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案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而生态城市建设尤为突出。

生态城市建设是指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善城市容积率,建立完善的社会福祉体系为手段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

以下是几个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
首先,中国的深圳市是一个经典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它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公共服务、绿色社区建设以及绿色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覆盖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三大领域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日本的大阪市也是一个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它推行“绿色大阪”战略,推广和实施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公共服务、绿色社区建设等多项措施,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缓解温室效应,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美国的华盛顿特区也是一个经典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它实施“绿色华盛顿”战略,实施多项政策,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后,澳大利亚的悉尼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它实施“绿色悉尼”战略,实施绿色公共服务、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交通、绿色能源以及绿色文化等多项政策,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以上几个案例说明,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它旨在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容积率,建立完善的社会福祉体系等方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尊重自然,建设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友好型城市

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友好型城市

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友好型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在我国加速进行,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我国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倡议。

本文将就这一倡议进行论述。

一、生态友好型城市的概念生态友好型城市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科学的管理运营,使城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相融合的一种城市形态。

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1.城市规划与建设: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使城市与自然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2.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绿色基础设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4.环保技术与能源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

5.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二、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使我国开始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并提出共建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目标。

目前,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经验与示范项目已遍布全国各地。

例如,杭州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色屋顶,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深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北京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然而,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问题仍然突出,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因此,我国在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三、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友好型城市的意义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友好型城市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措施一、概述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建设旨在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将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和谐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建筑设计、能源利用等多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1. 合理规划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从规划开始。

应该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和密度,以及严格规划城市建设的布局,建立城市核心区、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河道保护区等区域,同时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实现城市中心区和城乡结合部的融合。

2. 加强园林绿化生态城市的核心是园林绿化。

应当加强城市内部绿地建设和保护,同时增加城市周边的自然保护区,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并逐步实现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文化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实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应该加强对树木、植物、土地、空气、水源等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促进城市环境的生态升级。

在城市建设中,应该采用环保材料,使用低碳、环保型产品,加强垃圾分类,推广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措施,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4. 促进节能减排生态城市建设应该落实“节能减排”的理念。

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生态城市建设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各方面的管理和落实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全面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一个具有高效性和公正性的管理体系,确保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管理。

2. 强化政策措施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生态城市建设,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减免、项目评估和勘察等支持,以及各种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城市与自然系统的互动关系和“接口技术”是生态城市得到实现和持 续运行的根本和基础。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三)生态城市的定义 ❖ 生态城市目前还没有国际公认的概念表达
生态哲学: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 市价值取向所在;
生态经济学: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 生态社会学: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
1.1 生态城市的管理建设途径
(二)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集中成片的开发建设居民住宅区,提高居住水平。在居
住区内配备完备的社区服务设施,便利居民的交通,就 学,购物和休闲等活动;重视居民区的绿化建设,提高 室外环境的设计水平,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1.1 生态城市的管理建设途径
(三)提高生态环境意识 ❖ 从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入手,通过教育普及生态学知识,
❖ 把资源的一次利用的观念更新为多次循环使用的观念。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急需生态转型,即:从空间需求转向人们的 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转向人们的生理需求;从末端 治理需求转向对污染物全过程控制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转向 生态服务需求。生态城市建设需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 和谐”的观念。
1.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孙铁珩(2005) 王祥荣(2004) 黄光宇(2002) 胡希军(2005)。
❖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信息、 高效率利用且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将一个城市建设成 为一个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经济活动流、交通运输流 等畅通有序,文化、体育、学校、医疗等服务行为齐全文明公正, 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洁净的生态体系。
1.2 生态城市的建设措施
(五)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规划和评估。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绿色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首先,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需要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划定城市发展边界,控制城市规模。

同时,城市建设应当推动绿色建筑,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上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同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循环利用能力。

此外,城市的交通规划也需要优化,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和非机动车的发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其次,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需要增加绿化和生态保护。

