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控制方案一、引言二、质量保证措施1.设备质量保证(1)设备选择:选择具备先进技术、高分辨率、低噪声、高灵敏度的放射科影像设备。
(2)设备校准:设备安装后进行校准,并定期进行校准的检测,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影像采集质量保证(1)操作规范:放射科影像人员需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影像采集,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曝光剂量和影像伪影。
(2)曝光参数监控:定期监测设备曝光参数,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患者定位准确:影像人员需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定位的准确性。
3.影像质量评估(1)影像质量评估指标:制定影像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水平等,以评估影像质量。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对低质量的影像进行复查或重新采集,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4.影像诊断质量保证(1)医师资质要求:放射科影像医师需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断前仔细分析影像,并结合临床资料做出准确的诊断。
(2)审核与复核:影像诊断结果需经过审核与复核,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无误。
审核医师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3)持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放射科影像医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其诊断水平和专业素质。
5.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ISO9001等相关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相关质量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3)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三、质量保证控制方案的实施1.制定实施方案:依据具体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方案,包括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表。
2.指导培训:定期组织培训会议,向放射科影像人员和医师传达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和操作指导。
3.管理监督: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4.数据分析与反馈:定期进行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向相关人员反馈结果。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医学影像质量的重要步骤,它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设备校准、图像质量评估、辐射剂量监测、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等五个方面。
一、设备校准1.1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定期校准设备,包括X射线发生器、探测器和图像重建算法等。
- 检查设备的线性性、分辨率和噪声等性能指标,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
1.2 检测和校准图像几何形态- 使用标准测试工具,如校准板和金球,检测图像的几何形态,包括放射线束的中心位置、垂直度和图像扭曲等。
-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设备的参数和位置,以保证图像的几何形态符合要求。
1.3 校准图像亮度和对比度- 使用标准测试工具,如密度块和灰阶板,检测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设备的参数和图像处理算法,以确保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二、图像质量评估2.1 定量评估图像的分辨率和噪声- 使用分辨率测试工具,如线性模具和高对比度模具,评估图像的分辨率。
- 使用噪声测试工具,如均匀区域和低对比度区域,评估图像的噪声水平。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设备和图像处理算法,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降低噪声。
2.2 评估图像的对比度和灰阶表现- 使用标准测试工具,如灰阶板和对比度模具,评估图像的对比度和灰阶表现。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设备和图像处理算法,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灰阶表现。
2.3 检测和纠正图像伪影和伪结构- 定期检查图像中的伪影和伪结构,如金属伪影和运动伪影等。
-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设备的参数和图像处理算法,以减少伪影和伪结构的出现。
三、辐射剂量监测3.1 确保辐射剂量符合法规要求- 对设备进行辐射剂量校准,确保辐射剂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定期监测辐射剂量,包括患者剂量和工作人员剂量,确保其在可接受范围内。
3.2 优化辐射剂量- 通过合理选择曝光参数和使用辐射剂量控制技术,如自适应滤波和剂量调整算法,优化辐射剂量。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医学影像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设备质量控制、图像质量评估、操作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一、设备质量控制1.1 定期设备校准:定期检查和校准设备,包括X射线机、CT扫描仪、MRI设备等,以确保其性能和精度。
校准包括测量剂量输出、图像分辨率、噪声水平、伪影等参数。
1.2 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更换老化部件、检查电缆和连接器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1.3 设备故障排除:建立设备故障排除的流程,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图像质量评估2.1 空间分辨率评估:使用分辨率测试物体,评估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包括线对线分辨力、模点分辨力等,以确保影像能够清晰显示细小结构。
2.2 对比度评估:使用对比度测试物体,评估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灰度级数、灰度响应曲线等,以确保影像能够准确显示不同组织和病变。
2.3 噪声评估:使用噪声测试物体,评估影像的噪声水平,以确保影像的信噪比符合要求,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三、操作人员培训3.1 基础知识培训:对放射科操作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包括辐射安全、设备操作、图像采集参数等,以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3.2 质量控制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培训,包括设备校准方法、图像质量评估方法等,以提高操作人员对质量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3 持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以保持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四、质量管理4.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质量评估方法等,以确保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4.2 质量记录和分析:建立质量记录和分析机制,对设备校准、图像质量评估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放射科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因此建立科学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影像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探讨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一、设备校准和维护1.1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设备的准确性是影像质量的基础,因此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
校准应包括灵敏度、分辨率、对比度等方面的检测,确保设备输出的影像符合标准。
1.2 定期维护设备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的维护保养,包括清洁、保养、更换零部件等。
只有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输出高质量的影像。
1.3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可以追踪设备的维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维护记录还可以为设备的更新和更换提供依据。
