感。
五、多元化服务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也需要注重服务质量,覆盖全方位的服务能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对客人的住宿、用餐、购物等方面都要提供贴心的服务。
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人来旅游,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连接少数民族和大众游客的桥梁,更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深入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化宣传和创新科技,规范服务,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收益。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云南是中国境内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拥有25个少数民族和众多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苗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布朗族等。
这些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历史、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的文化传统。
在这些传统民族文化中,旅游工艺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旅游工艺品,主要以手工艺品为主,包括刺绣、漆器、陶瓷、木雕、银器、蜡染等多种形式。
这些工艺品都有着独特的外形、造型和纹饰,不同的工艺品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
例如,傣族的蜡染工艺、彝族的红锅烧陶瓷、哈尼族的蕉叶编织等等,都是传统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二、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的重要性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创新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品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更好地凸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美丽性。
同时,创造性地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可以提高旅游工艺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等。
此外,还需要注重外观造型、色彩搭配、纹饰图案等方面的创新,以及选材、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设计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工艺品。
云南的旅游工艺品市场规模很大,涵盖了尤其多样的工艺品种类。
以下案例分析几种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实例,以及设计思路和创意方法。
1. 彝族绣品彝族绣品是云南民间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连衣裙是彝族女性传统的服装。
针对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传统绣品基础上,设计出更具有时尚感和多样化的花型,以及更加灵活的搭配方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运用新材料提高绣品的舒适性和防水性能。
2. 哈尼族蕉叶编织工艺品哈尼族的蕉叶编织工艺品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常常被当地人民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傣族文创产品案例解析
傣族文创产品案例解析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经济门类迅速发展,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也呈井喷之势。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的“爆款”文创雪糕、蓝花楹丝巾、瓦猫茶罐等一批有情怀又接地气的文创产品赢得了消费者一众拥趸。
但“出圈”不为一时之“红”,更为了传承文化、创新内容、对接市场。
文创企业纷纷为产品“加料”,让“老物件”衍生出新产品,也让新故事融入传统文化。
好故事代代传在云南省博物馆的一楼大厅里,摆放着一台抓娃娃机式的雪糕柜,观众扫码支付后,可以自助操作抓取雪糕,这一创意吸引了许多观众购买体验。
雪糕柜内,还放置着今年7月云南省博物馆刚推出的一款巧克力味的“手雷雪糕”,该雪糕的造型原型是1935年召开扎西会议时红军留下的手榴弹,这款以“忆苦思甜”为主题的雪糕是云南省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设计的。
今年,围绕红色文化,博物馆还推出了“指路明灯”系列饰品等文创产品。
云南省博物馆文创开发中心副主任蔡雪介绍,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目前已有1500余种,涵盖文具、图书、服饰、首饰、家具等。
“文创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是文化加创意,再加上爱。
”当谈到她心中的博物馆文创,蔡雪这样说。
她认为,博物馆文创不仅需要有吸引人的颜值和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独特的文化载体。
蔡雪解释,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以该馆馆藏文物为“灵魂”,独一无二的文物元素和本土文化内涵,使它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
设计开发人员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热爱和创新开发的“脑洞”投入其中,结合对市场的调研与考量,针对不同受众设计出不同的产品,使每一款都有着各自的“粉丝”。
蔡雪认为,文创产品可以实现历史与当下生活的连接,激发大众对文化历史的兴趣,增进大众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正在文创上发力,蔡雪认为,他们的经验对云南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中,如何跨界特别值得研究。
时代在变化,博物馆文创在随着时代变化的同时,其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传播历史的目的是不变的。
云南文化旅游产品分析报告
云南文化旅游产品分析报告1. 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将对云南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分析,介绍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云南文化旅游产品特点2.1 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26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等文化特征,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云南的文化旅游产品中,游客有机会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和日常生活。
2.2 美丽的自然风景云南自然环境优美,有大理洱海、丽江古城、昆明西山等著名景点。
云南的自然风景被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中,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徒步穿越山林等方式来欣赏自然美景。
2.3 丰富的民俗活动云南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泼水节、火把节、过年等。
这些活动是云南文化的独特表达,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游客可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体验云南的传统文化。
3. 云南文化旅游产品分类3.1 民族文化村民族文化村是云南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民族文化村,游客可以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包括传统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还能观赏民族艺术表演,参与传统手工制作。
3.2 文化遗址和历史景点云南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和历史景点。
这些遗址和景点代表着云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跟随导游的引导,了解云南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欣赏历史建筑和文物。
3.3 民俗活动体验云南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其中。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泼水节、火把节等传统活动,与当地居民一起欢庆节日。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云南的独特文化氛围,还加深了游客对云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4. 云南文化旅游产品发展趋势4.1 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云南的文化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彝族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初探——以攀枝花阿署达景区集散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在漫长的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彝族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
