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方式--介绍

合集下载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物理和
机械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首先是退火,这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之一。

退火是将材料加
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速度下冷却。

这有助于减轻材料内部的
应力和提高塑性,同时改善材料的韧性和韧性。

其次是正火,也称为时效处理。

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个高温,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该温度下,最后进行适当的冷却。

这种方
法常用于合金钢和铝合金,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第三种方法是淬火,这是一种通过迅速冷却来使材料迅速固化
的方法。

通常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产生高
硬度和高强度的组织结构。

淬火常用于制备工具钢和轴承钢等材料。

最后是回火,这是一种在淬火后将材料重新加热到较低的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的方法。

回火有助于减轻淬火过程中产
生的内部应力,同时可以调节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使其达到最佳的
性能状态。

以上所述的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工件,能够有效地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热处理方法,可以使材料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完整版)热处理的方式详解

(完整版)热处理的方式详解
Wenyun Ju
索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14页 TE- P
Wenyun Ju
屈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15页 TE- P
Wenyun Ju
贝氏体转变 ➢550~350℃: B上; 40~45HRC;
1)贝氏体B ----含碳略微过饱和的铁素体与弥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9页 TE- P
Wenyun Ju
三、钢在非平衡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过冷奥氏体
珠光体 贝氏体 马氏体
平衡冷却时组织 F、P、Fe3C
●过冷奥氏体---在A1温度以下,未发生转变的、 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
●贝氏体---含碳略微过饱和的铁素体与弥散分布 的微细渗碳体的混合物,代号B。
Ac3
Accm Acm
*平衡转变温度温:度线
A3
Arcm
A1、A3、Acm
Ac1
Ar3
A1
*加热转变温度:
Ar1
钢加热到A1以上
Ac1、Ac3、Accm
时P向A转变*冷却转变温度:
Ar1、Ar3、Arcm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3页 TE- P
Wenyun Ju
二、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属于平衡转变)
奥氏体化+奥氏体长大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形核+长大)
第 8页 TE- P
Wenyun Ju
②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
热处理时的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以
及钢中的碳元素、合金元素的含量都会影响A的长 大程度,从而影响实际晶粒度。
加热温度越高、加热速度越慢、保温时间越长,

四种热处理方式

四种热处理方式

淬火Quenching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工艺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

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

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工件的硬度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

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

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

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

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1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答:常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

时效处理有人工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处理。

退火,将工件加热至Ac3以上30~50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度一下在空间中冷却。

正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m以上,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操作。

淬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后在水或油等冷却液中快速冷却,已获得不稳定的组织。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的温度,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一种,采用的是淬火加高温回火,已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在具有强度硬度的同时有比较好的塑性以及韧性。

自然时效处理,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处理,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叫人工时效处理。

如:人工时效处理:720 ℃保温8 h 后经50 ℃/ h 冷却到620 ℃保温8h,空冷。

2简述钢回火的目的答:回火又称配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

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

目的: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低温回火、中温回火或高温回火。

通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或韧性逐渐增高。

3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作用及分类。

答: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热处理的各种冷却方式

热处理的各种冷却方式

热处理的各种冷却方式
1,退火:在炉内以足够慢的速度冷却直至过冷奥氏体在高温分解温度范围内完成转变。

2,等温退火;在炉内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到过冷奥氏体不稳定的温度下等温停留,直至在该温度下等温转变结束之后出炉冷却,所需的工艺时间比较短,而且能获得在同一温度下转变的均一组织。

3,正火:在空气中冷却,其冷却速度比退火快。

正火后铁素体量减少,共析体变细,低合金钢正火后常出现混合组织。

4,等温正火:先用较快的速度冷却,然后等温停留直至奥氏体高温分解完成,使低合金钢得到均一的和硬度适中的预备组织,改善切削性能,亦称控冷等温正火。

5,淬火:冷却速度大于临界速度,获得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

6,双介质淬火: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到过冷奥氏体不稳定的温度区间以下,在马氏体转变区间内转入较缓和的介质中继续冷却。

7,预冷淬火:先以缓慢速度冷却一段时间然后进行淬火冷却。

8,马氏体点以下的分级淬火:淬入温度在MS以下的盐浴或油浴中并停留一段时间,使以转变的马氏体回火,使截面上温度趋向均匀,然后再缓冷条件下继续进行马氏体转变,残留奥氏体量有所增大。

