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总5页)

合集下载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范文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范文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范文一. 目的:为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营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 定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良事故,是指由于个人原因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公司规定的会计行为而引起的后果。

根据其影响面的大小分为A级(重大事故);B级(一般事故)。

三.不良事故的监督与预防:1.公司员工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会计行为、有权拒绝办理或予以解决。

2.无权处理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或向上一级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3.各级领导必须随时对公司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防范,对已发生的事故应及时提报并设法控制予以解决。

4.每位员工在提交工作报告中如实地反映问题,对造成事故的当事人要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

5.公司总经理、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良事故。

四.不良事故的查处程序及处罚规定:1.举报或寻查知有不良事故T由人事部门纪录并转相关部门查实T查实后填表上报(包含处罚意见)T由部门主管审核认定T转人事部根据处罚规定进行绩效考评。

2.季度内A级事故发生一次;E级事故发生三次以上,扣除当事人当季绩效奖金;若及时查办上报并采取了补救措施,则记录在册并在季度绩效考评时适当扣分;若没有及时上报造成事态严重的,则当季业务管理评分记为零分。

五.不良事故的名称与判定:1 、伪造原始凭证、帐薄、会计资料:不依法索取原始凭证或设置会计帐薄,致使财务数据失真。

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

2、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不确定,违反《会计法》造成损失的。

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

3、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一致的,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

4、隐匿会计资料:隐匿会计资料和上级文件精神,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为B 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为A 级;5、故意销毁会计资料: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丢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6、预算不准确:预算额与实际差异在30%以上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在10—30%以下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7、指使强令他人行为:强迫指使他人意志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8、丢失(被盗)现金、支票和印鉴者:因故丢失或被盗现金、支票和印鉴者,造成影响或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9、预测信息不准确:预测信息不准,导致决策失误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10、挪用公款:未按规定,挪作其他用途的1万元内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1万元以上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11 、职务侵占:未经他人允许超越工作范围或权限,给他人造成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为A 级;12、泄露公司秘密:未经公司领导同意泄露公司财务秘密,给公司经营决策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13、账务处理不及时:工作拖延给公司或他人造成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为A 级;14、不及时催收发票:催收发票不及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15、手续不全,付款造成损失:手续不完备,不符合《会计法》及公司规定的付款程序,造成经济损失1000 元之内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1000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6、违规操作:不按工作流程程序办事造成损失的,不符合公司规定程序工作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17、贪污公款:私自截留公款并为己有,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18、私设“小金库”:隐匿收入或其他业务资金来源不入账,而进行私自存放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19、成本、费用不实:不按规定处理,该摊销或提取记入当其损益的,没有按规定摊销或提取,致使经营成果不实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20、财产不实,盘亏或盘盈巨大:不按《会计法》及公司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不及时记账、结账、对帐,为公司造成损失的,不良级别为A 级。

财务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秩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根据《会计法》及国家财务管理有关法规,结合管理处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财务工作要求第二条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在经济活动中,抵制一切违反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行为,确保各类资金不受损失。

(二)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全面、正确、及时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三)经常开展资金使用效果分析^p ,全面、正确、及时分析^p 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发现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各项财务计划的顺利执行。

(四)合理支配和使用资金,努力降低成本,促进单位在各环节厉行节约,减少损失浪费。

(五)监督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对违规行为及时制止,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

(六)财会人员及各级领导要严格执行《会计法》,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制度,牢固树立廉洁自律的思想,努力发挥单位资金效益,为单位经济发展理好财、用好财。

第三条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制财务计划(预算),并严格执行,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使用资金。

(二)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三)按照银行制度的规定,加强现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好结算工作。

(四)按照会计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p 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效果,挖掘增收节支潜力,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五)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

(六)积极宣传,并严格遵守、维护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制止一切违规违纪行为。

(七)为了保障会计人员能够更好的履行其职责,会计人员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科室、人员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有权参与编制本单位计划、预算,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与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情况;有权要求有关科室提供资料,如实反映情况;对于违反财经法规、制度、计划和预算的经济业务,有权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欺骗上级等违规违纪的经济活动,有权拒绝办理,并向本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财务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的财务工作,不断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中,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财务部门职能:(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