这不仅仅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艺术,还蕴含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
但由于地处偏远,目前彝族文化在景观中的研究尚很缺乏。
本文以彝族文化在景观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案例实践相结合,对彝族文化在景观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析。
论文首先从视觉出发,将彝族文化与景观相联系方面按照建筑、生活场景、文化艺术传统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结。
得出彝族建筑鲜明的文化特征为:空间聚落形态的不同,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特色,建筑构件与传统装饰的自然质朴。
在生活场景方面主要按照其重要生活器具与图文元素特征进行归结。
归结了其主要文化艺术传统为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和火崇拜。
其次,将彝族文化在景观中的应用方式按照彝族文化元素符号和景观的结合强化文化外在载体,以及通过彝族文化场景再现文化活动过程两个相对应的方面进行了剖析。
探讨了彝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途径。
最后,结合参与的攀枝花阿署达景区中心集散区景观设计的案例实践,对彝族文化与景观结合的理论进行了实践应用。
关键词:彝族文化;攀枝花阿署达景区;景观设计IAbstractIn the long process of adapting and integrating the Yi nationality into nature, the Yi nationality has produced a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It is not only the space art which integrates human and nature, but also contains the rich local flavor, which has the artistic valu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national culture. However, due to its remote location,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research on Yi culture in the landscape. T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Yi culture in landscape as research content,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Yi culture in landscap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h and case practice.Firstly, from the visual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boils down the aspects of Yi culture and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ree aspects: architecture, life scene, culture and art tradition. The distinctiv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Yi architecture are: different forms of spatial settlement, features of architectural form and interior space, natural simplicity of architectural components and traditional decoration. In terms of life scenes, it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its important life instruments and graphic elements. It comes down to its main cultural and artistic traditions as primitive religious totem worship and fire worship.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Yi culture in landscape by strengthening the cultural carrie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Yi cultural elements and landscape, and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activities through Yi culture sce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Yi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Finally, the theory of combining Yi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landscape is applied in practice based on the case practice of landscape design of thecentral distribution area of Panzhihua Aida Scenic Area.Key words: Yi Culture; Panzhihua Aida Scenic Area; Landscape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1 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2)1.2.2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3)1.3 研究的内容 (5)1.4 研究的方法 (6)1.5 创新点 (7)2 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8)2.1 景观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8)2.1.1 景观文化蕴含地域符号 (8)2.1.2 地域文化体现景观特色 (8)2.2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9)2.2.1 地域文化伴随城市建设 (9)2.2.2 城市景观传承地域文化 (9)2.2.3 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景观 (10)2.3 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11)2.3.1 少数民族文化依托现代景观设计发扬 (11)2.3.2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少数民族精神内涵 (11)3 彝族文化要点归结与应用方式 (12)3.1 彝族建筑特点 (12)3.1.1 彝族聚落居住的空间形态 (12)3.1.2 居住建筑形式和内部空间 (13)3.1.3 建筑构件和传统装饰艺术 (15)3.2 生活场景中艺术元素归结 (16)3.2.1 漆器元素归结 (16)3.2.2 图文元素归结 (18)3.3 文化艺术传统活动 (21)3.3.1 原始宗教图腾 (21)3.3.2 火崇拜 (21)3.4 彝族文化元素符号与景观 (22)3.4.1 彝族文化元素符号的提炼 (22)3.4.2 彝族文化元素符号的转变 (25)3.5 彝族文化活动场景与过程 (28)3.5.1 景观文化场景呈现形式 (28)3.5.2 文化活动形式发展趋势 (29)4彝族文化在攀枝花阿署达景区集散服务区的设计应用 (31)4.1 攀枝花阿署达景区项目认知和分析 (31)4.1.1 攀枝花市地理区位分析 (31)III4.1.2 攀枝花市外部交通区位分析 (31)4.1.3 攀枝花市气候条件分析 (32)4.1.4 阿署达景区区位分析 (33)4.1.5 阿署达景区基础设施分析 (33)4.1.6 阿署达景区历史文化分析 (34)4.1.7 阿署达景区规划解读 (35)4.2 阿署达景区集散服务区场地现状分析 (36)4.2.1 场地现状分析 (36)4.2.2 现状问题研判 (37)4.2.3 规划设计重点 (38)4.3 阿署达景区设计方案 (38)4.3.1 设计策略 (38)4.3.2 方案构思 (39)4.3.3 功能结构规划 (42)4.3.4 旅游组织路线规划 (43)4.3.5 交通规划 (44)4.3.6 服务设计规划 (45)4.4 空间详细设计 (46)4.4.1 火之舞广场空间设计 (47)4.4.2 水之歌广场空间设计 (49)4.4.3 院落空间设计 (50)4.4.4 滨水空间设计 (52)4.4.5 康体空间设计 (52)4.5 植物配置 (55)4.6 道路铺装 (57)4.7 小品和设施设计 (58)5 总结与展望 (61)5.1 研究结论 (61)5.2 展望 (61)参考文献 (62)致谢 (66)作者简历 (67)1 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我国有六大少数民族,彝族是其中之一,该族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大约有78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是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1]。
云南的文化元素在设计上的应用原则
云南的文化元素在设计上的应用原则
云南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地方,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在运用云南的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时,有几个原则需要考虑。
要尊重云南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
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服饰。
