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案例分析经典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一、病例描述。
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右侧乳房肿块半年余。
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侧乳房出现肿块,无明显诱因,无疼痛,无乳头溢液,无发热,无乳房皮肤改变。
患者否认有乳腺癌家族史。
查体,右侧乳房上外象限可触及一枚硬质结节,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无压痛。
双侧腋下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右侧乳腺实质内可见一个直径约2.5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X线摄片,右侧乳腺实质内见一个高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周围未见明显毛刺。
三、病理学分析。
右侧乳腺穿刺活检,活检标本见大量癌细胞,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胞浆量少。
免疫组化示ER、PR、HER2均阳性。
四、诊断及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分析结果,确诊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接受了右侧乳腺保乳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五、病例讨论。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临床上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改变等,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影像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X线摄片及磁共振等检查可协助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乳腺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分子分型,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结语。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当重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提高对于乳腺癌的认识,以期早日发现、早日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同时,患者在发现乳房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检查及治疗,提高治愈率。
法医临床病理鉴定的案例分析
法医临床病理鉴定的案例分析法医临床病理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司法鉴定工作,通过对死者遗体进行尸检和病理学分析,为解决涉及生命安全和人身权益的案件提供科学证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法医临床病理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案例一:涉嫌谋杀案的解决某市发生一起涉嫌谋杀案,死者是一名男性,在其家中被发现身亡。
法医临床病理鉴定人员在现场勘查后,将死者遗体送往法医病理鉴定中心进行解剖。
经过尸检和病理学分析,发现死者颈部有明显深度割痕,并发现了呕吐物残余物。
通过解剖及化验结果,法医鉴定人员确认死因为颈部失血性休克,呕吐物残余物中含有有毒物质。
通过深入分析病理标本及现场线索,法医鉴定人员判断死者在被害前曾被强迫引诱喝下有毒物质,之后遭受颈部割痕致死。
这一鉴定结果为警方提供了线索,并最终确定了作案嫌疑人。
案例二:纠正原先误诊的重要性一名患者入住某医院,并接受了肠胃道手术。
术后不久,患者出现严重腹泻、呕吐等症状,并迅速恶化。
医院原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误诊,认为是正常的手术后并发症。
然而,患者的家属对医院的判断表示怀疑,并要求进行法医临床病理鉴定。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法医鉴定人员发现了病理标本中的病原体,并广泛分布在肠道壁上。
最终的鉴定结果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遭受了医疗事故,医生没有彻底清除感染源导致了患者的严重感染。
这一鉴定结果引起了医院的高度重视,对医疗工作中的瑕疵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案例三:涉及车祸死亡的法医鉴定一宗交通事故中,一名行人疑似被撞倒致死。
警方找到了嫌疑车辆,并进行了勘验,并搜集了现场的证据。
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的目击证人,案件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该事故是由车辆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法医临床病理鉴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死者遗体进行详细的尸检和病理学分析,法医鉴定人员发现了与车辆碰撞相关的死因,如内脏破裂、骨折等。
并进一步通过对尸体和车辆的物理匹配,确定了该车辆与死者之间存在撞击关系。
病理生理案例分析Case
• 案例介绍 • 病理生理机制 • 治疗方案 • 治疗效果与预后 • 总结与反思
01
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01
02
年龄:45岁
性别:男
03
04
职业:工程师
既往病史:无
05
06
家族病史:无
症状描述
发热
体温最高达39°C,呈持续性发热, 使用退热药后短暂下降,药效过
治疗经验总结
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理指标和临床表 现,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总结治疗成功 的经验和教训。
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分析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给药方式 等,评估其合理性和安全性,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 考。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3
阐述病因3的触发因素、生物学效应和与疾病的关系。
病理过程
过程1
描述过程1的发生机制、关键步骤和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2
阐述过程2的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和与疾病进程的关系。
过程3
分析过程3的生物学效应、对其他过程的影响以及在病理生理中 的作用。
疾病进展
01
进展阶段1
描述疾病从起始到进展阶段1的 关键变化、影响因素和可能的转 归。
病例反思与改进
诊断准确性的反思
回顾病例的诊断过程,分析诊断的依 据和准确性,总结提高诊断水平的经
验和教训。
治疗方案选择的反思
评估现有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不 同方案之间的差异和适用范围,提出
改进方案或新的治疗方案。
病理期末病例分析总结
病理期末病例分析总结病例一: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病例描述:一名57岁的男性患者在体检中发现右上肺实质密集阴影,经肺活检后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无龛影、危险因素,肿瘤位于右上肺舌叶。
病理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呈腺管状结构,细胞形态大致规整,细胞核嗜染性中等,染色质呈颗粒状。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7和TTF-1,不表达CK20和CDX2。
