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分类精辟版
关于紫砂泥料的分类你知道吗
![关于紫砂泥料的分类你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f1e0a8f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e.png)
关于紫砂泥料的分类你知道吗紫砂泥料分类一:朱泥紫砂泥料分类中的朱泥是大家争论比较多的泥种。
实在我们只要紧紧掌握住“颗粒质感以及透气”这两特性,就很轻易区分。
所谓的“无朱不皱”是对朱泥的曲解,只要看一些历史作品,就不难发现,历史上很多朱泥作品并不是这样的。
枢纽仍是选矿和炼制的方法,矿选好,炼制方法得当,在加制作者对朱泥泥性掌握,就不会产生“无朱不皱”的现象。
紫砂泥料分类二:团泥紫砂泥料分类中的自然团泥是紫泥和绿泥的共生矿。
宜兴方言"团"和"段"同音。
自然团泥"骨多肉少",烧成质感,砂粒丰硕。
用绿泥和紫泥配制团泥质感较差,用后无润泽滋润感,易"吐黑"。
近期在黄龙山和青龙山的交会处由于作路,挖出了一些团泥原矿。
紫砂泥料分类中的团泥料相对要比紫泥和朱泥更为直观。
好的团泥矿料是自然的紫泥和绿泥共生矿料,但紫泥偏多,颜色就偏红,高温下偏青,偏灰,相反绿泥成分高,烧成颜色偏黄,高温下偏灰白。
颗粒结构的特征是“骨多肉少”砂感强烈,表面质感十分丰硕。
劣质“团泥”烧成后颜色发暗,有晦涩感或者特别艳丽但没有质感,几乎看不见砂质。
典型的就是市道市情上“黄朱泥“敲击声音清脆,透气性很差,表面没有砂质感。
紫砂泥料分类三:底皂青紫砂泥料分类中的底皂青也是属于紫泥类矿料。
底皂青矿料相对比较轻易分清,细看壶表内有不平均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
底皂青矿料中的绿色“鸡眼”破碎摧毁后呈现的是黄色颗粒,因此底皂青矿料做的壶表面会有“金砂隐现”的说法。
紫砂泥料分类四:紫泥紫砂泥料分类中的紫泥吃火温较高的矿料,烧成颜色偏红。
泡养以后似红泥料。
但质感比红泥强烈。
紫泥是一个"泛"概念!,底皂青矿也属于紫泥矿中优质矿料. 净水泥原指成泥方法。
现在确指没加它料的紫泥类。
没加它料的底皂青可以是净水泥,但净水泥不一定就是底皂青矿料。
目前市场常常搅浑两个概念。
图解紫砂泥料种类大全
![图解紫砂泥料种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24b33d926fff705cc170a74.png)
图解紫砂泥料大全现如今紫砂文化风横扫大江南北,紫砂爱好者日益增加;由于本人也非常喜欢紫砂文化,经常和朋友在一起沟通紫砂文化的魅力,但是真正的了解紫砂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买到一把紫砂壶,看到的只是一个壶而已,壶以外还有更有意义的东西。
曾在茶余后谈起一个话题:喜欢紫砂壶的朋友都是怎么样喜欢上紫砂壶的,回答都很简单,很多都是由于喝茶引发的爱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紫砂本质,本文收集了紫砂泥料的一资料,供博友们学习!《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底槽青底槽青成品黄龙山石黄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8%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黄龙山石黄原矿黄龙山石黄成品《黑铁砂》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
养壶者之最爱。
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黑铁砂内含矿物黑铁砂成品〈内紫外红》壶胚乃以清水泥为泥料,成型后再以红泥浆上浆"壶表",再让壶坏阴干入窑烧成;此作法在当时为早期壶很常见之泥料工艺壶身泡茶多日颜色变朱红色,现代壶已甚少见此作法。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内紫外红成品《大红袍》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
紫砂泥料细分图解
![紫砂泥料细分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a55eb3fd0a79563c1e726a.png)
紫砂壶泥料详解(图)现如今紫砂文化风横扫大江南北,紫砂爱好者日益增加;由于本人也非常喜欢紫砂文化,经常和朋友在一起沟通紫砂文化的魅力,但是真正的了解紫砂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买到一把紫砂壶,看到的只是一个壶而已,壶以外还有更有意义的东西。
曾在茶余后谈起一个话题:喜欢紫砂壶的朋友都是怎么样喜欢上紫砂壶的,回答都很简单,很多都是由于喝茶引发的爱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紫砂本质,本文收集了紫砂泥料的一资料,供博友们学习!《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底槽青底槽青成品黄龙山石黄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8%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黄龙山石黄原矿黄龙山石黄成品《黑铁砂》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
养壶者之最爱。
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黑铁砂内含矿物黑铁砂成品〈内紫外红》壶胚乃以清水泥为泥料,成型后再以红泥浆上浆"壶表",再让壶坏阴干入窑烧成;此作法在当时为早期壶很常见之泥料工艺壶身泡茶多日颜色变朱红色,现代壶已甚少见此作法。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内紫外红成品《大红袍》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
各种紫砂泥详细介绍(清水泥、墨绿泥、天青泥、降坡泥)
![各种紫砂泥详细介绍(清水泥、墨绿泥、天青泥、降坡泥)](https://img.taocdn.com/s3/m/29abe51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3.png)
