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各大板块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各大板块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6cef87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7f.png)
⾼考物理各⼤板块必考知识点归纳⾼中物理知识点虽然多,但各⼤板块知识点的总结还是⽐较容易的,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家喜欢!⼀、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质点,忽略形状和⼤⼩;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转要⼤⼩。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位移,运动快慢S⽐t ,a⽤Δv与t ⽐。
2.运⽤⼀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例法,再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法。
⾃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有数,飞⾏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ΔS等a T平⽅。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1.解⼒学题堡垒坚,受⼒分析是关键;分析受⼒性质⼒,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重⼒有⽆看提⽰,根据状态定弹⼒;先有弹⼒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在万物,电场⼒存在定⽆疑;洛仑兹⼒安培⼒,⼆者实质是统⼀;相互垂直⼒最⼤,平⾏⽆⼒要切记。
3.同⼀直线定⽅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合⼒⼩和⼤,两个⼒成q ⾓夹,平⾏四边形定法;合⼒⼤⼩随q变,只在最⼤最⼩间,多⼒合⼒合另边。
多⼒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函数能化解。
4.⼒学问题⽅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求解内⼒隔离做;状态相同⽤整体,否则隔离⽤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也可做;假设某⼒有或⽆,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量尽量多。
三、⽜顿运动定律1.F等ma,⽜顿⼆定律,产⽣加速度,原因就是⼒。
合⼒与a同⽅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则u可⼤,只要a与u同向。
2.N、T等⼒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向就是该点切线。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544d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8.png)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状态由质点所受力决定。
2.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加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3.受力分析: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分解、拉力、摩擦力等。
4.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的条件下,质点系在任意时间内的动量矢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力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使物体产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形态和分布式微粒的能量。
二、热学1.热平衡:不同物体或不同部分之间的温度、热量互相交换后达到一致。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热能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线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之间传播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3.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4.光的光谱和颜色:光的分散现象、光的衍射光栅和光的彩色成分。
四、电学1.电场和电势:点电荷、电偶极子和电荷分布所构成的电场和电势。
2.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3.电磁感应:磁通量和电动势的产生和变化方向。
4.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5.交流电和电磁波:交流电的特征和参数、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长。
五、原子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2.放射性衰变:核衰变的类型和规律、半衰期的计算。
3.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原理、核能和核能利用。
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题目的积累和分析,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这些知识,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和解题能力。
2024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详细归纳
![2024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详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5a89f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5.png)
2024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详细归纳一、力学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力的条件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质点的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4.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与作用反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5.弹力:胡克定律、弹簧的应用6.推导物体沿斜面滑动的加速度7.动能定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功的等效关系8.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的应用9.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通过轻绳相连,绳忽略质量,当绳维持张力时两物体在水平面上连续滑动10.向上飞出水平面竖直向上抛出的质点发射到空中竖直落下时的位置问题,得到质点与发射点的水平距离关系11.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离心力与合力)12.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计算引力加速度二、热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量等于系统对外做功与吸热的代数和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热传导和控制3.热力学第三定律:对于绝对零度,不可能通过有限次数的热力学过程到达三、光学1.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入射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2.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入射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3.光的干涉:光程差、相干条件、双缝干涉4.光的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波动性、达到衍射条件时产生衍射、级数衍射5.光的偏振: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光的偏振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6.镜子成像:凹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光的反射性质7.透析光谱:白光经过透明物质折射,具有色散现象8.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实物性质和波动性质(光经物质传播时会产生衍射的现象)四、电学1.电场:平行板电容器、均匀带电球面、闭合电流的磁感应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电场能源转化为电势能、电势与电势能关系3.电流:电荷、电流强度、电阻以及电流的计算4.电阻:电阻与导体的特性关系、电阻的串、并联和计算5.电路:欧姆定律、功率定律、电功和能的计算五、电磁学1.磁场:物体强磁性的特点、由电流产生的磁场2.磁感应强度:静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的计算3.长直导线的磁场:电流元、安培定则4.卢瑟福三定则: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性质5.负载电流,元件中的电动势平衡以上为2024年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集锦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440df2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0.png)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集锦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一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2.位移s=Vot+at2/2=V平t=Vt/2t3.有用推论Vt2-Vo2=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38f5ca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3.png)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1)自由电荷;(2)电场;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 成反比;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3Ω,1MΩ=106Ω;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1、数学表达式:I=E/(R+r)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值和周期是相同的.三组线圈到达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3、电工学中分别用黄、绿、红三种颜色的线为相线(火线),黑色线为中性线(零线)。
高中物理高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f365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4.png)
高中物理高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和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引力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 = ma。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运动学1. 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影响。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三、能量和功1. 功与功率功:力对物体做功的表现,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W = Fd。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等于功除以时间:P = W/t。
2. 势能和动能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K = 1/2 mv^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四、能量转换和守恒1. 功与能的转化功可以将一种能转化为另一种能,但总能量守恒。
例如,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蓄电池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炉等。
