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研究院公布)
红牌专业黄牌专业绿牌专业本科专业动画美术学地质工程法学艺术设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生物技术统计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石油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公共事业管理采矿工程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油气储运工程生物工程工商管理矿物加工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英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红牌专业黄牌专业绿牌专业高职专业临床医学计算机网络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法律文秘计算机信息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国际金融商务英语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工商管理会计电算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直辖市,占44%;非“211”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副省级市,均占45%。
大城市就业市场规模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职业能力成长机会多,因此往往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根据调查,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城市类型主要集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
求职成本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每拿到一个offer,本科毕业生需投出12份简历与2008届相比,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花费上升约1/10,“211”院校为1230元、非“211”本科院校为1138元、高职高专院校为1061元,但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略有下降,求职难度未见增加。
2009届本科毕业生求职成本最高的行业大类为“邮递、物流及仓储业”(1511元),最低为“矿业”(879元);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成本最高的行业大类为“政府及公共管理”(1225元),最低为“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770元)。
与2008届相比,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届的薪资期待低谷上升了约500元,也明显高于2007届的薪资期待。
这个急剧的薪资期待可能与对经济景气的过于乐观和社会的物价快速上涨有关。
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doc
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1、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
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根据麦可思对考研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考研的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在众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
然而,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真如学子们想像中那么好吗?在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
在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那边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
同样在论坛上,一位HR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
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学历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
相比之下,有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
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
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麦可思研究》——蓝皮书解密:2010年专业预警之“红黄绿牌”专业
测量师 化工厂和系统操作员
对本科人才 该职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需求量排序
平均月收入(元)
2
2784
3
2036
4
2232
5
2267
6
2226
7
1984
8
1995
9
2483
10
2291
11
2118
12
2137
13
2303
材料物理
20
1942
供求饱和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4
2471
供大于求
注:本分析数据是基于对 2007 届、2008 届、2009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数据。
供大于求是指专业就业率低于所属大类全国平均就业率 2 个百分点或失业量
位居前 10 位的专业;需求旺盛是指除供大于求专业外,专业就业率高于 92%,
地质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石油工程 采矿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数据来源:麦可思,《201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表 2010 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高职专业
红牌专业
黄牌专业
绿牌专业
临床医学 法律文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际金融 工商管理 经济管理 法律事务 汉语言文学教育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矿物资源工程
对各本科专业 人才的
需求量排序
该专业在物流 业中半年后平 均月收入(元)
当前供求 关系判断
1
2019
麦可思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中国)发布的本科生就业报告是一份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本科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的报告。
该报告旨在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倾向和就业需求,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建议。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调查方法:报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和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调查样本:报告样本包括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本科生,涵盖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
3. 就业情况:报告详细展示了本科生的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月薪水平、就业满意度等数据,让学生了解当下就业市场的情况。
4. 就业倾向:报告关注本科生的就业倾向,了解他们在就业选择上的偏好和考虑因素,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5. 就业需求:报告调查了本科生对于就业需求的态度和期望,包括职业发展机会、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
6. 就业指导和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报告给出了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和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总体而言,麦可思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通过大规模的调研和分析,为中国大陆地区的本科生提供了全面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
麦可思职场系列职场新人月度报告2010年12月
非月光族
月光族
负翁
(%) 40
31
30
23 20 16
10
0 满意度
图
不同收支差层次的 2010 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注: “负翁”指月收入与支出之差小于-250 元的群体; “月光族”指月收入与支出之差为-250 元至 250 元的群体;“非月光族”指月收入与支出之差大于 250 元的群体。 数据来源:人民网-麦可思 2010 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 (2010 年 9 月-11 月份数据)
数据分析:邢志娟 报告解读:罗惠文
2010 年 11 月 10 日发布
人民网-麦可思 2010 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 12 月分析
本分析基于“人民网-麦可思-2010 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跟踪调查”结果。该调查以 2010 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对其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 了解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 本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调查时间为 2010 年 9 月 6 日至 11 月 5 日, 收回独立 IP 地址的 2010 届大 学毕业生有效答卷共 1606 份。该调查结果代表着被调查 2010 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状态。调查方式是 挂网调查,无随机抽样。数据收集由人民网教育频道负责完成,问卷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由麦可思 (MyCOS)负责完成。
>>>基本发现
2010 年 9 月 6 日至 12 月 2 日的调查结果显示,24%的被调查 2010 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所
