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正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解释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解释名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解释:我长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认为,人应该为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断培养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浩然正气”正是有志的君子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无所畏惧的精神。
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原文: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
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无严诸侯。
恶声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夫子加齐之卿相》原文、译文及注释
《夫子加齐之卿相》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夫子加齐之卿相先秦-孟子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
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无严诸侯。
恶声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 讨论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 讨论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者 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 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提拔出来的,管子从 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 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从做买卖的场 所被提拔出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研 习 课 文
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 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 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 为“害”。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 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 精神境界。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 共同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 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 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 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 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又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这种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这种气就萎缩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外在的东西。一定要做培养浩然之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病(动词,疲累,倦困)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天下之(助词,取独)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表陈述,认为]无益而舍(动词,舍弃,放弃)之者,不耘y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副词,只,仅仅)无益,而(连词,表转折)又害之。”
又如: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思考2: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
再见
又如: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的争斗就会平息。”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讨论: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精忠报国,收复河山的岳飞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挺身而出,挽国家于狂澜的毛泽东 不贪恋异国繁华,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 …… ……
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正气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正气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正气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正气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正气歌》宋朝文天祥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正气歌》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
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
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
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释文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并具体而全面地向公孙丑阐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养成浩然之气应具备的条件和培养浩然之气应注意的问题,足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重视。
所谓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明主旨通过本课所录三则选文,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
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
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往送之门,戒.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曾.益其所不能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④困于心,衡.于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往之女.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惬 快心、满意 ②诫 告诫 ③增 增加 ④横 横塞 ⑤汝 你的(2)一词多义 ①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②知⎩⎪⎨⎪⎧ 我知.言: 知.己知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孰为汝多知.乎: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③正⎩⎪⎨⎪⎧ 以顺为正.者: 而勿正.,心勿忘: 立天下之正.位:答案 ①擅长/生长 ②知晓,懂得/了解/识别/智慧/主持 ③正道/预期/端正的(3)古今异义①无是.,馁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肯定判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编辑本段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编辑本段作者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共分7章:《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万章》、《告子》、《尽心》、《离娄》共计261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优秀课件
讨论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讨论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讨论
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 《亮剑》中的李云龙等。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 共同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 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
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公孙衍、张仪之流) 大丈夫之道: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乃丈夫中之大者) 启发:君子养大丈夫之气,非濡染妾妇之气。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 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 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孟 子
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 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 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 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 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 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短美诗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_全诗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出自《潮州韩文公庙碑》的名句。
【全诗如下】《潮州韩文公庙碑》作者:苏轼(宋代)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能够欺王公,不能够欺豚鱼;力能够得天下,不能够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D、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因此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蒿凄怆,若或见之。
第六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小
结
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 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思想内容: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 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 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 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浩然之气”和“大丈夫”的内涵 3、了解孟子的人格魅力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 之间。 恶乎长:擅长什么,长于哪一方面。恶,疑代词,什么;长,擅长 知:懂得 养:培养 浩然:盛大流行的样子 至大至刚:极宏大极刚强。至,极最;刚,刚强 直:正直 害:损害、伤害 塞:充满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很难说。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直去培养 它而不加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译文】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卖 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 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 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 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性 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
重难点剖析
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 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南宋-文天祥《正气歌》原文、翻译及注释
南宋-文天祥《正气歌》原文、翻译及注释题记:文天祥于祥兴元年(1278)10月因叛徒的出卖被元军所俘。
翌年10月被解至燕京。
元朝统治者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决心以身报国,丝毫不为所动,因而被囚三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慷慨就义。
这首诗是他死前一年在狱中所作。
原文:正气歌南宋-文天祥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翻译: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本)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
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习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察觉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上课课件
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 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 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 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译文:我因此说,告子不曾懂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 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 要忘记(它),也不要促使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 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 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
: (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 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 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 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_全文翻译
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 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 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 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 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 宋人然: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 B)
3.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 D )
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D.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歉”,歉疚。
选择题:
❖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 一句是:( A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必先苦其心志
C.行拂乱其所为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 )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助之长者,揠苗也。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苏教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word原文集注详解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集注、详解)【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未曾咆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注释】哭——这里指在吊丧时哭泣。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解读】歌唱或哭泣是一个人情绪的真实流露,它们之间的过渡是需要时间和环境条件的。
否则,一个人能够时哭时歌过渡自如,那么这个人不是在演戏,就是神经出现了故障。
人有恻隐之心,即同情心,这是人的最基本的感情。
孔子对人的同情是出于真性情,不是表演给谁看的。
乐可以骤哀,哀不可以骤乐。
孔子哀人之所哀,对死者真心地哀伤,对死者的家属真心的同情,必然不可能一下子欢乐起来,当时也就吃不饱,当天也就没有心情歌唱。
现在的丧事上,特别是有权者有钱者家里有丧事时,吊丧者盈门满巷,但面露哀伤者几稀矣。
因为这些人都不是出于真心的哀伤同情。
教育者,给学生讲这两则,应该告诉学生人应该有恻隐之心,与人交应有真心,逢场作戏应该少干。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侧隐之心。
曰未尝,则非偶然。
哭指吊丧。
一日之内,哭人之丧,余哀未息,故不歌。
曰则不歌,斯日常之不废弦歌可知。
然非歌则不哭。
余哀不欢,是其厚。
余欢不哀,则为无人心。
颜渊不迁怒,孔子称其好学。
是哀可余,乐与怒不可余。
此非礼制,乃人心之仁道。
本章见圣人之心,即见圣人之仁。
或分此为两章,朱注合为一章,今从之。
【原文】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注释】纲:网上总绳。
弋:用带绳的箭来射鸟。
【译文】孔子只钓鱼,却不用大网捕鱼;孔子射鸟,却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
【评析】孔子是不是真的如此,他这样做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可以存而不论。
有修养的人,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如不得已必须取其生命,不能赶尽杀绝,也不能出其不意。
以小见大,孔子的这种做法,说明了他的仁心。
孔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当然好,暗合了今日的环保主义思想,但孔夫子当年如此做却不是为了环保,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这就有点虚伪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上枢密韩太尉书宋·苏辙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
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
研 习 课 文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 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 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 苗者也;助之长 者,揠苗者也——非徒无 益,而又害之。”
译文: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禾 苗都枯萎了。天下人帮助禾苗生长的是 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 的,,是种庄稼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 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 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
思考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 有何启发?