临床意义:该患者的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大约占据肺癌的80%~85%。
根据临床和病理特征的不同,非小细胞肺癌可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多个亚型。
本例中的肿瘤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帮助诊断为腺癌。
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腺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在肺癌中,腺癌约占半数以上的比例。
腺癌通常生长缓慢,因此早期症状较不明显,常常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对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在临床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病理类型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是细胞排列呈腺管状结构。
该特征有助于区分腺癌和其他类型的肺癌,如鳞癌和大细胞癌。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也可以帮助确定病理类型。
在本例中,CK7和TTF-1的表达是腺癌的典型特征,而CK20和CDX2的不表达则有助于排除其他类型的肺癌。
总结起来,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亚型。
腺癌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病理类型的判断,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病例二:结肠腺瘤的病理特征及预后评估病例描述:一名52岁的女性患者在体检中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结肠镜检查后确诊为结肠腺瘤。
病理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成腺体或管腔结构,细胞形态大小规整,细胞核大而圆,染色质呈颗粒状,核分裂象较少。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20和CDX2,不表达CK7和TTF-1。
预后评估:结肠腺瘤是一种良性的结肠肿瘤,但具备了恶性转变的潜力。
病理解剖的常见病例分析
病理解剖的常见病例分析病理解剖是对死者遗体进行解剖、分析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观察病理变化和结构异常,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病例,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个常见的病理解剖案例。
一、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引起。
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进行心肌梗死的尸检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典型特征:1. 损伤区域: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左前降支和右冠脉供血区域。
在损伤区域上会发现坏死组织和出血点。
2. 纤维素斑块:心肌梗死发生前通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并在动脉壁内形成纤维素斑块。
这些斑块可以导致血管阻塞,引发心肌梗死。
3. 心脏增大:心肌梗死后,受影响的部分将无法继续收缩,从而导致心脏的扩大。
二、癌症病例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发生于各个器官和组织。
进行癌症的尸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对身体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癌症病例分析:1.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肺组织呈现出坚硬、灰色或黄色等异常特征。
此外,还可能存在转移灶和淋巴结增大等情况。
2. 乳腺癌: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房内可触及的肿块,通过进行尸检可以确认是否为乳腺癌,并进一步评估其分期和转移情况。
3.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通常以息肉形式出现,并伴有溃疡、出血等症状。
通过解剖可以确定癌变程度、肠壁浸润情况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
三、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大脑血管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或出血。
如下是常见的几种脑卒中类型: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包括大脑动脉栓塞和大脑动脉阻塞两种类型。
进行尸检时,我们可以发现受损区域呈现出坏死和软化等特征。
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通常表现为内出血,并可通过解剖观察到具体出血部位。
最常见的是颅内动静脉畸形所致的蛛网膜下隐匿性出血。
3. 小动物斑块:小动物斑块是一种微小的、局限于微小动脉或毛细血管内部的硬化斑块。
病理案例分析经典
案例1某中学10余名学生早餐食用了面包2小时后,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呕吐较重。
多数学生有低热,WBC升高。
经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
2天内均痊愈。
采集呕吐物样品8份作微生物检查: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培养见金黄色的菌落,甘露醇(+),凝固酶试验(+)。
思考题:1.考虑什么疾病?为什么?2.就此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应注意什么?案例2李某,男,10岁。
因发热、水肿、血尿入院。
自幼经常咽痛,发烧。
查体:T39℃,血压偏高。
实验室检查:尿RBC(+++),颗粒管型3-5个/HP;ASO抗体800单位。
思考题:1.考虑什么疾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什么菌?2.患儿的这次临床表现与自幼经常咽痛,发烧是否有关?为什么?案例3患儿,6岁。
因发热伴头疼、呕吐两天,服退热及消炎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疼加剧,烦躁。
入院时T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志尚清.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颈硬。
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WBC多。
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发现WBC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思考题: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3.送检病人的检材标本时应注意什么?案例4患者,女,27岁,以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多就诊。
门诊检查,尿道口充血,有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宫颈水肿、充血,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外见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的生化反应:氧化酶(+),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思考题:1.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什么?2.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案例54岁男孩,进食小店卖的水果色拉,回家2天后,出现严重腹部疼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案例6患者,男,23岁。
