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1. 简介手术部位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本报告通过对某医疗机构的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2. 目标性监测概述2.1 目标性监测定义目标性监测是指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系统的、定期的、有针对性的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评估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种类、感染因素等信息,为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

2.2 目标性监测内容目标性监测主要包括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性、手术类别的感染风险比较等。

3. 数据分析3.1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数据,我们统计了近一年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

共进行了1800例手术,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有30例,感染发生率为1.67%。

3.2 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通过对感染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感染病原菌的50%,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30%和20%。

另外,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耐药性,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这需要我们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3.3 手术类别的感染风险比较我们将手术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别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显示,骨科手术的感染发生率最高,达到2.5%;其次是普外科手术,感染发生率为2.3%;而其他手术类别的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小于2%。

这表明骨科手术和普外科手术是感染风险较高的手术类别,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4. 影响因素分析4.1 患者因素手术患者个体的免疫状况、营养状况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影响。

虚弱的免疫系统和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感染,而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并发症。

4.2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医生们知道他们手术后病人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并设法解决,有效地降低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

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不但监测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病人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二、参加监测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外一科、外二科为医院感染监测科室。

三、监测手术种类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

四、监测方法(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粘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二)手术切口分级国内现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即0类切口、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中、Ⅲ类切口。

NNIS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

为了将监测资料便于比较,手术切口分类参照NNIS的分类方法。

(三)外科切口感染的定义与说明按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3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外科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在外科手术30天内,感染只涉及切口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表浅切口有脓液流出,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②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处留取体液或组织标本培养并分离出病原体;③至少具备以下一项:疼痛或触痛、局限性胀痛、发红或发热且切口被外科医生有目的地打开,如培养阴性则除外;④临床医生诊断的外科感染。

2、外科深部切口感染:无植入物的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人工心瓣膜、人造血管等)的手术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并且感染涉及切口的深部软组织(筋膜和肌肉层),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脓液从切口深部引流出,但不是来自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部位;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的切口,病人至少有下列中的一项:发热(>38℃)并排除其他原因或局限性疼痛、压痛,除非切口培养阴性;③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检查或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或影象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352-B1-卫生院-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二)

352-B1-卫生院-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二)

20xx年外科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损伤,当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所以控制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

院感科对20xx年1月一6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切口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目标监测。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本院普外科20xx年1月—6月实施手术的167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手术危险指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22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相关标准,下发调查表,由院感管理人员与科室共同完成。

调查开展之前,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由主管医生负责填写调查表,观察了解监测情况,查看患者手术切口情况,询问病情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收集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种检验检查报告等。

院感科统一收集所有调查资料,集中整理和统计分析,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作出诊断和调查结论。

2结果31手术切口感染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167例手术(未包括本时间段、本科室所有手术病人),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6例,平均年龄48.9岁。

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例,其中I类手术切口感染4例(乳腺2例、甲状腺、腹外疝各1例),2例H类手术切口感染。

42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手术患者中(表1表2),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暴露时间长,手术切口感染率高;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低龄者。

参与调查病例急症手术的切口感染率相对择期手术无明显变化。

本科室1-6月共实施I类手术292例,发生4例切口感染,分别为甲状腺手术1例、腹外疝手术1例、乳腺手术2例,感染率为1.37%(注:本次调查只抽查了123例I类手术);1-6月份共发生2例∏类手术切口感染,分别为开放性腹外伤、胆管肿瘤根治术患者,均在本次抽查的44例病例中,所以统计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4.55%不能作为本科室实际感染率。

2024年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实施报告

2024年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实施报告

一、引言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效果,我院自2024年开始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报告主要对2024年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实施情况和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二、监测方法1.监测对象本次监测的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所有患者,包括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

2.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细菌感染类型。

3.监测周期监测周期为患者手术后的术后第三天和第七天。

4.监测方法采用纸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包括麻醉科、手术室、护士长和手术患者本人。

三、实施情况1.监测范围我院共有10个手术科室,涉及的手术类型包括神经外科、心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

2.监测人员培训在实施监测前,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监测调查表的填写方法、监测指标的解释等。

3.监测数据收集监测数据通过纸质调查表进行收集,监测者会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核实和整理。

4.监测结果分享每个月,我们会召开会议对监测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以便更好地改进感染控制工作。