(三)积极为经营管理服务,促进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五)合理分配公司收人,及时完成需要上交的税收及管理费用。

(六)对有关机构及财政、税务、银行部门了解,检查财务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七)完成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

第三条公司财务部由总会计师、会计、出纳和审计工作人员组成。

在没有专职总会计师之前,总会计师职责由会计兼任承担。

第四条公司各部门和职员办理财会事务,必须遵守本规定。

财务工作岗位职责第五条总会计师负责组织本公司的下列工作(一)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二)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公司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三)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四)承办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一)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复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按期报账。

(二)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査,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总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公司参谋。

(三)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四)完成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出纳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一)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

(二)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不坐支现金,不认白条抵押现金。

(三)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账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四)严格支票管理制度,编制支票使用手续,使用支票须经总经理签字后,方可生效。

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财务会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

第三条财务会计管理应遵循真实、公正、合规的原则,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四条财务会计管理应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五条财务会计管理应依法申报税款,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税务机关的规定保管和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章财务会计核算第六条财务会计核算是指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和核实的原则,进行账务处理和汇总,形成财务报表的过程。

第七条财务会计核算主要包括日常业务的会计分录、核算凭证的填制、账务的登记、账务的调整、汇总和报表的编制等环节。

第八条财务会计核算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保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三章财务报告编制第十条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主要输出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

第十一条财务报告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编制,并及时进行公示和报送。

第十二条财务报告应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十三条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财务会计监督第十四条财务会计监督是指国家对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全面监控和审计评估。

第十五条财务会计监督应由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形成“双重监管”机制。

第十六条财务会计监督应根据风险评估和重点检查的原则,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七条财务会计监督应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附件:1. 《企业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准则》2. 《企业会计准则》3. 《内部控制指引》4.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1. 会计准则: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和规范,用于指导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故处理行为,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事故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等。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置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前进行预防控制措施,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应对。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通报制度,对事故发生后统一上报,并建立事故分析、统计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事故报告管理第六条事故报告是指对发生的事故进行书面报告,包括事故基本情况、发生原因、损失情况、处理意见等。

第七条事故报告应当按照事故等级进行分类,对于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事故报告应当真实客观,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描述,不得有隐瞒虚报等行为。

第九条对于发生的事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告,逾期未报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理。

第三章事故调查管理第十条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应当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现场。

第十一条调查组应当由相关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对事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第十二条调查组应当对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调查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报告,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四章事故处置管理第十四条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应当根据调查报告和事故等级,及时进行处置,减少损失。

第十五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救治,并做好善后工作。

第十六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清理。

第十七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当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依法进行赔偿。

第五章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责任人、应急措施、报告程序等。

事故报告、处理管理办法

事故报告、处理管理办法

事故报告、处理管理办法一、事故管理概述事故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发生事故会对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声誉受损等。

因此,建立科学的事故处理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故报告流程1. 事件现场处理当发现事故发生时,需要立刻进行现场处理。

首先要确保人员安全,对环境和财产进行保护。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2. 事故报告在现场处理结束后,需要尽快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并启动事故报告程序。

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让他们了解事故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3. 事故调查进行事故调查是为了弄清事件发生原因、分析事故影响,为下一步的事故处理奠定基础。

调查结果应尽快报告至上级领导。

4. 事故报告内容事故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环境财产损失等具体情况;•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应对责任方进行明确的确认;•事件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应对措施和改进建议。

5. 事故报告流程公司内部应设立事故报告处理系统。

事故报告机制需经过多方审批,并向外界发表事故通报。

具体流程如下:•事故发生后,通知直接上级领导并尽快启动事故报告程序;•直接上级领导组织事故调查;•上级领导审核事故报告;•向相关方(包括政府、股东和客户等)发表事故通报。

6. 处理时间要求事故应在48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在此期限内完成初步调查。

事故报告的总结版应在两个月内完成。

公司应向政府履行汇报、通报等义务。

三、事故处理管理办法1. 应急管理企业要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保证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同时,要对应急预案进行模拟演练,排除漏洞和不足。