常见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
常见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法医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与死因的学科,通过对尸体、组织和细胞的检查,为刑事司法和医学提供依据。
在实践中,常见的法医病理学案例有很多,本文将对其中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法医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案例一:窒息死亡被告人A与被害人B曾有矛盾,某日,被告人A与被害人B发生争执,最终被告人A掐住被害人B的喉咙并扼杀致死。
这是一个典型的窒息死亡案例,死因鉴定是法医病理学的核心工作之一。
法医病理学在此案中的任务是判断被害人B的死亡是否与窒息有关,并提供相关证据。
法医病理学家首先对被害人B的尸体进行外观检查,注意观察颈部是否有其他暴力痕迹,如淤血、擦伤等。
随后,进行内部解剖,仔细观察气管、喉咙和肺部等器官,以寻找异常情况。
通过细致的检查,法医病理学家发现被害人B的气管狭窄、喉咙红肿,并在肺部内发现大量食物残渣,这些证据表明被害人B的死因与窒息有关。
进一步提供的组织切片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和喉咙的黏膜有明显的损伤痕迹,这与扼杀致死的过程一致。
基于以上分析,法医病理学家作出的结论是被害人B的死因为窒息,意味着被告人A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这个案例展示了法医病理学在调查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准确的死因鉴定,为司法机关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案例二:毒物中毒一对夫妇在某天晚上突然昏迷并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救治及时但最终夫妇双双不治身亡。
家属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夫妇遭到了他人的毒害。
法医病理学的任务就是判断夫妇是否死于毒物中毒。
法医病理学家首先对夫妇的尸体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其他外部伤痕。
随后,进行内部解剖,检查胃、肝脏、肾脏等脏器,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经过检查,法医病理学家发现夫妇的身体内存在着一种与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毒物,同时,各个脏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通过毒物分析和组织切片的检查,法医病理学家最终确认夫妇死于毒物中毒。
进一步的病理分析显示,夫妇体内发现了大量有毒物质的残留,尤其是肝脏和肾脏受到了严重损害。
(完整版)病理病例分析
前3天,四肢内侧和躯干出现红斑。患者三年前曾有类似发病四次。体检39℃,
脉搏138次/分,血压正常。双下肢内侧和躯干见环状红斑,心尖搏动位于左锁
骨中线外侧第6肋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二尖瓣区可听到三级收缩期吹风样
杂音和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血沉50mm/1h,抗“O”为700单位,咽喉拭子培养
参考答案:
一、病理解剖诊断
(一)动脉粥样硬化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功能衰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II~IV度狭窄
2.心肌梗死贫血性
3.心源性肝硬化
4.四肢水肿
5.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出血及腹主动脉粥样溃疡形成。
(二)双肺曲菌感染小脓肿形成,左胸腔积液。
二、死因: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
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
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
上皮细胞。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大量中性粒细胞。
分析讨论:
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
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
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哕音及X
窦扩张充血、出血,该区肝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小叶周围边部分肝细胞胞
浆内出现圆形空泡。肾肿大,色淡红。切面实质增厚,混浊无光。光镜见肾近曲
小管增大管腔狭窄而不规则,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淡染,其内可见多数
红色细小颗粒,核居中央。脾淤血体积增大,光镜见脾小体数目减少,脾中央动
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小、闭塞。红髓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其
病理病案分析模版
病理病案分析模版
病理病案分析,一例结肠癌病例。
病例概况:
患者,男性,60岁。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带血。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压痛明显,肝脾未及,无明显包块。
病史显示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病理检查:
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乙状结肠区有一直径约3cm的溃疡性肿块,表面凹凸不平,周围黏膜红肿。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为腺癌。
病理分析: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结肠腺癌。
结肠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其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等有
一定关系。
结肠腺癌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忽视,直至肿瘤进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腺癌。
治疗及预后:
患者在确诊后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并进行了术后化疗。
术后恢复良好,目前
生活状态良好,定期进行复查。
结语:
结肠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因此,对于中
老年人群,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腺癌。
及时发现并治疗结肠腺癌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浅析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
浅析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法医病理学是以法医学和病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机结合为基础,研究法医学临床和科学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主要以病理学为基础,利用病理学、临床医学、法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法医学中的尸体检验和病理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揭示死因、死亡时间、损伤程度等问题。