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 76%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其中,男性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 (28%)明显高于女性(23%) ;高职高专毕业生中,男性(24%)和女性(23%)的工作满意度 基本持平。
2010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
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
调查情况如下:一:调查方式及范围: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1:2009年毕业生就业环境: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
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09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9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
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9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
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
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
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09年就业现状: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
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
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010年就业蓝皮书》
《2010年就业蓝皮书》第一篇:《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就业蓝皮书》昨天发布,《2010年就业蓝皮书》。
对2009届20多万名毕业生的网络调查显示,近四成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就离职。
就业率薪资“双升”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网络调查问卷的数据,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上一届高了一个百分点。
从薪资来看,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分别为2756元、2241元、1890元,较2008届分别上升8%、10%、15%,均有明显增长,其中以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增长势头最猛。
但即便如此,他们的薪情仍比不上2007届师哥师姐:2007届“211”院校2949元、非“211”本科院校2282元。
毕业半年离职率38%调查显示,有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
其中“211”院校离职率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近九成离职者是主动辞职,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
历史学就业率降速最快几年前高考分数线还居高不下的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
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等8个专业被评为2007至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而从近三年的就业率来看,下降速度最快的当属本科专业历史学和高职高专的水利专业,辞职报告《《2010年就业蓝皮书》》。
业内看法扩招致行业需求量减小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把冉:当年热门专业现在变成失业大户,一是因为前些年热门专业扩招,增加了这方面人才的供给。
另外就是这些行业逐渐稳定成熟,对初学者的需求量就没有那么大了。
个人能力最重要某互联网投资公司招聘负责人孙靳(化名):其实个人能力强的计算机系毕业生是非常抢手的。
我们招聘时最看重的并非出身名校,而是看他算法是否精良、实战经验怎么样——基本功好,到哪儿都抢手。
2010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
13
治安学
94.8
15
护理学
94.7
16
审计学
94.6
17
建筑学
94.4
17
勘查技术与工程
94.4
1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4.3
19
档案学
94.3
21
税务
94.1
2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93.7
2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3.5
24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93.4
25
财务管理
93.3
2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序号
本科专业名称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1
地质工程
100.0
2
金融工程
98.6
2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98.6
2
船舶与海洋工程
98.6
5
学前教育
97.9
6
石油工程
97.2
7
医学影像学
96.3
8
采矿工程
95.9
9
油气储运工程
95.7
10
物流工程
95.5
11
工程造价
95.0
11
矿物加工工程
95.0
13
贸易经济
93.3
25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93.2
28
土木工程
93.0
29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92.9
29
热能与动力工程
92.9
31
工程管理
92.8
31
机械电子工程
92.8
3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20年新编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新编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名师精品资料.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共155页)学校不正干,市场说了算!四川那个师傅看的是学校,我看市场。
一、中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数量年度指标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二、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高职高专专业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 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5位)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5位)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10位)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1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本科专业类(前5位)2010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类(前5位)2010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三、高等教育2014年度职业需求特点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1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10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2013届较2012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2013届较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前10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前1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类(前5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类(前5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前10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类(前5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类(前5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职业类(前5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职业类(前5位)四、高等教育2014年度行业需求特点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2013届较2012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类(前5位)2013届较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类(前5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类(前5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类(前5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前10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行业(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行业(前1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类(前5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类(前5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行业类(前5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类(前5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类(前5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行业类(前5位)五、大学毕业生社团活动年度指标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及其满意度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及满意度六、读研年度指标2