四、分析结果1.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在2024年的监测结果中,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5%,较2024年的5.2%有所下降。

这表明我院在手术切口感染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手术切口感染细菌感染类型在感染细菌的种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

同时,感染细菌的耐药性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感染占比明显较高。

五、改进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技巧,加强手卫生和切口处理的培训,减少手术切口污染的可能性。

2.规范抗生素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加强感染控制意识,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

4.优化手术环境,加强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手术器械和物品的交叉污染。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

欢迎共阅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

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

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

具体分析如下:(1)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210月日有糖尿病等易感因素,术后吻合口瘘是直接原因;病例三:305520,病人因“吞咽不畅2月余”于2013年12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食管癌?2.高血压病”;12月30日行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根治术,切口为二类切口,手术创伤大,术中使用国产电刀,止血效果差,需很高功率才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组织损伤大,术后第5天诊断感染。

分析其原因为:患者年龄大,抵抗力较差,术中损伤中,出血较多为易感因素,二类切口无菌环境未达到为主要因素。

二、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1、本季度神经外科监测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43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见表4-6统计。

表4. 第四季度神经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30min)注:(1)某医生感染专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2 铊 2 m 0


4 2
1 . 47 1.l 41 1 7 0. 1 .2 01 1 08
1 3
1 1 1 8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o 2

为 了了解 手术 病人 的切 口感染 率 、 危险 因素 , 时发 现 问题 , 及




表 3 外 科 手 术 感 染 按 医 生 统计
医生代码 监测台次数
1 4 1.2 41 1 49 1 0 1 1
以便及 时采 取 措施 , 到有效 控 制感 染 的 目的 。 达 外 科 手术 患 者 经历 手 术 创伤 ,抵 抗力 下 降 易 发生 医院 内感 染 , 手术 部 位感 染 是 手术 常 见 并 发症 , 而 因手 术 种 类及 手 术 危 险 因素 、 手术 持续 时 间、 手术 切 口清 洁度 等 而各 不相 同 , 院感 染发 医 生 率有 显著差 异 。 我院 于今 年 7月 开始对 神 经心 胸 外科 手术 患者 手术 部 位 感染 进 行监 测 ,定 期 将 监 测 结果 反 馈 给科 室 及 医生 本 人 , 分析 感染 原 因 , 取有 效 的预 防控 制措 施 , 手 术切 口 以便 采 降低 感染 的 发生率 。现 将 目标 性监 测结 果 报告 如 下 。

0 0 0 02 5 0
0.8 1
胸外 科住 院并 实施 手 术 的患者 7 0例 。 1 监 测 方法 : . 2 采用 目标 性监 测 方 法 , 预先 设 计 的 表格 内容 , 按 由 医 院感染 专职 人员 监 测与 临床 医务 人 员报 告 相结合 ; 院 监测 与 住 出 院监测 相结 合 ; 根据 我 院情 况每 周对 手术 后 患者 的切 口情 况 进 行 观 察直 至患 者 出院 , 并做 好记 录 。 1 手术 切 口感 染 的诊 断标准 :根 据 国家 卫 生部 医 政 司医 院感 染 - 3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

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

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

具体分析如下:(1) 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 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 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分析:A医师1例0级手术感染原因:患者于2013年10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16日拆线发现前部刀口1cm愈合差,轻微感染征象,其主要原因与患者肿瘤体质,刀口处清洁保持不到位有关,下一步加强手术刀口处保护。

A医师3例1级手术感染原因:病例一:301481,病人因“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半月”于2013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癌”;病人完全梗阻、严重消瘦、营养不良,肿瘤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分泌物及肿瘤坏死组织混合感染并形成脓肿,11月4日手术探查时肿瘤及脓肿破裂,虽经碘伏、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充分冲洗,但病人术后早期即出现同种菌属所致脓胸及切口感染。

台州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台州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2009年第3季台州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1全院总分析在2009年7月~9月(第3季度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296例,有I类切口109例、U类切口183例、川类切口4例。

其中有乳房99例、髋关节置换10例、子宫附件123例、胆道38例、胆囊5例、结肠15例、乙状结肠6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8例(深部2例、浅表各6例)。

感染病例中有子宫切除1 例、胆道手术5例、结肠1 例、乙状结肠1 例;在8例并感染病例中有5例手术部位感染为U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川类切口(胆道2 例、乙状结肠1 例)。