在设计中,应该避免简单粗暴地将各个民族的元素混搭在一起,而是要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尊重其独特性,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设计中。
要突出云南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点。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拥有丰富的山川河流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设计中可以运用云南的山水元素,如雪山、湖泊、河流等,通过线条、色彩等方式将其融入设计中,使作品更具云南特色。
要注重色彩和图案的运用。
云南的文化中,色彩和图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颜色搭配和图案设计,这些都是设计师们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
在设计中,可以选择云南特有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等,将其巧妙地运用在作品中,以突出云南的独特风格。
要注重创新和现代感。
虽然云南的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历史和传统色彩,但在运用这些元素时,设计师们也应该注入现代元素,以使作品更具时代感。
可以尝试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
新颖、独特的设计作品。
运用云南的文化元素进行设计需要尊重和理解云南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突出云南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点,注重色彩和图案的运用,并注入创新和现代感。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原则,设计师们可以创作出独特而富有云南特色的作品。
红河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红河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红河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设计是针对红河地区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旅游路线。
红河地处中国云南省东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这里传承着许多独特的非遗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民俗习惯等,这些都是红河地区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文旨在通过设计红河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将红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提供给游客们一个全新的旅游体验。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红河地区的非遗文化,本文将详细介绍红河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的设计,包括景点选择、活动安排、交通路线等。
通过参与这些非遗特色活动,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红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其独特魅力和传统魅力。
这不仅有助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也为红河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红河地区,了解和体验红河的非遗文化,促进红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线路设计,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红河地区的非遗文化遗产。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红河地区的非遗概况,包括非遗的分类、特点和相关背景知识。
然后,我们将详细设计红河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包括景点选择、活动安排以及交通路线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红河地区非遗旅游的未来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安排。
本文整体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红河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章节组成和顺序安排,以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
目的部分则说明本文的写作目标和意图,为读者提供更清晰的阅读导向。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红河非遗介绍和特色旅游线路设计两个方面。
红河非遗介绍将重点介绍红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其历史、特点和传承情况。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当今时代,人们更加注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觉,在这种背景下,基诺族传统服饰的复兴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现代设计师的创新思路和文化转化等方面,探讨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一、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基诺族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造型精细著称。
基诺族人尤爱红、黄、绿、白等亮丽的颜色,这些颜色不仅在服装中出现,也在装饰品和居室中广泛应用。
基诺族服饰的图案多以植物、动物为主题,如花卉、叶子、鸟、鱼等,传达出对自然界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此外,基诺族服饰的做工也非常精细,采用刺绣、镶边、织花等技法,让服装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现代设计师的创新思路在基诺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现代设计师经常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使得传统与现代融合,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路是以基诺族服饰的图案为基础,融入现代的造型和材质。
比如,在一些时尚秀或者日常穿着中,可见以基诺族服饰的花卉图案为基础,运用流行的A字裙、迷你裙等设计,融合现代的面料和立体造型,打造出独具魅力和新意的服装。
另外,现代设计师也会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基诺族服饰的图案和质感在电脑上进行重构和复刻,以适应现代化制造和营销,同时也更好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利用3D打印技术将基诺族服饰的花卉图案打印在透明面料上,使得图案更加立体生动。
此外,还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纯手工服装等多种创新方式,使得基诺族服装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更进一步。
三、文化转化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文化消费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基诺族服装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不仅在传统乡村的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中得到应用,也在城市化的生活场景中大量出现。
比如,很多文化节日、时尚秀、商业活动等都采用基诺族传统服饰作为宣传概念,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壮大提供了机会。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诺族传统服饰独特的特色和设计元素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了灵感和启发。
在时尚界,基诺族传统服饰的元素被广泛应用,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这些传统元素如何融入现代设计的审美观念,以及在创新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设计中不断创新,为时尚界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样化和前瞻,为时尚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惊喜。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和价值不可忽视,其在时尚界的地位将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关键词】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现代服饰设计、特色、灵感来源、时尚界、应用、审美观念、创新、发展、重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介绍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云南基诺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和艺术魅力。
基诺族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头饰、上衣、裙子、鞋袜等,其中以花纹繁复的刺绣、绣花腰带和色彩鲜艳的图案为特色。
