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的“四块糖”》有感
四块糖果读后感
四块糖果读后感
故事里陶行知先生看到那个男生用泥块砸同学,要是一般人,可能上来就发火批评了。
可他不,他先给了那孩子一块糖,说因为这孩子按时到了,守时可是个好品质。
我当时就想,这孩子肯定懵了,砸人还能得糖?接着先生又给一块糖,说这孩子听到制止就停手了,尊重师长呢。
这操作真绝,就像在和孩子玩一个有趣的“找优点”游戏。
然后再给一块糖,因为先生问他为啥砸人,孩子说是为了教训那些欺负女生的人,这说明孩子有正义感。
这时候我都有点佩服这孩子了,也更佩服陶行知先生,他能从孩子看似错误的行为里挖出这么多闪光点。
最后先生又给了一块糖,还提醒孩子以后砸人的方式不对,可以用更好的办法。
你看,到这儿那孩子心里肯定满是愧疚,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我就想啊,要是我的老师或者家长也这么教育我,那我得多开心又多听话啊。
我平常要是犯了错,家里人可能就直接批评了,我心里还会有点不服气呢。
可是陶行知先生这样,先肯定再引导,就像给孩子铺了一条很舒服的路,让孩子自己心甘情愿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这四块糖果,甜的可不仅仅是孩子的嘴,更是孩子的心,让孩子从错误里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改进的方向。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法就像魔法一样,充满了智慧和爱,以后我要是遇到别人犯错,也要学习这种先找优点再指出错误的办法,说不定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些争吵,多一些理解呢。
四颗糖的启示读后感
四颗糖的启示读后感读了四颗糖的故事,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就像在心灵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颗有趣又充满智慧的小石子。
故事里陶行知先生用四颗糖教育学生,这就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法表演。
第一颗糖,那是对学生按时到来的尊重和肯定。
哇塞,就这么一颗糖,感觉像是在学生心里点亮了一盏小灯,告诉他“你的守时是很棒的优点呢!”这让我想到在生活里,我们往往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总是挑刺儿。
要是都能像陶先生这样,一上来就给颗“肯定糖”,那得多温暖呀。
接着第二颗糖,奖励学生在被陶行知制止打人后就立即住手。
这颗糖可不得了,就像是一个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知错能改是值得嘉奖的。
我就想啊,平常我们总是在别人犯错的时候猛批一通,却很少在他们有哪怕一点点改正的迹象时给予鼓励。
陶先生这颗糖就像是给了那个犯错的学生一个“台阶”,还带着奖励的光环,多高明啊。
第三颗糖呢,是因为学生觉得打人不对才出手打人。
这简直就是深入挖掘学生内心的善良之处啊。
这就好比在一堆乱草里发现了一朵小花,然后把这朵小花捧在手心说:“看,你这里有很美好的东西呢。
”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却没有像陶先生这样用心去探寻背后的原因,去发现别人内心的闪光点。
最后第四颗糖,是对学生的一个期许,希望他以后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这颗糖就像是给学生的一个充满希望的小包裹,让他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向前走。
从这四颗糖里,我学到了教育可不能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或者没完没了的说教。
教育应该像一场温柔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生活中,不管是对待孩子还是对待身边的朋友同事,我们都可以学习陶先生这种智慧。
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不要急着发火,先找找值得肯定的地方,再慢慢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方向。
这四颗糖就像是四把小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美好人际关系和教育理念的大门。
我想啊,如果我们都能把这四颗“糖”装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分享,那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充满更多的理解、包容和爱呢。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读后感第一篇嗨,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这可真是让我心里头暖呼呼的。
你说这陶行知先生,多有意思呀!面对犯了错的学生,他没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批评,而是用四块糖就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一块糖,是因为那孩子按时到了他的办公室,这说明孩子守时,陶先生就给了奖励。
这一开始就让我有点意外,犯错了还能得糖?接着呢,陶先生又给了第二块糖,说是因为那孩子听到他制止打人,立马就停手了,这是尊重师长,懂得听话。
等到第三块糖,是因为孩子说自己打人是因为对方欺负女同学,自己有正义感。
哇,陶先生能从孩子冲动的行为里看到这份正义的心,真的太了不起啦!最后一块糖,是因为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在想,要是我小时候遇到这样的老师,那得多幸福呀!陶行知先生用爱和理解,而不是责骂,让孩子自己明白了道理。
这四块糖,就像是四颗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孩子的心,也照亮了咱们这些读故事的人的心。
我觉得在生活里,咱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也得多学学陶先生,别动不动就发火,多去发现别人的好,多给点鼓励和温暖,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好啦,今天就跟你们唠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聊!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读陶行知四块糖故事的感受,真的太让我感慨啦!你们想想看,一个孩子犯了错,一般情况下是不是得挨顿骂呀?可陶行知先生不这样。
这孩子到办公室,陶先生先给了一块糖,就因为孩子按时到了,这多让人意外呀!然后又给一块,是夸孩子听话,能及时住手。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温暖,这么有智慧。
陶先生没有强硬地去指责,而是用鼓励和肯定,让孩子自己心里就明白了对错。
这四块糖,就像是魔法糖一样,把一个可能会变得很糟糕的情况,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和成长的瞬间。
我就在想啊,如果我们身边的大人都能像陶行知先生这样,那该多好。
