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技术状况检查表
铲车(装载机)使用与维护安全管理规定(含检查表)

铲车(装载机)使用与维护安全管理规定一、目的1、不断改善和提高装载机的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技能素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
2、实施综合管理,充分发挥装载机的效能,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
二、适用范围公司管理范围内所有装载机。
三、人员要求1、操作人员应为男性,身体健康,年龄不得超过45岁。
2、要经过专门的装载机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
3、两年以上驾驶工作经验。
4、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相应保险。
四、设备要求1、装载机要达到八成新,车况良好。
2、照明灯、转向灯等附件齐全、有效。
3、必须配备倒车影像、高强度倒车灯、警示闪光灯、多方位倒车镜、安全带、倒车报警器等安全附件。
倒车影像高强度倒车灯警示闪光灯多方位倒车镜安全带倒车报警器4、装载机投入运行的基本条件4.1设备外貌整洁,装备(包括安全装置)齐全,技术、安全性能良好。
4.2发动机运转良好,无敲击异响,无过热现象,燃润料消耗正常,机油压力符合规定,无漏油、漏水、漏气和漏电现象。
4.3电动机(发电机)运转正常,温度不超过规定,电气设备元件、仪器仪表、控制器、限位开关、安全防护装置配备齐全,工作灵敏可靠,线路和各部绝缘符合规定,符合防雨防潮要求。
4.4操纵机构灵活,自由转动量不超过使用极限,制动机构性能良好,工作可靠,制动性能符合规定。
4.5传动机构工作良好,动作平稳,无咬死或异响,无过热现象,紧固件无松动现象。
4.6液压系统工作良好,安全阀灵敏可靠,压力符合规定,接头无漏油。
4.7结构件无严重变形、裂缝、开焊和锈蚀。
4.8钢丝绳、滑轮、轴承、轮胎、轮箍、输送带等运行部件,安装连接可靠,不跑偏,磨损不越限。
4.9各润滑点润滑良好,无失保现象。
4.10消防器材配备齐全、有效。
五、管理要求1、各使用单位要配置专门的装载机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
没有维修人员的要与专业定点维修单位签订装载机维修合同。
2、装载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装载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公司产品技术能力检查表

○每个人都应明白的事第1次评价第2次评价
□1.明白主力商品技术上的特征
□2.熟读主力商品的使用讲明书
□3.具备主力商品在技术开展过程中的全然知识
□4.了解主力商品的竞争对手在技术上的差异
□5.具备公司综合技术能力的全然知识
○关于新产品应有的知识
□1.明白新产品在技术上的先进点
□3.阅读公司技术范围专业书籍
□4.体贴业界整体的技术开发动向
□5.体贴先端技术
□5.明白公司商品的宣传重点,并考虑到它的效果
○对技术开发觉场的体贴
□1.积极从事与技术开发承办者的交流
□2.技术上不明之处,会赶忙询咨询技术关系人
□3.经常出席产品的技术讲明会
□4.巡视制造现场,听取制造过程简报
□5.关于技术开发,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技术开发的体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体贴公司技术范围的报章消息
□2.阅读公司技术范围专业杂志
□2.明白新产品的技术效劳重点
□3.体贴使用者对新产品在技术上的评价
□4.体贴业界对新产品在技术上的评价
□5.迅速地学会新产品的操作
○与使用者在接触上应明白的事
□1.向使用公司商品的人听取个人直截了当的感想
□2.明白使用者对公司商品的技术的评价
□3.强烈体贴公司商品的效劳手册
□4.以使用者的立场使用公司的商品
技术管理检查表

25 合并附加解释,对可能疏忽的细节要特别说明,提出工 ※ 艺标准、质量标准和克服通病的措施。技术交底应填写
3
5
作业指导书 及技术交底
清楚,要绘制简图并标注各部尺寸,内容应符合《技术 交底书》要求。技术交底需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对复
15
核无误的交底,复核人需签字确认,严禁代签。
26 ※
技术交底应做好书面交底资料、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 、会议纪要等。所有工序实施前,应当进行书面技术交 底,未进行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3
施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前需召开研讨会。施工组织设
17
计研讨会由项目经理主持,专项施工方案研讨会由项目 总工主持,行政领导、各职能部门和主要施工班组负责
2
人参加。
4
施工组织设 计、专项施
18
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设计、方案的变更进行动态调整, 并重新审核、审批。
1
20
工方案管理
对于修改完善后的施组、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经理或项
按照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界定“特殊过程”、“关键工序
24 ”;针对工程的“特殊过程”、难点、重点等应编制作 ※ 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内容应全面(人员、设备、工
3
艺),清晰明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交底前应熟悉设计图纸、有关的规范规程及技术安
全标准等,不得将设计文件、标准图不加标注、审核、
分解而简单地复印下发。应对原图和资料分解,重新组
0.5
减计算表》。
根据项目技术特点,梳理选择先进高效、有针对性的工
53 艺工法进行动态培训、应用,执行不打折扣,操作不出
0.5
偏差。建立适合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工艺工法目录。
10
内业资料管 理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技术检查表

