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20讲-第五讲-边塞(2.军歌嘹亮)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边塞军旅诗鉴赏 PPT精品课件(共29张)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 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反战主题。
情感归纳: 1)抒写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功 立业的雄心和豪情。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 亲的主题。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 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5、鉴赏方法: (1)把握意象
3、时代特点
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 无前是其主调; 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 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4、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 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 功立业的豪情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 其事,抒己志。
4、常见主题归纳: A 怀古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连,触发点 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金陵图 韦庄 物是人非型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 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 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 寄慨,暗寓伤今。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借古讽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 今型 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 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 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 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 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不但喻指六朝和吴王,
边塞诗鉴赏. ppt课件
ppt课件
17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 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 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ppt课件
6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ppt课件
7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ppt课件
5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 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 笳、芦管、角、鼓。
ppt课件
20
高考链接
ppt课件
21
[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塞战争诗鉴赏
ppt课件
1
一、 边塞诗的产生 二、边塞诗内容 三、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六、边塞诗的风格
ppt课件
2
边塞诗的产生
唐诗鉴赏·第五讲
第五讲 边塞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仕途落拓不遇;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激荡 诗情,创造才华喷涌而出,绽放为边塞诗 这一诗坛奇葩。
盛唐诗坛: 位卑而名高的诗人;
式各有擅长;都能拓展诗境,别开生面,展现出蓬勃向上、 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备受恩宠固然是成功,金 闺玉人眼光的追随会使成功更 完满。这种情调,很小资。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 傥有异才”,但久沉下僚。其 作“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颇具郁勃遒健的英雄气概。
英雄本色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诗中渲染荒寒酷暑 不是气馁、颓唐,而是豪迈 气概的绝好映衬。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边塞诗是强大帝国的折 光反映,反映了热情进取的 时代精神。诗中将军系列形 象是最佳诠释。
塞下曲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边塞战争诗 ppt课件
1绮丽壮阔的边塞风光,赞美祖国河山 2描写塞外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惨烈,反 衬将士们的艰辛和报国的信念 3抒写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 决心 4表现将士们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 乡思亲的主题 5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对统治者穷兵黩 武的不满 6表达报国无门的哀边塞痛战争诗、壮志难酬的叹伤
描写边塞苍凉的景色以及战士们的战斗生活 情况,表现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为国效力 精神,也表现了诗人想要报效祖国的热情。
突出了战事的紧迫,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睡 觉都睡不安稳,随时边待塞战争命诗 出征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常用术语
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 慨、苍凉壮阔、雄浑奇丽、
边塞战争诗
典型题示例
1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结合该诗内容,分析诗歌的主 题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戍边将士的心理活动,
传达出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
感情。
边塞战争诗
(2)有人说,边塞诗中所反映的 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请 结合《从军行》谈谈你的看法。
诗歌的前三句借征人的所见、所感、 所闻刻画其怀乡思亲的情感,最后 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把征 人思亲和思妇念远巧妙融合,确是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边塞战争诗
2
蓟中作(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戍边生活虽然孤寂、艰苦,但戍边将士 在艰苦的环境中报效祖国的热情依然高 昂,表现了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
边塞诗歌鉴赏PPT课件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乱走。(岑参)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 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 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 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
5
•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 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 空的对比。
.
6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 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 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 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 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 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
9
高考真题体验
高三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战争诗 课件 (36张)
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 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 类诗歌。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 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边塞诗 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 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 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边塞诗的产生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 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 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 爽朗昂 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 惋伤成分多; 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作者:
高适,字达夫, 郡望为渤海蓓县。天 宝 八 载 (749) , 得 睢 阳太守张九皋力荐, 举有 道 科 , 授 封丘 尉 。 天 宝 十 二 载 (753) , 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 府,任左骁卫兵曹、 掌书记。安史乱起, 帮助哥舒翰守潼关。 广 德 元 年 (763) 任 西 川节度使。入朝后任 刑部侍郎,转左散骑 常侍,封渤海县侯。 后人编有《高常侍 集》。
曲笔抒情
(近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 字……海风山月,都化绮愁矣。”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你说说末 句佳处表现在哪里?