孩子们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而是会因为有这样温暖的引导,变得越来越棒。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四块糖果的读后感》篇一读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我就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了一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简单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男生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他制止后并没有立刻批评,而是先给了这个学生一块糖,说按时到是守时的表现;接着又给一块,因为男生听到批评停止了打人;再给一块,因为男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一块,是因为男生表示要改正错误。
哇塞,这操作简直太“666”了,我当时就想,陶行知先生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呀?我觉得我自己在生活中就像那个犯错的学生,只不过没有这么幸运能遇到像陶行知先生这么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偷偷看漫画书,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当时就很生气,把我的书没收了,还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
我当时心里可不服气了呢,觉得不就是看个漫画书嘛,又没影响别人。
可是现在想想,如果我的老师当时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先肯定我上课没有捣乱之类的优点,然后再指出我的错误,也许我就不会那么逆反了。
我可能会觉得老师好懂我呀,而不是像当时那样觉得老师就是专门和我作对的“大魔王”。
陶行知先生这四块糖果,就像是四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教育这个大宝藏的大门。
这让我不禁想问,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是太缺少这种智慧了呢?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是只看到我们的错误,就像拿着放大镜一样,只盯着那个黑点,却忽略了我们身上其他的闪光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像被泼了冷水的小火苗,一下子就熄灭了斗志。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的人际交往。
我们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朋友要是犯错了,我们不要一上来就指责,也许像陶行知先生这样,先给个“糖果”,肯定一下对方的优点,再慢慢引导他认识错误,这样友谊的小船就不会说翻就翻啦。
四块糖果,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糖果,但在这个故事里却有着千钧之力,它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变了我们对教育和人际交往的看法。
我在想,如果我以后有机会成为一名老师或者家长,我一定要把这四块“糖果”的智慧传承下去。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范文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范文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范文【篇一:《陶行知的“四块糖”》读后感作文】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首先我知道了陶行知是个在中国的教育界有首很大的杰出、家喻户晓的人。
这个故事具体讲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咂另一位男生,陶校长当场制止了男生,并让他下课去校长室。
下课了,男生立刻来到校长室,而陶校长却迟到了。
接着,陶校长分四个理由与原因依次发给了男生四块糖,理由1:能遵守时间,按时来到校长室。
理由2:很尊敬陶校长。
理由3:男孩有“正义感”。
理由4:男孩能承认错误。
接着,陶校长把他送出了校长室。
陶校长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从“四块糖”使男生认识到错误,使男生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想想对不对得起陶校长的那“四块糖”啊!日常生活中,老师也是这样,我们做错事,不但不批评我们,而且想一些办法告诉我们事情的严重性,使得我们以后不会再去做那些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啊,陶校长正是用他的名言与他的“四块糖”去“教人求真”,教人去“学做真人”。
【篇二:读陶行知《四块糖》有感】陶行知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发糖教育法”,也成为中外教育史上的经典范例。
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其有什么理由,也属严重的违纪行为。
但陶行知却“发糖”以奖励,而且不是一块,是四块。
而仔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两点奥秘。
第一、充分看到男孩的犯错理由。
男孩拿砖头砸人,是因为被砸的那个男孩欺女生。
这样看,砸人完全是为了主持正义,只不过行为过当而已。
理解对方,支持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够说服对方。
第二、充分看到男孩的悔改之意。
既然人家及时住手、及时到办公室、及时承认了错误,还有什么理由抓住不放?任何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都会有一个后悔期。
这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别人理解、同情和安慰的时候。
如果批评过当,甚至讽刺挖苦,伤其自尊,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读后感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读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Kimi,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叫做《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这个故事就像一块甜甜的巧克力,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小Kimi: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个超级棒的故事,叫做《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你们听说过吗?小明:哇,听起来好神秘啊!小Kimi,快给我们讲讲吧!小Kimi:好的好的,让我慢慢道来。
故事讲的是陶行知先生,他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超级聪明,超级有爱心。
