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岗位技能课程体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岗位技能课程体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使 教学丰富多彩。 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过多地 承担了词汇 、 语法等语言基础 础 教学任务上 , 致使学生 的阅读 能力和阅读技巧普遍较 差。 在 数字多媒体语音室环 境下教师 可使用计算机 、 互联 网将 阅读理
在 高校 外语教学中发挥了越 来越重 要的作用 , 大大提高 了高等 1 . 养阅读 , 1培 写作 能力
2 集 中教学 的组 织与实施
教学探讨 ・
数字多媒体语音室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程宏图 ( 宁 辽 对外经贸 学院, 宁 大连 1 02 辽 1 5) 6
摘 要: 数字语音室的使 用为语言教学开创了 广阔的科学远景, 随着数字语 音室在高校外语教学的应用日 渐普及,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产生了
持贯彻落 实教育部 《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 课程 教学中, 中时间组 织和实施某—工种知识和技 能的教学 集
干意见 》的精神 , 以服务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 向, 对计算机 多媒 活 动 。
体技术专 业的人才培养 方案进行 了探索, 研究和总结, 形成了 21集中教学 的组织 .
以岗位技 能为导向的计算机多媒体人 才培养方案 , 构建了基于 集中教学 中, 由于时间集 中, 可以模拟企业情景 岗位 , 体现 实行 “ 学、 教、 做” 一体化 。 岗位 技能的课程体系。 基于 岗位 技能的课程体系的教学 内容是 以学生为中心 , .. 化 任务化 围绕 着工作岗位 ( ) 群 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来构建的, 学生的岗 21i学习内容项 目 、 位职 业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训练 和经验 积累, 这就决定了教
214课程考核全面化 .. 13 教学 内容 安排上缺 乏 岗位 技能能 力的整体训练 . 基于 岗位技 能的计算 机多媒体技 术专业 的课程 体系 中很 课 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集 中教学后, 需要对 学生进行 考核

1+X证书背景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以《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

1+X证书背景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以《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