各种紫砂泥详细介绍(清水泥、墨绿泥、天青泥、降坡泥)紫泥紫泥吃火温较高的矿料,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似红泥料.但质感比红泥强烈.紫泥是一个'泛'概念!,底皂青矿也属于紫泥矿中优质矿料.清水泥原指成泥方法.现在确指没加它料的紫泥类.没加它料的底皂青可以是清水泥,但清水泥不一定就是底皂青矿料.目前市场经常混淆两个概念.紫泥的烧成颜色,主要因素是玻化程度.以前一厂的“紫泥”主要是指厂内没有添加其它原料的紫泥原矿的成料。
主要生产大路货的花盆和低档产品。
拼紫和特拼用来制作高档产品。
四号井和其它矿井都有紫砂矿料,包括露天开采的原料。
当时有宜兴原料总厂提供矿料。
目前尚没有权威的试验报告和证明。
就矿料而言,现在的和以前的没有任何区别。
拼制泥料的质量因为成分不一,泡茶效果可能会出现诧异。
紫泥拼锰也是常用的.只要不过量,还是很容易泡养的.石黄石黄作为原始的熔剂性原料,作用也就是降低烧结温度.从而达到表明滋润的的视觉感受.长时间成化的泥料颗粒圆润,相对容易泡养.老茶壶在显微镜下看颗粒大多比较圆润.而新料因为大多石雷蒙机粉碎,真空机炼制试片在显微镜下颗粒有比较锋利的锐角.这也是新料烧成后感觉较涩的原因之一.清水泥紫泥是一个'泛'概念!,底皂青矿也属于紫泥矿中优质矿料.清水泥原指成泥方法.现在确指没加它料的紫泥类.没加它料的底皂青可以是清水泥,但清水泥不一定就是底皂青矿料.目前市场经常混淆两个概念.紫泥的烧成颜色,主要因素是玻化程度.清水泥是成泥方式。
所有泥料都可以用此中方式成泥。
但是目前市场上颇为流行的“说法”,是紫泥,或者底皂青矿料不添加其它矿料直接成泥的成泥称作“清水泥”墨绿泥墨绿泥是从民国陶业工厂开始引进氧化钴掺入泥中配制墨绿泥的.不过那时的墨绿泥只是用来装饰,点缀来使用,几乎没有全用墨绿泥来制作茶壶的.天青泥天青泥我的看法就是底皂青料。
我小时候一直生长在黄龙山边上。
天青泥也只是听大人讲,是做茶壶特好的泥料。
紫砂泥料——精选推荐
![紫砂泥料——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4e0936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3.png)
紫砂泥料紫砂泥料⼀,当地⼀般把陶⼟分为⽩泥、甲泥、和嫩泥三⼤类。
1)⽩泥是⼀种灰⽩⾊为主颜⾊单存的粉砂质铝⼟质粘⼟;⽩泥:呈⽩⾊,微泛绿,成陶后呈⽩⾊,出产于宜兴⼤潮⼭(伏东),原为⽇⽤陶所⽤原料,取其精细之泥为基料,加⼊⾦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泥。
2)甲泥是⼀种以紫⾊为主的杂⾊粉砂质粘⼟(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叫⽯⾻,材质硬、脆、精;3)嫩泥则是⼀种以⼟黄⾊、灰⽩⾊为主的杂⾊粘⼟,材质软、嫩、细。
《阳羡茗壶系》记述:“嫩坭出赵庄⼭,以和⼀切⾊⼟乃粘埴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嫩泥呈砖红⾊,原为⽇⽤陶所⽤原料,掺⼊紫砂泥中增加可塑性和降低烧结温度,如取其精细之泥可作辅助原料。
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
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左右。
⼜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泥料经过适当⽐率调配,再⽤不同性质的⽕焰烧可以呈现颜⾊深浅不⼀的⿊、褐、⾚、紫、黄、绿等多种颜⾊。
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泽的原因。
⼆,宜兴紫砂陶所⽤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紫砂矿⼟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任墅西⾹⼭附近和伏东⼀带,呈结晶状,⽽被玻璃相少,具有教⾼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性。
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因此赋予了紫砂茗壶⼿⼯成型、拍、压、塑、镂、刻等多种⼯艺⼿法。
紫砂矿⼟俗称"⽣泥",形似块状岩⽯,矿⼟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风霜⾬雪,待其风化,松散成⼩颗粒⽅可开始加⼯使⽤。
紫砂矿⼟⼤约要开采千吨陶⼟⽅能得1吨左右紫砂泥,须经⼈⼯精选,剔除矿⼟中的⽼块、夹⽯、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然后由矿⼟机械粉碎呈粉末状,并视产品的⼤⼩再选⽤适当的筛孔过筛(筛孔有60⽬、40⽬、32⽬和24⽬),加⽔练成块状,经⼈⼯锤炼或真空炼泥机压炼,排除泥中空⽓,放置数⽉⽅可成为供制坯⽤的熟泥。
1)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般在⼏⼗公分到⼀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呈紫⾊、紫红⾊,并带有浅绿⾊斑点,烧后外观颜⾊则呈紫⾊、紫棕⾊、紫⿊⾊。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e8e9cae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d.png)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分为三大类:高岭土、珍珠泥和矿物土。
高岭土是以苏州市泰州市的澄泥作为原材料,经过大量的烧制,再
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进行过滤,选取出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表里平衡的
适合陶瓷制作的高岭土.高岭土具有极好的导水性、透气性和回弹性,
能够让做陶件时体质轻盈,器形保持完整。
珍珠泥是以高岭土为原材料,结合白灰粉、风化石粉、红灰粉等,经过精心搅拌、慢火烧制而成,具有良好的烧成性以及烧后细腻结构
特点,上色时颜色也特别鲜艳明亮,形成一种“珍珠质感”。
矿物土是以各地的陶土经过淬火烧制而成,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
和抗渗性,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泥料,也是现代紫砂壶制作的主要材料,闻名天下。
矿物土的烧后质地较细腻,表面光滑,有效地抑制了
传统的釉面的流失,因此紫砂壶烧制出来的外观特别美观,且烧制后
