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能够认读词语,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书写活动。

4.培养学生的爱美之情,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认读困难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白桦》。

2.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校园里的树木,引出“白桦”这种树种。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白桦对人们的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相互迅速问答,巩固课文内容。

2. 朗读与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白桦》并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课时1. 词语操练•教师设计词语操练活动,帮助学生熟练认读生字词语。

2. 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树木的短文,并分享给同学。

第四课时1. 教学游戏•设计与《白桦》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板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总结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继续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段观察感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真正含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第【1】篇〗语文要素阅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人文主题朗读诗歌,感受白桦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诗文。

2.搜集有关白桦树的资料。

教学过程01一、激情诵读,引出课题1.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你认得吗?(出示白桦树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就跟白桦树有关,齐读课题——《白桦》。

2.介绍作者: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俄罗斯田园派诗人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他的代表作有《安娜·斯涅金娜》《天上的鼓手》等。

02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了解内容1.初读诗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

(学生自读)2.检查字词,学生认读。

领读——个别读——齐读。

3.重点指导“徜徉”“白雪皑皑”两个词语。

4.指名分小节展示朗读,随文识写生字词。

(1)读准“绽”,读出“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的节奏。

(2)读准“朦胧”“徜徉”。

(3)读准叠词“姗姗”“皑皑”,读好“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枝”。

5.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词分小节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词: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6.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梳理四个小节的主要内容,理清本首诗歌的脉络。

师:同学们真会倾听!这首诗歌就是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先写了白桦的特点,是——(洁白的),紧接着写了白桦的树枝,以及在寂静中的白桦、朝霞中的白桦的美好形态。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地走进诗歌,走进《白桦》。

03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1.回顾黑板上记录的关于白桦的“初印象”,引导学生抓住“初印象”再默读诗歌,圈画关键的词语,想象画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一首描绘白桦树的诗,通过对白桦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他们容易产生共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能够通过诗歌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的理解。

2.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发现和情感激发,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表达中感受诗歌的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白桦》的幻灯片或课件。

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白桦树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树,让学生对白桦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白桦树有什么印象?然后,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赞美白桦树?白桦树有哪些特点值得赞美?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把握,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白桦树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桦树的美。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一、教学内容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章节:第11课《白桦》内容: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白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1. 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白桦树的图片或实物。

学具:1. 课文课本。

2. 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白桦树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集体学习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10分钟)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课文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修辞手法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树木,并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白桦比喻、拟人美丽、挺拔、高大七、作业设计1. 请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树木。

答案:示例:我喜欢杨树,它像一位巨人一样挺拔,枝繁叶茂,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2. 请列举三个生字词,并造一个句子。

答案:示例:1. 高大:学校的教学楼高大宏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白桦》,并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体会课文中描述的孩子与白桦树之间的情感。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感情表达朗读课文。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自然风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白桦》的内容。

2.学会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孩子与白桦树之间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营造孩子与自然的感情连接。

2.灵活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朗读准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张白桦树的图片。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白桦树的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录音,跟读课文《白桦》。

2.分段教授课文,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互相朗读课文。

第三步: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把白桦树比喻成孩子的好朋友?2.学生交流自己有过类似经历的故事或体验。

第四步:朗读训练1.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情表达各异。

第五步:激发想象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白桦树下与好朋友玩耍的场景。

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第六步:展示成果1.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彼此交流自己的想象内容。

2.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白桦》这篇课文,通过朗读、情感感悟和想象,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孩子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通过这堂课,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与大自然的交往,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加深对人与自然情感的体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白桦》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白桦》优质教案

11白桦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金晖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白桦树图片。

查找作者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查找白桦树的有关知识。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谈话,猜想引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白桦。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联的作家叶赛宁眼中的白桦呢?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猜一猜,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结合学习经验进行猜测学生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白桦。

看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猜想,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猜出了哪些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课件出示白桦树叶图片,瞧,小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白桦树的美丽画面,通过赞美白桦树来表达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诗歌的阅读和鉴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这首《白桦》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诗歌,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发现诗歌中的美和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自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讲解诗歌: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白桦》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男孩与白桦的友谊。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具有温暖感人的情节,能够引发学生对自然、友情的思考。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友谊与珍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白桦》的主要情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友谊和亲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感情色彩。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帮助学生通过语文表达展现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白桦》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并提出“小男孩和白桦之间的友情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白桦》,并带领学生分组共同探讨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

