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与天干地支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定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穴】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主治:心下满;五脏疾病初起。
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多用于急救。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病在脏者,取之井;……’。
【荥穴】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
指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故名荥穴。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等。
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输穴】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
”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
输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主治:适用病情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于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
主治: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
”【合穴】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含义和命名。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在选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一、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入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穴。
古代医家认为,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用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五输穴的特性,即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同性见表l、表2。
表 1 阴经五输穴表表 2 阴经五输穴表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古代文献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穴五行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角度,说明五输穴主治作用的。
阴经井穴治疗肝的病变,荥穴治疗心的病变,输穴治疗脾的病变,经穴治疗肺的病变,合穴治疗肾的病变。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
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总1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阴经五输穴表
阴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阳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井(金)荥(木)输(水)经(火)合(土)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
至阴
足通谷
束谷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
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五输穴列表和五输穴歌
五输穴列表和五输穴歌文章摘要:五输穴是十二经脉的特定要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即指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的作用重点就在五输穴。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
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简称“五输”。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经气所流,象刚出的泉水微流。
称为“荥”可退热;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经气所合,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穴、荥穴、俞穴、经穴、合穴五类穴位的总称。
五输穴除治疗局部病症之外,对经脉循行远端部位(头面、躯干、内脏)乃至全身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阳经五输穴经脉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阴经五输穴经脉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五输穴歌少商鱼际和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间三间接,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与陷谷,解溪三里胃经点;脾经隐白接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少冲少府和神门,灵道少海记心间;少泽前谷加后溪,阳谷小海小肠边;至阴通谷连束骨,昆仑委中膀胱遣;涌泉然谷流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延;中冲劳宫与大陵,间使曲泽包络圈;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三焦沿;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属於胆;大墩行间和太冲,中封曲泉肝经全。
五输穴应用表格,帮助你学习
五输穴应用表格,帮助你学习例一:王xx,女,45岁,牙龈肿痛三日,牙龈略肿,大便常秘,口干喜凉饮,小便黄,苔黄略腻,此胃火上炎,为之针胃经荥穴内庭及大肠荥穴二间泻肠胃之火,并针大肠原穴合谷,嘱其次日辰时(上午8点)来诊,辰时胃经当旺,在其子穴厉兑出血少许,并针大肠经子穴二间(又为荥水穴),痛势渐减,龈肿亦消。
纳子法之应用,除前述之旺时用子泻,衰时用母补之外,尚有多种,最常用于时间性的病症,即是指发病有较规律的时间性,对此,按“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脏腑归属施治,每获佳效。
例二:张xx,男,35岁,每日上午辰巳时(8点到11点)即发前头痛及太阳穴痛,病已多日,发则剧痛不已,过时自止。
盖辰巳乃脾胃经流注之时,又前头及太阳穴所在为胃经所过,为之针脾之络穴公孙,胃经输穴陷谷,立止疼痛。
次日辰巳时虽发头痛,但能忍耐,嘱其第三日上午辰巳时(上午8点半),仍接上穴针之,留针半小时,并嘱其每五分钟按摩头部一分钟,针下立即止痛,之后即痊愈未再疼痛。