1.1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 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1.2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 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1.3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0.81%,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1/123==0.81%1.4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13.16%,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0.20%1.5 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0.00% ,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0.00%1.6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6.67%,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6.67%1.7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16.67%,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6==16.67%2 各科室分析2.1 骨科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陈忠义7 例,朱忠3例。

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00% 。

2.2甲乳病区本季度共监测了乳房手术98 例、结肠1例,其中有曹飞麟46 例,王文敏28例(包括结肠1 例,余文杰25 例。

全部首医生: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00% 。

2.3妇科本季度共监测了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23例,发生切口感染1 例(浅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2 0 1 0年 3年 手术 部 位感 染 率依 次 为 1 . 6 1 %、 0 . 7 4 %、 0 . 5 5 %。 阑尾 手 术 的切 口感 染 率依 次 为 1 1 . 3 5 %、 8 . 7 3 %、 5 . 1 3 %。
结 论 多途径 加 强 围术期 医院感 染 管理 , 积极 采 取手 术 部位 目标性 监 测 , 有效 降 低 了 手术 部位 感 染率 。
Y U EB o h u a Y U EJ i n x i a ?
1 . I n f e c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De p a r t me n t ,F a n Co u n t y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i n P u y a n g Ci t y o f He ’ n a n P r o v i n c e ,F a n Co u n t y
c a n c e o f s u r g i c a l s i t e i n f e c t i o n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1 .M e t ho d s Us e d p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me t h o d, g e n e r l a s u r g e r y ,g yn e c o l o g y a n d o b s t e t r i c s ,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h o s p i t l a s u r g e y r p a t i e n t s we r e c h o s e f o r t a r g e t e d mo t r -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医学资料 12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说明
1 .临床显示典型手术部位感染,即使培养阴性亦可确诊; 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但毋须再次手术者,
应视为深部切口并发症,仅需报深部切口感染
• 当发生感染或可疑感染时及时送检(涂片/培养)
• 病人术后30天随访
• 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医学资料
15
标本采样方法(1)
• 如果怀疑切口感染
– 不要急于开放病灶,先消毒脓肿表面皮肤(消毒面 积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 – 用无菌注射器将脓肿内容物吸出,立即进行涂片, 然后用橡皮胶塞封闭注射器连同涂片立即(厌氧培 养要求10分钟内)送检。 – 如果脓液较多也可以注入培养瓶送检(可厌氧/需 氧都做,首选厌氧培养)。
手术部位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
台州医院院感科 徐春丽
医学资料 1
手术部位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
•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对本院的医 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已基本搞清,医院工作人员
基本树立了控制医院感染的观点。在这个基础
上,为了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 问题上去,目标性监测方法才应运而生。
医学资料
医学资料
] 次数 [
] 次数 [ ] 次数 [
]途径:
]途径: ]途径:
27
切口调查数据
• 抗生素(术中): [ 是Y /否N ] • 术后: [ N / P / W / T ],[ N 术后未用/ P 24小时 内应用,包括Ⅰ类有植入物、Ⅱ类 / W Ⅰ类用 了,Ⅰ类有植入物或Ⅱ类应用超过24小时/ T Ⅲ、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 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

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Ⅰ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目标性监测[Abstract]through(SSI)of objectiv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general surgery type I incision infe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isk factors.Methods to use the method of prospective target monitori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s responsible for infection control of full-time staff to observe the incision of all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and 1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elephone return visit,to understand the surgical wound healing.Results among the 348 cases,3 cases had infection,the infectionrate was 0.86%.Conclusion:in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risk index patients with active interven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ll track,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for targeted monitoring,timely control and reduce risk factors,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Key words]of operation incision;infection;risk factor;objective monitoring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术后并发症之一,SSI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1],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分。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一、引言手术部位感染是现代医院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本报告对某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二、监测方法为了准确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医院采用了目标性监测方法。

具体而言,我们选择了以下指标作为监测对象:1. 手术切口感染:监测术后切口是否感染,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2.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感染监测,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3. 外科手术感染:针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

4. 深部组织感染:监测术后深部组织感染的情况,收集数据并进行评估。

三、监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手术切口感染率: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5%,其中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2%,清洁-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6.8%。

2.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针对骨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结果显示,感染率为3.9%,其中膝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率最高,为6.2%。