基诺族服饰注重对称布局,强调色彩的对比和装饰的细致,展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
基诺族传统服饰不仅在服装上注重细节和技艺,更蕴含着寓意和象征,传承着历史和文化。
基诺族传统服饰是基诺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诺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精神象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融合了现代元素和设计理念,成为时尚界的新宠。
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消费者,成为现代设计的灵感源泉和创新之路。
通过对基诺族传统服饰的重新诠释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基诺族文化,在时尚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1.2 现代服饰设计的特点现代服饰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随着时尚产业的不断发展,设计师们对于服饰的创新和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服饰不再受限于特定的风格或装束,设计师们尝试通过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和风格,打造出更加多样化的服饰作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一、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特色云南的传统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鲜明特色,包括服饰、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彝族、傣族和白族的文化了。
彝族曾经是云南地区的主导民族,在他们的服饰、建筑和音乐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彝族特色;傣族则以独特的绘画、舞蹈和音乐形式闻名,他们的传统服饰也是云南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白族则以完美的石文化而闻名,他们的石雕工艺品独具一格。
二、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1. 彝族文化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彝族的传统服饰精美绝伦,其中的花纹和颜色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可以用来设计饰品、服装以及装饰品等。
彝族的建筑风格也可以成为旅游工艺品的灵感源泉,将其应用于文化摆件、纪念品等设计中。
2. 傣族文化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傣族的绘画、舞蹈和音乐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傣族绘画以善于表现生活场景为特色,可以将其应用于绘画作品、明信片以及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中。
傣族的传统服饰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为特点,可以用来设计服饰、手袋、帽子等。
3. 白族文化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白族以其石文化而闻名。
白族的石雕工艺品独具一格,常常以古代英雄、动物和神话故事为主题。
这些石雕工艺品可以用来设计摆件、雕塑、石刻墙画等。
三、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1. 传统服饰的创意设计传统民族服饰是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改良设计或者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来创作出新的服饰作品。
将传统彝族服饰与现代款式相结合,设计出适合现代生活的时尚服装。
2. 绘画作品的创意设计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绘画作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绘画技巧相结合,可以通过创新的手法和题材,设计出富有当代艺术感的绘画作品。
3. 工艺品的创意设计云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可以通过创意设计来创作出新颖独特的工艺品。
可以将彝族的传统花纹应用于饰品和家居装饰品中,以创造出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云南旅游资源由于多样性强、聚合度高,加上抓住政策优势,顺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利用西部大开之势,实现了云南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
目前,云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繁荣,也带来了周边市场的兴旺。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其包装设计在促成商品销售增进旅游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中,包含了两种商品形态,一种是基本旅游消费品;另一种是非基本旅游消费品。
第一种基本旅游消费品属于必备的旅游消费品,比如旅途中的生活、饮食、游玩等刚性需求商品;第二种非基本旅游消费品也就是旅游纪念品,属于旅游衍生产品,其包装特性与产品内在文化价值等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也可以理解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包装是产品本身内涵的体现,也反过来影响受众对其内容的理解。
因此,探讨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必须把其文化内涵与商品本身联系在一起。
同样作为文化的载体的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无论是食物还是饰品,每一个都承载着旅游者的一段记忆和旅行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则又反映出当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一切都从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中传达出来,因此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也应该作为一门以文化传播为导向,以旅游生活为本位的学科进行研究。
加强包装设计中的文化传播属性,丰富旅游本身的体验过程,提升旅游商品给予人们的消费体验,对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除了产品本身信息,还应该包含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地域特点等因素,一个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如能包含如此多元化的信息,则旅游产品的开发就不必仅限于传统的饰品、食品等,把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融入包装设计中,化妆品、日用品,甚至搭载文化传承的电子产品都可以作为旅游商品进行开发。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探讨。
1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应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特点与当代民族精神对于到云南旅游的消费者而言,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各类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科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云南少数名族文化元素转为旅游产
品设计分析
学生姓名:徐畅
所在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学号:31002120
指导教师:熊盛强
2012 年6月
摘要:云南是中国少数名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之多,个名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特大。
云南少数名族风俗习惯各具特色,服饰绚丽多彩。
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
名族节目丰富多彩,有的名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是多名族共有的,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产品多样性民族特色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况
1、什么是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民族文化特点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包括:文化多样性、封闭性、乡土性、边缘性、兼容性以及亲和性等等。
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1云南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必须,人类饮食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和实践中不断创造的结果;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气力夺目的瑰宝,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民族调查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研究民族饮食文化的生动资料。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体表现可归为器、形、艺、俗。