例三:李某,39岁,每晚睡至十二点即鼻塞已三周,呼吸不畅,随即醒来,至三点左右逐渐减轻而再入睡。
按:子时为胆经流注之时,丑时为肝经流注之时,此为肝胆经之扰所致,针太冲、合谷穴后,当夜即症情减轻,再针时加胆经火穴丘墟,病又大减,续针一次而愈。
盖太冲为肝经输穴,善治“时间时甚”之病,又为原穴,调气作用甚强,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经络至鼻,调气至鼻塞甚佳,配太冲又称之开四关,理气作用更强,加丘墟(胆经火穴)泻胆经之火,疗效更佳。
同气相求疗法五输穴与自然节令有其相应关系,与脏腑亦有相应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这种原则在针灸临床中经常可见。
但其原理则未必为医者所明知。
“同气相求”疗法在五输穴的应用方面确实占有极重要的份量,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疗法。
同气相求法也称之为“交应疗法”,亦系全息对应之一种,又可分为相生、相克、相应、相通及真五行等五类,下例分别详细说明。
一、相生这是就五行相生关系发展的一种疗法。
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阳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井(金)荥(木)输(水)经(火)合(土)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阴经五腧穴表。
五输穴(最详细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最详细的五腧穴介绍)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至沟天井五输穴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荥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输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足临泣太冲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
五输穴详解
特定穴一、五输穴(一)手太阴肺经1、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鱼际: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3、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手舟骨之间,拇长肌腱尺侧凹陷中。
4、经渠: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
5、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在手指,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二间: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3、三间: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4、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
5、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三)足阳明胃经:1、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内庭: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陷谷: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4、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大都: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3、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4、商丘:在踝区,足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的凹陷中。
5、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五)手少阴心经1、少冲: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少府: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第5掌骨之间。
3、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4、灵道: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5、少海: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六)手太阳小肠经1、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六阴经五输穴五行归属表
五输穴
十二正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
古人利用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经气的运行过程,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六阴经五输穴五行归属表
经脉名称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手太阴肺经(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足少阴肾经(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足厥阴肝经(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手少阴心经(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五行归属表
手阳明大肠经(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足太阳膀胱经(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足少阳胆经(木)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手太阳小肠经(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阳明胃经(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具体腧穴是:阴经之输并于原。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手太阳小肠经原穴腕骨,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足阳明胃经原穴冲阳,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足少阳胆经原穴丘墟。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生于肾,以三焦为通道运行于全身,是经脉的根本。
五行针灸常用穴位及属性对应图
阳陵泉*
△X
子
23-1
春
足临泣
△5
光明
△7
侠溪
阳辅
△5-15
肝
太冲
大敦
△5-7
行间
△5-7
太冲
中封*
曲泉
丑
1-3
大敦
△5-7
蠡沟*
曲泉
行间
△5-7
金
肺
太渊
少商
△X
XP7
鱼际
△X
太渊
经渠
△X
尺泽
寅
3-5
秋
经渠
△X
列缺*
