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桥梁风效应的涡动力学机理与控制

合集下载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1. 引言1.1 概述高速列车是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快速、高效、安全的特点受到广大乘客的欢迎。

然而,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横风效应。

横风效应指的是列车在经过桥梁、隧道或其他开阔区域时受到侧向风力的作用所引起的动态响应问题。

1.2 研究背景随着高铁建设进一步推进,高速列车在我国铁路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然而,在特定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下,如山区、河谷和海岸线等地区,强大的侧风可能对高速列车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研究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相关的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显得尤为重要。

1.3 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其对行车安全性能产生的影响,并了解气动力学安全控制技术在减轻这些影响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横风效应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性能,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研究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对于确保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与原因、影响因素、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终给出结论与展望部分所述的前景展望和探索方向建议。

2.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2.1 定义与原因高速列车横风效应指的是列车在高速行驶时遇到侧风所引起的一系列气动力学效应。

在高速铁路运营中,以及特殊地理条件下,如开放地区、大型桥梁等情况下,横向侧风对列车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了重大挑战。

侧风主要由大气层的非均匀垂直温度分布、地表的粗糙程度、山脉等自然条件导致。

当高速列车经过这些地区或受到这些影响时,会遭受到来自侧面的风压力,从而对列车产生偏移力和倾覆力。

2.2 影响因素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 列车速度:随着列车速度增加, 横风效应也越明显。

- 侧面积和形状:不同类型的列车具有不同形状的外壳和窗户,在不同角度下暴露给侧面风将导致不同程度的横风效应。

风振对桥梁工程损害及防治

风振对桥梁工程损害及防治

风振对桥梁工程损害及防治摘要:风对桥梁的作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加,风振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

本文针对抖振、涡激共振、风雨振等风致振动对大跨度桥梁的结构安全形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探讨了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原则与风致振动的控制,提出了改善桥梁结构和增加机械阻尼等方法。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风致振动;抗风设计1引言1940年秋,美国华盛顿州建成才四个月的主跨853m的塔科马悬索桥在风速不到20m/s的8级大风袭击下发生了当时还难以理解的强烈振动,奇妙的风竟使桥面扭曲翻腾.而且振幅愈来愈大。

直至使桥面倾翻到45度,最终导致桥粱的折断坠入峡谷之中。

这次事故后引起了国际桥梁工程界和空气动力界的极大关切,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风洞实验研究。

我国自70年代起斜拉桥蓬勃发展,跨度日益增大,1999年10月,主跨1385m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自主设计和建造千米级悬索桥的第六个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建成了百余座缆索承重桥梁,其中包括10座悬索桥和近20座跨度超过400m的斜拉桥。

与此同步,斜拉桥和吊桥的风致振动理论与实验研究也结合工程实际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桥梁结构风致振动理论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的一种,桥梁的风害事故屡见不鲜。

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受风的自然特性、结构的外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当风绕过一般为非流线型作用截面的桥梁结构时,会产生旋涡和流动的分离,形成复杂的空气作用力。

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大时,结构保持静止不动,这种空气力的作用只相当于静力作用。

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小时,结构振动受到激发,这时空气力的作用不仅具有静力作用,而且具有动力作用。

2.1 风的静力作用静力作用指风速中由平均风速部分施加在结构上的静压产生的效应,可分为顺风向风力、横风向风力和风扭转力矩。

在顺风平均风的作用下,结构上的风压值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作用与桥梁上的风力可能来自任一方向,其中横桥向水平风力最为危险,是主要的计算对象。

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效应、原理及气动控制措施

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效应、原理及气动控制措施

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效应、原理及气动控制措施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效应是指由于桥梁结构内部涡旋的存在而引起的振动现象。

这种振动现象常常出现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阶段,会对桥梁的安全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涡致振动效应的原理是由于桥梁结构内部存在着微观的涡旋,这些涡旋会产生自旋力,使得桥梁结构在自旋力的作用下振动。

这种现象与声波传播类似,当一个物体发生自旋时,它会产生一个声源,并通过声发射和传播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

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的影响因素包括桥梁本身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因素。

桥梁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涡致振动效应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涡致振动的频率和振动幅度。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桥梁结构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在桥梁维护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修理,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控制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气动控制措施:
1. 采用弹性元件:在桥梁结构内部嵌入一些弹性元件,例如弹性块或弹性杆件,减少桥梁结构的振动幅度和频率。

