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案例-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合集下载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幼儿行为矫正案例]这天是家长开放日。

晨间活动时,豪豪用自己带来的玩具搭了一把“枪”,小小想借来玩一会儿,豪豪断然拒绝。

过了一会儿,豪豪去上厕所了,等他回来时发现小小拿着他的玩具抢,便愤怒地大叫,还抡起双拳使劲打小小。

教师见状连忙拉住豪豪,但豪豪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嘴里喊着:“打死你,打死你……”这一幕就发生在豪豪爸爸眼前。

豪豪爸爸悄悄用摄像机把豪豪的行为记录了下来。

经过一上午的细心观察,爸爸发现小朋友都不太愿意跟豪豪玩。

活动结束后,爸爸忧心忡忡地找到教师。

教师觉得当天的事一定对爸爸有很大的触动,便借机询问爸爸在家是否听豪豪说过“打死你”这样的话。

爸爸反映,豪豪在看动画片时偶尔会喊“打死你”。

这使教师意识到类似《铠甲勇士》这样充斥着打斗场景的动画片可能是豪豪的不良模仿源。

爸爸很认同教师的分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提出以下建议:多陪陪豪豪,以减少他看动画片的时间。

还可以选择陪豪豪外出打球等豪豪喜欢的活动来代替看动画片。

可以陪豪豪一起阅读“小兔汤姆”系列图画书等,在阅读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豪豪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

洪洪,男,2000年5月12日出生,三岁之前和爸爸妈妈生活在广州,三岁之后和姑姑一起在北京生活。

二岁半发现有智力问题,经北京第六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洪洪认知范围较广,有简单的语言,不善于沟通。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表现无持续性。

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维持环境不变。

对于不愿意的事又哭又闹,乱跑乱跳,行为不稳。

洪洪对情感有一些理解,理解对方情感但与人基本不交流互动。

现很眷恋姑姑,当听到“姑姑不要你了”的话很激动也会因此发脾气,与姑姑会有某种互动,但构成关系很少。

经常表现的很亢奋,有很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常用口头表扬及实物奖励洪洪。

曾送入普校和幼儿园接受教育,但其刻板等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莫大的干扰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洪洪的刻板行为在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更加严重。

幼儿咬指甲行为矫正的亲子辅导案例

幼儿咬指甲行为矫正的亲子辅导案例

幼儿咬指甲行为矫正的亲子辅导案例作者:费含英来源:《早期教育(家庭教育)》2018年第04期一、个案描述李艾,女,中班幼儿,身体发育良好,活泼好动,动作协调性好,反应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

但活动中自控能力较差,专注度不高,小动作多,有一个很突出的行为,就是会一刻不停地咬指甲。

老师提醒后她不咬指甲了却坐不住,影响同伴或者自顾自做小动作,过一会儿又开始咬指甲。

李艾的十个手指都已经被咬得光秃秃的,从来不需要剪指甲。

二、个案诊断1.幼儿的年龄特征因素。

四五岁的幼儿都比较好动,自控能力较弱,在安静过程中喜欢不停地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做各种小动作。

这个阶段的幼儿好奇心强烈,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新鲜的东西,总是要伸手去拿或摸或啃,不停地积极运用他的各种感觉器官。

2.家庭环境因素。

李艾人读幼儿园之前主要由祖辈看管,因为担心孩子闯祸,外婆就把她关在家里看电视,一看电视小艾就不由自主地咬指甲。

外婆因为年老体弱管不住她又担心她把手指咬坏,经常批评她,有时会在她手指上涂点辣椒油进行惩罚。

而这些措施反复使用非但没有奏效反而使孩子咬指甲的行为更加严重。

三、辅导措拖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

针对幼儿咬指甲这一不良行为,我们查阅了专业书籍,也请教了一些心理专家。

关于咬指甲行为的心理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

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

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

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

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我们采取了“科学认知一理解接纳一指导矫正”的亲子矫正措施。