的紫砂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磨性,极受欢迎。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4e6517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1.png)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紫砂壶泥料是制作传统紫砂壶的重要材料,其种类多样,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紫砂壶泥料。
1. 青紫泥:青紫泥,色泽呈深紫色,质地与细腻,具有较高的收缩率。
此种壶泥烧成后,具有光洁度高、不吸水的特点,因此适用于制作装饰性较强的紫砂壶。
青紫泥的产地主要是江苏省宜兴市。
2. 红泥:红泥色泽鲜艳,随着烧制时间的增长,颜色会变深。
红泥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铁氧化物,因此烧成后具有一定的质地和韧性。
红泥的产地包括江苏、安徽和湖南等地,其中安徽歙县的红泥较为著名。
3. 朱泥:朱泥是一种较为珍贵的紫砂壶泥料,色泽鲜艳红亮,质地细腻。
制作朱泥壶需要炼制数十种不同比例的泥料,烧成后的朱泥壶具有光亮的表面和较高的密度,令人爱不释手。
朱泥主要产于江苏宜兴的阳羡镇。
4. 紫泥:紫泥是紫砂壶泥料中最常见的一类,颜色呈深紫或棕紫色,富含铁、锰等矿物质,因此烧制后的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透气性。
紫泥被广泛应用于茶艺场合中,因其能与茶液相互交融,使茶汤更加香醇。
5. 黄泥:黄泥,顾名思义,色泽呈黄色,是一种比较软化合态的壶泥。
黄泥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进行多次炼制、干燥等繁琐的过程。
烧制后的黄泥壶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柔软的手感,广受紫砂壶爱好者的喜爱。
以上所介绍的只是紫砂壶泥料的几种常见类型,实际上还存在其他种类的泥料,如黑紫泥、绿泥等。
每一种泥料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取决于制作壶的需求和个人喜好。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其制作过程需要借助优质的泥料,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紫砂壶。
因此,在选择紫砂壶时,了解不同泥料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紫砂壶泥料详解(多图),看完你就能分得清
![紫砂壶泥料详解(多图),看完你就能分得清](https://img.taocdn.com/s3/m/33117b7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6.png)
紫砂壶泥料详解(多图),看完你就能分得清壶友们对底槽清,大红袍都耳熟能详,但是对这些概念具体所指,却不甚了了。
假如有人进一步问你,底槽清是什么?你就哑然了。
紫砂壶泥料众多,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
泥料全解析一,紫泥1,天青泥:该泥料是传说中的极品,非常罕见。
2,底槽青:“底槽”是说该泥料处于紫泥泥层的底部。
“青”是指该矿料有青绿色的豆斑,烧成后呈紫红色。
3,清水泥:该泥料呈紫褐色块状结构,微带云母碎片。
矿料上有淡绿色的斑点和斑纹。
烧成为紫棕红色。
温度过高时呈紫黑色和暗青色,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单一的矿料加石黄炼制而成。
4,紫泥:指的是最常见的紫砂泥,颜色为紫棕色,又叫“黑紫泥”,是影响最广泛的紫砂泥料之一。
二,绿泥1,本山绿泥:是专指黄龙山所出的优质绿泥,矿料呈淡绿色块状结构,烧成后为浅黄色,米黄色,高温烧制呈青绿色。
2,芝麻绿泥:矿料呈青绿色块状,结构致密,因为烧成以后,胎中有大量黒砂点,所以叫芝麻绿泥。
也有白麻子泥和红麻子泥。
3,墨绿泥:因为这种壶所用的矿料本色是墨绿色,所以叫“墨绿泥”,烧成颜色为浅黄,米黄。
高温会泛青。
三,红泥1,红皮龙:该矿料处于黄龙山的浅表碎石层里,当地又叫“野山红泥”,矿料呈淡淡的暗红色块状,结构致密,成壶的颜色为,红色,暗红色,红皮龙含有大量的石英和云母杂质,所以透气性极好,泡茶最容易上手,温度也容易控制,并且泡养出来,红润非凡,是泡茶养壶的利器。
2,大红袍:这种壶成壶后呈大红色,胎质极为细腻,密度很高,泡出的茶,茶汤柔顺,非常好喝,并且经过久泡以后,色泽非常喜人,红艳夺目,气质高雅,能令观者顿生祥瑞降临,鸿运当头的感觉。
大红袍已经几乎灭绝了。
3,降坡泥:降坡泥是在修建陶都路时,被发掘出来的,在青龙山和黄龙山之间的降坡,所以叫降坡泥,炼制以后有古意,老味十足。
泡养后雅趣横生。
4,朱泥:朱泥的矿料本身是黄色的块状,结构致密,并且非常细腻。
制成壶,烧好以后呈朱红色或者紫色,海棠色等等,因为收缩率比较高,所以成品率很低,适合做成小品,胎质细腻。
史上最全紫砂壶泥料分类
![史上最全紫砂壶泥料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9e3e9e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c.png)
史上最全紫砂壶泥料分类'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
紫砂壶的出名皆因宜兴当地独特的紫砂泥料。
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的紫砂泥料让很多人烟花缭乱,深感紫砂壶的水好深啊。
辣么整理归纳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吧。
紫砂矿原料主要分四大类:紫泥、本山绿泥、红泥、团泥一、紫泥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
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底槽清(黄龙山台西矿区)紫泥(黄龙山台西矿区)中层紫泥(黄龙山台西矿区)二号紫泥(黄龙山台西矿区)皮青(黄龙山台西矿区)青灰紫泥(黄龙山蠡墅大水潭矿区)天青泥(黄龙山蠡墅大水潭矿区)因为此泥料基本灭绝,所以特插入一张博物馆里绝版的天青泥紫砂壶。
天青泥紫砂壶:看看缝隙,边角上那一丝丝神秘的天青色红棕紫泥(黄龙山台西矿区)野山红棕紫泥(黄龙山台西矿区)嫩紫泥(黄龙山台西矿区)即便是同一款紫泥,其烧制温度不同,成品的颜色也是会有差异。
二、红泥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
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
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
