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切实掌握课文中的文言语法现象,把握序言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反复朗读,认真体会“辞”的风格韵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鉴历史,提高修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理解文意。
2、限时25分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了解作家作品及故事背景(详见《红对勾》P2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历代名家评陶渊明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东坡诗话录》)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
(《朱子文集》)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白石道人诗说》)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
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
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
(《饮冰室合集·陶渊明》)(选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版)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昔大宋相公谓陶《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
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
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宋〕朱熹《楚辞后语》)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
(〔宋〕汪藻《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归去来辞》,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后人模拟已自不宜,况可次其韵乎。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下面是为大家环保以下的内容,洗对你们有所帮助,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3.积累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辞”的特点。
2、朗读课文。
3、学习序以及*第一段。
一、导入新课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二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两句话反应出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古代的社会现象,说明读书科举是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唯一桥梁,只有读书能让人平步青云(出生显贵的除外),所以古训很多都把读书说的过于重要,也就产生了类似范进中举的悲剧。
)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了,初中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两篇*,一篇是散文《桃花源记》,一篇是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
二、作者简介(见导学案)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定稿答案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音并准确翻译。
2、掌握本文出现的实虚词、通假字及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重、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与句式。
2、正确翻译文中重点词句。
【自主学习】1、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本文,用红色笔标出不懂的地方。
2、给下列字注音(并写出自己比较生疏的字)一稔( ) 轻飏()熹( )微眄()流憩( ) 出岫()翳翳( )棹( )曷()遑遑( )耘耔()东皋( )答案:一稔(rěn )轻飏(yánɡ)熹(xī)微眄(miǎn)流憩(qì)出岫(xiù )翳翳(yì) 棹(zhào)曷(hé)遑遑(huánɡ) 耘耔 (zǐ) 东皋(ɡāo )3、.朗读指导(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读时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降调,疑问句读升调)和停顿。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5、用心研读学习“序”,你从序文中,发现了什么?(可以学习小组合作)比如:a、掌握了序文中的哪些重点字词句。
b、从序文中我们可以了解陶潜辞官归隐有哪些原因?【答案】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饥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③“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C、(你发现了……)【合作探究】一、序文中你的发现:二、学习小组解决文言字词句并翻译正文部分,互相纠正、解答、质疑。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读准字音。
惆怅chóuchànɡ轻飏(yáng)熹xī微樽zūn 觞(shāng)眄miǎn庭柯kē矫jiǎo首岫xiù翳翳yì盘桓huán 棹zhào 窈窕yǎo tiǎo 皋ɡāo 流憩(qì)曷(hé)二、学习第一节1、重点字词芜:荒芜。
胡:为什么。
疑问代词。
以心为形役:以,让,介词;心为形役,心志被形体所役使。
奚: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惆怅:失意的样子。
悟:领悟,认识到。
谏:劝止,挽回。
来者:指未来的事情。
追:来得及弥补。
其:无实义,置句中起调整音节作用。
遥遥:漂荡。
飏:飘扬。
形容船驶行轻快。
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恨:遗憾。
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2、知识要点⑴迷途:名作动步入迷途⑴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3、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答:这一段写了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回家路途中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因误入官场而自责、因能及时醒悟而自慰以及归途中无比欢快的心情。
4、谈谈你对这一段中“觉今是而昨非”一句的理解。
答:昨日之“非”,今天之“是”,陶渊明算是彻悟,一了百了。
故一个“觉”字,真有一种迷途知返的味道。
陶渊明率性而行,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做了千古的榜样,可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5、翻译句子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觉悟到过去做错已不可挽回,但坚信未来的事情尚可补追。
三、学习第二节1、重点字词瞻:望见,看见。
载:语助词,一边···一边···。
就:接近。
眄:斜视。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怡颜:使脸上现出愉快的神色。
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
审:明白,深知。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流憩:周游和休息。
矫首:抬起头。
遐观:远望。
无心:无意。
《归去来兮辞》学案
《归去来兮辞》预习学案主备人:蒋洪峰一、预习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
2.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
二、知识链接:1. 文学文化常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后来辞又有所发展。
它虽不像诗词那样讲究韵律,但也有规范,它注重辞藻华丽,要求押韵,并且多用四言或六言的对偶句,格调不同于一般散文。
2、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
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
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有《陶渊明集》。
三、基础知识梳理:(一)认真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靡.途()稔.()芜.()奚.()惆怅..()谏.()轻飏.()熹.微()瞻.()衡.宇()载.()欣载奔稚.()盈樽.()壶觞.()酌.()眄.()流憩.()矫.()首岫.()翳翳....()盘桓.()壑.()崎岖()涓.涓()西畴.()棹.()耘耔..()皋.()(二)解释加点实词1、会.有四方之事2、彭泽去.家百里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恨.晨光之熹微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6、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聊乘..化以归尽(三)解释加点虚词1、田园将芜,胡.不归?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带答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带答案临淄区英才中学导学案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 科目:语文主备:审核:日期:课题:归去来兮辞【学习目标】1、我要了解陶渊明及其创作;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我要培养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掌握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我要理解陶渊明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学习陶渊明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指导学习内容与过程纠错笔记【导入语】【重难点提示、解析】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体味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