3. 外科手术感染: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数据表明,感染率为6.8%。

其中,剖宫产手术感染率最高,达到8.2%。

4. 深部组织感染:对术后深部组织感染进行的目标性监测结果表明,感染率为2.3%。

其中,胸部手术感染率最高,为3.6%。

四、分析与讨论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数据,我们分析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1. 环境清洁: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加强手术室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器械和手术台面的洁净。

2. 切口处理:切口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应做好手部消毒,并确保手术器械无菌。

3. 预防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范,包括戴手套、使用无菌巾等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院外科单一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医院外科单一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表 1 各 类 手 术切 口 感染 专 率
医生分 组 手 术部 位 感染 专 率 平均 危 险指 数 等级 调整 后 手术 专 率
3 讨 论
2 3 手 术 医 生 感 染 专 率 ( 表 2 . 见 )
表 2 手 术 医生 感 染 专 率
医 生 分 组 切 口 感染 病 人 数 进 行 手 术 病 人 总数 手 术 医 生 感染 专 率
*泸 州 医学 院 附 属 中 医 院外 一科 感 染 管 理科 ( 四川 泸 州 6 6 0 ) 4 00
21 0 2年 5月 2 0日收稿
14 1
染 , 们 就 应 该 在 院 感 规 范 ( 无 菌 操 作 , 毒 , 强 手 卫 生 管 我 如 消 加 理 、 理 使 用 抗 生 素 等 ) 面找 原 因 , 次监 测 目就是 找 出 使 手 合 方 此 术 部 位 感 染 的综 合 原 因 , 实 到 每 个 手 术 医 生 的 头 上 , 医 生 落 让 可 以对 自己 病 人 的 手 术 部 位 感 染 有 一 个 较 为 深 刻 的 认 识 与 分 析 , 今 后 工 作 中 出现 的问 题 给 予 重 视 与 注 意 。 我科 的 分 析 对 对 注 意 调 控 后 的 感 染 率 进 行 一 个 有 依 据 的估 计 。 并 在 日常 手 术
随 着 我 国 医 疗卫 生事 业 的蓬 勃 发 展 , 医院 的经 济 管 理 工 作 就 显 得 愈 发 重 要 。 随 之 而来 的 医 院审 计 工 作 也 变 得 日趋 复 杂 , 审 计 业 务 愈 加 繁 重 , 有 在 审 计 工 作 中抓 住 审 计 重 点 并 找 到 相 只
表 6 医 生平 均 危 险 指 数等 级 ( 据 表 4可得 出) 根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护理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护理课件

01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
环境清洁、卫生。
控制手术时间
02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部位暴露于细菌环境中的时间

合理使用抗生素
03
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术后预防措施
定期换药和检查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换药和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为制定个性化护 理方案提供依据。
皮肤准备
术前进行皮肤清洁,去除毛发和污垢,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
抗生素使用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遵医嘱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降低感染 风险。
术中护理配合与监测
1 2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室环境、器械、敷料等无菌,降低感染 风险。
分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 感染和晚期感染;根据感染的病 原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 性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
01
02
03
延长住院时间
感染会导致手术部位愈合 缓慢,需要延长住院时间 进行治疗和观察。
增加医疗费用
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和护 理,增加了医疗费用。
增加病死率
对于某些手术,如心外科 和器官移植手术,感染可 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 亡。
体温监测
术中监测患者体温,防止低体温引起免疫功能下 降,增加感染风险。
3
配合医生操作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与观察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
伤口护理
定期观察手术部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1.监测目标和指标:-目标:监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指标:按照国家外科手术感染监测指南,采用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数除以手术例数)、感染总数、手术部位感染细菌分布等指标进行监测。

2.监测对象:-手术患者:对于每一个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都应进行感染监测。

-医务人员:对于手术过程中可能感染的医务人员,也应进行定期的监测。

3.监测方法和步骤:-患者信息采集:在手术台上,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过程、切口情况等。

-细菌培养和分离: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采集相关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隔离。

-统计和分析:根据患者信息和细菌培养结果,统计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细菌分布。

4.监测措施和干预:-手术操作规范化:对手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手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加强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皮肤消毒、手术区域的遮盖等;术后进行切口的清洁护理。

-感染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对于发现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和正确的治疗,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5.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和干预。

-对于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或医生,进行跟踪和个体化的干预,提高手术操作质量。

