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 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    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TCD编码:BNP110,ICD-10编码:K52.904)疾病分期为急性期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 实际住院日:-----天时间 ---年--月---日(第1天) ---年--月---日(第2~4天)---年--月---日(第5~6天)---年--月---日(第7天)主要诊疗工作口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口进行脱水程度评估、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评估等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口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口完善辅助检查口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口向家长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根据检查结果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口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口完善病历书写、病程记录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口完善入院检查口防治并发症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根据检查结果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口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口完成当日病程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口防治并发症口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口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口完成当日病程及出院记录口向患儿及家长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及随访方案口开具出院诊断书口开具出院带药口指导出院后合理喂养重点长期医嘱口儿科护理常规长期医嘱口儿科护理常长期医嘱口儿科护理常出院医嘱口出院带药医嘱口分级护理口流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养口中医辨证口中药内服口小儿推拿疗法口其他疗法口儿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口完善入院检查口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口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口C反应蛋白(CRP)口电解质口心肌酶口其他检查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口对症处理规口分级护理口流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养口中医辨证口中药内服口小儿推拿疗法口其他疗法口儿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口完善入院检查口复查异常项目口对症处理规口分级护理口流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养口中医辨证口中药内服口小儿推拿疗法口其他疗法口儿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口复查异常项目口对症处理口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口护理常规口完成护理记录口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口配合监护口配合急救及治疗口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口保持肛周清洁,观察便色、便次并记录口注意腹胀及排气情况口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口配合治疗口保持肛周清洁,观察便色、便次并记录口注意腹胀及排气情况口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口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口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卫生宣教口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服方法口送病人出院病情变异记录口无口有,原因:1.2.口无口有,原因:1.2.口无口有,原因:1.2.口无口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汇总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汇总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cy A,FerminMearin,Lin 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V诊断标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泄泻(TCD:BNP110),西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902 )2.有中医特色疗法适应证,无其它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系统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重点讲解常用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在治疗小儿泄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重点讲解常用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儿获得 最佳的疗效。
中医调理在小儿泄泻康复期的 作用
康复期对于小儿泄泻的治疗同样重要。中医调理可以帮助调整患儿体质,增 强脾胃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预防小儿泄泻重点措施
预防是关键。我们将介绍预防小儿泄泻的重点措施,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 惯养成等,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Hale Waihona Puke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临床路径,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泄泻,帮助孩子快 速康复,并预防未来的发作。
临床路径概述
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的方法来管理 小儿泄泻病例。它涵盖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各个方面,确保患儿获得 最佳的中医疗效。
小儿泄泻的中医病因分析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脾胃虚弱、肝胆湿热、寒湿侵 袭等。了解病因是确诊和治疗小儿泄泻的重要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根据小儿泄泻的类型和病因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泄泻,我们采用针灸、中药疗法等多种 治疗方法,以加速康复。
辨证论治在小儿泄泻中的运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诊断和治疗小儿泄泻时,我们通过辨别 患者体质、病因和病理变化来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系统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严重焦虑、抑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培养(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肠镜检查(4)腹部超声(5)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消化道气钡造影、血沉、乙肝五项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抑肝扶脾。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部分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肠炎的患者。

一、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TCD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肠炎(ICD编码:K52. 905)(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l)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ZYYXH/T29-2008)和《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ZY/T001.1-94》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泄泻(急性肠炎)协作组制定的“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ZYYXH/T4~49-2008)。

泄泻(急性肠炎)临床常见证候寒湿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湿热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食滞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泄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泄泻(急性肠炎)协作组制定的“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ZYYXH/T4 ~49-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急性肠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急性肠炎)的患者。

2.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痢疾、伤寒、霍乱以及其他法定传染病;(3)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4)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

附件2-9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一、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泄泻(TCD:BNP110,ICD10: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证候分型(1)风寒泄泻: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

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下利垢浊,稠粘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脾虚泄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5)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6)寒湿泄泻: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

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见附件)。

小儿泄泻(住院)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小儿泄泻(住院)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排便次 Nhomakorabea恢复情况:
□ 恢复正常
□ 明显好转
□ 无好转甚至恶化
全身症状恢复情况
□ 恢复正常
□ 明显好转
□ 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变异
记录
□ 无
□ 有,具体原因:
1.
2.
□ 无
□ 有,具体原因:
1.
2.
□ 无
□ 有,具体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白班
夜班
白班
夜班
白班
夜班
医师
签名
白班
夜班
白班
夜班
白班
夜班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 据检查结果进行讨论,有异常者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
□完善必要检查
□注意防治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
□ 出院宣教: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 填写出院卡,通知住院处
□ 开具出院带药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 腹泻护理常规
□饮食:流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养。
三、小儿泄泻(住院)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泄泻(TCD:BNP110,ICD10: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第一诊断:病例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 就诊日期:年月日 实际住院日:天
□ 无好转甚至恶化
全身症状恢复情况
□ 恢复正常
□ 明显好转
□ 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粪便性状: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

意见(2010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

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系统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严重焦虑、抑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培养(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肠镜检查(4)腹部超声(5)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消化道气钡造影、血沉、乙肝五项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抑肝扶脾。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一、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泄泻(TCD:BNP110,ICD10: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证候分型(1)风寒泄泻: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

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下利垢浊,稠粘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脾虚泄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5)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6)寒湿泄泻: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

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医科临床路径前情提要

中医科临床路径前情提要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西(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BNP110)。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

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TCD 编码:BNP110、ICD-10 编码: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K59.902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且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培养、凝血四项(2)生化全项(3)肠镜检查(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6)腹部超声(7)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8)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等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 T 或M RI、上消化道造影、甲状腺激素、钡条X线透视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抑肝扶脾。

(最新整理)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最新整理)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的全部内容。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BNP1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

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cy A,FerminMearin,Lin 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

》)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部分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肠炎的门诊患者
一、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TCDS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肠炎(ICD编码:K52.905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ZYYXH/T29-2008和《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ZY/T001.1-94 ))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 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泄泻(急性肠炎)协作组制定的“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断方案”、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分》(ZYYXH/T4-49-2008)。

泄泻(急性肠炎)临床常见证候:
寒湿证
湿热证
食滞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泄泻(急性肠炎)协作组制定的“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断方案”、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分》
(ZYYXH/T4-49-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急性肠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急性肠炎)的患者。

2.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 )入院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患者;
(2)痢疾、伤寒、霍乱以及其他法定传染病;
(3)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患者;
(4 )合并其他重要器官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严重焦虑、抑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
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便常规+潜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病原学检测、电解质、淀粉酶、肝功能、肾功能、胸片、腹平片、心电图、腹部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湿证: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2)湿热证:清热利湿。

(3)食滞证:消食导滞
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疗法:
(1)体针
(2)平衡针
(3)腹针
(4)灸法
4 •其他疗法
(1)中药外敷
(2)中药穴位贴敷
(3)刮痧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2.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正常。

3.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观察时间延长,费
用增加。

2.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胃肠穿孔、中毒性休克等疾病,需要特殊处
理,退出本路径。

3.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泄泻(急性肠炎)(TCD编码:BNP110 ICD编码:K52.90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______________ 门诊(住院)号: 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年__月__日开始时间:—年__月__日结束时间:—年_月__日标准治疗时间 < 3天实际治疗时间: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