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 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 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 锐意进取。
思想内容: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 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意和志气痛
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肚子挨饿,使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
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能力。
他受穷困,使他做的事不能如意,不能成功,
[基础·夯实]
一、通假字 1.行有不慊于心 . 2.往送之门,戒之曰 . 3.曾益其所不能 . 4.困于心,衡于虑 . 5.入则无法家拂士 . 6.往之女家 . 7.无若宋人然 . 通 惬 , 满意 通 诫 , 告诫 同 增 , 增加 通 横 , 横塞 通 弼 , 辅佐 通 汝 ,你 通 毋 , 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借助这个寓言想要说明,要 培养浩然之气,根本途径就是“集 义”,就是做每一件事情都合乎义。 浩然正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 只管做集义养气的事情,心中时刻记 着它,但不要妄自助长它,不要急切 地去追求成功,那样做只会有害。
第一则小结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 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 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行道义而产生 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 精神境界。
(一)名句默写: (1)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孟子· 滕文公下》)(1996年高考29题)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2008全国卷1)
(二)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07福建卷8)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 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 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 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译: 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译: 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答: 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
重点句子翻译: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 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 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它作为一种气,极其宏大刚强,用正义去培 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其, 跟义和道相配;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 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 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情,这气就疲软了。
C)
2.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3.下列句子中,与“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字意思不 同的一句是( A ) A.然后知生于忧患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战于长勺 D.或重于泰山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 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 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 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齐读文天祥的《正气歌》(节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三纲 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崇尚、继承、传扬、歌咏的浩然之气正是孟子首创的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 2、理解“浩然之气”和“大丈夫”乞丐的 基本内涵。 • 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 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小结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大丈夫气节,凸显的都是 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 的践行。
重点句子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给予这个人,一定先使 他的心意和志气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饿肚子, 使他受穷困,使他所做的事情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 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以前不 具备的能力。
写作特色:
(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 (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 (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句子中红字注音 恶( )乎长( ) 行有不慊( ) 闵( )其苗 苗则槁( ) 揠( )苗者也 舜发于畎( )亩 胶鬲( ) 法家拂( )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 (1)夫子恶乎长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丈夫之冠也 (4)安居而天下熄 (5)征于色 (6)入则无法家拂士
研 习 课 文
齐读第一则,思考:
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2、如何养“浩然之气”,培养“浩然之气” 应该注意什么?(用原文回答)
以直养无害
是集义所生者
以直养无害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研 习 课 文
第一则,思考:
3、“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犯二把事情弄糟。这个寓言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研 习 课 文
齐读第三则,思考:
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
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 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 一番大业。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
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研 习 课 文
齐读第三则,Biblioteka 考: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二)默写填空:
⑴曰:“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 ⑵ 富贵不能淫,
谓大丈夫。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 曾益其所不能 。 所以动心忍性 ⑷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1、东汉的陈蕃说过:“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安事一室乎!”在陈蕃眼中,只有那些横舟沧海、立 马昆仑、志向高远、豪情干云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 2、三国时的李謐曾这样感叹:“丈夫拥书万卷,何 暇南面百城!”在李謐心中,只要有书读,给个皇帝 也不当,拥有学问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3、东晋的桓温这样说道:“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 亦当遗臭万年!”在桓温的潜意识里,所谓的大丈夫 就是轰轰烈烈、出人头地、干出点名堂的人。为此, 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不计后果。
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 通“横”,横塞 D 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歉”,歉疚 6、从词类活用看,下面各句中红字不同于其他项 的是( ) A 人恒过,然后能改 B必先苦其心志 C 行拂乱其所为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重点句子翻译: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 最正的位置(即礼);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仁 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贵不 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 志:这才叫大丈夫。
研 习 课 文
齐读第二则,思考:
1、孟子举女子出嫁顺从丈夫事例有什么作用? 孟子借此来讽刺公孙衍和张仪之 流通过阿谀苟容、顺从统治者来窃取权 势,逞个人智慧和能力横行霸道,为所 欲为,根本就不是大丈夫之所为,进而 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研 习 课 文
齐读第二则,思考:
2、何为大丈夫?(请用原文来回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执着于践行仁 义道德,有志气、有操守、有作为,充 满浩然正气的人。
3、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无是,馁也 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确实 C管夷吾举于士 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 喻:明白
4、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A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都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 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 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 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 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齐读第三则,思考:
研 习 课 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文化经典阅读思路:
1、疏通文意。 2、理解思想。 3、学会评价。
1、熟读并背诵相关语段。
2、课外练笔: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感。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 有何启发?
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 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思想内容: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 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 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