二、操作规范和技术培训2.1 制定操作规范制定操作规范可以保证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操作规范应包括设备操作流程、曝光参数设置、患者配合等内容。
2.2 进行技术培训对放射科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是提高影像质量的重要举措。
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操作技巧、曝光参数优化、影像评价标准等。
2.3 建立技术培训档案建立技术培训档案可以记录技术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水平,为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并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三、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标准3.1 确定影像质量指标影像质量指标是评价影像质量的重要依据,应根据临床需求和技术水平确定合适的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水平等。
3.2 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是对影像质量指标的具体化,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影像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应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控制。
3.3 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给相关人员。
评估结果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质量保证措施和风险管理4.1 建立质量保证措施建立质量保证措施是确保影像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质量监控、质量改进、质量评估等方面。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引言影像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提供医学影像的诊断与治疗支持。
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的准确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以确保影像科的工作能够高效、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影像。
二、设备维护与校正1. 定期维护:密切监控各种影像设备的运行状况,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功能正常。
2. 定期校准:定期对各种影像设备进行校准,包括图像亮度、对比度、分辨率等参数的校准,以保证影像质量的准确和一致性。
三、影像采集质量控制1. 操作培训:对影像科医师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参数和影像采集模式。
2. 标准操作流程:制定并实施标准的影像采集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设备设置、影像校准等环节,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影像。
四、影像评估与质控1. 影像评估标准:制定完善的影像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噪声等指标。
各项指标应与国际或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更新。
2. 影像质控措施:设立影像质控小组,定期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对于不合格的影像,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采集或重建。
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等,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2. 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对客户(临床医师、患者等)进行满意度调查,获取他们对影像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六、通过以上影像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影像质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支持,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完整版)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完整版)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了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制定了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工作人员准入要求、影像质量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
一、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和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
技师负责X线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
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工作人员准入要求1.从事X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X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证。
2.从事放射科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
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1.室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
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技师处理。
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5.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1.一般要求: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
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2024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引言概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对于确保医学影像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的内容,并分析其中的五个大点。
这些大点包括:影像设备的日常校准、扫描参数的标准设定、影像质量评估的方法、人员培训和监督、以及质量控制程序的持续改进。
通过实施这些控制措施,放射科能够提高影像质量,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确保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正文内容1. 影像设备的日常校准- 定期检查和校准X射线发生器的参数如电压和电流稳定性。
- 检查照相机的定位准确性和切片厚度的一致性。
- 确保设备的几何和均匀性校准,包括图像的畸变和伽马校正。
2. 扫描参数的标准设定- 设定合适的扫描参数,如曝光量和对比度,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 确保扫描范围和层厚的准确性,以防止重叠和遗漏。
- 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和病例要求,调整扫描参数,如窗位和窗宽。
3. 影像质量评估的方法- 使用质量评估测试工具,如DQA、DQE和MTF,来评估影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和噪声水平。
- 进行图像质量比较,通过对比同一患者在不同设备上或不同时间拍摄的图像以评估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建立影像质控标准,比较各项指标与标准值的差距,及时调整设备参数以提高影像质量。
4. 人员培训和监督- 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放射科工作人员了解和正确使用设备和技术。
-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监督,例如影像质量巡查和质量控制小组的会议。
- 监督和评估放射科人员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操作。
5. 质量控制程序的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并更新影像质控方案,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新的质量控制要求。
- 收集和分析质量控制数据,了解系统的性能和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
- 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和最佳实践,进行持续改进和学习。