-将监测结果向医务人员、患者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提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视程度。

6.质量评估和改进:-对于监测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感染总数的变化等指标对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引进新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总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建立一套全面的感染监测方案对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

方案的实施包括监测目标和指标的设定、监测对象的明确、监测方法和步骤的具体操作、监测措施和干预的规范实施、结果分析和报告的有效交流以及质量评估和改进的持续推进。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监测方案才能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

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100%%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

(∑(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均危险指数=2 %)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3(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1例;1例,感染16级0例,2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1-3由表.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

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

具体分析如下:(1)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分析:A医师1例0级手术感染原因:患者于2013年10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16日拆线发现前部刀口1cm愈合差,轻微感染征象,其主要原因与患者肿瘤体质,刀口处清洁保持不到位有关,下一步加强手术刀口处保护。

A医师3例1级手术感染原因:病例一:301481,病人因“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半月”于2013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癌”;病人完全梗阻、严重消瘦、营养不良,肿瘤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分泌物及肿瘤坏死组织混合感染并形成脓肿,11月4日手术探查时肿瘤及脓肿破裂,虽经碘伏、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充分冲洗,但病人术后早期即出现同种菌属所致脓胸及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课件
理感染迹象。
回顾性监测
在手术后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和 观察,以回顾性方式评估和诊断
手术部位感染。
方法
通过病历记录、患者随访、样本 采集等方式进行监测,并对数据 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感染发生
率和相关风险因素。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流 程
监测前准备
明确监测目的

制定监测方案
培训监测人员 准备监测工具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案例分析
案例一: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原因 感染症状 治疗方案
案例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手术部位感染
01
感染原因
02
感染症状
03
治疗方案
案例三:心血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原因 感染症状 治疗方案
案例四: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原因 感染症状 治疗方案
案例五: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 监测详解课件
目 录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法 •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流程 •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分析与利用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案例分析
contents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及分类
手术部位感染 分类
感染发生机制
术中预防措施
手术室环境
1
手术器械消毒
2
无菌操作
3
术后预防措施
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以减少细菌滋生。
抗生素治疗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治疗和 预防术后感染。
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合理 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感 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1全院总分析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

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

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2、切口分析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3==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1/123==%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6==%2各科室分析骨科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陈忠义7例,朱忠3例。

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

肝胆外科本季度共监测了胆道手术29例,其中有蔡柳新10例、张法标6例,王爱东1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浅表、Ⅱ类及Ⅲ类各1例)。

蔡柳新: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10=%(为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张法标: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6=%(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爱东: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0/13==%外一科本季度共监测了19例,有胆道手术9例、胆囊5例、结肠4例、乙状结肠1例.其中有邱振明10例(胆道手术6例、胆囊1例、结肠3例、乙状结肠0例)、王敏5例(胆道手术2例、胆囊2例、结肠0例、乙状结肠1例)、林祖朝4例(胆道手术1例、胆囊2例、结肠1例、乙状结肠0例)。

发生切口感染4例(有深部及浅表各2例):邱振明2例 (胆道及结肠各1例、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王敏1例为胆道、Ⅲ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林祖朝1例为胆道、Ⅱ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邱振明: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也为=1/6=%(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结肠手术3例,切口感染1例(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敏:胆道手术2例,切口感染1例(为Ⅲ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林祖朝:胆道手术1例,切口感染1例(为Ⅱ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外二科本季度共监测了16例,有结肠11例、乙状结肠4例、乳房1例。

其中有董米连11例(结肠7例、乙状结肠4例)、毕铁男2例(结肠1例、乳房1例),兰跃福3例(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

发生切口感染1例:为兰跃福病人、乙状结肠、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毕铁男、董米连:结肠、乙状结肠及乳房的手术部位感染率==0/13==%兰跃福: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2==%乙状结肠手术1例,切口感染1例(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3 小结本季度外科手术部位经监测,并发感染病例的发生率总体控制良好。

Ⅰ类切口无发生感染,Ⅲ类切口有3例发生感染(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虽然Ⅱ类切口有5例发生感染(胆道3例、子宫及结肠各1例),但是,其中妇科子宫手术有1例发生感染是组内下级医生所做手术;另为3例胆道及1例结肠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由于所涉及的各首席医生所做的病种手术例数太少,计算出的感染发生率不能说明问题。