2. 事故责任追究针对事故责任,要进行责任追究,并公正、公开地惩罚相关责任人员。

要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包括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追究程序等。

3. 事故经验总结对每次事故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某某事故处理会计核算办法

某某事故处理会计核算办法

某某安全事故处理会计核算办法为加强某某事故处理工作的会计核算,根据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某某事故的会计核算工作,建设公司发生的支出由工程处具体负责。

二、根据集团事故抢险指挥部的机构设置情况,会计核算分设两个核算组,一个为事故现场抢险核算组,由事故现场抢险工作组领导;一个为善后维稳核算组,由事故善后维稳工作组领导。

三、各核算组应当由会计审核、会计和出纳人员组成,并按有关规定核算事故处理的会计事项。

各核算组分别核算,最终统一归集到工程处会计机构。

四、为归集事故各项支出,单独设置“事故支出”科目。

“事故支出”科目借方核算各项支出,贷方核算支出的分配或结转(转出)数。

“事故支出”科目按月归集,待事故处理完毕一次性分配或结转(转出),未分配或结转(转出)前作为暂付款处理。

事故支出设置下列9项明细项目:(1)抢险费。

指事故现场抢险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费用支出。

(2)抚恤费。

指一次支付的员工抚恤费用。

(3)补偿费。

指一次性支付的员工费用。

(4)安抚费。

指为安抚被困员工家属所发生的有关费用。

(5)救治费。

指为员工进行救治而发生的有关费用。

(6)检验鉴定费。

指为员工进行的除救治费以外的身份识别等发生检验鉴定费用。

(7)殡葬费。

指伤亡员工发生的有关殡葬费用。

(8)维稳费用。

指为善后维稳等而工作的所有人员发生的办公费、住宿费、餐费、交通费、物料消耗、慰问费等费用。

(9)其他费用。

指上述1—8项未包括的费用。

包括现场看护费、清场费用、治安费、其他特殊的费用等。

五、工程处收到的外单位或组织的援助款,按暂收款处理。

六、各核算组应当及时给相关方提供会计信息。

七、业务事项的相关发票、账单、费用明细,由具体业务事项责任负责人确认,并经工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或授权人员)签字后,方可报销。

八、剩余的物资收回或处置,应按规定估价入账,冲减事故支出。

九、某某事故的核算资料是工程处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单独装订、保管。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事故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减少事故损失,确保生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事故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消防事故等。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等,提高应对各类事故的能力。

第四条本单位相关部门应加强事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事故。

第五条员工在工作中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事故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第二章事故应急预案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逃生、报警、灭火、救援等措施。

第七条事故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在实际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八条每个部门和岗位应当明确事故应急预案中的责任分工和行动方案,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在事故中的责任和任务。

第九条事故应急预案应体现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原则,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条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及时进行,结合本单位新情况和新技术,不断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三章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明确对各类事故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理流程。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应当包括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追究、整改措施等内容,确保事故后能够及时处理和防范再次发生。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客观,并对其做出的处理决定负责。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并按照规定实施整改和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应当进行事故责任追究,确保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四章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及时报告、事故记录保留和整理等。

第十七条事故信息报告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便于分析和处理各类事故。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_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条例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_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条例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_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条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_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条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可比的会计数据,根据《会计法》、《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工作规范》,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第二条严格按照《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颁发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结合会计核算内容和中心财务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要求,设置和运用会计科目,开设相应的会计账户。

支出类二级科目随每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第三条记账采取借贷记账法;收支的计量采取权责发生制;会计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四条会计报表按《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规定的表式和填报时间、份数执行。

第五条会计凭证使用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

自制原始凭证包括差旅费报销单、入库单、出库单、调拨单、收款收据、借款条、劳务(咨询)费领款单、内部费用转账单、费用开支证明等;外来原始凭证是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业务、劳务关系时,由对方出具的凭证、发票、收据等。

第三章会计核算方法第六条凭证填制与审核: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由经办人或部门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或盖章。

所有原始凭证须经计划财务处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第七条账簿登记:根据记账凭证,全面、连续、系统的进行登记。