有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打架,你们猜他怎么做的?小红:他是不是很生气,然后惩罚那个学生了?小Kimi:哈哈,小红,你猜错了!陶行知先生没有生气,反而给了那个学生四块糖果!小华:四块糖果?为什么呀?打架不是应该被批评的吗?小Kimi:对啊,我也觉得很奇怪。
但是,陶行知先生说,第一块糖果是因为他按时来见老师,这是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块糖果是因为他知道老师来了,就停手了,这是尊重。
小明:哇,这真是太酷了!那另外两块呢?小Kimi:第三块糖果是因为那个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是诚实。
最后一块糖果,是因为陶行知先生相信那个学生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是信任。
小红:哇,这就像魔法一样!四块糖果就让学生变好了!小Kimi:对啊,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就像太阳一样,温暖又明亮,能照亮人心里的黑暗角落。
小华:我明白了,宽容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人心里的锁。
小Kimi:没错,小华!宽容就像春天的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让心灵的花朵绽放。
小明:那我们以后也要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对别人宽容一些,对吧?小Kimi:没错,小明!宽容就像我们的超级英雄,能打败那些坏脾气和误解的怪兽!小红:哈哈,小Kimi,你说得真好!我也要成为宽容的超级英雄!小Kimi:好的,小红,我们一起加油!记住,宽容不仅能让别人感到温暖,也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快乐哦!好啦,小伙伴们,故事就讲到这里啦。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的感悟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的感悟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四块糖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行知在一次考试中发现一位学生偷看并分享试卷答案给其他同学的情景。
陶行知并没有去处罚或指责这位学生,而是给了他四块糖,并对他说:“我给你的四块糖,你要分给班上每个同学一块。
但是,你觉得你做对了,可以多留一块给自己。
”这个故事传达了陶行知对于教育和品德的独特理解。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
首先,陶行知在面对这个学生的错误时选择了宽容和理解。
而不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他通过给予他糖果的方式表达了宽容之情,并给予他一个机会去反思和弥补自己的错误。
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更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
其次,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共享精神和团队意识。
他要求这位学生把糖果分给班上的每个同学,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引导使得学生在相处中更加关注集体、关爱他人,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通过这种方式,陶行知在教育学生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最后,陶行知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表达能力的态度。
他给学生自主选择是否留下糖果的权利,鼓励他们体现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
陶行知相信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尊重并被视为一个有思想和能力的个体。
这种尊重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给予了我深刻的感悟。
他的宽容、培养共享精神和尊重学生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我们应该深思并融入这些思想,以培养更加有责任感、有品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启示范文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启示范文陶行知先生那四颗糖的故事,就像一碗充满智慧的心灵鸡汤,喝下去后能让我们在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品出不少的道理。
故事里,有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这事儿要搁一般人,可能上来就一顿批评教育,就像一场暴风雨直接砸向那犯错的孩子。
但陶行知先生不一样啊,他就像个充满耐心的智慧大侠。
他看到这个情况后,制止了男生,然后不慌不忙地掏出了第一颗糖给这个小捣蛋鬼。
这时候大家都懵了,就像看一场魔术表演不知道魔术师下一步要干啥。
陶行知先生说:“这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这就很奇妙了,这男生本来以为是要挨骂的,结果先得到一颗糖,心里肯定有点小惊喜又有点小疑惑。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了第二颗糖,这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他说:“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的时候,你马上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这男生估计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犯错了还能被表扬?其实啊,陶行知先生这是在一点点挖掘这个孩子身上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点。
这就好比在一堆乱草里找珍珠,一般人只看到乱草,陶行知先生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珍珠。
然后,第三颗糖出现了。
陶行知先生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
你有正义感,这颗糖奖励你。
”这时候,这个男生可能心里五味杂陈,既有被理解的感动,又有对自己之前鲁莽行为的一丝愧疚。
这颗糖啊,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这个孩子内心深处可能被误解和忽视的地方。
第四颗糖来了。
陶行知先生说:“这颗糖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男生接过糖后,“哇”的一声就哭了,哭得那叫一个真诚,他说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干了。