3. 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文中领悟友情的意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4. 语言表达(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合作撰写一篇与友情相关的短文或诗歌,并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和分享。

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运用。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身边的友谊,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和表达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与反思第【1】篇〗《白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白桦、涂抹、朝霞”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白桦的挺立和俊美。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白桦、涂抹、朝霞”等词语。

4.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白桦的挺立和俊美。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对植物有研究吗?观察过植物吗?(预设:看过柳树,细长的柳条非常优雅······)看来,同学们都观察过自己的喜欢的植物,也用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修辞手法运用的也非常熟练。

你们见过白桦吗?你心中的白桦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文中的《白桦》和你们认识的是不是一样的。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白桦”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白桦、徜徉”等词语的读音。

(3)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白桦的高大挺拔,品格高尚。

(4)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描述你眼中的白桦。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在我的窗前······一身雪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白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都能完成识字任务。

注意读准叠词“毛茸茸”,读准易错词“徜徉”;“潇”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时强调间架结构的安排。

.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继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白桦。

①师:请看看,这白桦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生交流。

(请用词语来形容一下)(4)师小结:白桦很美,它是一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

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

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请同学们看视频。

听李老师的范读,想象画面。

听了李老师的朗读,说说白桦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

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师引导:诗歌以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从而展现美,这首诗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出白桦的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找到答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白桦树的成长画面,通过赞美白桦树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图片,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味把握还不够到位,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喜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3.朗读节奏和韵味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图片观察: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课文的情感。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4.情景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进行讲解和练习。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课文的情感。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5.情景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白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白桦》中所描述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

2.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白桦》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运用创意进行文学欣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白桦》。

2.教师准备的教案和教具。

3.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白桦》的背景,激发学生对白桦树和自然风景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集体朗读《白桦》,重点解释生词和理解文章主旨。

2.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白桦树的理解和想法。

第三步:欣赏朗诵
学生自愿进行《白桦》的朗诵,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第四步:拓展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白桦树的象征意义,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联系起来。

第五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在家里写一篇关于自己感受的树木的文章,并准备下次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课文《白桦》为主线,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

在未来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优质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优质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精读,了解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桦的描绘和赞美;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桦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想象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白桦的描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白桦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白桦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桦的外貌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桦的赞美。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讲解并示范书写。

4.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桦的描绘。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白桦》2. 板书内容:(1)生字词:洁白、挺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等。

(2)课文结构:总分总。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2. 答案:(1)略。

(2)例:太阳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之上。

它伸展着娇嫩的花瓣,仿佛在向太阳微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白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白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白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内容,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够掌握词语“白桦”、“名字”、“大自然”的读音和意思。

•能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欣赏白桦树及其他自然景象。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词语“白桦”、“名字”、“大自然”的读音和意思。

•讲述白桦树及其他自然景象,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欣赏大自然。

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听、说、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教学准备
白桦树的图片、视频资源、白桦树叶、白桦树果实等实物。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可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所提出的主题:“白桦树与大自然”。

2、新课呈现
通过辨认、阅读、朗读、理解、评价等环节,以教师示范、学生跟读、齐读、分配读、自由朗读等方式呈现新课内容。

3、讲解和探究
用图、实物、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讲解和探究的方式进一步加深理解。

4、应用
用实际生活场景或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任务。

5、拓展
可借助课外阅读、实践体验、网上资源等途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6、总结
通过复盘、总结、反思等方式,让学生对本次学习体验有所收获。

五、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各个语言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另外,通过白桦树的实际呈现,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达到了教学目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优秀教案