城市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自然风光,增加植被覆盖,修建公园和绿地。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城市需要保留和恢复自然湿地、河流和湖泊等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等活动,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提升城市景观的生态价值。

再次,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

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工作,推动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可回收利用。

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和工厂的环境监管力度,推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减少产生污染的地方和项目。

此外,城市还需要治理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和危害。

最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需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质。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例如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鼓励使用环保产品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等方式,增强居民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环境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保护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增加绿化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以及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质,才能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建设出真正宜居的城市。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摘要】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重要性和中国推动意义入手,详细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关键措施、示范项目、成效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前景展望和成功经验,为未来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关键措施,示范项目,成效评估,未来发展,启示,前景展望,成功经验。

1. 引言1.1 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扩张,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主要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往往较少。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以及政府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倡,生态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优化城市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改善水质等,使城市居民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生态城市建设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减轻对地球造成的压力。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重的城市化问题和环境污染挑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本文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政策支持、成功案例、挑战与对策、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是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动,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强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推动城市生态化转型。

未来,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城市建设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现状、政策支持、成功案例、挑战、对策、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建设意义、可行性1. 引言1.1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源环境问题严重等挑战。

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环境质量等措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生活环境。

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探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各地还积极开展生态城市的试点工作,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城市管理者的共同责任。

只有不断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引导市民参与,才能建设出更加美丽、清洁、宜居的生态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建设生态城市之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

这些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

2.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同时,需要采取措施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3.发展绿色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同时,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能源消费的绿色化。

4.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能效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需要加强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提倡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需要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的污染。

6.建立生态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管理制度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行生态标签和认证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

7.提高公众参与度: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需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需要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之,建设生态城市需要注重规划、生态保护、绿色经济、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生态管理制度和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化道路上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带来的人口、聚集、碳排放量等都是建立在现代城市基础上的,可是现代城市的持续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如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环境科技和政策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技术和政策体系支持,其中环境科技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科技可以为城市的气象、气候、水循环、城市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数据分析和模拟模拟提供支持。

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则是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制度支撑。

例如,在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出台反映环境保护和限制特定污染物质的法规含义,推进城市建设下的全面企业环境责任机制建立。

二、城市规划中的绿色途径城市规划中的绿色途径是实施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通过自然与人造的环境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城市规划指标,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同时力求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与改善。

绿色途径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城市公园、城市建筑绿化等。

这些绿色途径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按照绿色途径来规划城市,可以将城市布局组合成为一个漂亮的、具有人文气质的城市。

三、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筹考虑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城市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例如采取随着城市化步伐,疏解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构建合理得城市发展轨迹。

此外,还需要推进能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保护湿地等城市重要的生态栖息地。

四、结合人口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城市化在推进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针对人口多元化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利用多样化的城市决策方式,引导人口远离过度垂直的城市架构,推行多样化的城市建筑。

通过提高城市建筑能源效率、避免土地浪费等方法,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生态保护。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路径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路径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态城市是指采用生态学理论和设计方法,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将从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发展路径两个方面,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为生态城市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帮助。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城市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包括新加坡、德国弗赖堡、巴西库鲁吉巴等地。

中国也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以天津、南京、深圳为代表,逐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利用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的消耗。

生态城市建设通过绿色能源、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在城市发展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例如,深圳规划了公共自行车,地铁等多个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了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减少了燃油和空气污染。

2. 自然环境生态城市建设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最健康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德国弗赖堡,城市规划师们通过绿化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水质治理等方法改善了城市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还涉及到废水处理和垃圾清理等问题,以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3. 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方式之一。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政府大力投资,而这些投资反过来会为城市带来更广阔的经济增长。

例如,南京白马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起到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生态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建设。

各方面可以采用以下的发展路径:1.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生态城市建设是需要大力投入的,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政府投入可以用于绿化美化城市、控制污染、建设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开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则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具体实践中,通过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种方式,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中国。

以下是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措施和建议:第一,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改善生态环境。