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对司法、医学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
案例一:尸体冰冻保存导致死因难以确定一名怀疑死于窒息的女性尸体被冰冻保存数年,当尸体解冻时,病理学检查发现呼吸道有异物,并未完全堵塞,但心肺功能已停止。
此时,家属要求进行法医病理学鉴定,以确定死因。
对这一案例,法医病理学专家首先对尸体进行了全面的外部检查和尸体解剖,确定了死者的身体状况。
之后,针对尸体冰冻保存导致组织病变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病理学检查,并结合尸检结果和生前资料,分析了死因可能性。
最终,通过病理学检查和技术手段,确定了死者的死因是窒息导致呼吸骤停,但并非常规的窒息死亡,而是由于心肺功能停止所致。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法医病理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尸体保存时间较长、死亡时间不明确的情况下,法医病理学的研究能够帮助确定死因,为司法和社会提供客观、准确的证据。
案例二: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确定死因一名身份不明的尸体被发现在偏远的山区,尸体已经腐烂严重,人们无法通过外部检查和传统生化检测手段确定死因。
为了确认死者的身份和死因,法医病理学专家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尸体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腐烂尸体进行基因检测和比对,专家最终确定了死者的身份,并通过基因性状分析、突变基因的检测等技术手段,确定了死者的死因是因为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在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导致了死亡。
这一案例显示了法医病理学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病理学研究时的重要性,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法医病理学可以帮助确定死者的身份和死因,为案件的侦破和司法裁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常见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
常见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在法医学领域中,病理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判断死因、鉴定伤害程度以及追查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通过对常见法医病理学案例的分析,来探讨法医学在解决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案例一:尸检发现明显颈部挤压痕迹一名男子的尸体被发现在家中,尸检结果显示明显的颈部挤压痕迹。
经过进一步的病理学分析,法医学家发现颈部挤压痕迹所致的窒息导致了死亡。
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该男子的妻子曾多次与其发生家庭纠纷。
通过颈部挤压痕迹分析,法医学家确定了尸体的死因。
这一结果在刑事审判中对未婚妻的判决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其被判有罪的证据之一。
案例二:自然死亡还是他杀?一名中年男子被发现死于家中,尸检结果未能发现明显的外伤,但病理学分析发现其心脏病变明显。
这给案件的判断带来了困扰,是属于自然死亡还是他杀?为了确定死因,法医学家进一步研究了心脏病变情况,并结合案发地点的调查。
通过心脏病变的程度以及其他相关证据,法医学家得出了结论,死因属于自然死亡,而非他杀。
这一结论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处理方式,避免了无谓的罪名和纠纷。
案例三:刑事案件中的尸体分解在一起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尸体已经进入了部分分解的状态。
尽管尸体分解,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审查和病理学分析来确定死因。
通过对尸体的分解程度、外部环境和现场调查的综合研究,法医学家能够重建案发过程并找到相关的证据。
尸体分解程度的分析有助于判断死亡时间、是否存在被藏匿的证据以及识别其他伤害痕迹。
这些分析为案件的审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案例四:毒物分析揭开真相一名年轻女子被送入医院,情况危急。
经诊断后发现,该女子体内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法医学家接到通知并立即参与到案件调查中。
通过对女子的尸体进行尸检和毒物分析,法医学家发现她体内的毒物浓度远超常人耐受范围,但是没有明显的外伤。
这一发现与案件的现场调查结果和警方获取的相关信息相吻合。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法医学家最终确定这是一起毒杀案,且犯罪动机是嫉妒和报复。
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
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一)、简要案情2002年1月8日下午,接天津市公安局蓟县分局指挥中心报称,蓟县城关镇板桥村卜××及其妻子马××死在家中,要求出现场。
(二)、现场情况现场位于卜××家中,其家前后门窗完好无撬痕,室内物品无翻动痕迹,没有物品丢失。
前院西侧有台压水机,机身外围捆有稻草(保湿用),捆绳有新鲜断痕,断端有血迹,机头周围有滴落血迹。
正房堂屋西侧有一灶台,灶台上有一把带血的剪刀,堂屋内靠东侧地面有110cm×75cm血泊。
整个堂屋地面上有来回走动的粗纹皮鞋血足迹(经鉴定与卜洪春所穿皮鞋认定同一)。
西屋装杂物,没有被翻动痕迹,炕上放两个菜板,菜板上没有菜刀。
东屋门帘上有擦蹭的血迹,上面附着有毛发及小块组织。
东屋内南侧是炕,北侧是家具。
炕西侧墙壁上有挥甩血迹,炕下地面上马××尸体呈仰卧状,衣着完整,尸体下有130cm×110cm 血泊。
炕面东侧为卜××尸体,头南脚北呈仰卧状(经调查系被其养子温××从绳套上放下),上身赤裸,尸体东侧有一把倒放的椅子,尸体上面的房柁上悬挂着绳套,绳套上有血迹。
尸体北侧地面上是卜××脱下的上衣,衣服前襟均浸有大量血迹。
屋内北侧躺柜上有一把带血的菜刀。
(三)、尸检检验1.马××,老年女性,尸长154cm,衣着整齐,损伤集中于颈部背侧,左耳后枕部正中有20cm长哆开创口,深达颅腔,小脑底部横断,其下方创口长15cm,深达脊髓,脊髓横断;颈后左侧长8cm横行创口,深达竖脊肌。
2.卜××,老年男性,尸长176cm,上身赤裸,下身衣着完整,双眼睑球结合膜散在点状出血点。
额顶部在10cm×6cm范围内有前后走向条形钝器创口8条,右前至左后走向创口6条,均达颅骨。
左耳后8cm 处有后上至前下5cm、4.5cm长斜行创口,深达颅骨,颅骨外板骨折。
病理案例分析经典
案例1某中学10余名学生早餐食用了面包2小时后,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呕吐较重。
多数学生有低热,WBC升高。
经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
2天内均痊愈。
采集呕吐物样品8份作微生物检查: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培养见金黄色的菌落,甘露醇(+),凝固酶试验(+)。
思考题:1.考虑什么疾病?为什么?2.就此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应注意什么?案例2李某,男,10岁。
因发热、水肿、血尿入院。
自幼经常咽痛,发烧。
查体:T39℃,血压偏高。
实验室检查:尿RBC(+++),颗粒管型3-5个/HP;ASO抗体800单位。
思考题:1.考虑什么疾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什么菌?2.患儿的这次临床表现与自幼经常咽痛,发烧是否有关?为什么?案例3患儿,6岁。