预习学法指导:【自研自探】【自学自读】阅读课本默读—朗读速读—精读预习案宋朝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有这样一句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明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周敦颐的这一思想明显地受到了晋朝陶渊明的影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就是明证。
陶渊明,这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铁骨铮铮的汉子,影响了不知多少封建士大夫。
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抖落了满身的污浊之气,愤愤弃官归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共同倾听来自遥远的声音——“归去来兮辞”。
第一步:独学知识点一:下列词语每个写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荒芜奚惆怅已往不谏实迷途今是昨非轻飏熹微瞻衡宇僮仆壶觞自酌眄庭柯怡颜寄傲流憩矫首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西畴【知识链接】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主质疑】【独立释疑】C层只完成带*的题目A层必做题【自主解疑】写下你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合作解疑】棹孤舟窈窕寻壑曷遑遑植杖耘耔东皋舒啸乘化知识点二:你能介绍本文的作者陶渊明吗?知识点三:你能介绍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吗?第二步:合作探究(对学、群学)合作探究一:你能通过读小序了解到什么?你能把小序里的重点字词找出来并写出来吗?【对学】独学任务完成的同学先交流研讨。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一)答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中序文及第一自然段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尽江西九江西南)人。
东晋著名文学家。
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躬耕田园。
直到晚年,仍不改初衷,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其创作的诗歌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咏荆轲》《挽歌》等,辞赋和散文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并序》《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创作背景】本文是陶渊明最后和上层社会决裂的宣言书,写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
当时陶渊明四十一岁,做了八十余天彭泽令的他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他写了这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以示与官场诀别的决心。
题解:“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
来,助词,无实义。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本文分“序”和“辞”两部分。
“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是一种文体。
预习案一、为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惮(dàn)欤(yú)轻飏(yáng)熹微(xī)眄(miǎn)壶觞(shāng)流憩(qì)出岫(xiù)盘桓(huān)西畴(chóu)棹(zhào)窈窕(yǎo tiǎo)东皋(gāo)景翳翳(yìyì)耘耔(yún zǐ)靡途(mǐ)矫首(jiǎo)稔(rěn)壑(hè)二、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归去来兮辞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理清思路2.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3.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一、导入新课、走进作者1.看对联,猜人物。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2.看图片,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3. 知人论世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4.预习检测大家对课文已进行了预习,现在我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首先我们一起来正音。
接着梳理文言知识。
精彩的展示源于大家认真的预习,值得赞赏!5.揭示学习目标诵读感知,理清思路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二、解题理思路1.解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气助词;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2.理思路再次回到题目,请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归去)文章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谁来回答?(找一生答)板书:(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因、情、悟”三个字更深刻地解读陶渊明,感受他的隐逸情怀。
三、品读赏析、感受情怀(一)归去之因过渡语: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陶渊明在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之志,踏入仕途大可实现他年轻时的理想,但此时的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乡呢?请大家听录音,从第一段中画出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句子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二)归去之悟过渡语:因为心为形役,内心被外在形体所役使因为迷途,视入仕为迷途因为认识到昨天是错误的所以,陶渊明弃官而去了。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有答案)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3.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 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
合作交流,结合文章注释,把握相关文言现象。
命题趋势分析:1.诵读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大纲的要求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
2.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知识链接】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诵读课文,识字记音。
憩( ) 芜( ) 眄( ) 盘桓( ) 窈窕( )( ) 壑( )飏( ) 遐( )观 岫( ) 耘耔( )( ) 一稔( )壶觞( ) 翳翳( )畴( ) 皋( )心惮( )熹微( )庭柯( ) 棹( )孤舟 樽( )奚( )靡途( ) 惆怅( )2、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词类活用: 4、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3、词类活用: 1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3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4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5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6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4、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5、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6、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
《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含参考答案
《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绝:断绝。
B.善.万物之得时善:好的。
C.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D.聊乘.化以归尽乘:顺随。
解析:B项,善:喜好、羡慕。
答案:B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脱然:轻快的样子。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思念的样子。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质性:质疑本性。
D.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怅然:失意的样子。