目录动力设备及低压配电系统3.1柴油发电机技术检查表23。
2空气压缩机及附属设备技术检查表43。
3低压配电系统技术检查表5土方及筑路机械4。
2推土机技术检查表84。
3履带式单斗液压挖掘机技术检查表104。
4光轮压路机技术检查表124。
5轮胎驱动振动压路机技术检查表144。
6轮胎压路机技术检查表164。
7平地机技术检查表174.8轮胎式装载机技术检查表194。
9稳定土拌和机技术检查表214.10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技术检查表23 4。
1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检查表25桩土机械5。
2履带式打桩机(三支点式)技术检查表28 5.3步履式打桩机架技术检查表305.4静力压桩机技术检查表325.5转盘钻孔机技术检查表345.6螺旋钻孔机技术检查表355.7筒式柴油打桩锤技术检查表365.8振动桩锤技术检查表38起重机械与垂直运输机械6.2履带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396。
3轮胎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436.4汽车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476.5塔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516。
6施工升降机技术检查表566.7电动卷扬机技术检查表596。
8桅杆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616。
9物料提升机技术检查表646。
10桥(门)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686。
11高处作业吊篮技术检查表726。
12附着整体提升脚手架检查表74混凝土机械7。
2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检查表777.3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检查表797.4混凝土喷射机组技术检查表807.5混凝土输送泵(拖泵、车载泵)技术检查表81 7。
6混凝土输送泵(汽车泵)技术检查表837。
7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技术检查表84焊接机械8。
2交流电焊机技术检查表858。
3直流电焊机技术检查表868。
4钢筋点焊机技术检查表878。
5钢筋对焊机技术检查表888。
6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机技术检查表898。
7埋弧焊机技术检查表908。
8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技术检查表918。
9气焊(割)设备技术检查表91钢筋加工机械9。
2钢筋调直机检查表929.3钢筋切断机技术检查表939。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检查表

实体、资料检查
3
情况 分),是否进行了标识,标识是否规范准确 (2 分)
(15 在用检测设备是否合格有效,是否按管理类别进行周期检定/
17
实体、资料检查
3
分) 校准,抽查有效合格证件和合格标识 (3 分)
是否出现不合格检测设备使用情况,对不合格设备检测的数据
18
评价和处置是否合规,检查《不合格检测设备数据评价及处置
机械
操作人员是否填写机械设备运行记录(2 分)交接班记录(2 运行记录、交接班
9 设备
4
分)和日常保养记录(2 分)
记录、日保记录
使用
是否经常性组织对施工机械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8 分),每 巡回检查记录、整
10 过 程
8
月覆盖的检查记录缺 1 台扣 1 分
改记录
( 51
抽查各类施工机械的技术状况,发现一处问题扣 1 分,一处安
过程控制是否按方案执行。
查各专项方案的交底记录,着重检查被交底的作业人员(司机、安装
工、电工等)的真实性,以及每次加节及扶墙过程是否均实施了安全
公司(项目经理部)起重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台帐
设备 设备 设备 使用地(工 使用 设备出 设备安 备案资 检验有 设备实体
序号
备注
编号 名称 型号 程名称) 单位 租单位 拆单位 料情况 效期 技术状况
备,填写要求齐全、完整,对于进出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要及时填写,
台账须为动态性的。
检查《起重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台账》,台账须填报齐全、完整;
凡是已经安装的起重机械,均要求登记在台账上,并在 30 天内取得 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书和使用登记证书,在此期间内可填写正在办理 定期检验和使用登记手续。
技术状态管理检查表

技术状态审核
16、
是否编制技术状态审核计划,采用何种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试验、鉴定/定型等)进行技术状态审核。
查相关文件和记录。
17、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应对每个技术状态项目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审核遗留的工作是否完成。
查会议记录、技术状态纪实记录等。
18、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应对每个技术状态项目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审核遗留的工作是否完成。
6、
技术状态文件保持。是否控制并保持所有现行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的原件
查相关文件。
7、
技术状态文件控制。按GJB9001B-2009中4.2.3进行控制。
按GJB9001B-2009中4.2.3进行检查。
8、
特性标识。是否划定特性类别并作特性标识;是否编制关键工序目录并作相应标识。
查相关文件。
9、
规定接口要求。合同中规定必须控制的接口要求是否纳入功能技术状态文件或分配技术状态文件。是否确保所设计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并确保它们与技术状态文件中规定的相应接口要求之间的兼容性。
查相关文件和记录。
12、
让步。让步办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地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重复出现。
查相关文件和记录。
四、
技术状态纪实
13、
记录。技术状态状况记录是否准确、及时,并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通常记录内容应包括: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及其相应的零组件号、文件号、序列号、版本、标题、日期、发放状态和实施状态等。
技术状态管理检查单
序号
检查内容及要求
检查方法
一、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检查表及理解要点