!"#!$%&$'(')*+&,-./&$01$21(3$&)%))%0%%0123证书背景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 以 幼儿卫生与保育 课程为例苏洁4马瑞芳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吴忠!)#&&%%摘4要 在'职教)%条(中!将$L U证书制度纳入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应用措施"这种证书制度强化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接!不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标准提升"在专业教学中强化$L U证书下的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单一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专业教学和实际岗位需要相对应!提升专业人才未来岗位竞争力"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探究这一课程的课证融通教学对策"关键词 $L U证书制度$课程内容$职业标准$.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学前教育44目前"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推进自身体制改革"注重技能应用型以及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市场竞争力"通过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融通衔接"不断加速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对此"很多高职院校积极引入$L U证书制度"将这一证书制度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加速课程改革和创新"有力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证书制度概述$L U证书制度是针对我国职业院校育人制度制定的一项试点工作"这一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L U证书制度中"'$(是学生的专业学历证书"而'U(则是指学历证书之外的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这一育人制度下"需要职业院校转变现阶段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的育人模式"避免在教学中单一地开展理论教学"而更多的是要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L U证书制度是结合目前职业院校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制定的一项教学决策"目的是发挥职业院校的育人优势"结合市场的人才需求"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需要的人才"实现产教融合%)&$在合作育人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双方相互支持"进行资源互补"促进职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升整体生产力水平"促进教育和生产相联系$职业院校开展$L U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让学生有了双重身份"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实习生"他们需要经历专业考核"还要接受职业技能考核"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拥有了多项技能证书"可以直接到企业岗位中工作"减少了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成本"提升了新人入职的效率$在-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开展中"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起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按照具体的职业标准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这样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才能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习相关内容和技能"为考取相关的职业岗位证书奠定基础"这样他们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岗位中"才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保证自身的岗位适应性"提升岗位竞争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不仅可以去幼儿园"也可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样的专业人才更符合他们的岗位需要"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更好地达到要求"他们的用人成本也会不断降低%(&$"传统课程体系和&,-证书培养对接中的问题在-幼儿卫生与保育.这一课程教学中"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拓展教学等作为重点内容"职业技能课程包含核心理论课程以及实训课程两个主要部分"这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教学的重难点$而基于传统的课程体系"$L U证书制度很难实现和课程的融合$ )&$证书相关知识点分散基于传统的-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体系来看"相关课程体系是有一定分散性的"要实现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需要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而要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学生还需要完成专业其他相关的重点课程学习"而这些课程也是按照不同学期来分布的"所以可能会出现衔接不畅的问题%3&$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过度碎片化"导致知识结构出现割裂的情况"还可能出现知识点的重叠"导致教学时间和资源等浪费"不能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学科教论坛科技风"#""年"月生因此获得考核证书的难度也会增加$)&)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复合性目前"$L U证书制度只是在部分高职院校部分专业教学中开展试点工作"相关制度出台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复合型技能应用人才"为相关行业的具体岗位培养优秀人才$所以"需要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强化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需要按要求来学习课程"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分修满即可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在选修课中"学校也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技能课程认证环节"但是专业跨学科设置相对不足"这样学生很难实现跨专业学习"学生很难获得自己想要的证书%7&$)&(人才培养适应性不足就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来看"在具体的学前教育岗位中"相关人才的岗位适应性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在就职岗位中"不能很快融入岗位"进入工作角色中"一般毕业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岗位适应"逐渐熟练相关的工作"对于一些专业技能"可能还需要在岗位中加以培训和锻炼%0&$这样一来"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的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实际他们的岗位技能并不能满足岗位要求"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熟悉工作情况"这样会降低人才的竞争力"也拉低了教育质量和水平"相关单位的用人成本也会增大$ $&,-证书背景下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的教学对策(&$深化校企合作 发展$L U证书育人模式以-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要促进专业课程相关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接"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多证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团队要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按照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三教(改革"深化校企合作%1&$以'学历证书课程L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会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和人才质量的双提升$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如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学生开展教育部$L U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具体的证书培养要结合-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的实际需要"确保$L U证书的考核和专业课程相对接%:&$在具体实践中"要按照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要求"开展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两部分$在理论培训中"培训教师创新采取线上L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线上培训中"除使用金职伟业提供的培训资源外"还可以借助云课堂平台进行每日的模拟理论考试打卡$在实操培训中"培训教师分工合作"利用选修课的高质量培训参训学生$通过本次培训"学生们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让他们提前为参加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高职院校通过积极构建和相关幼教机构#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等的合作用人关系"真正搭建起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和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标准联系起来"确保学前教育中-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和幼教岗位标准要求相统一$ (&)注重院园合作 实现协同育人为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人才发展需要"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市场需求"探求校企合作新思路"实现精准办学"办学概况#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情况"并就高职院校如何更精准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如何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市场需求等问题与幼儿园领导进行深入研讨"高职院校要强化院园合作"积极深化和幼儿园的协同育人合作关系"做好市场调研"及时把握学前教育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和变化趋势"对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进行评估"校企双方还可就课程共建等相关合作模式进行深入交流"确保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应"提升课程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确保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应"必须要把握目前幼儿卫生和保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在幼儿卫生和保育工作中"课程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有效把握重难点"开展有目的的教学工作"也能够让学生的证书考核方向更加明确$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是保教工作"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现如今整个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幼儿的成长与保育的工作密不可分"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活动设计等课程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保育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对此"需要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技能证书考核工作$为了达到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的统一性"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在-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达到自身课程教学设计和职业标准的协同"以市场为主导"来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例如"结合目前在保教工作中具体的教室卫生环境处理问题"及时对接相关幼教机构"明确目前幼儿园保教!科技风"#""年"月科教论坛工作的重难点"结合现阶段的保育工作变化"及时增加-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的活页教材"创新的和时代发展情况相结合"这样开展的-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更贴合实际情况$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要将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有效衔接起来"确保-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不断强化"奠定他们考核保育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注重优质师资培养!强化证书制度应用在高职院校-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中推进$L U 证书制度"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行业标准相融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强化优质师资的培养工作"为-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中$L U证书制度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路$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在学校开展$L U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依据上级文件精神"高职院校要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年度职业院校$L U证书制度试点证书师资培训$培训主要围绕着$L U证书制度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解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模块化教学和课程重构#'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专业教学法应用与实践等内容展开"聚焦教师理实一体教学能力的提升"落实'育训结合(的改革任务"引导试点院校更好地理解$L U证书制度$此外"相关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推进$L U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体系中"优化课程设置"组织专项培训"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双提升$在$L U证书制度下"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尽快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证和考评员证"在加强技能资格证书师资培训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教与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落实课证融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语$L U证书制度是目前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制度之一"对于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要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的统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切实做好证书制度的应用"加速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质量$参考文献%$&戴春平!刘小园&高职院校基于标准体系建设的$ L U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8&&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02$$'&%)&屈兴红!曾洪学&基于国赛要求的课程标准的制订,,,以'环境监测(课程为例%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2'%&%(&高辉!邵鹭&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为例%8&&福建轻纺!)%)$)%7*+3'27(&%3&张慧&教育理论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特点及管理策略初探,,,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为例%8&&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7)%(*+0320:L(3& %7&曹卉&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人才招聘与选拔(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探索%8&&科教导刊)上旬刊*!)%)%)):*+$(:2$('&%0&吕利&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整体设计的探索%8&&教育观察!)%)$!$%))3*+$%(2 $%3L$)0&%1&季龙婷!韩佩冉!闫志利&职业院校$L U证书制度+实践困境与建设策略%8&&职教通讯!)%)%)%1*+$12)(& %:&赵文平&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新理念,,,基于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内容分析%8&&职教论坛! )%)%!(0)%0*+7$271&%'&刘颖!刘京南&基于'$L U(证书的'汽车舒适安全系统检修(实训项目建设研究%8&&中国集体经济!)%)% )$$*+'%2'$&%$%&刘咏梅&'$L U(证书制度下构建对接职业标准课程体系重构探析,,,以水利工程专业为例%8&&湖南水利水电!)%)%)%)*+3$23(&基金项目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L U证书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以0幼儿卫生与保育1课程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 P;>)%)%$'*作者简介 苏洁)$':7,4*!女!回族!宁夏银川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马瑞芳)$'::,4*!女!回族!宁夏银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科教论坛科技风"#""年"月。

