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出现“汉语热”的原因及其发展势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有1990年第一次开设汉语水平考试,2002年8月第一届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 界大学生中文比赛;2004年4月第一批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余燕南等60位云南师范大学学 生。由此可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母 语。汉语也曾对其周边的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日语、韩语、越南语中都保留 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以及汉语书写体系文字。 2、实用性 学哪种语言,懂哪种语言,关键我们把握和运用此种语言的场合机遇和能力。汉语的运用 和把握,为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无论你掌握了哪些语言,关键看 你运用的娴熟程度和用来为谁服务。就汉语来说吧,因为是把它用来为我们的建设强大的国家 服务的语言,是用来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语言,同时为世界人们带来便利,它一定拥有 国际市场,具有存在的重大的意义和实用的价值。 3、趣味性 1)在汉语语言呢中有这样一句话: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① 那个独乐乐、少乐乐怎么发音?此“乐” 非彼“乐”,两个乐中靠前的那一个“乐”是音乐的乐(yuè ),而不是快乐的乐(lè)。这句话 该说成“独乐乐(yuè lè)不如众乐乐(yuè lè)”才对。它原本的意思也和大家想的——自己 快乐不如和大家一起开心——不尽相同,而是指: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来 得快乐。可能是哪位前辈一时口误出了错,以至于现在99.9%的人都犯了这样一个小错误。但是 这种小错也是人有了很多的人生感悟,更在圣人的语句中发现做人的道理,其实欣赏音乐和做 人也是一个道理,自己一个人快乐还得许多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甚至还可以是陌生人一起快乐来 得开心。当我第一次明白孟老先生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时,知道其中的“乐”(yuè)是名词做动 词,意思也就欣赏音乐,另一个乐(lè)还是形容词,意思是快乐。句意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 乐,还是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哪个才是更快乐的呢?是我感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能让人在 学习中感受到很多道理。 2).汉语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如语音游戏的一种:绕口令。这是一种民间语言游戏。绕 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 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按照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覆、重叠、绕口、 拗口的句子。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 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人们公认的最难的绕口令是由赵元任所写《施氏食狮史》全文共九十一字.每字的普通话发 音都是shi。《施氏食狮史》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 的!本文为汉语中最难读的一篇,如要尝试,可得先备清水一杯、小棍一把,以免舌齿受Leabharlann Baidu。 《施氏食狮史》: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石室诗士施氏, 石头砌的房子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 嗜狮, 爱吃狮子,誓食十狮。 决心要吃十只狮子。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适十狮适市。是时, 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 恃矢势, 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 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 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 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石头砌的房子 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试释是事。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十点钟, 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他看见这十只狮子, 便放箭, 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拾起那十 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屋子。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 那十只狮子。吃的时候,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试试解释这件事吧。全文只用一个发音 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无其他语言能做到了,读起来很有意思。 4、其他属性
一个国家的语言在世界上是否有大量增长的需求,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也反映 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反映了别的国家对这个国家未来的信心。汉语快步走向世界,缘于 中华文化的悠远魅力,缘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更缘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章新胜说,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 需求急剧增长,这种需求已经从过去的汉学家局限在学术领域里,走到了社会民间,走到了政 府部门。世界上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对中国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形式多样、不 同层面的需求—— 5月25日,在美国国会颇具影响力的参议员利伯曼和亚历山大联名提出“美中文化接触法 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从2006年到2011年的5个财政年度内拨款13亿美元,全面促进美中在教 育、学术、商业等方面的交流与接触,并在美国中小学加强中文教育。像这样的提案,在美国 国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东亚许多国家都在号召本国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印度尼西亚教育部计划在2004年至 2007年间令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韩国教育部则打算到2007年使韩国中小学普遍 开设汉语课程。 在欧洲也是这样,中文已经成为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了中学 汉语教学大纲,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实验计划。 在非洲,在南美,对汉语教学需求的增长都非常普遍……7月20日,获得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大 学生中文比赛冠军的俄罗斯姑娘安娜·库金娜在世界汉语大会上用中文演讲。 