解析:C项,质性:本性。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之得时..而独悲 B.善万物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解析:D项,“情话”,古义为“知心话”,今义为“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答案:D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云无心以.出岫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解析: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为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答案: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句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解析:C项,“辞”一般要讲求押韵,但没有强调注重平仄。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2、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文言特殊现象的基本规律3、思考陶渊明的选择,理解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把握形象特点。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相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篇课文的主旨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本文中诗人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相关知识。
难点:理解本篇课文的主旨内涵。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
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29岁起因生活所迫开始出仕,做了几任小官,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并序》,以明心志。
《归去来兮辞并序》可以说是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
三、作者介绍陶潜,又名陶渊明,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五柳先生”。
他长于诗文辞赋。
诗有《归园田居》《饮酒》等,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
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归去来兮 导学案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3、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世称“先生”,又称“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二、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8226;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三、解题: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四、正音:瓶无储粟(sù)求之靡(mǐ)途田园将芜(wú)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眄(miǎn)流憩(qì)矫(jiǎo )首遐(xiá)观出岫(xiù)景(yǐng)翳(yì)翳西畴(chóu)窈窕(yǎo tiǎo)遑(huáng)遑耘耔(yúnzǐ)东皋(gāo)心惮(dàn)远役犹望一稔(rěn)五、粗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圈点出疑难点【课堂探究】:一、课堂导入:“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欧阳修二、研读小序,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一)重点词语:1、幼稚盈室满2、生生所资生产、生活依靠3、求之靡途没有4、会有四方之事恰逢5、诸侯以惠爱为德把……作为6、家叔以余贫苦因为7、于时风波未静在8、违己交病并、一起忧苦9、犹望一稔庄稼成熟 10、寻程氏妹不久11、情在骏奔急速12、当敛裳宵逝在夜里(二)一词多义:1、去彭泽去家百里距离自免去职离开2、故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老朋友故便求之所以(三)古今异义:1、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2、于是怅然慷慨古感慨(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2、足以为酒省略句(五)研读小序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序文说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几点理由?(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2、概括小序的内容,并试图说说其作用。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附答案)
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字词,理解文章的情感。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高洁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金句银段1.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2.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3.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游鱼,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时文快递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朱自清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难点】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2、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序言,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2、朗读课文,初通文意,把握文言现象。
一、预习检测检查学生《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案完成情况二、导入新课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
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三、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提出问题)在课前预习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请学生品读并序,思考并序写了几层内容?四、师生合作,解决问题1、《导学案》练习难点讨论2、并序中难点字词质疑3、讨论序文中陶渊明做官和辞官的原因各有哪些?哪个才是最主要的辞官原因?五、小组展示,点评1、难点字词展示、质疑2、概括序文内容两层内容:(1)描述了就任彭泽的心境。
(2)交代了弃官归田的缘由。
原因有三点: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更难以忍受。
③、“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六、诵读课文通过听录音使学生深切感受本文语言的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的特点,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走近陶渊明这位田园大师,同时也为诵读打下基础。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设计:修武一中语文教研组刘国庆【课文背景知识】1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学习中应了解作者为什么辞官归田,鄙弃官场,以及热爱田园之情2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代表了陶渊明散文的基本特点试概括他散文的特点3.陶渊明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一个偶像,他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还有没有积极的意义?【重点难点讲解】重点难点1.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2.词类活用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精品文档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戈V)3•特殊句式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4•一词多义虚词:①之②以③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④而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实词:①行②引③乘④策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3•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训练突破1.陶渊明回家时的心情训练1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土情怀?点拨1 “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2.阅读课文,体会作者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训练2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点拨2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一一“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一一“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一一“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编制人:王晓婷于晓杰审核人:李晓华使用人:王晓婷于晓杰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编号【学习目标】:1,声情并茂诵读课文,理解所陈之情,感悟至爱亲情。