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

加大对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广生态旅游,鼓励人们走进大自然,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

第四,优化城乡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加强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建设。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发展农村旅游,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五,加强政府监管。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环境信用体系,增强环境管理的约束力度。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技术引进和转化,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意识、优化城乡布局、加强政府监管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

如何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

如何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

如何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绿色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同时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居民可以在健康、美丽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娱乐。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交通等方面论述如何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

首先,城市规划是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同时,要合理安排绿地和公共空间,保证居民拥有足够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通过保护湿地、河流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保护是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的核心。

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城市森林等手段来保护生态系统。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也有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

此外,还需要重视城市水体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卫生。

再次,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关键。

城市需要推行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建立垃圾处理和能源回收系统。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将可回收资源重新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

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重要的环保举措,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最后,可持续交通是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环节。

城市交通对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鼓励步行和骑行。

此外,要加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和舒适。

总结起来,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需要在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交通等方面下功夫。

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革之一,同时城市变革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化建设成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加快推进绿色出行交通是一座城市发展必需的重要方式,但也是污染城市、加重环境压力的主要渠道。

城市绿色交通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城市道路的绿化以及温馨的人-车-自行车共享道是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的相对重要体现。

目前在一些城市,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相分离,同时还有专门的电动车专用道,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城市绿色交通旨在推进低碳出行,通过发展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高排放、高污染汽车等方式来实现。

从国外的一些城市而言,一些城市通过发放自行车、暂停发放机动车等的形式,来调动市民低碳出行意识,这种形式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值得借鉴。

二、加强生态公园共享城市一般离不开繁华的市中心和繁杂的生活区,这些地方通常都是人们生活的重心。

找到人们愿意去的公园和生态洽谈窍门是推进城市绿色化的好方法。

城市公园作为绿色生态系统的缔造者和和谐社会的缔造者,为人们提供了放松、享受生态风光的场所,并成为了推进城市绿色化的重要方式。

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思路应采取开放与共享的方式,除了设立学术公园、科教园、旅馆公寓等设施,还应设置享受假日的场地,包括文件展览、草地艺术家沙龙、文艺之地等,让公园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经济带动力。

三、加强城市水生态修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水生态系统被破坏,许多河流和水库被损坏,污染物和化学物质也污染了城市水流。

为了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水生态修复必不可少。

具体而言,城市水生态修复应采用土地、水的复合工程方式来恢复城市湿地和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并植入湿地植物、水生植物等,进而调节城市水景和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改善违建危旧河道、湖塘、水库、公园等场地中的水环境。

推进美丽中国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推进美丽中国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推进美丽中国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推进美丽中国,打造宜居城市环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我国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绿化建设、生态保护措施和环境治理三个方面探讨推进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以期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是打造宜居城市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减少,城市空间变得更为有限,因此城市绿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推进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

首先,城市公园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

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

政府加大对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增加绿地面积,建设高品质的休闲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街头绿化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政府加大对道路两旁、广场、街心花坛等城市公共区域的绿化力度,增加道路绿化带的面积,引入更多花草树木,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二、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是推进美丽中国的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生态环境逐渐遭受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地政府大力推行生态保护措施,以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

政府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生态支撑。

其次,推行生态修复项目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生态修复项目可以改善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为城市提供清洁的空气、优质的水源等重要资源。

政府加大对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恢复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推进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

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整体推进环境治理。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措施的目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2. 原则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 绿色发展原则: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循环利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 生态平衡原则: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并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 社会公平原则:确保所有居民享受到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

3. 具体措施3.1 绿色交通目的: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交通效率。

步骤: 1. 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 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捷的非机动车出行环境。

3. 限制汽车数量,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共享汽车。

效果: - 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 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3.2 生态景观目的: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步骤: 1. 建设公园、绿地和湿地等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 种植多样性植物,打造丰富的植被景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

3. 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湿地、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

效果: -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 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低噪音污染。

-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3 能源管理目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步骤: 1. 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加强建筑节能措施,提高建筑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性能。

