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加练习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检测: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检测: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圈、圈、圈、圈、圈、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和相互。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

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植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关系密切。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和较多,含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较多,含和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特征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和。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和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与。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过程、地貌形态以及和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三)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四)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带和带,导致土壤的和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这是因为: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水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降水外,还有( )A.①B.②C.③D.⑤2.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下列水循环环节水量可能增加的是( )A.①B.②C.③D.④1.D 2.A[第1题,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表径流,②为地下径流,③为下渗,④为降水,⑤为蒸发。

水循环三大类型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③和径流①②,除降水外,三类水循环都存在蒸发⑤。

故D正确。

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甲地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会导致下渗量③减少,在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地下径流②减少,地表径流①增多。

故A正确。

] (2021·某某某某高一期中)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于8月10日凌晨在某某温岭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

读海陆间循环模式图,回答3~4题。

3.该台风参与了(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不能确定4.下列最能代表台风“利奇马”登陆某某的环节是( )A.a B.b C.c D.d3.B 4.C[第3题,该台风从海洋到陆地,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第4题,台风“利奇马”登陆某某的环节就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图中c代表水汽输送。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5~7题。

5.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6.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B.④C.⑤D.⑥7.下列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C 6.C 7.A[第5题,①表示把海洋上空的水汽通过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实现水汽输送。

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三)含答案

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三)含答案

高一地理复习纲要(三)答案一、自然地理因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包含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2、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形成五带(2)大气环流:复习四种天气种类的成因( 3)下垫面:海陆差别:大海性天气较大陆性天气温差小,降水多。

洋流: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 4)人类活动:开释废热——直接影响大气的气温;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了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物理的变化。

改变下垫面性质——造成局部地区天气的变化。

天气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天气变化使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圈层不停改造,最后形成了人类赖以生计的地理环境。

例: 1、以下不属于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有(D)A 、生物B、地貌C、水文D、交通2、影响天气的因素好多,造成天气差别最基本的因子是( A )A 、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3、同纬度大陆东西岸天气种类不一样的主要成因是( B )A 、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4、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接触地带,有地理环境综合作用形成的因素是(B)A 、天气B、土壤C、水文 D 、地貌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划分异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在图中方格内填出自然地理个因素的名称。

(2)在图中画出箭头,以此直观地反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的地划分异规律地划分异规律和自然带的观点:P69 和 P70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显然散布区纬度地带性纬度地点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显(从赤道向两极)以热量变化为基础著经度地带性海陆地点在中纬度明显1(从沿海向内地)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垂直地带性以垂直变化为基础在低纬度海拔高的山地显(从山麓到山顶)著例: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 米,库区水流显然放缓,水面飘荡物增添,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先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次比从前增加。

据资料回答以下1-2 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地理学是探究地球外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改变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改变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凹凸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凹凸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积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凹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拟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减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①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

对可见光汲取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局部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 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适宜的温度、大气层、液态水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出现极光、引起自然灾害(地震、水旱灾害)。

3、(1)比较自转公转(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90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纽约为 3时。

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日界线以西是东十二区(东,西),以东是西十二区(东,西),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加,减),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加,减)(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前三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前三章)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前三章)第一章行星地球1.1宇宙中地球☆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陨石、回收或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天体系统。

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

☆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位置、分类、共同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

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因素。

1.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提供稳定光热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公转地转周期适当→适宜的温度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大气层③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量源于内部核聚变(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传播)☆太阳活动10-11页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肉眼可以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

色球和日冕在日全食时能看到。

太阳活动最显著标志是耀斑。

★影响:①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⑤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结合校本P8)1.3地球运动☆自转。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是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太阳日:24h,360°59′,昼夜交替周期(平时所说的一天,影响人类作息),恒星日23h56m4s,360°自转真正周期(科学研究用)。

角速度:除两极极点角速度为零外,任何地点角速度都相等。

线速度:线速度大小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零。

纬度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赤道:1670km/h;30°处1447km/h;60°处837km/h。

☆公转。

地球是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必修一复习地理第三单元

必修一复习地理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复习:通读课本,熟记丛书填空部分二、重点突破1、水循环类型有哪些?各包括哪些环节?2、说处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其径流特征、影响因素、我国的分布区域。

3、说明目前人类对哪些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4、熟记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各大洋中洋流的名称。

(特别注意印度洋不同季节分布规律)5、掌握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6、分别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分析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

8、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征9、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0、从开源和节流的角度分别说明解决水源短缺的措施三、定时检测1.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图中M表示()A.形成地下水B.形成生物水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3题。

2.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A.降水增加B.地下径流增加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3.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的是()A.增加水汽输送量B.退耕还林C.封山育林D.修建小型水库下图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4.图例中①、②、③表示的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A.地下水、雨水、积雪融水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5.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6、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

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doc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doc

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如图1图1二、太阳及太阳系:(一)太阳系1、组成:如图2。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与木之间。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金、地、火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结构特征; 木、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天王、海王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3、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③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温度适中(有介于0—100℃的温度)→有液态水存在; ④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也是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的原因。