第八条成本核算:对应计入成本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

项目收支分部门和项目进行辅助核算;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用按部门进行辅助核算;各种往来款按照各往来单位和个人进行辅助核算。

第九条财产清查: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实有数额。

第十条会计报表编制: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规定的表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部门和中心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第一篇: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一.目的:为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营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定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良事故,是指由于个人原因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公司规定的会计行为而引起的后果。

根据其影响面的大小分为A级(重大事故);B级(一般事故)。

三.不良事故的监督与预防:1.公司员工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会计行为、有权拒绝办理或予以解决。

2.无权处理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或向上一级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3.各级领导必须随时对公司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防范,对已发生的事故应及时提报并设法控制予以解决。

4.每位员工在提交工作报告中如实地反映问题,对造成事故的当事人要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

5.公司总经理、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良事故。

四.不良事故的查处程序及处罚规定:1.举报或寻查知有不良事故→由人事部门纪录并转相关部门查实→查实后填表上报(包含处罚意见)→由部门主管审核认定→转人事部根据处罚规定进行绩效考评。

2.季度内A级事故发生一次;B级事故发生三次以上,扣除当事人当季绩效奖金;若及时查办上报并采取了补救措施,则记录在册并在季度绩效考评时适当扣分;若没有及时上报造成事态严重的,则当季业务管理评分记为零分。

五.不良事故的名称与判定:1、伪造原始凭证、帐薄、会计资料:不依法索取原始凭证或设置会计帐薄,致使财务数据失真。

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2、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不确定,违反《会计法》造成损失的。

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3、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一致的,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事故涉案财务管理制度

事故涉案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事故涉案财务管理,确保事故涉案财务处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因事故导致的涉案财务处理工作,包括事故赔偿、保险理赔、法律诉讼等涉及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事故涉案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先行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2.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事故涉案财务处理公平、公正、公开。

3. 效率原则:提高事故涉案财务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4. 责任原则:明确事故涉案财务处理责任,确保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企业设立事故涉案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事故涉案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事故涉案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制定和实施事故涉案财务管理制度。

2. 组织开展事故涉案财务核算、审核和支付工作。

3. 协调处理事故涉案财务纠纷。

4. 对事故涉案财务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事故涉案财务处理流程第六条事故发生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向事故涉案财务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七条事故涉案财务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以下工作:1. 审核事故报告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2. 计算赔偿金额,提出赔偿方案。

3. 与事故责任方或保险公司协商赔偿事宜。

4. 拟定支付方案,报经企业领导批准。

第八条事故涉案财务支付流程:1. 事故涉案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赔偿方案,拟定支付凭证。

2. 付讫人根据支付凭证,办理支付手续。

3. 事故涉案财务管理部门对支付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九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事故涉案财务管理进行检查,确保财务处理的合规性。

第十条事故涉案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向企业领导报告事故涉案财务管理工作情况。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违反本制度,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

第十二条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救援行业财务管理制度

事故救援行业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故救援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救援效率,保障救援队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结合事故救援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事故救援活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医疗急救、安全监测等救援机构。

第三条事故救援行业财务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二)公开透明原则:财务活动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三)勤俭节约原则: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责任追究原则: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追究。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第四条事故救援行业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事故救援机构应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二)负责编制和执行年度财务预算;(三)负责财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四)负责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五)负责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六)负责财务档案管理。

第三章资金管理第七条事故救援行业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资金安全;(二)合理筹集资金,优先保障救援工作所需;(三)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四)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

第八条资金筹集:(一)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员会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二)合理确定资金筹集比例,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第九条资金使用:(一)严格按照年度财务预算执行,确保资金使用合理;(二)重点保障救援物资采购、人员培训、设备维护等支出;(三)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财务核算与报表第十条事故救援行业财务核算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二)建立健全会计账簿,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三)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财务事故预案