我们多次与家长深入交流,告诉家长孩子咬指甲行为背后是对爱的渴望,对安全的需求。

李艾常年与母亲在一起生活,较少得到父爱的滋养,而成人只知道呵斥其咬指甲的行为,却没有及时给予温暖和关爱,导致了孩子因安全感缺失而感到紧张焦虑。

幼儿园正面管教:中班儿童行为引导案例

幼儿园正面管教:中班儿童行为引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室里,有一个孩子叫小明。

小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比如爱打闹、不听老师的话、做事不细心等。

这些行为给教师和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管教。

二、深入分析问题1. 分析小明的行为背后原因小明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自身发展特点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

我们需要从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问题。

2. 中班儿童行为特点在幼儿园的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行为特点通常包括好奇心强、自我意识渐强、社交能力初步形成等。

对待中班儿童的行为引导需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展开。

三、解决方案与行动1. 家园协同老师要和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在家的情况,寻找可能的行为缘由。

家长可以共享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庭环境,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小明的情况,促进解决问题的方式。

2. 设置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在教室中,老师需要给孩子们规定清晰的行为规则,并告知他们的违规后果。

同时也要设立奖励机制,让孩子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受到鼓励的。

这样可以让小明和其他孩子明白什么是被期待的行为。

3. 个体化关怀和引导针对小明的行为问题,老师要采取个体化的关怀和引导方式。

可以通过和小明单独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寻找他的潜在需求和动机,引导他走向积极的行为。

四、行动成果通过家园协同和规则奖惩机制的设立,小明在一段时间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更加遵守规则,与同学相处更加和谐,学习也更加专注。

这表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明已经慢慢接受了正确的行为观念,并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进行幼儿园正面管教时,针对中班儿童的行为问题,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结合其自身特点展开行为引导。

在家园协同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同时给予个体化的关怀和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克服行为问题,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案例分析:面对孩子的过失

幼儿案例分析:面对孩子的过失

幼儿案例分析:面对孩子的过失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最近他在家里经常把玩具乱丢,甚至把妈妈的手机也扔到了地上。

妈妈发现后非常生气,但小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分析过程:1. 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可能是因为他还不太懂得如何正确地处理自己的物品,或者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很有趣。

通过观察和与孩子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动机。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例如,告诉小明在家里不能乱丢东西,如果不小心弄丢了,需要自己去找回来。

同时,也要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比如可能会损坏物品或者伤害到别人。

3. 引导孩子承担责任当小明犯错时,我们需要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让他自己去捡起掉在地上的玩具,或者让他用自己的零花钱赔偿损坏的物品。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每个行为都有相应的后果,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因此,我们需要以身作则,正确处理自己的物品,遵守家庭规则。

当孩子看到我们这样做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些规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5. 耐心引导和鼓励面对孩子的过失,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当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时,我们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总结:面对孩子的过失,家长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又要引导孩子承担责任,以身作则,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责任感和自律性的人。

行为改变技术的案例实践

行为改变技术的案例实践

一例幼儿不‎良行为矫正‎的案例报告‎梁亮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行为改‎变技术矫正‎幼儿不良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该幼儿从学‎习刷牙开始‎一直伴随有‎吞食牙膏的‎行为,家长多次教‎育无效,由父亲带领‎前来咨询。

咨询师根据‎该幼儿的情‎况采用了行‎为改变技术‎,经过3个阶‎段共7周的‎行为矫正,该幼儿的吞‎食牙膏行为‎被基本矫正‎,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不良行为、行为改变技‎术、模仿学习、阳性强化一、一般资料童童,男性,3岁零3个‎月,重庆某一幼‎儿园中班学‎生。

童童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421”家庭,童童与父母‎、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童童的母亲‎是一家服装‎加工厂的外‎联人员,经常在外出‎差。

童童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工作状态相‎对稳定。

童童的爷爷‎、奶奶都已经‎退休,童童的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负责。

童童每周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外公、外婆家渡过‎。

由于童童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双方的‎老人都十分‎宠爱这个唯‎一的孙子,做什么事情‎都顺着童童‎的喜好,使童童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倔强的性格‎并且依赖心‎理特别强。

童童在2岁‎时开始入托‎幼儿园,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表现‎乖巧,经常得到老‎师颁发的小‎红花。

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在入托幼儿‎园时,该幼儿进行‎了智力测验‎,结果:IQ:113分,智力中上。

二、家属反映其父反映童‎童非常活泼‎,好动。

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爷爷、奶奶平时对‎童童又十分‎宠爱一味的‎迁就,使童童在家‎里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霸王。

