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硅钢市场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硅钢市场现状及需求趋势

一、硅钢市场需求现状

2017年,我国从电工钢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完全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9年全球产量数据,我国电工钢产量约占全球电工钢总产量的68.54%。电工钢生产能力实现了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产品的全覆盖。

2020年,我国电工钢产能已达到1276万吨,是1978年刚投产时的181倍,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096万吨,比“十二五”期间的平均值增长了19.78%,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80万吨,比“十二五”期间的平均值增长了125%。2020年我国电工钢实际产量1118万吨,其中无取向硅钢960.3万吨,高端无取向200.29万吨,占无取向硅钢比例20.85%;取向硅钢157.7万吨,其中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92.51万吨,占无取向硅钢比例58.69%。

主流生产厂家产能情况表:

二、与国外差距

当前,我国电工钢产业与国外的差距主要在轧机精度、电控及制造水平,以及部分国家标准待修改、增补,非标产品依然存在等方面,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赶超。“当前,我国正从电工钢生产及消费大国向电工钢强国迈进,且距离越来越近。2025年,我国电工钢产业不但要在数量、品种上力争世界第一,而且要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研发能力、智能制造、科学管理等方面力争走在世界前列。”近日,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原秘书长陈卓在接受《中国

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生产变压器、电动机铁芯的电工钢产品被称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而高性能取向电工钢更是被誉为钢铁业“皇冠上的明珠”。陈卓向记者介绍,我国冷轧电工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进口到出口、从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经历了42年的引进、消化、吸收、革新、再创新的发展历程。“‘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5年,也是我们认真谋划电工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5年。”他特别指出。

三、“十三五”取得成绩及不足

“我国电工钢产业在生产规模、技术进步、进出口数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助力了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如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神六、神七载人飞船工程等。”在采访中,陈卓特别兴奋地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了我国电工钢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言语中流露出自豪之情。

一是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从产能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工钢产能连续5年突破千万吨。从产量来看,我国电工钢产量在“十三五”期间连续4

年突破千万吨。2020年,我国电工钢产量已达到1118.11万吨。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共生产无取向电工钢约4433.52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36.56%;生产取向电工钢约645.28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39.42%。无取向电工钢产能平均利用率为82.55%,取向电工钢产能平均利用率为82.22%,均在合理区间。

二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技术不断进步。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共生产高端电工钢1273.8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90.28%。其中,高牌号(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约830.14万吨、增长114.9%;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生产约443.66万吨、增长56.68%。“十三五”期末,即2020年,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为200.29万吨,占无取向电工钢总产量的20.85%;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产量为92.51万吨,占取向电工钢总产量的58.69%。“十三五”期末(2020年)与“十二五”期末(2015年)相比,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产量分别增长78.48%、11.92%。“目前,我国电工钢生产能力已实现了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产品的全覆盖,且产品表面质量、板形

尺寸精度、产品包装等均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陈卓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三是从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共进口电工钢215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下降36.40%。其中,进口无取向电工钢197.18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下降20.97%;进口取向电工钢17.82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下降81.47%。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出口电工钢243.41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60.59%。其中,出口无取向电工钢153.7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24.10%;出口取向电工钢89.71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223.63%。

“其中,2017年,我国从电工钢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完全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陈卓说道。

此外,在申请专利方面,陈卓介绍,我国电工钢在“十二五”期间申请发明专利466件、实用新型专利44件,在“十三五”期间申请发明专利367件、实用新型专利54件,10年累计申请发明专利833件、实用新型专利98件,为电工钢产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些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陈卓特别指出。

高质量发展掣肘仍存

“尽管我国电工钢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陈卓指出,首先是产品结构性过剩。

一是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能过剩,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共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3603.38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26.16%;

二是一般取向电工钢(CGO)产能过剩,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共生产一般取向电工钢201.63万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12.21%;

三是从市场需求看,由于低端产品无序竞争,产能扩大,目前已供大于求。

四是在国家标准中,个别产品不适应市场要求或急需修改条款及增补。如国标GB/T2521.1中,无取向电工钢50W1300产品牌号已取消,但市场上还在销售;中国宝武、首钢开发及批量生产的0.20毫米、0.18毫米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已在立体卷节能变压器上使用及大量推广,急需在国标中增补,紧跟国家《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