总结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是确保医学影像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对设备的日常校准、扫描参数的标准设定、影像质量评估方法的应用、人员培训和监督以及质量控制程序的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影像质量,降低辐射暴露,确保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引言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放射科医学影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可以提高影像质量,减少病灶漏诊和误诊的风险,提高放射科的诊断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二、设备质量控制1.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计划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制定设备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设备日常常规测试、周、月、季度和年度质量控制检查等。
2.设备维护与保养建立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对各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
三、人员质量控制1.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定放射科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在岗培训和定期知识更新培训。
制定人员考核制度,对放射科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符合要求。
2.影像质量评估与保证建立影像质量评估与保证机制,对每位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影像质量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图像质量控制1.曝光指数(EI)监测每台摄影设备定期监测曝光指数,调整曝光参数,确保曝光量合适,以获得适当的图像对比度和细节显示。
建立定期曝光指数监测记录和质量分析机制,及时发现曝光不足或过度的问题。
2.图像分析与质量评估对每个拍摄部位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质量评估,包括图像对比度、分辨率、噪声等指标的评估。
建立图像质量评估记录和质量指标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图像质量异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五、质量控制记录与反馈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和反馈机制,对所有的质量控制活动进行记录,包括设备质量控制、人员质量控制、图像质量控制等,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形成改进和升级的措施和方案。
六、质量控制管理与持续改进建立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定期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对所有质量控制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质量控制方案。
与其他科室和医院进行交流和合作,借鉴和吸收其他科室和医院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影像科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环节,对于影像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影像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的部门,通过使用各种影像设备,如CT、MRI等,获取患者的内部影像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然而,由于设备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影像质量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像质量控制方案1. 设备校准影像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包括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锐度等参数,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同时,校准也需要涉及设备的功能检测,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2. 操作规范影像科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设备操作,包括正确调整设备参数、使用合适的扫描模式、采集适当的图像层厚和间距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呼吸指导等因素,以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质量评估影像科应建立一套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包括人工评估和自动化评估。
人工评估可以通过专家团队对影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合自动化评估方法,如图像分析软件、质量指标等,对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4. 持续培训影像科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影像质量控制方法等,以保证影像质量的持续改进。
5. 质量反馈和改进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应设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患者和医生对影像质量的评价和意见。
通过分析反馈信息,识别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影像质量和满足用户需求。
三、实施方案1. 设立影像质量控制小组在影像科内设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执行和评估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小组成员包括医学影像专家、设备操作人员等。
2. 制定操作规范影像质量控制小组与设备厂商合作,制定各项设备的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
操作规范应涵盖设备的常规使用、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内容。
3. 定期校准和维护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包括检查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常,更换和维修设备部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的稳定性。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医学影像质量的关键步骤,对于确保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方案,包括常见的控制措施和实施步骤。
一、设备校准和维护1.1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定期对放射科设备进行校准,包括X射线机、CT机、核磁共振仪等,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1.2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检查零部件是否完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1.3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的内容和日期,以便追踪设备的维护情况。
二、影像采集和处理2.1 选择合适的参数:在进行影像采集时,选择合适的参数,包括曝光时间、管电压、滤光器等,以确保影像清晰度和对比度。
2.2 避免伪影:在影像处理过程中,避免出现伪影,如伪影、伪影等,确保影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3 定期校准影像处理软件:定期校准影像处理软件,确保软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避免影像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
三、辐射剂量控制3.1 限制辐射剂量:在进行放射科检查时,限制辐射剂量的大小,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3.2 优化辐射剂量:优化辐射剂量的使用,尽量减少辐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影响。
3.3 定期监测辐射剂量: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的使用情况,确保辐射剂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四、质量控制标准4.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影像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4.2 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改进。