2. 采用阻尼器:在桥梁结构两端设置阻尼器,减少振动的传播和放大。

3. 采用滤波器:通过在桥梁结构内部安装滤波器,控制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4. 采用自适应控制:根据桥梁结构的实际情况,采用自适应控制算法,实时调整桥梁结构的气动控制措施,以达到更精准的控制效果。

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它对桥梁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使大跨度桥梁涡致振动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其安全和使用寿命。

大跨径斜拉桥抗风稳定性研究

大跨径斜拉桥抗风稳定性研究

大跨径斜拉桥抗风稳定性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桥梁跨径的不断延展伸长,对于柔性较大的斜拉桥来讲,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风致效应产生的空气动力问题,对应问题需要多方面因素出发提出风振控制手段措施,以保证大跨径斜拉桥具有足够的抗风稳定性。

关键词:大跨径桥梁;风致效应;气动措施中图分类号:TU 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940年塔科马海峡大桥发生严重风毁事件,引发了国际桥梁工程界及空气动力界的极大关注,这也标志着自此为桥梁风工程研究的起点,使得在桥梁设计之中开始考虑桥梁风致效应的严重性。

由此可见风致效应对大跨径桥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桥梁在抗风方面的研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明确大跨径斜拉桥在抗风设计中的设计要点;找到大跨径斜拉桥不同设计参数对结构气动稳定性的影响;根据风致振动的机理,能够采用相应的结构措施、气动措施、机械措施来提高桥梁的抗风性能[1],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及研究意义。

1 桥梁风致灾害实例2020年5月5日下午15时左右,连接珠江两岸的广东虎门大桥发生了异常的抖动现象,悬索桥桥面晃动不但感知明显,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及交通安全性,且其振幅在监控中显示为波浪形,幅值过大。

这件事情引发了不单有我国桥梁工程专业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中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激烈讨论及反响。

此次虎门大桥的异常晃动并没有发生一定的损失,相关部门也立即采取措施,对虎门大桥进行双向封闭管制,对虎门大桥也进行了紧急的全面检查检测,交通运输部也组建了专家工作组到现场进行研究指导。

随着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发展建设,桥梁风害也时有发生,例如广州九江公路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吊机被8级大风吹倒进而砸坏主梁;江西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吊杆发生涡激共振;上海杨浦大桥斜拉索的风雨振引起的拉索索套严重毁坏等[3]。

灾害的发生时刻警醒着人们,大跨径斜拉桥的设计中有关抗风设计日益成为焦点;桥梁风害的问题的重要性,促使着人们对桥梁风致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

2 桥梁结构的风致效应桥梁结构的风致效应十分复杂,它受结构的形状、刚度、风的自然特性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大跨度双幅连续钢箱梁桥涡激振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大跨度双幅连续钢箱梁桥涡激振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大跨度双幅连续钢箱梁桥涡激振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秦浩;廖海黎;李明水【摘要】基于崇启大跨度连续梁桥,设计制作大尺度全桥气弹性模型,通过风洞试验对其在均匀流下响应进行研究,确定大跨度双幅钢箱梁连续梁桥涡激振动特性,分析双幅主梁产生两主涡振区机理,模拟外加结构阻尼对涡激振动减振效果。

结果可为大跨度双幅钢箱梁连续梁桥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The long span continuous steel beam bridge,with low damping ratio and flexible structure is apt to produce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Based on the Chongqi long span continuous beam bridge,a large scale aeroelastic model of the completed bridge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By the wind tunnel test,the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of the model,under uniform flow,was observed.Besides,the mechanism that leads to two main vortex vibration zones of the separate twin box girder was analyzed.The additional damping was implemented to reduce the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Th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wind-resistant design of large span continuous beam bridge.【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5页(P206-210)【关键词】大跨度;气弹模型;涡激振动;风洞试验;阻尼比【作者】秦浩;廖海黎;李明水【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试验中心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试验中心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试验中心成都 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1.3大跨度钢箱梁连续梁桥由于阻尼小,在常遇风速下存在发生涡激振动可能。

桥梁风致振动综述

桥梁风致振动综述

桥梁风致振动综述摘要:桥梁,作为一种连接构造物,从古至今扮演着跨越天堑、连接通达的重要角色。

从最开始的天然桥梁,到慢慢出现的石拱桥,到梁桥板桥,再到现代桥梁结构,桥梁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成果斐然。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被攻克解决了,还有一些仍未能被人类精确地理解和研究,仍在威胁着桥梁的安全。