(二)太阳: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3、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球上大气、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极区(或高纬度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④黑子与水旱灾害等有关;图2个恒星日:自转360°(23小时56分4个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是真正周期,太阳日是日常所用周期2、时间的计算:所求时间= 已知时间±时差(东加西减);(1)求地方时,时差为经度差÷15°;(用上图)东边时间比西边早;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相隔15°,相差1小时;相隔右图中隐含的条件有: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是18时; ③把昼半球平分的经线是12时; ④把夜半球平分的经线是0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加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加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复习提纲加练习(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知识点一:水循环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3,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4,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5,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练习题: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A.海洋水、冰川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河流水、大气水 D.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2.下列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B.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C.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D.雨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面径流4.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使水资源枯竭C.水循环实现了海陆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5.下列属于动态水资源的是A.河流水 B.内陆湖泊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6. 目前世界上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不是由于A.世界上淡水资源总量不足B.全球气温趋升,蒸发量大,江河径流下降C.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生活用水增加D.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7.读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有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有答案)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 和 木星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地球上存在生命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光照 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 距离适中, 体积和质量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适宜的温度 、 大气层 、 液态水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 、 出现极光 、 引起自然灾害 。

3、(1)比较自转公转) 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90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由昼入夜叫 昏线 ,由夜入昼叫 晨线 。

(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

(加减)地方时:因 经度不同 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

600E 为10时,则800E 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纽约为 3时 。

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1)短途运输公路占优势,长途运输水运成本最低。

(2)管道运输的特殊性: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对密度的影响:地势起伏——运输线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区位要求: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区位原则:交通原则区位选择: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2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31.抓“概念”重“消化”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 和 木星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地球上存在生命 ,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光照 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 距离适中, 体积和质量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适宜的温度 、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液态水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 、 两极出现极光 、 引起自然灾害 。

3、(1)比较自转公转(2) 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90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由昼入夜叫 昏线 ,由夜入昼叫 晨线 。

晨线相当于日出,昏线相当于日落,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与昏线交点为18点(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

(加减)地方时:因 经度不同 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

600E 为10时,则800E 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水循环
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3,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4,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5,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练习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A.海洋水、冰川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大气水 D.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下列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B.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C.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D.雨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
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面径流
4.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使水资源枯竭
C.水循环实现了海陆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5.下列属于动态水资源的是
A.河流水 B.内陆湖泊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
6. 目前世界上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不是由于
A.世界上淡水资源总量不足
B.全球气温趋升,蒸发量大,江河径流下降
C.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生活用水增加
D.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7.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水体不断________ 从而维护全球水量的________。

(3)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大循环.________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成都的河流主要参与的是________循环,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____。

答案:1—6:BADAAB
7,(1)①大气输送②大气降水③地表蒸发④植物蒸腾⑤地表经流⑥地下径流
(2)更新动态平衡
(3)内陆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
知识点二:洋流
1,洋流(海流)概念:表层海水大规模地定向流动。

2,风海流成因:由盛行风吹拂而成。

一般呈东西方向流(赤道逆流除外),如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等。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由于受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

大陆东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流,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

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
气候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

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海洋生物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
练习题:
1.下列地区的气候受洋流影响较大的是
①东亚季风气候②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④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是因为
①阳光集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③有些海域的大陆架附近有寒暖流交汇④临海国家对海洋水产品需求量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3. 世界著名渔场形成于
A.风海流处 B.下降补偿流处 C.寒暖流交汇处 D.寒暖流分离处
4.假如有人在美国洛杉矶海滩拾到上海少先队员在东海放出的漂流瓶,那么该漂流瓶借助下列那组洋流而漂到洛杉矶海滩的:
A.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C.日本暖流——赤道逆流一加利福尼亚寒流
D.日本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5.地转偏向力在洋流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赤道逆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B.洋流运动的动力
C.使洋流改变运动方向 D.对密度流影响最大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B.俄罗斯的北冰洋港口的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也是因受暖流的影响
C.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沿海地方,一月份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英国伦敦的气温低得多,也是洋流影响D.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暖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7.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比寒流流经的海区
A.气温高、水温低、盐度低 B.气温低、水温高、云度高
C.气温高、水温高、盐度低 D.气温高、水温高、盐度高
8.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的海水比大洋西岸的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 B.温度低,盐度高
C.温度高,盐度高 D.温度高,盐度低
阅读材料,回答19-20题:
材料一: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补充而产生的。

材料二: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

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9.材料二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的是()
A.南下热水有毒
B.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
C.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
10.“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位于岛东部沿海,B地位于大陆西部沿海,
(2)A、B两地的降水量有何差异?。

(3)A、B两地纬度相同且均在沿海,降水量为什么有差异?。

(4)A附近海域的洋流名称是,B附近海域的洋流名称是。

答案:
1—5:DDCBC 6—10:DDCBC
11.(1)A马达加斯加岛;B澳大利亚大陆。

(2)A地降水量较B两地降水量大。

(3)A地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有利于降水量增加;B地附近有寒流流经,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减少降水量。

(4)马达加斯加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