3. 优化供热、供冷系统,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

效果: - 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 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费用。

3.4 城市水管理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灾害。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第一: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式。

将重工业、重污染搬离城市,搬离人口聚集区。

设立在郊区,城市的下风向,并将污染排放物进行处理。

第二:改变城市发展方向。

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将城市的主导产业引向到现代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第三:城市的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

建设材料的节能与环保化,如果不用节能减排材料,建筑项目和房产开发商就不能通过项目审批。

公共交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作燃料,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第四:生态的城市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

组织生态文明志愿者,宣传绿色文明的理念,提醒市民文明出行,爱护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搞好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其实质是从生态学的思想出发,把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规划,从而使生态城市向着更加有序、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合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生态城市调控和管理的高效运作。

②要把城市、区域规划和国家不同层次的规划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达到与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

③把空间环境和生态经济体系规划相结合,寻求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整体最优化方案,追求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最佳效益。

2、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人对自然的统治关系转变为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二是向自然单纯的索取转变为补偿与索取相结合;三是统一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任务,包括利用自然,也包括保护自然。

只有实现三个转变,才能使城市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3、创新技术,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住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原则和实施方案。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等。

而生态城市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和水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再次,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生态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

城市的建设应满足居民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

保护自然环境,保留生态功能区,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再次,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资源节约。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措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最后,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社会公平。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所有居民享有公平的城市生活。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实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

建设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和湿地公园等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再次,要优化交通系统。

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引言城市生态是指城市中各种生态系统的整合和共生,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

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生态以及城市生态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打造城市生态的关键步骤1. 意识和参与:居民和城市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城市生态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居民对城市生态的认识,鼓励他们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行动。

2. 规划和设计:制定城市规划和设计策略,将生态保护和恢复纳入规划中。

保留和改善自然环境,合理设置绿地和公共空间,促进生态多样性和生态连通性。

3. 推行可持续发展:通过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策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4. 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解决城市污染问题。

提供优质的供水和供电服务,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减少环境影响。

5. 增加城市绿化: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种植各类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建设公园、花园和绿化带,提高城市景观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6. 生态教育和科研:设立生态教育和科研机构,加强生态知识的普及和研究。

提供相关培训和课程,增加居民和专业人士的生态意识和能力。

城市生态的具体内容1. 自然生态:包括城市的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自然系统。

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2. 水资源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建设水库、水处理设施等,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3. 垃圾处理和废物管理:建设垃圾处理厂和废物处理设施,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推广垃圾分类和减少废物产生,减少环境污染。

4. 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

制定环境管理标准和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战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

在政策层面,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鼓励节能减排。

在经济层面,中国提出了“绿色农业、低碳城市、循环经济”等发展理念,鼓励科技创新和资源回收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

中国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在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湿地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还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在能源结构上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投入。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生产,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

中国还大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化,减少了碳排放量,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出了一系列的减排目标和措施,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努力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中国坚持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发展模式,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

中国也大力推动生态教育,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中国还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智慧和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独特道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和资源短缺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指以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中心,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策略生态城市规划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生态城市规划,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以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1. 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

城市环境保护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来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例如建立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市政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推动城市绿色化建设。

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需要推动城市绿色化建设,通过将绿化带到每个角落,实现城市绿色环保、「例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增加中小型绿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打造垂直绿化等。

」3.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

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问题也是城市难题之一。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可以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环保。

「例如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模式,利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合理引导行车、停车等等。

」4. 保障城市水资源的供应。

城市用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保障城市水资源的供应,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例如,开展水资源的监测和维护工作,推广节水技术,利用水资源的回收等,可以减少城市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城市用水的效率。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实践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和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的策略。

1. 以深圳湾生态园为例,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深圳总部基地位于深圳湾畔,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座优美的生态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

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1.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2.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

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

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2.1目前的城市状况“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

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2001年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

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

许多城市如上海市、长沙市、宜春市、扬州市、威海市、深圳市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