4.3 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标准: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标准,以适应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五、人员培训和质量保证5.1 培训医护人员:对放射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影像采集和处理技术等,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5.2 定期考核人员技能: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确保他们的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5.3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确保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医学影像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方案,包括设备校准、图像质量评估、辐射剂量监测等内容。
一、设备校准1.1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和电子元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1.2 校准设备参数:校准设备的曝光时间、管电压、管电流等参数,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1.3 定期维护: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过滤器,保持设备的清洁度和工作效率。
二、图像质量评估2.1 分析图像清晰度:评估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确保影像中的细节清晰可见。
2.2 检查图像噪音:检查图像中的噪音水平,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 评估图像几何失真:检查图像中的几何失真情况,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辐射剂量监测3.1 测量辐射剂量:定期监测设备的辐射剂量,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2 优化辐射剂量: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和患者情况,优化辐射剂量,尽量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
3.3 记录辐射剂量:记录每次检查的辐射剂量,建立患者的辐射剂量档案,为后续检查提供参考。
四、质量控制文件管理4.1 建立质量控制文件:建立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文件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校准记录、图像质量评估报告、辐射剂量监测数据等。
4.2 定期更新文件:定期更新质量控制文件,记录最新的设备校准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
4.3 存档管理:对质量控制文件进行存档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五、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方案:定期评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5.2 培训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技能水平。
5.3 参与质量评估活动:积极参与相关的质量评估活动,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水平。
结论: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医学影像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设备校准、图像质量评估、辐射剂量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影像科年度质量控制工作计划【5篇】
影像科年度质量控制工作计划【5篇】影像科年度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篇1】2023年是我院创建区域性名院及三级医院关键的一年,影像科像全体人员愿与院部的中心工作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业务技能,更新设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保证胜利完成院部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下面就是医院影像科的年度工作计划。
一科室管理方面质量建设:包括图像质量和诊断质量及服务质量。
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是把人员分成两个专业组。
一个技术组,负责科室的图像质量的采集储存传输及整改提高;另一个是诊断组,主要负责科室的诊断报告的书写以及质量的提高。
两个专业组分别由组长负责统计和收集每月的质量控制指标的汇总以及各项整改措施的讨论分析,由科主任具体制定下一步的整改方案。
二业务发展计划2023年是我影像科持续发展关键的一年,面临着人员结构老化,部分设备需要更新,新业务新技术需要突破发展等众多发展瓶颈问题。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工作。
把人才引进,高层次引进;人才培养,高层次培养作为科室发展的重点工作。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三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方面2023年科室对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加强监督和管理。
把法律法规和劳动纪律纳入当月的质量考核指标中去,与每个人的效工挂钩。
医德医风和劳动纪律考核,实行轮流当班制,每人一个月,全科人员轮流值班考核。
凡医德医风方面出现患者投诉,医疗差错,事故纠纷及责任事故,除院部给予处罚外,科室也给予一定处罚,并且取消当年的一切评先资格。
如后果严重者,取消晋级晋职资格。
以上就是我对影像科本年度的全部工作计划,本着为科室的发展,为医院内的发展做出的工作规划,或许在某些方面还不足,今后会不断的持续改进。
影像科年度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篇2】2023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一年,今年我们遇到了万年不遇的一次严重的疾病。
通过这次高爆发的肺炎疾病,我们医务人员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而通过这次的疫情,我们也对整年的工作有了明确的计划安排。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放射科作为医疗影像科室之一,负责进行放射学影像的拍摄和评估,对于确保影像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放射科影像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二、目标本影像质量控制方案的目标是确保放射科影像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三、质量控制方案1. 设备质量控制a.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质量保证,包括但不限于:- X射线机的定期校准和检测,确保辐射剂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图象采集设备的定期校准和质量保证,确保图象的清晰度和对照度;- 影像处理设备的定期校准和质量保证,确保图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定期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排除。
c. 对新设备进行验证和验收,确保其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2. 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a. 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包括但不限于:- 辐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 影像评估和诊断准确性的要求。
b. 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符合要求。
c. 建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监督和评估影像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影像质量评估a.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影像清晰度和对照度的评估;- 解剖结构的可见性和准确性的评估;- 辐射剂量的评估和控制;- 影像处理和存储的评估。
b. 建立影像质量评估指标和标准,对影像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比较。
c. 对影像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确保影像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 质量记录和报告a. 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校准和维护记录;- 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 影像质量评估和改进记录。
b. 定期生成质量报告,对影像质量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的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放射科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放射影像在获取和解读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案,可以提高放射影像的质量,减少误诊率,为医疗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四个部份,包括设备质量控制、影像质量评价、质量控制指标和培训与监督。
