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课后单元习题及答案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受弯构件常用的截面形式和尺寸有何要求?

答:板的截面形式,常见的有实心矩形和空心矩形;梁的截面形式,常见的有矩形、T 形、箱形。板的最小厚度:行车道板跨间厚度:120 mm;悬臂端:100 mm;就地浇筑的人行道板:80 mm;预制的混凝土板:60 mm;空心板梁的底板和顶板:80 mm。矩形梁的截面宽度,一般取150 mm、180 mm、200 mm、220 mm、250 mm,以后按50 mm为一级增加;当梁高超过800 mm时,以100 mm为一级。

2.梁、板中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什么?其最小值是多少?

答:作用是不使钢筋锈蚀而影响构件的耐久性,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紧密黏结在一起。

行车道板、人行道板的主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I类环境条件为30 mm,II类环境条件为40 mm,III、IV类环境条件为45 mm;分布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I类环境条件为15 mm,II类环境条件为20 mm,III、IV类环境条件为25 mm。

梁主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I类环境条件为30mm,II类环境条件为40 mm,III、IV类环境条件为45 mm。

3.梁、板内各有哪些钢筋?它们在结构内起什么作用?

答:板的钢筋由主钢筋和分布钢筋所组成。主钢筋布置在受拉区,抵抗弯矩产生的拉力作用。分布钢筋的作用是能很好地将集中荷载分布到板受力钢筋上;抵抗因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于板跨方向上所产生的应力;浇筑混凝土时能保持受力钢筋的规定问距。

梁内钢筋骨架多由主钢筋、斜筋(弯起钢筋)、箍筋、架立钢筋和纵向防裂钢筋等组成。

主钢筋主要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作用,弯起部分起到抗剪作用。弯起钢筋起到抗剪作用,一般由受拉主钢筋弯起而成,有时也需加设专门的斜筋。箍筋除了满足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外,它还起到联结受拉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的作用。此外,用它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架立钢筋作用是在施工时形成钢筋骨架,保持箍筋的间距,防止钢筋因浇筑振捣混凝土及其他意外因素而产生的偏斜。纵向防裂钢筋抵抗温度应力及混凝土收缩应力。

4.梁、板内受力主筋的直径、净距有何要求?

答:行车道板内的主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 mm;人行道板内的主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 mm。在简支板跨中和连续板支点处,板内主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 mm。通过支点的不弯起的主钢筋,每米板宽内不应少于3根,并不应少于主钢筋截面积的l/4。

梁内主钢筋直径一般为12~32 mm,但不超过40 mm;各主钢筋之间的净距或层与层间的净距,当钢筋为三层及三层以下时,应不小于30 mm,并不小于钢筋直径d;当钢筋为三层以上时,不小于40 mm或钢筋直径d的1.25倍。

5.梁内箍筋的一般构造要求是什么?

答:直径不小于8 mm且不小于1/4主筋直径;箍筋间距应不大于梁高的l/2和400 mm。当所箍的钢筋为受压钢筋时,还应不大于受压钢筋直径的15倍和400 mm。在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当绑扎搭接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主钢筋直径的5倍,且不大于100 mm;当搭接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主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大于200 mm。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不小于1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 mm。箍筋的末端应做成弯钩,弯钩角度可取135°,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6.什么是配筋率?什么是适筋梁?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答:配筋率是指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正截面有效面积的比值。

适筋梁是指含有正常配筋的梁,当纵向配筋率适中时,纵向钢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是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的,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称之为适筋破坏,相应的梁称为适筋梁。

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经历整体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受拉钢筋屈服直至混凝土压碎破坏阶段。

整体工作阶段,应力图在中性轴以上及以下部分均按直线变化,中性轴以下的受拉区混凝土尚未开裂,构件整个截面都参加工作。

带裂缝工作阶段,有裂缝的截面上,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把它原承担的拉力转给了钢筋,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重分布。钢筋的拉应力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混凝土的压应力不再是三角形分布,而形成微曲的曲线形,中和轴位置向上升高。

受拉钢筋屈服直至混凝土压碎破坏阶段,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后,钢筋的应力停留在屈服点而不再增大,截面的承载能力无明显增加,应变却迅速增加,促使受拉区混凝土的裂缝急剧开展并向上延伸,造成中性轴上移,构件挠度增大,受压区面积减小,混凝土压应力因之迅速增大。最后,当混凝土压应力达到其抗压强度极限值时,受压区即出现一些纵向裂缝,混凝土即被压碎,造成全梁破坏。

7.梁在各工作阶段的正截面应力分布、中性轴位置、裂缝发展等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1)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在第I阶段为三角形分布;第1I阶段为微曲的曲线形;第lII阶段呈高次抛物线形。

(2)钢筋应力在第I阶段增长速度较慢;第1I阶段应力增长速度较第1阶段为快;第Ⅲ阶段当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后,应力即不再增加,直到破坏。在此过程中,中性轴上移。

(3)梁在第I阶段混凝土未开裂,梁的挠度增长速度较慢;第Ⅱ阶段由于梁带裂缝工作,挠度增长速度较前阶段为快;第Ⅲ阶段由于钢筋屈服,裂缝急剧开展,挠度急剧增加。

8.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有几种破环形式?各有何特点?

答:正截面的破坏形式有三种,(1)适筋破坏是破坏始于受拉钢筋的屈服,在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之初,受压区混凝土外边缘的应力尚未达到抗压强度极限值,此时混凝土并未被压碎。作用(荷载)稍增,钢筋屈服使得构件产生较大的塑性伸长,随之引起受拉区混凝土裂缝急剧开展,受压区逐渐缩小,直至受压区混凝土应力达到抗压强度极限值后,构件即被破坏。(2)超筋破坏是破坏始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先压碎。当钢筋混凝土梁内钢筋配置多到一定程度时,钢筋抗拉能力就过强,而作用(荷载)的增加,使受压区混凝土应力首先达到抗压强度极限值,混凝土即被压碎,导致梁的破坏。此时钢筋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钢筋应力低于屈服强度。(3)少筋破坏在开始加荷时,作用在截面上的拉力主要由受拉区混凝土来承受。当截面出现第一条裂缝后,拉力几乎全部转由钢筋来承受,使裂缝处的钢筋应力突然增大,由于钢筋配得过少,这就使钢筋即刻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并进入钢筋的强化阶段。此时,裂缝往往集中出现一条,且开展宽度较大,沿梁高向上延伸很高,即使受压区混凝土暂未压碎,但由于裂缝宽度过大,标志着梁的“破坏"。

9.适筋梁当受拉钢筋屈服后能否再增加荷载?为什么?少筋梁能否这样?为什么?

答适筋梁当受拉钢筋屈服后可以再增加荷载,因为在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之初,受压区混凝土外边缘的应力尚未达到抗压强度极限值,此时混凝土并未被压碎。作用(荷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