013届读研比例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201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提升学历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七、创业年度指标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八、高考志愿填报专题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2014年度就业预警本科专业2014年度就业预警高职高专专业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本科专业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2013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2013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2013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位)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位)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位)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位)原书目录(略)Ⅰ总报告1技术报告/2主要结论/Ⅱ分报告一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3第一章毕业去向/4第二章就业数量/5第三章就业质量/6第四章专业预警/7第五章能力与知识/8第六章自主创业/9第七章国内读研和专升本/10第八章校友评价/11第九章社团活动及素养/Ⅲ分报告二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12第一章三年后毕业去向/13第二章三年后就业质量/14第三章三年后基本工作能力/15第四章三年后自主创业/16第五章培训/17第六章校友评价/Ⅳ分报告三专题研究18教学培养评价/篇二: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光明日报》2014 年 6 月10 日6、15 版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9日正式发布。
有关我国2010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2007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
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
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客观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
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政策方面的原因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2010年大学毕业生专业就业率工作社会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
2010年大学毕业生专业就业率工作社会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2010年大学毕业生专业就业率工作社会调研报告2010年大学毕业生专业就业率工作社会调研报告小组:黎亭,黄俊高就业率一直都是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我们09届也即将面临着外出实习的时间,也就是说相当于准备就业了,所以我们小组在出去之前做好了充分的社会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率是多少,下面和大家分析下本次调研的情况:截止2010年6月1日,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百分之五十五点七。
而大学生毕业率也取决于专业。
专业就业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什么是强劲专业?家长首选就业率,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强劲专业。
麦可思公司2009年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本科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
其中,工学就业率为90%,位居榜首。
另一项调查显示,截止今年1月,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10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这几类专业集中在工学专业大类和管理学专业大类之中。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能源动力类的代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方向分为两类,一类是动力机械。
包括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等。
汽车发动机就是热力发动机的一种。
目前很多学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都是热力发动机方向。
动力机械的毕业生多进入各大汽车厂家作发动机的研发设计工作。
另一类是动力工程。
包括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
动力工程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去电厂、空调生产厂担任技术、管理、销售工作。
由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丰富,毕业生还可进入电力、化工、航天、机械等行业的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做设计工作。
化学类的代表专业是应用化学应用化学包括三个方向:精细化工、分析化学、材料化学。
这三个方向涵盖了整个化学行业的工作内容。
精细化学是精细化学品工业的简称,杀虫剂、染料、酒精、涂料、药物、化妆品、盥洗卫生品、洗衣粉里的非表面活性剂都是精细化工产品。
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4月份)
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4月份)
本研究报告基于“腾讯-麦可思-2010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的2009年10、11、12月及2010年1、2、3、4月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是2010届大学毕业生,调查方式是挂网调查,无随机抽样。
收回独立IP地址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共149687份,其中本科78101份,高职高专71586份。
数据收集由腾讯教育频道负责完成,问卷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由麦可思(MyCOS)负责完成。
签约率、签约薪资的月度变化
签约率、签约薪资的同期对比
期望雇主类型
实际签约雇主类型
主要教育省本科毕业生签约雇主类型
主要教育省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雇主类型
主要专业(中类)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和薪资
主要专业(中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和薪资
主要行业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和薪资
主要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和薪资。
麦可思研究院——2010学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简介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0年6月2日起正式对外发布。
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有效问卷22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和月薪,去向分布,失业和预警分析,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求职分析,自主创业,读研和留学、专升本,高考志愿填报,满意度分析,就业弱势群体分析,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
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并从2010年开始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和工作能力进行跟踪调查研究。
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四年累计有效问卷约100万份。
1. 2010调查规模及覆盖面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回收率约49%;有效问卷22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问题者为73%;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共计70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0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7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0版)。
麦可思专家解读我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麦可思专家解读我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委托成都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我校2010届毕业生进行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跟踪测量评估,经过七个月的调查、分析及撰写报告,麦可思公司于2012年2月29日审定完成终稿。
3月22日下午 14:30,就业指导中心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专题汇报解读会,邀请麦可思咨询专家马妍女士主讲。
教务处、纪检监察与质量管理处、就业指导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负责就业工作辅导员、各教研室负责人出席大会,报告会由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黄李昌主持。
马妍女士介绍,报告紧密围绕我校2010届毕业生开展数据收集分析,调研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测评;专业培养特色定位;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测评;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求职分析;生源分析;校友评价.数据显示我校2010届毕业生一年后的总体就业指标,包括其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相关度、离职率、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各院系及专业就业竞争力指数。