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为利于学生就业及未来的职业拓展,高职院校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订时应能够体现规范、指导、评价课程等多方面的作用。

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

所以课程标准的内容应能反映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社会及学生等多方面的要求,并得到企业的认同。

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在分解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专业的定位、工作领域及各工作岗位典型的职业能力,探讨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如何实现对接。

标签:工作领域;课程标准;职业岗位群1前言高职院校课程的课程标准有别于教学大纲,从某一层面上来说,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描述,是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方面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不断地动态检验着课程的质量;一方面又是教师传授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和多环节动态评价学业成就的依据。

实际上,课程标准引领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能够规范课程教学、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良性发展。

可以说,高职课程课程标准的不断制订与完善,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整体性突破的切入点。

要想从传统的纯理论式教学模式转型,真正开发建设工学结合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学习领域、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及教学资源库等诸多环节,从而培养出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这些问题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都需要重点考虑和体现。

伴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批复及吉林省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需要,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服务区域经济,瞄准市场需求的原则,从2011年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正式招生。

由于专业是学院的新专业,如何进行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建设,制订出符合专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等),归纳并整合满足职业岗位群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充分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标准是首要任务。

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办法研究

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办法研究

二 是 由 于 实 验 经 费 及 实 验 条件 的 限 制 ,做 大 动 物 解 剖 的 实
验 次 数 不 多 ,导 致 学 生 对 这 些 实 验 不 太 熟 悉 。 要 实 现 教 学 改 革 ,可 安 排 学 生 到 校 内宠 物 医 院 或 校 外 实 习 基 地 进 行 实 习 ,多 接 触 病 例 ,要 求 学 生 做 好 病 历 记 录 ,解 剖 记 录 、学
考依据。
县职教 中心 ( 以下简称 “ 我 校” ) 的 饭 店 管 理 专 业 正 好 满 足 了酒 店 业 对 人 才 的这 一 需 求 。 饭 店 管 理 专 业 是 我 校 的 主 干 专 业 之 一 .2 0 0 5年 被 省 教 育 厅 认 定 为 省 级 重 点 专 业 。学 校 大 力 投 资 建 立 了酒 店 仿 真 模 拟 实 训 室 ,并 培 养 了一 支 业 务 精 湛 的 专 业 教 师 队 伍 。 本 着 以 眼 务 旅 游 经 济 、拓 展 就 业 渠 道 、培 养 适 销 对 路 的人 才 为 理 念 , 以市 场 为 导 向 ,依 托 校 企 合 作 的 办 学 模 式 ,积 极 探 索 校 企 合 作 、彼 此 发 展 的 办 学 之 路 ,先 后 与 苏 州 会 议 中
习治 疗 用 药 。 回 校 后 , 由教 师 组 织 大 家 进 行 病 例 回顾 ,分
析 讨 论 病 例 中 诊 断 、治 疗 的 原 理 、治 疗 方 法 的 合 理 性 等 。
实 习 过 程 中 ,有 时 碰 到 新 的典 型 病 例 ,可 让 学 生 采 取 病 料
理 和判 断 的 全 过 程 ,充 分 体 会 到 主 动 参 与 、探 究 发 展 、交
翱锡
1 2 0 f 中职新天地

岗位需求与课程标准契合情况报告

岗位需求与课程标准契合情况报告

岗位需求与课程标准契合情况报告一、高职人才培养要求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高职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1],迫切需要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有效对接。

职业岗位要求包含现在的岗位要求、未来的岗位要求二个层次,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四个方面[2]。

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岗位要求,即使是同类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企业对岗位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

目前由相关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了具体岗位的一些基本要求,具有典型的行业特点,对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很强的指导性。

因而课程标准中引入现行职业资格标准是必须的。

但是职业资格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是静态的,而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职业岗位要求也是随着技术水平发展而变化的,是动态发展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资格标准不是“将来时”,甚至也不是“现在时”,而只是“过去时”。

因而课程标准中不仅应该包括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还应包括基于未来技术水平发展的预测而确定的一些专业拓展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显而易见,专业对接的职业岗位(群)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确定。

由于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可能涵盖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岗位,故应该区分胜任岗位、适应岗位和发展岗位来分别说明,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所谓胜任岗位是指高职学生毕业时即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岗位;适应岗位是指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经过短期的学习和自我调适即能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岗位;发展岗位是指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通过自我学习后能够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岗位。

而专业课程对接的职业岗位则应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进而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等科学而细致的工作后才能确定。