2. 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例如,自由下落、滑动摩擦等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五、电学基础1. 电荷和电场电荷:物体带有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电场:电荷周围的物理量,描述电荷对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2. 安培定律和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描述电流与导线长度、导线横截面积和导线材料的关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faad1e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d.png)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物理量与单位1、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s)2、角度的基本单位:弧度 (rad)3、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kg)4、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m)5、力的基本单位:牛 (N)6、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 (m/s)7、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2 (m/s2)8、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 (J)二、机械运动1、定向性运动: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2、匀速运动:速度恒定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4、斜率:平行面上多段线段间连线斜率,反应其变化规律5、直线运动:以一定的加速度沿直线运动,可用速度-时间曲线反映6、平抛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上,加入的一个水平的初速度,该运动有水平、垂直二向分解和全变分解3、弹力学1、弹力系数:氢键弹力比例因子,反应弹力和电场的大小(弹力/电场)2、弹力结构:系由一定的氢键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3、弹力力学:利用氢键弹力的物理学研究方法4、四、光学1、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反映不同物质的介质传播特性2、光的衍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扩散,根据扩散程度可以得到自然光线的衍射图3、光的反射:当遇到面时反射,依据反射角定义4、光的折射:当遇到折射物体时,定义了折射角5、各种屈光度:透光物体经过物体而受到屈光度衍射而发生变形,定义了屈光力五、电学1、导体:可以电流透过的物质2、电压:导体的电势差,反应导体的电能3、电流:导体的电流,反应导体的质量4、电阻:导体的电阻,反应电路的特性5、电容:二极电容、三极电容,反应电路的时变特性6、变压器:用于变更电势大小的装置,定义了原电势和标准电势六、热学1、温度:热能量的大小,可以反映热力学状态2、温度分布:某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反应热学演化规律3、温度差:物体内外温度的差别,反应物体温度的变化4、温度系数:物体内温度的变化系数,反应物体温度变化的快慢5、绝对温标:传导率和导电率的绝对温标,是测量温度的基准7、熵:热能状态的总数,是热学特征参数七、声学1、声压: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2、声压波: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变化3、音质:以调制的压强、频率和波谱的强度反映的声音的质量4、听阈:指声音的最小能量,可以感受到声音5、参考频率:一定频率的振动数取得的平均差别,常用于声的描述八、特殊相对论1、时空序列:物体在时空间中的变化及其表示法2、时空延伸:物体本身的时空拓展,表示方法与一般物理公式相同3、时空场:物体在时空中受到的变化4、伽马射线:时空变化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能量传播能力5、费米子:由于物体受到强大时空场而发生的改变,在实物中费米子比子得到认识6、特殊相对论:将特殊相对论与一般相对论结合,描述物体在时空的变化。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e64af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5.png)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5704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4.png)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质点运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3.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和冲量定理。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解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6.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气体的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内能与焓: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折射定律,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4. 透镜和成像:薄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公式。
5.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和光的色散现象,色散的原因和应用。
四、电磁部分: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5. 电路中的能量:电场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
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衰变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核反应: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和特点。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1883b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6.png)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高考的物理知识点(全)
![高考的物理知识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9ed5fe876137ee06eef9181e.png)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6a0a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a.png)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力学1.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做功。
3.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5.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时,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滑动状态时,阻碍物体继续滑动的力。
6. 重力重力是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指向圆心,称为离心力。
二、热学1. 温度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分子热运动速度的度量。
2.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发生在接触物体之间,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辐射: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能,不需要介质。
热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对流传递热能。
3. 热量和功热量是指物体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而功是物体因受到外力而产生的能量。
4.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指的是物体温度上升所吸收的热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体温度上升所吸收的热量。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热量和功的作用之和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指PV=nRT,其中P表示气体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表示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绝对温度。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具有直线传播和波动性,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
2.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给出。
3. 全反射和光纤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将发生全反射。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646e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8.png)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一、力学
1.力的定义及具体特性。
2.力的分类:引力、斥力、摩擦力、弹力等。
3.力的作用:力的叠加、力的合成、力的平衡和几何化学力。
4.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5.绝对运动:描述物体运动的合成速度、分解速度和平动量定理。
6.相对运动:轨道回转、抛物线运动、匀加减速直线运动等。
7.自由落体运动:落体角运动、落体直线运动和牛顿原理。
8.弹性碰撞:碰撞的分类和动量守恒定律。
二、电学
1.自然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2.电学量的定义:电荷、电流、电势、电阻、电阻率、电导率等。
3.电容的定义及具体特性。
4.电位差的概念及其对电流的影响。
5.导体的定义及特性: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6.触电和独立电源的基本概念。
7.电路:电路分类、电路参数、Ohm定律。
8.电动力:电动力梯度、条件电动力、好夫逊定律。
三、光学
1.光的性质和特性:光的振幅、光的波长、全向性和折射理论的应用。
2.衍射和干涉:衍射性质、干涉图像形成原理和积分化学现象。
3.绿宝石的特性及其与空气和水的折射比较。
4.光电效应:光电动力学、外电场作用、库仑力等。
5.偏振现象:偏振光和偏振光波的特点。
6.色彩观念:颜色光谱、三原色及其应用原理。
7.光谱定律:普朗克定律、朗伯定律及其应用。
8.热量传导现象:放射热传导、对流热传导和导热效应。
高三物理知识点全部归纳大全
![高三物理知识点全部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6af5f8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4.png)
2015年山东省零基础如何备考年岩土工程师考试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前言作为一名零基础的考生,如何备考岩土工程师考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仅需要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考试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才能事半功倍地通过这一门考试。
本文将从考试的重点内容和备考技巧两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考试重点岩土工程师考试在考核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岩土工程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基础、地质灾害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基础理论,并且能够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应用。
岩土工程测试与分析技术岩土工程测试与分析技术是岩土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包括实验测试技术、探测技术、模型试验技术、数值分析方法等方面。
岩土工程设计与管理岩土工程设计与管理是岩土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岩土工程设计与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考试技巧除了熟悉考试的内容,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考试技巧,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考试前,考生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备考计划。