就业竞争力指数综合了就业率、月收入和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这三项指标,是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通过麦可思对2010届毕业生跟踪调研得到的研究数据,对比广东省高校的平均水平,客观分析了我校2010届毕业生跟踪报告的主要结论和发现,认真讲解如何更好地使用毕业生跟踪调研数据。
马妍女士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深度剖析讲解,列举就业率、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月收入、离职率、职业吻合度、核心课程有效性、毕业生满意度、校友推荐度等各项数据,客观评价我校毕业生总体情况和各二级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010年就业蓝皮书: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薪资回升
竞争 ”谁 干得好 就 留谁。 工友讲 , 前来的大学生有的吃不 了这 , 据 先
个苦 主动跳槽 , 还有 的不等做 满 3个月, 就被老板找理 由辞掉 。老 板怕新进 员工正式转正后 , 用人 的成 本会 上升。
就业 的现 实如此严 酷, 阿强抱定决心 , 在厂子里做 下去 。即 要
写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 正 式 出版 的 2 1 就 业 蓝 0 0年 皮 书 《0 0年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报 告》 京 召 开 了发 布 21 在 (8 1 ) 8 . % 已经 不 低 于 非“ 1 ” 科 院校 (7 4 ) 2 1本 8 .% 。 从 薪 资 来 看 ,0 9年“ 1 ” 校 、 “ 1 ” 科 20 21院 非 21 本
十个人住 一间不足 2 平米 的平房 , 天伙食 费不到 1 元 , 为助 0 每 作 5 理, 他的 月工资也 只有 1 0 2 0元。 同来的 大学生有 4个, 一起 “ 平等
帖 收费 1 0元 , 留两 天 。“ 中羞 涩 ” 保 囊 的
求职 者对此 也能承 受 。
里 熙 熙攘 攘 的人 群, 看着 别的专业
了这 个 心 思 。如 果 在 此 建 立 一 个 正 规 的
亏损就大 了。要 用非常待遇才 能留住人 才, . 以鼓励他们携手共 进 ,
力克时艰。
交流平 台 , 需和求进行 有效 的对 接 , 将 不
地 在 上 面 贴 “ 广 告 ” 而 一 些 急 于 想 找 野 , 工 作 的学 生 则 在 下 面 贴 小纸 条 “ 帖 ” 跟 。
面宣 传墙 , 经他 刻意经 营 , 产生 了
意想不到的效应 , 期能收到约 2 0 0多 每 00 元的“ 信息发布 费 ”而 且能接 到预订 单 , , 需和 求两头都很火 。
201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
201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0(031)021
【摘要】@@ 编者按:就业是国家政治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工作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就业者的失业风险.在全球处于经济复苏状态的今天,增加就业机会是各国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总页数】9页(P64-72)
【作者】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0年中国高职生培养报告
2.2009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
3.高校应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矛盾——浅析《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4.《北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劳动就业》课题调研报告--北京市2003-2010年就业形势及对策
5.职业生涯视角下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研究——基于近三年江西省就业质量报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一、调查研究背景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0多万人,加上大量往年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而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其吸纳高层次人才就业的能力和空间有限,特别是2008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导致2009年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增长不足,甚至还有减少之势,难以满足人数大幅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
2009年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9年6月5日,温家宝在视察西安市莲湖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时,对前来求职的大学生表示,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因此,面对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开展针对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摆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关键是要把握住问题形成的原因,目前国内研究主要是从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三个方面来解释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在三种成因中,由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是一直以来长期困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也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现实中较难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长期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谢作诗、杨克瑞(2007)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某项操作与技能的实务型人才,但现实的人力资本供给却与这样的需求结构不相吻合,这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存在的唯一合理的解释。
杨河清(2007)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显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比较高的期待,但实际上大学生还做不到。
为更好地了解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中关村地区企业接收毕业生状况,探索目前高校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在就业能力方面的差异,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本文作者开展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希望有助于政府人事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并为高校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建议。
麦可思专家解读我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麦可思专家解读我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委托成都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我校2010届毕业生进行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跟踪测量评估,经过七个月的调查、分析及撰写报告,麦可思公司于2012年2月29日审定完成终稿。
3月22日下午 14:30,就业指导中心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专题汇报解读会,邀请麦可思咨询专家马妍女士主讲。
教务处、纪检监察与质量管理处、就业指导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负责就业工作辅导员、各教研室负责人出席大会,报告会由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黄李昌主持。
马妍女士介绍,报告紧密围绕我校2010届毕业生开展数据收集分析,调研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测评;专业培养特色定位;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测评;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求职分析;生源分析;校友评价。
数据显示我校2010届毕业生一年后的总体就业指标,包括其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相关度、离职率、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各院系及专业就业竞争力指数。
就业竞争力指数综合了就业率、月收入和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这三项指标,是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通过麦可思对2010届毕业生跟踪调研得到的研究数据,对比广东省高校的平均水平,客观分析了我校2010届毕业生跟踪报告的主要结论和发现,认真讲解如何更好地使用毕业生跟踪调研数据。
马妍女士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深度剖析讲解,列举就业率、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月收入、离职率、职业吻合度、核心课程有效性、毕业生满意度、校友推荐度等各项数据,客观评价我校毕业生总体情况和各二级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简介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0年6月2日起正式对外发布。
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有效问卷22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月薪,去向分布,失业与预警分析,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求职分析,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专升本,高考志愿填报,满意度分析,就业弱势群体分析,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