一、设备质量控制1.1 设备校准: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包括对射线发生器、成像系统和显示器进行校准,以保证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2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调整和更换部件等。
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减少故障和影像质量下降的风险。
1.3 设备更新: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的成像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影像的分辨率和对照度,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二、影像质量评价2.1 影像质量评估标准:制定科学的影像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对照度、分辨率、噪声、伪影等指标的评价。
通过定量的评估,判断影像质量是否符合临床需要。
2.2 影像质量监测:建立影像质量监测系统,定期对影像进行质量检查。
包括对不同部位、不同设备和不同操作者的影像进行比对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像质量问题。
2.3 影像质量反馈:将影像质量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指导他们改进操作技术,提高影像质量。
三、质量控制指标3.1 图象准确性: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包括解剖结构的显示准确性和病变的显示准确性。
通过比对临床结果和病理结果,评估影像的准确性。
3.2 图象一致性:确保同一设备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影像一致性。
通过比对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影像,评估影像的一致性。
3.3 辐射剂量:控制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风险。
制定合理的辐射剂量限值,对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四、培训与监督4.1 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对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包括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的培训。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诊断科室之一,其影像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放射科影像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特制定以下质量控制方案。
一、人员管理1、资质要求从事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证书,包括医师、技师等。
新入职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熟悉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2、继续教育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和诊断标准。
3、质量意识培养通过定期的质量会议和案例分析,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认识到影像质量对医疗诊断的重要性。
二、设备管理1、设备选型在采购放射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兼容性和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符合科室需求和医院发展规划的设备。
2、安装与调试新设备安装时,应由专业工程师进行安装和调试,并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3、日常维护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和年检。
设备维护人员应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清洁、校准、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4、质量控制检测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如 X 射线机的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剂量等参数的检测,CT 机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噪声等参数的检测,MRI 机的磁场均匀度、图像对比度等参数的检测。
检测结果应记录在案,对于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检查流程管理1、患者准备在进行检查前,医务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憋尿、去除金属物品等。
2、检查操作技师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查,选择合适的检查参数和体位,确保图像清晰、完整。
在检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应遵循“三定”原则,即定部位、定条件、定时间,以保证图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对于疑难病例或特殊部位的检查,应采用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1.引言影像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的科室。
为了确保影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影像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本文档旨在规范影像科的质量控制流程和相关操作细则,以提升影像科的服务质量。
2.影像质量控制流程2.1 影像设备维护和校准2.1.1 定期维护影像设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2.1.2 定期校准影像设备,确保影像质量准确可靠2.2 影像质量评估2.2.1 对每一份影像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图像清晰、解剖结构准确可见2.2.2 定期组织影像质量评估会议,讨论并改进影像质量控制措施2.3 影像操作标准2.3.1 制定影像操作标准,确保操作一致性和结果可重复性2.3.2 培训影像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技能和医学知识水平2.4 影像报告审核2.4.1 设立专职医师负责影像报告审核,确保报告准确无误2.4.2 定期对医师的审核结果进行检查,确保审核质量可控3.影像质量控制指标3.1 分辨率3.1.1 确保影像分辨率达到设备规定的要求3.1.2 定期进行分辨率检测,确保影像分辨率稳定3.2 噪声3.2.1 控制影像噪声水平,确保影像细节清晰可见3.2.2 定期进行噪声测试,及时调整参数和设备3.3 对比度3.3.1 保证影像对比度适宜,以便医师进行准确的诊断3.3.2 定期进行对比度检测,调整参数以提升对比度3.4 空间分辨率3.4.1 确保影像空间分辨率满足临床需求3.4.2 定期进行空间分辨率测试,确保影像质量稳定3.5 像差校正3.5.1 定期进行像差校正,提升影像质量3.5.2 确保每份影像都经过像差校正,并记录校正结果4.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 影像设备维护记录表- 影像质量评估报告- 影像操作标准手册- 影像报告审核记录- 分辨率、噪声、对比度、空间分辨率、像差校正的检测记录表5.法律名词及注释- 影像科:医院中负责进行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的科室。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影像科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案,确保影像科的影像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影像质量控制是影像科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医疗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关键作用。
二:规范和标准1. 影像质量控制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法律以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影像质量控制遵循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如国家标准GB/T 20064-2013《医疗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
三:影像设备质量控制1. 影像设备的日常巡检- 每日开机前进行设备的外观检查,确保设备无明显损坏。
- 检查设备的参数设置是否正常,如曝光时间、对比度等。
- 检查设备的辐射剂量输出是否符合要求。
- 定期进行设备的内部清洁和维护。
2. 影像设备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每台设备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分辨力、对比度、空间分辨率等。
-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与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 对于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影像质量控制流程1. 影像采集质量控制- 影像科技师在进行影像采集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 影像科技师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和交流,确保患者合作度和舒适度,提高采集质量。