9,马氏体点以下的分级淬火:分解停留的温度稍高于MS点,然后取出空冷。

减少马氏体转变时截面上的温度差,残留奥氏体量页有所增加。

10,等温淬火:在下贝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直至贝氏体转变结束。

热处理的方式及作用

热处理的方式及作用

热处理的方式及作用
热处理是指使金属材料在加热及冷却后,改变其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工
艺系统。

它是金属加工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工艺方法,是金属制造质量的
决定性因素之一。

热处理的作用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物
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可以分为四大类:形变热处理、淬火热处理、正火热
处理和重组热处理。

1.形变热处理:就是在热处理过程中,进行金属表面的形变,来改善
金属的性能,提高金属的硬度,抗磨损性能,延长金属使用寿命,其方法
有热轧、热锻、热冲压和热拉伸等。

2.淬火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经过加热、淬火、冷却的过程,来改
变金属的宏观组织结构,以达到改善金属力学性能,提高金属耐磨损性能,降低金属的脆性,提高金属的抗冲击性能和热处理强度等。

3.正火热处理:就是在热处理过程中,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
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再经过慢冷,以达到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增加金属
的塑性,有效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提高金属的性能等。

常用热处理方式

常用热处理方式

常用热处理方式嘿,咱今儿来聊聊常用热处理方式。

你可别小瞧这热处理,它就像是给金属材料施魔法一样,能让它们变得大不一样嘞!咱先说说退火。

退火啊,就好比让金属材料去度个假,放松放松。

经过加热和缓慢冷却,金属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均匀啦,硬度也降下来一些,韧性反而增加了呢。

就像人累了要休息,休息好了才能更有干劲儿,金属也是这样呀。

再讲讲正火。

正火呢,就像是让金属来一场快速的热身运动。

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它的硬度可比退火后的高一些哦,但又不像淬火那么硬得厉害。

正火后的金属,就好像是充满活力的小伙子,精神头十足!淬火可就厉害啦!这简直是给金属来个超级大变身。

快速冷却让金属变得超级硬,就像给它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

不过可别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淬火有时候会让金属变得很脆哦,这时候就得靠回火来救场啦。

回火呢,就像是给淬火后的金属做个按摩。

让它的硬度稍微降一降,韧性再提一提。

这样金属就既有硬度又不容易折断啦。

你说神奇不神奇?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热处理方式,咱生活中的好多东西可都没法制造出来呢。

那些坚固的机械零件、锋利的刀具,不都是经过这些处理才变得那么厉害的嘛!好比一把刀,要是没有经过合适的热处理,可能切个菜都费劲,还容易卷刃。

但是经过了精心的退火、淬火和回火,它就能变得锋利无比,轻松应对各种食材。

这不就跟咱人一样嘛,经过各种锻炼和磨练,才能变得更强大,更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呀。

还有那些大型的机械设备,里面的零件可都得经过严格的热处理。

不然怎么能保证它们长时间稳定地工作呢?要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可就麻烦大啦!所以说啊,这常用热处理方式可真是太重要啦!咱得好好了解了解,说不定哪天咱自己也能动手处理一下金属材料呢。

你说是不是?这热处理就像是金属的魔法,能让它们变得无比神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和惊喜。

咱可得好好珍惜和利用这个神奇的技术呀!。

热处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热处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

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应用要点:1.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同时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目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3.稳定工件尺寸。

应用要点:1.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一般钢尽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锈钢在400~450度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产生一次回火脆性。

热处理常见的方法及分类

热处理常见的方法及分类

热处理常见的方法及分类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以改变其性质和形态的加工方法。

热处理既可以用于制造产品,也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加热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以改变其硬度、韧性和强度等性质。

常见的加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火焰加热和感应加热等。

2. 冷却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以改变其硬度、韧性和强度等性质。

常见的冷却处理包括淬火、回火和退火等。

3. 渗碳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碳元素,以形成渗碳体。

渗碳处理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和硬度的零件,如坦克装甲、枪支零件等。

4. 强化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元素或化合物,以形成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

常见的强化处理包括热处理、冷加工和化学强化等。

5. 表面处理:将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和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包括电镀、涂层和表面强化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热处理,如粉末冶金、陶瓷热处理等。