严格说来,专业课程标准无法真正对接职业岗位,而只能对接职业岗位的核心工作要求。

这是因为我们在将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职业行动领域全部转化为学习领域,而只能将主要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与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与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
专业与课程对接 , 笔者带领精品课 团队认真开展行
检测 、安全审计 、漏洞扫描 、 身份认 证、加密系统 等) ; 7 . 掌握各种常用安全产品 ; 8 . 熟悉 国内外安全标 准和规范 , 9 .对常见的 网络攻击 手段和 防范措施 的有原
理性的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业调研和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 确立信息安全技术面
高职 院校计算机专业 与课程 对接 问题 的研 究
王 登 科
( 牡丹江大学 , 黑龙江 牡丹江 1 5 7 0 1 1 )
摘 要 :本文 以计算机专业 中的信 息安全技 术方向为例 ,对 高职院校计算机 专业课程体 系建设 的原 则 、方法、路 线与结果进行 了探 索与 实践 ,实现 专业和职 业 岗位 对接 、专业课 程 内容 与职业标 准对接 , 教学过程 与生产过程 对接 ,全 面落实专业与课 程对接 ,给 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对接 ;课程体 系建设 ;岗位 中图分类号:G 4 2 3 . 0 7 文献标识码:A
1 0 .熟悉 在不 同安全 系 统领 域 中的 相关 技术
支持 、 安全策 略 、 安全风险评估 、 安全优化等知识 。
经过 调研 ,毕 业生 就 业企 业 中 的 岗位 大致 分 为研 发 、售 前 、销售 、售 后这 四部分 ,具 体 的 岗位
如表 1 所列。
表 1岗位情况表
岗位类 型 实 际工作 岗位
1 7 2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1 6 科 研 项 目 :黑 龙 江 省 职 业 教 育 学 会 “ 十 二 五 ”规 划 课 题 ( 课 题 编 号 GG 0 4 7 1 ) 作 者 简 介 :王 登 科 ( 1 9 7 4 一) ,男 ,黑 龙 江 牡 丹 江 人 , 牡丹 江 大 学信 息 与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副 教 授 , 工 程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I T项 目管理 , 网络 安全 。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和 了解 每位 学 生 , 于 沟 通 交 流 , 更 好 地 落 实 各 利 能
项教学 工作 , 成师 生 间的 良性 互 动 。注 重 创新 能 形
力 的 培 养 , 养 学 生 “ 主 学 习 、 作 学 习 、 究 学 培 自 合 探
习” 的学 习方式 , 强学 生 对 市 场需 求 的应 变力 , 增 提 高学 生 岗位技 能和 职业素 质能 力 。 工作 室与 企业合 作机 制 , 如图 1所示 。
用 性 、 践 性 。 实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实 施 学 院 提 出 的 “ 海 探 珠 计 深 划 ” 即 带 着 任 务 沉 下 去 、 着 问 题 钻 进 去 、 着 成 , 带 带 果 浮 上 来 , 人 企 业 生 产 一 线 携 手 企 业 能 工 巧 匠 和 深 专 家 在 不 断 深 化 课 程 开 发 的 力 度 的 同 时 , 成 课 程 完
企业兼 职 教师 和任 课教 师 的指 导 下 , 在项 目团队成 员 的协 同合作 中完 成项 目, 出教 师 的 主导 作 用 和 突
学 生的主 体地 位 , 进 培 养 学 生协 同合作 的能 力 和 递
分 析问题 、 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综 合 技 能 。在具 体 教学 实施 过程 中使 教学 与 市 场需 求 、 实训 室 与 工作 室 紧
意义。
关键 词 :校 企 合 作 ;课 程 改 革 ;模 块 化 ;教 学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T 3 P7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 1 7 —3 3 2 1 ) 60 4 — 3 6 30 1 ( 0 0 0 — 1 80
高职教育 的 目标 , 是要 培养 生 产 、 设 、 务 、 就 建 服 管理第一线 的具有 较 强实践 动 手能 力 的高级应 用 型 技术人才 。为 了达 到 这个 目标 , 院始终 坚持 “ 企 学 校 合作 , 工学结 合” 核心 理念 , 的 搭建 了“ 专业 、 产业 、 职 业三业对接 , 理论 课程教学 、 践能力 培养 、 实 职业 素质

试论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试论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试论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职业院校设置标准,持续更新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在职业院校的落地实施。

一、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的外延技工教育课程标准首先应适用于学生选择、企业用工、社会结构的复杂需求来精心制定,技工院校为满足这种复合需求而建立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才能培育出未来在行业中好就业、能贡献、有发展的从业人员。

而职业岗位标准代表了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所需的全部职业能力要求,想具备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有两种途径:企业提供的职业培训和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技工院校为培养全面的技能应用人才,应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紧密关联,也就是以真实工作过程演变为教学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定为课程目标能力,使课程标准升级和进化。

两者应从三个方向进行对接:(1)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2)职业能力与培养目标对接;(3)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对接;二、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思路目标:联合区域内对口企业进行实现人才共育,将学生终生职业建设的理念纳入培养大纲,以职业能力要求为起点,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合办学模式,确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对社会和企业有价值,对人生和职业有规划新一代技工人才。