在教育上爷‎爷、奶奶一直以‎“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会‎懂事了”为由不允许‎父母对其进‎行处罚。

时间长了童‎童学会了找‎“保护神”犯了错就跑‎去找爷爷、奶奶。

周末到外公‎、外婆家更是‎无法管教了‎。

在童童3岁‎时开始学习‎刷牙,家人为童童‎准备了他喜‎爱的卡通造‎型的儿童牙‎刷,和草莓口味‎的牙膏。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中班案例分析:幼儿挑食为哪般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中班案例分析:幼儿挑食为哪般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中班案例分析:幼儿挑食为哪般今日作者为您分享一篇幼儿园案例分析《幼儿挑食为哪般》,案例中的小朋友体瘦弱,偏食,挑食现象严重,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取了有效措施,首先从家长入手,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其次采取榜样示范法进行暗示,让幼儿产生吃饭不挑食的欲望。

以下是完整内容,请各位教师查看。

本案例中的欣欣是一位中班的小朋友,身体瘦弱,偏食,挑食现象严重。

[案例分析]欣欣自2004年8月份进入我们班,她妈妈就告诉我们:“欣欣平时吃饭很挑食,我们在家都是大人喂她吃饭。

你们老师多费心照顾一下吧!”接下来我们对欣欣进行了观察,她不喂不吃,不爱吃的菜喂也不吃,直接不吃肉。

欣欣因为营养不良,个子矮小,身体柔弱,动作及反映能力都比较差。

根据因材施教、注意个别差异的原则,我们对她拟订了个别教育计划,来改正她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

[案例分析]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分析发现造成欣欣偏食、挑食的主要原因有:1、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生活上过于百依百顺。

2、欣欣平时吃的零食太多,减退了孩子的食欲。

3、孩子形成的不良心理。

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形成了孩子自我中心的不良行为,饮食上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厌食、挑食的不良行为。

4、家长不正当的饮食造成了欣欣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案例反思]1、教师要从家长入手,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

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

人们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什么营养,怎样安排才是科学的饮食,帮助家长建立的正确的营养观。

同时告诉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爱的分寸,做到有节制,合理满足正常需要。

2、教师可用游戏对欣欣的饮食加以引导。

教师布置《美食城》、《食品店》场景,让欣欣知道食品的多样性,并且各有各的好处,吃了对身体有好处,从而认识到挑食,偏食是一种不良习惯。

3、教师可采取榜样示范法进行暗示,表扬那些吃饭吃得好得小朋友,从而让欣欣产生吃饭不挑食的欲望。

4、教师可以采取表扬鼓励的策略,及时对欣欣进行强化和巩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能够改掉不好的习惯。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与措施范例共四篇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与措施范例共四篇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与措施范例【篇一】案例分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开学至今,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与妈妈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帅帅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时,发现帅帅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

接连好几天每天都是一样下,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很多坏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改正,因此作为家长、老师更应该在此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采取措施: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睡觉时将用手拿被角放进嘴巴里,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被角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

因此: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睡觉时不时地叮嘱他不要把被角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案例背景:小明是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小朋友,他聪明活泼,但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他总是喜欢打人。

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有不顺心,他就会用拳头去解决问题。

这不仅让其他小朋友害怕,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案例分析:1. 了解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明打人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与他的交谈,我们发现小明打人主要是因为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选择了用行动来表达。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家中也是这样表达情绪的,或者是他在模仿电视上的角色。

2. 制定计划:了解了小明打人的原因后,我们制定了一个改变他不良行为的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小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行动;二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对小明进行奖励和惩罚,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 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小明并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用打人来表达情绪,他认为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更多的沟通和示范,让他慢慢理解这个道理。

4. 结果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

他不再随意打人,而是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虽然他还会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是他已经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案例反思:这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有他们自己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案例:“小无赖”里的大道理

幼儿园案例:“小无赖”里的大道理

幼儿园案例:“小无赖”里的大道理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名叫小明,他有一个绰号叫“小无赖”。

因为他总是喜欢捣乱,不听话,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头疼。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决定给小明上一堂生动的课,让他明白做一个好孩子的重要性。