曲笔抒情的表达效果:
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 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 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 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 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 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 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 飞腾,而更具感人的力量了。
思考:这首诗是什么体裁? 写的是戍卒的愁,还是思妇 的愁?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边塞征戍诗课件
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
碛中作(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 乡之情。
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对士兵的深 切同情。
逢病军人(卢纶)
行躲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烽火(或“风沙”) (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 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 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 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 李颀《古从军行》,诗人不仅看到了战争给 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战争给少数 民族也同样造成了无尽的苦难,诗人对两者 都表达了同情之感。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 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 苦。
3.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 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 军 行》 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 者的穷兵黩武,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边塞征战诗 ppt课件
2021/3/30
10
3、C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2021/3/30
11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2021/3/30
22
鉴赏要点
❖ 1.关注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 2.关注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2021/3/30
16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2021/3/30
边塞壮丽的风光。 边塞开阔、高远, 让人心情振奋,顿 生满腔豪情。正是 这壮丽的河山,激 起戍边将士们拼死 杀敌、报效国家的 壮志豪情。常用的 意象有:月,山, 风,雪,大漠,烽 烟,骏马,红旗等。
6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21/3/30
7
2、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 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塞诗鉴赏边塞征战边塞战争诗课堂PPT
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讴歌边塞将士从军边塞、杀敌报国、保卫边陲 的意志和战斗精神;(奋勇杀敌、忠勇敢战、) 3.抒发将士渴望建功立业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4.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5.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对 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无奈、愤慨。
把立功塞外也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
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
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
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
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1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
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 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qí)、崔颢(hào)、王
11
四、边塞诗常见意境特点
残破荒凉,沧桑 悲怆, 肃杀凄凉、苍凉
塞上风光二
塞上风光一
雄浑寥廓,雄奇壮丽,
寂寥落寞、奇丽、奇
寒、辽阔、壮阔、广
阔、辽阔、壮阔
12
五、边塞的内容与情感
(一)戍边将士生活作战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 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22
Hale Waihona Puke 六、边塞诗常见的语言风格豪迈旷达,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苍凉,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 傍交河” 。
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高考语文_边塞军旅诗鉴赏课件
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 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 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关于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 六朝时代,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 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当然, 我们今天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 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二首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少年行 王维【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边 塞军旅 诗鉴赏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边 塞军旅 诗鉴赏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边 塞军旅 诗鉴赏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凉州词二首
王翰
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二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 声悲凉。
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 意。
诗歌按题材分类,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边塞诗 ❖咏史怀古诗 ❖咏物诗 ❖闺怨诗
边塞诗的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 以博取功名。盛唐具有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 时代气氛。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 骨香”(王维)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等。即使是艰苦 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 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 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边塞征战诗鉴赏课件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 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的 。
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 《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 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 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 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 侠儿”作正反对比。)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 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 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 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 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 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 天的景物特征。)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 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 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边塞2.军歌嘹亮由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生出好大喜功的王霸气,使唐王朝热衷于开边拓土;边地一些民族、部族的首领不时率领属众向经济发达的唐王朝闪击侵夺。
