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歌

合集下载

边塞征战诗歌

边塞征战诗歌

边塞征战诗歌1. 哎呀呀,那塞外的风沙,就像疯狂的小怪兽,“呼呼”地刮着。

你想想,战士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征战,得多艰难啊!就像在风暴中前行的船只。

王昌龄的《从军行》不就写出了那种豪情与艰辛嘛!2. 嘿,边塞的战争啊,那真的是残酷得很呢!一场场战斗就如同暴风雨般猛烈,战士们随时都可能倒下。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说得太对啦!3. 哇塞,你看看那些守卫边塞的战士,他们多勇敢啊!简直就是钢铁巨人。

他们面对敌人,毫不退缩,这不就像那高山一样坚定嘛。

岑参的诗里不就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嘛!4. 边塞征战诗歌里的热血啊,那可真是滚烫滚烫的!就好像燃烧的火焰。

战士们为了国家,不惜一切地拼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让人敬佩呀!5. 哎呀,那战场上的喊杀声,是不是仿佛在你耳边回响?那激烈的程度,就跟火山爆发似的。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也让人感受到了边塞的独特氛围嘛!6. 边塞的夜晚啊,安静得可怕,只有那冷月陪着战士们。

这场景像不像一个孤独的人在黑暗中徘徊?李颀的诗就很好地展现了这种感觉呀!7. 你说,征战边塞的战士们想家的时候该多难受啊!那心情就跟被小猫抓一样。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写得多真实啊!8. 边塞的风光,有时壮丽,有时又很凄凉。

这不是跟人的心情一样多变嘛。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就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嘛!9. 哇,想想那些在边塞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他们真的好伟大啊!简直就是天空中最亮的星。

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多么有气势呀!10. 边塞征战诗歌,那就是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大片呀!每一首都让人热血沸腾。

战士们的故事,就像那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我觉得边塞征战诗歌真的非常有魅力,它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豪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太守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屯田词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

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

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

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蓟门行五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战争题材边塞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战争题材边塞诗词11、塞下曲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2、潼关吏杜甫〔唐代〕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

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

“草草”,劳苦的样子。

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

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

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

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

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

“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

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

边塞诗

边塞诗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
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②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 闹的景象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了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 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心理。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鉴赏
走近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李益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其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形成了一个流派, 即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与边塞 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
1、初唐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诗: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老将形象。 •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
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 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楼兰与强大的西汉以及匈奴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为求 生存,楼兰经常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边塞诗大全]边塞的诗

[边塞诗大全]边塞的诗

[边塞诗大全]边塞的诗边塞的诗篇1:关于王之涣的边塞诗1、《凉州词·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建功立业的边塞诗

建功立业的边塞诗

建功立业的边塞诗30篇1. 霍去病《出塞二首·其一》辞家万里逐征鞍,今夜初闻陇笛哀。

纵死犹闻侠骨香,何当痛饮黄龙府。

2.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胡儿解围夜潜踪,手携五色神旗。

单于不敢下阴山,沙口尽付三军。

8. 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9. 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要当发。

白发亲老家贫孤,少士应募将弗还。

边声四合悲风切,夹城连壁惨阴结。

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

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
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关于边塞的诗句古诗关于边塞的古诗西部边塞风光的古诗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边塞的古诗描写边塞的古诗描写边塞的诗句古诗边塞生活的古诗边塞古诗
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
• • • • • •
《凉州词》 《出塞》 《从军行》 《使至塞上》 《渔家傲》 《关山月》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 徘徊。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玉门雄关, 照耀着守边的征人。在这苍凉的关塞上,不 由得使征夫们想起在这边关上频起的战事: 昔时汉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困;胡人 的兵马,至今仍对青海湖虎视耽耽。从来这 里就是夷夏的争战之地,多少战土抛身塞外, 埋骨黄沙啊。征人们望着这月光下荒凉的边 色,脸上现出思归的愁容。遥想家中的妻子, 她一定是在倚楼盼望征人的归来,望月而兴 叹。
• •
• • • • • • • •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解释: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 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 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渔家傲· 塞下秋来》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释:勒(lè):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 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而还。