本文主要讨论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振动问题与抗风设计方法。

关键词:桥梁风致振动,大跨度桥梁,桥梁抗风设计一、大跨径桥梁的轻柔化在了解风致振动、风工程之前,我们先要了解,风究竟是什么呢?风是大气边界层内空气流动现象, 并且其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具有随时间和空间随机变化的特征。

在研究风对桥梁的作用时, 通常把风处理为在一定时距内不随时间变化的平均风和随时间随机变化的脉动风速两部分。

风作用于桥梁结构时, 由风的压力作用形成对结构的风荷载, 同时, 风还会引起桥梁的颤振、驰振、抖振和涡激振动等各种形式的振动。

20世纪,大跨径桥梁得到了发展,然而在这些发展初期,风致振动稳定并没有成为大跨径桥梁的重要控制因素。

直到1940年11月,位于美国华盛顿州、仅建城4个月的塔科马(Tacoma)大桥,在风速甚至不足20m/s的风下,发生了破坏。

这场破坏举世震惊,也第一次让工程师们认识到风对于大跨径桥梁的重要作用。

那么为什么,大跨径桥梁对风的敏感性这么高呢?这里我们要从大跨径桥梁的轻柔化说起。

为了减轻自重,增强跨越能力,比起传统混凝土桥梁,大跨径桥梁通常采用钢结构、钢混组合、结合结构等。

我们知道,钢材料的阻尼(damper)要小于混凝土,那么大跨径桥梁材料的基频也较小,通常为0.08Hz左右,而风的卓越频率在0.1Hz左右,二者比较相近,易产生共振;而相应的,地震卓越频率在1Hz左右,不易于大跨径桥梁产生共振。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跨径桥梁对风作用敏感、对地震作用较不敏感,而小跨境桥梁恰恰与之相反。

二、风工程风工程(wind engineering)是指与自然风有关的生活或工业应用设施等主要涉及自然风的流体力学特性和设施的结构力学特性。

浅谈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

浅谈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

浅谈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我国交通工程建设迎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其中桥梁工程作为我国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已然使中国桥梁技术成为令全世界同行瞩目的中心。

该文对大跨度桥梁为何要进行抗风设计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介绍风致振动的类型,并就目前大跨度桥梁如何提高其抗风性能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还简介了目前部分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三大类桥型所采用的抗风设计方法。

标签:大跨度;桥梁;抗风;风致振动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对我国交通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要在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

纵观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这几十年,桥梁工程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迅猛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从1991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主跨达423m的现代化桥梁——上海南浦大桥;2008年正式建成通车的主跨1088m的世界第二大跨径的斜拉桥——苏通大桥;2009年建成通车的采用分体式钢箱梁主跨1650m目前位居世界悬索桥第二的西堠门大桥;2014年正式开工,建成后其悬索桥跨度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跨度长达1700m的杨泗港长江大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设计也加入了新的科学理论、正在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开发创新新的高性能材料、施工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在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推动下,全世界必将有更多大跨度的桥梁在今后涌现。

1、抗风设计的必要性现代桥梁的跨径随着时代发展需要正在逐步增大,其整体结构也趋向于质轻柔和,这使得桥梁对风荷载的作用就变得更加敏感。

桥梁在设计风速下的抗风稳定性已经成为控制桥梁结构设计和现场施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1818年至今,全球有记录的因风致振动被强风摧毁的大跨度桥梁就有近20座。

这其中就包括1940年主跨853m风振致毁的美国塔科马大桥,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桥梁设计者们才真正重视对大跨度桥梁进行抗风设计的研究。