在热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控制和操作,以确保热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热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精选.资料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精选.资料
由于正火比退火加热温度略高,冷却速度大,故珠 光体的分散度大,先共析铁素体的数量少,因而正火后 强度、硬度较高。
(1)作为预备热处理工艺,为下续热处理工艺 提供适宜的组织状态
正 火 (2)作为最终热处理工艺,提供合适的机械性能
(3)用来消除某些处理缺陷
正火的应用:
① 用正火作为性能要求的一般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 ② 亚共析钢采用正火来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③ 过共析钢的正火可消除网状碳化物。 ④ 细化晶粒(双重正火)
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
最大冷却速度时
所在温度/ 冷却速度

/( ℃ • s-1)
340
775
285
545
220
275
580
2000
560
2830
430
230
430
230
500
120
平均冷却速度/(℃•s-1)
650~550
(发生黑脆的工具不能返修)
(3)粗大魏氏组织:主要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魏氏组织 不仅晶粒粗大,而且由于铁素体针片形成的脆面,使 金属的韧性急剧下降。
(4)反常组织:亚/过共析钢在Ar1附近冷却缓慢,结果在 亚共析钢中形成非共析渗碳体,再过共析钢中形成游 离的铁素体或渗碳体。
(5)网状组织: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过慢引起的。 网状铁素体或渗碳体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网状 渗碳体。一般重新正火可消除。
2. 淬火工艺 ①淬火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Ac3 +30~50℃; 共析和过共析钢: Ac1 +30~50℃
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
度在
Ac1 +30~50℃ ,
而不是Acm +30~50℃?)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目的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目的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目的常见材料热处理1、45(S45C)常见热处理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也称为油钢,硬度不高,易于切削加工。

调质处理是其常见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和高温回火。

淬火温度为840±10℃,水冷后硬度可达55~58HRC,极限可达62HRC;回火温度为600±10℃,出炉后空冷,硬度为20~30HRC。

调质处理后的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和轴类等。

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

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40Cr(SCr440)常见热处理40Cr为优质碳素合金钢,属于低淬透性调质钢,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Cr能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和回火稳定性。

调质处理是其常见热处理方法,淬火温度为850℃±10℃,油冷后硬度可达45~52HRC;回火温度为520℃±10℃,水、油冷后硬度为32~36HRC。

40Cr钢常用于制造汽车的连杆、螺栓、传动轴及机床的主轴等零件。

不同回火温度可得到不同硬度。

3、T10(SK4)常见热处理T10碳素工具钢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晶粒细,在淬火加热时不易过热,仍能保持细晶粒组织。

淬火后钢中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所以耐磨性高,用于制造具有锋利刀口和有少许韧性的工具。

淬火+低温回火是其常见热处理方法,淬火温度为780±10℃,保温50min左右或淬透。

先淬如20~40℃的水或5%盐水,冷至250~300℃,转入20~40℃油中冷却至温热,可得到硬度62~65HRC;回火温度为160~180℃,保温1.5~2h,回火后硬度为60~62HRC。

以下是各种钢材的硬度和化学成分:12CrNi3:回火后硬度30-35HRC,主要成分为碳、硅、锰、铬、镍。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

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四种热处理方式

四种热处理方式

淬火Quenching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工艺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

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

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工件的硬度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

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

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

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能来达到预定目标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处理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用的热处理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1. 退火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慢速冷却的方式来改善材料的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可以消除材料中的应力、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并调整晶体的结构和组织。

在退火过程中,材料通常会被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然后慢慢冷却到室温。

2. 正火正火是一种通过加热材料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正火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并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

在正火过程中,材料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关键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来确定。

3. 淬火淬火是一种通过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使材料达到高硬度和高强度,但也容易产生脆性。

在淬火过程中,材料通常会被迅速浸入冷却介质中,如水、油或盐水,以快速冷却材料。

4. 回火回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已经淬火的材料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再经过适当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回火可以减轻淬火带来的脆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在回火过程中,材料的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来确定。

5.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来改善材料的表面质量和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包括镀层、氮化、渗碳、氧化和喷丸等。

表面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同时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外观和光洁度。

总结起来,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处理是常见的热处理方式。

它们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满足不同材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要求。

在进行热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并确保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和操作准确无误,以获得期望的材料性能。

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方法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将钢件加热到一定程度,等待温度冷却的步骤。

T 正火:将钢件加热至指定温度,保温后以快速的冷却速度冷却。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一定程度,在水、油等材质中快速冷却。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至一定温度,在空气中冷却。