思路:(1)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建立培训、实习、测评一条路的培养环境。

调研企业定位专业,从企业内管理、技术、操作岗位处收集全方位的资源,并挑选能力强的员工充实到培训方案、课程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的编制中来,培训形式、内容及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首先要够符合企业需求;以企为根、以校为本,使培训流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

同时对校内教师制定入企学习的方案,安排教师前往企业参与技能操作、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发,并学习当下社会生产中相关企业应用的实际技术、工艺、流程,并通过企业去了解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形势,以此来更新和迭代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教学内容(2)将专业内各年级学生,依据专业学习进度和成果的优异程度制定出实习生能力一览表,企业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选用各层次学生进入生产岗位进行实习,使企业对各岗位人员的需求可以更灵活,即可以确保企业生产链稳定,又能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企业化。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
二 、课 程 标 准 与职 业 岗 位标 准 的对 接 点
进行调整或改进 ,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需要 。 ( 三 )课程教学与职业 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 ,是实 现课 程 目标 的基 本途径 。依据课程内容 ,开发 出符合 典型工作 任务要 求 的学 习情境 ,
动等教学方法 ,并灵活运用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等教 学组织形式 ,把 职业 岗位所需的知识 、应达到的职业能力 、应具备 的职业 素质融入 教 学过程 中。同时 ,大力推行学校 、企业 双线交替 的教学模 式 ,使学 生 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角色能力有机结合 、系统提升 。 ( 四)课 程评价 与职业 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 准对接是诊 断预期课程 目标实 现程度及课 程调整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的成 功不是以学生成绩来衡 量 的,而是 以学生在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 的,因此 ,职业 资格 标准 、企业 标准才是检验高职教 育课程质量 的标准 。在课程评 价上 ,采用 “ 校企 共评”模式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成绩由企业按照企业 岗位评价标

些 问题 ,一 是缺少 对面向职业 岗位 、职业 岗位群 的深入调查 ,课 程 与企业 岗位 需求 脱节 ;三是 重视 专业 技 能训练 ,忽视 职业 素 质 的培
1 .专家论证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召开行业 、企业专家访谈会 的方式 ,由企业 专家对职业 岗位 工作任务进行分 析 、论证 ,从 众多 岗位 工作任 务 中得 出典 型工作 任 务 ,并按 照职业 成长 规律对 其序 化 ,确定 各典 型工作 任 务 的难度 等 级。典型工作任务 的选取是这一步的关键。 2 .依 据 行 业 标 准 确 定 课 程 内容 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分析研讨完成各典 型工作任务所 需 的知识 、技能 ,并参考职业资格鉴定 内容 ,遵循职业 成长规律和学 习 认 知规律 ,确定各课程所支撑的知识 、技能点 ,并将 其转化为对 应的 课程 内容 。行动领域 向学习领域转换是决定对 接 “ 精度” 的关键 j 。 3 .定期调整更新课程内容 定期 召开 由政府 、行业组织 ,企业和学校共 同参 与的研讨会 ,对

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

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

2、建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理解了职业技能需求后,需要建立一个完善 的等级标准,以描述不同等级的技能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这个等级标准应当 与行业或职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技能要求。
3、持续更新和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需要随着行业和技术的变化而不断 更新和优化,以保证其与职业标准的持续对接。这需要定期对行业进行跟踪研究, 了解最新的技能需求和趋势。
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对接探究
目录
01 一、高职课程标准与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 内涵
二、高职课程标准与
02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 对接
三、高职课程标准与
03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 接的实践
04 四、总结
05 参考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高职教育中的两个关键环 节,二者的对接情况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次演示将对高职课程标准与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情况进行探究。
三、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 能标准对接的实践
下面以某高职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说明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 标准对接的具体实践方法。
1.深入调研职业岗位技能需求。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电子商务行 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同时,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对岗位技能 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CADCAM应用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者 之间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CADCAM应用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缺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 材;
2、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相关行业背景;
3、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更新缓慢,不能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 4、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和行业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