因发热伴头疼、呕吐两天,服退热及消炎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疼加剧,烦躁。
入院时T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志尚清.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颈硬。
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WBC多。
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发现WBC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思考题: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3.送检病人的检材标本时应注意什么?案例4患者,女,27岁,以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多就诊。
门诊检查,尿道口充血,有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宫颈水肿、充血,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外见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的生化反应:氧化酶(+),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思考题:1.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什么?2.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案例54岁男孩,进食小店卖的水果色拉,回家2天后,出现严重腹部疼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2.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案例6患者,男,23岁。
病理病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分析病理病例,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征,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病理切片: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病理切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 病理学教材、图谱:用于对照学习。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观察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2. 观察肉芽组织切片:观察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3. 观察慢性肺淤血切片: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4. 观察混合血栓切片:观察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5. 观察肾贫血性梗死切片:观察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 观察纤维素性心包炎切片:观察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中可见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脂肪肝。
2. 肉芽组织:切片中可见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病理学案例分析
病理学案例分析病史摘要:李某,男,50岁。
半年前,背米时突然感觉心前区疼痛,同时感左上臂、左肩疼痛。
伴气急、肢体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经治疗休息后缓解。
以后,每当劳累后,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有发生。
数周前上五层楼后,心前区剧痛,冷汗淋漓,以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听诊两肺湿性罗音。
今早晨解大便时,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经抢救无效,次日死亡。
尸检所见: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前壁有多个不规则白色疤痕灶,其心内膜面有一拇指大附壁血栓。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其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
大脑左半球内小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瘤形成。
左侧内囊,见核桃大坏死灶(软化灶)一个,并见多量出血。
双肺体积增大,切面见泡沫装液体自切面溢出。
讨论题:1.对本病例应作如何诊断?2.请按病变发展过程、结合尸检所见,解释上述各种临床表现。
3.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肺淤血、左心衰、血栓形成死亡原因:脑出血解释:首先,李某有动脉粥样硬化,结合尸检所见,李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其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所以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冠心病。
而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又是阵发性的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李某“半年前背米时感到心前区疼痛,同时感到左上臂和左肩疼痛”;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典型的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以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及前乳头肌多见,这就解释了“尸检见到左心室前壁有多个不规则白色疤痕灶”,这是梗死灶机化形成的。
同时,心肌梗死可并发一系类并发症:当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累及二尖瓣乳头肌,可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诱发急性左心衰;MI波及心内膜使之粗糙形成附壁血栓等等,所以尸检出现:左心室肥大、其心内膜面有一拇指大附壁血栓。
病理案例分析题
病理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4岁,主因右下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3天入院。
查体,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阳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
腹部CT示,盲肠周围炎症。
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腹痛仍未缓解,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手术所见,盲肠扭转坏死,阑尾周围有大量脓液。
术后病理示,盲肠扭转坏死,阑尾炎。
病理分析:本例患者为成年男性,主要症状为右下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临床表现符合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但手术及病理结果显示为盲肠扭转坏死,阑尾炎。