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并从2010年开始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与工作能力进行跟踪调查研究。
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四年累计有效问卷约100万份。
1. 2010调查规模及覆盖面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回收率约49%;有效问卷22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问题者为73%;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共计70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0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7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0版)。
2. 调查对象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
3. 调查方式向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至30分钟。
目录1-毕业生去向分布1.1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1.2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1.3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2-就业与月薪2.1本科专业大类工学就业率最高法学最低2.22009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明显增长高职高专增长最多2.3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2%、33%、45% 2.42006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分别为1.7、1.9、2.2个2.5民企、中小企业仍是大学毕业生最大雇主3-失业与预警分析3.1大多数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 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3.2动画等本科专业、临床医等高职专业被列入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牌”专业4-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普遍下降销售与营销等核心知识亟须改进5-求职分析5.1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为毕业生就业首选5.2200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本科与高职毕业生需分别投出平均12份、6份工作申请5.3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大幅上升5.4大学招聘会是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最有帮助的服务大学毕业生主要求职成功渠道更加多样化6-自主创业1.2%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7-读研、留学与专升本7.12009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留学比例较2008届上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7.2职业发展需要是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专升本的主要原因8-高考志愿填报2009届大学毕业生选专业主要依据兴趣爱好与就业容易9-满意度分析9.12009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下降9.2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9.3高校最应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不够10-就业弱势群体分析10.1低收入就业漂族半年后月薪仅为平均水平约一半10.2低收入就业漂族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最多10.3低收入就业漂族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11-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国家振兴产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高职专业需求旺盛1-毕业生去向分布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约1/3以上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2009届有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5%。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根据上图,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比例为12.6%,其中有9.4%的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1.0%的人正在准备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2.2%的人放弃求职与求学。
麦可思调查还显示:回答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有53.7%,高于2008届毕业时的51.7%。
2009届毕业生毕业后立刻在国内外读研比例明显增加,211院校增加了约2.5个百分点,,达到13.5%;非211院校增加了1.1个百分点,达到8.4%。
图 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图中的“有半职工作”以及“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均是2009届新增的问题选项,故2008届、2007届缺失。
后文中均是如此。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从上图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总体分布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09届比2008届增加了0.8个百分点,2008届比2007届增加了1.1个百分点。
说明:麦可思对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是由于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10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正在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考研;无工作,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
这10类毕业状况叫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
其中,已就业人群包括三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
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注意,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政府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约为91.2%,比2008届(90.1%)高了1.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来源于读研而非就业,比2007届(93.5%)低了2.3个百分点。
2009届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4%,与2008届(87.3%)基本持平,比2007届(90.4%)低了3个百分点。
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比2008届(83.5%)高了1.7个百分点,比2007届(84.1%)高了1.1个百分点。
连续四年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从2006届到2009届分别为7.2、6.3、3.8和2.2,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
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
民办院校的就业率最低(82.8%)。
图“211”院校2007~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图非“211”本科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图高职高专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图 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失业率四年变化趋势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说明:麦可思对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是由于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10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正在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考研;无工作,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
这10类毕业状况叫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
其中,已就业人群包括三类: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
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注意,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政府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从2009届大学毕业生分布的经济区域差别来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该区域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8.7%最高;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毕业半年后就业率79.5%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