财务事故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公司财务安全,提高应对突发财务事故的能力,保障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报告财务事故;2. 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事故对公司造成的损失;3. 保障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4. 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级财务人员、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财务事故应急指挥部(1)组长:公司总经理(2)副组长:财务总监(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全体人员2. 财务事故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制定、修订、发布财务事故应急预案;(2)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财务事故应急处理工作;(3)负责监督、检查财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4)负责向公司领导汇报财务事故应急处理情况。

3. 财务部门职责(1)负责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2)负责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3)负责财务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4)负责制定、实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五、财务事故预警及报告1. 财务风险预警(1)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2)财务部门应关注市场动态,及时了解行业风险;(3)财务部门应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2. 财务事故报告(1)发生财务事故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财务部门报告;(2)财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3)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财务事故应急处理1. 初步处理(1)财务部门应立即对事故进行初步调查,确定事故原因;(2)财务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3)财务部门应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初步处理情况。

2. 处理措施(1)根据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财务策略、加强内部控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2)针对重大财务事故,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专门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3)根据事故情况,及时调整公司财务报告,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七、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财务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预警、报告、处理、总结等环节;3. 演练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总结,分析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事故报告、处理管理办法

事故报告、处理管理办法

事故报告、处理管理办法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常常会发生各种事故,例如办公用品的损坏、员工的身体受伤、设备的故障等等。

这些事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倒闭。

因此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需要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

事故报告流程1. 发现事故后,及时报告当企业发生事故时,员工首先应该立即上报事故,包括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原因和损失情况等信息。

在报告时,一定要客观、真实地叙述事实,不要遮掩事实真相,以及不能够隐瞒与事实相关的信息。

2. 主管部门检查主管部门应当派人到现场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确定事故的性质、原因和损失的程度,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具体来说,主管部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初始处置措施:尽快制止隐患的扩大,确保事故现场安全;•上报及通知:及时进行上级、同级的通报,并督促各部门配合落实事故处理工作;•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查明每个环节的责任;•损失评估:对损失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估价、赔偿等工作。

3. 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对于事故责任单位,主管部门需要指定专人负责,要求其制定防范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落实。

如果责任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行为,主管部门还需要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同时,要对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追责处理,以严厉打击全面从严治党。

事故处理的管理办法1. 根据规章制度处理事故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制度及时处理事故。

同时,每个员工都需要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不断地加强意识形态的培训提高。

2. 实施事故警示教育事故处理后,企业需要及时开展安全工作教育、经验交流等活动,进行及时总结,明确隐患和盲区,以免重蹈覆辙。

同时还需要树立安全意识,将安全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

3. 向相关部门报告企业需要及时向相关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公司等机构报告事故情况,获得认可和支持,以便尽快赔偿损失并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10.2.2 不良事故考核法

10.2.2 不良事故考核法

关键事件法01不良事故考核法02行为锚定等级评定表法03行为观察量表法042、事实记录法
2、不良事故考核法
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对于某些例行的工作,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使这些工作被很好地完成,也不会被列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而一旦这些例行的工作除了差错,却又会给整个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即可用不良事故法进行考评。

在运用不良事故考核法进行考评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对照预先设计的“不良事故清单”对员工行为进行考核,以确定员工的绩效水平。

示例:不良事故管理
某公司财务部不良事故管理办法
一、目的:┉ ┉ ┉ ┉ ┉ ┉ ┉ ┉
二、定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良事故,是指由于个人原因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公司规定的会计行为而引起的后果。

根据其影响的大小分为A级(重大事故),B级(一般事故)。

三、不良事故的监督与防范:┉ ┉ ┉ ┉ ┉ ┉
四、不良事故的查处程序及处罚规定:┉ ┉ ┉ ┉ ┉ ┉
五、不良事故的名称与判定:
1、伪造原始凭证、帐簿、会计资料:不依法索取原始凭证或设置会计帐簿,致使财务数据失真,不良事故为A级。

┉ ┉ ┉ ┉ ┉ ┉ ┉ ┉
6、预算不准确:预算额与实际差异在30%以上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在10%—30%之间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一. 目的:为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营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 定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良事故,是指由于个人原因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公司规定的会计行为而引起的后果。

根据其影响面的大小分为A 级(重大事故);B级(一般事故)。

三. 不良事故的监督与预防:1、公司员工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会计行为、有权拒绝办理或予以解决。