备考计划应该包括时间规划、目标规划、复习内容规划、复习方法规划等方面。
备考计划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定,既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过于紧张。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是评估备考效果和考生状态的重要方法。
考生需要定期进行模拟考试,选择真实模拟考试环境和考试流程,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检验与评估,评估自己备考的水平和方向。
注意时间管理在考试过程中,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考生应该先评估整场考试的时间限制,并根据自己的表现情况,合理规划每道题的答题时间。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考生应该把所有题目都做完,尽量不放空。
备考I岩土工程师考试需要掌握好考试的重点内容和考试技巧,以期考生能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做到高效备考。
同时,考生还要掌握良好的心态和学习方法,从而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23a0d6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5d.png)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一、质点的运动{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x:形变量}
3、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I:电流强度,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有关的内容。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1a0a5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a.png)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a.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b. 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c.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力的合成与分解a. 合力:多个力合成一个力。
b. 分力: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
3. 平衡力学a. 物体处于平衡时,合外力和合力矩都等于零。
4.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a. 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b.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外力之和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5. 万有引力定律a. 两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动能和功a.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b.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
c. 功与动能的关系: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二、电学1. 电荷和电场a. 电荷:带电物体所具有的性质。
b. 电场: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力作用。
2. 电场中的力a. 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力的作用。
b. 电力的大小与电荷的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
c. 电力的方向沿着电场线的方向。
3. 电容和电容器a. 电容:导体储存电荷的能力。
b. 电容器:装有两个带电体的器件。
4. 电流和电阻a. 电流: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b. 电阻: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
c.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 磁场和磁力a. 磁场:磁铁或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磁力作用。
b. 磁力:两个磁铁或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6. 电磁感应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磁通量引起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
b.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a. 光在同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a.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 斯涅尔定律:折射光线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比。
3. 光的反射a.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反射。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22a291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8.png)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第一章: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参照系和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 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相对运动•相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相对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力学与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惯性的概念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物体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守恒定律4.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第三章:能量与功率1. 能量•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2. 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动能转化和动能损失•势能转化和势能损失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波动1. 机械振动•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动力学方程和简谐振动2. 机械波•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关系3. 声波•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4.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第五章:电学与电路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特性•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 电路和电路图•电路的基本要素:电源、导体、开关和负载•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4. 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法拉第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第六章:光学与光学仪器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导纤维2. 透镜和光学仪器•透镜的种类和特性•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第七章: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和原子核•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2. 放射性物质和核能•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核能的概念和应用3. 原子核的稳定性•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4. 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的概念和分类•核能的释放和利用以上是高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集,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物理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fba9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d.png)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 G * (m1 * m2) / 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量。
3. 动能和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 K = 1/2 * mv^2。
-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 = 力 * 距离* cosθ。
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时,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的乘积相等,即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 斜面和滑块: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分解和支持力的作用,通过运用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轮轴系统:利用轮轴系统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根据杠杆原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轮轴系统的机械效率。
5.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载体,有正负之分。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可以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可以用电阻大小来衡量。
-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U = IR,其中 U 是电压,I 是电流强度,R 是电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分担;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担。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6. 磁学基础:-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所产生的物理场,可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磁力是磁场对磁体或带电粒子产生的力。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09233a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2.png)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 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高考物理考试答题技巧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知识点有很多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那么为了方便学习物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 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20XX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运动学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运动学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