11白桦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

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

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

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

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

“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

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作者介绍】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白桦》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白桦》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白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课文:《白桦》•掌握新词语:白桦•学习方法:反复朗读课文,理解白桦树的特点•书写习字:白桦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白桦》,并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2.掌握新词语“白桦”的读音和意思3.了解白桦树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4.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写好“白桦”二字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2.新词语“白桦”的掌握和应用难点1.理解白桦树的特点和意义2.书写“白桦”二字的规范四、教学过程1. 开篇活动•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白桦树,带领学生谈论白桦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对树木的感受和观感2. 学习导入•请学生读一读课文《白桦》,回答问题:白桦是什么样的树?3. 学习展开•完整朗读课文《白桦》,分段解释内容•解释生词“白桦”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到课文中4. 学习巩固•让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读课文,巩固理解和背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白桦树的形象5. 课堂总结•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对称赞白桦树的原因•强调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词“白桦”的读音和意思2.完成习字练习,书写规范的“白桦”二字3.复习课文《白桦》,反复朗读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白桦》展开,目的是通过对白桦树的描述,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好之处,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书写练习上仍有待加强。

下一节课将继续围绕自然主题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并达到学习目标。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1《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1《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1《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白桦》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白桦树的美丽画面,通过赞美白桦树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通过对本诗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画面。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诗歌内容的课件,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和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2.教材:准备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字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白桦树的认识。

然后引出今天的课题《白桦》。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字词,让学生解释其含义。

通过朗读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优质教案

《白桦》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绽、朦”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茸、绣”等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绣、潇、绽、朦”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茸、绣”等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1.你见过白桦树吗?说一说这种树木给你的感觉。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高大、挺拔等。

2.认识白桦。

预设:白桦树有白色光滑像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用铅笔还可以在剥下的薄薄的树皮上面写字。

白桦树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的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

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检查预习1.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到这首诗的作者了吗?预设:叶赛宁:20世纪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

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主要作品有:《白桦》《亡灵节》《莫斯科酒馆之音》等。

2.相信你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文中的生字。

让我来考考你吧!出示生字:绣潇绽朦胧晖徜徉3.进行“你指我读”的游戏。

4.重点学习“朦胧、徜徉”这个两个词语。

预设: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

带“月”的字多和时间光亮有关或和身体部位有关。

徜徉:(1)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指自由自在地行走。

文中取第二种意思。

带“彳”的字多与行走、行为和道路有关。

三、听读诗歌,学写生字1.听课文朗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你听到的好词。

记住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或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学生观察汉字,并进行书空。

你想知道每个汉字的笔顺和易错点吗?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吧!3.这些好词你收集到积累本上了吗?学生抄写词语。

白桦毛茸茸潇洒朦胧寂静朝霞绣花涂抹花穗四、朗读感知1.小组成员每人一小节,朗读诗文。

看谁读得最有感情,一定要读出白桦的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1白桦文本分析《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白桦挺拔、高洁的气质与品质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因此,这首诗也蕴含着对白桦一样品格的人的赞美。

诗歌对白桦树的描绘极为成功,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使人视觉上为之振奋,又富有动态的变化,散发着人的灵性。

教学目标1.会认“绣、潇、绽”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茸”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潇洒”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的大意,感悟诗人笔下的白桦形象。

4.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的每一层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笔下的白桦高洁、挺拔的形象;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推开我们卧室的窗,放眼望去,我们会看到一些树。

这些树或高或矮,或茂密或稀疏,或翠绿或金黄;这些树沐浴在阳光下,享受轻风的吹拂;这些树流淌着生命的气息,勾画成我们眼前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联诗人叶赛宁的诗《白桦》,我们来欣赏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窗前的白桦的。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有关资料。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农民家庭。

他的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景色,美化宗法制农民生活。

1924年出版的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他抑郁消沉的心灵。

在抒情诗上的突出成就,使他成为20世纪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苏维埃俄罗斯》《波斯抒情》,长诗《忧郁的人》等。

白桦落叶乔木,树干可达25米高,50厘米粗。

有白色光滑像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

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

白桦树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的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演唱、表演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

2、感受加拿大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内容]:1、教唱、指导表演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引导学生在表演歌曲过程中感受加拿大儿童的童年生活,体会加拿大独特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1、歌曲教唱;2、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1、歌词创编;2、打击乐伴奏;3、渐弱的处理。

[教具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2、钢琴;3、课堂打击乐。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那里家乡的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三、课件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我们的家乡》课件。