2、无权处理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或向上一级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3、各级领导必须随时对公司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防范,对已发生的事故应及时提报并设法控制予以解决。

4、每位员工在提交工作报告中如实地反映问题,对造成事故的当事人要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

5、公司总经理、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良事故。

四. 不良事故的查处程序及处罚规定:1、举报或寻查知有不良事故→由人事部门纪录并转相关部门查实→查实后填表上报(包含处罚意见)→由部门主管审核认定→转人事部根据处罚规定进行绩效考评。

2、季度内A级事故发生一次;B级事故发生三次以上,扣除当事人当季绩效奖金;若及时查办上报并采取了补救措施,则记录在册并在季度绩效考评时适当扣分;若没有及时上报造成事态严重的,则当季业务管理评分记为零分。

五.不良事故的名称与判定:1、伪造原始凭证、帐薄、会计资料:不依法索取原始凭证或设置会计帐薄,致使财务数据失真。

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2、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不确定,违反《会计法》造成损失的。

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

3、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一致的,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 背景和目的财务安全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于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安全事故,制定一个有效的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是必要的。

2. 财务安全事故报告流程2.1 报告人员及对象任何公司内外人员,无论其等级和职位,一旦发现或涉及到财务安全事故,都应该立即向公司财务部门报告。

2.2 报告内容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事故描述:详细描述发生的财务安全事故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等。

- 影响分析:对财务安全事故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财务损失、业务受损、声誉影响等。

- 处理措施:提出应对财务安全事故的具体处理措施,包括追查责任、修复财务损失、改进财务管理控制等。

2.3 报告渠道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提交:- 内部渠道:公司提供的报告系统,包括电子邮件、报告表格等。

- 外部渠道:相关政府机构、执法部门提供的报告渠道。

2.4 报告处理接到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后,财务部门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确认报告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 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财务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

- 制定应对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财务安全事故。

- 监督和跟踪事故处理过程,确保措施有效执行。

3. 监督和改进为了保证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进行监督和改进:- 定期审查财务安全事故报告收集和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修订和完善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开展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培训,提高员工对财务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风险提示在财务安全事故报告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风险:- 虚假报告:防止人为故意提供虚假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影响事故处理结果。

- 等级分级:不同等级的财务安全事故需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重要事故被忽视。

以上是关于财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公司有效应对财务安全事故,保障财务安全。

财务事故处理流程

财务事故处理流程

财务事故处理流程1. 简介本文档旨在明确和规范组织内部财务事故的处理流程,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财务事故,保护组织利益和声誉。

2. 定义财务事故:指任何可能对组织财务状况、资金流动或财产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欺诈、资金盗用、财务记录错误等。

3. 财务事故报告任何发现或涉及到财务事故的员工都应立即向财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影响范围等详细信息。

4. 财务事故调查4.1 财务部门将迅速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来调查财务事故。

调查小组成员应包括财务、内部审计和法务等相关部门的人员。

4.2 调查小组将对涉及的财务记录、相关文件和证据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与涉事人员进行面谈和询问。

4.3 调查小组将制定并实施调查计划,确保调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4.4 调查小组应尽快完成调查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过程、发现的问题、调查结论以及建议的解决方案。

5. 财务事故处理5.1 根据调查报告,财务部门将评估财务事故的影响和损失,并提出相关处理方案。

5.2 针对涉事人员,财务部门将依据公司内部规定和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纪律、法律措施和追诉行动。

5.3 对于与财务事故相关的财务记录和报表,财务部门将进行核查和修复,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4 组织内部将加强对财务事故的预防和监控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6. 其他事宜任何与财务事故处理相关的其他事宜,将按照公司内部制定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

以上是财务事故处理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确保组织内部在面对财务事故时能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风险。

如有需要,可以随时查阅本文档以获取具体操作指引和流程细节。

财务事故预案

财务事故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保障公司财务安全,提高应对财务事故的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确保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财务活动的部门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