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红卫朱泥(红卫红庙嫩泥矿)小煤窑朱泥(红卫小煤窑嫩泥矿)红卫紫朱泥(红卫小煤窑嫩泥矿)赵庄朱泥(赵庄嫩泥矿)黄龙山朱泥(黄龙山墨绿泥层)黄龙山朱泥(黄龙山黄石层)红皮龙(黄龙山)降坡红泥(黄龙山宝山矿区)黄龙山红泥(黄龙山宝山矿区)大红泥(黄龙山)三、本山绿泥本山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紫砂泥料大全
![紫砂泥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c3563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7.png)
紫砂泥料大全紫砂泥料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原料,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紫砂壶的品质。
紫砂泥料主要分布在中国江苏宜兴市,而且每一种紫砂泥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紫砂泥料种类及其特点。
一、紫砂泥料的种类。
1. 青紫砂泥,青紫砂泥是一种颜色呈青灰色的紫砂泥料,质地细腻,具有很高的透气性和吸水性。
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淡雅,质地坚实,适合制作茶具。
2. 朱泥,朱泥是一种颜色呈朱红色的紫砂泥料,质地细腻,具有很高的韧性和抗压性。
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鲜艳,质地坚硬,适合制作工艺品。
3. 紫泥,紫泥是一种颜色呈紫色的紫砂泥料,质地细腻,具有很高的抗温性和抗腐蚀性。
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深沉,质地坚实,适合制作茶具。
二、紫砂泥料的特点。
1. 质地细腻,紫砂泥料的颗粒细小,质地均匀,手感细腻。
2. 吸水性强,紫砂泥料具有很高的吸水性,可以使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3. 抗温性好,紫砂泥料具有很高的抗温性,可以承受高温的冲击而不破裂。
4. 耐腐蚀,紫砂泥料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可以长时间保存茶汤的原味。
5. 色泽鲜艳,不同种类的紫砂泥料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各异,但都具有鲜艳的特点。
三、紫砂泥料的选购。
1. 了解品种,在选购紫砂泥料时,首先要了解各种不同品种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紫砂泥料。
2. 观察质地,选购紫砂泥料时,可以用手触摸其质地,质地细腻、均匀的紫砂泥料质量较好。
3. 选择正规渠道,在选购紫砂泥料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商家或者工艺品店,避免购买劣质产品。
四、紫砂泥料的保养。
1. 防潮防晒,紫砂泥料制作的紫砂壶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定期清洁,使用后的紫砂壶要及时清洗干净,避免茶渍残留。
3. 注意防摔,紫砂泥料制作的紫砂壶质地较脆,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摔碰。
以上就是关于紫砂泥料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砂泥料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原料,选择合适的紫砂泥料对于制作高质量的紫砂壶至关重要。
紫砂泥分类知识
![紫砂泥分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8720ce27284b73f3425064.png)
紫砂泥分类知识紫泥分类介绍简介: 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
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1%。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紫泥系。
泥性: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较易,作家最喜爱使用之泥料。
难度:易生氧化铁融点、跳砂、及花泥。
特点: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调,能安定心灵,亲和力甚佳。
冲茗特性:使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朱泥分类介绍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
朱泥原矿,胎骨坚硬而沉实,色泽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之佳,与清中期顶级朱泥无异;大器无法烧成,小品烧成后穀皱纹隐现,颇具古代朱泥风华。
赵庄的朱泥原矿灰、白、带黄棕色,呈片状结构;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採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豔,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複全手工的练製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700度C。
收缩比:25%以上。
矿产地:江苏宜兴赵庄山、黄龙山。
泥性:须以偏高窑温攻之,收缩比特高。
难度: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鬆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製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
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