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烤、焐、舂、盐煽、腌熏等;俗指的是饮食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重含义。
3.2云南的建筑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
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
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3云南的节庆文化
云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
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
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在云南丰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掀起了一股追寻民族文化的热潮,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形态多样、绚丽多姿的艺术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浅地探讨。
其主要特征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鲜明的人文特征、混融的多样特征、鲜活的生活特征、独特的个性特征、多元融合性特征和复杂变异性特征等七个。
其主要外部主因有:特殊的地
理、生活环境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形成的自然条件;云南少数民族的变迁史是形成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的历史原因。
内部主因有:人性的特质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得以形成的直接推动力;相对不变的民族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征得以形成的内聚力。
本文认为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是根植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以创造性为核心,以人性彰显为目的的活动,它深受本民族文化认同,是他们特有的把握、认知世界的方式。
二.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
1. 发展少数民族乡村旅游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日渐兴起,2006年我国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
2007年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掀起了我市乡村旅游的高潮,乡村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成为一种新的趋向。
2. 发展村寨民居旅游
优美的风景,朴素的民风,营造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民俗氛围。
民居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满载往日岁月的留影,也蕴含着都市里稍有的宁静。
民居观光无疑是品位少数民族真是民风旅游文化最好的方式。
少数名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少数民族的村寨作为一种聚落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文化资源,代表了人类历史的缩影和文明的结晶。
因此,将少数民族延伸为发展民族乡村旅游,民族民居旅游,不仅能优化人们的生活,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三.民居旅游介绍
村寨民居旅游以休闲娱乐为主。
其中一般以“傣家风情楼“,“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
其特征为:
A.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村寨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
又有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B.旅客行为的参与性。
村寨民居旅游不仅单一的观光旅游活动,而且还包
括劳作、垂钓、划船、喂养、采摘、加工等参与性活动,真实而深刻的
体验少数民族平日里的生活,更体现出了村寨民居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
性
C.旅游产品的文化性。
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少数民族的乡间劳作形式
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渔鹰捕鱼、采药采茶、还有乡村民风民
俗、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等。
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让游
人亲身体验这种原生态的生活状态。
D.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村寨民居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
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既保持着原来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
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民居旅游具有贴近
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其主要功能为:
A.经济功能。
发展绿色农业,直接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
农民收益。
B.游憩功能。
提供绿色休闲活动空间,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享
受乡野风光及大自然的乐趣。
C.环保功能。
为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旅游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
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D.文化功能。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继续延续和传承,
并可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它的形成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
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
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
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
通过乡村旅游的实践,极不错的效果,更能体现村寨民居旅游的可塑性。
其中以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为例。
橄榄坝旅游风景区原是西双版纳州水傣村落的聚居处,因为当地有极其浓厚的傣族民俗文化气息,加之地道的傣族生活习俗,就被打造成为当地独特的傣族风情园。
风情园内不仅随处可见傣家竹楼,当地特色民族小吃,还可以观赏大象表演,感受泼水节的热烈气氛,因此成为西双版纳旅游的名片。
四、民族文化旅游价值
1、文化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内容包罗万象,内涵广泛,是各名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旅游实践来看,不少的民俗文化都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摸索出来的,其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探究价值。
不切实的亲身体验是不能领略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
因此,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云南少数民族民居生活的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丰富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形式。
2、科学价值
旅游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中“善”和“美”的欣赏,往往也带有对“真”的追求,这里的“真”及时相关的科学知识。
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形式多样,不仅涉及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也包含大量的生产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哲理。
包含民族饮食制作(食性的相生相克),民族服饰的制作、艺术品加工、金属冶炼(银饰的制作)等方面的技术,对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学习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
3、审美价值
民族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享受,这也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冬季的因素之一。
云南民族文化的诗词歌赋、雕刻艺术、音乐歌舞、文化民称、名族建筑、回话艺术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也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很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产生审美共鸣。
参考资料
《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少数名族风情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