你看,陶行知先生没有一句严厉的责骂,就用这四颗糖,把这个孩子从一个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的犯错者,变成了一个真心悔过的孩子。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太多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它就像一本秘籍。
咱们当家长或者老师的,不能一看到孩子犯错就火冒三丈,上来就惩罚。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的启发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的启发文章一:给孩子的启发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陶行知爷爷的故事。
陶行知爷爷是个很厉害很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他碰到一个犯了错的同学,可他没有马上批评,而是给了这个同学四块糖。
第一块糖,是因为这个同学按时到了陶行知爷爷面前,这叫守时,是个好习惯。
第二块糖呢,是因为爷爷了解到这个同学是为了制止欺负人的行为才犯的错,这是有正义感。
第三块糖,是因为这个同学能听进去爷爷的话,及时认识到错误,这是知错能改。
一块糖,是因为同学能保证不再犯错,这是有决心。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学到好多东西呢。
比如,我们要守时,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要勇敢地帮助别人,做有正义感的孩子;要是不小心做错了事,要勇敢承认,然后改正,还要保证不再犯。
就像我们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然后下次注意,这样大家还是好朋友,对不对?文章二:给家长的启发各位家长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聊聊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这故事看似简单,其实藏着大道理。
咱们想想,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的孩子,没有打骂,而是用四块糖来引导。
这告诉咱们,教育孩子不能急,要有耐心,得先去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
也许孩子犯错是出于好心,就像故事里那个为制止欺负人的行为而犯错的孩子。
咱们得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就像陶行知先生看到孩子守时、有正义感、知错能改、有决心这些优点一样。
比如说,孩子考试没考好,咱别上来就骂。
先问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最近学习上有啥困难。
要是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咱就得夸夸他的努力,鼓励他下次继续加油。
再比如,孩子帮忙做家务不小心打碎了碗,咱不能只看到碗碎了,得看到孩子想帮忙的那份心,给他点个赞。
咱们做家长的,得用爱和理解,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文章三:给老师的启发老师们,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
这个故事对咱们的教育工作可有不少启发。
它提醒咱们,别一看到学生犯错就火冒三丈。
咱得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
读《陶行知的“四块糖”》有感
读《陶行知的“四块糖”》有感
今天,我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这个故事后,我深有感受。
这个故事写了陶行知看见一位男生拿着砖块砸同学,陶行知把那男生叫到办公室里,通过奖励小男孩四块糖的事教育了他,让男孩知道了错误。
陶行知真令人佩服,因为他的教育方法与别人大有不同。
一个男孩在学校里拿一块砖头砸同学,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也是属于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了。
要是换做别的老师,早就对男孩不是又打又骂,就是对他拳打脚踢的了,哪还会像陶行知那个样子,心平气和的跟男孩谈话呢,更不会奖励小男孩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
砸人虽然不对,但是因为那个被砸的男生欺负了女同学。
这样看来,砸人完全是为了正义,只不过是行为不当而已。
理解对方,帮助对方,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说服对方。
我也有过这样一位老师。
那是我四年级的语文老师。
班上有人打架了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里。
我原以为老师会把他们暴打一顿,但出于意料的是,老师只是教育了他们一下:打架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万一打伤了人怎么办,下次不要再这样了。
我
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后,合上了书。
我的脑子里还浮现出陶行知教育小男孩的那些文字和情景,令我身有感受。
陶知行的四颗糖读后感
陶知行的四颗糖读后感给成功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充满信心,是对失败者心灵创伤的良好医治。
对人的信任,对人的支持,是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后进生往往缺点不足较多,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的冷漠目光。
读了《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们教育孩子就应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
当年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
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
”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
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可见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当“爱”字当先,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进步,为了学生成长,为了学生一切。
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这是教育、教师第一位的事。
教育方式要恰当、巧妙,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不一定只是严厉批评,也需要用爱心去召唤,用智慧去引导。
要以理服人,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给学生,要使学生从内心有真切的认识,使学生心悦诚服。
不要只看到他人的错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要敢于解剖自己的不足。