多元与会者不同的肤色和发色,和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主题“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 非常吻合。 “世界需要汉语。”埃塞俄比亚联邦院议长穆拉图开宗明义。他说,中国经济随着对外开放 这一历史性的改变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融入了多元文化的精髓。世界各国与中国间 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汉语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接触中国的载体。世界 需要汉语,因为它将帮助人们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而使中 外人民之间友谊和团结的基础更加牢固。 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政府向来秉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 中国”的观点,既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大力实施“汉语桥”工程,同时更积极鼓励、提倡公众 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学习和使用世界其他民族的语言,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外 语热”自改革开放以来经久不衰。 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文化多样化宣言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提倡在尊重母 语的情况下,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实现各级教育中的语言多样化,鼓励自幼学习多种语言”——是 相一致的。中国是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为中华文 明注入了兼容并蓄的因子。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载体,其推广必将成为促 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和埃塞俄比亚联邦院议长穆 拉图由始至终用汉语进行的演讲,让人民大会堂的同声传译设备成为摆设;来自俄罗斯的安娜 热情地用汉语同韩国的“金同学”打着招呼,合影留念时在快门按动的瞬间齐声喊出的是“茄—— 子!”;“三人行,必有我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中国成语时不时出现在美国大学理事会 主席卡珀顿的话语里,而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10岁小女孩蔡丽斯则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她正在 阅读《西游记》……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世界需要汉语。 汉语走向世界的若干“第一” 第一批向国外派遣的汉语教师:朱德熙等人赴保加利亚、朝鲜教授现代汉语(1952年) 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北京大学编写的《汉语教科书》(俄语译释本)(1958年) 在对外广播中开设的第一个汉语教学节目:北京电台(后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 广播的“汉语讲座”节目(1962年4月) 第一套短期汉语教材:《汉语三百句》等8种一套(1980年5月) 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会议: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85年8月)
世界出现“汉语热”的原因及其发展势态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汉语现在在世界重要语言当中,已逐渐成为一门 很值得世界人们去学习的一门语言,汉语有广泛性、适用性、趣味性和其他特性。当今我们可 以看到世界发展已全球化,中国发展起来了。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越来越吸引世界人们的 关注这些导致了汉语学习走向全世界。目前,学习汉语的世界人们空前的多,随着中国发展的 日益月新,汉语学习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被更多的世界人们所接受。但现实中不尽完 美,纵观横向观察汉语的发展,同时存在艰难发展的路程危机和机遇并存。 关键词:汉语热 、 汉语桥 、 外语热 、 英语热 、 汉语危机 近一百年来,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使偌大的一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成了“地球村”。文化 的交流频繁,语言成为人们交流的前提,导致汉语的应用也普及全球。悠久的汉语发展出现了 好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问题。 一、悠久的汉语历史 汉语,即汉民族共同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属 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东北 官话为辅助逐渐形成的。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却又不等同于北京话,是摒弃了北京语音中 不规范的语音现象而形成的。 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在广义上是指汉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 华语、中文 和 汉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除了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 湾省以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共和国、马来西亚等国。 初看汉语的前身:大致在西周以前为远古期,这个阶段的汉语如果已经独立,就为原始汉 语;周秦两汉为上古期,魏晋六朝隋初唐为中古前期,中唐五代为中古后期,宋元明清为近代 期,汉语各方言的现代格局在中古近代之交已经大体形成,大量的音位发生合流和分化,声母 和韵尾的类型减少,全浊音声母逐渐和清声母合流,入声韵尾也逐渐弱化,声调因而开始合并 简化,字音结构也随之简化。 有资料证明: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 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上古汉语 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世纪到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碑铭、诗经集、历史 书书经以及部分的易经。重构上古汉语的工作开始于清朝的语言学家。西方的古汉语先锋是瑞 典的语言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他主要研究汉字和形式和诗经的韵律。 现代汉语也就是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著 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现代汉语也是中国大学里许多文科专业的一门课程。 二、汉语被普遍应用及其特性 1、广泛性,世界出现“汉语热”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 学在教授中文,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程,社会上各种汉语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发 展势头迅猛。 在7月20日至22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一个记者所耳闻目睹的使他惊叹:这 个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老外”会说汉语,在学汉语!