- 影像科技师应根据不同部位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参数和采集方式,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 影像科技师需注意避免采集过程中的运动模糊、伪影等影响诊断的因素。
2. 影像处理与解读质量控制- 影像科技师应熟练掌握影像处理软件的操作,确保影像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影像科医师应在解读影像时,按照规范进行诊断,不偏离诊断标准。
- 影像科医师应对异常影像进行复查和研究,避免误诊和漏诊。
五:质量控制记录与评估1. 影像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记录系统,记录设备巡检、性能测试、维修维护和质量控制的相关信息。
2. 影像科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的评估,总结质量问题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影像质量。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 影像设备巡检记录表2. 影像设备性能测试记录表3. 影像设备维修维护记录表4. 影像质量控制评估报告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家标准GB/T 20064-2013《医疗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此标准规定了医疗放射诊断设备的性能指标、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等。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1. 引言2. 影像质量控制流程影像质量控制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2.1 影像设备校准与维护定期检查和校准影像设备,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设立影像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
2.2 影像参数设置在影像设备中设置标准的参数,如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确保所得到的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2.3 影像采集与处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影像采集和处理。
对影像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对骨骼结构、软组织边界等进行分析和比对。
2.4 影像存储与传输对影像进行合理的存储设置,确保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采用安全的传输方式,如加密传输,确保影像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2.5 影像质量监控与评价定期对影像进行质量控制的监测和评价,包括对影像的分辨率、噪声、伪影等进行评估。
对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3. 影像质量控制的要求影像质量控制要符合以下要求:3.1 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证医疗影像的安全和合法性。
3.2 技术标准的要求遵守技术标准,包括设备性能、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方面的要求。
3.3 操作规范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影像质量控制的操作和管理。
4. 结论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是确保所产生的影像质量符合要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设备校准和维护、参数设置、采集与处理、存储与传输以及监控与评价,能够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和高准确性,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支持。
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证影像质量控制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放射科是医院中重要的影像科室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放射学检查,如X线、CT、MRI等。
为了保证影像的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质量控制方案制定内容1. 设备质量控制1.1 设备校准: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输出的剂量和图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2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清洁、保养和更换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3 设备更新:根据技术发展和设备老化情况,及时更新设备,以保持影像质量的先进性。
2. 操作质量控制2.1 操作规范:制定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操作步骤和要求,包括设备的开机与关机、患者的准备与安全、影像采集参数的设置等。
2.2 操作培训:对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
2.3 操作监督:定期进行操作监督,对操作不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影像质量控制3.1 影像评价:建立影像评价标准,对每一份影像进行评价,包括图像的对比度、分辨率、噪声等指标。
3.2 影像质量监测:定期进行影像质量监测,采集样本影像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并纠正影像质量问题。
3.3 影像质量反馈:将影像质量评价结果反馈给放射科工作人员,指导其改进操作技术,提高影像质量。
4. 质量记录与分析4.1 质量记录:建立质量记录系统,记录设备校准、维护和更新情况,操作规范的制定和培训情况,影像评价和监测结果等。
4.2 质量分析: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趋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影像质量。
三、质量控制方案实施步骤1. 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根据放射科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明确各项内容和实施步骤。
2. 设备校准和维护: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输出的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3. 制定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在放射科医学影像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影像质量和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可以匡助医院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患者暴露于辐射的风险,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的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包括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影像质量评估、辐射剂量监测、图象重建和处理,以及质量控制记录的管理。
正文内容:1. 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1.1 定期检查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1.2 清洁设备的外部和内部部件,包括探测器、过滤器和镜头,以确保影像质量不受污染影响。
1.3 校准设备的参数,如暴光时间、电流和电压,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4 维护设备的冷却系统,以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5 建立设备维修和故障处理的程序,确保设备在故障时能够及时修复,减少影像质量的影响。
2. 影像质量评估2.1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包括分辨率、噪声、对照度和几何失真等指标的测量。
2.2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如模体和校准板,进行影像质量的定量评估。
2.3 分析评估结果,发现和解决影像质量问题,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4 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记录每次评估的结果和采取的措施,以便追溯和持续改进。
3. 辐射剂量监测3.1 使用剂量测量设备,如剂量计和剂量监测系统,监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
3.2 设定辐射剂量的参考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南,以确保辐射剂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3.3 定期评估辐射剂量的数据,分析剂量异常和高剂量事件,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4 提供辐射剂量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辐射设备,减少辐射暴露的风险。