这虽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但作为一名教师,我还从中看到了它对于我们的教育启示意义。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对你的启示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至今仍然流传广泛,许多人都曾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过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行知在给一群贫困的孩子上课时,用四颗糖来教育孩子们分享和互助的道理。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分享和互助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而当我们学会了分享和互助,就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同时,分享和互助也能够增加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带来更多的快乐和乐趣。
其次,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陶行知用四颗糖来教育孩子们分享和互助,他并没有只是把糖送给孩子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时刻想着如何为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付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再次,这个故事表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陶行知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孩子们价值观,这正是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力量。
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个人,还能够改变社会,让人们更加团结、友爱和互助。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陶行知用四颗糖来教育孩子们,他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分享和互助的习惯,而不是为了求回报或者炫耀自己的慈善行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在与他人交往时,以付出为主,不计较回报,追求平等、友爱和互助的精神。
总而言之,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了分享和互助的重要性,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力量,以及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我们应该将这些精神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并不断传递和弘扬这种精神。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
故事里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上来就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
他先掏出一块糖果给那学生,说因为这学生按时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守时是个优点。
这就好比在一场战斗中,先给对方一颗“糖衣炮弹”,让学生一下子懵了:“啥?犯错了还有糖吃?”但这颗“炮弹”可是充满智慧的,让学生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放松不少,还可能在心里琢磨:“原来我还有值得被肯定的地方啊。
”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说这学生在他制止打人行为时就住手了,这是尊重师长的表现。
这时候,我感觉那学生心里估计像坐过山车一样,从犯错后的害怕慢慢变得有点小惊喜和小惭愧了。
他可能想:“我打人是不对的,老师却还能看到我这点好。
”
最后一块糖,陶行知先生指出他的错误,打人毕竟是不对的,这时候那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就像被春雨滋润后的幼苗,知错能改地茁壮成长。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教育真不是简单地教训人。
陶行知先生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用四块糖果把一次可能充满硝烟的批评教育,变成了一堂充满温情和智慧的成长课。
要是我以后当老师或者教育自家孩子,可得好好学学这种“给糖式”的教育,多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用鼓励和引导让错误变成成长的阶梯,而不是一竿子把人打死。
这四块糖果啊,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教育的大道理,就像四颗璀璨的小星星,照亮了教育者前行的路。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通用10篇)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通用10篇)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 1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室去。
陶行知先生连续掏出了四块糖给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长先生掏出的不是区区一块糖,而是四块糖。
原因是第一块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办公室,第二块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学,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块糖是因为他打同学是因为那个男孩欺负女生,第四块糖是因为那个男孩已经认错了,奖励给他的'糖。
陶行知先生以“发糖”为奖励,而且这四块糖有着的宽容之心,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有什么理由,也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正如结尾: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
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
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
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男孩自己犯了错误,得到的竟是表扬。
陶校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宽容、理解与教导有方才矫正了一个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 2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