三、预案组织架构1. 财务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财务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财务总监副组长:财务经理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业务人员2. 财务事故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财务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财务经理副组长:会计主管成员:出纳、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四、预案内容1. 财务事故分类(1)内部财务事故:包括会计错误、内部控制失效、舞弊等。

(2)外部财务事故:包括外部欺诈、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2. 财务事故应急处理流程(1)事故报告:发现财务事故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向财务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据。

(2)事故评估:财务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故等级和影响范围。

(3)应急响应:根据事故等级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4)事故处理:按照应急响应措施,采取以下措施处理事故:① 恢复财务数据:尽快恢复被篡改、损坏的财务数据,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② 查明原因:调查事故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③ 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

④ 信息公开: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事故情况。

⑤ 财务损失赔偿:根据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对财务损失进行赔偿。

3. 应急措施(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2)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3)定期开展财务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风险。

(4)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应对外部财务风险。

(5)建立应急资金储备,用于应对突发事件。

4. 预案演练(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财务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小组的实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营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定义: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良事故,是指由于个人原因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
以及公司规定的会计行为而引起的后果。

根据其影响面的大小分为A级(重大事故);B级(一般事故)。

三.不良事故的监督与预防:
1、公司员工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会计行为、有权拒绝办理或予以解决。

2、无权处理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或向上一级领导人
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3、各级领导必须随时对公司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防
范,对已发生的事故应及时提报并设法控制予
以解决。

4、每位员工在提交工作报告中如实地反映问题,对造成事故的当
事人要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

5、公司总经理、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及公
司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良事
故。

四.不良事故的查处程序及处罚规定:
1、举报或寻查知有不良事故→由人事部门纪录并转相关部门查实
→查实后填表上报(包含处罚意见)→由部
门主管审核认定→转人事部根据处罚规定进行绩效考评。

2、季度内A级事故发生一次;B级事故发生三次以上,扣除当事
人当季绩效奖金;若及时查办上报并采取了
补救措施,则记录在册并在季度绩效考评时适当扣分;若没有及时上报造成事态严重的,则当季业务管理
评分记为零分。

五.不良事故的名称与判定:
1、伪造原始凭证、帐薄、会计资料:
不依法索取原始凭证或设置会计帐薄,致使财务数据失真。

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2、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不确定,违反《会计法》造成损失的。

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3、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一致的,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4、隐匿会计资料:
隐匿会计资料和上级文件精神,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为B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为A级;
5、故意销毁会计资料:
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丢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6、预算不准确:
预算额与实际差异在30%以上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在10—30%以下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
7、指使强令他人行为:
强迫指使他人意志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8、丢失(被盗)现金、支票和印鉴者:
因故丢失或被盗现金、支票和印鉴者,造成影响或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9、测信息不准确:
预测信息不准,导致决策失误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10、挪用公款:
未按规定,挪作其他用途的1万元内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1万元以上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11、职务侵占:
未经他人允许超越工作范围或权限,给他人造成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
事故为A级;
12、泄露公司秘密:
未经公司领导同意泄露公司财务秘密,给公司经营决策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13、账务处理不及时:
工作拖延给公司或他人造成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为A级;
14、不及时催收发票:
催收发票不及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5、手续不全,付款造成损失:
手续不完备,不符合《会计法》及公司规定的付款程序,造成经济损失1000元之内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
1000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16、违规操作:
不按工作流程程序办事造成损失的,不符合公司规定程序工作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 级;造成经济损失的,
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17、贪污公款:
私自截留公款并为己有,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18、私设“小金库”:
隐匿收入或其他业务资金来源不入账,而进行私自存放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
19、成本、费用不实:
不按规定处理,该摊销或提取记入当其损益的,没有按规定摊销或提取,致使经营成果不实的,不良事故
级别为A级;
20、财产不实,盘亏或盘盈巨大:
不按《会计法》及公司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不及时记账、结账、对帐,为公司造成损失的,不良级
别为A级。

21、渎职失职:
不尽职尽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公司带来严重影响或造成经济损失,不良事故级别为A
级。

22、其它:不按公司规定和《会计法》要求去做,给公司造成严重
影响和重大损失的,按照会计法规定,应适
当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