XP6
太渊
尺泽
大肠
合谷
XP1
△5-7
商阳
二间
XP9
三间
阳溪
曲池
△5-10
卯
5-7
商阳
偏历
△5-7
曲池
△5-10
二间
XP9
土
胃
冲阳
厉兑
XP6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7-20
XP8
辰
7-9
长夏
足三里
XP8
丰隆
解溪
厉兑
XP6
脾
太白
隐白
△X
XP1
大都
XP1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X
巳
9-11
太白
公孙
大都
商丘
五行
十二官
原穴
五输穴
时辰
时间
季节
时令穴
/流注穴
络穴
补穴(母)
泻穴(子)
井
荥
输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
十二经脉分布...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
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肘膝关节以下,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成'五腧穴”
临床上井穴可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喘咳;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五输穴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经气所出的部位;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者跖趾关节前,喻作水流尚微,是经气流行的部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者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十二经脉相对应的五腧穴分别为: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谷,昆仑,委中。
五输穴与天干地支
五输穴与天干地支子午流注针法包括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五输穴等内容,可概括为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与天千地支配合脏腑时辰两大部分。
(一)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灵枢,本输》提出了五输穴的部位,并指出"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配合关系。
《难经·六十四难》又作了全面补充。
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五输穴的临床运用,如《千金要方》提出10要穴,其中8个是五输穴。
《玉龙歌》120穴中,五输入就有33个。
宋代马丹阳所撰的《十二穴治杂病歌》五输穴就占了8个。
现代临床也证明五输穴是最常用的穴位。
这些都足以说明五输穴的临床运用价值和在针灸治疗中的地位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毛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大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二)天干地支1.天干天千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是10个,故又称十天千。
它们在子午流注针法中有两个意义。
(1)代表时间,天干与地支相配可代表年月日时,天干在与地支配合上,都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并且是按干支顺序依次排列,如甲子年,乙丑年……甲子月、乙丑月……甲子日、乙丑日……甲子时,乙丑时……,其前面(或上面)甲乙……都是天干。
(2)配合脏腑经脉,十天干配合十二脏腑十二经经脉是甲配胆及胆经;乙配肝及肝经,丙配小肠、三焦及小肠经、三焦经;丁配心、心包及心经、心包经;戊配胃及胃经;己配脾及脾经;庚配大肠及大肠经;辛配肺及肺经;壬配膀恍及膀恍经;癸配肾及肾经。
天干配脏腑是"纳干法"的基础之一。
由于三焦为阳气之父,心包乃阴血之母,故亦有人将三焦与壬相配,包络与癸相配,如《针灸大成》说"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
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
对我而言,五行学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思维工具,用来学习中医,方便顺手,就像我们吃面条用筷子好使,何必非要换成叉子呢?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
六十甲子与五输穴的对应关系
六十甲子与五输穴的对应关系
《中医肿瘤基因学》基础之《六十甲子与五输穴的对应关系》——作者:桂林吴氏老中医疯癫郎中
足少阳胆经:足窍阴穴-甲子,侠溪穴-丙子,足临泣穴-戊子,阳辅穴-庚子,阳陵泉穴-壬子。
足厥阴肝经:大敦穴-乙丑,行间穴-丁丑,太冲穴-己丑,中封穴-辛丑,曲泉穴-癸丑穴。
手太阴肺经:少商穴-甲寅,鱼际穴-丙寅,太渊穴-戊寅,经渠穴-庚寅,尺泽穴-壬寅。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乙卯,二间穴-丁卯,三间穴-己卯,阳溪穴-辛卯,曲池穴-癸卯。
足阳明胃经:厉兑穴-甲辰,内庭穴-丙辰,陷谷穴-戊辰,解溪穴-庚辰,足三里穴-壬辰。
足太阴脾经:隐白穴-乙巳,大都穴-丁巳,太白穴-己巳,商丘穴-辛巳,阴陵泉-癸巳。
手少阴心经:少冲穴-甲午,少府穴-丙午,神门穴-戊午,灵道穴-庚午,少海穴-壬午。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穴-乙未,前谷穴-丁未,后溪穴-己未,阳谷穴-辛未,小海穴-癸未。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穴-甲申,足通谷穴-丙申,束骨穴-戊申,昆仑穴-庚申,委中穴-壬申;
足少阴肾经:涌泉穴-乙酉,然谷穴-丁酉,太溪穴-己酉,复溜穴-辛酉,阴谷穴-癸酉;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穴-甲戌,劳宫穴-丙戌,大陵穴-戊戌,间使穴-庚戌,曲泽穴-壬戌;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穴-乙亥,液门穴-丁亥,中渚穴-己亥,支沟穴-辛亥,天井穴-癸亥。
什么是五输穴
什么是五输穴什么是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五输穴各有所主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二者立论有相通处。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灵枢· 本枢》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紧的井穴属金。
《难经· 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
同时,又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
井穴:多用于昏迷、厥证。
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有疏通气血、开窍醒神、泄热清神作用。
五腧穴(井荣俞经合)与四季及五行的关系
五腧穴(井荣俞经合)与四季及五行的关系五腧穴(井荣俞经合)与四季及五行的关系与四季的关系五腧穴(井荣原俞经合)与四季的关系:井穴主冬天,脏主冬,冬天的时候刺井穴。
井荣俞经合五穴,都在手肘以下或膝盖以下。