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四颗糖的故事给我的启示
“四颗糖”的故事带给我的思考张振宇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我们教育工作者可能都耳熟能详,面对犯错的孩子,陶行知不是板着脸严厉训斥,而是在学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中找到合理性,用四颗糖肯定了男生的四个优点,强烈地震撼了孩子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受到了教育,自觉纠正错误。
在陶行知的这种炉火纯青的批评教育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朴素但很难得的教育思想——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也许每一种不合理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不合理而抹杀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承认其中的合理成分,在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理解,就是一种尊重,这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结的最关键的入手处。
生活中,我们往往少了这分冷静,也就失去了走近孩子最好的契机,我们的思想工作往往就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有道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如何去爱学生呢第一是理解学生。
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体会学生所处的特定视角和境遇,才能还原学生的特定心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试想如果陶行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批评,结果可能让孩子关闭心门,更不谈自我反省了。
第二是尊重学生。
尊重的方式多种多样,激励里又尊重,关爱里又尊重,宽容里有尊重,批评里又尊重,惩戒里有尊重……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就是批评式的尊重。
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很多老师以语言毒辣为追求目标,似乎语言不毒辣就如同用药剂量不够,达不到实际疗效,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足以触动他(她)的灵魂”。
殊不知,这恰如饮鸩止渴,孩子们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心灵也会渐渐麻木,这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前提。
因为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爱意和真诚,领悟到真理和真知,感受到教育和成长。
2024年陶行知四块糖果心得
2024年陶行知四块糖果心得2024年,我有幸有机会尝试陶行知老师的四块糖果方法。
这一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管理时间、保持专注和提高效率。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对该方法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我想说的是四块糖果的理念,即将每天的时间分为四个块,每个块代表不同的工作内容或活动。
这四个块的时间长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但要保证每个块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相应的任务。
通过合理地划分时间,我发现我对每个任务都能够更专注和有条理地进行。
第一块糖果是早晨的时间。
早晨是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我通常会用这段时间完成一些需要集中精力和思考的任务。
例如,阅读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书籍,写一篇重要的报告或者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思考。
通过将这些任务安排在早晨,我发现我更容易进入状态,思维更加清晰,产出的成果也更好。
第二块糖果是上午的时间。
上午是个人效率较高的时段,我通常会将一些需要完成的日常工作和琐碎任务安排在这段时间。
例如,回复邮件、整理资料、安排会议等。
通过合理安排这些任务,我能够高效完成,避免拖延和浪费过多时间。
这样我可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更多地用于重要的工作和个人发展。
第三块糖果是下午的时间。
下午对我来说是精力下降的时候,常常感觉疲倦。
因此,我会将一些需要花费较少脑力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段。
例如,整理工作台面、回复一些简单的邮件等。
这些任务相对轻松,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集中注意力。
在这个时间段完成这些任务,既不会浪费时间,又不会浪费自己的脑力。
最后,第四块糖果是晚上的时间。
晚上是我放松和休息的时间,不再进行任何工作和任务。
我通常会利用这个时间段来做一些个人爱好和放松的活动。
例如,运动、阅读喜欢的书籍、听音乐等。
通过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我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工作与休息的平衡。
通过使用陶行知老师的四块糖果方法,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合理规划每一天时间的必要性。
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我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愿望。
【读后感】读《四块糖的鼓励》有感
【读后感】读《四块糖的鼓励》有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说的是要多多读书,才能轻松作文。
寒假里,我读到一篇《四块糖的鼓励》的文章,感触颇深。
这个故事是关于陶行知的教育。
一个学生用泥砸了另一个学生。
陶行知见到他后拦住了他,命令学生放学后去校长办公室。
学生一放学,就在校长办公室门口等着。
陶行知看到他,给了他一块糖果,以奖励他遵守合同和守时。
然后他拿出两块糖果。
一个是学生听话时立即停止,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另一个是奖励学生有正义感,因为被殴打的男孩当时正在欺负女同学。
听到这句话,学生流下了眼泪,并真诚地道歉。
陶行知又奖励了一块糖,理由是他可以改正错误。