特点:週身密佈粗犷颗粒,形成十分特殊风格;红润又具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别于一般陶器;质朴拙雅,美冠群伦,人气之佳历数百年而不衰。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1a1af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8.png)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在古老的传统手工制作技术上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自然泥料:指的是从自然界中收集的陶土或金属矿石,比如黏土、米白土、陶土、粗粒泥及水泥等。
这些自然泥料具有良好的烧制特性,是制作紫砂壶所必需的原料。
二、人造泥料:指调配成形的陶瓷原料,如高岭土、琉璃土、硼砂陶土、碳酸钙陶土、硅酸钙陶土等。
这些泥料以挤压成形,烧制将形成独特的紫砂壶,具有极强的延时真空性能,能够使用者感受到深沉的力量和温暖的触感。
三、垫料:紫砂壶的制作中需要用到的垫料有三种:补钙垫料、抗碱垫料和增益垫料。
四、异型料:指与紫砂壶泥料不同质地的陶瓷体,如烧窑砂泥、印染泥、珐玻料等。
它们有助于紫砂壶的美观效果,使壶身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花纹特征。
五、附加料:指的是与紫砂壶泥料混合,以提高壶的烧制特性,如猪油料、糊料、块状料等。
以上就是紫砂壶泥料的主要种类。
紫砂壶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多种不同的泥料,只有恰到好处的搭配才能诠释出紫砂壶的完美审美。
紫砂泥料详解:清水泥、底槽青、红皮龙、墨绿泥、红泥、朱泥、大红袍、降坡泥
![紫砂泥料详解:清水泥、底槽青、红皮龙、墨绿泥、红泥、朱泥、大红袍、降坡泥](https://img.taocdn.com/s3/m/a3617c9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1.png)
紫砂泥料详解:清水泥、底槽青、红皮龙、墨绿泥、红泥、朱泥、大红袍、降坡泥有对宜兴紫砂壶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紫砂壶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之所以颜色变化之多,主要是由其泥料决定的,泥料在不同的温度下烧成后的颜色也有所区别。
对于紫砂泥料这一块,还有很多朋友不甚了解,今天在这里再给大家讲解一下:清水泥当说到炼泥方式时,“清水泥”是指不加其他泥料直接粉碎炼制的单一泥料。
不含他料的紫泥都可称为“清水泥”。
清水泥,该泥为纯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紫砂生矿泥外观为石块,成片状结构,经露天堆存自然风化一段时间后,能分解成黄豆般大小的颗粒。
用机械加工粉碎成所需的细度,加水调和揉练,便成『熟泥』。
),我们称之'普泥'。
当说到泥种品类时,“清水泥”是紫泥的一个品类,是赤铁、云母含量较高的一种纯紫泥矿,宜兴陶者习惯称之为“普泥”、“红紫泥”、“红清水”。
泥色醇和,泥质细腻,透气性强,杂质较其他泥料少。
烧成品颜色红润而温和。
使用日久愈呈红润。
底槽青原矿按生成位置高低大致可分头槽、二槽、底槽三类。
“底槽青”即底层(深层)紫泥。
矿料未粉碎前,可见明显散布诸多绿色“鸡眼”(烧成呈黄色)。
成泥质细腻,色沉稳。
坯色偏紫泛青,烧成后呈紫红色,并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俗称“金砂隐现”。
在拼接流、把和身筒时,如果使用的脂泥含水量高,窑烧后“金砂隐现”会更加明显。
泡养后呈猪肝色。
红皮龙红皮龙,是一种紫砂泥料名称,属于紫泥系。
原名叫野山红泥,矿料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
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
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现在黄龙山偷挖的泥料以红皮龙为主。
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
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鬆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製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紫砂泥料特性介绍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紫砂泥料特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d0a72c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1.png)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紫砂泥料特性介绍如今随着大家对紫砂壶的喜爱程度加深,大家也都更愿意去学习紫砂泥料的相关知识。
紫砂泥料是紫砂壶的原料,可以分成很多种类,这些种类中有好有坏。
那么,你知道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吗?你了解过紫砂泥料特性都有哪些吗?今天,爱藏网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一起来详细了解紫砂泥料特性都有哪些吧。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1、紫泥(青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产地是黄龙山。
特点:①原料:紫色、紫红色、或带有浅绿色斑点②烧制成陶:紫色、紫棕色、紫黑色③产量大,在三大泥料当中占绝大多数,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
2、绿泥(本山绿泥):是紫泥层中的夹脂,产地是黄龙山。
特点:①原料:浅绿色②烧制成陶:米黄色、奶油黄③泥质嫩,耐火低,产量少、多作“化妆土”,即是作为装饰着色料材料。
单独成陶极少。
3、红泥(石黄):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产地是黄龙山。
特点:①原料:黄色、红色、含少量白色云母碎片②烧制成陶:晴白色、朱红色③产量少,多作“化妆土”。
紫砂泥料特性:1、紫砂泥料可塑性强,可以随意徒手捏作,凭空加工成型。
制作时泥料粘合力强,又不粘手粘工具。
2、紫砂泥料收缩率小,成品率高,从生坯成型到烧成收缩率约8%左右。
3、紫砂泥料能单独成陶,可以不需加配其它原料。
4、紫砂泥料是双重气孔结构,开口和闭口气孔,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即贮香功能,又不会渗漏。