这是盛唐时期边塞战争的两种主要动因。
然而就具体的战事而言则情况复杂,原因各异。
诗人们对于边塞战争的态度,受着多方面的影响,作品也表现出不同内涵。
1)书生意气李益在《从军诗序》说:“吾自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
或军中酒酣,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
”这就是对边塞诗人创作心理的最佳阐释。
在开元天宝年间,整个社会弥散着尚武的风气,看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1的豪士,女人也愿意“妾身如松柏”,支援“为国愿长征”的良人2。
所以,读书人也希望边功入仕,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3这样的行动标志男人的成功,同时满足女人的那个英雄梦。
这种理念一直影响到中唐诗人的心理,李贺曾经郁闷狂呼:“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4。
置身这个特定时代,追求功名、向往边塞的诗人们,很自然地在作品中留下了强大帝国的折光。
他们用豪迈恣肆的笔触,写下当时的艰巨斗争,反映了热情的进取精神。
请看边塞诗中的将军系列形象。
天宝十二载,高适5曾任河西节度哥舒翰的记室参军。
后因平永王璘有功,迁淮南、剑南节度使,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是个少有的“诗人之达者”6,唯一的侯爵诗人。
他诗歌中的将军形象很好地反映了杀敌报国、功名自许的时代取向。
《塞下曲》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1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2《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3高适《塞下曲》4《南园十三首》其六5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性落拓,不拘小节。
曾游蓟门欲从军,两入京城求仕,均失意而归。
天宝八载(749年),举有道科任封丘尉。
6胡震亨《唐音癸签》高适列举整装,出师,战斗,班师的情状,想象封侯拜相的光彩。
酣斗大笑,轻松裕如,非常潇洒。
一般认为高诗“尚质主理”,现实主义色彩浓;而岑诗“尚巧主景”,浪漫主义色彩厚。
高适这首诗尚武贬文,却有极强的浪漫情怀。
而另一位边塞诗人崔灏7曾一度在河东军幕中任职,从军后有《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赠王威古》等诗。
老大来作“从军行”,却常以少年游侠的形象自况或喻人,其豪迈勇武的气息,颇有意味。
如《赠王威古》: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一场激烈的鏖战,在诗人笔下就像寻常的狩猎那样轻松,在顾盼之间烘托出非凡气概。
王威古身上这种明朗刚健、意气风发的格调,其实带有浓烈的书生意气、想象分子、夸张意味。
王昌龄甚至在《青楼曲二首》中骄傲地想象: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如果自己是一位旌旗十万,白马金鞍的少年将军,一定会吸引有身份有教养的那位楼头小妇,远远地目随着一路飞扬的尘土直到建章宫,然后“红妆漫绾”幸福得不知所措。
边塞诗实在是最适合青年的生命体验,写边塞诗的诗人一定有一颗动人的心,在中国传统视野里的中国文人,不但要把个人的成功显现在事业上,而且要显现在美好的家庭里。
备受恩宠固然是成功,金闺玉人眼光的追随才能使成功更完满。
这种情调,很小资的。
说唐人功业自许,看看这些将军的得色便可以了。
2)英雄本色边功封侯与怀土思亲的矛盾,是边塞诗歌的热门主题。
唐人并把不怀土思亲当作什么扰乱军心的事,而是视作人之常情。
李颀喜欢以纵放奇诞的用笔和构想来描写生活中具有豪荡不羁性格的人物,他的《古意》刻画须如猬毛、杀人无数,那样孔武坚强的人物面对辽东小妇的琵琶歌舞也不禁泪下,非常动人: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古意》)想想三军泪如雨,该淋湿多少人的心!这种摹写应该是泛写,风沙雪水葡萄饮,雁门千里一寸心,确有几分艰苦悲壮的味道。
男儿泪总有一种天然的高贵感,这样的倾泻该是一种缓解了。
但是,西部不相信眼泪。
7崔灏(?—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年或十一年登进士第。
那位“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其作“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王之涣,那位一直担任主簿、县尉等吏职,县令把女儿嫁给他,他还是不屑于“屈腰之耻”而拂衣去官的王之涣,那个绛州的王之涣8用《凉州词》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绝域荒寒,苍茫云海中万仞高山围绕一座永无春色的孤城,很艰苦。
置身其中的战士互相慰问,你吹我答——你何必!声调从容平静而不落于凄切,意气骏爽,劲力遒健,画面雄壮阔大,很帅吧?无畏,并非真英雄,能够战胜自我才是英雄本色。
这就是战士身上动人的魅力。
再者,写荒寒酷暑恶劣环境的诗句在边塞诗中几乎触处皆是。
诗人渲染这艰苦,是不是气馁、消极、颓唐了呢?不,全然不是。
他们笔下的险恶条件并不让人感到恐怖,倒是让读者感到诗人表现它时那种欣赏以至赞美的情感,成了诗中人物豪迈气概的绝好映衬,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开元时期另一诗人王翰也有《凉州词》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琵琶弹拨的,毕竟是撩乱边愁,跳累了,醉晕了,一丝乡情袭上心头,横跌在地,倒头就睡。
纵然战死不归,何妨美酒先醉。
其中并非没有痛苦,关键是这痛苦压不倒豪荡磊落的壮怀。
这种豪情在“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昌龄10那里甚至演化为好战心理。
王昌龄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用体制短小的绝句来表达,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
他的际遇使他的边塞诗充满了昂扬亢奋的英雄主义品质,《出塞二首·其二》云: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战马,沙场,军鼓,金刀,鼓动着男儿的热血,你看,战斗结束,敌人的血在回鞘的刀锋上犹自未干!不要恐怖,战争本来就是如此生动残酷;血腥?天下有多少如此骄傲的新兵?《唐才子传》云“奇句俊格,惊耳骇目”,没错。
这种豪情在李益那里甚至演化为战死沙场的坚定志向: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塞下曲》)李益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藩镇割据,报国无门。
但是全诗壮怀激烈,英雄气概不减盛唐。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王昌龄的《相和歌辞·从军行》说的明白: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这首五言乐府是“堆积”成功男人的体验。
从边塞之远之苦写出十年征战之漫长,再感慨功名无着落,最后是悔恨当初不知军旅生涯的艰难,做将军历程的曲折,否则就把那些读8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即今山西新绛9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二》10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0)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晚年遂狂放不拘。
安史乱后,欲回故乡,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书的时间用在从军上了。
遗憾、惋惜、怅然交织在一起,很失落。
好战的背后是好官,原因就这么简单。
唐人追求功名本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成功人士高适《塞下曲》说得更明白,“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边功入仕,难道还有别的手段?王昌龄当年恐怕和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是个偏向于用战争解决一切国际、民族问题的对将军衔痴迷的军官迷。
好战、好官可能是年轻躁进的显露,也可能是求功上进的表现,还可能是战争观上的误区。
这是英雄主义背后的问题,且看下文。
3)谁与争锋这样的将领这样的战士组成的军队,军威何如?唐人有很多敌人不战而降的描绘。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那时的唐军似乎特别牛气:“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11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
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
许多充满必胜信念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其杰出代表作之一: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
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威风。
“将军金甲”三句写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
“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诗人渲染这艰苦,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
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
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可不是一般套语。
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节奏,配合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传神。
即使是对敌作战,唐人也写得很轻松,王昌龄《从军行》很有说服力:《从军行七首·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红旗半卷冲出辕门,主力出征不可谓不快;可是才走到半路上,前军已大胜传回捷报了。
由此可以看出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令作者也神采飞扬。
“吐谷浑”,晋时鲜卑族慕容氏后裔,活动在洮水西南等处,为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所败。
大历才子卢纶12的《塞下曲》表现的就是这种大唐将士们所向无敌的英武,下面四首诗11王昌龄《从军行》12卢纶(737—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屡试不第。
兴元年间曾任咸宁王浑元帅雄放老辣,即使放到盛唐诗人的集子中也不会逊色丝毫:《和张仆射塞下曲》(一至四)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