大挠度空间梁的静、动力学建模、分析与计算

大挠度空间梁的静、动力学建模、分析与计算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空间大挠度梁结构,其非线性程度取决于其发生的非线性 位移的大小。很难具体的将其划分为强非线性系统或是弱非线性系统。而且由于梁 结构的连续性,其实际系统的惯性、弹性和阻尼等都是连续分布的,因此属于连续 系统或分布参数系统。要确定连续系统中无数个质点的运动形态需要无限多个广义 坐标,显然是不能将其作为简单的低维系统来处理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梁的 动、静力学行为特性是很困难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有关文献求解几何非线性 梁结构的精确理论解的方法。
综合以上文献的研究埘以看出,建模是基于Hamilton原理或者牛顿第二运动定 律,在考虑到电子大变形掰雩{超稿位移一应变韵鞯线镶菸盛保留撵瞧粱在弯曲变形 黠熬夸熬辫率瓣嚣绞篷磺翡肇疆上接导爨寒豹粱懿丈挠度运动凌力学徽分方程。~ 系列实验和实践表明,保留到二阶或者量阶非线性项的影响所建立的梁的大挠度送 嬲微分方程是瀵怒工程或麓装求豹。
1.2.1静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概述
对于大挠度梁结构来说,位移和应变之间的已经不再表示为线性关系。而且由 于梁结构的大挠度变形,位移和应变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刚度矩阵也不再是常数矩 阵,而是单元位移的矩阵函数。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
大挠度空间梁的静、动力学建模、分析与计算
应变与位移之间的几何非线性关系,然后再将系统动力学方程中的非线性项作’近 似变换,非线性项就可以表示为与节点位移有关的几何刚度矩阵㈣㈣,即
influence of the nonlinearity is obvious,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e present method is
same the
to the conclusion ofthe other correlative literatures。

桥梁风工程研究综述

桥梁风工程研究综述

桥梁风工程研究综述公路桥梁建设己进入了大跨度时代,斜拉桥的主跨已达1088m(苏通长江大桥),悬索桥的主跨己接近2000m的跨度(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

大跨度桥梁有“塔高、跨大、索长、质轻、结构柔、阻尼弱”的特点,因而,风荷载往往是大跨度桥梁设计的控制因素。

桥梁受到风的作用,历史上发生过10多起没有恰当考虑风的作用而“风至桥塌”的事故。

在这些事故中,美国塔科马桥(Tacoma)的垮塌震惊了世界桥梁界,使人们认识到大跨度桥梁设计只考虑静态风荷载还远远不够,一定还存在风致振动机理威胁着桥梁的安全,并由此促成了风工程这一边缘学科的兴起和发展。

1.桥梁结构风振振害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大时,结构保持静止不动,这种空气力作用只相当于静力作用;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小时,结构振动得到激发,这时空气力不仅具有静力作用,而且具有动力作用。

风的动力作用激发了桥梁风致振动,而振动起来的桥梁又可能反过来改变流场和空气力,形成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在桥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桥的静风荷载,同时也要考虑风对桥的振动作用。

桥梁结构风致振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散性振动,包括经典藕合颤振、分离扭转振动和驰振;另一类为限幅振动,包括涡激振和抖振两种。

发散性振动有造成桥梁空气动力失稳而风毁的危险(上述的塔科马桥即为一例),因而必须避免。

风振的主要振害有:抖振和涡激振是一种频度大、在低风速下发生的有限振动,往往会造成桥梁构件的疲劳损伤或局部破坏;也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或造成司乘人员的不适。

此外,施工阶段过大的振动会造成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或停工;驰振是一种发生在单自由度弯曲振动体系横风向的发散振动,主要表现在索结构桥梁的索塔、斜拉索中。

对于索塔,由于其高度大、施工工况多,其动力特性又在不断地变化,驰振抑制主要在施工阶段,对于拉索,驰振形式有二,其一为雨振,即拉索在雨天会发生比晴天更大的风致振动,其二为尾流驰振,即背风拉索会比迎风拉索发生更大的振动。

这两种拉索驰振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拉索参数振动,即在风速不高的情况下拉索横向局部振动,许多大跨度斜拉桥曾发生过这种振动,如伯劳东纳斜拉桥曾发生拉索相碰事故,由于拉索是斜拉桥的生命线,故拉索参数振动已引起了桥梁界的广泛关注。

浅谈涡激共振及控制

浅谈涡激共振及控制

浅谈涡激共振及控制作者:蔡素梅孙小惠来源:《卷宗》2016年第04期摘要:当漩涡脱落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接近时会发生结构涡激共振,这是结构风致振动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高宽比很大的超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结构都有可能发生整体结构的涡振,也普遍发生于长细比大的构件如拉索、吊杆、拱桥立柱、格构式结构中。

当涡激振动的振幅超过规定限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涡激共振现象的主要研究手段是弹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实验,而且模型比例应该尽可能大,这是因为涡激振动对结构外形极为敏感,且可能存在显著的雷诺数效应。