(宽阔的包河大道、挺拔的区政府大楼、热闹的集市……)学生们讨论、交流。

四、情景导入。

在遥远的北美洲,有一个宽广、富饶而美丽的国度,她的名字叫加拿大,你们对她有多少了解多媒体演示《白桦林好地方》课件,伴随课件演示,教师向学生逐一解释含义。

(附后)。

白桦林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可爱的动物、迷人的植物,你们想听一听关于白桦林的歌曲吗五、初步感受。

教师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师生共同欣赏。

提问:歌曲中的那些句子唱出了对白桦林的赞美六、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范唱。

2、弹奏旋律,教唱曲谱。

3、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伴奏,教师指挥,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曲谱。

4、提问:你能听出在歌曲中有哪些曲调是相同或相近的吗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录音,学生轻声哼唱。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5、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试唱曲谱。

6、填入歌词,随伴奏轻声演唱。

教师重点部分指导。

7、完整演唱。

教师弹奏,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歌。

七、表现歌曲。

1、力度表现。

解释力度记号“f”、“渐弱”,指导学生演唱(开始用“f”表现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七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白桦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金晖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白桦树图片。

查找作者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查找白桦树的有关知识。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谈话,猜想引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白桦。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联的作家叶赛宁眼中的白桦呢?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猜一猜,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结合学习经验进行猜测学生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白桦。

看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猜想,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猜出了哪些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课件出示白桦树叶图片,瞧,小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桦”和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抹”可以做动作体会,明白是手部动作,强化记忆。

“霞”通过图片出示生字,记住偏旁。

“朦”“胧”“绣”都是用偏旁加上熟悉的字组成的新字,都是形声字。

“穗”与庄稼有关,用禾苗的“禾”做偏旁,右部结合图片识记。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出示词语: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文章也难不倒大家。

指名读每一节。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强化记忆。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

预设:白桦的色彩,白桦的挺拔,白桦的高洁。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

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了解诗歌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潇”“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拓展: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复习字词,加强记忆;回忆诗歌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歌,读出韵味1.轻轻读诗歌,想想写了哪些内容,用笔圈画。

2.抬头望去,窗前那棵白桦,多么漂亮,多么特别,你喜欢吗?与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你读文的发现。

3.学生汇报。

(1)第一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白桦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特点?读这一节,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指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个“涂”字准确地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 好一棵通体洁白的白桦。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节写桦树的枝叶。

对枝头的描写,为什么是“毛茸茸”的?(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让我们想到了松鼠的大尾巴,在作者的眼中,毛茸茸的枝头像什么?(雪绣的花边,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指导朗读时“毛茸茸”“雪绣的”“洁白的”要读得轻柔些,“绽”要重读。

你能读出这种美吗?雪后的桦树,展现着怎样的形象?(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读出这种傲寒挺立的感觉。

(3)第三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朦胧的寂静”写出了什么?(白桦的含蓄)从“玉立”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闪着”这一动词又突出了什么?(静静挺立的白桦有着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第四节写朝霞的映照之下的白桦。

“姗姗来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读出这种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与想象中揣摩,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2.拓展: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

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诗中走出来。

同时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摘抄诗歌,试着当“小诗人”写写诗的活动,激发学生喜爱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白桦外在洁白傲然内在静中有动形态秀美教学反思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

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的功能,发挥自身语言、动作的暗示作用,多渠道帮助学生理解、揣摩诗句,感受意境。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诗句,入情入境,感受作者传递的喜爱与赞美,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11白桦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白桦是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

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读词语:白桦涂上毛茸茸潇洒花穗金晖徜徉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部不要少了短横;“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

(如画、玉立、光华)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姗姗来迟的朝霞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一朵梅花开在洁白的雪中北风萧瑟一朵梅花开在迷离的夜里寒光冰冷宛若——苍茫中的奇葩泪水里的新芽一朵梅花一幅图画五、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白桦雪中——花穗齐绽流苏如画寂静——玉立朝霞——光华1.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读诗。

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如画、玉立、光华”三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白桦的样子,并用给出的短语进行描述,充分感受白桦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