如果今天扎针,你又怕出事,在手脚上扎针就不会有事。
若能一针把人扎死,那还真是天才,我拜你为师。
刀子刺下去都能救回来,何况扎在脚上怎么会死,很安全的。
现在介绍的时间,若出问题时是夏天,我们一样取他的俞穴。
声音主长夏,我们对长夏的定义,中医哦,依中国易经,在春三月的时候,这三个月,其实不是一月到三月,而走到了第三个月的最后两周,即将要转换为夏天的时候。
夏天三个月,第一个月最早的两周。
也就是说,春和夏交接的前后两个礼拜,春天取两个礼拜,夏天取两个礼拜,把它合并成一个月,叫长夏。
春夏交接一个月、夏秋交接一个月,秋冬交接又一个月,冬天和春天交接又一个月,这是我们长夏的位置。
真正我们对长夏的定义,是节气在转换或季节的交换。
这长夏不是说夏天很长,夏天都一样的。
至于合穴,《针灸甲乙经》指出,味主秋,常有人味道有问题,包括嗅觉,还有人嘴巴发出金属的味道。
如我嘴巴为什么那么甜,我嘴巴为什么那么苦。
只要有味道的问题治在合穴,主秋,秋天。
那为什么要去春夏秋冬,中医的观念,春夏养阳、秋冬这个季节是养阴,阴阳的定义,过去很多人说,阳嘛!阴嘛!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及女人的生殖器。
他以为他讲的很妙。
讲人纪很简单,我给你们一个观念,看我的手臂,看得到的都是阴,阴就是有形的。
力量有多大,那就是阳。
比方说,为什么可以握,肝病的不可以握,握的力量有多大,肌肉的力量有多大,这些无形的就是阳。
为什么我能握,肝脏好才能握,肝病的人不能握,那握的力量有多大,这是阳。
看到皮肤、肌肉、血管,这些都是阴,这是阴阳的观念。
所谓春天夏天要养阳,秋冬主收敛要养阴。
圣人、智者告诉我们,要随着节气定,春夏要多运动,不是秋冬不用运动,而是要收敛,包括房事要节制。
针灸的穴道是可以用在保养的,我会教你们如何美颜,下次我回来!不要说,老师!你怎么变了,你是老师的儿子吗?如果按照节气走,我们不违逆节气,寿命会延长,就不会生病。
再学习五输穴
再学习五输穴
五输是指的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穴,是人体十二经十五络之气上下出入的部位,而这些穴位大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尤其是指(趾)、腕(踝)、肘(膝)关节处最为集中。
井穴多位于四肢末梢,爪甲之侧,为经气发源之地;荥穴位于指(趾)掌(跖)部,经气稍大;输穴多位于腕、踝关节处,经气盛,为经气传输的部位;经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臂、胫部,经气流注稍长;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汇合经气深大;所以由井穴至合穴,穴位分布从浅表到肌肉丰厚,其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远及近,因此,各脏腑经络有病,都可取五输穴。
根据经气输注的深浅,针刺时也随之有刺入深浅的区别。
五输穴各有其主治特点,例如病在脏,心下满者取井穴;身热,病变于色者取荥穴;体重节痛,病时轻时甚者取输穴;阴经中的输穴即为原穴,原穴通达三焦原气,调和人体内外、上下,脏腑气化功能,所以,内脏有病取原穴。
喘咳寒热,病变于阴者取经穴;逆气而泄,出血、胃病、由饮食不节得病者取合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输穴与天干地支
子午流注针法包括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五输穴等内容,可概括为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与天千地支配合脏腑时辰两大部分。
(一)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
《灵枢,本输》提出了五输穴的部位,并指出"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配合关系。
《难经·六十四难》又作了全面补充。
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五输穴的临床运用,如《千金要方》提出10要穴,其中8个是五输穴。
《玉龙歌》120穴中,五输入就有33个。
宋代马丹阳所撰的《十二穴治杂病歌》五输穴就占了8个。
现代临床也证明五输穴是最常用的穴位。
这些都足以说明五输穴的临床运用价值和在针灸治疗中的地位
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毛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大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二)天干地支
1.天干天千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是10个,故又称十天千。
它们在子午流注针法中有两个意义。
(1)代表时间,天干与地支相配可代表年月日时,天干在与地支配合上,都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并且是按干支顺序依次排列,如甲子年,乙丑年……甲子月、乙丑月……甲子日、乙丑日……甲子时,乙丑时……,其前面(或上面)甲乙……都是天干。
(2)配合脏腑经脉,十天干配合十二脏腑十二经经脉是甲配胆及胆经;乙配肝及肝经,丙配小肠、三焦及小肠经、三焦经;丁配心、心包及心经、心包经;戊配胃及胃经;己配脾及脾经;庚配大肠及大肠经;辛配肺及肺经;壬配膀恍及膀恍经;癸配肾及肾经。
天干配脏腑是"纳干法"的基础之一。
由于三焦为阳气之父,心包乃阴血之母,故亦有人将三焦与壬相配,包络与癸相配,如《针灸大成》说"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分,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恍癸肾藏,
三焦也向丙中寄,包络从阴丁火旁。
2地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有12个,故又称十二地支。
它们在子午流洼针法中也有两个意义。
(1)代表时间,地支与天千相配可代表年月日时,但干支相配时都是地支在后(或在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前面一个字,即甲乙丙丁是天干,在上,后面一个字,即子丑寅卯是地支,在下。
地支还可以单独与十二个月或十二个时辰相配。
十二地支配十二月表
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表
(2) 配合脏腑经脉,地支有12,脏腑经脉也是12个,十二地支与十二脏腑经脉相配是,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十二地支与十二脏腑经脉相配是固定不变的。
这是"纳支法"的基础之--,
肺寅大卯胃胰宫,脾巳心午小末中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通。
3.干支的阴阳分配在干支中,天干属阳,地支属阴。
而在干支中又可分为阴阳。
干支分阴阳,根据不同的运用又有二种含义,一是在子午流注针法中开井穴时,根据天干为阳,地支为阴而提出了阳进阴退的规律,二是根据干支序数的奇数偶数而分阴阳,1、3、5、7、9、11为奇数属阳,2、4、6、8、0、12为偶数属阴。
天千按其序数,甲丙戊庚壬为奇数,是阳干;乙丁巳辛癸为偶数属阴,是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奇数,是阳支,丑卯巳末酉亥为偶数属阴,是阴支。
在干支配合上,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这是固定不变的。
天干地支的序数在子午流注针法的运用中非常重要,必须熟练掌握。
4.五行与天干、地支、脏腑的配合在子午流注针法中。
十二脏腑经脉属五行中哪一行,属何天干,何地支是非常重要的,也必须熟练掌握。
五行与干支脏腑经脉相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