陶校长不按常理出牌,用奖励的方法教育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流着眼泪承认错误”。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陶校长直接用严厉的语气批评那个学生,结果会怎样?学生一定会认为校长不辨是非,治病不找“根”,也许表面迫于压力承认错误,心里却满是气愤和叛逆,这样也就没了教育的效果。
而陶行知四块糖的奖励,让学生得到理解和尊重,感动之余承认了错误,陶行知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位名人说:谁能原谅别人,谁就能拯救别人。
但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包括我父亲。
我父亲非常严格。
每当我做错什么事时,我就责骂我。
有时我会表演所有的武术,但我不相信。
有时我不听他的话,也不面对他。
我母亲很温柔,她会发自内心地跟我讲道理。
当我不明白的时候,她允许我慢慢思考。
因此,我更喜欢听妈妈的话。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大人们也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如春风化雨般理解和鼓励,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改变错误,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真诚地希望成年人也能读到这篇文章。
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
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欢迎参考!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的智慧: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
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宽容“复活”。
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
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感悟四块糖
感悟“四块糖”——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在雷玲老师主编《教师要学陶行知》一书中,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第一中学的乔明老师从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中的每块糖分别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原则。
而在这四个原则后还有那些值得深思的呢?在读完了整本《教师要学陶行知》之后,深有感触……一、第一块糖——平等对话原则随着时代的演变,也许在现在还有大部分学生眼中的教师就是那“神圣不可侵犯”的最佳代言人,甚者有的会对教师产生畏惧,生怕教师点其名交其人……学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拉大了师生的关系,极不利于教师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而平等对话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陶行知先生的第一块糖正式起着如是作用。
二、第二块糖——宽容大度原则正如乔明老师提到的:学生只要犯错误,教师总是习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去。
殊不知大部分学生是不愿意到办公室去的,这时学生的心态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或愈加恐慌,或愈加逆反……这样就取到了反效果,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陶行知先生的第二块糖调和了学生的心态,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进而改正。
三、第三块糖——实事求是原则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多数不在现场,教师只得先从他人的描述来了解,这就产生了局限性,容易让教师误解学生……陶行知先生的第三块糖是在调查之后的,其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可以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对症下药。
四、第四块糖——留白自省原则当今教育,学生犯错了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直接批评,这样的效果可能一开始挺有用的,但是时间久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就可能产生反效果,学生更加不听话,甚者无视教师……陶行知先生的第四块糖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改正,甚至可以让学生从此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五、第五块“糖”——交集于心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学生普遍被认为越来越不好管教了,越来越娇惯了。
也许很多教师都会认为以前的学生说教一下就会改正,而现在的学生是屡教不改,无药可救……其实不然,《四块糖》里陶行知先生还藏着第五块“糖”呢,虽然陶行知先生只拿出了四块糖,但最甜的却是陶行知先生给予这名学生的第五块“糖”——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陶行知的“四块糖”》有感
今天,我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这个故事后,我深有感受。
这个故事写了陶行知看见一位男生拿着砖块砸同学,陶行知把那男生叫到办公室里,通过奖励小男孩四块糖的事教育了他,让男孩知道了错误。
陶行知真令人佩服,因为他的教育方法与别人大有不同。
一个男孩在学校里拿一块砖头砸同学,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也是属于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了。
要是换做别的老师,早就对男孩不是又打又骂,就是对他拳打脚踢的了,哪还会像陶行知那个样子,心平气和的跟男孩谈话呢,更不会奖励小男孩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
砸人虽然不对,但是因为那个被砸的男生欺负了女同学。
这样看来,砸人完全是为了正义,只不过是行为不当而已。
理解对方,帮助对方,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说服对方。
我也有过这样一位老师。
那是我四年级的语文老师。
班上有人打架了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里。
我原以为老师会把他们暴打一顿,但出于意料的是,老师只是教育了他们一下:打架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万一打伤了人怎么办,下次不要再这样了。
我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后,合上了书。
我的脑子
里还浮现出陶行知教育小男孩的那些文字和情景,令我身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