但是对涡振的研究仍然属于灰色系统。

在实际工程中,控制结构涡激共振的措施主要有结构措施、气动措施及机械措施等。

关键词:涡激振动;控制措施1 引言1940年美国中跨为853米Tacoma吊桥在八级大风中发生大幅扭转振动,70分钟后中跨加劲梁全部落入海中,这一事故给桥梁工程界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桥梁风工程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桥梁对风反应虽尚有不明之处,但已基本明确如下若结构非完全刚性,或具有弹性支撑,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它将会产生振动。

但只要振动位移响应充分小,它就不会影响结构的漩涡脱落。

随风速的增加,结构漩涡脱落频率线性增加。

当结构的漩涡脱落频率与结构的某阶自振频率接近时,结构会发生明显的涡激共振现象。

结构涡激共振现象具有明显的气动弹性效应。

由于涡激共振是在低风速时发生,不可能将发振风速提高到设计风速之上,只能采取措施不使其发生或将其振幅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在桥梁工程中,涡激振动虽不会直接带来桥梁的毁坏,但会带来桥梁功能障碍,人的不适感,构件的疲劳损伤,甚至可能诱发其他类型致命的动态不稳定现象。

所以,必须重视涡激共振的控制。

丹麦Great Belt East悬索桥和巴西Rio-Niteroi大桥等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都发生了振幅较大的竖弯涡振。

拱肋的小幅涡振有时会激发吊杆的大幅振动,其振幅可达1m以上,这对桥梁的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风荷载与结构的风致响应及解决方法

风荷载与结构的风致响应及解决方法

风荷载与结构的风致响应及解决方法摘要:风是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现象,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也已越来越被重视。

但是,对于结构而言,风对结构的影响可以说都是不利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质量轻、柔度大、阻尼小、自振频率低的结构,如: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悬挑屋盖等,风往往是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根据风压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其被分解为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两个分量。

不同的风压分量往往会引起结构的不同类型的破坏。

本文将结合若干工程实例,浅谈其破坏类型,并总结相关设计方法。

关键字:风荷载;风敏感结构;风致响应;抗风设计1.自然风1.1. 风的成因空气是由各种气体分子等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流体。

其运动方向是气压的正梯度方向。

只有存在气压差时,才会形成风。

在自然条件下,气压差往往是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地球上水陆分布的不均匀使空气产生不均匀的升温而造成的。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图1-1 全球大气循环1.2. 风的类型根据风的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的风。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对土木工程影响较大的风气候。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在全球范围由太阳辐射和地球自传作用形成的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它决定了各地区天气的行程与变化。

其中季风就是由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大陆地形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以年为周期的一种区域性的大气运动。

这种类型的风作用区域最大、破坏性小,是平时最为常见的一类风。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产生的强烈空气漩涡。

其直径通常为几百千米,厚度为几十千米。

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造成严重的灾害。

这种类型的风作用区域较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措施研究

道路桥梁建 筑 技 术 开 发·127·Roads and Bridges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第47卷第7期2020年4月近几年来,我国已成为大跨度桥梁最多的国家之一。

大跨度桥梁由于其跨度大、重量轻等特点,使结构刚度减小,对风更加敏感。

对于大跨度桥梁而言,强烈的风致振动是失效破坏的主要形式。

如1940年美国的塔科马大桥风毁事故,其原因是在18 m/s 左右的风与结构的耦合作用;我国上海杨浦斜拉桥索套损坏,其原因是缆索的涡振耦合作用。

这些大跨度桥梁的风毁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桥梁抗风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尤其是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抗风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桥梁跨度进一步增大的关键问题。

因此,风致振动成因和抗风措施的研究对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风毁事故是自然界中发生最频繁的一种事故。

桥梁与风的互相影响错综复杂,其作用机理受自然环境、自然地形、自然地貌影响,同时与风和结构体系的耦合作用和桥梁的动力特性有关。

为此人们对风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观测总结把风分解为周期长达十几min 的平均风和周期只有几s 的脉动风。

1.1 风的静力作用风的静力作用是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

平均风的风速在一定时间长度内不随时间变化,而且其周期远大于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

1.2 风的动力作用对于大跨度桥梁而言,结构的柔性增大,刚度减小,风对大跨度桥梁的作用机理更加复杂。

风对结构的动力效应(主要为脉动风影响),即桥梁结构的风致振动是一种复杂的流固耦合现象。

该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4种形式:涡振、颤振、抖振和驰振。

桥梁结构的风致振动归纳如图1所示。

桥梁结构风效应平均风(低频部分)脉动风(高频部分)自激振动强迫振动颤振(flutter)发散振动限幅振动驰振(galloping)抖振(buffeting)涡振(vortex shedding)静力作用刚度较大动力作用刚度较小图1 桥梁结构风效应[摘 要]目前,抗风问题已经成为决定大跨度桥梁结构安全性的控制因素。