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以及他们的地方学会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地方性学术讨论会,将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到了高潮。

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于2002年8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市召开,《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将对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3.1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笔者认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和谐的生态文化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

3.2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针对环境差、底子薄、人口多的国情,提出以下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3.2.1转变思想,提高环保和生态意识从不可持续发展思想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转变。

其内涵包括:从追求近期的直接经济效果转向追求长期的间接经济效果;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转向追求经济、生态合并的高效率。

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

没有这个转变就不可能有忧患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

这对决策者和企业家尤为重要。

因为决策者的思想影响一片,企业家影响一个企业,企业往往是环境污染大户。

我国目前的干部制度是任期制,任期内的绩效考核主要还是经济绩效。

这很容易使干部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要完成这种思想转变必须把干部任期内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功与过作为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就是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尊重历史文化,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除了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和教育外,还应:(1)让市民亲身感受到环境和生态保护带来的好处;(2)使市民形成“向自然资源索取是有代价的,污染是要付费的”的概念;(3)营造社会公德大环境,规范那些不规范的环境行为。

3.2.2加快理论研究,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现在可持续发展到处都在讲。

但是,如果没有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济理论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又如何知道决策和实践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呢?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重资源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线兼顾市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应采用整体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已经包括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

也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为不少人所接受。

政府应积极支持和组织环境经济学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研究,使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扩大,发展成为包括“新财富理论”的多科学、多层次、多分支、交叉性综合性学科。

其领域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森林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等以及这些领域的生态经济学理论。

以环境经济学和城市生态学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同时指导国民经济发展。

这是一个机遇,中国应该走在世界前列。

(2)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的。

分解为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目标、结构优化目标以及效率公平目标。

这些目标又应按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初级、过渡、高级阶段)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用它在建设的各个阶段来衡量城市生态化速度与变化态势、能力和协调度。

设计的指标应灵敏度高、综合性强,既有持续性指标、协调性指标,又有监测预警指标。

选择指标的原则应注意因子的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合理性、现实性。

在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来编制城市规划条例、械市建设条例和城市管理条例。

3.2.3建立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新机制环境质量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环境保护是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维持的重要而直接的手段。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

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

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

从社会主体角度看,社会行为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与公众行为。

这三种行为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

而不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发展都决定于这三种行为。

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政府、企业、公众的行为都没有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有限性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制约,没有把自然环境纳入到经济系统中,致使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大。

政府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加大力度、有效的引导、规定、维护、激励整个社会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行为:(1)国家应提升国家环保主管部门的职能和地位。

实质性的参与国民经济决策活动,重大项目从初步方案拟订就应征求国家环保总局的意见;(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队伍的建设,完善体系、加强力量、提高人员素质和敬业精神;(3)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中设置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协调机构,负责政府各部门间管理职能的协调和监控,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4)强调城市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行为中的地位和责任。

制订和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

市场推进就是环境保护引入价值观念,建立和推广市场机制。

通过税、费和环境产权的手段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企业与自然的关系,配合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契约意识,以达到遏止环境滥用,促进公众和企业认识环境的使用价值、自然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支持功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但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控市场价格,既要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又要照顾到公众的承受力。

在公众环境意识普遍不高、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只依靠宣传教育难以遏制“边建设、边破坏”、“边治理、边污染”的情况发生,政府应该强化执法监督。

有效执法监督的前提是:有一套完整、严密、可操作的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律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有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公正廉洁的执法队伍。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化建设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这在西方国家法律上有明确规定。

而且公民环境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现已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议政权和环境索赔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随着环境法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将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法律依据,更有群众基础。

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公众参与,应体现在环境决策参与、环境监督参与、环境投资参与和个人环境行为等方面。

要真正做到公众参与,必须:(1)修订法律,明确公民的环境权,使公民明白自己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修改决策程序,使公众在决策过程中有参与环节;(3)培育与生态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机制。

3.2.4把握关键环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

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