5、在冷热急变的情况下,紫砂泥料不炸不裂。
6、紫砂泥料砂质传热缓慢,不易烫手,保温性能好。
7、紫砂泥壶成品外表平整光滑富有色泽,不需要施釉。
8、紫砂泥壶泡茶时,开水淋茶身,静观外表,皆有一定轻微程度,若隐若现的紫光游离在胎土内,质朴典雅。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各种紫砂壶分类归纳
![各种紫砂壶分类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a74d5f2172ded630b1cb6c8.png)
四、缎泥: 缎泥,古称团泥,有人说黄龙山、青龙山之间有团山,产出泥料为团泥,也有人说团泥类矿 烧成后多呈黄缎色,故称为缎泥。 黄金段泥汉方壶 缎泥一般为共生矿,绿泥与紫泥共生矿,绿泥与红泥共生矿,烧成后有米黄色、棕黄色、赭 灰色、褐紫色等,历史上的壶呈古铜、棕黄、冷金黄等色的均为缎,实际上是一种含铁粘土质粉砂岩的统称,也被称为五色土,可 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各有细分,色泽、泥性各有不同。 泥料全解 一、紫泥 1、 天青泥:号称泥中极品,不多见。 2、 底槽青:因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矿料一般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有青绿色豆斑状(俗 称“鸡眼”),烧成后呈紫红色。 底槽清 3、 清水泥: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有云母碎片,矿料上带淡绿色斑点、斑纹状,烧成后 呈紫棕红色,高温呈紫黑、暗青色,一般指单一矿料仅加石黄等练成的紫泥。 清水泥 4、 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 泥料之一。 紫泥 二、绿泥: 1、 本山绿泥,一般指黄龙山优质绿泥,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浅黄、米黄色,高温 泛青绿色。 本山绿 2、 芝麻绿泥,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故称为“芝麻绿泥”, 有白麻子泥、红麻子泥。 绿泥 3、 墨绿泥,因矿料呈墨绿色,故称“墨绿泥”,烧成后呈米黄色、浅黄色,高温透青。 三、红泥: 1、 红皮龙,一般产于黄龙山浅表碎石层中,也称野山红泥,呈浅暗红色致密块状,烧成后 呈红色、暗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 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2、 大红袍,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 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大红袍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 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大红袍乐道壶 3、 降坡泥,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时,在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降坡工程中产出,故名降坡 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 是老味横生。 降坡泥 4、朱泥,矿料呈黄色致密块状或团块状,质地均匀细腻,烧成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 红等,因收缩变形较大,所以成品率很低,适宜做小品。熟泥极细腻,朱泥朱红微嫣具绵密 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 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朱泥水平壶 5、 红泥,有大红泥、小红泥之分,有老、嫩之分,呈浅黄色、青黄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 红色透黄,高温呈暗红色。 小红泥南瓜壶
史上最全面的紫砂泥料讲解!通俗易懂
![史上最全面的紫砂泥料讲解!通俗易懂](https://img.taocdn.com/s3/m/b64268b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c.png)
史上最全面的紫砂泥料讲解!通俗易懂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因素,是决定一把紫砂壶品味的重要标尺。
制作紫砂壶的泥料,种类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这三大类中又分为很多小类。
下面小编就挑几种常见的给大家详解一下:紫泥紫泥常见的分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红棕泥、红皮龙等。
位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等。
红泥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
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
收缩比:23%。
矿区:江苏宜兴赵庄山、小煤窑、黄龙山。
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
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
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冲泡建议】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等。
绿泥绿泥又分为段泥(原矿段泥,芝麻段,黄金段)、绿泥(墨绿泥,本山绿)段泥,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
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 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3%。
史上最全面的紫砂壶泥料分类、讲解
![史上最全面的紫砂壶泥料分类、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748f8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4.png)