风对桥梁结构产生影响的研究与思考

风对桥梁结构产生影响的研究与思考

风对桥梁结构产生影响的研究与思考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跨度桥梁(斜拉桥和悬索桥)已成为当今桥梁建设中的主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跨度桥梁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风对桥梁的作用尤其时风对大跨度桥梁的动力作用是桥梁中不容轻视的重要问题。

风对桥梁的受力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受到风的特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的制约。

本文主要讲述了风对桥梁的静力作用及动力作用,其中详细分析了风对桥梁的动力作用。

同时,对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效应估算与评价以及制振对策进行了探讨。

最后给出了风对桥梁作用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风工程;桥梁;影响一、风静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当结构刚度较大因而几乎不振动,或结构虽有轻微振动但不显著影响气流经过桥梁的绕流形态,因而不影响气流对桥梁的作用力,此时风对桥梁的作用可以近似看作为一种静力荷载。

桥梁载静力荷载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如现行桥梁规程中所规定的那样,主要考虑桥梁在侧向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另外对于升力较大的情况,也需要考虑竖向升力对结构的作用。

对于柔性较大的特大跨度桥梁,则还需要考虑侧向风荷载作用下主梁整体的横向屈曲,其发生机制类似于桥梁的侧向整体失稳问题以及在静力扭转力矩作用下主梁扭转引起的附加转角所产生的气动力矩增量超过结构抗力矩时出现的扭转失稳现象。

在考虑风对桥梁的静稳定性影响时,扭转发散是桥梁静稳定问题中最典型的一种。

用线性理论方法研究桥梁的扭转发散时,认为桥梁扭转发散临界风速远高于桥梁颤振临界风速;但是随着桥梁跨度超出1000m以后,非线性效应逐渐增大,日本东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在全桥模型风洞试验中都在颤振发生前观察到扭转发散现象,这也是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二、风动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大跨度桥梁,尤其是对风较为敏感的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除需要考虑静风荷载的作用之外,更主要考虑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

大跨公路桥梁涡激共振防控关键技术及装备

大跨公路桥梁涡激共振防控关键技术及装备

大跨公路桥梁涡激共振防控关键技术及装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跨公路桥梁涡激共振防控关键技术及装备随着我国大跨公路桥梁建设的不断推进,涡激共振问题成为了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一大挑战。

大跨度桥梁涡激振动研究进展与展望

大跨度桥梁涡激振动研究进展与展望
幅明显 的涡激 共振 , 交 变 往 复 的 涡激 力 可 能 会 造成 但
结构风 荷载及 其响应 。理 论分 析 方法 作 为一 种研 究手 段, 必须 以现场 实测或 风洞 试 验结 果 为基 础 , 校验 其准
确 性 。 由于涡振 的复 杂性 , 导致 N ve t e 方程 极 ai —So s k 难求 解 。 目前工 程上大 都 利用 半 经验 数学 模 型来 简化
定结 构为 刚性 , 即不 考 虑 结 构 与 空气 的相 互 作 用 。显 然 当结构振 动时 , 该模 型是 不合 理 的 。另 外 , 升力 系 数 C 本质 上 由于 特征 紊 流 的影 响 也 并非 稳 定值 , , 只是 在 处理 上将其 视 为定 常量 而 取 其平 均 值 , 该模 型 只 能 计
于大跨 度斜拉 桥和悬 索桥 , 梁 、 塔 和缆 索都 可 能发 主 桥 生大 幅涡振 ; 于大 跨 度 拱 桥 , 肋 、 梁 以 及 吊杆 在 对 拱 主 较低 的风 速 下 也 容 易发 生 涡 振 。 已建 成 的 大 跨 度 桥 梁, 如我 国 的西堠 门大 桥 、 丹麦 的 G et e 桥 东 引桥 、 r l aB t 英 国的 Sc n een桥 、 eo dSvr 巴西 的 RoNtr 桥 、 i i o — ei 日本东 京湾桥 、 加拿 大 Lo a inG t e桥等都 出现过 大幅涡振 , 因此
对今 后 的研 究 重 点 和 发 展方 向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 涡激振动 ; 风洞试 验 ; 数值风洞 ; 现场实测 ; 抑振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U 4 . 4 13 文 献标 识 码 :A
现代桥 梁 结构 越 来 越 往 长 、 、 、 与 低 阻 尼 方 细 轻 柔