现 专业技 能 与从业 岗 位 技 能 的 同意 , 使 得 毕业 生能 够更好 的 适应 社 会 岗位 的 需求 ,将计 算机基础 课程 转化 为 岗位 所 需的 技 能。本 文先是 从职 业技 能 与 岗位对接 的重要性 简单介 绍 ,指 出了职业技 能若 与 岗位 脱 节对 计算机 基础 课 程 的影响 ,最 终提 出 了如 何 更好 的将 高职 院校职 业技 能 与 岗位 对接 在 计 算机基础 课程 中实现应 用 。 关键 词 :职业 技能 ;岗位 对接 ;计 算机 基础 课 程 的应 用 中图分 类号 :G 7 1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9 5 9 9 ( 2 0 1 3 ) 0 1 — 0 2 6 5 — 0 2 至于专 业技 能 的训练课 程 内容则 太少 , 因而 学 生缺乏 实践 的机会 ,从而 也大大 的降低 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也 不能 够 带动 起学 生 的学 习乐 趣 。 2 . 2 教学 课程 内容体 系滞 后 计 算机 是一 门更 新换代 较快 的专 业 , 新事 物与新 概念 的 出现 , 仅仅 两三 年 时间就会 发 生变化 , 但是 在高职 院校 中, 教材 却 几年甚 至十 几年 都不会 变更 ,从而 其知 识体 系 相对落 后 , 关 于 时间 的教 学互 动也不 能够 根据 实 际的需 求 进行 调整 。这一现 实情 况 , 就 很难满 足 学生对 计算机 知 识 的 需求 , 也不 能够给 社会 生产 发展 培养 具有相 应技 能 的计 算机 人才 。 2 . 3 计 算机基 础课 程 的教学 方式 单一 在 高职 院校 中 , 特别 是计算 机基 础课程 的教学 ,形式 单一, 而且 教 学方法 也相对 死板 , 及 时一些 实训 的教 学课 程 中 ,也多 是一种 注入 式 的教学 。具 开发性 、创 新性 的实 验 少之 又少 ,不能够 将学 生 的实训 能力有 效 的提高 ,更不 能提高 学生 的综合 素质 。 例如 ,一些 教师 在上计 算机 实验 课时, 首 先会 讲 实验 , 将 实验 的具体 内容 从头 到位详 细 的 讲 解一 遍后 ,并将 每一 个步骤 中所 遇到 的 问题 , 产生 问题 的原 因 ,如 何解 决 问题 ,都会讲 解一 遍 。如此 学生 的实 践 过程 , 只 是将 老师 的演示 过程 再次重 复演 习一 遍 。 再就 是 , 在知道 过程 中,老师 还 强调学 生 ,不能删 除系 统文件 ,不 能修 改注 册表 等等 , 这样 的教 学方 法就 与实 际操作 发生 了 严 重的脱 节 ,也与计 算机 基础 课程 的学 习规律 不相 符合 , 大 大的 降低 了学生 的学 习主动 与独 立性 , 也 不能够 取得 理 想 的学 习效果 。

计算机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计算机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计算机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摘要:“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三个平台,两个系统"课程体系。

“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客观要求,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根据目前在“课证融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

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

可见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院校实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客观要求。

一、“课证融通”的涵义“课证融通”是指将国家承认的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的内容和标准融入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核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整合,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的一体化,将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

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更具有岗位所要求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课证融通”实施后,在校学生如果顺利通过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的专业课,可不再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即可获得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反,如果学生已经考取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证书融通的专业课程也可以免考即认为合格。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索

习能力与追求卓越的信心。

医疗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健康中国的要求,地方医学高校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将就业创业指导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相关教师的授课技能,转变授课思路,为学生提供更高的就业创业视野,提供更为丰富的职业选择,为医学生就业创业做好服务。

4 参考文献[1] 姚凤祯,王贺,于钦明.“健康中国”战略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6):1479-1481.[2] 柏颖,陈宗涛.为健康中国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撑[J ].中国高等教育,2022,702(23):46-4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EB/OL ].(2022-11-15)[2023-04-20]./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2022_zt18/mtbd/202211/t20221116_992995.html.[4] 孙宏亮.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21.[5]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OL ].[2023-04-20]. /2020_06/03_15/content-54463.html.[2023-05-11收稿]近几年,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医学检验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检验等部门进行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等。

2017年,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面向全国各地招生,为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

通过数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模式已经逐渐形成,将该课程与岗位需要、行业技能证书和专业竞赛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权威资料]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权威资料]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文章以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为例,探索研究高职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

从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及课程定位及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实施流程和课程考核方案等作了全面的阐释,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实施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4)38-0199-0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

同时,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

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实施流程、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及指导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以我院多媒体技术核心专业课程“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标准为例,探讨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实施。

一、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工学结合课程具有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两个显著的特征,这就要求课程整体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通过课程实践专家研讨会论证研究,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再次详细描述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任务设计、任务实施、教学条件和考核方案等各项具体详实的内容;第四,将课程内容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学情景中具体的描述来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来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研究与实施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研究与实施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研究与实施作者:徐延海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24期【摘要】针对专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从培养岗位群能力出发,提出基于通信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思路。

在通信技术专业群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实训基地建立、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组织、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要素,有效提升通信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关键词】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岗位技能教育部2006年14号文要求示范院校“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指出了高职专业应与产业结合,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力开展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

针对通信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时效性,为通信行业提供“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专业技能人才是通信技术专业群的核心目标。

本文在通信技术专业群实践中,以专业群全方位校企深度融合为背景,以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为驱动,构建与岗对接的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一、通信类专业与专业群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产业链对人才需求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快速发展而快速变化,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按照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不断新增相应的新专业,这必然带来以下问题:短期内,造成专业教学资源的稀释,导致原有专业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新增专业教学质量的低水平重复,进一步加剧了通信产业链对高技能人才的短缺。

长期内,离散的、缺乏有机联系的专业间不能形成系统化的整合,非系统规划的独立专业建设,引起专业教学资源的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师资队伍的人为隔离,极大提高办学成本。