然而,我们也与相关的医生沟通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进一步控制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1 监测对象阑尾炎手术、手术病人(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

2 监测内容2.1 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2.2 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1),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见表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2.3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3 监测方法3.1 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包括感染病人和无感染病人)。

表1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表2 ASA评分表4 资料分析4.1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4.2 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4.3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4.3.1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100%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4.3.2 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100%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手术例数4.3.3 平均危险指数平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4.3.4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感染专率×100%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5 总结和反馈对全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可对本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科室名称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一、基本情况:姓 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月天联系电话住院号: 床号 :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出院日期 年 月 日二、手术情况:诊断: 手术类别: 1.阑尾炎手术 2.甲状腺手术 3.疝气手术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 年 月 日手术类型: [ 择期 急诊 ]麻醉类型:全麻 硬膜 腰麻 静脉 局麻 其他( )手术者: 第一助手: 手术时间:开始 时 分 结束 时 分切口分类 :[ 1 2 3 4 ] ASA 评分:[ Ⅰ Ⅱ Ⅲ Ⅳ Ⅴ] 危险因素:[ 0 1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术前、术中用药 术后用药四、医院感染记录:手术部位感染:有无感染部位:切口器官腔隙感染日期:年月日诊断依据:五、细菌学检验:细菌培养:有无标本名称:送检日期:年月日涂片结果: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1: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2: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3:敏感S 耐药R 调查者登记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表中所有内容均需认真填写,不得有空缺。

一、基本情况:1.编号由各医院调查人员填写,为手术类别代号+顺序号(阑尾炎手术”L”、甲状腺手术”J”、疝气手术”S”);例如:阑尾炎手术L001—L069,甲状腺手术J001—J062,疝气手术S001—S0372.年龄:婴幼儿应具体到天;3.病人联系电话必须准确,保证能够在出院后进行随访。

二、手术情况填写:1.诊断填手术前最后诊断;2.手术名称应填全称,手术类别、手术类型应在相应选项上打√;麻醉类型在相应选项上打√,如在所列项目之外,请在“其他”栏自行填写;3.手术开始时间为切开皮肤或粘膜时间,结束时间为关闭切口时间;4.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1)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3)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4)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评分见表1,危险因素见表2。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药品名称应写抗菌药物的化学名称方式指给药方式,应填写为静滴、口服、肌注,不包括雾化吸入、外用;用法应按实际医嘱填写(如×次/日、q×h或st);2.给药时间应填所开医嘱时间和停医嘱时间(年/月/日/时/分),并按照24小时时间制填写(如下午3时20分应写15时20分);地点为病房或手术室;执行人填写为用药的具体操作者,并注明是病房护士或手术室护士。

四、医院感染记录:1.在院期间:术后第一天到病区查看病历,查看手术情况、长期和临时医嘱,记录相关项目。

术后第三天、第五天和第七天,到病区查看病历内容、病程记录及长期和临时医嘱,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有无医院感染发生(必要时查访病人),记录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及诊断依据,记录抗菌药物应用状况。

2.出院期间:病人出院后30天进行随访(可采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应做好记录。

3.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请在有上打√,并填写其后的相关内容;如无感染则无需再填写其后内容。

五、细菌学检验:1.只填与外科手术部位相关的细菌学检验结果,不包括与手术无关的其它部位感染的细菌学检验结果;3.药敏情况:敏感后面填写对该病原菌敏感的药物:耐药后面填写对该病原菌耐药的药物。

表1. ASA评分表分级分值标准I级 1 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

如全身情况良好的腹股沟疝。

II级 2 有轻度或中度的全身疾病。

如轻度糖尿病和贫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III 级3 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如重症糖尿病。

IV 级4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

V级 5 病情危急,属紧急抢救手术。

如主动脉瘤破裂等。

表2. 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危险因素评分标准手术时间(h)≤75百分位0>75百分位 1切口清洁度清洁、清洁-污染0污染 1ASA评分Ⅰ、Ⅱ0Ⅲ、Ⅳ、V 1妇科本季度共监测了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23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浅表)。

其中有任虹萍20例、尚贤文43例、周锦红各50例。

任虹萍、周锦红:子宫及附件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率==0/70==%尚贤文:子宫及附件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43=%(首席医生为尚贤文,手术医生为金筱筱: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