史上最全面的紫砂壶泥料分类、讲解看了这么多紫砂干货知识,对于壶友们们来说,最想了解的还是泥料这一块,因为网上众多介绍,有笼统的,有专业的,但看完之后好像都不甚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泥料,以供众多壶友参考。
紫砂泥料的成分以最常见的紫泥为例,它在黄龙山矿区深处,深埋石英砂夹层之中,出产甲泥,呈紫褐色,用来做壶的紫泥只是深藏在甲泥中的一部分。
所有紫砂矿料都有云母、高岭石、石英、赤铁矿等组成,其中二氧化三铁是重要的着色元素,矿料的颜色不同就取决于它。
紫砂壶烧成后表面分布的星星点点的银片就是云母。
这就是紫砂矿料的基本要点了。
紫砂泥料的分类『紫泥』1、天青泥天青泥,又名青灰泥。
天青是沿用古人对青灰色的称呼,此泥之色调亦是蓝、绿与灰的复合;很多不了解的人,会把天青泥和墨绿泥混淆。
天青泥是珍稀泥料之一,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在已不易开採,已然矿量极少;內含多种矿石颗粒,包浆温润、质感特殊,俗称鲨鱼皮。
泥性:矿料中的含有物丰富,铁元素与铝元素相对较高,粘性低,较难成型,所需窑温也偏高。
成品特点:砂感明显,双气孔结构使其传温快,保温性能佳,利于泡茶时保持水的温度,这直接影响了泡茶的色香味,成品古朴稳重,古意盎然。
冲茗特性:可选范围广,泡茶香气醇厚,甘韵可口,温度时差掌握平实易上手,若您觉得市场上其他泥料不够特色,天青泥使最独特明智的选择。
2、清水泥清水泥虽不似天青泥大气磅礴,却自带古朴气息,长期使用后更是犹如百年老树,古代陶人尤为钟爱此泥,因此传器流传亦较多。
在泥系中,清水泥属于纯种紫泥矿,宜兴陶艺人称之“普泥”,意为较常见的泥料;此泥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因此须仔细辨认。
泥性:制作时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成型较易。
陈泥不可直接制作,需要回炼醒泥,否则易生黑边、花泥。
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风华。
温暖亲和的气息,让使用者产生怜惜之意,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泥料之一。
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易显;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壶佳茗,伴享茶宴。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紫砂泥料的分类!(太全了)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紫砂泥料的分类!(太全了)](https://img.taocdn.com/s3/m/cd338ac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f.png)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紫砂泥料的分类!(太全了)文丨砂海墨韵宜兴紫砂矿料在过去许多文献资料上都以分紫泥、绿泥、红泥、段泥四个基本大类,而其中又各有矿料制作成壶,名称也不尽相同。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原矿料图文解析。
紫泥▲紫泥是一种含赤铁矿的物质,呈紫红色和褐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细而匀,可塑性好。
▲紫泥西施红泥▲红泥紫砂红泥属泥质粉砂岩,矿料外观呈多种红色、黄色调、质地均匀,含少量的白色云母磷片。
▲红泥清疏绿泥▲绿泥又称本山绿泥,矿料呈灰绿色,所谓本山,是指为黄龙山所特有的绿泥矿料。
▲超高温本山绿瓜韵注:本山段一般烧成是浅黄色,略偏绿,此作品为超高温烧制。
段泥▲段泥是一种共生矿,大部分是以绿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状态存在,有少部分以绿泥和红泥融合共生,其并非是一种单一矿料,性质有软硬之分。
▲段泥乳鼎壶朱泥▲朱泥属于红泥类,黏土质泥岩。
质地坚硬,产于陶土嫩泥层底部,矿料色呈浅黄色,烧成后色似朱砂。
干燥及烧成收缩比较大,故做小品件为多。
▲朱泥莲韵甲泥▲甲泥又称夹泥,是一种脊性黏土,紫褐色,性似铁甲,故名甲泥。
甲泥中深藏着紫泥,做上好茗壶及杂件的紫泥都要从甲泥中采选,因此,紫砂泥又有泥中泥之称。
▲紫泥仿古底槽清▲底槽清是指矿料位于紫泥矿层底部,是紫泥类中较为纯正的品种。
鉴别特征,是块状砂土中有青绿色的大小鸡眼点标志,质地比其他紫泥坚硬。
▲底槽清石瓢红皮龙▲红皮龙是一种紫砂红泥矿料,烧成后呈暗红色,肌理较丰富。
▲红皮龙仿古降坡泥▲降坡泥是当年政府在修路,于黄龙山与青龙山之间的降坡处发现的紫砂矿料。
炼成熟泥后,所制之壶呈现油面滋润,砂感肌理丰富,但存量很少。
▲降坡泥文旦大红袍▲大红袍为黄龙山稀少的紫砂矿料,外观呈鲜红,云片状致密结构,表面油脂光泽,烧成后呈大红色,颗粒质感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故名大红袍。
▲大红袍大彬如意此外还有石黄、石红,这两种是加工练泥的辅助泥料。
▲石黄与石红清水泥,是指紫砂料中任何一种矿原均可单一炼制的熟泥,后也多称为普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槽青(底皂青):原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因为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为紫里透红,早年间曾被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现为稀有泥料。矿石中间有不平均分布青绿色本山绿泥颗粒即俗称“鸡眼”或“猫眼”混合天生,烧成后泥质温润细腻,泥呈紫红中带有金色砂粒状小点,烧成后显猪肝色,泡养后泥质细腻红润,表面有油质感。一经泡养表面会有温润古朴的感觉,高温窑烧成后表面会有玄色铁质析出,俗称丽人痣。
红皮龙:又叫野山红泥,也有人称棕红泥。近年使用较多,也是目前黄龙山被盗取的泥矿里最多的。含赤铁矿较多,烧成后泥色呈棕红色,内有黄色颗粒矿砂点,颜色温润,轻易泡养,故常被人误以为早期净水泥,或是现在相对较差的底槽净水泥。
绿泥类: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因大多夹杂在紫泥层,或是与紫泥共生,故实际采掘量极少,且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纯粹的本山绿泥无法单独成器,即便烧成时间一久也会泛起表面龟裂。