汉语被称作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种”。因为它具有复杂性: 汉语的也存在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不仅是语音很有趣味,在词汇和语法上的故 事也是蛮多的,没一个字多一点上一点就变成了另一个字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个一字毁千军的故 事。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一场战争败在一个错字上②。 1930年4月,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为了集中精锐 兵力消灭蒋介石在河南的有生力量,阎锡山和冯玉祥召开了联席军事作战会议,分别制订了精 密的作战计划。会上决定,阎锡山和冯玉祥各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省的沁阳县会师,集 中兵力,优势合同,一举聚歼驻在河南省的蒋介石军队。 沁阳在河南省的北部,离黄河北岸70公里,这个地方北靠山西,而阎锡山的军队绝大部分 驻扎在山西。之所以选择沁阳为两军的集结地,当然是信赖阎锡山部队的地缘优势。对阎锡山 来说,沁阳离山西较近,进可攻、退可守,非常有利。 散会后,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很快就拟定了一份调动部队的紧急命令: “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沁阳,与阎锡山部会师……” 谁知这个撰写命令的作战参谋官,地理知识甚少,做事粗心大意,把沁阳的“沁”字,多写 了一撇,写成了“泌”字,这样一来,集结地点“沁阳”变成“泌阳”。偏偏河南省真的有“泌阳”这地 名,这泌阳却在河南省的南部,离湖北省只有几十公里路程。当时湖北还是蒋介石重兵驻防之 地,在那里集结当然对冯阎联军不利。 冯玉祥这支奉调集结参战的部队长官,接到调动军令后,非常惊讶,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 总部到底是怎么搞的,怎么到泌阳与阎锡山部会师?这是靠近蒋介石势力范围的地方啊!但是 因为冯玉祥平时治军颇严,军令如山,部下养成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习惯,故他不再 向总部询问,立即带领部队星夜赶赴离真正会师地点相隔200多公里的泌阳,准备与阎锡山会师 去了。 再说阎锡山部队按预定时间赶到沁阳,左等右等,眼看会师时间已过,还是看不到冯玉祥 部队的影子。阎锡山部队因人数少,不敢单独作战,眼看不妙,立即打电报询问冯玉祥,冯玉 祥向参谋部一查,才知道奉调的部队已经奉命挥师南下,背道而驰,赶去泌阳了,而蒋介石的 部队却已经在湖北集结,这里离泌阳很近,眼看就要被蒋介石部队重兵包围。冯玉祥大惊,急 令撤退,但想完成原定的作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就是粗心参谋多的这一撇,使阎锡山和冯玉 祥的联军陷于被动,导致联合作战计划失败。这位参谋也因这一撇断送性命,受到军法处置, 被枪决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是不是平时不能养成粗枝大叶的习惯,这样很可能会 面临很严重的后果。这也从一个很深刻的例子中体现了汉语字形的多样,有很多中变化。 汉语的句读也大有讲究,中国古人写文章都是不断句的,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连在一起。 标点符号未发明之前的人读这些文章很不方便,常常要自己用笔把文章的句子点断,从而便于 更好的理解这就叫“句读”也就是断句。现在句读也能解释为一些所谓的专家翻译古文人老让人 看不懂,标点符号乱点,如鲁迅说的“标点古文,不但使应试的学生为难,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学 者出丑,乱点词曲,拆散骈文的美谈,已经成为陈迹,也不必回顾了。”鲁迅说的也是句读,现 在的句子也是要求断句正确的如:“天气预报说明天天要下雨”,这对熟门熟路的中国人来说, 是很简单明了的意思,就是说明天下雨,但是对于把汉语做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很可能会 断句成“天气预报/说明/天天要下雨”理解成天气预报宣布以后天天都要下雨,这就惹出大乱子 了,可见句读也是很重要的 三、“汉语热”的同时也存在汉语危机 1、“英语热” 挑战有这么多的“老外”在学汉语,并不代表汉语走向世界就一路畅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