这天,老师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去公园玩耍。

在公园里,小明又开始了他的捣乱行为,他故意把别人的玩具藏起来,还把别人的食物扔在地上。

看到这些情况,老师并没有立刻制止小明,而是悄悄地观察他的反应。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女孩哭着跑过来告诉老师,她的玩具被小明藏起来了。

老师安慰了小女孩,然后带着她去找小明。

当她们找到小明时,发现他正坐在草地上,一脸得意地看着那个小女孩。

老师走到小明面前,问他为什么要藏小女孩的玩具。

小明瞪大了眼睛,一副无辜的样子说:“我就是想和她玩捉迷藏,没想到她会哭。

”老师看着小明,语重心长地说:“小明,你知道吗?你的行为让别人很伤心,你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的感受。

”小明低着头,不再说话。

老师又带着他去找那个小女孩,向她道歉,并把玩具还给了她。

小女孩原谅了小明,两人又一起开心地玩耍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师开始教导小明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她告诉他,要尊重别人,关心别人,不能随意捣乱。

渐渐地,小明开始改变他的行为,不再捣乱,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有一天,幼儿园里发生了火灾。

当时,大家都很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而小明却冷静地带领大家沿着安全通道撤离,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地离开了火场。

事后,老师表扬了小明的勇敢和冷静。

她说:“小明,你知道吗?你今天的表现让我非常骄傲。

你已经不再是那个‘小无赖’了,而是一个懂得关心别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好孩子。

”。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和调皮的孩子做朋友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和调皮的孩子做朋友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和调皮的孩子做朋友
1. 背景介绍
在幼儿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行为较为调皮,与其他孩子不太愿意交
往的情况。

这种情况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和教学秩序。

2. 案例分析
在某幼儿园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名叫小明,常常调皮捣蛋,容易与其他孩子发
生冲突,导致其他孩子对他有所排斥。

他的行为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也挑战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3. 措施分析
3.1 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和成长背景,探究他为什么会表现得
如此调皮。

也许是因为家庭环境问题,也许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关爱与指导。

3.2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对于调皮的孩子,教师应采取耐心、爱心的教育方法,不能采取严厉的惩罚,
而应该通过引导和关心,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行为模式。

3.3 建立正面的榜样
教师和其他孩子应该成为小明的正面榜样,展示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激励他们
向好的方向发展。

3.4 提供适当的支持
小明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怀和支持,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辅导员或心理教育师,
帮助他解决内心的困扰和问题。

4. 结论
通过合理的分析和有效的措施,可以解决幼儿园中调皮孩子的问题,使其逐渐
融入班级,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坏习惯》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坏习惯》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坏习惯》附反思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坏习惯,学会改正不良行为。

三、活动准备1.PPT课件:《坏习惯》2.活动材料:画笔、彩纸、剪刀、胶水3.视频材料:关于坏习惯的动画片四、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坏习惯吗?谁能举例说说?2.基本环节(1)观看PPT课件,了解坏习惯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PPT课件,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

幼儿观看PPT,教师讲解。

(2)讨论坏习惯的危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坏习惯,那么谁能说说坏习惯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呢?(3)学习改正坏习惯的方法师:既然我们知道坏习惯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动画片,学习改正坏习惯的方法。

幼儿观看动画片,教师讲解。

(4)实践活动:制作“好习惯”手抄报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坏习惯的危害,也学会了改正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分成小组,一起制作一份“好习惯”手抄报,展示我们学到的好习惯。

幼儿分组制作手抄报,教师巡回指导。

3.结束环节五、活动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看PPT课件、讨论、观看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坏习惯的危害,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2.实践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制作手抄报,展示了所学的好习惯,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3.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

4.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制作手抄报的速度较慢,导致活动时间较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教师在活动中应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1.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坏习惯,学会改正不良行为。

基本环节补充:(1)观看PPT课件,了解坏习惯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个图片,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幼1:他在吃手指。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平时都是由奶奶照顾。

最近,小明的父母发现他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吃饭时喜欢玩玩具、不愿意按时睡觉等。

他们希望通过幼教专家的帮助,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小明改掉这些坏习惯。

分析过程:1. 观察和记录:首先,幼教专家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他的坏习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时间。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明在吃饭时总是分心玩玩具,导致吃得很慢;晚上睡觉时总是拖延时间,不愿意按时上床。