校企合作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各自为政的专业校企合作无法在广度与深度上与行业企业对接,既无法提供满足行业快速变化要求的岗位技能人才,也限制了专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缺乏行业企业的有效支持与参与,专业的生存逻辑成为问题。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教育专业语法课的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教育专业语法课的教学效率

c r e a m a t f e r m a i n c o u r s e . ” 从 这 些错 误 中我们 可 以看 出一 些学
生对于英语句子的语序 、 主谓结构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没 能完全掌握 ,在实际运用 中还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语法规 则 。可见 , 语法教学的效率在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低 的。所 以, 要提高大学阶段英语语法 的教学效率 , 教师不应只是复
学园 l A C A D E MY
2 0 1 3年 第 3 期
浅谈如何提 高英语教 育专业语 法课 的教 学效率
汤静 怡 四川幼儿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 摘 要】 英语教育专业的英语语法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其他专 业课的学 习。然而,语法教学的效率在总体上来说 比较低。语法教 师应从提升语法意识、结合语境教学和设计适 当的语法练 - 9 7 形式这三方面来改进教 学手段和方法,构建灵活适用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 关键词 】 提高 语法课 教学效率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3) 0 3 — 0 0 8 5 —0 2
习、巩固、拓展学生以前所学的语法知识 ,并将其系统化 , 还应改进语法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 帮助学生使所学的语 法知识内化 , 提高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要让学生在 学习语法时不是死记硬背语法规则 , 而是通过理解来学习如
英语教育专业 的英语语法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 旨在介绍基本的语法范畴和概念 ,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法 知识 , 并让学生通过对英语语法的系统学 习, 掌握扎实的英 语语法知识 ,对英语语法体系有一个全面 、 整体的认识 ,提 高学生运用英语 的正确性。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 它的教学 效果会直接影 响到英语写作 、翻译和英语 阅读专业课的教 学。 学生在初、 高 中阶段已经接触 、 学习了大量的语法知识。 大 学 阶段所 补 充 的新 的语 法 知识 并 不多 。 然而, 经 过六 年 甚 至更长时间的英语学习之后 , 仍然有很多学生没能掌握某些 基本 的语法结构, 在阅读英语文章时, 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 杂的长句 ,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理解 、 掌握相应的语法结构而 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汉译英和英语写作的练习中, 也出 现了很多语法方面的错误 。 如在翻译 “ 我们在主菜后吃的甜 点是冰淇淋”时 , 有学生是这样表达的: ( 1 ) “ We e a t d e s s e r t

CADCAM应用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CADCAM应用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CAD/CAM应用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作者:邓敏刘文胜卢俊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7期摘要 CAD/CAM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相关的职业岗位联系紧密。

本文就其课程标准与其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作一个初步研究,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水平。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初步研究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CAD/CAM应用是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国内外应用十分广泛的三维设计软件 Pro/Engineer Wildfire 的使用方法。

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职业性。

在此,结合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CAD/CAM应用这门课程的课程改革情况和笔者教学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其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进行初步探讨。

1 课程定位岗位化通过到机械行业和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我们确立了本门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机械产品设计岗。

我们根据该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确定了本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1)按设计人员要求绘制样图;(2)使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和机械加工工程图样;(3)使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造型。

岗位职业要求:(1)熟练使用电脑绘图,达到中级制图员水平;(2)能熟练运用三维设计应用软件设计机械零件结构和外形。

支撑课程:机械制图、CAD/CAM应用。

课程的定位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课程跟着岗位走,岗位重点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我们就引入相关的内容及训练。

使学生学习完课程,就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水平。

2 课程内容案例化一般绘图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绘图命令”展开。

即逐个介绍软件中的绘图命令使用方法。

这样的课程内容,往往给学生很枯燥的感觉,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浓。

对于Pro/Engineer Wildfire这种三维设计软件,采用“命令式”的教学内容模式,一般学生掌握了绘图命令使用方法,但是真正涉及到产品设计时候,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1 3 . 章 复 习题 提 供 一 些 难 度 不 同 的 练 习题 和 应 用 性 问题 。题 目分 为 A、 B类 , 其 中 A类属于“ 必做题 ” , 为 所有人 均需完成 的部 分 , B类 则 属 于 “ 选做题 ” , 为 有 进
能力 。
l 1 . 读 一 读 一 篇 与 本 章 ( 节) 内容 密 切 相 关 的 阅读 材料。 题材包括数学史料 、 趣味典故 、 经 典 应 用 和新 知 介
绍, 但不介 绍特定 的知识或方 法 , 以 图 文 并 茂 的 形 式 呈
现, 供有 兴趣 的学 生课余 时欣赏品味 。意 图对 提高学生
要 的帮 助 。
8 . 『 口 ] 题解决
学 学 习对 象 解 决 的 问题 ( 通常是有实 际背景的问题 ) , 而
且 问题 的解决过 程不会仅 仅通过 “ 模仿性 活动 ” 就能够
完成 , 而 大 多 需 要 通 过 分 析 问题 、 尝试 解决思路 、 猜 测 结 果和演算论证等思考过程 , 以及 同伴 交 流 的 方 式 。 9 . 练习 几 个 与 例 题 基 本 相 同 的 问题 。 学 生 可 以通 过 模 仿 例 题 的解 决 过 程 求 解 他 们 。 主要 目的是 帮助 学 生
理 解 。这 些 问题 中 通 常 会 含 有 “ 开 放 性 问题 ” , 比如让 学
性 问题 , 让 学 生 在 求 解 过 程 中继 续 熟 悉 或 加 深 对 相 关 学
习 内容 的理 解 , 通常在课后完成 。
生 提 供 符 合 概 念 定 义 的 实 例 , 以及 可 以运 用 所 学 原 理 、 法 则 解 决 的 问题 等 , 其 基 本 目 的是 提 高 学 生 思 考 、 交 流 与合作的能力 , 以 及 逐 步 养 成 从 不 同 的视 角看 待 事 物 的