桥梁抗风的原理及方法论文

桥梁抗风的原理及方法论文

桥梁抗风的原理及方法论文【摘要】桥梁截面模型的有限性问题;有效主梁界面的抗风问题;钢梁桥的涡振问题;山区桥梁的抗风问题;细长杆件的抗风问题;施工阶段桥梁的斗振问题;大跨度桥梁的抗风理论;阻尼比的确定等等问题都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难题,未来的道路里会有很多的坎坷,很多的困难。

一、桥梁抗风研究的意义、方法和问题1.1、意义1.1.1、抗灾害回顾1940年以来世界上主要的桥梁风害的情况,其中典型的桥梁(Tacoma桥)被风摧毁的事故,引起了世界桥梁工程师的注意,指出风对桥梁破坏的严重程度。

对于桥梁风害的情况,回顾桥梁的被风摧毁事故,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1818年,苏格兰的一座桥,首先因为风的作用而遭到毁坏。

之后,到1940年,相继有11座桥因风的作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

其中英国的苏格兰的Tay桥的倒塌造成了75个人死亡的惨剧。

此外,还有一些桥梁因风的作用而产生明显的振动。

其中,美国的金门大桥于1951年对其进行实测时,发现该桥在8~9级风力的作用下,主梁四分之一跨径处的最大的竖向位移值达到了17m。

如此强烈的振动,给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和行车安全等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1962年到1983年间,日本的一座简易的人行吊桥和一座正在架设中的桁架桥相继遭到风毁。

斜拉桥和悬索桥方面,日本的石狩河口桥和加拿大的Hawkshaw(LongsCreek)桥等相继因风振导致了桥梁的加固。

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的明港西桥港上发现风雨激振的现象,以及在我国的西堠门大桥一直存在的涡振的问题,对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寿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1.1.2、大桥的抗风风对大跨桥梁的作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作用,它受到风的自然特性、结构的动力特性还有风和结构的相互作用等三方面的约束。

大跨度的风致振动包括颤振、驰振、涡振、抖振这四种类型,其中颤振是最危险的一种振动的形式,一旦发生将使整座桥梁发生坍塌破坏,因此,研究大跨桥梁抗风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研究大跨桥梁的颤振稳定性。

特殊地区大跨径桥梁风致振动控制新方法、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特殊地区大跨径桥梁风致振动控制新方法、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特殊地区大跨径桥梁风致振动控制新方法、新技术及工程应用一、概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跨径桥梁在山区、峡谷等特殊地区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加。

这些地区复杂的风环境对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大跨径桥梁的风致振动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风致振动控制方法、技术及其在特殊地区大跨径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二、风致振动控制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策略的风致振动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桥梁上安装传感器和作动器,实时监测桥梁的振动状态,并通过智能算法快速调整作动器的输出,以抑制桥梁的振动。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风对桥梁的影响,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风场模拟与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所提出的风致振动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进行了风场模拟和模型验证。

通过建立风场模型,模拟不同风速、风向和湍流度下的风环境,并对模型进行测试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风致振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桥梁的振动幅度,提高其稳定性。

四、主动控制策略研究为了实现高效的振动控制,我们研究了主动控制策略。

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实现了对作动器的快速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多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五、新型减振装置设计与应用为了实现大跨径桥梁的风致振动控制,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减振装置。

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振性能优良等特点。

通过在桥梁上安装这种减振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小风对桥梁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特殊地区的大跨径桥梁工程中,该减振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为了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风致振动控制方法、技术和新型减振装置的实际效果,我们选取了某特殊地区的一座大跨径桥梁作为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实践。

通过对该桥梁进行实地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减小风致振动,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该工程案例的成功实践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大桥涡振现象工作原理

大桥涡振现象工作原理

大桥涡振现象工作原理
大桥涡振现象是指在风吹过桥梁时,由于空气流动的特性,桥梁产生周期性的涡动现象。

涡振现象可能导致桥梁受到振动的影响,甚至引发桥梁的破坏。

这种现象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两个因素:风的作用和桥体结构的特性。

当风吹过桥梁时,会产生空气流动。

这种风流动会在桥梁周围形成涡流,即环绕在桥梁附近的气流会形成旋涡状。

这些旋涡会产生一个周期性的压力变化,这个变化的频率与旋涡的频率一致。

桥体结构的特性也会对涡振现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桥梁的结构会对风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阻力或干扰,使风成为周期性的涡流。