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

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

拓展资料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标准件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方式

标准件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方式

第六章热处理一、热处理方式:根据对象及目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热处理方式。

调质钢:淬火后高温回火(500-650℃)弹簧钢:淬火后中温回火(420-520℃)渗碳钢:渗碳后淬火再低温回火(150-250℃)低碳和中碳(合金)钢淬成马氏体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其一般规律是强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

但由于低、中碳钢中含碳量不同,回火温度对其影响程度不同。

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可分别采取以下途径:(1)、选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进行低温250℃以下回火,以获得低碳马氏体。

为了提高这类钢的表面耐磨性,只有提高各面层的含碳量,即进行表面渗碳,一般称为渗碳结构钢。

(2)、采取含碳较高的中碳钢,淬火后进行高温(500-650℃)回火(即所谓调质处理),使其能在高塑性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强度,一般称这类钢为调质钢。

如果希望获得高强度,而宁肯降低塑性及韧性,对含碳量较低的含金调质可采取低温回火,则得到所谓“超高强度钢”。

(3)、含碳量介于中碳和高碳之间的钢种(如60,70钢)以及一些高碳钢(如80,90钢),如果用于制造弹簧,为了保证高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则采用淬火后中温回火。

二、作业流程:(一)、调质钢:退火(珠光体型钢)1、预热处理:正火高温回火(马氏体型钢)(1)、正火目的是细化晶粒,减少组织中的带状程度,并调整好硬度,便于机械加工,正火后,钢材具有等轴状细晶粒。

2、淬火:将钢体加热到850℃左右进行淬火,淬火介质可根据钢件尺寸大小和该钢的淬透性加以选择,一般可选择水或油甚至空气淬火。

处于淬火状态的钢,塑性低,内应力大。

3、回火:(1)、为使钢材具有高塑性、韧性和适当的强度,钢材在400-500℃左右进行高温回火,对回火脆性敏感性较大的钢,回火后必须迅速冷却,抑制回火脆性的发生。

(2)、若要求零件具有特别高的强度,则在200℃左右回火,得到中碳回火马氏体组织。

(二)、弹簧钢:1、淬火:于830-870℃进行油淬火。

热处理的方式及作用

热处理的方式及作用

热处理的方式及作用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组织结构的工艺。

热处理可以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也可用于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塑性等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热处理的几种方式及其作用。

1.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固溶体中的溶质元素加热到足够高温下溶解,然后迅速冷却,产生固溶体。

该过程可以改善晶体的塑性和延展性,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固溶处理常用于合金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2.空化处理:空化处理是在高温下使材料发生相变,产生一种新的组织结构。

通过调整空化处理的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空化处理多用于工具钢、刀具、汽车零部件等。

3.淬火处理:淬火是通过在高温下迅速冷却材料,使其产生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后的材料常常需要回火处理来消除内部残余应力,增加韧性和塑性。

4.回火处理:回火是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冷却,以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强度。

回火处理常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弹簧、刀具等。

5.等温处理:等温处理是将材料在一个恒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以使其逐渐达到热平衡。

等温处理可以使材料达到最终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材料的韧性、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钢铁材料的处理。

6.热机械处理:热机械处理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塑性变形。

热机械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内部应力分布和形状等,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焊接性能。

总之,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改性工艺,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可以使材料达到不同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热处理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和合金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可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热处理的4种方法

热处理的4种方法

钢铁热处理的四种基本工艺什么是退火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退火所能达到的目的主在是:消除锻件及焊接结构的应力,消除冷加工后的加工应力,避免零件在加热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及开裂;消除铸件和锻件的不均匀组织和粗大晶粒,消除合金钢硬而脆的特性,改善其切削加工的性能,胀管时的管头,胀接前也要进行退火。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

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

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什么样叫金属冷加工硬化现象?在工程中,有时需用对钢件进行冷加工,如锻打、压延、弯曲、冲压等。

当冷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不但其外形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的晶粒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晶粒沿受力方向被拉长。

冷加工塑性变形较大时,还会产生较大内应力。

这种现象称为冷加工硬化。

利用冷加工硬化对钢材使用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而冷加工硬化引起的塑性降低及残存的内应力则是有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开放分类:工艺、机械、冶金、金属材料、材料加工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

热处理名词: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

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退火---淬火---回火一.退火的种类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

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

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

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