2.品味文本语言,欣赏陈情艺术。
【学习重点】:1.诵读课文,感受作品浓浓的亲情,背诵课文。
2.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
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
何则..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
尝从人事〔16〕,皆口..?质性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把握作者在文中复杂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 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学法指导】1、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
合作交流,结合文章注释,把握相关文言现象。
命题趋势分析:1.诵读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大纲的要求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
2.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诵读课文,识字记音。
心惮.()稔.()靡.途()芜.()飏.()熹.微()庭柯.()眄.()遐.()观憩.()出岫.()盘桓.()棹.()窈窕..()()壑.()耘耔..()()壶觞.()翳翳.()畴.()皋.()樽.()奚.()惆怅..()2、通假字(1)乃瞻衡宇()(2)景翳翳以将入()3、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2)眄庭柯以怡颜(3)窗以寄傲(4)审容膝之易安(5)园日涉以成趣(6)乐琴书以消忧(7)或棹孤舟4、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既自以心为形役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故--故便求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奚--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五个疑问代词(1)、田园将芜,胡.不归(2)、奚.惆怅而独悲(3)、复驾言兮焉.求(4)、曷.不委心任去留(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古今异义词(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今义:(2)尝从人事古义:今义:(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今义:(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5)幼稚盈室古义:今义:(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今义:(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今义:(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今义:7、理解文言句式(1)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将有事于西畴(5)农人告余以春及(6)乐夫天命复奚疑(7)情在骏奔(8)寓形宇内复几时(9)稚子候门(10)遂见用于小邑(11)以心为形役二、【理清层次】(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二)归家的情状(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三、【能力提升】1、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2、阅读课文第2段,体会陶渊明回家时的心情。
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3、阅读课文第3段,体会作者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四、【理解突破】1、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五、【学习小结】1、写作特点:【学习反思】六、【综合练习】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可追:可以挽救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出征的人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D.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乘化:顺着自然的变化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摇摇以.轻飏云无心以.出岫B.悦亲戚之.情话感吾生之.行休C.复驾言.兮焉求悟言.一室之内D.既自以心为.形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家叔以余贫苦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4.下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军中无以为乐 B.引以为流觞曲水C.临清流而赋诗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5.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B.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C.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深知)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追赶,追逐)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时矫.首而遐观(举,抬)B.策.扶老以流憩(马鞭子)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通“筹”,筹划)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怀念,想念)7.下列对文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作者把过去做官视为误入迷途,而把今天的归隐才看作是正确的选择。
这两句显示了作者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和与世俗读书人迥不相同的人生观。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作者在外做官,迷失了回家的路。
这两句话实写心中的悔恨,与前文“迷途”相呼应。
C.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说明作者回到农村后,就谢绝与上层社会交往,每天独自在院中散步而兴味无穷。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作者借景抒情,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知还。
8.“归去来兮”一语在文中两次出现,对其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让人感觉他此志已定,此意已决。
B.第三段首句进一步宣言,我不仅弃官归隐,而且还要和当道者断绝交流。
C.第一句“归去来兮”引出从“归”至家的情景的描写,第二句“归去来兮”引出“隐”后的生活和感受。
D.两句“归去来兮”以抒情句式既表达出对短暂的“适俗”经历的反省和“迷途知返”的决心,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9.背诵默写名句(1),知来者之可追。
(2)问征夫以前路,。
(3)引壶觞以自酌,。
(4)策扶老以流憩,。
(5),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6),乐琴书以消忧。
(7),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8),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七、【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其先浙江绍兴人也。
应元起掾史,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豫王大军渡江,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
士民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
”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
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又饷无所出。
应元至,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
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捐者麇集。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
而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
乃架大炮击城,城垣裂。
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隤处。
又攻北城,北城穿。
下令:“人运一大石块,于城内更筑坚垒。
”一夜成。
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蒿为人,人竿一灯,立埤堄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
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
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百里内地为之震。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