• • • • •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

归纳总结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 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鉴赏边塞诗
•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 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 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 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 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 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 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 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 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 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 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 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 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 不同时代特征。
鉴赏边塞诗
•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 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 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 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 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 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 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 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 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 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 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 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 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 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衍生注释:“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孤城”:边塞中的一座孤城。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穿金甲”:磨穿了金属的铠甲,形容战争的频繁和艰苦。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戍边战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情感真挚而强烈,前两句通过描绘西北边陲的壮阔又阴沉的景象,展现了战争环境的严峻。

“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戍边时间之长、战事之频繁以及战斗之艰苦。

而“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是将士们坚定的誓言,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善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如“青海长云暗雪山”,以凝重压抑的环境暗示战争形势的紧张,同时将这种环境与将士们坚定的报国决心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战士们的伟大。

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歌以七绝见长,尤其擅写边塞、闺怨等题材。

他的诗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

因为他早年曾多次赴西北边塞游历,所以对边塞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有深切的感受,写出了许多经典的边塞诗,赢得了“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等美誉。

运用片段:例子一: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古代边疆的战争。

小李站起来说:“您看古代那些戍边将士,就像王昌龄诗里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样,他们不畏艰险,面对频繁的战事,怀着坚定的信念保卫国家,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例子二:小明和爸爸一起看一部关于古代边塞战争的电影,看到电影里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小明不禁感叹:“真像王昌龄诗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的那样严酷,然而他们还能坚持战斗,所以这首诗表达的那种战士们坚定的意志太准确了。

最著名的十首边塞爱国诗

最著名的十首边塞爱国诗

最著名的十首边塞爱国诗1、《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2、凉州词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3、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的的大意是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5、塞下曲唐代: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6、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9首最经典的边塞七绝诗,3首有问鼎第一的实力,你最喜欢哪首!

9首最经典的边塞七绝诗,3首有问鼎第一的实力,你最喜欢哪首!

9首最经典的边塞七绝诗,3首有问鼎第一的实力,你最喜欢哪首!唐朝时期有两大主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其中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诗中大多表现了盛唐时期将士们功名万里外壮志报国志向,歌颂了将士们一往无前的豪情,赞美了他们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唐朝那些著名的边塞七绝诗。

这些诗排名不分先后,但最后三首无疑是第一梯队,并且这三首都有成为七绝压卷的实力。

谁最终是压卷之作,千年来仍是争论不止,我等只能仰望和膜拜。

01《塞上曲二首·其二》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中,有一句表现班超的心愿是“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作者就是用到了这个典故,来表达汉家将士们强烈的报国志向,为了祖国的统一,扬名塞外,杀尽敌寇。

只要能保卫祖国,即使自己不能活着返回玉门关,也在所不惜。

0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浓浓乡情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是景物描写,在大漠的夜晚,举目远望,入眼的是一副月夜边塞图。

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茫茫积雪,城墙下月光如霜,铺满整个城外。

夜晚本就多思,何况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突然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将士思家之情,家在万里之遥,只能看着家的方向发呆。

03《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首诗读来真的让人潸然泪下。

保家卫国是军人该做的事,所以当遭受到入侵时,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

但战争是残酷的,敌人也是凶残的,这让五千大好男儿牺牲在战场。

谁都是有家有妻儿老小,五千男儿背后是五千个家庭,战争带来的伤害,对他们同样很残酷,军人战死的悲壮,家里人的命运就也值得同情。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了很多关于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听吹笛》、《营州歌》、《塞下曲》、《自蓟北归》、《蓟中作》、《塞上》、《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蓟门行五首》、《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等等。

下面一起欣赏高适最著名的10首边塞诗: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有文集二十卷。

1、《蓟门行五首》【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赏析:“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

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

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赏析:“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其三】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赏析: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

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

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

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

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其四】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导语:这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热土;这是出塞入塞的瓶颈;这是让单于咬断牙根的地方,关于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二)《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远方的玉门关。

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即使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家乡的。

青海:指青海湖。

穿:磨破。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

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

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十分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

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

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若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关于高适边塞的诗

关于高适边塞的诗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表达边塞情感和反映边塞生活为特点,充满了豪迈、悲壮和现实主义的色彩。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适边塞的诗句和作品:1. 《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滑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 《塞上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3. 《塞下曲》胡马大宛名,锋棱努尔真。