18、
查会议记录、技术状态纪实记录等。
第3页共3页
4、
产品基线建立。在工程研制阶段,产品技术状态 文件中产品基线的内容应与研制合同中的技术要 求协调一致。 技术状态标识号。是否指定用于标识每个技术状 态项目、技术状态文件、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 以及偏离许可与让步的标识号并进行编码。是否 对器材、毛坯、零件、组合件直至最终装备作相 应的标识,以确保产品标识的可追溯性。 技术状态文件保持。是否控制并保持所有现行已 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的原件 技术状态文件控制。按GJB9001B-2009中4.2.3进 行控制。 特性标识。是否划定特性类别并作特性标识;是 否编制关键工序目录并作相应标识。
三、 10、
11、
12、
四、 13、
应记录技术状态标识和技术状态控制过程中的有关 事项和数据。是科技资料和档案管理的一部分。
14、
承制方向订购方、相关承制方和分承制方发送的有 关报告。
15、 五、 16、
技术状态管理检查表及理解要点
序号 17、 检查内容及要求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应对每个技术状态项目进行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审核遗留的工作是否完成。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应对每个技术状态项目进行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审核遗留的工作是否完成。 检查方法 查会议记录、技术状态纪实记录等。 理解要点 应在设计定型(鉴定)前根据拟正式提交设计定型 (鉴定)的样机的试验情况进行。 应在完成功能技术状态审核之后,或与功能技术状 态同时,根据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首批(个)生 产件的试验与检验情况进行。审核完成后,最终建 立产品基线。
二、 2、
3、
技术状态标识 功能基线建立。在论证阶段,是否编制功能技术 状态文件,功能基线的内容应与《研制总要求》 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 分配基线建立。在方案阶段,是否编制分配技术 状态文件,分配基线的内容应与《研制任务书》 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
机械安全检查表

国家标准
5.11
30
磨床的磨具应配有防护罩,且防护罩与磨具之间的间隙宽度应≤5mm。
机床安全 固定式磨床(GB/T 40330-2021 )
国家标准
5.13.2.1,附录A A.3.1.3 A.3.1.7
31
铸造机械
铸造机械的冷却系统应保证冷却液不滴流到浇注槽或其他盛有金属溶液的容器中和金属型腔内。
桁架式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GB/T 37415-2019 )
国家标准
6.4.11
国家标准
6.4
17
机床、机器人一般要求
机床、护栏、手持工具器械等可接触的外露部分不应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锐边、尖角和开口。
金属切削机床 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2004 )
国家标准
5.2.2.1
18
锯床
在锯床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锯削刀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应有坚固的结构,以挡住断裂飞溅的锯削刀具和锯屑。
25
磨削机械的砂轮主轴应有旋转方向的标志。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GB 4674-2009 )
国家标准
3.6
26
平面磨床工作台的两端或四周应设防护挡板,以防被磨工件飞出。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GB 4674-2009 )
国家标准
3.8
27
严禁使用有裂纹或其他损伤的砂轮。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GB 4674-2009 )
2、为防止使用同侧手和肘造成弃用:(如右图A4-图A6)
a)操纵器件之间至少相隔550mm-600 mm(内缘距离);
b)在两个操纵器件之间设置一块或多块护板或设置一个拾高区域,使得同侧的肘部和指尖不能同时触及两个操纵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 设02
设备编号
设备型号
设备名称
检查时间
检查人
检查部位
内容
检查质量
金
属
结
构
1、检查各结构件,疲劳损伤及焊缝情况;
2、检查各结构件是否变形,弯曲;
3、紧固件是否完好;
4、各结构件是否有锈蚀,油漆起壳现象。
制动
系统
1、各制动调整是否合理,达到技术要求;
2、各制动器,离合器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3、各滑轮是否活络,有无损伤;
4、各钢丝绳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备注
动力系统
输出功率是否达到技术要求。
传动
系统
1、各传动件有无损伤,润滑是否符合要求;
2、各传动件啮合状况是否达到技术要求;
3、各传动件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
电气
系统
1、检查电缆,电气线路绝缘情况;
2、检查接地装置,接地线是否正确可靠;
3、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符合使用要求。
其
它
1、整机油漆是否完好;
2、各限位,保险装置是否灵活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