2. 分析原因:接下来,幼教专家需要分析小明产生这些坏习惯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家长的溺爱,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二是孩子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他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

3. 制定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幼教专家需要制定一个针对性的计划,帮助小明改掉这些坏习惯。

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加强对小明的教育,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例如,当小明能够按时吃完饭时,可以给他一个小奖励;当他能够按时上床睡觉时,可以在睡前陪他讲一个故事。

b) 规律作息:家长需要为小明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他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例如,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

c) 注意力训练: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

例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益智游戏,或者带他去户外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4. 实施计划:家长按照制定的计划,逐步引导小明改掉坏习惯。

在此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表现而气馁或放弃。

5. 反馈和调整: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小明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调整。

如果发现某个方法效果不佳,可以尝试其他方法。

同时,家长也需要与幼教专家保持沟通,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小明改掉坏习惯。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情况分析:军军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

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军军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

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

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军军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军军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军军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军军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第一阶段:(3月17日)军军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

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

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

这一天吃点心时军军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

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

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4月3日军军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

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不良行为 - 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

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不良行为 - 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

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不良行为-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暑假结束了,小朋友们刚开学进入中班。

刚开学孩子们都比较兴奋、热情,对教室里新投放的玩具也很感兴趣。

而暑假在家两个月,没有幼儿的约束和常规管理后,再加上有的家长比较忙疏忽了对孩子们的管教、有些暑假由老人照料对孩子比较宠爱,所以各方面的缺点都又暴露了出来。

事件:开学后小朋友进入了中班,我们在生活区里投放了游戏::筷子夹弹珠来练习使用筷子。

但是每次在游戏后我都发现会少掉几颗弹珠,没过几天珠子就没有了小朋友无法游戏后来向我告状,说:"老师,有小朋友"偷"弹珠",生活区的弹珠都没有了。

接着就有小朋友说:"快报警叫警察叔叔来抓他把"。

我听到孩子们把这种行为定性为"偷"之后,我思考了一会,孩子们对偷这个行为似乎有了一定的理解,也知道了这个行为的严重性是会被拥有一定威信的警察抓起来的。

但是孩子们对这个字说出来后对对方的伤害有多大,什么行为才能定性为"偷"还是不能够认识到的。

虽然这种行为是"偷"的意思,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小朋友的年龄小,自控力差,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悄悄拿走,这并不是问题。

所以我决定抓住这个契机,在游戏活动后对孩子们讲述了这个事件,并鼓励拿弹珠的小朋友能用于承认错误。

我对着全班小朋友问道:"你们是不是很喜欢弹珠?"小朋友都回答:"是"。

接着我就说道;"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弹珠我才会找来这些弹珠投入到游戏中去的,让你们玩的更开心更愿意去游戏。

如果有小朋友真的特别喜欢就觉得游戏时间玩的不够的话,你们可以课后问老师借回去玩或者回家后叫妈妈买。

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悄悄地带走,那样是不对的。

今天小朋友进区游戏时发现没有弹珠不能游戏了,他们很难过,没有弹珠了以后大家都不能进行游戏了。

拿掉弹珠的小朋友虽然拥有了弹珠但是不能喝小朋友一起游戏了。

幼儿园反欺凌大作战:中班反对欺凌教学案例

幼儿园反欺凌大作战:中班反对欺凌教学案例

幼儿园反欺凌大作战:中班反对欺凌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反欺凌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人际交往和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反对欺凌教育。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中班幼儿园开展反对欺凌教学的情况,旨在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反欺凌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1.故事时间:在某幼儿园中,一名中班幼儿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斥和欺凌,她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老师,如何帮助这名幼儿,以及通过故事时间向中班幼儿们传递反对欺凌的教育?2.借助故事传递理念: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选择了《小熊维尼和跳蚤》这个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们可以从小熊维尼和跳蚤的故事中感受到友情和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平等和尊重。

而老师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欺凌行为的不良影响,以及大家需要共同维护和平相处的理念。

3.情景再现:除了故事时间,老师还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欺凌和被欺凌者的感受。

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欺凌行为的伤害,思考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4.小组讨论:在教学案例中,老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幼儿们就欺凌行为的成因、对策和预防方法进行探讨。