当桥梁与风速的频率相近时,涡流的能量转移到桥梁结构上,使桥梁发生共振。

共振是指桥梁自身的固有频率与风流动频率接近,从而增加了桥梁的振幅。

由于共振的作用,桥梁受到过大的振幅时,可能无法承受振动的力量,导致桥梁产生破坏或倒塌的风险。

为了避免大桥涡振现象带来的风险,工程师会对桥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和改造。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桥梁的气动特性,减小风对桥梁的作用力。

这可以通过在桥梁表面增加流线型的构造,减小风的阻力和干扰。

另外,工程师也可以通过增加桥梁的自然频率,使其与风流动
频率不相近,从而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桥涡振现象的工作原理是风的流动会在桥梁附近形成涡流,导致桥梁发生周期性的振动。

桥梁结构的特性和风的频率接近时会发生共振,增加了桥梁受风振动的风险。

为减少涡振带来的风险,工程师会采取相应的设计和改造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大跨桥梁风效应的涡动力学机理与控制
推荐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项目简介:
我国大跨桥梁数量世界第一,缆索承重桥梁是大跨度桥梁最主要的桥型。

缆索承重大跨度桥梁柔性大、阻尼小,是风敏感结构,易产生多类复杂风效应,甚至导致桥梁破坏倒塌,严重威胁桥梁安全与服役状态。

桥梁结构风效应本质上是由钝体绕流,并由此产生的流动分离和旋涡运动诱发的。

旋涡是流体运动的肌腱,对桥梁结构风效应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大跨度桥梁因气动外形复杂、风场不均匀和三维流固耦合效应,桥梁结构涡动力行为及其机理是桥梁风工程领域长期面临的难题。

本项目针对缆索承重大跨度桥梁主梁和拉索两类生命线构件风效应,在国内外率先发现了其旋涡时空分布等涡动力学行为和旋涡与结构振动耦合作用机理,提出了基于涡动力学的桥梁结构风效应控制原理和方法,形成了桥梁结构涡动力学及其控制理论。

重要科学发现如下:
1.大跨度桥梁分离式主梁风效应涡动力学行为与机理。

发现了分离式双箱梁绕流场空隙旋涡、多旋涡共存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隙流动模态突变等独特的涡动力行为,得到了箱梁间流态突变的临界空隙比,揭示了分离式箱梁独特涡动力行为形成机理;发现了分离式双箱梁涡激振动全过程涡动力行为(旋涡形成、分布、相互作用、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旋涡空间分布与结构振动的能量传输关系,发现运动致空隙旋涡是分离式双箱梁大幅涡激振动的控制因素,揭示了分离式双箱梁涡激振动流固耦合作用机理。

2.大跨度桥梁斜拉索风效应涡动力学行为与机理。

针对斜拉索风雨振,发明了斜拉索水线超声检测技术,揭示了水线几何特征和运动规律,发现了风雨激振水线运动与拉索振动低频同频锁定机理;监测了超长斜
拉索高阶多模态涡激振动,发现了剪切流场诱发斜拉索尾流旋涡脱落频率轴向非一致性、行波效应与梯阶锁定特征,提出了斜拉索多模态涡激振动参与模态预测方法;揭示了长期服役下斜拉索腐蚀和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建立了单丝强度概率分布与斜拉索承载力之间关系模型,提出斜拉索全寿命承载力评价方法。

3.基于涡动力学的桥梁风效应流动控制原理和方法。

提出了分离式双箱梁涡激振动间隙扰动方法,揭示了其空隙旋涡扰动的控制原理;提出了斜拉索尾流旋涡主/被动吸吹气控制方法,揭示了其抑制斜拉索尾流旋涡交替脱落的非对称模式、降低斜拉索平均阻力和脉动升力、进而减小斜拉索风效应的原理。

上述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 17篇,获国家专利4项。

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教授、国际桥协主席葛耀君教授、国际风工程学会Davenport奖和ASCE Scanlan 奖获得者徐幼麟教授、ASCE和IABSE会士Hernandez教授、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长Ubertini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引用和高度评价。

以聂建国院士为评价委员会主任的中国公路学会评价斜拉索风雨振水线与旋涡脱落的耦合作用机理、分离式双箱梁涡激振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员担任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和理事。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