腾凌不肯下,双眼射人魂。

风卷黄沙起,对阵白日昏。

雄心万丈高,战鼓四边闻。

4. 《蓟门行五首》蓟门风雨晚,登楼骊山秋。

开阁眺长安,叠嶂如飞黄。

风吹边草黄,雨湿胡沙黑。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高适的边塞诗以其雄浑的气势、鲜明的边塞特色和对边塞将士生活的深刻描绘而著称。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边塞的实际情况,也表达了他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其中第一首尤为著名,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第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二首诗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译文及注释第一首诗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第二首诗译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屹立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三、创作背景《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出塞》是乐府旧题。

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

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边塞诗,是古诗中读来最豪迈的诗歌题材,因为它们描写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读来格调高亢,激励人心。

下面小楼精选唐诗中最豪迈的十首边塞诗,与朋友们一起感受唐诗中的金戈铁马、荡气回肠!一、王昌龄《出塞》好的诗词,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秦时明月汉时关七字,浓缩了千年的边关战争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边战士的鲜血,抒写了所有中华志士的家国情怀。

千年以后的我们,头顶依然是秦汉的明月,脚下依然是唐宋的大地。

千年以后的我们,依然需要战士奔赴边境,守护国土,依然需要龙城飞将,守护国家的强大。

二、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对于一个守卫国家的战士,最令人动容的誓词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论经历多少艰苦卓绝的战争,内心永远拥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坚毅内心,这就是战士最大的人格魅力。

三、王翰《凉州词》战争,就必然要面对生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即使身处沙场,依然要纵情饮酒,即使身处生死边缘,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

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激昂向上的酒神精神。

四、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自天上奔流而来,万仞山下,孤城当关,在这壮阔苍茫的背景中,一曲羌笛幽幽传来,在这荒凉却充满力量的边塞回响。

读王之涣的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边关的荒凉,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但却没有沉沦在这些消极的情绪中,反而在荒凉中感受到了雄强,在凄苦中感受到了悲壮,读之情绪高昂,慷慨悲壮,这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

五、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在苍茫壮阔的边关,不止有金戈铁马、荡气回肠,还有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当战事消停,在某个夜里,一曲不知来处的笛声,便能拨动思念的心弦,让离家日久的战士,思念起远在家乡的亲人,思念起那个等待自己归来的良人。

六、王维《使至塞上》关于边塞风光的描写,有很多经典的诗句。

不过都抵不过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大好,好到你无话可说。

关于描写边塞战争的诗

关于描写边塞战争的诗

关于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出塞》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雁门太守行》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下曲》 - 卢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燕歌行》 -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渔家傲·秋思》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军行七首·其四》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出塞九首·其六》 - 杜甫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代出自蓟北门行》 - 曹操
匈奴若破关山入,汉土生灵见血流。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州。

王昌龄的边塞诗1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10首

盘点王昌龄10首塞外诗,经典永不过时!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留存于世的诗作200余首。

他的诗歌以七绝五言为主,主要的题材与边塞、离别有关。

其中包括对边塞的风光的描写、战士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思索和感悟。

他的诗歌恢弘大气、深沉含蓄,塞北大漠、雄关戈壁、烽火羌笛、古道孤城,这些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结合到一起,使意境非常悠远高深,让人读时,颇有感动。

下面一起欣赏其中10大经典塞外诗:其一:太湖秋夕唐-王昌龄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译文: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简析:王昌龄吟咏苏州的诗,仅此一篇。

深秋的一个夜晚,诗人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诗人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太湖秋夕图。

其二: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译文: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简析: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

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其三:龙标野宴唐-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1、《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起羌笛关山月,并无那金闺万里恨。

2、《从军行·其二》琵琶舞动换新声,总是关山旧有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张公铎回师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日报斩杀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影踪。

8、《塞下曲·其一》凉风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旧。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有,黯黯见到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肢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回去者并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大哭塞云。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飘将在,不教导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崭新横跨白玉鞍,弱旅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薛仁贵其一:[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来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当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中国古代著名边塞诗

中国古代著名边塞诗

中国古代著名边塞诗(代表作)塞下曲朝代:唐代作者:高适原文: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说明:此诗描写前半部分描写了壮丽的沙场征战之景,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

后半部分则是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万死不辞,要成为描像麒麟阁的立功之臣,并且十分嘲笑那些文臣,只会读经书,不能真的杀敌报国,可叹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的衰老而去,不能名留青史。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豪壮之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

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气尽显。

)初唐诗人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