这一结果与临床初步诊断不符,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盲肠扭转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急腹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其临床表现常常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临床上很容易将盲肠扭转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而盲肠扭转坏死后可继发阑尾炎,导致炎症反应加重,使临床表现更加类似急性阑尾炎。
其次,盲肠扭转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往往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然而,盲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易被误诊。
而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也与盲肠扭转相似,容易造成诊断混淆。
最后,手术及病理结果是最终确诊的重要依据。
在本例中,手术所见为盲肠扭转坏死,阑尾周围有大量脓液,与临床初步诊断不符。
病理结果也证实了盲肠扭转坏死,阑尾炎的诊断。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类似病例时,应当警惕盲肠扭转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临床表现符合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应当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阑尾炎,但手术及病理结果显示为盲肠扭转坏死,阑尾炎。
这一结果与临床初步诊断不符,提示临床医生在面对类似病例时需要警惕盲肠扭转的可能性,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同时,加强对盲肠扭转的认识,提高对该疾病的警惕性,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案例分析
一、病案分析:李某,男,65岁。
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患者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类型是什么?(4)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二、病案分析(炎症)患儿,李某,男性。
三天前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昨早起床后感右上肢内侧疼痛并红肿,伴有低热。
当晚患部疼痛加剧,红肿明显,患肢不敢活动,并有发热、头痛和头昏,今日上午来院就诊。
局部检查:右上肢内侧有2cmx3cm红肿区,略隆起,触之有波动感,体表发热。
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辅助检查:T:39.5℃,白细胞计数23x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90%并有核左移(其中杆状核白细胞4%)和中毒颗粒,淋巴细胞10%。
诊断:右上肢脓肿入院后手术切开,排出黄色粘稠脓液10ml并给予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
1.本病例诊断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2.本病例系局部脓肿,但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远处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说明在疾病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辩证关系?三、病案分析:(肿瘤)xxx,女,21岁主诉:近半年左下肢膝关节附近疼痛,活动后加重,一个月前发现左股骨下端局部隆起,逐渐长大,疼痛难忍,来诊。
查体:左股骨下端局部肿物,压痛(+)处置:1.左股骨下端X线正侧位像;2.胸部X线正侧位像;3.左股骨下端肿物穿刺活检检查结果:1.左股骨下端X线正侧位像:左股骨下端占位性病变,骨皮质破坏并有骨膜反应。
病理案例分析
【病史摘要】女性,8岁,持续性高热20余天。
入院前1周,左颈部出现一肿块,较软,有波动感。
入院后,将肿物切开,流出黄绿色较粘稠之液体约50ml。
术后体温持续不退,全身衰竭情况反见加剧,不思饮食,继而心尖区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且越来越明显,同时躯干出现出血点。
查体:体温39.2℃,脉搏140次/分,呼吸36次/分。
心率快而弱,心尖区III级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向各瓣膜区传导。
肺脏呼吸音粗糙,肝锁骨中线处肋下5.5cm,剑突6.5cm,质中。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1×109/L,红细胞总数3.07×1012/L。
中性粒细胞89%,淋巴细胞9%,嗜碱性粒细胞2%。
诊疗经过:入院后神志不清,周身中毒情况严重。
用大量抗菌素及补液等治疗措施,病情无好转。
住院后第二天病情恶化,喉有痰鸣声,呼吸及心跳逐渐停止,死亡。
【尸检摘要】左颈部有一2cm的切口,用探针试之,窦道斜向上方皮下组织及肌层间,相当于咽旁间隙处,长约4cm;镜检:窦壁内层为厚层坏死组织及大量变性坏死之中性粒细胞,其深部为肉芽组织,伴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心脏:心包腔内有大量黄色之渗出物,心外膜增厚,粗糙,有处呈绒毛状。
打开心腔见左心室壁有两处黄色病灶,周围暗红色。
切开病灶,内有黄色粘稠液体流出,二尖瓣后瓣心房面有一灰白色赘生物,约黄豆大小,揭开赘生物,见该处瓣膜已形成一穿孔。
镜检;上述病灶处见心肌纤维已坏死,大量变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
有的病灶周围可见少量肉芽组织生长。
肝脏:切面包膜外翻,实质肿胀,无光泽,略呈黄色,此外还可见散在之黄色病灶,绿豆至黄豆大小。
镜检:肝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肝细胞内可见多数圆形空泡。
黄色病灶处肝细胞坏死,大量变性之中性粒细胞浸润。
肺:右肺胸膜有多量黄白色渗出物覆盖,左、右各叶肺增大呈红色,且均可触及位于胸膜下硬结,黄豆大小,暗红色。
右肺下叶切面见2cm×2cm之不规则囊腔,腔内有黄色粘稠液体。
病理案例分析题
病理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周”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到38.5℃,无寒战、盗汗,无胸痛、咯血。
患者自述近期无外出旅行史,无接触传染病患者史,无吸烟史,有长期饮酒史。
入院查体:T38.0℃,P 90次/分,R 20次/分,BP 130/80mmHg。
神志清楚,营养状况良好。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淋巴细胞比例15%。
胸部X线片显示右下肺野可见斑片状阴影。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右下肺肺炎。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咳痰、发热,以及胸部X线片上的斑片状阴影,均支持肺炎的诊断。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
治疗方面,首先应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可能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
同时,应注意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祛痰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血常规、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应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还应评估其肝功能和戒酒的必要性,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或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如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如肺脓肿、肺栓塞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此结果可初步诊断什么疾病?