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电

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电

对于对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电大毕业论文内容导读:【摘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深度对接方案,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探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评价体系,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方案,并能在同类院校应用推广。

[找我一六四五一五六九七,100%保你成功]【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岗位课程建设多媒体技术随着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为代表的相关会议召开和文件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步入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时期。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实现对接,已成为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1.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院校调研发现,近年来,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研究有理论探讨、实证分析,就是否需要对接、如何对接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众多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都较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但多数院校的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对职业岗位的深度剖析,仅从宏观上确定了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目标,没有制定出一套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真正实施的、与职业岗位各个环节一致的任务机制。

第二,对于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当前的主要成果还是以理论的初步探讨居多,面向实际的实证研究还相对缺乏。

大多数研究主要分析了课程任务与岗位技能的对接,没有全面深入分析课程建设与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对接。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企业不满意的绝大多数原因是,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岗位、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浅析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高职课程标准

浅析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高职课程标准

知识文库 第04期185浅析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高职课程标准尹旭熙高等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受到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研究。

其中核心课程的标准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落到实处的保障。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教育管理者、教学执行者开展教学实践、教学研讨的基础,对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对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脚本语言,能够利用常见网页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出常见的静态网页,了解动态网页设计的方法,初步掌握动态网页的设计。

同时通过本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精益求精、团结合作、创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 课程基本理念《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共分八个项目,分别是:网页基础知识、制作图文并茂的网页、页面布局设计、CSS 样式设计、表单的应用、使用行为、模版和库、动态网页设计初步。

各项目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作为项目是独立,但作为项目当中应用到的知识点,各项目之间又是相关联的。

在不同的项目之间有些知识点的应用是不断重复的,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不同类型网页的制作。

当然,每个项目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处理好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注意重、难点的把握。

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模式,将网页设计职业岗位能力中用到的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

学生通过各项目的系列练习操作,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强化,项目体现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摘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深度对接方案,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探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评价体系,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方案,并能在同类院校应用推广。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岗位课程建设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84-02
随着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为代表的相关会议召开和文件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步入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时期。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实现对接,已成为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1.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院校调研发现,近年来,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研究有理论探讨、实证分析,就是否需要对接、如何对接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众多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都较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但多数院校的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对职业岗位的深度剖析,仅从宏观上确定了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目标,没有制定出一套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真正实施的、与职业岗位各个环节一致的任务机制。

第二,对于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当前的主要成果还是以理论的初步探讨居多,面向实际的实证研究还相对缺乏。

大多数研究主要分析了课程任务与岗位技能的对接,没有全面深入分析课程建设与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对接。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企业不满意的绝大多数原因是,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岗位、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没有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教学目标、内容不符合岗位技能标准。

主要体现为:
第一,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课程体系的建设从理论上来说,知识技能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不佳,实际操作性不够,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没有实现深度对接。

第二,与企业沟通不够,教师对生产现场不熟悉,造成学校课程中教学内容、任务的难度、制作流程、操作步骤、规范等与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脱节,导致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时要花较长的时间进行二次学习。

针对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不能深度对接的情况,本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深度对接方案。

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为:(1)依托区域行业,校企紧密合作,针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形成一套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一致的、可操作性强的对接方案,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开发一批符合职业岗位技能需要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3)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评价体系。

三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为:(1)对当前课程标准制订方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剖析,引入行业企业,剖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建立高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参与为依托、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进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形成一套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一致的、可操作性强的对接方案,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3)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起始点和教学指南,主要通过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
质量。

本研究将制定的课程标准运用于实际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并引入行业企业参与,验证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实际效用。

(4)根据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要求,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评价体系。

四主要特色
其主要特色:(1)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实现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深度对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创新行业企业参与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3)创新行业企业参与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评价体系。

五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不够的问题,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与
高职院校的合作,具体化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对接点;二是将课程标准运用于实际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研究课程标准的实际效用,就对接的程度如何、是否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需求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课题研究与项目实施同步进行,通过实践、总结、提炼形成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理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指导新一轮的项目实施。

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并在同类院校中具有可借鉴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黄春雷.职业岗位课程群的开发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11)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
教论坛,2011(14)
[3]杨旸.新学制课程标准制定的回顾与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4]楼美云、刘鲁平、张雁平.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5]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