4. 图象重建和处理4.1 确保图象重建和处理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4.2 定期更新和验证图象重建和处理软件,以确保其与最新的技术和标准保持一致。
4.3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优化图象重建和处理参数,以提高影像的诊断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
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
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
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
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
定期的核查。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
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
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
技师负责
X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影像诊
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
质量报告的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X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
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
技术人员应
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
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
核查X射线摄片
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
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
一致。
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
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
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
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
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
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求技师及时处理。
如
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
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5、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或出院诊
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
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
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射线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
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
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
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所用胶片统一,胶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
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湖南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一节,X
片影像标准。
2、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查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
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3、良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4、差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5、废片标准
不能用于诊断。
五、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湖南省《放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第一节,诊断报告书
写常规。
(二)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放
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诊断报告书
写规范。
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
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
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
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
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
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或描述
错误;⑤字迹不清。
六、影像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放射科登记人员
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
号,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实收费,正确登记检查
编号,登记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发放诊断报
告时再次核对。
(二)检查技术人员
首先顺序开机,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仔细核对申
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不清时主动
与临床开单医师联系。
核对被检部位准确无误后
进行检查。
完成检查后观察影像质量是否良好,
是否符合临床申请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
(三)诊断医师:
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对申请单、影像资料和报告单资料是否统一,观察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应再次检查。
4、相关资料的记录、保存
(一)放射科设备使用日志、设备维修情况、每周一次的科内放射技术质控、
每月一次的诊断报告质量抽查、日常诊断读片、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讨论应有专门记录本记录或有电子文档记录。
(二)摄片操作者要签名。
(三)电子文档、数字影像资料做好双备份。
(四)申请单、报告单、电子文档、影像资料等保存15年。
5、医疗安全的保证
(一)控制诊断质量,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准确率。
(二)对于重危病人,在技术检查和诊断性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病人生命体征,
必要时临床医师陪同检查。
对于脊柱外伤
病人,摄片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搬动
体位,避免脊髓损伤。
颅底骨折禁止摄颏
顶位。
(三)加强应急能力:X射线造影室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放射科医务人员具有
对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
(四)放射科信息安全的保证,已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的放射科资料的查阅、修改、
打印、拷贝等应设置权限;内部网络的开
放应予控制;坐好资料备份。
6、影像检查设备的质量控制
(一)日常维护:普通X线检查设备,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
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
对于X射线
机使用前必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二)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各机械限位装置有
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
整性检查。
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
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
MAS)检查。
状态检测:每年一次,由具
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7、放射科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放射科的质量
控制。
成员名单:
组长:吴坤群
成员:石耀文周多智潘天虎
石进柳麻秀丽吴文将
影像科
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