2.在分析肥达反应结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8
患者,男,36岁,一周前去印度旅游,昨日方归,出现头昏,腹胀,,剧烈腹泻,米泔水样便,呕吐一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查体:
淡漠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急诊入院。
思考题:
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应首先进行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确定诊断需做哪些检查?
案例3
患儿,6岁。因发热伴头疼、呕吐两天,服退热及消炎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疼加剧,烦躁。入院时T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志尚清.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颈硬。脑脊液检查:
外观混浊,WBC多。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发现WBC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思考题: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1.考虑什么疾病?为什么?
2.就此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应注意什么?
案例2
李某,男,10岁。因发热、水肿、血尿入院。自幼经常咽痛,发烧。
xx:
T39℃,血压偏高。实验室检查:
尿RBC(+++),颗粒管型3-5个/HP;ASO抗体800单位。
思考题:
1.考虑什么疾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什么菌?
2.患儿的这次临床表现与自幼经常咽痛,发烧是否有关?为什么?
思考题:
1.该患儿可诊断什么疾病?
2.该病如何进行防治?
案例11
患者,男,36岁。常食发酵类食物(臭豆腐、豆瓣酱等)。近日感觉无力、头疼、声音嘶哑,并出现复视等症状,无消化道症状,查体:
斜视。眼睑下垂。
思考题:
1.患者可能是哪种病原体感染?可能引起什么病?
案例12
患者,男,36岁,农民。地震造成右下肢严重挤压伤,外科处理后又因发热、右下肢肿胀、疼痛,继之皮肤发黑而入院。体检:
3.如何防治该病原体的感染?
4.如何判断预后?
案例24
患者,男,37岁。曾因外科手术时输血500ml,近日出现黄疸,并伴肝区疼痛,食欲不振,厌油等症状。血清学检测:
抗-HAV IgM(-);HBsAg(-);HBeAg(-);抗-HBc IgM(-);HDVAg(-);抗-HDV(-);HCV-RNA(+)和抗-HCV IgM(+)。
2.本类细菌感染的特征是什么?
案例14
患者,女,41岁,近一个多月来咳嗽,痰中时有血丝,无胸痛,有明显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自觉午后发热,心悸。查体:
体温38℃,慢性病容。X线透视:
右肺尖有小块阴影,边缘模糊。取痰行抗酸染色,镜下见到红色细长略弯的杆菌。思考题: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潜伏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案例27
患者,男,49岁,因反复出现单侧持续性头痛,鼻塞,鼻涕带血,耳鸣等症状就诊。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腔邻近鼻孔处有一肿物,CT检查确定是鼻咽部肿瘤,患者血清学检查显示:
EB病毒抗体效价明显增高。
思考题:
1.患者EB病毒抗体增高有什么诊断意义?
参考答案
案例1
(1)考虑什么疾病?为什么?
VDRL试验(+)
思考题:
1.本病例可考虑什么疾病?
2.VDRL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案例19
患者,女,27岁。主诉:
结婚2年余,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至尽未受孕,白带量较多,色稍黄,偶有外阴瘙痒及尿频、尿急、尿痛。查体:
体温37℃,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
宫颈轻度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
案例6
患者,男,23岁。急性腹痛2天,腹泻每天10次左右,有明显里急后重感,肠鸣音亢进,体温38℃,血压正常,WBC数增高。取黏液便镜检红细胞3个,白细胞8个,未见阿米巴原虫。
思考题:
1.可初步诊断为哪种疾病?
2.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快速诊断?(列举2-3种)
案例7
患者,女,27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振,乏力,腹胀,排稀便,每天4-5次。体检:
案例22
患者,男,24岁,一周前曾食毛蚶,因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巩膜黄染伴肝区疼痛,尿色呈浓茶状,今日皮肤出现黄染就诊。
思考题:
1.该患者可考虑是何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何种疾病?