通过和同伴们的交流,幼儿们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加深他们对于欺凌现象的认识和反思。

5.行为承诺:老师通过让每位中班幼儿做出行为承诺的方式,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积极地践行反对欺凌的理念。

每位幼儿都会说出“我拒绝欺凌,我愿意与大家和平相处”的字样,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态度和决心。

对于这个反对欺凌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老师通过故事传递、情景再现、小组讨论和行为承诺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们深入理解和践行反对欺凌的核心理念。

这样的教学案例也为中班幼儿们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互相尊重的教育氛围,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健康的心理和社交基础。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三篇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三篇
3、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希望家长配合老师一起,纠正幼儿“独占”“独享”的行为,减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获取成效
通过个案跟踪观察,我发现睿睿,现在他乐意与同伴一起玩了,他会主动的邀请同伴和他一起玩,小伙伴们也更愿意亲近他,再也没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
分析:
3-4岁幼儿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当的表达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分享水平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也有部分幼儿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被人溺爱,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性格中形成了小气的一面,或者自身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
获取成效
自实行“细节化”搬椅子的管理方式后,我发现班上幼儿搬椅子的行为有了很大改观。班级管理中没有小事,如果你不给予重视,那么小事也将会成为大事。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抢玩具大作战》
参赛作者
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
幼儿能否友好的与同伴分享玩具?
观察对象
小四班全体幼儿
年龄段/班
3-4岁
观察对象
部分幼儿
年龄段/班
中班
观察时间
观察分析
自由活动时间,我在准备下一活动的材料,耳边忽然传来“嗞啦嗞啦”的声音,我抬头一看,萱萱、乐乐、跳跳正手拉着椅背在地上拖过来拖过去,噪音也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关注。一时间,孩子们纷纷效仿:有的抓住椅柄像小推车一样推着走;有的将四个椅脚朝外横冲直撞;还有的将椅子顶在头顶……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改变的我》

幼儿园中班行为个案分析范例共五篇

幼儿园中班行为个案分析范例共五篇

幼儿园中班行为个案分析范例共五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幼儿园中班行为个案分析范例【篇一】个案情况简述:熙熙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熙熙父母离异,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

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

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熙熙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熙熙就在琪琪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熙熙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

熙熙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

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

熙熙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

”这时,熙熙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

”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熙熙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4.分组活动。

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

熙熙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

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效果: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熙熙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

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篇二】游戏开始了,斌斌把凳子围成圈,从教室的材料库里拿了一些纸箱放中间,我问他今天玩的是什么,他说:“卖车。

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通过互动、合作、分享等行为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从而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和塑造自我形象。

然而,在幼儿园中,有些幼儿在社交交往中出现了不适当的行为,需要及时干预和指导。

以下是一个中班幼儿社会行为的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六岁的男孩,在幼儿园里有很多朋友。

但是,他经常在班级里打闹、捉弄其他小朋友,甚至会用力推搡其他小朋友。

同时,他还经常不遵守班规、打断老师的话语、不尊重老师等不良行为。

针对小明的问题,幼儿园采取了以下措施:1.了解问题原因幼儿园老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小明的情况,发现小明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是由于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

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小明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与小明进行沟通幼儿园老师通过与小明进行沟通,让他认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告诉他应该如何行为。

并鼓励小明进行积极行为,帮助他树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3.建立规则和制度为了让小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让小明遵守,同时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校联动家长和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了解小明在幼儿园的情况,并与老师共同协调、指导小明的行为。

同时,家长也通过亲子活动和沟通,帮助小明更好地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以上措施有效地帮助小明树立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懂得尊重和体贴他人,也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针对幼儿的不适当行为,幼儿园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的社交技能,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情况分析:
军军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

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军军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

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

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军军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军军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军军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军军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7日)
军军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

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

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

这一天吃点心时军军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

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

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3日
军军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

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如:饭菜太烫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抠别人;散步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
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

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

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

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

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

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

另外,我认为
军军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

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

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军军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

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

”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

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

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军军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

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通过我的计划的实施,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渐渐地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教具、摆放桌椅、主动帮助阿婆收拾碗筷等。

由此可见,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们中间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