白泥:呈白色,微泛绿,成陶后呈
白色,生产于宜兴大潮山(洑东),原为日用陶所用原料,取其精细之泥为原料,加入金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色泥或做化妆土用。
红泥类:
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层,以黏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中期,此种红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换,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左右,成陶后色朱红,声脆亮。
紫砂泥的分类
紫泥类
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原产大水潭矿,现在矿上已变成水潭,根本无法采料。而对于天青的颜色一直存在争议,一说为矿砂颜色,一说为烧成后成品颜色,但所谓天青泥未有存世样品,故只能成为一种传说,市场上所谓天青,都为后备。
红泥:也叫大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出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日久则泛起如朱泥般的大红色
紫茄泥,光彩温润,泥中少有的精品。泥黏性好,含石英、云母、铁量高,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成品泥色如老茄深紫,泡养后略略显黑里透红,现在真正的紫茄泥已经难得少有了,多为紫蓝色或是偏紫黑的"拼紫泥"也称调和泥为较常用的紫砂泥料,烧成后有多种颜色,在市场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但现在的拼紫泥,相对优者少,普通或泥质较差的较多。
兰山朱泥:又称小红泥,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由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故常被认成朱泥,但实际收缩较朱泥小又大于一般红泥。相对轻易出容量较的壶。
黄龙山朱泥: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与其它矿原不同,黄龙山朱泥矿含砂量重,故常有人用其来做仿古朱泥。不外黄龙山朱泥中的朱泥当中泥经质上层的只有不到三成。
紫泥: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 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出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 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松散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特殊双重气孔结构,付予宜兴紫砂茶壶,传温快、保温强,利于泡茶时保持水的温度和茶的色香味
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出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养一段时间后则显深褐偏黑。目前市场上这种泥料优少劣多。
锋芒,质感极强,如常年使用的老铁器一般。
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玄色颗粒、光彩温润。泥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出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养成后变化很大呈深棕或棕玄色。
段泥,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本山绿泥与紫泥结合部门的共生矿。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松散,器身或成显著成双气孔结构。如烧制时窑炉温度较低,则段泥通常会"吐黑"。烧成后,成品会因泥料里本山绿泥的成分的多少而会呈现出土黄到淡黄色。因泥料颗粒较大,故感觉质地古朴,养成后表面似有蜡质感。
净水泥,为原矿紫砂泥,赤铁矿、云母多早期较常见的泥料,因泥质内杂技较其它泥料相对较少,成型及上窑受火不乱,故早期被广泛使用,俗称红紫砂或红净水,成色温顺红润。现在原矿的优质净水泥存世较少,玩家通常所说的老净水多指这种泥。
铁星紫砂,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深紫色、光彩温润矿中极品。泥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出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常常冲泡使用,渐露
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经由提拣方可适用,成品因窑温高低会呈现出深或浅褐色与深黄混杂的颜色,成器感觉润度较差,但透气性较好。
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夹杂米黄或是土黄色。
降坡泥:宜兴鼎蜀镇在修建陶都路是穿越黄龙山贺青龙山之间山岗处发掘的紫砂陶土。宜兴当地人发音为“岗坡泥”,因宜兴话中“岗”与“降”发音相似,故大家习惯称之为“降坡泥”。 因处青龙山矿带,故泥料内碳酸钙质含量丰硕,烧成矿料烧成品光彩相对感觉较为润泽滋润,但同时成品 较脆易碰缺。甚至发生“惊裂”现象。因此对待“降破坭”矿的选料要求比较高。降坡泥中只有不到三成是较好的泥料。良多人以为降坡泥是红里泛黄,实在是错的,降坡泥的颜色由泛红到黄绿色之间有十几种颜色,因含有部门本山绿泥,故常把它归在段泥一类
赵庄山(石黄)朱泥:在宜兴任墅赵庄山(西山矿区)大黄石与大黄石之间的夹层内所开采出来的嫩泥属红泥类,因其石黄含量较高故常叫石黄嫩泥,泥矿呈土黄色,烧成后颜色呈桔黄透红色,养后显黄里透红。成器后表面相对细细腻光润,表面略有较淡的细皱。因收缩偏大,故难成大件,故以200CC以下的小壶较多。
小煤窑朱泥: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氧化铁含量高,经由窑烧后成品偏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表面光滑细腻,略有较淡细皱或。因收缩比较大,故以200CC以下小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