2.该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3.进一步需做哪些检查?
案例23
患者,男,30岁。因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腹胀入院。
可考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因为呈集体发病;表现为以呕吐为主的消化道症状;微生物学检查: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培养见金黄色的菌落,甘露醇(+),凝固酶试验(+)。
(2)就此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应注意什么?
应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案例2
(1)考虑什么疾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什么菌?
思考题:
1.该患儿可考虑什么疾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该病菌是如何传播的?
3.所致疾病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案例17
患者,女,30岁。农民。主诉:
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四肢肌肉酸痛。
两周前当地曾发生xx。xx:
体温38.8℃,精神困倦,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双下肢腓肠肌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
WBC升高,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全部阴性,显微镜凝集试验显示:
血常规正常,尿常规:
显微镜下见有WBC。宫颈分泌物培养有溶尿脲原体生长,其他病原体检查皆阴性。
思考题:
1.该患者可考虑诊断哪种疾病?
2.该病原体与不孕有关系吗?为什么?
案例20
患儿,男,2岁。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畏光4天,皮肤出现红斑丘疹1天,查体:
体温39℃,急性病容,口腔颊膜出现一中心灰白色,周围红色的黏膜斑。耳后,头面部及躯干有红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
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3.送检病人的检材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案例4
患者,女,27岁,以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多就诊。门诊检查,尿道口充血,有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宫颈水肿、充血,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镜检:
中性粒细胞内外见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的生化反应:
氧化酶(+),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3.如何进行特异性预防?
案例9
患者,男,43岁,慢性胃炎病史2年,近半月加重,纤维胃镜检查,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到革兰阴性S形细菌,生化反应:
尿素酶(+)
思考题:
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与什么疾病xx?
案例10
患儿,男,出生8天,因阵发性哭闹,面色发青、吮乳困难1天入院,查体:
哭声紧,牙关紧闭,颈部有抵抗感,腹肌紧张。脐带未脱,有脓性分泌物,询问病史,在家中接生,入院后抽搐频繁,第3天出现呼吸衰竭和昏迷。予以重症监护。进行镇静、止痉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好转。
黄疸出血群钩体IgG(+),效价1:640。
思考题:
1.该患者可考虑是何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何种疾病?
2.该病原体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案例18
患者,男,42岁,曾有不洁性生活史。主诉:
低热,不适。阴茎处有红色斑丘疹。xx: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软,无压痛。阴茎处有直径1~2cm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并有浅表溃疡。血清学检查:
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
3.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案例15
患儿,女,5岁。发热,声音嘶哑,喉痛伴咳嗽4天,急诊入院。查体:
体温39℃,面色苍白,唇稍紫,咽后壁、腭弓和腭垂处发现灰白色膜状物,用灭菌棉拭子不易擦掉,心率130/分种,心率不齐。取假膜边缘分泌物涂片镜检:
见细长略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杆菌,并见有异染颗粒。
整个右下肢高度肿胀,皮肤紧张而发亮,触压皮肤有捻发音,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处有棕黄色液体流出,恶臭,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采集水疱破溃处液体行细菌学检查:
镜检见革兰阳性大杆菌,有荚膜和芽胞,厌氧培养有菌生长,厌氧血平板菌落有双层溶血环,牛奶培养基上有“汹涌发酵”现象。
思考题:
1.可诊断为什么疾病?
思考题:
1.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什么?
2.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案例5
4岁男孩,进食小店卖的水果色拉,回家2天后,出现严重腹部疼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
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
案例
某中学10余名学生早餐食用了面包2小时后,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呕吐较重。多数学生有低热,WBC升高。经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2天内均痊愈。采集呕吐物样品8份作微生物检查: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培养见金黄色的菌落,甘露醇(+),凝固酶试验(+)。
思考题:
入院后黄疸迅速加深。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有异常改变;血清学检测:
抗-HAV IgM(-);HBsAg(+);HBeAg(+);抗-HBc IgM(+);抗-HCV(-);HDVAg(-)抗-HDV(-)。
思考题:
1.根据以上描述,患者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2.简述该病原体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机制。
WBC总数不高,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未接种过任何疫苗。
思考题: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该病原体是如何传播的?
3.所致疾病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案例21
25岁,女姓,妊娠5周,近日全身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伴耳后淋巴结肿大,风疹病毒抗体IgM效价增高,拟诊风疹。
思考题:
1.该病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这种危害?
2.依据是什么?
案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